Workflow
农文旅融合
icon
搜索文档
多元化金融服务促进乡村休闲旅游“开花结果”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8-09 22:44
政策支持与金融方案 - 农业农村部等十部门印发《促进农产品消费实施方案》,提出推进农文旅融合,拓展消费新空间,深化游购一体、办好乡村特色文体活动 [1] - 邮储银行与农业农村部联合制定《金融支持休闲农业综合服务方案》,计划2025-2027年向美丽休闲乡村和休闲农业重点县投放1000亿元贷款 [1] - 农信机构发挥人缘地缘优势,优化金融服务以赋能乡村休闲旅游高质量发展 [1] 地方实践与金融支持案例 - 江苏睢宁鲤鱼山庄通过睢宁农商银行1000万元助农贷款打造生态果园,形成"田园社区+文创农旅"产业模式,年接待游客量显著提升 [2] - 睢宁农商银行截至6月末已投放文旅产业贷款1.9亿元,未来将持续释放农文旅融合潜力 [3] - 石家庄藁城农信社为派尔理想国游乐园定制票务系统,实现多渠道售票与数据实时同步,提升运营效率 [3] 金融科技与支付创新 - 藁城农信社通过金融科技支持乡村旅游项目,票务系统可分析游客行为数据辅助运营决策 [3] - 江苏常熟农商银行在沙家浜风景区构建现钞/移动支付/数字人民币全覆盖体系,并开展支付便利化宣传 [4]
第23届南海(阳江)开渔季启动在即,农文旅盛宴抢“鲜”看→
南方农村报· 2025-08-09 08:03
活动概况 - 第二十三届南海(阳江)开渔季活动将于8月15日至17日在阳江市海陵岛举办[4] - 本次活动将出动3400余艘阳江渔船,是历届开渔季出动渔船最多的一次[5][18] - 活动包含祭海活动、渔家婚嫁习俗、沙滩音乐节等13项配套文化活动[7][22] 活动亮点 - 活动亮点可概括为"南海千帆竞发、疍家风土人情、靓丽滨海旅游"三大关键词[15] - 通过沉浸式呈现传统民俗如祭海活动和渔家婚嫁习俗,实现非遗的"活态展示"[20][21] - 丰富多彩的文化配套活动为开渔季注入时尚活力,从"单一仪式"升级为全民参与的文旅盛宴[24] 产业影响 - 活动采用"以活动促产业、以产业兴旅游"模式,已成为广东省内引爆旅游热点、撬动关联消费和塑造文旅品牌的"顶流"[13] - 将传统渔业生产活动转化为特色旅游产品,有效提升区域旅游的独特吸引力和辨识度[28] - 2024年阳江市海水养殖产量达82.05万吨,增长2.53%;2025年上半年产量达38.5万吨,增长4.46%[50][51] 政策支持 - 广东省实施支持现代化海洋牧场17条措施和一揽子政策,构建保障现代化海洋牧场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32] - 广东省累计建设5个国家级渔港经济区,其中"海陵岛-阳西国家级渔港经济区"在2024年入选国家级试点[35][41] - 2024年广东省海水养殖产量376.83万吨,同比增长5.47%,增速创2011年以来新高[54]
千年禅都何以兴?
南方农村报· 2025-08-07 22:32
文旅产业发展 - 五一假期累计接待游客超40万人次 旅游收入达2.85亿元 [2][3][4][5] - 连续7年入选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 近三年接待游客近1400万人次 旅游收入超120亿元 [42][47][48] - 定位粤港澳大湾区休闲旅游目的地和世界禅意旅游康养圣地 推出禅文化游等四大特色品牌 [3][49][50] 不锈钢制品产业 - 上半年云浮市出口餐厨具14.2亿元 同比增长3.8% 新兴县是主力 [11][12] - 不锈钢制品上下游企业超130家 年产值近100亿元 欧美市场占有率高达45% [12][13] 现代农业与产业集群 - 温氏集团成为粤东西北首家营收超千亿的农业龙头企业 [23][24] - 2024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153.9亿元 形成"一鸡一猪"超百亿产业集群 [40][41] - 打造现代农业等六大百亿产业集群 金属智造产业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近百亿 [30][31][42] 特色加工产业 - 凉果产业带动超1.5万人就业 青梅种植超2万亩 产量超7000吨 [32][37][39] - 培育年产值500万元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80多家 食品加工行业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26.9亿元 占云浮市七成以上 [44] 农文旅融合措施 - 通过节庆赛事连接城乡 举办香荔大会等系列活动提升地理标志产品知名度 [61][62][63] - 划分四大风貌示范片区 旅游年卡打通9个景区和13个消费项目 [75][76][80] - 实施"媒体+"联盟行动 实现促消费等五大目标 打造区域公用品牌 [88][94][96]
2025成都都市圈“农家乐乐万家”厨艺大赛海选火热启动
中国经济网· 2025-08-06 16:46
近日,2025 成都都市圈"农家乐乐万家"厨艺大赛正式启动海选报名。这场由四川省推进成德眉资 同城化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的赛事,以"农家灶台连万家・圈圈烟火乐开花"为主题,旨在通过美食 竞技展现成都都市圈乡村文旅融合发展成果,推动成德眉资四市乡村旅游产业提质升级。 与传统厨艺比赛不同,本次大赛首创"黄金搭档"参赛机制,每支队伍需由1名主厨和1名营销讲解员 组成。这意味着参赛团队不仅要比拼烹饪技艺,还得通过短视频创作、现场解说等方式,全方位展示菜 品背后的文化内涵和生态理念。"这种赛制设计既考核专业能力,又注重文化传播,非常符合当前乡村 旅游发展的新趋势。"大赛组委会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此次大赛面向成德眉资四市的农家乐、特色民宿、文旅综合体等乡村消费新场景经营主体开放报 名。参赛者需提交1分钟展示视频,重点呈现经营特色、厨艺水平和菜品故事。据了解,大赛将分为海 选、分赛区决赛和都市圈总决赛三个阶段,晋级团队将获得专业拍摄团队支持,其作品也将通过省级媒 体平台进行全域推广。 作为成都都市圈同城化发展的重要活动,本次大赛获得了四市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四川省同城化 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活动将配套推出"成都都市圈乡 ...
四川将以做好“吨粮田”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百千万”建设等为重点 做小做实三农重点 干一件成一件
四川日报· 2025-08-06 08:33
吨粮田建设 - 全省2024年建设目标为200万亩"吨粮田",成都、德阳、眉山等地区将进行整县整片建设[4][7] - 成都规划30个"吨粮田"示范区,崇州案例显示稻麦轮作模式实现亩产1015公斤[4][7] - 采用"四良融合"策略:推进49个高标准农田项目、提升机械化率、推广优质种源、集成水稻育秧等技术[8] - 组织1.2万名农技人员和3.4万个社会化服务组织入户指导,建设2000个高产示范区带动单产提升[8] 农产品品牌与销售 - "天府乡村"公益品牌当前用标主体4055家、产品20548个,上半年带动销售95.97亿元(同比+20%)[10] - 2024年目标为用标主体和产品数量同比增3%和5%,全年销售规模超200亿元[4][10] - 村支书直播带货模式成效显著,如安岳县帽石村农产品销售额超900万元(溢价10%)[9] - 计划开展浙江行、年货大集等产销活动,强化线上促销推广[10] 乡村建设与农文旅融合 -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卫生厕所普及率95%、污水治理率77%,20个县获全国先进[11] - "百千万"工程首批投资171.75亿元,覆盖21个先行片区、200个样板村及8484个项目[11] - 规划新建10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和2个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发展非遗村、艺术村等业态[12][13]
(乡村行·看振兴)乌兰察布草原新牧歌:“牛”劲十足 “玉”见未来
中国新闻网· 2025-08-05 17:25
核心观点 - 乌兰察布市通过肉牛养殖和玉米种植等特色产业实现规模化、科学化和融合化发展 推动农牧民增收和乡村振兴 [1] 肉牛养殖产业发展 - 采用科学化养殖方式 京西农牧业通过"中央厨房"系统实现精准投喂 根据犊牛、青年牛、成年母牛等不同类别定制营养方案 [3] - 京西农牧业繁育总场存栏11500头肉牛 育肥场年出栏10000头 直接带动40余名村民就业 人均年收入达1.6万元 [3] - 投资12.5亿元建成万头肉牛基地、冷链屠宰加工中心和科研研究院 形成完整产业链 [5] 农旅融合模式 - 打造"牛村部落"旅游度假区 2024年接待京津冀游客超7万人次 成为短途休闲游热门目的地 [5] - 通过旅游模式带动65个村集体年分红200余万元 新增就业岗位400余个 月薪范围4500-15000元 [5] - 实现从养牛卖牛到观牛赏景的产业升级 提升肉牛产业附加值 [5] 玉米种植产业创新 - 察右中旗乌素图镇推行"甜饲互补"模式 20.8万亩玉米田中甜玉米坚持绿色种植 籽玉米制成青贮饲料 [7][8] - 甜玉米通过订单销售实现增收 籽玉米发酵成多汁含糖的青贮饲料作为牛羊冬季营养餐 [7][8] - 形成种植-加工-养殖产业链闭环 实现"以农促牧、草畜联动" 既保障粮食安全又提高经济效益 [8] 产业联动效益 - 种养联动模式实现"一田双收" 甜玉米卖钱、籽玉米喂畜 每亩地获得两份收益 [7][8] - 产业链延伸带动农牧民"离土不离乡"高质量就业 月固定收入达5000-6000元 [3] - 通过土地流转每年为农户带来稳定地租收益 改变传统靠天吃饭的生产方式 [3]
带货冠军牵走“怀集石山羊”!怀集新农人直播助农产出山
南方农村报· 2025-08-05 11:33
电商直播擂台赛概况 - 怀集县举办农产品电商直播擂台赛,20支新农人队伍通过抖音直播推广怀集特色农产品,实现销售额近7万元 [2][3][4][9][10] - 赛事设置金奖1名、银奖2名、铜奖3名、优秀奖5名,最高金奖奖金4000元及怀集石山羊1只,奖金奖品总价值近万元 [28] - 清源(肇庆)农产品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的"啊妹走乡村"团队以单场带货4.77万元的成绩获得金奖 [30] 赛事特色与创新 - 赛事深度融合燕子文化旅游资源,创新性地将金燕文化IP与农产品营销结合,提升品牌附加值 [7][18] - 20个标准化直播间内,主播对怀集六十日黄菜、白糍、诗洞腐竹等特色农产品进行沉浸式讲解 [14][15] - 国家高级电子商务师张邦健等专家组成评审团,从流量转化、直播表现等维度动态评分 [16][17] 产业影响与成果 - 赛事为怀集孵化20支本土电商生力军,构建"培训-实战-销售"可持续助农通路 [25][26] - 怀集县拥有"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农副产品集散基地"和"岭南蔬菜之乡"美誉,赛事助力品牌上行渠道拓宽 [20][21] - 活动是怀集首次实现省级文化IP(金燕节)与农产品营销的深度耦合,为全省县域农文旅融合发展提供范例 [33][35][39] 消费者反馈 - 网友通过直播间对怀集农产品产生更深入认识并下单购买,期待品尝怀集美味 [22][23]
海南农文旅融合亮出新名片
经济日报· 2025-08-05 06:08
传统非遗焕新彩 - 昌江黎族自治县采用"非遗传承+科普研学+乡村文化旅游"模式,以保突黎陶馆为核心阵地,依托昌江保突黎陶制品专业合作社,通过技艺培训、产品设计研发提升、展示展销等形式传承黎陶技艺,带动当地村民就业150余人,人均年收入2万元至3万元 [2] - 昌江县定期组织公益性黎陶制作技艺培训活动,提升传承人和从业者实践能力,同时开展非遗黎陶进校园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认识黎陶工艺,成为非遗技艺的传承者和传播者 [3] - 黎陶文化产业构建了产、学、研、旅深度融合的一体化发展格局,千年黎陶制作技艺焕发新活力,为乡村全面振兴开辟新路子 [3] 自然风光展魅力 - 五指山毛阳镇牙胡梯田通过"以农促旅、文旅结合"的梯田农旅发展思路,形成"党支部+合作社+运营企业"模式,既保护梯田稻作系统文化遗产,又将自然资源转化为经济收益,旅游各项收入突破600万元,带动劳动力稳定就业16名,季节性就业46名 [4] - 五指山红峡谷文化旅游区因项目多样性受到游客喜爱,包括峡谷漂流、步步惊心、峡谷栈道等项目,2024年游客接待量达32万人次,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5] 古村新韵绽芳华 - 海口市秀英区石山镇三卿村紧扣"古村风貌+非遗体验+传统火山民居"主题定位,深度挖掘特色火山古村落风貌、非物质文化遗产及百年传统文化资源,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6] - 春风十里非遗小院保留原有火山石屋风貌,结合火山石屋特点设计,成为集主题沙龙培训、非遗体验、团建等多项活动于一体的多元文化空间,春节时期每天接待游客约300人次 [6] - 三卿村拥有春风十里非遗小院、阿鲁那瑜伽中心等多个特色消费场景,"一院一品"的差异化布局构成特色鲜明的文旅消费集聚区 [7] 农文旅融合模式 - 海南以"农文旅+"的融合思维,将生态价值、文化价值转化为乡村全面振兴的经济价值,通过系统性思维构建文化体验、生态休闲、产业振兴的立体网络 [7] - 海南探索出农文旅深度融合的发展路径,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活力,未来将继续谱写"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故事 [7]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这个地方您一定唱过!“陕北的好江南”如今更美了
新华网· 2025-08-04 18:07
历史背景与精神传承 - 八路军第三五九旅1941年在南泥湾开展垦荒生产运动 将荒芜土地发展为农业基地[2] - 至1944年底 南泥湾种植面积达26万亩 粮食收获37000石 向陕甘宁边区政府缴纳公粮10000石[3] -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成为当地发展核心动力 延续至今[6] 乡村振兴与产业发展 - 马坊村发展酱菜厂、米酒厂及电商销售渠道 推动榨菜、香菇酱、小杂粮等农产品远销[6] - 建成72座设施大棚 年产有机蔬菜直供延安市区 2023年全村人均收入达2.3万元[6] - 村集体经济规模持续增长 预计2024年突破100万元[6] 文旅融合与景区建设 - 2024年南泥湾景区获评国家4A级景区 年接待游客超140万人次[8] - 建成陕北首个国家级湿地公园 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及科技示范镇[7] - 开展红色旅游与研学活动 千亩稻田景观与湿地公园成为核心旅游吸引点[1][9] 农业现代化合作 - 与北大荒集团合作建设千亩优质水稻生产基地 再现稻谷飘香景象[7] - 通过现代农业示范园实现农产品规模化生产与销售渠道拓展[6][7]
金融支持“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创新模式及问题分析 以吉林省白山市为例
金融时报· 2025-08-04 10:30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农业+文化+旅游"(下文简称"农文旅")融合发展已成为促进 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路径,承载着经济增长与文化传承的双重使命。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锚定"乡村全 面振兴"目标,将"推进乡村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列为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农业为基,是民生根本, 文旅添翼,赋予发展新活力,三者有机融合,不仅拓宽了农业的发展维度,也为文旅产业开辟了新的增 长赛道,对实现乡村振兴、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以及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全面发挥金融在支持"农文旅"融合发展中的作用,本文以吉林省白山市为例,通过梳理金融服务现状 及创新实践,查找金融支持过程中的难点与堵点,探寻如何优化金融资源配置,为白山市"农文旅"融合 发展提供更加有力、高效的金融支持,助力打造具有白山特色的"农文旅"融合产业体系,实现经济效益 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基本情况 "农文旅"融合作为一种现代乡村产业发展新模式,是城乡要素互动的桥梁和纽带,实现了"乡村产业+城 乡空间+多元主体"的深度融合,成为促消费、扩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和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力量。白 山市地处长白山(603099)腹地,鸭绿江、松花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