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样性保护
搜索文档
菲仕兰联合大客户助力朱鹮家园修复
中国食品网· 2025-09-05 11:40
朱鹮被誉为"吉祥之鸟"和鸟类"大熊猫",是全球濒危物种保护的"中国名片"。作为我国一级保护动物,朱鹮的生 存状况直接反映了我国生态保护成效,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指标物种。 2025年9月5日,在腾讯公益发起的"久久公益节"来临之际,荷兰皇家菲仕兰携手中国绿化基金会发起"久久关爱 温暖家园"一块走公益活动,联合大客户倡导公众通过捐步支持朱鹮家园修复,呵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地球免疫 力。 久久公益节是推动全民公益的重要平台,这是菲仕兰连续第五年参与"久久公益节"。菲仕兰中国高级副总裁杨国 超表示:"今年,菲仕兰聚焦'呵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地球免疫力',倡导公众像关注自身健康一样保护地球生态。 我们希望携手客户,带动消费者、合作伙伴与员工,通过助力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的朱鹮家园修复,支持珍稀 动物保护,共同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地球家园。" "步"履不停,共筑朱鹮栖息地 菲仕兰联合多方营建朱鹮栖息地 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黄河入海口,是全球两条鸟类迁徙路线的重要中转站、越冬地和繁殖地,也曾 是朱鹮的历史分布地。2022年底,为扩大朱鹮种群、重现其历史分布,保护区管委会从陕西汉中引进30只朱 ...
2025年阿尔金山综合科学考察暨新疆第三次科学考察数据库调查验证圆满完成
财富在线· 2025-09-02 11:20
科考活动概况 - 2025年阿尔金山综合科学考察由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与中国科学探险协会共同主办 于2025年8月22日至28日开展 是新疆第三次科学考察的重要组成部分[1] - 科考采用多学科联合野外考察方式 系统推进风沙环境 遥感监测与生态水文等多角度研究[1] 科考核心成果 - 对世界海拔最高的库木库里沙漠开展深入调查 发现该沙漠与湖泊共生发育 形成独特沙子泉景观 并沿阿雅克库木湖边缘扩张[3] - 库木库里沙丘形态复杂规模宏大 发育受多向风场控制显著 下一步将重点研究其风沙地貌特征 形成演化过程与物源机制[3] - 通过无人机搭载激光雷达垂直航拍 确认阿尔金山区域湖泊水面积较往年同期有所扩大[6] - 阿牙克库木湖作为新疆面积最大湖泊 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因昆仑山北坡冰雪融水和降水持续增加导致面积显著扩张[9] - 阿牙克库木湖下游区域湖水盐度较高 湖滨带蒸发作用强烈形成广阔盐碱滩 从湖尾向补给区方向移动湖水盐度逐渐降低[9] - 沙子泉以地下水和融雪水补给为主 因地下水位较高使周边植被茂密 生态系统较为完整[9] - 初步观测到青藏高原地区鸟类"逆迁徙"现象 阿尔金山保护区分布有鸟类170多种 哺乳动物30至40种 物种多样性高种群规模大[12] 企业装备支持 - 猛士M817作为官方指定用车 在极寒低氧复杂地形中表现出色 全程保障科考队伍完成高难度勘察任务 全地形通过性与可靠性获科研人员高度评价[13] - 华为智能穿戴设备在极端环境中发挥关键作用[16] - 天铭T-MAX提供绞盘 充气泵 液压千斤顶等越野装备[16] - 电小二移动电源保障科考工作顺利开展[16] - 牧高笛Mobi Garden提供专业帐篷 气垫与登山杖等装备 有效保障科考队员在极端天气下的作业安全与基本生活条件[20] 合作伙伴关系 -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猛士汽车科技公司作为战略合作伙伴共同支持[24] - 杭州天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合作伙伴[24] - 广东电小二科技有限公司 浙江牧高笛户外用品有限公司提供关键科考保障装备[24] - 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猛士汽车科技公司 广东电小二科技有限公司为科考捐献相关物资[24]
【汉中】开展增殖放流活动
陕西日报· 2025-09-02 06:58
增殖放流活动 - 汉中市在西乡县茶镇七星湖码头举办经济鱼类增殖放流活动 投放草鱼、鲢鱼、鳙鱼鱼苗45万尾 [1] - 活动通过标准化管理流程确保科学性和安全性 涵盖苗种挑选、检疫检验及放流实施全过程 [1] - 增殖放流旨在加强水域生物多样性保护 改善水质和生态环境 [1] 生态治理成效 - 汉中市严格执行长江十年禁渔政策 推进汉江、嘉陵江流域生态治理与修复 [1] - 累计投放经济鱼类鱼苗超过1000万尾 渔业资源总量实现稳步增长 [1] - 设立水生生物资源监测站17个 监测到的水生物种从63种增至75种 [1] 生态机制形成 - "以水养鱼、以鱼净水"的良性生态机制稳步形成 [1] - 增殖放流活动有助于恢复七星湖水域自然渔业资源种群 增强水体自净能力 [1] - 对推动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作用 [1]
只靠种树,还救不了森林
虎嗅APP· 2025-09-01 21:53
森林修复现状与挑战 - 全球森林修复进展极不平衡 实际二氧化碳吸收兑现率仅为24% 远低于每年10亿吨的理想预期 [3] - 中国森林覆盖率从不到10%恢复至25%左右 但生态系统质量有待提高 [12] - 许多修复项目过度关注树木数量增长 忽视生态系统质量重建 [3] 修复实践案例 - 高海拔地区修复成本高且周期长 滇西北高山植物年生长仅几厘米 [8] - 云龙天池项目通过社区参与实现生态恢复 村民参与育苗种植养护并获得补贴 [8] - 采用植苗和播撒配方种籽技术 使裸露边坡覆盖一定厚度植被 [10] 技术标准体系 - 国内森林修复标准对生物多样性指标关注不足 现有标准多侧重传统林业指标 [4] - 政策覆盖存在不均衡 67%文件关注生态内容 42%关注林产品供给 精神文化支持效益被忽视 [19] - 关键技术需求如"避免有害林相置换"在政策中几乎未被提及 [19] 资金与人才瓶颈 - 社会组织资金来源有限 主要依赖企业CSR、基金会和政府项目 但资金体量较小 [12] - 基层林场缺乏资金进行森林改造提升 多以满足面积和覆盖率指标为主 [12] - 科研人才缺乏 需要政策支持提高林业从业人员待遇 [20] 生态价值评估 - 人工林生态系统食物资源种类较少 支撑生物多样性能力有限 [14] - 森林修复可贡献显著固碳潜力 到2030年每年可达40亿吨二氧化碳 [15] - 白鼻综合征导致蝙蝠死亡后 受影响地区婴儿死亡率上升7.9% 显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15] 政策建议方向 - 需要完善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的资金机制和技术人员培养渠道 [20] - 政策需回应生物多样性等关键议题 设计配套机制防止规定松绑后被滥用 [20] - 应推动跨学科合作 探索生态补偿和绿色金融机制 让当地居民成为受益者 [21][23]
只靠种树,还救不了森林
虎嗅· 2025-09-01 18:06
森林修复现状与挑战 - 全球森林修复进展极不平衡 实际二氧化碳吸收兑现率仅为24% 远低于10亿吨理想目标[2] - 中国森林覆盖率从不到10%恢复至25%左右 但生态系统质量有待提高[9] - 国内修复标准过度关注树木数量指标 对生物多样性等质量指标覆盖不足[3] 修复实践案例 - 滇西北高海拔修复项目面临低温低水分环境 植物年生长仅数厘米导致高成本长周期[4] - 云龙天池项目通过社区参与实现多重效益 村民通过育苗种植获得补贴并转变保护意识[6] - 修复需持续多年并监测补植 追求群落结构而非单纯植树造林[4] 生态价值与政策缺口 - 森林修复可贡献年40亿吨固碳量 对实现2摄氏度温控目标具关键作用[11] - 政策文件67%覆盖生态内容 但生物多样性相关关键需求几乎未被提及[13] - 现有禁伐政策限制人工林改造 需设计配套机制实现精细化管理[15] 资金与技术瓶颈 - 社会组织资金渠道有限 企业援助体量小且资金使用效率制约工作推进[9] - 基层林场缺乏资金进行森林质量提升 多以满足面积和覆盖率指标为主[9] - 需跨学科合作推进生态补偿和绿色金融机制 并将修复与产业化结合[16]
上合组织天津峰会丨上合组织成员国环保合作取得系列成果
新华网· 2025-08-31 09:42
上合组织环保合作成果 - 建成中俄英三语环保信息共享平台门户网站 汇集成员国环保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及环境管理制度 便于企业自助查询当地法规保护投资安全 [1] - 平台支持成员国开展产业对接活动 企业可展示绿色技术解决方案并引进先进环保技术以开拓新市场 [1] - 举办30余次多双边技术交流对接活动 吸引近千名业内代表参与 促进绿色低碳技术应用推广 [1] 能力建设与项目推进 - 通过绿色丝路使者计划及气候变化南南合作 举办废弃物管理信息化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修复水环境治理等培训活动 [1] - 推动建设中国-上合组织生态环保创新基地 重点开展生态环境保护与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 [2] - 中方出资15亿元人民币成立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 2024年启动首批支持9个项目 [2] 未来合作方向 - 中方愿分享污染治理生态修复技术经验 与成员国开展务实合作推动区域生态环境可持续治理 [2] - 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2024年将审批第二批项目并发布第三批申报指南 [2] - 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巴基斯坦等成员国已申请第二批基金项目 [2]
上合组织成员国环保合作取得系列成果
新华社· 2025-08-30 23:22
上合组织环保合作成果 - 建成中俄英三语环保信息共享平台 汇集成员国环保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及环境管理制度 便于企业自助查询当地法规以保护投资安全 [1] - 平台支持成员国开展产业对接活动 企业可展示绿色技术解决方案并引进先进环保技术以开拓新市场 [1] - 举办30余次多双边技术交流对接活动 吸引近千名业内代表参与 促进绿色低碳技术在上合组织国家应用推广 [1] 能力建设与培训项目 - 依托绿色丝路使者计划和气候变化南南合作 开展废弃物管理信息化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修复水环境治理等培训 [1] - 推动建设中国-上合组织生态环保创新基地 重点开展生态环境保护与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 [2] - 分享污染治理生态修复技术经验 与成员国开展务实合作支持区域生态环境可持续治理 [2] 生物多样性合作进展 - 中国政府出资15亿元人民币成立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 2024年正式启动后首批支持9个项目 [2] - 2024年将审批第二批项目并发布第三批申报指南 哈萨克斯坦等5个上合组织成员国已申请第二批项目 [2]
(上合天津峰会)多个上合组织成员国已申请昆明基金第二批项目
中国新闻网· 2025-08-30 16:49
(上合天津峰会)多个上合组织成员国已申请昆明基金第二批项目 郭芳说,未来,中方将继续深化与上合组织国家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合作。一是加强立场协调,积 极参加生物多样性相关国际公约的会议。 二是利用好昆明基金,共同落实"昆蒙框架"实施倡议,为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注入新动力。 三是依托中国-上海合作组织环境保护合作中心、中国-上海合作组织生态环保创新基地等平台,加强 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政策对话、经验交流、能力建设等务实合作,推动"昆蒙框架"行动目标的落实。 (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辑:万可义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中新社天津8月30日电 (记者 王梦瑶 夏宾)中国生态环境部副部长郭芳30日在天津透露,已有哈萨克斯 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巴基斯坦等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申请了昆明生物多样 性基金(下称"昆明基金")第二批项目。 当日,2025年上合组织峰会新闻中心举行专场吹风会,介绍上合组织生态环境合作情况。 郭芳在会上介绍,2022年《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期间达成"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 多样性框架"(下称"昆蒙框架")。2023年12月,中方联合相关缔约方以及有关国际组 ...
市政府召开第162次常务会议:研究部署氢能产业发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等工作
长江日报· 2025-08-30 07:54
氢能产业发展 - 发展氢能产业是加快能源转型升级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及未来产业的战略选择 [1] - 充分发挥科教人才和产业基础优势 强化政策支持 资源整合和商业模式创新 [1] - 加快布局氢能"制、储、运、加、用"全产业链 突出以"用"为导向 [1] - 聚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开放更多应用场景 [1] - 加快发展装备制造 绿色船舶 氢能汽车 检测服务等产业 [1] - 提升氢能产业规模能级 打造全国重要的氢能装备中心和氢能枢纽城市 [1] 生物多样性保护 - 建立完善政策法规 资金投入 公众参与 监管执法等保障措施 [2] - 持续优化生态保护空间格局 全面摸清生物多样性"家底" [2] - 持续加强珍稀濒危动植物保护 推动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 [2] - 增强生物多样性治理能力 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典范 [2]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 坚持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引领 "一盘棋"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2] - 统筹优化生产 生活 生态空间布局 创新整治模式和投融资机制 [2] - 整体推进农用地集中连片整治 建设用地整理和生态保护修复 [2] - 优化土地资源配置 促进城乡要素合理流动 为高质量发展释放更多优质空间 [2]
从汽车制造到生态守护:广汽丰田的长期主义实践
经济观察报· 2025-08-29 14:03
在东仲林场和囊谦县,科研团队计划布设100台次红外相机,建立网格式监测网络,捕捉金钱豹的活动 影像。这些数据将为研究金钱豹的种群数量、个体特征及其与其他物种的关系提供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与社区巡护结合,能有效抵制盗猎风险,保障金钱豹栖息地安全。 实现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在生态层面,项目将助力区域内珍稀野生动物种类和数量的增 加,维持当地生物多样性。在社会层面,项目将改善当地生态环境质量,为居民创造更宜居的生活环 境,同时为中小学生提供生态教育实践基地。在经济层面,项目将通过发展自然体验活动和提供巡护员 就业机会,增加当地居民收入。 广汽丰田自创立以来,就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视为企业发展的使命之一。从云南云龙天池到西藏墨 脱,再到四川关坝和如今的三江源,"一路青山·生机森林"已经形成"森林恢复、科研监测、社区发展、 自然教育"四位一体的"云龙模式",并在实践中不断复制与拓展。 截至目前,项目不仅获"福特汽车环保奖"等权威奖项,还在COP15等国际会议上分享经验,并发表了多 篇科研成果,为国内生物多样性研究做出补充。 在平均海拔达4000米的青藏高原腹地,,一场关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行动正在展开。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