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样性保护

搜索文档
行走拉美手记丨中墨科技合作为美洲豹打造“云端栖息地”
新华网· 2025-05-22 14:02
"人们一度忘了这个保护区,忘了美洲豹曾是世代祖先口中的猛兽。"玛雅社群领袖本哈明·坎波斯告诉 新华社记者。在他的家乡墨西哥东南部尤卡坦的齐拉姆自然保护区,一场由数字科技带动的生态保护革 新正在悄然上演。 在5月22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前夕,记者一行凌晨5时从墨西哥尤卡坦州州府梅里达出发,驱车前往齐拉 姆自然保护区。经过两个多小时颠簸后,车队前方道路彻底隐没在灌木丛中,手机信号中断。记者一行 背起行囊,徒步进入保护区腹地,寻找坎波斯口中的美洲豹踪迹。 坎波斯生活的尤卡坦半岛不仅是玛雅文明发源地之一,也以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著称。其中,齐拉姆自然 保护区占地超过690平方千米,包括约525平方千米陆地和165平方千米海洋。保护区内有超过590种动植 物,其中有数十种濒危及重点保护物种。 新华社墨西哥梅里达5月21日电 行走拉美手记丨中墨科技合作为美洲豹打造"云端栖息地" 新华社记者翟淑睿 吴昊 据尤卡坦政府数据,截至2025年4月,上述项目已识别出147个物种,其中在当地首次记录并共确认16只 美洲豹活动踪迹。 跟着坎波斯的脚步往林中更深处去,土地越发柔软潮湿。这里的树干高大挺拔,一丛丛气生根粗壮繁 茂,枝叶在头顶交错 ...
特稿丨保护生物多样性 守住地球多样美
新华网· 2025-05-22 14:02
新华社北京5月22日电 特稿丨保护生物多样性 守住地球多样美 守护生态 迫在眉睫 当今人类对水、粮食、药品、衣服、燃料、住所和能源等多种资源的获取,仍严重依赖于健康且有活力 的生态系统。然而,全球生物多样性正遭受气候变化、外来物种入侵、过度开发等多重压力的威胁,形 势令人担忧。 世界自然基金会去年10月发布的《地球生命力报告》显示,地球生物多样性丧失速度惊人。根据该基金 会编制的"地球生命指数",自1970年至2020年,受监测的野生动物种群平均规模缩减了73%。栖息地退 化和丧失、过度开发和物种入侵是主要影响因素。 新华社记者冯玉婧 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命的基础,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石。但由于人类活 动影响,生物多样性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丧失。 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人类的未来。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今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致辞中说,生 物多样性丧失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挑战,一个国家无论多么富有或强大,都无法独自应对。 万物共生 和美永续 2025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以"万物共生,和美永续"为主题。据联合国官网介绍,生物多样性不仅包括多 种多样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还涵盖物种内存在的遗传差 ...
我国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稳步增长
新华网· 2025-05-22 11:16
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记者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通过实施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 地体系建设及野生动植物保护工程,我国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稳步增长,栖息繁衍环境稳步改 善,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显著。 据介绍,国家林草局将加快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积极推动出台国家公园法,按 照"成熟一个、设立一个"的原则,严格把关,稳慎有序设立新的国家公园。同时进一步完善由植物园、 种质资源库、野生动物救护繁育基地等构成的迁地保护体系;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推动濒危 物种野外种群复壮,持续开展打击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行动,全面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 (责任编辑:谭梦桐) 目前,全国200多种珍稀濒危野生动物进入恢复性增长阶段,100余种濒危野生植物得到抢救性保护。 2024年全国水鸟同步监测最新结果显示,我国越冬水鸟总数量达505.9万只,为迄今全国范围内监测数 量的最高纪录。 据介绍,近年来我国扎实推进野生动植物保护,加快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发布陆 生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名录,组织开展野生动植物栖息地(原生境)保护修复和监测体系建设,为野生动 植物生存繁衍营造良好条件。同时积 ...
万物共生 和美永续
广西日报· 2025-05-22 10:27
本次活动以"万物共生 和美永续"为主题,旨在进一步凝聚中国与东盟生物多样性保护合作共识, 深化生态环境科技等领域交流合作,积极服务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共享绿色发展新 机遇,共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全区各设区市、区直有关部门,行业协会、环保公益组织, 以及有关国内外专家学者、企业代表等参加活动。 白头叶猴、中华白海豚、资源冷杉等一个个全球濒危物种在广西得以栖息繁衍、保护重生;经过中 越双方共同努力,东黑冠长臂猿实现从发现之初不足40只到如今种群数量连年稳定增长……5月20日, 2025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广西主场宣传活动暨中国—东盟青年绿色使者入桂行活动,在中越边境的广西 邦亮东黑冠长臂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所在地靖西市开幕,全面展示广西厚植生态环境优势、推动绿色发 展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所取得的显著成效。 北部湾涠洲岛布氏鲸群体是近岸型布氏鲸亚种种群在全球分布的新记录,也是中国近岸水域发现的 首个大型鲸类群体,具有重要海洋生态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目前在这片海域监测到的布氏鲸数量已超 过70头。被誉为"海上大熊猫"的中华白海豚,目前在北部湾三娘湾海域监测到超过360头。 为科学引导公众科学文明观 ...
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如何?这份“成绩单”亮了
央视新闻· 2025-05-22 10:18
今天(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主题是"万物共生 和美永续"。 记者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我国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稳步增长,栖息繁衍环境稳步改善,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显著。 200多种珍稀濒危野生动物 进入恢复性增长阶段 目前,全国200多种珍稀濒危野生动物进入恢复性增长阶段,100余种濒危野生植物得到抢救性保护。2024年全国水鸟同步监测最新结果显示,我国越冬水鸟 总数量达505.9万只,是迄今为止全国范围内监测数量的最高纪录。 · 三江源国家公园生物多样性持续丰富,藏羚羊数量从20世纪80年代初的不足2万只恢复到7万多只; · 地跨四川、陕西、甘肃三省的大熊猫国家公园打通了13个大熊猫种群生态廊道,有效保护了70%以上的野生大熊猫; ·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初步建成天空地一体化全覆盖监测体系,野生东北虎超过70只,野生东北豹超过80只; · 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海南长臂猿种群数量恢复到7群42只; 武夷山国家公园发现武夷林蛙、武夷山卷柏等一批新物种。自设立以来,国家植物园新增收集活植物5000余号、2800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植物110种、珍 稀濒危植物65种;华南国家植物园新增收集活植物85 ...
钟寰平:共筑“万物共生 和美永续”地球家园
中国环境报· 2025-05-22 09:31
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与战略 - 中国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积极探索中国特色保护之路,为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作出贡献 [1] - 党的二十大部署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 [2] - 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见》,明确新时期保护目标与行动指南 [2] 制度创新与生态保护成效 - 构建"1+4+N"法律体系,以最严格制度保护生物多样性 [3] - 将30%以上陆域国土划入生态保护红线,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修复工程 [3] - 国家公园体系有效保护90%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和74%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 [3] 国际合作与全球治理参与 -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推动发布"昆明宣言"和达成"昆蒙框架" [4] - 履行湿地公约、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等国际条约,增强全球治理话语权 [4] - 推动构建公正合理的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体系,提振全球保护信心 [4]
广东首次发布综合性生物多样性报告
中国环境报· 2025-05-22 09:27
从行动看广东守护力度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报告提到,近年来,广东省大力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工 作,为生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 广东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周启动现场 5月17日,在广东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周启动现场,广东省内首份生物多样性报告《广东省生物 多样性(2025)》(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发布。该报告由广东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牵头,联合广东省环 境科学研究院、广东省林业调查规划院、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广东省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广东省农 业科学院等部门编制,系统呈现了广东生物多样性本底资源与保护成效,为生物多样性保护贡献"南粤 智慧"。 从数据看广东生态家底 广东省地处中国大陆最南部,生态系统类型丰富,森林覆盖率达53.03%,湿地超190万公顷,海域 面积41.93万平方公里,生物物种及遗传资源极为丰富,是我国生物多样性天然宝库之一。 报告显示,目前广东省记录高等植物8186种、陆生脊椎动物1052种、昆虫及其近缘类群超12000 种、水生生物超3000种及微生物7165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76种、野生动物321种,通过系统化保 育措施守护了中华穿山甲、仙湖苏铁等珍稀濒危物种。此外,广 ...
近5年来,全省累计新增红树林近2万亩为海岸线筑起防护绿墙
海南日报· 2025-05-22 09:10
5月19日,一场大雨过后,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红树植物种质资源圃里,红榄李、木 果楝、莲叶桐、水椰等40多种红树植物郁郁葱葱,生机勃勃。 近5年来,全省累计新增红树林近2万亩为海岸线筑起防护绿墙 "海上森林"尽显绿色活力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孙慧 今年3月初,《海南省红树林资源保护专项规划(2024—2035年)》印发,提出实施红树林营造工 程、提质增效工程、保护能力提升工程、科普宣教工程和可持续利用工程等五项重点工程,推动我省红 树林资源保护与利用可持续发展。到2035年,全省红树林面积将稳定在7948公顷以上。(海南日报海口 5月21日讯) 作为全国首个以红树林为主的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近年来,东寨港保护区采取退塘还林、环境整 治等综合措施,清退养殖塘5776亩、修复红树林4523亩、新增红树林4731亩,红树林面积扩大到26565 亩。 我省林业部门还强化红树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加大红树品种苗木培育和供应,为红树林的生态保护 与修复提供基础支撑。在文昌市东阁镇群建村排港村民小组,一个占地288亩的红树林省级林木种质资 源库今年年初刚获批建设,这个种质资源库里保存有75份红树种质资源,涵盖了红海榄 ...
近年来,我省多措并举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取得显著进展
海南日报· 2025-05-22 09:10
近年来,我省多措并举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取得显著进展 它们,在海南生机无限 40年,从仅存两群不足10只增长到现在的7群42只——这是海南长臂猿"常住猿口"数量的变化,其家族在 日益壮大。如今,它是全球长臂猿类群里唯一实现稳定增长的种群。 纵观这一热带岛屿,这里分布有独特的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同时拥有珊瑚礁、红树林、海草床等典型海 洋生态系统,其中珊瑚礁、海草床分布面积全国最大,分别约占全国面积的95%和64%。 25年,从900余株增长到目前的近3.2万株——这是中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坡垒种群在海南展现出的生命 力,当前,坡垒种群正得到有效恢复。 万物有灵,生生不息。 今年5月22日是第25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近年来,我省对照《生物多样性公约》和"昆明—蒙特利尔全 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相关要求,不断健全生物多样性保护法规政策体系,建立完善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 护地体系,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监测与评估,成为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的缩影和典范。 "海南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关键热点地区之一,也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省生态环 境厅副厅长邸伟杰表示。 生物多样性,海南"多"在哪? 栖息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 ...
《协同实现森林修复的多重效益:中国政策法规体系的现状与挑战》补充材料
绿色和平组织· 2025-05-22 07:50
政策数据库 - 政策涵盖法律、行政法规、党内法规、部门规章等多种类型,制定部门包括NPC、GOSC、GOCPC等多个部门 [2][3][4] - 涉及森林、土地、生态保护、碳达峰碳中和等多个领域,发布时间跨度从2000年到2024年 [2][3][4] 评估框架与行动手段及解释说明 广义生态内容 - 保证森林总面积不减少,限制森林被占用,提升已占用土地利用效率 [18] - 限制森林生态系统服务退化,减少直接扰动、扰动连带影响,避免有害林相置换 [19] - 从景观尺度提升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促进森林恢复,优化空间布局 [19] - 提升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对森林进行经营管理 [20] 生物多样性保护 - 保证森林总面积不减少,限制森林被占用,提升已占用土地利用效率 [22] - 限制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退化,减少直接扰动、扰动连带影响,避免有害林相置换 [22][23] - 从景观尺度提升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促进森林恢复,优化空间布局 [23] - 提升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对森林进行经营管理 [24] - 其他特定方面,限制和扭转栖息地破碎化,避免非森林生态系统置换,限制野生动植物采捕,预防物种入侵等 [24][25] 水土保持 - 保证森林总面积不减少,限制森林被占用,提升已占用土地利用效率 [26] - 限制森林水土保持功能退化,减少直接扰动、扰动连带影响,避免有害林相置换 [26][27] - 从景观尺度提升森林水土保持功能,促进森林恢复,优化空间布局 [27] - 提升森林水土保持功能,对森林进行经营管理 [27][28] - 其他特定方面,固土措施,水源涵养措施,避免非森林生态系统置换 [28] 气候变化应对 - 保证森林总面积不减少,限制森林被占用,提升已占用土地利用效率 [29] - 限制森林固碳功能退化,减少直接扰动、扰动连带影响,避免有害林相置换 [29][30] - 从景观尺度提升森林固碳服务功能,促进森林恢复,优化空间布局 [30] - 提升森林固碳功能,对森林进行经营管理 [30][31] - 其他特定方面,避免非森林生态系统置换,提升风险预警、防御与治理能力,采取适应性管理措施 [31] 供给服务 - 促进产品分配公平,促进产品产出,包括有形产品和无形产品 [32] - 促进就业与产业升级发展,在保障生态安全前提下鼓励产业发展,促进林木种苗产业化,促进就业,加强市场流通体系建设 [32] 文化服务 - 保护原住民传统与智慧和自豪感,保护精神与宗教,保护文化和历史遗产,促进森林美学价值提升,充分发挥自然教育功能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