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

搜索文档
解码文化自信的城市样本丨塞垣此地擅繁华——解码乌鲁木齐的文化自信样本
新华网· 2025-06-16 08:43
历史文化传承 - 乌鲁木齐作为古丝绸之路枢纽重镇,见证了多种文化、族群在此汇聚、交流、碰撞、融合,体现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 [1] - 阿拉沟墓葬出土的2400多年前黄金牌饰纹样图案,揭示了乌鲁木齐千年文韵绵延不绝 [4] - 乌拉泊古城是唐轮台县城所在地,发挥了保障丝路北道贸易顺畅和区域安宁的重要功能,是阐释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的绝佳案例 [4] 民族团结与交流 - 乌鲁木齐国际大巴扎有1000多家商户,汉、维吾尔、蒙古、回、哈萨克等多个民族比邻而居、亲如一家,商户们自发组成"双语互助小组" [10] - 多民族共居共生的灿烂历史让乌鲁木齐成为"文明交融的活态博物馆",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增添生动注脚 [10] - 清代学者纪晓岚记录下当时各族群众共融共存、安居乐业的繁华盛景 [4] 红色文化与精神传承 -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在乌鲁木齐创办报刊、开展教育培训、组织文艺演出,带领新疆民众开展抗日救亡运动 [11] - 乌鲁木齐加强红色资源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完成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毛泽民故居红色基因库建设,挖掘整理革命文物背后故事 [13] - 新疆大学将自身发展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承担着为边疆地区培养高素质人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重要使命 [15] 现代开放与经济发展 - 乌鲁木齐凝心聚力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打造向西开放新高地 [1] - 乌鲁木齐天山国际机场新航站楼每年可吞吐4800万人次旅客与55万吨货邮,大幅拉近乌鲁木齐与世界的距离 [18] - 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已有31条通达欧亚的货运航线,加快形成"立足新疆、贯通全国、辐射欧亚"的物流体系 [18] - 乌鲁木齐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中心城市,持续吸引"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人民到此研学、旅游,推动文明互学互鉴 [21]
汀江水暖绿新岸——解码“客家首府”长汀的文化自信样本
新华网· 2025-06-10 15:39
文化历史价值 - 长汀作为"客家首府"拥有千年文脉 汀江被誉为客家母亲河 是客家人南迁的重要栖息地和精神原乡[1][2] - 唐代设立首个客家人聚集的州府汀州府 客家建筑融合徽派 江浙风格 体现"外刚内柔 形制兼容"的建筑哲学[5] - 南宋时期疏浚汀江航道后 汀江成为连接农耕文明与海洋文明的纽带 促进商贸繁荣[6] - 1995年以来累计吸引40多个国家和地区60多万人次客家人寻根谒祖[6] 红色文化资源 - 长汀是重要革命圣地 松毛岭战役中红军牺牲2000余人 为长征争取宝贵时间[7] - 当地有2万多名青年参加红军 登记在册烈士达6700多人 烈士占比达人口十二分之一[7] - 红色遗产保护完善 包括瞿秋白烈士纪念碑 红军桥等遗址 中复村被誉为"红军长征第一村"[8][12] 生态治理成就 - 水土流失治理成效显著 累计减少水土流失面积116.85万亩 流失率从31.47%降至6.31%[10] - 2021年水土治理实践入选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生态修复典型案例[10] - 通过种草种树 封育管护 循环种养等科学治理方式 实现绿满山 果飘香的生态转变[10] 旅游经济发展 - 2024年接待游客1044.87万人次 实现旅游收入91.81亿元[14] - 举办客家文化节 无人机表演等活动 客家十番音乐 公嫲吹 剪纸等非遗项目融入现代文旅[13][15] - 古城保护每年投入5000万元专项资金 民间组织参与古建修缮[13] 产业建设进展 - 纺织服装产业2024年产值达55亿元 稀土产业突破75亿元 医疗器械集群产值25亿元[14] - 与晋江市开展"山海协作" 发展高端纺织 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产业[14] - 现代化工厂与生产线建设同步推进 形成传统与现代融合的产业格局[14]
陕西红色旅游活力迸发
陕西日报· 2025-06-03 06:54
红色文化与旅游经济深度融合 - 陕西通过创新表达方式让红色文化"立"起来和"活"起来 实现红色文化与旅游经济深度融合[1] - 金延安景区打造沉浸式红色演艺、民俗文化体验、特色美食市集等主题项目 为游客提供"可感、可视、可触摸"的文化盛宴[2] - 全新红色演艺《保卫延安》以七大互动场景为脉络 将整个景区化作沉浸式舞台 通过逼真特效让游客直接触摸历史[2] 红色旅游多元化发展 - 陕西红色旅游景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数字景区建设取得实效 吸引更多年轻人通过红色旅游了解历史[2] - 红色旅游与文化、教育、生态等业态融合发展 旅游产品不断创新 游客体验形式逐步多元[2] - 形成以"红色演艺+数字应用+场景复原与沉浸式体验"为主要内容的新模式 适应红色旅游年轻化趋势[3] 特色红色旅游线路开发 - 西安市推出"重温峥嵘岁月 传承红色基因线路"等多条线路 将红色景点与历史文化、自然风光结合[3] - 宝鸡市推出"红色与山水融合"等近20条红色旅游主题线路[3] - 延安市开发"陕北石窟探险探秘之旅"等精品线路 将红色文化与地方特色文化深度融合[3] - 3条线路入选"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3] 红色研学旅游产品创新 - 推出"重走长征路"等一批红色研学旅游产品 将红色景点变成思想教育的生动课堂[3] - 《延安保育院》常态化演出10余年 成为全国游客学习延安精神的情景教学课[4] 精品红色演艺表现 - 陕西打造10余台精品红色演艺 包括《延安保育院》《红秀延安》等 以不同艺术形式展现红色文化内涵[4] - 2024年《延安保育院》《红秀延安》《再回延安》共演出2202场 接待游客83.76万人次[4] - 《二虎守长安》实景剧演出1085场 接待游客63万人次[4] - 《1212西安事变》实景剧演出1731场 接待游客72万人次[4]
新时代中国调研行之文化中华|青岛工人运动发源地红色文化浸人心
新华网· 2025-06-02 09:45
历史沿革 - 公司前身为1923年成立的青岛四方机厂圣诞会,是青岛第一个党领导下的工会组织,推动了青岛工人运动发展[1] - 1952年公司成功研制新中国第一台自主制造的蒸汽机车"八一号",攻克了月牙板等关键技术[2] - 公司后续陆续研制出第一批21型客车、22型客车、"胜利"型蒸汽机车等多项国内首创产品[4] 技术创新 - 公司形成世界领先的研发创新能力,诞生了我国首列出口高速动车组、首列城际市域动车组等标志性产品[5] - 2021年公司研发的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7] - 一线团队攻克"复兴号"高速动车组转向架核心部件数控加工等多项关键技术[7] 企业文化 - "八一号"机车诞生后形成了"自力更生、吃苦耐劳、创新实干、勇争一流"的火车头精神[4] - 公司历史文化馆强调要传承红色基因和奋斗故事[7] - 全国劳动模范管益辉代表公司践行"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理念[7]
用好用活红色文化资源 培育时代新人
人民网· 2025-05-31 08:50
红色文化资源挖掘与学科建设 - 学院以红色资源挖掘为切入点,将红色文化资源的独特优势转化为学科特色发展的内生动力 [2] - 构建红色文化研究中心、设立特色研究方向、推进跨学科协同创新,推动学科内涵式发展 [2] - 依托辽宁红色文化资源搭建学术交流平台,举办辽宁省第十一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术研讨会 [2] 红色文化融入课程体系 - 深入挖掘辽宁红色思政元素,打造集"课程、活动、思政"三位一体的"辽大红色思政课" [3] - 与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管理中心等单位共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推动特色红色教育品牌建设 [3] - "守望丰碑,薪火相传——辽宁'六地'红色文化系列思政课"获2024年度"大思政课"优质资源推介示范项目 [3] 技术赋能红色教学 - 依托超星学习通、雨课堂、抖音、B站等平台,实现线上线下融合的全场景教学 [4] - 将红色文化从"书本上的文字"变为"指尖下的体验",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 [4] 红色文化育人模式创新 - 举办经典著作诵读比赛、读书分享会,推动红色文化铸魂育人 [5] - 在中国工业博物馆、抗美援朝纪念馆等单位建立社会实践基地,促进产学深度融合 [5] - 组建青年学生宣讲团走进社区、博物馆等场所,打造立体式宣传矩阵 [6] 红色育人氛围营造 - 定期组织开展观看红色影片活动,将红色文化融入育人全过程 [6] - 在守正创新中打造红色育人"辽大范式" [6]
铅字墨香传薪火
人民网· 2025-05-30 09:20
彭雪枫与《拂晓报》的历史 - 彭雪枫将军在1938年创办《拂晓报》作为新四军游击支队的宣传工具,发刊词强调"拂晓"象征希望与革命[1] - 《拂晓报》从刻蜡油印发展为铅字印刷,发行范围从豫皖苏边区扩展至延安、重庆等地,成为抗日斗争的重要精神武器[1] - 报纸内容明确中共抗日目标为"团结一切抗日力量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建立三民主义新中国"[1] "雪枫刀"与军事创新 - 1941年彭雪枫设计刀身长92厘米、刀背轻薄的新式军刀"雪枫刀",用于骑兵团平原游击战[2] - 1942年骑兵团使用该刀歼灭300余名日伪军,战斗中刀法战术结合取得显著成效[2] - 文物展陈中刀身锈迹与握痕成为历史见证,体现军事装备创新对抗日战局的影响[2] 《拂晓报》的现代传承 - 新中国成立后《拂晓报》转型为宿州市委机关报,现已发展为报网端微融合的新媒体矩阵[3] - 纪念馆通过油印体验活动还原历史场景,青少年可亲手制作《红领巾拂晓报》并接触铁笔、蜡纸等传统工具[3][4] - 场馆通过互动体验使红色历史"活化",推动革命精神在青少年中的传播[4] 红色教育与社会影响 - 纪念馆以文物史料、老照片等载体展示彭雪枫37岁牺牲的事迹,强化爱国主义教育[2][4] - 研学活动中学生通过诵读报纸、观摩武器等沉浸式体验,实现红色文化代际传承[1][3] - 场馆负责人强调需让历史"闪耀在长河中",反映红色文旅产业对精神价值挖掘的重视[4]
“少年军校”书声琅琅
人民网· 2025-05-30 09:20
红色主题读书活动开展情况 - 江西省瑞金市人武部工作人员携带《红色文物有"话"说》等红色文化书籍,走进沙洲坝镇八一希望学校,开展红色主题读书活动 [1] - 去年2月,该市8所学校被认定为"江西省少年军校",赣州军分区指导相关县(市、区)人武部与"少年军校"合作共建,常态化开展红色主题读书活动 [1] - 石城县人武部政工科负责人周良在"少年军校"石城县第五小学,以红军长征中的读书故事为切入点,运用互动式教学方法与学生交流读书心得体会 [1] 阅读官培养计划 - 赣县区城关第四小学开展"书香砺剑·强国有我"主题读书活动,区人武部领导为20名学生颁发"少年军校"阅读官证书,鼓励他们传播红色文化 [2] - 赣县区军地携手培养"少年军校"阅读官队伍,区人武部和学校领导共同担任辅导员,与学生一对一结对,个性化制订培养方案 [2] - 阅读官撰写的读书笔记被编入《少年军校红色书单》,纳入区域国防教育资源库,为其他学校提供参考 [2] 未来计划 - 赣州军分区将继续利用赣南红色资源禀赋,固化推广有效做法,强化"少年军校"文化阵地建设,营造"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氛围 [2]
一百年前上海发生的四件大事,在地铁站里“活”了起来
新浪财经· 2025-05-29 22:17
5月29日上午,"1925・上海"主题地铁展览启动仪式在陕西南路地铁站文化长廊举行。展览以1925年发生在上海的重大历史事件为核心内容,精心 划分"力量之源""青春之歌""积蓄力量""工运百年"四大板块。 展览聚焦"中共四大召开""团三大召开""二月罢工""五卅运动"等耳熟能详的历史事件,通过丰富的图文史料集中展示,以沉浸式的呈现方式,带 领观众回溯那段奋勇向前的峥嵘岁月,深切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每一幅图片、每一段文字都仿佛在诉说着当年的热血与激情,让历史场景 在地铁空间中"活"了起来。 展览以地铁车站这一公共空间为载体,打破了传统展览的场地限制。让市民和游客在日常出行中感受上海这座城市深厚的历史底蕴,唤醒内心的 红色记忆,弘扬上海城市精神。 1925年,中国共产党实现从理论突破到实践跨越,从政治小团体发展成为群众党。这一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首次提 出无产阶级领导权与工农联盟问题,将九百多名党员的星火播撒成日后席卷全国的革命烈焰;在团三大上,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改名为中国共产 主义青年团,两千余名青年团员褪去青涩,用笔尖与演讲诠释"觉醒年代"的青春定义;从二月罢工的纱厂车间到五卅运动 ...
危急时刻挺身救人,红太阳暖人心照亮生命之光!
齐鲁晚报· 2025-05-28 11:26
公司文化与社会责任 - 红太阳酒业员工闫训文在嘉祥明德世家护城河成功救助落水者,展现公司"红太阳、暖人心"的品牌主张 [1][3][5] - 公司通过红色文化和红色精神熏陶员工,强调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激励员工践行社会责任 [6][9] - 闫训文的救人事迹体现公司"善举托大爱、真情暖人心"的使命担当,强化品牌正面形象 [5][6] 品牌理念与价值传递 - "红太阳、暖人心"不仅是品牌主张,更是崇德向善的价值导向,旨在从个人到社会传递温暖力量 [8][12] - 公司通过公益助学、敬老院志愿者活动、关爱退伍军人、赞助马拉松等举措践行社会责任 [12] - 红色文化作为公司发展的动力源泉,塑造"有信仰、有担当、有情怀"的企业形象 [9][13] 员工行为与品牌关联 - 入职8个月的员工闫训文以实际行动诠释公司文化,将品牌理念转化为具体善行 [6][9] - 员工自发救援后悄然离开,体现公司倡导的"无私奉献"精神,增强品牌美誉度 [5][12] - 公司以红色基因激励员工,形成"积小善成大德"的行为模式,提升内部凝聚力 [6][12]
90年前的今天 《义勇军进行曲》第一次在这里唱响 “唱响前进的号角”回顾峥嵘岁月
解放日报· 2025-05-24 09:55
记者 诸葛漪 作为"红色露天博物馆"品牌项目之一,"馆员开讲了"系列节目正式启动,该节目依托上海教育电视 台专业力量,推出10期节目,为公众介绍黄浦的红色主题线路,在行走中讲述黄浦红色故事。 上海广播电视台版权资产中心(上海音像资料馆)向黄浦区授权"《义勇军进行曲》在申城传唱"等 历史影像资料的公益展播。上海音像资料馆还将与黄浦区开展更加深入的党史挖掘研究、红色文化宣传 方面的合作和交流,共同为上海"党的诞生地"红色文化传承弘扬工作添砖加瓦。 主题活动还推出"风云九秩·光影鎏金"海派经典影展、"唱响前进的号角"纪念《义勇军进行曲》唱 响90周年主题展。5月23日至6月8日,《风云儿女》《马路天使》《乌鸦与麻雀》等8部跨越不同历史时 期的银幕佳作将在黄浦剧场、和平影都上映。"唱响前进的号角"纪念《义勇军进行曲》唱响90周年主题 展在黄浦剧场小剧场内举办,将于5月23日至6月22日向市民免费开放。 活动中,上海市黄浦区瞿溪路小学、上海一叶狮子呀剧团两家团体获颁黄浦剧场"剧场体验团"荣誉 证书。由黄浦区委宣传部"逐梦新时代 文化润人心"主题活动支持的"红色故事润我心"艺术课堂成果项 目短剧《童心向党——马背摇篮》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