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互联网
搜索文档
猎豹移动上涨3.72%,报4.18美元/股,总市值1.28亿美元
金融界· 2025-06-16 21:54
股价表现 - 6月16日盘中上涨3.72%至4.18美元/股 成交额8957美元 总市值1.28亿美元 [1] 财务数据 - 2024年收入8.07亿人民币 同比增长20.52% [1] - 2024年归母净利润-6.18亿人民币 同比减少2.43% [1] 公司战略 - 正从移动互联网向AI驱动的产业互联网战略升级 [3] - 已构建垂直一体化AI能力 包括自研芯片算力/算法/系统/应用/商业大脑 [3] - 算法能力覆盖语音/视觉/导航/机械臂等多模态技术 [3] - 开发三大操作系统:语音OS/Robot OS/Arm OS [3] 业务布局 - 智能服务机器人业务:语音服务/递送服务/劳动服务机器人解决方案 [3] - AI赋能业务:涵盖语音/芯片/视觉/自助设备/导航解决方案 [3] - 以两大业务板块推动服务智能化和产品智能化升级 [3] 公司背景 - 2014年5月8日在纽交所上市 [3] - 定位为全球领先的移动互联网和AI产业互联网公司 [3] - 愿景是"用科技让人机共存世界更美好" [3] 重大事项 - 预计6月6日披露2025财年一季报 [2]
猎豹移动上涨3.51%,报4.19美元/股,总市值1.29亿美元
金融界· 2025-06-12 02:11
股价表现 - 6月12日盘中上涨3.51%至4.19美元/股,成交额3.52万美元,总市值1.29亿美元 [1] 财务数据 - 2024年收入总额8.07亿人民币,同比增长20.52% [1] - 2024年归母净利润-6.18亿人民币,同比减少2.43% [1] 公司战略 - 正从移动互联网向AI驱动的产业互联网战略升级 [3] - 已构建垂直一体化AI能力,涵盖芯片算力、算法、系统、应用及商业大脑 [3] - 算法能力覆盖语音、视觉、导航、机械臂等多模态技术 [3] - 开发三大操作系统:猎户星空语音OS、Robot OS、Arm OS [3] 业务布局 - 智能服务机器人解决方案包括语音服务、递送服务、劳动服务机器人 [3] - AI赋能解决方案涵盖语音、芯片、视觉、自助设备、室内导航 [3] - 以"智能服务机器人"和"AI赋能"两大板块推动服务与产品智能化升级 [3] 公司背景 - 2014年5月8日在纽交所上市 [3] - 定位为全球领先的移动互联网公司,现转型AI产业互联网 [3]
王自如二次创业!坦言AI领域“来钱快” 感谢董明珠、雷军
搜狐财经· 2025-06-10 21:01
王自如职业经历与转型 - 王自如于2009年在香港理工大学读研期间开始制作数码产品开箱视频,并于2012年正式创立科技视频平台ZEALER,该平台获得雷军旗下顺为基金的投资[3] - 2014年因发布锤子手机T1测评视频并与时任锤子科技CEO罗永浩进行直播辩论,该事件成为其职业生涯的重大转折点[4] - 2020年从ZEALER离职,并于2021年加入格力电器担任数字化渠道改革项目负责人,其与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早于2016年通过创业节目结识[6] 格力电器任职期间表现 - 2020年5月,王自如主持格力入驻京东十周年庆直播,与董明珠及京东高管对谈,直播带货成交金额达7.03亿元,创下当时家电直播带货最高纪录[6] - 在格力任职期间,王自如推行"云网批"模式,致力于精简经销商层级并打通线上线下渠道[6] - 王自如表示在格力电器的经历使其看到最真实的产业现状,对于离职原因以"遗憾"二字带过[6] AI领域二次创业规划 - 王自如于2024年6月6日通过社交媒体视频正式官宣将在AI领域开启二次创业[1] - 选择AI领域创业的原因包括该领域资源整合速度快、能快速实现经济效益,并计划凭借自身经验与人脉通过AI技术助力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3] - 业内对其进军AI领域看法不一,部分观点看好其科技圈积累的人脉和经验,也有观点指出AI领域竞争异常激烈将面临诸多挑战[8]
王自如,想用AI写一份「独立宣言」
36氪· 2025-06-09 18:38
王自如的职业发展历程 - 2010年前后因iPhone 4拆解视频崭露头角,成为科技内容创作领军者之一 [2] - 2012年创立科技平台ZEALER,吸引雷军顺为资本等多家手机厂商投资 [2] - 2014年与罗永浩直播辩论后遭遇信任危机,ZEALER尝试转型但口碑下滑 [3] - 2021年加入格力电器担任重要岗位,主导数字化渠道改革项目 [5][6] - 2024年因ZEALER旧案被强制执行3383万元,同年8月传闻离职 [7] - 2025年宣布进军AI领域创业,将主攻内容解读与科普方向 [8][9] ZEALER的发展与转型 - 2014年获得OPPO、VIVO、金立、小米科技等企业注资,达到事业高峰 [2] - 2019年公司已有200名员工,年收入达九位数 [4] - 2021年8月王自如卸任ZEALER总经理、执行董事等职务,此前持股约67.6% [3] 格力电器时期的经历 - 2020年主持格力京东十周年庆直播,成交金额达7.03亿 [5] - 2022年主导"云网批"渠道改革,试图整合经销商体系 [6] - 在格力收入仅为过去几分之一,但看重参与核心企业决策的机会 [5] AI创业规划与挑战 - 选择AI赛道因"来钱快,资源整合快",初期主攻内容创业 [8][9] - 面临技术门槛高、行业竞争激烈等挑战 [8][9] - 计划利用在科技行业积累的人脉和资源转化为AI领域合作机会 [9] - 需要重建公众信任,目前仍有约2879万元未履行金额 [9]
始于雷军、困于罗永浩、终于董明珠,重启于AI,王自如用15分钟讲述自己15年
搜狐财经· 2025-06-06 23:20
王自如职业转型与AI创业 - 王自如宣布离开ZEALER和格力电器 将在AI领域二次创业 微博名已改为"王自如AI"[1] - 通过15分钟视频回顾创业历程 表达对ZEALER投资团队和董明珠的感恩[1][6] - 新创业方向聚焦AI内容应用 计划分两步走:AI与消费电子/产业结合 助力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11] ZEALER发展历程 - 2010年以iMac开箱视频起步 2012年正式成立ZEALER 天使轮获雷军旗下顺为资本投资[4] - 2014年与罗永浩公开辩论后 公司发展势头减缓[5] - 离开ZEALER前处理个人资产:转让股份 偿还贷款 出售车房 保留公司运营资金[6] 格力电器任职经历 - 2021年入职格力电器 次年任数字化渠道改革项目负责人[6] - 推动销售体系全面改革 包括砍掉部分区域代理 建立云网批模式 缩短渠道链条[8] - 参与建设"格力董明珠店" 促进品牌年轻化和网络化转型[8] - 在职期间为保密选择退网 离任原因未明确说明[7][8] 行业竞争格局 - 数码测评领域曾出现ZEALER与锤子科技同期发展的巧合[13] - 罗永浩已转向AI硬件创业 与王自如的AI内容创业形成新赛道竞争[13] - 资深分析师认为新创业选择体现了与过往经历的连续性[13] 职业转型背景 - 孟羽童同期从格力离职 或将赴海外求学[10] - 王自如形容离职后状态为"饥肠辘辘" 需通过内容输出重返赛场[10] - 选择AI领域因"来钱快 资源整合快"的商业考量[13]
王自如:感谢董总和雷总,加入格力电器是不可错过的重要机遇
南方都市报· 2025-06-06 17:03
王自如职业发展 - 王自如于2021年正式加入格力电器,此前辞去ZEALER执行董事及总经理职务 [9] - 在格力电器期间担任数字化渠道改革项目负责人,参与全国巡回营销活动 [10] - 2023年起频繁以渠道改革负责人身份公开亮相,参与多地新营销模式宣讲会 [10] 格力电器合作与业绩 - 2020年王自如与董明珠合作直播带货,单场销售额达7.03亿元,全年13场直播总销售额476亿元,占格力当年总营收近30% [9] - 王自如入职后主导渠道改革项目,足迹覆盖全国多个省市县镇 [10] - 2024年格力年会及冰洗生活电器战略发布会等活动中,王自如均作为核心高管出席 [11] ZEALER创业历程 - 王自如2012年创立ZEALER,业务涵盖电子产品测评、手机维修及硬件实验室,年收入曾达九位数(超1亿元),团队规模超200人 [6][7] - 公司因雷军投资引发独立性争议,2019年后王自如转向产业互联网领域探索 [6][7] 职业转型与AI创业 - 王自如将账号更名为"王自如AI",预告通过15分钟视频解释离开格力原因并阐述AI领域二次创业计划 [3] - 提出"给企业插上网线"的产业互联网发展构想,认为企业数字化将创造新机遇 [7] 争议事件 - 2024年8月因未履行3383万元债务被法院限制消费,但视频中未完全披露离职细节及债务处理进展 [11][13]
离职近10个月后,王自如首谈离开格力电器:带着遗憾离开,是人生最糟糕的时候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06 14:39
格力电器前高管王自如发声 - 格力电器前渠道改革项目负责人王自如通过社交媒体发声,解释离职原因并宣布AI创业计划 [1] - 王自如表示在格力期间重塑了销售、物流、仓储、终端到售后的整个销售体系,但未能实现AI技术融合构想 [1] - 王自如以"遗憾"形容离职,称比赛戛然而止,还有很多灵感没来得及实现 [5] 王自如职业经历 - 2019年萌生进入核心企业想法,2020年加入格力电器,为此转让股份、还贷并出售资产 [3][4] - 在格力期间走访全国多地,为保密决定退网并屏蔽外界信息 [5] - 2023年11月因"不看工资条"言论引发争议,2024年1月被强制执行3383万元,8月被"限高"后离职 [4] 王自如创业计划 - 宣布重回创业者身份,选择AI内容创业赛道,称该领域"来钱快"且资源整合快 [8] - 下一步计划用AI技术帮助传统产业加速数字化转型 [8] - 视频结尾感谢董明珠和雷军在不同时期给予的鼓励和帮助 [2][9] 王自如争议事件 - 解释"不看工资条"言论称"想清楚自己要什么后看工资条不重要" [8] - 表示离职时是人生最糟糕时刻,被全网群嘲但并非为博同情或"洗白" [8] - 强调每次抉择都经过认真思考和努力选择 [8]
王自如离开格力后首发声,感谢董明珠给自己鼓励和帮助,回应“工资条”
搜狐财经· 2025-06-06 11:45
职业变动与创业动向 - 王自如于6月6日宣布离开ZEALER和格力电器 并在AI领域启动二次创业[1][5] - 职业变动原因为追求产业互联网机遇及AI技术融合需求 2020年加入格力电器被视为匹配产业互联网要素的重要机会[5] - 微博账号于6月3日更名为"王自如AI" 外界推测其AI领域创业计划[7] 格力电器任职经历 - 2021年正式入职格力电器 任职于总裁办及文化培训传播中心 同期辞去ZEALER所有职务[7] - 担任格力电器渠道改革项目负责人 期间保持低调直至2023年底因争议言论引发公众关注[7] - 2023年广东卫视采访中提到"未看过格力工资条"及"请求靠近董明珠办公室"等言论 引发多日热搜[7] 法律纠纷与执行案件 - 2024年1月被强制执行3383余万元 申请执行人为ZEALER股东上海曙晖创投(持股比例7.48% 认缴出资额42.79万元)[8] - 8月9日被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法院采取限制消费措施 10月7日委托律师团队申请案件重审[8] - 律师声明强调追究自媒体捏造事实及诽谤行为的法律责任[8] 历史职业背景 - 2009年起从事数码产品开箱视频 2012年创办科技媒体ZEALER[7] - 2014年因锤子手机T1测评争议与罗永浩公开辩论 事件以直播舌战收场[7]
猎豹移动上涨5.33%,报4.35美元/股,总市值1.34亿美元
金融界· 2025-05-24 03:49
股价表现 - 5月24日盘中上涨5.33%,报4.35美元/股,成交28.77万美元,总市值1.34亿美元 [1] 财务数据 - 2024年收入总额8.07亿人民币,同比增长20.52% [1] - 2024年归母净利润-6.18亿人民币,同比减少2.43% [1] 公司战略 - 从移动互联网向AI驱动的产业互联网战略升级 [2] - 构建垂直一体化的AI能力,包括自研芯片算力、算法能力、系统能力、应用能力、商业大脑 [2] - 算法能力涵盖语音全链路技术、麦克风阵列、全感知视觉识别、室内导航平台和6轴机械臂 [2] - 打造猎户星空语音OS、猎户星空Robot OS、猎户星空Arm OS三大开放系统 [2] 业务布局 - 智能服务机器人解决方案:智能语音服务机器人、智能递送服务机器人、智能劳动服务机器人 [2] - AI赋能解决方案:语音、芯片、视觉、智能自助设备、室内自主导航 [2] - 以"智能服务机器人"和"AI赋能"两大业务板块为载体 [2] 未来展望 - 迎接AI和5G时代的服务智能化升级和产品智能化升级 [2] - 以AI赋能产业,实现非连续性增长 [2] - 目标成为全球领先的AI产业互联网公司 [2] 重大事项 - 预计6月6日披露2025财年一季报 [1]
黄奇帆:解读当下中国经济形势
和讯· 2025-05-23 17:36
中国制造2025的五大变化 - 中国制造业占全球比重从2010年的20%提升至2024年的34%,增加值是美国的2倍,日本、德国的4倍 [3] - 中国成为全球唯一覆盖联合国41个大类、207个中类、666个小类全产业链的国家,40%类别生产总量全球第一 [3] - 出口结构从2010年70%劳动密集型产品转变为2024年90%技术密集型产品,汽车出口超600万辆全球第一,光伏装备占全球50%以上份额 [3] - 集成电路产业从2016年进口3000亿美元到2024年自产2500亿美元并出口1500亿美元,成熟制程芯片成本比欧美日低50% [4][5] - 加工贸易占比从50%降至20%,一般贸易提升至60%-70%,与东盟贸易额从6000亿增至1万亿美元 [5][6] 新质生产力的三大赛道 - 战略新兴产业聚焦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AI数字技术、高端装备五大板块,涵盖15个细分领域 [9] - 传统产业升级包括绿色化改造(源头减量、节能减排、废品回收、工艺流程革新、捕碳固碳)和数字化升级(全产业链互联网平台) [10][11][13] - 生产性服务业GDP占比仅27%,需发展为九大战略产业基础,华为模式显示轻资产强研发路径潜力 [12][14] 开放与竞争策略 - 外资引进规模持续增长:2010-2020年平均每年1200亿美元,外资制造业贡献15%税收和30%高端出口 [6][7] - 应对国际竞争的五张牌:超大规模市场、全产业链集群、资本管制/国有资本/国防三盾牌、科技创新、持续开放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