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文旅融合
icon
搜索文档
高品会搭乡村舞台,“产品+文旅”打通消费新链路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2 10:39
高品会概况 - 第四届中国(澳门)国际高品质消费博览会暨横琴世界湾区论坛于9月3日至7日以"一会展两地"方式在横琴澳门两地举行 [1] - 高品会已成为琴澳融合背景下链接全球优质资源赋能消费升级的标志性平台 [1] - 本届高品会重点围绕食住行游购娱六大方面设立三大主题风格展区 [1] 乡村振兴特色展示 - 展会聚焦特色帮扶产品集中展示近十个帮扶县区的文化特色与乡村振兴最新成果 [1] - 甘肃临夏展示牦牛肉和牦牛奶粉 云南禄劝展示雪山茶饮轿子山泉水与永生花 大别山革命老区新县展示信阳毛尖野生山茶油与葛根制品 连平展示火蒜与花生 仁化展示金砂茶 贵州展示红薯粉 [1] - 这些农产品正被赋予新的消费语境 [1] 产品+文旅联动模式 - 通过产品+文旅联动模式打通从田间地头到旅游场景的全产业链 [3] - 消费者能够在旅游途中亲身体验茶园山泉花田与农家餐桌形成沉浸式消费场景 [3] - 农特产品借助旅游流量完成品牌升级和渠道拓展提升溢价空间 [3] - 文化和旅游产业因产品附加值延长产业链条实现吃游购一体化发展 [3] 文旅融合与产业升级 - 文旅融合模式将文化资源自然资源转化为产业动能为城乡融合发展与区域产业升级打开新空间 [3] - 展会特别邀请山西文旅集团为代表的文旅企业亮相现场 [3] - 特设文旅主题论坛以"文旅深度融合·琴澳共筑世界湾区文旅新标杆"为主题 [4] - 论坛围绕演艺电竞体育数字艺术等多元业态探讨文旅+融合创新模式 [4] - 通过六大主题演讲解析全球文旅格局跨境协同沉浸式体验等前沿议题 [4] - 邀请政府部门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共商世界旅游休闲与当代消费新场景提升我国文旅全球竞争力 [4]
在动画里定格中国故事
中国青年报· 2025-09-02 06:50
核心观点 - 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格艺定格动画工作室通过面塑定格动画技术推动非遗文化传承与创新 实现职教出海和文旅融合 [1][3][4] 创作成果 - 黏土定格动画《李清照》全网播放量突破92万 镜头细腻捕捉人物神态与情感 [1] - 作品制作周期达4个月 经历反复打磨 仅人物发髻就制作无数版本 [2] - 2025年春节推出《蛇宝贺岁》动画 与国际传播中心合作走向海外社交媒体平台 [3] 文化传承与创新 - 将国家级非遗面塑技艺与定格动画结合 让历史人物动态化呈现 [1] - 团队翻遍《漱玉词》并请教文史专家 最终选定展现李清照"生当作人杰"风骨的中年期故事 [2] - 邀请面塑艺人参与制作 确保蛇宝鳞片和蒸馍褶皱等地道质感 [3] 国际传播成效 - 《李清照》短片被多所海外高校用作中文课素材 黏土玩偶成为跨文化交流使者 [2] - 海外社交媒体发布后获温暖反馈 外国网友留言想亲手制作蛇宝 华人表示引发思乡情感 [3] - 韩国导师观看三遍后表示"原来李清照是这样的"并希望了解更多故事 [2] 教育与社会影响 - 学生从最初面对镜头紧张成长为能自信向海外友人介绍作品 [4] - 毕业生凭借参与制作的《勋章》定格动画经历获得动画公司认可 [4] - 学生态度转变 从认为"传统文化老气"转为主动研究《东京梦华录》服饰细节 [4] 商业拓展 - 开发李清照黏土手办 辛弃疾词牌书签 泉水主题微缩摆件等文创产品 [4] - 与本地景区对接 计划让动画场景转化为可带走的旅游记忆 [4] - 筹备《辛弃疾》定格动画 延续"济南二安"文化IP开发 [4] 技术特色 - 采用软陶或黏土材料 试验1∶12或1∶10等不同场景比例 [2] - 注重细节处理 曾因人物裙摆穿帮问题拆解场景重新搭建至凌晨 [2] - 通过数字化处理使传统文化更易被年轻人接受和喜爱 [4]
高品会 “国家队” 亮相 十余家央企国企扩容消费新供给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1 21:30
以山西文旅集团为代表的文旅企业,亦将亮相展会现场。展会期间特设文旅主题论坛,聚焦文旅融合目 标,围绕演艺、电竞、体育、数字艺术等多元业态,深入探讨"文旅+"融合创新模式。 高品会不仅是推广展示平台,更是拓展商业渠道、导入国际资源、深化交流合作的重要渠道。央国企荟 萃,展示了助力民众品质消费的"国家队"力量,发挥国有企业在创新发展、品牌引领和文化输出方面的 带头示范效应,也为其国际化与市场拓展搭建了新通道。 从中国黄金的花丝珐琅黄金饰品、中粮集团的全球优质农产品,到国药集团的创新医药产品、中国电信 的3C产品与数字通信解决方案,再到保利集团的文创精品、南粤集团的乡村产业振兴综合服务成果及 黑河龙飞投资集团的中俄跨境好物等,国资领航展现雄厚实力与行业风向,彰显中国制造的实力与品 质,为全球客商带来多元化的合作机遇。 (中粮集团) 譬如,以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为代表的综合性医药健康产业企业,将与琴澳中医药大健康相关企业一 同参展参会,聚焦展示前沿医疗器械高科技、健康科技产品、药食同源产品、医药保健品等大健康产 品。 南方财经记者伍素文 广州报道 9月3日—7日,第四届中国(澳门)国际高品质消费博览会暨横琴世界湾区论 ...
达州通川:“夜经济”点燃城市消费新活力
中国经济网· 2025-09-01 17:16
夜幕降临,达城运动公园二期内灯火璀璨,绵延数百米的餐饮摊位整洁有序,摊主们热情招呼顾 客,升腾的烟火气与食客的欢声笑语交织成热闹的市井图景,成为达州市通川区新晋网红"打卡地"。如 今,这样热闹的夜间场景在达州通川随处可见,全区"夜经济"正以蓬勃之势,书写着文旅深度融合内涵 式发展新篇章。 夜间消费 人气旺盛 政策领航引方向,绘就夜经济发展蓝图 夜经济的繁荣,离不开清晰的政策指引。8月26日,达州市通川区委六届九次全会举行,审议通过 《中共达州市通川区委关于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内涵式发展奋力建设川渝陕都市旅游目的地的决 定》,为通川文旅产业及夜经济发展划定"路线图"、定下"时间表"。 全会明确提出打造"畅游川渝陕•相约到通川"文旅品牌,并设定阶段性目标:到2027年,全区文化 及相关产业增加值、旅游总花费将分别达到40亿元、200亿元以上;到2030年,基本建成川渝陕都市旅 游目的地。会议强调,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内涵式发展,是达州通川撬动全域发展的关键举措,更 为夜经济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撑。 为进一步激活夜间消费潜力,达州市通川区聚焦夜经济集聚区建设,一方面推进硬件设施完善与灯 光景观美化,为夜间消费场景" ...
增长、首次、加密、特色……透过关键词盘点2025年暑运新亮点
央视网· 2025-09-01 15:17
2025年暑运总体数据 - 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预计达119亿人次 日均1.92亿人次 同比增长4.3% [1] - 铁路暑运发送旅客9.4亿人次创历史新高 首次突破9亿人次 [6] - 全国水上发送旅客预计超6694.2万人次 日均109.7万人次 同比增长6.1% [19][22] 交通方式结构特征 - 公路自驾出行量87亿人次 占比达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的73% [1] - 铁路单周客流量均超1亿人次 日均约1500万人次 较2025年春运日均高出220万人次 [7] - 铁路日均开行旅客列车11000余列 运力同比增长近10% [7] 区域与线路运营动态 - 京哈高铁京沈段、沪昆高铁杭长段按350公里高标运行 [7] - 新疆方向加开列车1200余列 开行银发旅游专列21列 [12] - 长三角地区假日旅游列车密集开行 实现高铁与观光巴士"无缝换乘" [14] 文旅融合创新举措 - 全国铁路开行直通旅游列车同比增长1.2倍 [18] - 上海推出"游船+美术馆"联程票 优惠金额超70元 [24] - 广西河池打造乡间圩客渡船旅游线路 结合山歌对唱与壮族服饰体验 [26][27] 基础设施升级 - 江西泰和县将天湖山景区公路从3.5米拓宽至6米 [3] - 湖南吉首洽比河旅游公路串联9个传统苗寨 [4] - 重点线路启用光纤综合监测系统实时掌握安全动态 [8] 消费场景拓展 - 银发列车、研学专列、康养旅游列车占新增列车较大比重 [10] - 浙江台州金清镇开发"洞咖啡"、海边市集与沉浸式赶海项目 [16] - 重庆两江夜游及灯光秀、上海特色餐食游船成为热门消费场景 [22][24]
江苏首部“地名经济”指导文件出台
江南时报· 2025-09-01 14:31
文件核心内容 - 江苏省五部门联合出台首部"地名经济"指导文件 推动地名与文旅、产业、美食深度融合 打造经济新亮点[1] 地名+产业融合 - 推动乡村地名元素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 促进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2] - 开展"乡村著名行动"和乡村特色产业提升行动 将地名转化为带动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生产力要素[2] - 将地名融入农产品生产、宣传、销售环节 与智慧农业、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地方电商直播等产业结合[2] - 推动乡村地名工作与邮政快递工作深度融合 形成"快递进村""村村通邮"叠加效应[2] 地名+美食融合 - 部署"江苏味道""跟着地名品美食"等促消费活动 线上线下结合展示美食文化故事与制作工艺[3] - 深入挖掘淮扬菜、金陵菜、苏锡菜、徐海菜等地方菜系文化内涵 建立百城千镇万村地名与美食传承体系[3] - 引导地方美食技艺申报非遗项目 支持老字号餐饮企业开展传统特色美食技艺传习[3] - 构建"地名+美食"数字化推广体系 形成"地名美食地图"带动"跟着地名品美食"消费[3] 地名+文旅融合 - 发挥地名文化线索和串联作用 为文旅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4] - 串联城市地名文化旅游线 持续开展"读城行动·阅读地名"活动 挖掘江南文化、楚汉文化、金陵文化等地域风情[4][5] - 构建南京古朴沉稳美丽古都、无锡钟灵毓秀太湖明珠、徐州汉风飞扬文化名城等具有地域特征的地名旅游线[5] - 挖掘乡村地名文化旅游线 打造江南水乡、运河风情、滨海湿地等主题民宿集聚区[5] - 加强革命文物和红色资源保护利用 建设红色地名资源数据库 串联苏北抗战线、苏南烽火线、淮海战役线[5]
四川广元持续举办女儿节 加快打造国际旅游城市
中国新闻网· 2025-09-01 14:15
四川广元持续举办女儿节 加快打造国际旅游城市 "广元持续举办女儿节,旨在传承好优秀的历史文化名人故事,提升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以'文旅+百 业'的路径促进消费、拉动经济,让人民群众增加就业机会和经济收入。"广元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相关负责人介绍,广元古称利州,素有"川北门户、蜀道咽喉"之称。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是巴蜀文明 的重要发祥地之一,7000多年前就创造了中子细石器文化,已有2300多年建城史,是先秦古栈道文化和 蜀道文化的集中展现地、三国历史文化的核心走廊,中国历史上唯一女皇帝武则天的出生地。广元市已 建成国家A级旅游景区46个,其中剑门蜀道剑门关国家5A级旅游景区1个、4A级旅游景区22个。剑门蜀 道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预备名录。目前,全市上下正倍加努力擦亮"剑门蜀道、女皇故里、红色热 土、康养胜地"文旅品牌,加快建设大蜀道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和康养度假胜地,打造国际旅游城市。 广元女儿节历久弥新,经过多年沉淀和发展,已成功将蜀道文化、三国文化、红军文化、民俗文化有机 结合起来,成为展示女性风采、传承历史情怀的重要载体,促进开放合作、实现共建共享的重要平台, 彰显厚重文化、体现时代精神的重要窗口 ...
暑期文旅市场供需两旺彰显增长韧性
证券日报· 2025-09-01 01:08
暑期旅游市场总体表现 - 国内旅游市场保持稳健增长 文旅消费表现超出预期 居民出行意愿高涨 呈现供需两旺繁荣态势[1] - 各地开展文旅消费活动约3.9万场次 发放消费补贴超过5.7亿元[1] - 暑期出游人数同比增长80% 商品交易总额同比增长90%[2] 亲子游市场表现 - 亲子客群占比超六成 亲子订单占暑期总订单35%[2] - 亲子家庭租车自驾游订单同比增长77% 亲子家庭客群占比超过四成[2] - 20%亲子消费者选择五星级酒店 宠物友好酒店搜索量同比增长18% 民宿搜索量增长94%[2] - 上海迪士尼度假区 北京环球度假区等主题乐园成为热门选择[2] 文旅融合新趋势 - 文博夜游 观演参展等文化元素旅游形式热度提升[4] - 时代少年团演唱会开票后周边旅游搜索量环比增长超7倍[4] - 跨城观演消费总额达门票费用4倍[4] - ChinaJoy2025等大型活动带动"为一场活动赴一座城"消费模式[4] 赛事旅游带动效应 - 世界运动会期间成都机票订单额环比增长超15% 五星级酒店预订人次环比增长超10%[5] - "苏超"等赛事热度持续攀升 有效带动相关地区暑期旅游市场[5] 品质化个性化趋势 - 精品小团占比达40% 同比增幅达90%[7] - 订单均价同比增长9.9%[7] - 定制旅游需求呈现显著增长趋势[7] - 大学生"特种兵式旅游"热度回落 深度品质旅行方式更受欢迎[7]
刘宁到三门峡市卢氏县陕州区调研
河南日报· 2025-08-31 21:42
中医药产业发展 - 乐氏同仁三门峡制药有限公司作为集中药材种植、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正通过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和数智赋能强化资源整合 [3] - 发挥道地药材优势推动传统中医药与现代科学融合,以贯彻落实中医药科研和创新发展方向 [3] 农产品加工与产业链 - 卢氏县珍稀食用菌生产基地通过科技赋能实现菌菇产品全球畅销,强调加强农产品精深加工以形成完整产业链 [3] - 拓展产业规模并优化结构,带动周边群众就地就业和增收致富 [3] 生态环保与污染治理 - 推进矿山生态修复作为贯彻生态文明思想的政治责任,需按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治理体系化思路实施综合治理 [4] - 创新技术装备并因类施策推进流域生态修复,统筹地表地下治理 [4] 工业绿色转型 - 河南恒康铝业有限公司通过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全流程超低排放技术改造实现科技引领 [4] - 聚焦实业强化发展潜力和后劲,推动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 [4] 文旅产业开发 - 陕州地坑院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保护优先和科学开发挖掘豫西民俗民风 [6] - 打造乡情乡愁之旅并将文旅产业发展为支柱产业,传承弘扬传统文化 [6]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 加快建设县域现代化产业体系,以城乡融合发展带动乡村全面振兴 [6] - 依托生态资源优势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深化污染防治攻坚并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6]
北京上半年接待游客1.8亿人次,“出圈”演唱会成消费新动能
新京报· 2025-08-31 16:35
文旅消费总体表现 - 北京上半年接待游客1.8亿人次 同比增长7.1% [1][6] - 实现旅游总花费3381.7亿元 同比增长8.8% [1][6] - 入境游客246.7万人次 同比增长48.8% 旅游花费229.9亿元 同比增长53% [6] 重点项目商业表现 - 中海大吉巷开业两个月累计销售额突破1.57亿元 最高单日客流达22.01万人次 [1] - 项目体量达36万平方米 其中商业面积8万平方米 城市森林绿地1.2万平方米 [2] - 引入超150家门店品牌 首店及定制店占比超过50% 包括北京首店山夏间、有雲及全国首店侯府宴、东方镜、诸如是等 [2] 城市更新与文商旅融合 - 大吉巷采取针灸式修复手法 整合文保院落、商业街区、写字楼和城市绿地 [2] - 隆福寺商圈引入东城区首店开心麻花A99剧场、华北首店NOA酒店及全国首店红星前进蛋糕店等知名品牌 [5] - 同仁堂知嘛健康打造四大主题专区 形成新一代国潮养生综合体 [4] 文旅新业态发展 - 上半年举办大型演出活动102场 票房收入达15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13%和35% [8] - 五月天鸟巢演唱会连开13场 吸引73万观众 创造5.4亿元票房 [8] - 推出105条主题游线路及25条乡村漫游线路 北京国际文旅消费博览会现场销售额达2.11亿元 [10] 文化地标与活动规划 - 隆福寺计划9月17日全面开业 同步推出慢闪街区、美食嘉年华等活动 [5] - 北京发布音乐地图 上线20个户外音乐会点位 开展400余场演出 [10] - 中轴线365项非遗项目成为旅游新亮点 形成演艺+旅游、非遗+旅游等融合模式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