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文旅融合
icon
搜索文档
走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 让长征精神可感可知
央视网· 2025-10-16 15:06
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概况 - 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被定义为一条串联浴血征程的精神丰碑,其建设涉及对红军长征沿途旧址和土地的记忆守护 [1] 江西省相关举措与成效 - 在江西于都、瑞金等15个地区成立红色资源保护发展中心,实施人居环境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工程 [3] - 通过保护长征文化遗产,当地村庄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 [3] 贵州省与广东省相关举措与成效 - 贵州对140余处、广东对40余处长征相关旧址遗址进行保护修缮,使其重焕光彩并吸引大量游客 [6] - 文旅融合带动周边群众参与餐饮、住宿、农特产品销售及景区运营等旅游服务,实现创业就业富民 [6] 四川省相关举措与成效 - 四川通过列好“三张清单”,在文物修缮、场馆升级和风貌管控方面进行细致保护 [8] - 推动群众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通过参与文物保护和讲述红色故事,使长征精神有形有感 [8] 甘肃省相关举措与成效 - 甘肃为5350件长征藏品文物建立分级分类保护名录,并生动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 [10] - 长征沿线涌现出一批生活富裕、产业兴旺、乡风文明的红军街、红军村和红色小镇 [10] 福建省相关举措与成效 - 福建长汀、宁化推进37个保护传承项目,打造红色长征之旅等精品旅游线路 [13] - 旅游人数从“十三五”末的561万人次增长至2024年的1405万人次,旅游收入从55亿元增长至125亿元 [13]
从电力数据看国庆中秋双节期间山西文旅消费热潮
中国能源网· 2025-10-16 14:41
山西省文旅市场总体表现 - 2025年国庆中秋双节期间全省旅游业用电量达54574万千瓦时,同比增长2.21% [1] - 晋商文化、民俗体验与古建筑游览成为三大热门主题,有效拉动住宿、餐饮、零售等相关行业消费 [1] - 文旅市场繁荣反映出山西正从“文物大省”向“旅游强省”转型,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7] 晋商文化主题旅游 - “晋商黄金走廊”(晋中-临汾-运城)区域旅游业用电量达97.2万千瓦时,占全省旅游业用电量的18% [3] - 乔家大院、常家庄园、王家大院等标志性景区用电量分别增长48.3%、27.97%和19.91% [3] 民俗文化体验旅游 - 大同古城与忻州古城用电量分别大幅增长157.98%和30.06% [3] - 临汾市博物馆、祁县民俗博物馆、永乐宫壁画艺术博物馆用电量增幅分别达96.33%、61.93%、43.65% [3] - 大同市博物馆和运城博物馆用电量增幅分别为21.68%和15.8% [3] 古建筑主题旅游 - 隰县小西天、洪洞广胜寺、解州关帝庙用电量分别增长80.3%、27.45%、21.64% [3] - 长治观音堂景区用电量增长7.62% [3] 相关行业消费带动 - 住宿与餐饮业用电量达4929.64万千瓦时,同比增长11.03% [5] - 大同云冈大酒店、金地豪生大酒店用电量增速分别达42.22%、35.23% [5] - 批发和零售业用电量达2.3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8.93% [5] - 充换电服务用电量达1.22亿千瓦时,同比激增91.66% [5] - 长治万达、晋中万达、太原万象城等主要商圈用电量增速分别为16.71%、15.39%、14.84% [5]
聚焦文旅融合与生态保护:巴中通江法院发布环境资源白皮书 司法赋能再添新举措
中国经济网· 2025-10-16 03:59
司法实践与文旅融合 - 通江县人民法院发布环境资源审判白皮书,为巴中市文旅融合发展注入司法动能,构建“生态司法+文旅赋能”的协同发展新格局 [1] - 白皮书是环境资源案件集中管辖自2022年7月实施以来的系统性复盘,梳理了典型审判案例、机制创新成果与阶段性工作成效 [1] - 活动同步启动环境资源系列宣传活动,在光雾山—诺水河核心景区布设3台集成“知识普及+案例展示+AI互动”功能的多媒体展示屏 [3] 机制创新与生态保护 - 公司深耕环境资源审判领域,制定《集中管辖实施细则》以实现案件审理标准化、规范化 [5] - 公司创设“纽扣法庭”以打通生态司法“最后一公里”,并建立“法院+政府+景区”的跨部门协作机制 [5] - 公司创新推行“劳务代偿+碳汇赔偿”的生态修复模式,旨在实现生态损害的精准修复与有效补偿 [5] 未来规划与发展方向 - 公司负责人表示将持续深耕环境资源案件集中管辖“试验田”,不断优化司法服务举措,为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5] - 全市法院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拓展生态法治宣传的广度与深度,为打造“生态优美、文旅繁荣”的高质量发展样板提供司法支撑 [5]
铁路网密度是全国的2.7倍 南京都市圈如何便利共享 | 都市圈2.0
第一财经· 2025-10-15 22:58
都市圈范围与治理机制 - 南京都市圈是中国首个获批的国家级都市圈 涵盖江苏省南京市 镇江 扬州 淮安 常州溧阳市和金坛区 以及安徽省芜湖 马鞍山 滁州 宣城等地 [1] - 都市圈建立了决策 协调 执行三级运行机制 决策层为党政联席会议 协调层谋划具体事项 执行层设有17个专委会 其中7个专委会聚焦公共服务 [1] - 自2021年起 每年编制年度工作要点 五年累计240条重点任务 其中40多条涉及公共服务领域 [1] 跨城交通互联互通 - 铁路运营里程近3000公里 面积密度是全国近2.7倍 其中高速铁路里程近1700公里 [1] - 市域郊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近600公里 预计明年南京至马鞍山轨道交通将通车 [1] - 各城市间开通60多条毗邻区公交线路 南京与毗邻县区公交覆盖率达92% 并实现公交一卡通 [1] 公共服务共享与协同 - 搭建都市圈预约挂号平台 覆盖110家医院 预约挂号服务总量超3700人次 南京远程医疗系统对接3个城市5家医疗机构 [2] - 与马鞍山签订院前急救互援协议 一个多月完成11起跨省急救 平均响应时间缩短至15分钟以内 [2] - 上线公共就业创业网上服务平台 累计访问量超20万人次 助力大量求职者实现跨区域就业 [2] 社会保障与政务服务便利化 - 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实现无障碍转移接续 苏皖两省失业保险无障碍转移接续全面实现 [2] - 200个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同标准办理 其中178项可线上办理 22项线下代收代办 [2] - 首创省通办自主办理模式 99个通办事项可在自主终端机上办理 [2] 社会治理与文体旅融合发展 - 苏皖“两省一街”乌江警务室和丹阳警务室挂牌成立 整合公安 司法 法院 检察院 人民调解委员会等5方力量提升治理效能 [3] - 打造线上自驾游服务平台 涵盖各地景区 门票 线路等产品2000余个 联合推出精品旅游线路并举办系列推介活动 [3] - 联合举办体育舞蹈公开赛 青少年足球联赛 环南京都市圈自行车赛等赛事 发布体育旅游精品线路 推动文体旅融合 [3] - 整合美食 购物 旅游等资源 举办网上年货节 外贸优品展销会等活动 培育老字号品牌以挖掘消费潜力 [3]
长三角的方言歌曲有多美?十余支团队在金山唱起“四季村歌”
新浪财经· 2025-10-15 20:30
活动概况 - 2025年10月15日于上海金山区朱泾镇花开海上生态园举办“四季村歌”秋季村歌展演暨长三角方言歌曲大会 [1] - 活动汇聚来自长三角区域的十余支优秀代表队通过多种艺术形式呈现文化盛宴 [1][2] - 活动由上海市群众艺术馆等主办并得到江苏、浙江、安徽省文化馆共同协办 [8] 文化内容与特色 - 演出立足金山卫田山歌、青浦田山歌等上海本土民间艺术并联动江浙皖特色文化资源 [2] - 表演形式包括独唱、小组唱、合唱、情景表演生动展现长三角地区村歌 [2] - 具体曲目包括金山卫田山歌《田野飞田歌》、青浦《问花名》、浙江《䑩公䑩母》、安徽《家在淮上》等展现地域风情 [2] 行业模式与战略 - 村歌成为吸引游客、展示乡土风情、促进长三角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 [7] - 金山区探索“村歌+旅游”创新模式推动乡村文化与旅游产业深度结合 [7] - 公司战略为强化“文旅赋能”加快推动“文旅农商体展”深度融合以激活乡村经济 [7] 活动影响与展望 - 活动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并激发对家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6] - 未来将继续深入挖掘培育乡村文化资源开展更多形式多样的文化交流活动 [6] - 活动展现了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乡村文化振兴的丰硕成果 [1]
热力全开迸活力——莆田城厢区激荡“双节”文旅热潮焕新消费场景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10-15 20:10
文旅活动策划与执行 - 城厢区在国庆中秋假期策划系列文旅主题活动 涵盖非遗、木雕、美食、音乐和购物 打造古今交融的消费场景 [1] - 主要活动包括“莆阳赏秋烟火万家”文旅分会场、“千年襄韵中心启航”蔡襄文化系列活动、状元美食文化周、草坪音乐节和古装音乐季 配套无人机秀、烟花秀和热气球等项目 [1][2] - 通过开通3条免费公交专线连接主要景区和交通枢纽 优化“引客—留客—消费”全链条 直接带动沿线景区及关联产业发展 [2] 游客接待与景区表现 - 假期游客总接待量超百万人次 实现大幅增长 [2] - 4A级景区表现亮眼 九龙谷景区和绶溪公园累计接待游客8.5万人次 [2] - 乡村旅游热度攀升 马院村忘忧谷(3A级景区)和溪南村研学基地游客络绎不绝 [3] 商圈消费与销售业绩 - 城厢区万达广场假期推出近50场活动 连续5日客流突破10万人次 累计接待客流约83万人次 同比提升约13.7% [4] - 万达广场累计带动销售达3600万元 同比提升约9.8% [4] - 万达影城销量居全市第一 多天达成福建省第二 食物链餐饮品牌获全国销冠 数十个品牌在服装、3C、餐饮等品类居全市销量第一 [4] 营销策略与消费刺激 - 利用新媒体进行多层次、广覆盖、全天候宣传 吸引八方游客 [3] - 联动重点商圈举办主题展销活动 推出“国庆中秋消费满减”、“夜间消费折扣券”等政策 有效拉动文旅综合消费增长 [5] - 创新场景营销 如万达广场的12米鲜花瀑布莆田首秀 吸引数万名消费者自发打卡传播 [3] 新兴业态与品牌表现 - 汽车音乐生活消费节集结12家车企品牌 结合政府补贴与厂商优惠 吸引数千名消费者到场 [3] - “首店经济”表现突出 大疆莆田首店假期日均销售5.5万元 连续7日获得福建省品牌销售TOP6 [5]
成都、东莞是互补共生的“黄金拼图”,联手有望定义下一代产品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15 15:31
江舸强调,成都正在系统性地推动潮玩产业从"接单生产"的1.0模式,迈向"创意-设计-制造-营销"同频 共振的2.0时代。为此,成都正从物理空间和产业要素两个层面进行深度重构。 在物理空间上,通过布局天府长岛数字文创园、成都影视城等新型产业社区,致力于实现"上下楼就是 上下游"的产业微循环。在产业要素上,成都则致力于"让最疯狂的创意,找到最澎湃的燃料": 出台 《关于加快推动数字文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措施、设立全国首个科幻产业基金、发布 版权资产支持票据…… "蓉莞的双向奔赴,是一场顶级创意与巅峰制造的握手。今天,我们向大湾区企业发出一份'共同定义未 来'的邀请函。"江舸表示,"我们坚信,东莞是全球潮玩的'制造极'与'出海港',而成都则是'创意 源'与"内生市场',双方是互补共生的黄金拼图。我们联手,瞄准的未来将是'AI交互潮玩''文旅融合巨 物'的新蓝海,我们将一起定义下一代产品。" 10月14日,以"文创天府 蓉耀未来"为主题的"潮玩总动员·2025成都文创产业(粤港澳大湾区)合作对接 会"在东莞市举行,成都市投资促进局副局长江舸系统推介了成都的投资环境与文创产业合作机会,并 向粤港澳大湾区企 ...
化剧入景 化艺入境——2025桂林艺术节即将精彩上演
广西日报· 2025-10-15 13:29
据悉,本届艺术节开幕大戏京话剧《戏悟》,以京剧+话剧形式,演绎现代缉毒风云,让传统戏曲 基因在当代题材中焕发新貌。闭幕大戏音乐剧《雄狮少年》改编自同名现象级国漫电影,以醒狮文化为 精神内核,用流行旋律、街舞元素重构岭南民俗表达。 今年,世界戏剧教育联盟(WTEA)戏剧邀请展将再度归来,汇聚中、韩、俄、英、美、希腊、格 鲁吉亚7国青年才俊,以桂林山水为舞台,围绕"梦"与"恋"的主题展开场域式创作,谱写跨国界的艺术 交响。此外,本届艺术节还特别推出中央戏剧学院建院75周年校友成果展,致敬81年前的西南剧展,赓 续文化抗战精神。 10月14日,记者从桂林艺术节组委会获悉,2025桂林艺术节将于10月24日至11月2日在桂林举行。 本届艺术节以"化境"为主题,取"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之意,既含艺术与自然的共生之趣, 亦藏传统与当代的融通之妙,这一理念将在戏剧、音乐、美术三大板块中体现。 另外,本届艺术节将继续突出文旅融合,开启消费新场景。戏剧教育通过亲子戏剧工作坊、青少年 论坛剧场、公益美育课堂等形式,实现戏剧与教育的"化境"共融;艺术大讲堂邀请名家探讨艺术与科 技、传统与创新等话题,达成思想与自然的"化境 ...
“深蓝宝藏”沉船考古特展亮相三亚
海南日报· 2025-10-15 09:52
核心观点 - 全国首家海上流动博物馆完成升级 核心展区推出“深蓝宝藏”南海沉船考古成果特展 通过沉浸式体验与文旅融合创新丰富海洋文化体验 [1][2] - 升级探索出可复制的“三化”发展模式 推动博物馆从静态收藏向动态传播转型 为海洋强国建设注入文化动能 [2] 合作与运营 - 博物馆由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与三沙南海梦之旅邮轮有限公司共同打造 位于“南海之梦”邮轮上 [2] - 自2019年12月启航以来持续受到社会各界关注 [2] 展览内容与特色 - 核心展区推出“深蓝宝藏——南海西北陆坡一二号沉船考古成果特展” 综合运用场景还原、数字多媒体与复仿制文物呈现南海沉船遗址地理环境与考古发现 [2] - 新增标本展示区与文创空间等功能板块 拓展互动体验场景 使邮轮成为集展览、教育、交流功能于一体的移动海洋文化客厅 [2] 发展模式与创新 - 空间场景化突破传统展陈边界 将海洋文化融入交通载体 [2] - 内容故事化围绕“南海文化”“深蓝宝藏”等IP构建叙事体系 增强文化感染力 [2] - 体验社交化借助多媒体技术与文创互动 提升观众的参与感与传播力 [2]
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将在四川成都开幕 看巴山蜀水艺彩纷呈
四川日报· 2025-10-15 08:35
精品创作成果 - 近年来文艺创作实现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精品数量节节攀升 [1][2] - 多个作品斩获国家级奖项:魔术节目《邂逅》获第十二届中国杂技金菊奖,演员曾恋获第十三届中国曲艺牡丹奖表演奖 [2] - 2025年度共有37个项目入选国家艺术基金资助名单 [3] - 第十八届文华奖评选中有6个作品入围终评,包括川剧《梦回东坡》、舞剧《陈寿·三国志》等,实现艺术类型的全面突破 [3] 文旅融合举措 - 深化“文旅+”“+文旅”战略,推动“跟着演艺去旅行”成为新潮流,为文旅消费注入新活力 [1][5] - 连续3年举办川剧汇演,并通过新媒体推广活动实现线上线下超3000万人次观看 [5] - 2024年春节期间,《芙蓉国粹·川剧秀》15天演出90场;沉浸式文旅演出《激流·家》进行驻场演出 [6] - 推出变脸街舞《古蜀天边行》等创新产品,数字文创产品《川剧脸谱·百戏千面》上线16分钟8000份售罄 [6] 院团改革与人才培养 - 深入推进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创新运营机制注入新动能 [7] - 四川天府演艺集团组建四川现代歌舞剧院,完善文艺演出市场体系 [8] - 目前拥有国家级、省级川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8人,其中23人获中国戏剧梅花奖,4人入选全国戏曲表演领军人才培养计划 [8] - 在全省建成高校传承基地3个、中小学川剧传习普及基地45个,打造新时代川剧人才培养高地 [8] 艺术节机遇与展望 - 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于10月16日在四川成都开幕,是推动文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契机 [1][4][9] - 艺术节期间将集中展示入围文华奖终评的6个精品力作,并与全国优秀作品交流互鉴 [9] - 以艺术节为纽带推出多条“跟着演艺去旅行”精品线路,串联演出场馆与旅游景区,促进文旅消费升级 [9] - 艺术节的举办成为四川文艺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将持续推进精品创作、文旅融合和人才培养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