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圈发展
搜索文档
城市抱团竞争,谁走在最前列?
虎嗅· 2025-10-20 12:20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国民经略 (ID:guominjinglve),作者:凯风,原文标题:《晋级!又一个国家级都市圈,来了》,头图来自:AI生成 时隔半年,国家级都市圈再次扩容。 据吉林省官方透露,《长春都市圈发展规划》已正式获国家发改委复函,成为东北第2个、全国第18个国家级都市圈。 就在不久前,"推动城市群一体化和都市圈同城化发展",被写入顶层文件,都市圈、城市群时代全面到来。 抱团竞争,谁走在最前列? 一、省会"一城独大",为何还要打造都市圈? 说起强省会,成都、武汉、西安是绕不开的存在。 但论省会首位度,长春才是最大竞争者,与银川轮流登顶。 数据显示,2024年,长春GDP7632亿元、人口908.5万人,分别占吉林全省的53.1%、39.2%。 | 排序 | 城市 | 2024年GDP | 省份 | 全省GDP | 经济首位度 | | --- | --- | --- | --- | --- | --- | | 1 | 銀川 | 2940 | 宁夏 | 2203 | 53.4% | | 2 | 长春 | 7632 | 吉林 | 14361 | 53.1% | | 3 | 西宁 | 1862 | 青海 ...
铁路网密度是全国的2.7倍 南京都市圈如何便利共享 | 都市圈2.0
第一财经· 2025-10-15 22:58
都市圈范围与治理机制 - 南京都市圈是中国首个获批的国家级都市圈 涵盖江苏省南京市 镇江 扬州 淮安 常州溧阳市和金坛区 以及安徽省芜湖 马鞍山 滁州 宣城等地 [1] - 都市圈建立了决策 协调 执行三级运行机制 决策层为党政联席会议 协调层谋划具体事项 执行层设有17个专委会 其中7个专委会聚焦公共服务 [1] - 自2021年起 每年编制年度工作要点 五年累计240条重点任务 其中40多条涉及公共服务领域 [1] 跨城交通互联互通 - 铁路运营里程近3000公里 面积密度是全国近2.7倍 其中高速铁路里程近1700公里 [1] - 市域郊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近600公里 预计明年南京至马鞍山轨道交通将通车 [1] - 各城市间开通60多条毗邻区公交线路 南京与毗邻县区公交覆盖率达92% 并实现公交一卡通 [1] 公共服务共享与协同 - 搭建都市圈预约挂号平台 覆盖110家医院 预约挂号服务总量超3700人次 南京远程医疗系统对接3个城市5家医疗机构 [2] - 与马鞍山签订院前急救互援协议 一个多月完成11起跨省急救 平均响应时间缩短至15分钟以内 [2] - 上线公共就业创业网上服务平台 累计访问量超20万人次 助力大量求职者实现跨区域就业 [2] 社会保障与政务服务便利化 - 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实现无障碍转移接续 苏皖两省失业保险无障碍转移接续全面实现 [2] - 200个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同标准办理 其中178项可线上办理 22项线下代收代办 [2] - 首创省通办自主办理模式 99个通办事项可在自主终端机上办理 [2] 社会治理与文体旅融合发展 - 苏皖“两省一街”乌江警务室和丹阳警务室挂牌成立 整合公安 司法 法院 检察院 人民调解委员会等5方力量提升治理效能 [3] - 打造线上自驾游服务平台 涵盖各地景区 门票 线路等产品2000余个 联合推出精品旅游线路并举办系列推介活动 [3] - 联合举办体育舞蹈公开赛 青少年足球联赛 环南京都市圈自行车赛等赛事 发布体育旅游精品线路 推动文体旅融合 [3] - 整合美食 购物 旅游等资源 举办网上年货节 外贸优品展销会等活动 培育老字号品牌以挖掘消费潜力 [3]
五年同城化进阶,从“四市协同”到万亿产业共同体的跨越 | 万千气象看成都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9 09:29
经济总量与集中度 - 成都都市圈经济总量从2020年的2.24万亿元增至2024年的2.98万亿元,年均增速高于全国和全省水平 [2] - 四市GDP占全省比重从2020年的46%提升至2024年一季度的48.5%,土地占比仅6.8%却贡献近半经济产出 [2] - 目标2025年经济总量突破3.3万亿元 [2] 企业协作与产业协同 - 2024年跨市合作规上企业数量达2860家,同比增长21.8%,增速为GDP增速的3.7倍 [3] - 形成"成都研发+德阳制造"模式,产品迭代速度提升30% [8] - 菲斯特科技计划在眉山建成全球最大激光显示光学屏制造基地 [9] - 成都400余户供应商为德阳东汽等链主企业配套,成资80余户企业围绕中车实现产品配套 [3] 创新体系与产业链 - 建成省级中试平台21个(占全省60%),市级平台135个同比增长48.4% [11] - "天府科创贷"发放贷款超百亿元,四市科技创新券互认互通 [11] - 成德高端能源装备集群产值突破2900亿元,集聚企业近3000家 [11] - 形成9条万亿级产业链,19个产业生态圈联盟完成组建 [13] 产业协作模式 - 发展"总部+基地""研发+制造""成果+转化"等协作分工模式 [9] - 沿天府大道布局加州智慧城、华为大数据中心等创新载体,形成科创走廊 [9] - 金牛-什邡、天府新区-仁寿等产业合作园区加快建设 [13] - 2024年1-5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9%,德眉资三市实现两位数增长 [13] 机制创新与要素流动 - 建立五级工作机制和"1+1+N"规划体系,实现"共绘一张图"治理 [17] - 高新技术企业从2020年增至1.3万家(近两倍增长) [17] - 日均跨市流动超68万人次,形成"1小时通勤圈" [18]
都市评:政府要兑现承诺也要重新审视广佛同城
南方都市报· 2025-08-05 08:34
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进展 - 沉香大桥规划建设历时18年但多次延期 数十万广佛通勤居民仍依赖金沙洲大桥出行[1] - 广佛同城化目标要求中心城区半小时通达和全域1小时通达 地区生产总值目标达5万亿元[1] 区域协同发展政策导向 -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强调发展现代化城市群和都市圈 需提升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综合承载能力[1] - 佛山2023年全域纳入广州都市圈 广佛同城化成为都市圈发展核心[1] 跨市项目战略意义 -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广佛全域同城化必选项 搁置跨市工程将影响政府公信力和同城化进程[1] - 交通先行是同城化发展基础 跨市大桥不应仅停留于设计图纸阶段[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