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事经济
搜索文档
安伟专题研究特色经济和交通治理工作时强调
郑州日报· 2025-09-15 09:43
演艺经济与赛事经济发展 - 将演艺经济和赛事经济定位为发挥区位交通优势、建设中部商贸物流中心、打造文旅强市的重要抓手 [2] - 提出以全过程全场景思维优化服务管理 围绕最优政策、最快审批、最便捷服务、最强保障、最好品牌形成最大效益 [2] - 统筹抓好演唱会、音乐会、戏曲演出、体育赛事等各类活动 大力引进高端优质项目并着力培育特色品牌 [2] - 明确深入做好演唱会+、赛事+文章 加强文化、旅游、商业、体育深度融合以构建全链条产业生态 [2] 交通治理与安全管理 - 将道路交通安全、运输安全及重点车辆管理作为治理重点 突出两客一危一校等重点领域管理 [3] - 强调压实企业主体责任 强化驾驶人员安全教育培训并建立风险动态排查清单以从根源消除隐患 [3] - 要求完善政府部门协同管理机制 加强政府与社会协同共治以推动建立齐抓共管监管格局 [3] - 提出强化全链条从严执法 让违法必受罚成为共识以推动全社会形成守法自觉氛围 [3]
高质量发展演艺经济赛事经济打造文旅强市 高标准推进交通治理营造安全畅通有序环境
郑州日报· 2025-09-15 09:09
演艺经济与赛事经济发展规划 - 演艺经济和赛事经济是发挥郑州区位交通优势建设中部商贸物流中心、打造文旅强市的重要抓手,前景广阔、势在必行 [1] - 围绕最优政策、最快审批、最便捷服务、最强保障、最好品牌形成最大效益,为打造演艺名市、文旅强市提供支撑 [1] - 统筹抓好演唱会、音乐会、戏曲演出、体育赛事等各类活动,大力引进高端优质项目,着力培育特色品牌 [1] - 深入做好"演唱会+"和"赛事+"文章,加强文化、旅游、商业、体育深度融合,构建全链条产业生态 [1] 交通安全专项治理措施 - 始终把"两客一危一校"等重点领域作为管理重点,坚决守住安全底线 [2] - 坚决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强化驾驶人员安全教育培训,建立风险动态排查清单 [2] - 完善政府部门协同管理机制,加强政府和社会协同共治,建立齐抓共管监管格局 [2] - 强化全链条从严执法,让"违法必受罚"成为共识,推动全社会形成守法自觉氛围 [2] 会议参与人员 - 市领导陈宏伟、虎强、石秀田、陈红民、张艳敏出席会议 [3]
石景山:力争到“十五五”末,重点商业空间达300万平方米左右
新京报· 2025-09-14 17:46
商业空间发展规划 - 力争到"十五五"末,石景山区重点商业空间建筑面积达到300万平方米左右[1][2] - 截至2024年底,全区新增商业面积37.4万平方米[1] - 2025年服贸会后将启动服贸会永久会址建设,打造花园式"会展小镇"[2] 消费增长表现 - 2024年全区总消费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5%,增速位列全市第二和第一[1] - 2024年上半年全区总消费增长6.2%,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3.6%,增速位列全市第一和第三[1] 重点项目与布局 - 首钢园六工汇、京西大悦城等一批高品质商业项目已开业,初步形成"一核三圈多点"消费空间布局[1] - 永定河集、石景山改造提升、小火车等"两园一河"项目将于2025年服贸会前亮相[1] - 围绕"两园一河"联动发展和服贸会永久落户等机遇,推动一批重点项目[2] 产业发展策略 - 发挥首钢园科幻产业集聚优势,打响"电竞之城"品牌,引领科幻电竞消费风尚[2] - 实施产业与消费协同互促计划,发挥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产业优势,释放新型数字消费潜能[2] - 培育首发经济,孵化新消费品牌,推动跨境消费提质升级[2] - 用好冬奥资源,大力发展赛事经济,提升WTT中国大满贯、滑雪大跳台世界杯品牌影响力[2] - 借助服贸会等大型展会机遇,放大"会展+"乘数效应,打造消费新场景[2]
政策与市场双轮驱动中国赛事经济迎来高质量发展新机遇
中国经济网· 2025-09-14 07:46
当前,赛事经济备受关注。在9月10至14日在京举办的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以下简称"服贸会")上,以"赛事名城·链动全球"为主题的体育 服务专题展区专设了体育赛事服务区,汇聚了TEAM CHINA 中国国家队、亚匹联国际匹克球赛事、腾讯电竞FIBA 3V3 篮球、铁人科训、飓风集团德安赛车 等多家赛事机构与资源,不少人现场体验篮球、匹克球等赛事乐趣,人气格外旺盛。 服贸会体育服务专题体验现场。 中国经济网记者魏金金/摄 体育赛事地位凸显 前不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释放体育消费潜力进一步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印发。《意见》提到,到2030年, 培育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体育企业和体育赛事。在扩大体育产品供给板块,明确"丰富体育赛事活动""优化赛事服务管理",同时还明确"开展促进体育消 费和赛事经济试点"。 "《意见》将体育赛事放到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北京体育大学管理学院院长黄海燕表示,赛事经济主要分成两种,一种是赛事本身所产生的经济,例 如电视转播权、赛事股权等;另一种是赛事拉动效应下的经济。中国更关注的是由办赛而带来的老百姓广泛参与以及由此带来的吃、住、行、游、购等 ...
“扣”开河南赛事经济新天地
河南日报· 2025-09-14 07:28
赛事经济与文旅融合 - 河南省通过举办女子排球城市联赛推动赛事经济发展 激活内需并拓展消费场景[1] - 体育赛事从竞技健身转变为经济新引擎和城市新名片 对城市消费链条延伸产生显著助推作用[1] - 河南作为文旅体育大省 通过文旅体融合挖掘巨大发展潜力[1] 体育旅游产业案例 - 新乡南太行万仙山凭借红岩绝壁地貌打造国家级攀岩公园 举办全国青少年U系列攀岩联赛带动周边民宿及农家乐快速发展[2] - 宝泉景区通过端午龙舟赛和微博户外运动节等活动 每年吸引数十万运动爱好者并塑造时尚旅游标签[2] - 河南将体育赛事与山水旅游完美融合 形成体育爱好者慕名而来的互利共赢模式[2] 排球运动基础与影响力 - 河南排球运动发展底蕴深厚 中小学至大学参与人数多且技术水平高[3] - 河南女排常年征战中国女子排球超级联赛 2025年打进A组[3] - 朱婷作为河南培养的奥运冠军 曾获2016年里约奥运会和2019年世界杯冠军 展示河南形象[3] 赛事运营与消费转化 - 设置16-45周岁参赛范围 为学生运动员提供与各界爱好者同场竞技机会[4] - 策划"跟着赛事去旅游"线路 涵盖少林寺禅宗文化和龙门石窟石刻艺术体验[4] - 举办地推出景区门票免费和星级酒店专享优惠 构建赛旅一体消费链条[4] 品牌推广与文化赋能 - 通过排球名人走进景区和文化场馆 吸引球迷粉丝跟随偶像打卡[4] - 依托"老家河南新媒体矩阵"和省级主流媒体进行全方位宣传 提升赛事与文旅知名度[4] - 开幕式以女排精神为魂 融合二里头陶纹 殷墟甲骨 龙门石窟和豫剧等文化符号[4]
体育服贸 赛事经济串起多元消费场景
北京商报· 2025-09-14 00:09
体育服务贸易总体表现 - 2024年中国体育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达693.42亿元 同比增长31.1% [1][3] - 进出口总额连续三年保持两位数高速增长 2022-2024年分别为190.3亿元、528.9亿元和693.4亿元 [3] - 进口总额676.67亿元 同比增长30.8% 出口总额16.75亿元 同比增长43.5% 出口额创历史新高且增速为近年来最高 [3] 细分领域结构分析 - 体育旅游进出口总额577.66亿元 占比83.31% 仍为行业核心板块 [1][3] - 体育赛事赞助进出口额56.33亿元 占比升至8.12% 实现新突破并展现较强成长性 [1][3] - 职业体育竞赛表演进出口额20.05亿元 体育赛事版权交易36.78亿元 互联网体育服务2.6亿元 [1][3] 政策支持与发展规划 - 国务院提出到2030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7万亿元 培育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体育企业和赛事 [5] - 政策明确丰富体育赛事活动 构建多项目多层次赛事体系 推进体育赛事版权确权及交易服务 [6] - 赛事经济与区域发展紧密结合 典型案例包括贵州"村超""村BA"和海南"村排"等乡村振兴项目 [7] 赛事经济发展趋势 - 中国赛事经济主要理念侧重于赛事拉动效应 包括吃住行游购等参与型消费 [6] - 参与型赛事的独特价值将进一步凸显 区别于欧美以赛事本身产生的经济模式 [6] - 赛事活动与城市国际化水平提升及文商旅展产业融合 将释放更大经济潜力 [7] 重点国际赛事规划 - 北京发布2025-2027年重点国际体育赛事计划 包括花样滑冰资格赛、中国网球公开赛等7项顶级赛事 [7]
专访北京市体育局副局长周玲:未来北京将重点发展国际顶级赛事、机器人赛事、虚拟体育赛事三类赛事
北京商报· 2025-09-13 13:30
展会概况与定位 -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体育服务专题展于9月10日至14日在北京市首钢园举行 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和释放体育消费潜力 助力北京从"双奥之城"迈向"国际赛事名城" [1] - 专题展主题为"赛事经济 链动全球" 设置12号馆和14号馆两大展馆 [2] 展会亮点与特色 - 突出"强赛事"亮点 展区包含赛事展演与互动体验活动 配套赛事举行及国际顶级赛事集中发布 例如首次进京的GT赛车世界挑战赛亚洲杯年度收官战于10月17日至19日在亦庄举行 [2] - 强调"科技感"亮点 展馆集中展示体育科技应用场景 多项前沿技术亮相 例如14号馆展出的"Smartshot"系统可实时捕捉挥拍动作和球速轨迹 提供专业数据分析 [2] 产业合作与签约成果 - 69个体育服务项目已完成签约 签约项目和金额再创新高 服贸会前三天又有近30个项目达成意向合作签约 [3] - 冰雪新材料企业参展三天内接待数千名观众和数百名参展商 与9家国内龙头企业和1家南非企业达成合作意向 [3] 赛事体系建设 - 北京拥有世界一流场馆资源 2000余家赛事相关企业 体育旅游、版权运营、赛事赞助等服务业门类齐全 [4] - 构建三类赛事体系支撑"国际赛事名城"建设:国际顶级赛事(如WTT中国大满贯、中国网球公开赛) 机器人赛事(如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 虚拟体育赛事(如全国首届虚拟体育公开赛) [4] - 2024年北京发布198项"双奥100"精品赛事 全年计划举办各级各类体育赛事1280余项 [4] - 重点引入新兴赛事如小轮车、匹克球、攀岩等潮流运动 持续推进北京马拉松、北京青少年三大球公开赛等群众性赛事 [4][5] 体育消费数据表现 - 2024年北京市居民人均体育消费4330.7元 较2023年同期3834.9元增加495.8元 增长12.9% [6] - 18岁及以上成年居民人均体育消费4572.8元 同比增长12% 3-17岁青少年人均3614.5元 同比增长21.2% [6] - 2024年北京市居民体育消费总量945.4亿元 占居民人均消费支出8.7% 占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 [6] 产业融合发展策略 - 通过增加场馆赛事举办强度和提升使用率发挥"双奥"场馆资源价值 [7] - 深化"赛事+"融合:北京马拉松与天坛文化、老字号餐饮跨界联动 应用8K转播、AI赛事分析等技术延伸智能装备、赛事数据服务产业链 [7] - 联动商业体打造"赛事消费圈" 将赛事热度转化为持续客流 推进"赛事+文化""赛事+旅游""赛事+商业""赛事+科技"融合项目 [7]
2025服贸会|专访北京市体育局副局长周玲:未来北京将重点发展国际顶级赛事、机器人赛事、虚拟体育赛事三类赛事
北京商报· 2025-09-13 13:03
2025年服贸会体育服务专题展 - 专题展于9月10日至14日在北京市首钢园举行 主题为"赛事经济 链动全球" 设置12号馆和14号馆两大展馆 [2] - 组展思路围绕落实国务院办公厅31号文《关于释放体育消费潜力进一步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设计 旨在促进北京体育服务贸易发展 [3] - 突出"强赛事"亮点 展区有丰富赛事展演与互动体验活动 同期配套赛事举行及国际顶级赛事集中发布 例如首次进京的GT赛车世界挑战赛亚洲杯年度收官战于10月17日至19日在亦庄举行 [3] - 突出"科技感"亮点 展馆集中展示体育科技应用场景 多项前沿技术亮相 例如14号馆展出的"Smartshot"系统可实时捕捉挥拍动作和球速轨迹 提供专业数据分析 [3] 体育产业合作签约成果 - 69个体育服务项目已完成签约 签约项目和金额再创新高 [4] - 服贸会前三天又有近30个项目达成意向合作签约 [4] - 例如一家冰雪新材料企业参展三天内接待数千名观众和数百名参展商 目前已与9家国内龙头企业和1家南非企业达成合作意向 [4] 国际赛事名城建设优势 - 拥有世界一流场馆资源 培育大量赛事相关专业人才 产业基础厚实 体育旅游、版权运营、赛事赞助等服务门类齐全 仅赛事相关企业就有2000余家 [6] - 具备超强全球体育资源汇聚能力 服贸会每年吸引上百个国家体育机构对接 今年有英国、法国等十余个国家、400多个企业线上线下参展 其中世界500强及行业龙头达24家 [6] 赛事体系构建规划 - 重点构建三类赛事体系:国际顶级赛事(如WTT中国大满贯、中国网球公开赛、短池游泳世锦赛、田径世锦赛等) 机器人赛事(如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 虚拟体育赛事(如全国首届虚拟体育公开赛) [6] - 2024年已发布198项"双奥100"精品赛事 全年计划举办各级各类体育赛事1280余项 [6] - 重点引入新兴赛事(如小轮车、匹克球、攀岩等潮流运动) 持续推进有北京特色的群众性赛事(如北京马拉松、北京青少年三大球公开赛) [7] 体育消费增长数据 - 2024年北京市居民人均体育消费4330.7元 较2023年同期3834.9元增加495.8元 增长12.9% [8] - 其中18岁及以上成年居民人均4572.8元 同比增长12% 3—17岁青少年人均3614.5元 同比增长21.2% [8] - 2024年北京市居民体育消费总量945.4亿元 占居民人均消费支出8.7% 占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 [8] 赛事经济延伸策略 - 通过构建完善赛事体系 增加场馆赛事举办强度 提升场馆使用率 充分发挥"双奥"场馆资源价值 [8] - 重点深化"赛事+"融合:北京马拉松与天坛文化、北京老字号餐饮等跨界联动 科技赋能赛事(如8K转播、AI赛事分析) 延伸智能装备、赛事数据服务等产业链 [8] - 联动商业体打造"赛事消费圈" 将赛事"瞬间热度"转化为商场商圈"持续客流" [8] - 持续推进"赛事+文化""赛事+旅游""赛事+商业""赛事+科技"融合 相关项目正在筹备中 [9]
2024年中国体育旅游市场规模达1.79万亿元
中国新闻网· 2025-09-12 19:17
行业市场规模 - 2024年中国体育旅游市场规模达1.79万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27.6% [1] - 2024年中国旅游业总收入达5.75万亿元人民币 体育产业总规模为3.89万亿元人民币 [5] 政策支持与产业融合 - 国务院办公厅提出通过拓展体育消费场景、举办消费活动、实施消费惠民举措释放体育消费潜力 [3] - 国家体育总局强调深化体、文、商、旅多元融合 扩大消费供给并推进数字化赋能转型 [5] 新兴消费趋势 - 赛事经济通过票根经济将赛事热度转化为文旅热度 成为体育产业增量拓展方式 [3] - 户外运动提供深度自然体验 滑雪/冲浪/低空运动等新兴运动激发年轻消费群体新动能 [3][5] - 区域特色项目形成消费热点:海南万宁冲浪、贵州漂流、江苏城市足球联赛引发全民消费热潮 [5]
城市24小时 | 国家重磅试点 为何选中这10个地区?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1 23:58
根据批复,方案实施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综合改革试点为牵引,深入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完善要素市场制度和规则,着力破除阻碍要 素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的体制机制障碍,为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坚强支撑。 在11日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临透露,试点方案自批复起实施2年时间,预计2027年完成试点任务。 解读:市场体系是由商品及服务市场和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市场构成的有机整体。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绝大部分商品和服务都已实现市场定价、自由流动。不过与商品和服务市场相比,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市场发育相 对滞后,成为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的突出短板。 在这样的背景下,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第一次对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进行总 体部署"。2021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明确要根据不同改革任务优先考虑选择改革需求迫切、工作基础较 好、发展潜力较大的城市群、都市圈或中心城市等,开展要素市场化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