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耐心资本
icon
搜索文档
耐心资本潜入氢能产业 央地协同模式浮现
中国经营报· 2025-09-06 03:11
核心观点 - 耐心资本以长期价值导向为核心 具备投资周期长和资金稳定优势 正成为助力氢能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 通过央地协同和产业基金等模式推动氢能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1] 政策支持 - 国务院国资委和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推动中央企业创业投资基金高质量发展 要求国资成为长期资本和耐心资本 投资方向为投早、投小、投长期和投硬科技[1] - 国家能源集团通过央地合作方式设立首只科转基金 规模2亿元 中国神华和国华投资合计出资70% 陕西省级和区级引导基金合计出资30%[5] 产业发展现状 - 中国氢能联盟报告显示2025年氢能产业各维度指数有望保持增长动能 氢能万亿产业不断壮大[1] - 2024年近70%氢能企业上半年营收规模在千万元以下 反映多数企业处于起步阶段[8] - 氢能产业缺少优质标的 商业闭环是实现发展的关键瓶颈[2] 资本投入规模 - 鄂尔多斯新能源研究院通过一期和二期基金计划带来超过20亿元产业投资 带动超百亿元新能源产业集群[4] - 目前研究院已推进引进13家创新企业 计划投资资金超过1.5亿元 覆盖氢能、电动整车和智慧能源等重点产业[4] - 国华资管管理3只基金规模合计252亿元 包括150亿元强链股权基金、100亿元新能源产业基金和2亿元科转基金[6] - 华能集团设立10亿元科创基金用于投资符合战略方向的氢能企业[8] 投资项目案例 - 鄂尔多斯绿氢装备实证基地入选国家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项目 旨在解决氢能装备性能评价和认证问题[3] - 国能科转基金已储备氢气检测和储能材料等十余个项目[5] - 通过氢能专精特新创业大赛累计帮助企业对接20多亿元融资 已有2家参赛企业实现上市[6] 企业案例 - 保时来科技作为绿氢制备企业 每年营收基本实现翻番增长 2024年预计营收1.5亿至2亿元 2026年预计达4亿元 计划三年后IPO[7] - 企业计划融资1亿元 已获得招银国际资本和东方富海等投资[7] 投资策略 - 中央企业创业投资基金存续期最长可到15年 较一般股权投资基金延长近一倍[7] - 投资机构采用全生命周期投资策略 通过科创+产投+并购基金全谱系进行科技孵化和产业投资[8] - 投资标准关注政策导向和场景设计 更看重企业中期的市场份额、经营情况和产业链完备性[9] - 投资模式选择在一级市场对重点企业增资 股权占比约15%进行孵化[9] 区域发展 - 鄂尔多斯通过零碳产业园和新能源研究院推动氢能产业发展 吸引5家相关企业签约[3][4] - 中国氢能联盟已与13家区域氢能组织和15个地方氢能园区开展合作 得到33家投资机构参与[6]
耐心资本赋能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挑战与优化
搜狐财经· 2025-09-05 18:01
全国统一大市场概念内涵与战略要义 - 指在全国范围内建设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市场设施高标准联通、要素和资源市场统一、商品和服务市场高水平统一、市场监管公平统一的大市场 [3] - 旨在破除地方保护主义与市场分割带来的封闭小市场和内卷式竞争 [3] - 推动商品、服务、资本、劳动力、技术等要素在全国范围内跨区域自由流动 [3] - 本质是以高质量发展引领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刻变革 重塑政府与市场关系 [3] 耐心资本概念内涵与核心特征 - 源于20世纪80年代美国 最初指促进工业长期稳健发展的投资资金 [4] - 风险承受力强 投资周期长的稳定资本 主要来源于银行部门和机构投资者 [4] - 专注于长期投资 不以追求短期收益为首要目标 更重视长期回报 [4] - 具有长期性、稳健性、抗风险性、参与性核心特征 [4] - 中国耐心资本核心来源是政府引导基金、社保基金、保险资本等受国家严格监管的资本 [4] 耐心资本与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协同逻辑 - 在投融资层面 耐心资本为大规模跨区域项目提供长期稳定资金支持 [5] - 在制度规则层面 推动地方政府建立与国家层面一致的市场制度规则 [5] - 在市场需求方面 驱动生产要素跨域聚集 催生新质生产力发展 [5] - 耐心资本特性与统一大市场建设内在要求高度契合 [5] 区域行业失衡挑战 - 投资区域高度集中 2024年1-11月广东、江苏、上海、浙江和北京五省市投资规模超750亿美元 占全国总量83.74% [7] - 东南沿海地区成为资本绝对高地 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城市群资本集聚 [7] - 行业投资失衡 大量资金涌入电子信息、医疗健康、先进制造等新兴产业 [11] - 资本在少数重点领域高度集中 可能导致传统制造业、基础设施等领域资金投入减少 [12] 政策冲突挑战 - 地方政府对特定企业提供倾斜性政策支持 如财政补贴、税收减免等 [13] - 2024年海南(54.19项)、广西(23.74项)、西藏(21.7项)、青海(20.25项)等省份政策性补贴力度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0.2项) [13] - 新疆(1.95项)、云南(3.17项)等省份地方性政策补贴明显不足 [13] - 导致区域间重复布局、产能结构性过剩等问题 [13] 市场碎片化挑战 - 碎片化市场意味着更高的创新要素流动成本和更大的市场不确定性 [15] - 新兴市场换手率普遍高于成熟市场 中国A股市场换手率较高 [15] - 短期主义投资倾向使创新型企业难以获得稳定持续的资金支持 [15] - 市场规模优势无法充分转化为技术创新优势 [15] 优化投资环境措施 - 强化政策统筹 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 [17] - 以税收杠杆引导耐心资本流向国家战略发展关键领域 [17] - 优化资本并购与退出机制 精简跨区域投资审批流程 [17] 健全考核评价体系 - 建立3-5年甚至更长周期的资本考核体系 [18] - 建立尽职免责和资本容错机制 [18] - 引入跨区域协同指数、国家产业链贡献度等综合性考核指标 [18] 政策协同发展措施 - 强化地方保护主义刚性约束 实施公平竞争审查 [19] - 在资金管理章程中规定企业必须具有全国性发展战略规划 [19] - 鼓励资本跨域合作 设立跨区域项目专项资金 [19]
湾区金融大咖汇聚横琴?耐心资本如何助力大湾区产业向新?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5 17:56
(原标题:湾区金融大咖汇聚横琴?耐心资本如何助力大湾区产业向新?)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袁思杰 庞成 横琴报道 在国家科技自立自强战略深入推进的背景下,耐心资本作为支持长周期科创项目的关键力量,正受到前 所未有的重视。 9月4日,一场以"湾区金融大咖会:耐心资本助力大湾区产业向新"为主题的圆桌对话在横琴举行。来自 粤港澳三地的创业投资机构及科技初创企业代表,围绕耐心资本与大湾区科创发展的深度融合,尤其聚 焦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产业与金融资本双向奔赴的实践路径展开深入讨论。 本次圆桌对话是2025横琴世界湾区论坛·金融主题论坛的重要环节之一。本届横琴世界湾区论坛·金融主 题论坛由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金融发展局指导,南光(集团)有限公司主办,横琴人寿保险有限公司、 横琴华通金融租赁有限公司联合主办,21世纪经济报道承办,广东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提供智库支持。 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发掘和支持具有长期增长潜力的初创科技企业是耐心资本的重要课题。会上,华金 证券研究所所长杨烨辉作为圆桌对话主持人,首先向投资机构代表发出了提问:在投资决策中,除了财 务回报,耐心资本还重点考量哪些因素? 戈壁创投是一家专注于早期科技项目的风险投 ...
湾区金融大咖汇聚横琴 耐心资本如何助力大湾区产业向新?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5 17:41
文章核心观点 - 耐心资本作为支持长周期科创项目的关键力量 正受到国家战略重视 大湾区通过产业与金融资本双向奔赴实践推动科技创新 [1] - 投资机构在决策中重点考量地域适配性 创始人团队 ESG表现 生态圈作用及产业链带动能力 [2] - 国有创投机构通过本地化覆盖 长期跟踪辅导 全方位服务支持及多轮次投资体现耐心资本特性 [3] - 金融租赁行业通过设备融资租赁模式 瞄准技术成果转化至产业化阶段企业需求 提供"融资+融物"支持 [4][5] - 科技企业需锚定国家战略需求 重视人才与技术转化 匹配投资人回报需求 并与有行业认知的投资机构合作 [6][7] - 企业不同发展阶段需要不同类型投资人 从天使投资到IPO阶段需差异化资本支持 [8] - 政府需提供资金支持 政策倾斜 优化人才认定与税收优惠 并完善共商共管机制以构建产业生态 [9][10] - 投资机构需提升投后赋能能力 政府需推出创投债等实质政策 企业需保持技术紧迫感以实现长期共赢 [10] - 需完善灵活多元的上市退出机制 通过投租联动 财务健康管理等举措化解长投资周期矛盾 [11] 耐心资本的定义与战略意义 - 耐心资本是支持长周期科创项目的关键力量 在国家科技自立自强战略背景下受高度重视 [1] - 大湾区通过产业与金融资本双向奔赴实践 推动深度融合发展 [1] 投资机构的决策考量因素 - 戈壁创投累计投资超过400家初创企业 半数位于内地和香港 [1] - 投资决策考量地域适配性(如大湾区或海外市场) 创始人团队素质及ESG表现 [2] - 关注项目在生态圈中的作用及产业链带动能力 [2] - 澳门投发优先考虑投资规模较大 具备引领作用且带来就业机会与民生价值的项目 [3] 国有创投机构的运营模式 - 珠海科创投按政府引导 市场化运作原则组建 已全面覆盖研究珠海本地1500家企业 [2][3] - 耐心资本体现为研判耐心化(跟踪辅导半年至一年) 服务耐心化(提供全方位支持) 支持耐心化(多轮次连续投资) [3] 金融租赁行业的支持路径 - 华通金租成立于2015年 以"融资+融物"为特色 聚焦科技金融与实体经济服务 [4][5] - 通过设备融资租赁模式 支持企业购置首台设备及生产线 推动技术成果转化为实际产品 [5] 科技企业的资本吸引策略 - 芯潮流为粤澳合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 获珠海及横琴投资机构入股 [5] - 需锚定国家战略需求 明确使命契合度 重视海外技术引进与一流人才吸引 [6] - 普强时代为人工智能企业 业务覆盖智慧政务 金融等领域 落地多家世界500强公司 [7] - 需匹配投资人回报需求(资金回报 就业推动 产业发展) 并与有行业认知的机构合作 [7] - 企业不同阶段需差异化资本 天使投资支持技术研发 IPO阶段需多元化投资人 [8] 政府与政策支持需求 - 需提供资金支持与项目倾斜(如澳门特区政府反向配对优先本地企业) [9] - 借助横琴"双15%"所得税优惠政策(企业所得税减按15% 个人所得税超15%部分免征)提升产业竞争力 [9] - 优化人才认定 税收优惠及共商共管机制 吸引国际人才与项目 [10] - 推出创投债 长期持有税收优惠等实质政策 鼓励机构践行耐心资本 [10] 生态构建与协同发展 - 企业需理解投资机构风险 保持技术紧迫感 快速推进产品迭代 [10] - 融资租赁机构可通过投租联动 在企业规模扩张阶段提供债权融资与资源整合 [11] - 需完善灵活多元的上市规则(如港交所拓宽非盈利科技公司上市途径) 保障早期投资人退出路径 [11] - 通过坦诚沟通建立互信 企业需高度重视财务管理与现金流健康 [11]
友邦保险集团管理层详解下阶段投资与策略
证券日报网· 2025-09-05 16:12
公司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新业务价值增长14%至28.38亿美元 [1] - 18个市场中有13个实现新业务价值增长 [1] - 新业务价值利润率同比提升3.4个百分点至57.7% [1] 中国市场战略布局 - 中国内地被定位为最重要市场且潜力巨大 [1] - 自2019年以来新增9个地区 目前共在14个地区运营 [2] - 计划每年新增1-2个省级机构以扩大市场覆盖 [2] - 2022年投资120.33亿元人民币入股中邮保险成为第二大股东 [2] - 2024年6月参与中邮保险增资 使其注册资本达326.43亿元跃居寿险行业第四 [2] - 获得监管部门批复筹建友邦保险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2][3] 产品与投资策略 - 负债端将长期储蓄业务重心转向分红型及多元化产品 [4] - 推动长期储蓄 健康险 重疾险 税优保险均衡发展 [4] - 资产端秉持"耐心资本"理念坚持长期价值投资 [4] - 强调资产配置与负债端高度联动 [4] - 低利率环境下分红险可实现保险公司 客户 资本市场三赢 [4] 渠道发展战略 - 坚持差异化银保合作模式 选择理念契合的银行深度合作 [5] - 专注深耕高收入及高净值客群市场 [5] - 利用专业服务能力帮助银行实现差异化竞争 [5] - "报行合一"政策使银保市场更规范健康 与公司布局战略吻合 [6] - 看重银行渠道的高端客户资源基础与未来发展潜力 [6]
国家创新药慧眼系统深圳建!“情报中枢”突破“卡脖子”瓶颈
南方都市报· 2025-09-04 21:12
全国创新药"慧眼系统"正式亮相 - 国家发展改革委战略布局指导、国家发展改革委创新驱动发展中心组织、深圳国家高技术产业创新中心联合多家单位机构建设的全国创新药"慧眼系统"正式亮相[2] - 该系统意在破解政府、企业、金融机构等多元主体在产业发展中的核心痛点[2] - 为我国创新药产业突破"卡脖子"瓶颈、实现高质量集群发展带来新动能[2] 深圳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 - 深圳医药产业2024年产值547.83亿元,医疗器械产业产值约1030亿元[2] - 截至2024年深圳市累计拥有生物医药企业2780家,其中医疗器械企业超2400家,生产化药的企业超110家[2] - 深圳成为创新药与高端医疗器械的策源地,并向千亿级规模的产业高地加速迈进[2] 创新药产业面临的挑战 - 我国创新药产业面临研发资源分散、产业信息不对称、潜力企业股权及在研产品被海外频繁收购等困境[4] - 国内对"高质量、高可及度、低价格"创新药的需求日益迫切[4] - 在人口老龄化加速、健康中国建设深化、居民健康消费升级的多重背景下,创新药需求持续增长[4] "慧眼系统"功能与应用场景 - 实时更新全国创新药产业动态,一键定位重大技术成果、企业核心诉求,为政府部门提供全局洞察[4] - 整合全球新药研发、临床、出海数据,打造技术创新评价体系,助力企业精准定位研发"技术风口"[4] - 实时收集企业研发瓶颈、资金缺口、空间需求等诉求,打通产业堵点[4] - 系统直接对接产融创投场景,为资本提供"潜力企业-产品"的精准价值画像[4] 深圳金融支持政策 - 深圳市地方金融管理局和深圳证监局印发行动方案,明确指出培育壮大耐心资本,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5] - 聚焦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20+8"产业及重点领域,完善长期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的支持政策[5] - 深化"产学研医金"一体联动,构建覆盖产业研发、中试、量产及市场化的全链条金融支持体系[5]
金融强动能,湾区新画卷 横琴世界湾区论坛金融主题论坛成功举行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4 20:05
南方财经记者 庞成 郭晓洁 翁榕涛 叶麦穗 喻淑琴 袁思杰 王达毓 横琴报道 9月4日下午,以"金融强动能 湾区新画卷"为主题的第四届横琴世界湾区论坛金融主题论坛在横琴臻林 酒店成功举行。 2025年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印发6周年。 6年来,"横琴金融30条""前海金融30条""南沙金融30条"等系列金融支持政策在粤港澳大湾区相继落 地,金融市场互联互通、跨境投融资便利化等多个领域创新成果涌现,开创大湾区金融互利共赢、融合 发展的新局面。 会上,来自粤港澳三地的金融监管部门负责人、金融机构代表、专家学者等,围绕如何绘制湾区金融创 新发展"新画卷"建言献策。 本次论坛由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金融发展局指导,南光(集团)有限公司主办,横琴人寿保险有限公 司、横琴华通金融租赁有限公司联合主办,21世纪经济报道承办,广东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提供智库支 持。 2025年是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第二阶段的建设开局之年。横琴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桥头堡",是高 水平对外开放的试验田。 金融服务体系。 今年亦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安永大中华区ESG可持续发展主管合伙人李菁表 示,绿色金融是推动经济 ...
宫正:期望快牛、急牛不可取 大盘指数向上突破需基本面驱动
新京报· 2025-09-04 19:53
中长期资金入市态势 - 保险资金长期投资试点规模达2220亿元 [2] - 监管要求大型国有保险公司每年新增保费的30%投资于A股 [2] - 公募基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在2025-2027年每年至少增长10% [2] 市场表现与资金作用 - 上证指数稳站3800点创十年新高 年内累计上涨15.63% [1][4] - 险资和养老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比例过去三年持续上升 [2] - 中长期资金被形容为市场行情的发动机和压舱石 [2] 行业投资偏好 - 重点关注低估值大盘科技成长股及科创类板块 [4] - 具体看好人工智能 固态电池 半导体等产业趋势景气度较高领域 [4] - 投资逻辑基于流动性牛市而非基本面改善 [4] 市场生态转变 - 长期耐心资本定价权逐步提升推动股市生态向好 [3] - 股市有望替代房地产成为居民资产新蓄水池 [3] - 全国社保基金及各类养老金投资管理机制持续优化 [2]
今天,LP、GP都往厦门飞
FOFWEEKLY· 2025-09-04 19:53
创投圈厦门热现象 - 2025年9月投资圈兴起"厦门热",创投机构和LP群体密集赴厦[3] - 厦门通过引导基金、国资LP和产业资本构建友好募资环境,尤其支持消费领域投资[6][7] - 厦门基金注册规模和LP活跃度稳步提升,成为GP重要选择地[7] 厦门产业转型与创新实力 - 厦门从制造业、旅游业转向新能源、硬科技等战略新兴产业[9] - 海辰储能2025年9月量产全球首批587Ah储能电池,进入500Ah+大容量电池时代[9] - 福建省99家数字经济创新企业位于厦门,数量位列全省第一[9] 政策与资金支持体系 - 福建省2024年基金规模增速32%,显著高于全国下降19.6%的水平[10] - 省级设立100亿元并购基金和100亿元S基金服务科技企业[10] - 政府引导基金资金放大倍数不低于3倍,总规模超1300亿元[11] 区域金融创新与实践 - 厦门2024年备案规模增速60%(713.32亿元),"拨改投"政策和两岸融合基金成为引擎[12] - 2024年3月设立全国首支上市公司CVC母基金,目标规模100亿元[12] - 2025母基金年度论坛将探索长期资本、产业资本与创新资本的乘数效应[15]
最近,VC/PE都去福建了
母基金研究中心· 2025-09-04 16:54
福建省级政府投资基金活跃动态 - 福建省级政府投资基金近期频繁发布子基金遴选公告 包括第二批省级专精特新子基金及多只专项基金 涵盖生物医药基金(10亿元)、并购基金(50亿元)、S基金(50亿元)、文旅数创基金(30亿元)等 [2] - 第一批省级专精特新子基金已公示5家管理人 包括福建省能启绿源股权投资、紫金隐山双循环科技产业基金、橡树新兴创业投资、专精创业投资、福晋专精特新创业投资等机构 [2] - 基金运作效率极高 专精特新母基金2025年2月获批设立 3月即发布首批子基金遴选公告 形成"周周有进展 月月有公告"的推进节奏 [2][3] 政策机制创新 - 2025年5月27日连发两份核心政策文件《福建省省级政府投资基金管理办法》和《福建省省级政府投资基金绩效评价办法》 在返投要求、激励机制、容错机制等方面作出重大调整 [3][5] - 返投比例从原1.5倍降至1倍 同时设置最高50%的政府出资收益让利机制及50%投资损失容忍率 建立尽职合规免责机制 [4][5] - 基金投资期限延长至30年 为业内最长存续期限设置 体现其作为"耐心资本"支持硬科技长周期发展的定位 [6] 基金矩阵建设成效 - 省级政府投资基金已设立9支专项基金 总规模达133亿元 重点支持数字、新能源、生物医药等产业 [8] - 省产业基金设立2支专精特新类基金规模26亿元 福建金投基金投资29只子基金规模约1100亿元 累计支持企业超700家 支持金额600亿元 [9] - 省产投基金管理人引导设立基金规模达382亿元 投资项目突破百个 撬动社会资本超千亿元 扶持数十家企业登陆资本市场 [9] 产业资本合作深化 - 与宁德时代旗下溥泉资本合作设立101亿元时代泽远碳中和基金 与凯辉基金及赛诺菲联合设立省级生物医药基金 [10] - 已与国家中小基金、科技成果转化基金等国家级基金 以及紫金矿业、小米、美团、台联电、普洛斯等产业龙头建立合作 形成"链主企业+产业基金"运作机制 [10] - 计划到2028年底吸引产业资本在福建省新设基金不少于10只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 [10] 区域产业发展基础 - 福建民营经济活跃 孕育了宁德锂电、晋江鞋服、福州玻璃等代表性产业 福晶科技、华电福新、福昕软件等40余家公司成功上市 [11] - 涌现字节跳动张一鸣、美团王兴、拼多多陈磊等科技领袖 形成坚实的现代产业基础和创新生态 [11] - 政策目标在5年内构建300亿元功能类基金群和1000亿元产业类基金群 打造全方位政府引导基金雁阵格局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