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人工智能(AGI)
搜索文档
高代码时代来临,阿里云百炼要让 Agent 真正跑在业务里
36氪· 2025-09-27 15:19
行业趋势与市场动态 - AI Agent成为企业提升效率的关键路径 普华永道调研显示79%的受访公司已在某些业务中应用AI Agent 其中66%实现生产力提升 57%实现成本下降 55%加快决策效率 54%提升客户体验 [1] - Agent平台成为互联网巨头竞争焦点 海外LangChain/LangGraph 微软AutoGen Google ADK升级 国内腾讯 华为 百炼在2025年9月集中推出和升级Agent平台 [1] - 低代码Agent平台存在局限性 依赖预定义编排逻辑 仅适合简单问答或流程自动化 难以处理跨系统调用 长链条任务和多轮反思决策 [2] 阿里云百炼平台战略定位 - 平台定位为企业提供AI Agent开发"土壤" 集成模型调用 框架搭建 资源调度 合规运维等全套能力 [4] - 基于完整技术栈构建产业链 顶层通义系列大模型 中间百炼企业级开发平台 底层云计算基础设施 [4] - 平台开发者生态规模显著 过去一年20多万开发者开发超80万个Agent [4] 平台技术架构与能力升级 - 推出ModelStudio-ADK高代码框架 突破预定义编排方式 支持自主决策 多轮反思和循环执行能力 [2][7] - 采用双轨并行开发模式 低代码ADP支持快速原型验证 高代码ADK支持复杂业务深度定制和大规模部署 [4][8] - 集成七大企业级能力矩阵 包括工具调用 记忆存取 动态推理调度 沙箱环境 全链路可观测性 支付通道 [2][5] 模型与组件能力建设 - 持续更新通义千问旗舰模型 Qwen3系列推理性能提升50% 决策成功率达90% [5] - 开放200多款业界模型调用接口 支持Qwen Wan DeepSeek等模型一键接入 [5][9] - 搭建Pay Server支付通道 成为业内首个面向企业级Agent的专业商业化支付解决方案 [5] 实际应用与性能表现 - 网商银行贷款审核应用处理26类凭证和400多种细粒度物体 识别准确率超95% 将3小时人工作业压缩至5分钟内 [12] - 平台模型月调用量过去一年增长15倍 承接千行百业AI应用开发需求 [5] - 开源DeepResearch Agentic-RAG Computer Use等示例项目 支持开发者直接体验和二次开发 [11] 技术演进与行业影响 - Agent技术从实验室试验向企业大规模生产演进 阿里云通过平台+框架+组件系统布局打通全链路 [12] - 高代码框架解决Agent规模化落地难题 保证复杂场景灵活性稳定性 补齐可控性 可观测性和商业化能力 [8][11] - OpenAI预测2025年AI代理将加入劳动力大军并改变公司产出 阿里云全栈AI能力正推动该趋势成为现实 [13]
刚刚,奥特曼预言:人类「只剩」最后5年!
36氪· 2025-09-27 15:02
倒计时开始! 奥特曼把「超级智能」实现的时间线拉到了2030年。 5年后,AI将全面超越人类。 几年后的某一天,一个名为GPT-8的系统,平静地告诉你,它攻克了量子引力——那个困扰了爱因斯坦之后所有物理学家的终极难题。 它不仅给出了答案,更能向你娓娓道来其思考过程、灵感来源,以及它为何决定研究这个课题。 这能算是AGI吗? 在和量子计算教父David Deutsch的对谈中,奥特曼抛出这个问题。 David Deutsch也不得不承认,这将成为一个潜在的基准。 假设GPT-8能够解决量子引力问题,它将有资格成为真正的AGI。 倒计时开启,AI五年后超越人类 他在接受德国《世界报》采访时表示: 我可以肯定地说,到2030年底之前,如果我们没能开发出能够完成人类自身无法企及任务的超级智能模型,我会感到非常意外。 奥特曼 他还抛出了一个极具争议的新标准: 刚刚在柏林领取了声誉卓著的阿克塞尔·斯普林格奖,奥特曼紧接着就投下了一颗震撼弹。 在一次深度专访中,他给出了一个惊人预测:到2030年,人工智能将在所有维度上超越人类。 「超级智能何时会出现?」当被问及这个终极问题时,奥特曼的回答平静却极具颠覆性。 「在很多方面, ...
吴泳铭给出了中国版的“加速主义”AI叙事
观察者网· 2025-09-27 11:02
阿里巴巴AI战略愿景 - 阿里巴巴CEO吴泳铭将通用人工智能(AGI)视为确定性事件,并视其为超级人工智能(ASI)的起点 [1] - AGI目标是将人类从80%日常工作中解放,ASI将创造超级科学家和全栈超级工程师,以指数级速度解决医学、能源、气候及星际旅行等难题 [3] - 阿里巴巴定位为全栈人工智能服务商,提供世界领先的智能能力和全球AI云计算网络 [4] 技术发展路径 - AI发展分为三阶段:智能涌现(学习人)、自主行动(辅助人)、自我迭代(超越人) [3] - AI需直接从物理世界获取全面原始数据,通过自主学习实现自我优化并跨越技术奇点 [3] - 大模型被定义为下一代操作系统,超级AI云被视为下一代计算机 [4] 行业投资与竞争格局 - 阿里巴巴宣布投入3800亿人民币建设AI基础设施,计划2032年将数据中心能耗规模提升10倍 [4] - 全球AI行业过去一年投资总额超4000亿美元,未来5年累计投入预计超4万亿美元 [6] - 全球AI云计算平台可能仅存5-6个超级集群,需整合数百万GPU及吉瓦级电力与冷却能力 [7] 国际视角与行业共识 - 雷·库兹韦尔预测2045年实现技术奇点,AGI于2029年实现并遵循计算能力每18个月翻倍的加速回报定律 [5] - 萨姆·奥特曼认为AGI将引发超级指数级经济增长,使个人生产力提升10-100倍 [5] - 中美AI投入差距显著:美国4家科技巨头过去5年资本开支总和达5.36万亿人民币,中国7家头部公司仅6300亿人民币 [6] 中国AI生态与厂商布局 - 中国AI云市场前五大厂商(阿里云、火山引擎、华为云、百度AI云、腾讯云)有望竞争全球5-6个超级平台席位 [8] - 阿里巴巴具备全栈技术能力,包括基础模型Qwen3-Max及深度整合的AI云解决方案 [7] - 阿里强调AI需与物理世界互动,通过真实场景数据驱动发展 [7]
OpenAI CEO预测2030年通用人工智能到来,未来接管人类40%工作
搜狐财经· 2025-09-27 00:31
随后在关于"AI 是否会毁灭人类"的问题中,奥尔特曼表示,通用人工智能(IT之家注:AGI)会像慈母般对待人类,但他也承认 AGI 可能会有人类无法理 解的副作用和后果,但整体上人类有机会给 AGI 灌输正确的价值观,AGI 最终并不会毁灭人类。 谈及"AI 抢人类饭碗"话题时,奥尔特曼认为人们不应以悲观的视角看待 AI,他指出,即使没有 AI,很多 30 年前的工作如今也不复存在,他声称 AI 将在未 来接管人类经济社会中 30-40% 的工作。 随后主持人抛出了一个颇为尖锐的问题:"你会给你儿子什么建议,避免他在 30 年后被 AI 取代?",奥尔特曼回应道:"我会教他学会'如何学习'的原始技 能,学会适应这个世界,弄清人们需要什么,为他们打造有用的产品和服务"。 IT之家 9 月 26 日消息,OpenAI CEO 萨姆・奥尔特曼昨天接受了德媒《世界报》采访,聊及未来的 AI 世界、下一代人类的生活等。 奥尔特曼在采访中预测,通用人工智能(AGI)将在 2030 年前到来,这种 AI 将"远比人类聪明",号称是"超级 AI",他还拿 AI 当前的发展情况做出了畅 想:"目前 GPT5 模型已经比许多人聪 ...
周靖人解读阿里云大模型“七连发” 与OpenAI、谷歌比拼迭代与创新
中国经营报· 2025-09-26 19:51
阿里云大模型技术发布 - 阿里云在2025云栖大会上一口气发布七款大模型技术产品 覆盖语言、语音、视觉、多模态、代码等模型领域 在模型智能水平、Agent工具调用、Coding能力、深度推理、多模态等方面实现突破 [1] - 通义千问家族最大最强的基础模型Qwen3-Max预训练数据量达36T tokens 总参数超过万亿 在SWE-Bench Verified测试中Instruct版本斩获69.6分 位列全球第一梯队 在Tau2-Bench测试中取得突破性的74.8分 超过Claude Opus4和DeepSeek-V3.1 [2] - 通义万相Wan2.5-preview首次实现音画一体视频生成等功能 成为阿里迄今为止最强的全模态视觉生成大模型 首次采用原生多模态架构 涵盖文生视频、图生视频、文生图和图像编辑四大模型 [2] 多模态与语音模型发展 - 语音大模型通义百聆新发布语音识别大模型Fun-ASR和语音合成大模型Fun-CosyVoice Fun-ASR基于数千万小时真实语音数据训练而成 具备强大的上下文理解能力与行业适应性 Fun-CosyVoice可提供上百种预制音色 用于客服、销售、直播电商、消费电子、有声书、儿童娱乐等场景 [3] - 通义大模型家族包含300个大模型 从0.5B到超万亿 覆盖LLM、编程、图像、语音、视频等"全模态" 满足从智能终端到云上的多场景需求 [3] 阿里云战略定位与竞争优势 - 阿里云定位为全栈人工智能服务商 提供世界领先的智能能力和遍布全球的AI云计算网络 向全球各地提供开发者生态友好的AI服务 [5] - 阿里云是全球少数几家在大模型和云计算方面都能够做到全栈自研 能够做到联合创新的云计算公司之一 全栈自研包括三部分 AI模型、Agent开发以及AI基础设施 [5] - 阿里云是全球前四里面唯一一个中国的云厂商 也是中国唯一具备国际影响力和具有国际很强大竞争力的云厂商 [6] 技术路径与投入规划 - 阿里云选择"全栈式"技术攻坚路径 从底层芯片到上层应用构建完整技术闭环 腾讯则秉持"生态融合"战略 将AI技术深度嵌入微信、游戏、广告等核心业务场景 更强调"场景化"技术落地策略 [6] - 阿里云积极推进三年3800亿元的AI基础设施建设计划 并持续追加更大投入 对比2022年GenAI的元年 2032年阿里云全球数据中心的能耗规模将提升10倍 [6] 行业趋势与判断 - 实现通用人工智能(AGI)已是确定性事件 大模型是下一代操作系统 大模型代表的技术平台将会替代现在苹果OS的地位 成为下一代的操作系统 [1][3] - AI将会替代能源的地位 成为最重要的商品 超级AI云是下一代的计算机 [5]
OpenAI 3万亿美元测试,AI首战44个行业人类专家
36氪· 2025-09-26 17:47
AI下半场,AGI已成过去式,ASI正引领新智能革命!OpenAI推出的GDPval评估体系,通过真实工作任务审视大模型潜力,揭示AI如何从实验 室走向3万亿经济战场,助力人类从日常琐事中解放,拥抱创造性未来。 AI下半场真来了! AGI都过时了,现在AI业内讨论的是超级人工智能ASI: AGI能把人类从80%的日常工作中解放出来; 而ASI则全面超越人类智能的系统。 刚刚,在a16z访谈中,OpenAI首席科学家Jakub Pachocki,透露OpenAI的研究路线图的下一步是推理,下一个5年的重点目标是打造自动化研究人员: AI自动发现新想法,自动化研究人员的工作,自动化机器学习研究。 但理解AI潜力最清晰的方式,并不是预测未来,而是看看模型现在已经能做什么。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从互联网到智能手机,每一项重大技术从诞生到普及都需要十年以上。 OpenAI希望以更透明的方式,展示大模型如何真正服务于现实世界。 因此,他们推出了一项全新的评估体系GDPval,在有据可依的基础上审视AI进步轨迹,而不是凭空臆测。 论文地址:https://cdn.openai.com/pdf/d5eb7428-c4e9-4a ...
云栖大会后花旗点评阿里:推动AI革命从AGI向ASI转型,维持买入评级
智通财经· 2025-09-25 21:26
核心观点 - 花旗维持阿里巴巴买入评级 美股目标价187美元 港股目标价183港元 预期总回报率15.9% [1][9] - 阿里巴巴推动AI革命由通用人工智能向超级人工智能转型 [1] 核心战略 - 公司明确ASI发展三阶段:涌现智能阶段AI向人类学习 AI代理阶段AI辅助人类 AI自我提升阶段AI超越人类 [2] - 全球数据中心容量计划提升10倍 在3800亿元人民币资本支出目标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投入 [2] - 过去一年全球AI投资规模超4000亿美元 预计未来五年达4万亿美元 [2] - 全球最终仅形成5-6家超级云平台 阿里云作为全栈式AI服务提供商有望抢占增量市场 [2] AI与云融合产品 - 通义千问服务超100万企业客户 拥有300余个开源模型 17万余个衍生模型 超6亿次下载量 [3] - 推出参数超1万亿的旗舰模型Qwen3-Max 同时发布Qwen3-VL开源235B版本 Qwen3-Coder升级版 Qwen3-Omni低延迟多语言模型 [3] - 通义万相累计生成3.9亿张图像 7000万条视频 GitHub星标1.95万 下载量超3000万次 [4] - 新增Wan2.5-Preview版本支持电影级叙事与AI原生音视频生成 推出通义万相数字人及音频驱动视频方案Wan-S2V [4] - 全新推出Fun-ASR语音识别模型与Fun-CosyVoice语音合成模型 [5] - 百灵平台支持低代码可视化操作 过去12个月交互量增长15倍 [6] - 升级盘古超级节点服务器 高性能网络HPN8.0 AI分布式存储 灵骏智能计算集群等核心硬件 [7] 估值逻辑 - 采用分部加总估值法测算合理价值 对净现金头寸给予30%折价 [8] - 电商集团按2026财年预测净利润12倍P/E估值 [8] - 云智能集团按收入5倍P/S估值 [8] - 阿里云数据中心集团按收入3.0倍P/S估值 [8] - 其他业务按收入1.5倍P/S估值 [8] 关键数据 - 当前美股股价163.08美元 港股股价159.4港元 [9] - 预期股价回报率14.7% 预期股息收益率1.2% [9] - 公司市值3887.96亿美元 [10]
2025云栖大会“AI大模型核弹”齐发
杭州日报· 2025-09-25 11:12
人工智能战略愿景 - 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系统阐述人工智能发展终极目标是实现超级人工智能(ASI)[3] - 公司认为实现通用人工智能(AGI)已是确定性事件 但仅是起点[4] - 超级人工智能将能自我迭代并全面超越人类[4] 三阶段演进路线 - 第一阶段为智能涌现 AI通过学习海量人类知识具备泛化智能[4] - 第二阶段为自主行动 AI掌握工具使用和编程能力以辅助人类 系行业当前所处阶段[4] - 第三阶段为自我迭代 AI通过连接物理世界实现自主学习并最终超越人类[4] 阿里云战略实施路径 - 通义千问坚定开源开放路线 致力于打造AI时代的Android[4] - 构建作为下一代计算机的超级AI云 为全球提供智能算力网络[5] - 公司积极推进三年3800亿元AI基础设施建设计划 并将持续追加更大投入[5] 技术产品发布 - 阿里云CTO周靖人发布七款重磅大模型 涵盖语言/视觉/语音/编程与内容生成等核心领域[3] - 旗舰语言模型Qwen3-Max参数规模超过万亿 具备广博知识和强大通用能力[6] - 视觉语言模型Qwen3-VL达2350亿参数 能深度结合视觉理解与代码能力[6] - 全模态模型Qwen3-Omni系业界首个原生端到端模型 音频对话延迟低至211毫秒[6] 生态系统构建 - AI战略并非打造单一超级大脑 而是构建由专才模型协同工作的庞大生态系统[6] - 模型家族包括Qwen3-Coder编程模型/Qwen3Guard安全模型/通义万相内容生成模型/通义百聆语音模型[6] - 开发者可直接调用标准化能力 无需从零开始构建复杂多模态能力[7] 基础设施规划 - 对比2022年GenAI元年 2032年阿里云全球数据中心能耗规模将提升10倍[5] - 未来每个家庭/工厂/公司都将拥有无数Agent和机器人提供24小时服务[5] - 每个人可能需要使用100张GPU芯片工作 人类将变得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强大[5] 行业影响展望 - AI将重构整个基础设施/软件和应用体系 成为真实世界核心驱动力[5] - 人工智能将指数级放大人类智力杠杆 如同电力放大人类体力杠杆[5] - 阿里巴巴将持续投入让AI深入产业 与开发者及合作伙伴共创未来[5]
加大AI基建投资 阿里云要做“AI时代的Android”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5 07:07
AI战略与愿景 - 公司明确AI为核心战略,视大模型为下一代操作系统,AI云为下一代计算机 [1][3] - 公司终极目标是发展能自我迭代、全面超越人类的超级人工智能(ASI) [3] - 公司致力于将通义千问打造为“AI时代的Android”,并构建作为“下一代计算机”的超级AI云 [5] 财务表现与市场反应 - 阿里云智能集团2025财年第二季度收入同比增长26%,创近三年最高增速,公司整体净利润同比增长76% [1] - 受AI战略信息刺激,公司港股股价于9月24日上涨9.14%,市值一日增加近3000亿港元,股价创2021年10月以来新高 [1][5] - 公司美股盘前股价也上涨近10%,方舟投资四年来首次重启对公司持仓 [3][5] 基础设施与资本投入 - 公司正积极推进3800亿元的AI基础设施建设,并计划追加更大投入 [1] - 计划到2032年,公司全球数据中心的能耗规模将比2022年提升10倍,意味着算力投入将指数级增长 [1][3] - 过去一年,公司AI算力增长超5倍,AI存力增长4倍多 [4] 技术能力与产品进展 - 公司宣布升级全栈AI体系,已初步形成以通义为核心的操作系统和以AI云为核心的下一代计算机 [3][4] - 推出Qwen3-Max模型,被称为“迄今为止规模最大、能力最强的模型”,其预览版在LMArena文本排行榜上位列第三,超越了GPT-5-Chat [6] - 公司与英伟达在Physical AI(物理人工智能)领域达成合作,阿里云人工智能平台PAI将集成英伟达Physical AI软件栈 [2] 竞争优势与护城河 - 公司是全球少数几家在大模型和云计算方面均能实现全栈自研并联合创新的云计算公司 [2] - 综合能力的协同以及全栈自研的能力被视为公司在AI领域建立的护城河 [2] - 全球在底层算力、云计算和大模型三个层面同时有布局的公司,目前只有公司和Google [7] 全球化扩张与行业展望 - 公司宣布新一轮全球基础设施扩建计划,将在巴西、法国和荷兰首次设立云计算地域节点,并扩建墨西哥、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和迪拜的数据中心 [7] - 公司认为未来全世界可能只会有5-6个超级云计算平台 [3][5] - 市场对中国AI相关的投资叙事展现出更高热情,AI对业绩的实质性变现进展或有望为估值水平提供支撑 [7]
21专访丨风险投资人温格:寻找与AI时代相匹配的存在意义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5 07:04
数字技术的时代意义 - 数字技术带来的变革与1万年前开启的农业时代或400年前开启的工业时代同样深远,是人类的第三次伟大飞跃 [1][5] - 转型的核心驱动力是稀缺性的改变,数字技术正将稀缺性由资本转移到人类的注意力上 [6] - 数字技术的影响远超经济范畴,关乎整个社会的运作方式 [4] 工业时代向知识时代的转型 - 人类正在经历第三次非线性巨变,从工业时代迈向知识时代 [1] - 转型已在进行中,并引发了巨大的动荡和不确定性 [2] - 需要寻找与知识时代相匹配的存在意义,不再局限于工作或无休止的物质消费 [2] 注意力作为新稀缺资源 - 在信息过载之下,人类的注意力是有限的资源,恰当分配注意力成为关键挑战 [6] - 市场和价格机制无法有效分配注意力,尤其对于气候变化、流行病等缺乏明确供需的重大问题 [6] - 西方世界将太多注意力困在市场体系中,导致对关键问题关注不足,而中国在市场之外分配注意力方面做得很好 [7] 技术飞跃与社会不平等 - 技术飞跃常导致不平等加剧,产生极端差距,如顶尖AI工程师年薪千万,而其他工程师勉强糊口 [8] - 生成式人工智能可能加剧不平等,例如美国百万卡车司机面临自动化冲击 [13] - 不必消除幂律效应,但必须利用技术红利为所有人抬高底线 [8] 人工智能的发展与影响 - 人工智能的突破是全球性的,中国作出了重大贡献,如DeepSeek模型 [12] - 进步呈指数级增长,正处于实现通用人工智能甚至超级人工智能的全球竞赛中 [12] - 人工智能可能进一步拉大财富差距,但关键是不能将其视为工业时代的延续,而应利用它解放人类从事更人性化的事业 [13] 中国的角色与贡献 - 中国在开发高效人工智能模型方面取得显著成果,用更少的资源、能源和成本构建了强大模型 [13] - 中国对开源人工智能的贡献非常重要,开源路线确保知识的广泛可及,推动进一步创新 [13] - 通过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中国为改善非洲基础设施发挥了重要作用 [15] 非洲的发展机遇 - 非洲部分地区出现让人惊喜的变化,如移动支付和太阳能发电 [14] - 由于中国在光伏发电领域成为全球领头羊并向非洲提供帮助,非洲很可能成为光伏革命的一部分,实现蛙跳式发展 [14] - 制约非洲发展的因素不再是资本,关键在于发达国家是否愿意关注并帮助非洲进行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15] 转型的解决方案与治理 - 政府应扮演关键角色,历史上每次大转型都需要政府重塑体系以适应新现实 [9] - 可进行去中心化尝试,如基于普遍基本收入理念的加密货币Circles项目 [9] - 有必要建立一套共同的核心价值观,以安全地从工业时代过渡到知识时代,中方提出的全球治理倡议值得关注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