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城市

搜索文档
加码北京市场 中建玖合74.91亿元通州“拿地”
证券日报· 2025-06-05 00:48
土地成交概况 - 通州区包含八个子地块的组团地块以底价74.91亿元成交,竞得方为中建玖合发展集团有限公司[1] - 规划建筑面积26.19万平方米,涵盖R2二类居住用地与F3其他类多功能用地[1] - 地块开发复杂度高,要求配建1.38万平方米家园中心及滨水景观界面等设施[1] 地块优势分析 - 允许在建筑规模总量不变前提下统筹调整各地块指标[1] - 地处副中心核心区,享有河景生态资源及双轨道交通优势(6号线、22号线/平谷线)[1] - 区域内竞品项目成交均价在5.5万元/平方米至5.89万元/平方米之间[2] 通州区土地市场动态 - 4月7日通州八里桥地块经155轮竞价以27.082亿元成交,溢价率16.28%[2] - 4月29日梨园镇地块以溢价率21.94%成交[2] - 2024年中建玖合全口径销售额131.8亿元,其中北京市场贡献53.28亿元[2] 企业战略布局 - 中建玖合通过拿下大体量地块强化北京市场投入,体现对城市副中心发展的信心[3] - 公司一线城市战略中北京销售额仅次于上海(61.85亿元)[2] - 项目推进预计将提升区域居住品质与形象[3]
观楼|昆明未进入新一线城市榜单,巫家坝“第四纵”终于来了
新浪财经· 2025-06-03 17:48
昆明楼市成交数据 - 上周昆明楼市供应面积2 27万㎡环比下跌70%供应房源172套[1] - 成交面积5 88万㎡环比下跌1%成交均价12631元/㎡环比下跌4%[1] - 旭辉广场·铂宸府以0 42亿元销售额成交22套均价14674元/㎡位居双榜第一[3] 楼盘销售结构 - 高端改善型楼盘邦泰·观云/璟和/龙湖锦粼天曜分别销售0 38亿/0 35亿/0 3亿均价超18000元/㎡保持价格坚挺[3] - 刚需楼盘邦泰·悦九章·彩云/卓越滇池晴翠/金地都会风华成交24/16/13套均价9384-11123元/㎡[3] 基础设施进展 - 西北新城拟建30班小学占地26 5亩总投资1 49亿6月启动招标将利好能建未来城项目[5][7] - 巫家坝官渡398路全长2579米占规划道路70%建成后将成"第四纵"改善区域交通[7][9] - 飞虎大道南段慢行系统预计6月底开通春城路下穿工程已复工[10] 土地与资产动态 - 招商翰林大观商业地块7月2日司法拍卖起拍价6701万元规划建5栋商业建筑[10][11] - 大理实力希尔顿酒店流拍评估价10 93亿元起拍价9 84亿元为375间客房国际品牌酒店[11]
眼科巨头重磅收购!6.49亿撬动深圳医疗版图
思宇MedTech· 2025-06-03 15:07
公司战略布局 - 爱尔眼科全资子公司以6.49亿元收购深圳广晟数码60%股权及特定债权,获得深圳南山区核心地段5.4万平方米的广晟科创大厦作为长期医疗用房 [1] - 交易标的净资产账面9648.65万元,评估后整体估值达8.21亿元,溢价主要来源于不动产价值重估 [1] - 此次收购强化了公司在深圳高端医疗服务空间的自主掌控能力,标志着"一线城市自有资产+区域连锁运营"战略模式成熟化 [4] - 公司通过"地产+医疗"双轮驱动模式对冲租赁成本波动,同时提升区域医疗供给稳定性 [4] 大湾区医疗资源整合 - 收购是爱尔眼科推进大湾区医疗战略的关键一步,深圳作为先行示范区在医疗政策、人口结构和经济活力方面具备显著优势 [4] - 广晟科创大厦的稀缺地段和规划灵活性为后续打造多层次眼科诊疗体系、引入AI视觉康复中心等提供可能 [4] - 公司计划复刻北京五环大酒店改造经验,在华南形成辐射珠三角、链接港澳的高能级服务网络 [5] - 深圳的门户地位将为公司国际化发展预留重要接口,尤其利于跨境医疗需求增长 [5] 财务与估值分析 - 标的资产评估增值率达750.67%,估值逻辑以不动产重置成本与未来医疗用途价值为主要支撑 [7] - 广晟数码2024年实现净利润2079.49万元,较2023年净亏损481.59万元显著改善 [8] - 爱尔眼科2024年扣非净利润同比下降11.8%,但2025年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16%,归母净利润增长16.71% [8] 行业发展趋势 - 粤港澳大湾区医疗资源优化与供给侧改革成为政策重点,眼科需求受老龄化和数字化用眼压力双重驱动 [4][9] - 医疗服务行业向高质量、多元化发展,自持优质物业的医疗机构更易形成稳定经营预期和区域优势 [2] - 手术机器人、医美科技等细分领域成为行业焦点,相关国际会议密集召开 [1][10] 运营与市场反应 - 公司通过完善合规机制和提升服务质量增强品牌影响力,应对复杂监管环境 [9] - 市场对收购反应理性,认可公司通过整合优质资产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长期思路 [9] - 北京五环大酒店改造案例已形成品牌集聚效应,深圳项目有望复制成功路径 [5]
《2025新一线城市魅力排行榜》发布!茂名入选……
搜狐财经· 2025-06-02 21:45
城市分级榜单 - 2025年新一线城市15座依次为成都(70.90分)、杭州(70.67分)、西安(60.91分)、南京(58.79分)、长沙(57.74分)、郑州(55.57分)、天津(51.88分)、合肥(49.83分)、青岛(49.20分)、东莞(46.48分)、宁波与佛山 [1][5] - 广东省城市分级情况:2个二线城市(惠州、珠海)、7个三线城市(中山、汕头、湛江、揭阳、肇庆、茂名、江门)、7个四线城市(汕尾、河源、韶关、潮州、梅州、阳江、清远)、1个五线城市(云浮) [1] - 全国城市分级标准:15个新一线城市、30个二线城市、70个三线城市、90个四线城市和128个五线城市 [6] 评价体系与方法论 - 评价五大维度:商业资源集聚度、城市枢纽性、城市人活跃度、新经济竞争力、未来可塑性 [1][8] - 数据来源:综合近200个品牌和14家互联网公司(如中国联通智慧足迹、阿里巴巴淘天集团、百度地图慧眼)的2024年全年及2025年年初数据 [6][8] - 评分机制:一级指数采用专家委员会权重打分与主成分分析法结合,二级指数采用纯主成分分析,城市魅力指数以上海158.62分为满分基准 [7][8] 榜单影响力 - 《新一线城市魅力排行榜》连续10年发布,覆盖中国337个城市,已成为城市研究领域重要参考 [6][8] - 2025年榜单重点反映各城市在2024年的发展表现 [6]
新一线城市榜单,临沂紧追烟台重回二线城市的信号
齐鲁晚报· 2025-05-31 15:59
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分析 榜单核心观点 - 2025年《新一线城市魅力排行榜》显示临沂排名跃升8位至二线城市,紧跟烟台,菏泽排名大幅上升20位,反映特色产业城市在消费型社会转型中的竞争力提升 [1] - 榜单评价体系突破传统GDP导向,侧重商业消费活力、生活便利性等指标,揭示城市从"工业强市"向"全能型城市"转型的趋势 [1][3] - 临沂与烟台GDP差距达4227亿元,但社消零售总额仅差320亿元,凸显消费驱动型城市的潜力 [6] 评价体系特点 - 一级维度包括商业资源集聚度、城市枢纽性、城市人活跃度、新经济竞争力、未来可塑性五大板块 [4] - 引入直播电商规模(临沂快手用户860万/抖音用户600万)、夜间经济数据(抖音团购核销量)、线上商业多样性等新经济指标 [4][8] - "城市人活跃度"涵盖音乐节、演唱会、春节票房等文娱消费场景 [5] 典型城市表现 - **临沂**: - 2024年社消零售总额3433.8亿元(山东第4),第三产业占比51.2%,直播电商网络零售额756.6亿元(+11.6% YoY) [6][7][8] - 拥有500余名百万粉丝主播,7名千万粉丝主播,商家注册量全国领先 [8] - **东营**: - 人均GDP山东第一(2024年人均可支配收入54231元),但社消零售总额全省第15,反映石化产业城市转型压力 [6] 行业趋势 - 消费对GDP贡献率2023年达82.5%,2024年为44.5%,服务消费成为经济增长主引擎 [8] - 城市竞争延伸至"悦己消费"领域(如上海推二次元经济、青岛演唱会经济),通过IP运营吸引年轻人口 [9] - 第三产业就业创造效应显著,临沂服务业增加值突破3000亿元(占GDP52.4%)带动人口聚集 [7][8]
青岛周围这三座城入选“二线城市”
搜狐财经· 2025-05-31 02:20
新一线城市榜单发布 - 2025年《新一线城市魅力排行榜》发布,成都连续十年排名第一,青岛上升两位至第12位,成为山东唯一新一线城市 [2] - 济南、烟台、临沂、潍坊4地跻身二线城市,其中临沂从第51名提升至第43名,进步8名 [2][16] - 榜单通过商业资源集聚度、城市枢纽性、城市人活跃度、新经济竞争力、未来可塑性五大维度评价城市表现,不包含GDP等经济指标 [4] 青岛及周边城市表现 - 青岛在新一线城市中排名第12位,商业资源集聚度和未来可塑性均位列第12位,其他三项指标位列第13位 [6] - 青岛周边形成以烟台、潍坊、临沂为主的二线城市群,与江苏"苏锡常"模式相似 [8][13] - 烟台2024年举办38场大型演艺活动,累计参与189万人次,拉动消费11亿元,其中华晨宇演唱会吸引13万歌迷 [10] - 潍坊2024年社消零总额3131.6亿元,同比增长6.7%,通过"以旧换新"政策投入12亿元,拉动消费102亿元 [12][13] 临沂表现突出 - 临沂商业资源集聚度从24.91提升至26.40,城市人活跃度从15.99提升至30.69,新经济竞争力从25.45提升至30.31 [18] - 临沂商城2024年市场交易额达6604.78亿元,物流总额突破10074.36亿元,跨境电商交易额同比增长71% [18] - 临沂计划2025年拓展数字商贸平台功能,新入驻商户2000家以上 [19] 区域发展格局 - 青烟潍三地城市能级与苏锡常一致:一座新一线城市加两座二线城市 [13] - 潍坊正在冲刺GDP过万亿,完成后山东将形成完整的"青烟潍"经济圈 [13] - 区域需要加强规划、交通、产业一体化发展,为山东省整体发展带来助益 [14]
15个新一线城市名单出炉,郑州位居第九
搜狐财经· 2025-05-30 08:14
2025新一线城市魅力排行榜 - 核心观点:第一财经旗下新一线城市研究所发布《2025新一线城市魅力排行榜》,通过五大维度综合评价城市发展,郑州位列新一线城市第九位,全国第十三位 [1][2] - 一线城市排名保持稳定:上海、北京、深圳、广州 [1] - 15座新一线城市依次为:成都、杭州、重庆、武汉、苏州、西安、南京、长沙、郑州、天津、合肥、青岛、东莞、宁波与佛山 [1] - 郑州排名变化:2017年首次进入榜单位列第十二位,2022年最好成绩第七位,2023-2024年第十位,2025年第九位 [2] - 郑州经济数据:4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1%,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1.3%,新能源汽车产业增长12.4%,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增长13.9% [2] 城市等级划分 - 二线城市30个:包括洛阳、济南、无锡、沈阳、昆明等 [4] - 三线城市70个:包括南阳、新乡、周口、商丘、信阳、安阳、驻马店等 [1][4] - 四线城市90个 [5] - 五线城市128个 [6][7] 评价维度 - 五大一级评价维度:商业资源集聚度、城市枢纽性、城市人活跃度、新经济竞争力、未来可塑性 [1] - 郑州优势维度:商业资源集聚度和城市枢纽性均居全国第十二位,领先于总体排名 [1]
位居新一线城市第九,从五个维度重新发现郑州
搜狐财经· 2025-05-30 01:35
新一线城市郑州排名分析 - 郑州在《2025新一线城市魅力排行榜》中位列第9位,较上一年前进1位,连续八年位居前十 [2] - 新一线城市评估标准包含五大维度:商业资源集聚度、城市枢纽性、城市人活跃度、新经济竞争力、未来可塑性 [4] 商业资源集聚度 - 2024年郑州新增各类品牌首店269家,同比增长67%,其中中国品牌首店217家、国际品牌首店52家 [7] - 郑州拥有10个大型商圈、22个省级品牌消费集聚区、215个2000㎡以上商超、14个10万㎡以上商业综合体 [7] - 香奈儿、路易威登、爱马仕等头部重奢品牌聚集,山姆会员店、胖东来郑州首店等加速建设 [7] 城市枢纽性 - 郑州建成全国首个"米"字形高铁网,5小时高铁直达123个城市 [10] - 郑州机场累计开通客运航线218条、货运航线57条,2024年旅客吞吐量2851.1万人次、货邮吞吐量82.51万吨 [10] - 中欧班列(郑州)开行量稳居全国第一方阵,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452公里(全国前十) [10] - 2024年郑州接待国内外游客突破1.7亿人次 [11] 城市人活跃度 - 2024年郑州大型演艺票房收入突破10亿元,旅游收入2039.8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884.6亿元 [15] - 夜经济规模突破2000亿元,重点打造21条特色商业街区 [15] 新经济竞争力 - 郑州微短剧制作数量全国第二,蜜雪冰城现制饮品门店规模全球第一 [18] - 电子信息产业规模突破8000亿元,年产汽车突破100万辆 [20] - 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66.8%,高技术制造业占比40.1% [20] 未来可塑性 - 中原科技城全国排名第15位,建成5616家研发平台,获评7000家以上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 [21] - 郑州常住人口1308.6万人(平均年龄34.7岁),在校大学生总数超146万人(全国第二) [23] - 近三年累计吸引留郑大学生超70万人,人才总量突破300万人 [23]
2025全国新一线城市排名出炉:成都第2,重庆第6,东莞入围
搜狐财经· 2025-05-29 23:08
城市综合实力榜单 - 2025中国城市综合实力榜单从经济活力、创新指数、人才吸引力、基础设施、消费潜力五大维度对全国城市进行综合评估 [1] 新一线城市排名 - 杭州以第5名领跑新一线城市,成都紧随其后位列第6,南京、武汉、苏州分列第7至第9,重庆以第10名跻身前十 [3] - 东莞首次入围新一线城市,排名第20,成为榜单中的新晋力量 [3] 成都发展亮点 - 成都凭借均衡发展模式,在消费潜力与人才吸引力上表现突出,春熙路时尚商圈与天府新区科技园区共生,太古里与交子公园金融城形成消费与产业双引擎 [3] - 成渝双城经济圈推进强化成都交通枢纽地位,双流与天府双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突破1亿人次,电子科大、川大等高校输送大量科创人才,独角兽企业数量居西部第一 [5] 重庆发展亮点 - 重庆作为中西部唯一直辖市,工业基础与立体交通优势显著,两江新区汽车制造、电子信息产业集群贡献全市四成GDP,果园港智能物流体系串联长江经济带 [5] - 洪崖洞夜景与穿楼轻轨成为网红标签,带动文旅产业爆发式增长,但高端服务业与创新指数仍需突破 [5] 东莞发展亮点 - 东莞从代工模式向智造基地蜕变,华为松山湖基地、OPPO智能制造中心等项目落地,电子信息产业产值突破万亿 [7] - 滨海湾新区建设加速深莞融合,穗深城际铁路实现广深莞"半小时生活圈",大湾区青年人才计划每年吸引超10万名毕业生落户 [7] 长三角新一线城市 - 杭州电商基因深入骨髓,阿里系生态带动直播电商、跨境贸易蓬勃发展,之江实验室AI研发实力全国领先 [8] - 南京凭借高校资源(7所双一流)与历史底蕴稳扎稳打,江北新区芯片产业与河西金融城形成"硬科技+资本"双轮驱动 [8] 中西部城市发展 - 武汉光谷"芯屏端网"产业链聚集长江存储、华星光电等龙头企业 [10] - 西安依托硬科技之都定位,在航空航天、半导体领域持续突破 [10] - 合肥以量子信息、新能源电池打开增长空间 [10] 北方城市挑战 - 青岛家电产业集群面临转型阵痛,沈阳装备制造需向智能化突围 [10] - 粤港澳大湾区的佛山、珠海凭借产业链协同与政策红利快速崛起,佛山泛家居产值占全国20%,珠海依托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探索跨境金融创新 [10][12] 城市发展新逻辑 - 中国城市发展从单极突进转向多中心协同,产业纵深比规模扩张更重要,成都消费驱动、重庆工业托底、东莞智造升级展现不同突围路径 [12] - 未来新一线城市竞争将聚焦创新能力、生态宜居与全球化资源配置能力 [12]
佛山,重回新一线!
搜狐财经· 2025-05-29 14:47
城市排名与指标体系 - 佛山时隔两年再次上榜新一线城市,排名第15位,与成都、杭州、重庆等14座城市并列 [1][3] - 榜单采用五大一级维度评估:商业资源集聚度、城市枢纽性、城市人活跃度、新经济竞争力、未来可塑性 [1][3] - 佛山在五大维度中表现均衡:商业资源集聚度得分45.66(第19名)、城市枢纽性得分31.91(第19名)、城市人活跃度得分45.4(第15名)、新经济竞争力得分53.2(第16名)、未来可塑性得分45.98(第19名) [4] 人口与经济数据 - 2024年末佛山常住人口达969.89万人,新增超8万人,户籍人口527.74万人创历史新高 [5] - 同期人口增量优于部分万亿级城市(如南通增长0.15万人、泉州增长3.1万人) [5] - 人才资源总量245万人(博士超7000人、领军人才超400人),入选全国人才友好型城市 [7] -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8862元(增长2.1%),金融机构存款余额29917.94亿元(接近3万亿) [7] 文旅与城市发展战略 - 佛山提出文旅融合发展策略,实施"串珠成链"工程,构建"四山两江"文旅精品区,打造城市IP [8][10] - 2024年接待游客6042.81万人次(增长8.2%),过夜游客2014.70万人次(增长0.7%),外国人34.82万人次(增长96.0%) [10] - 2025年五一假期A级景区接待游客278.18万人次(增长37.82%),星级饭店接待超3万人次(增长35.05%) [10] - 2025年目标接待游客突破6500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700亿元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