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一线城市
icon
搜索文档
2025全国15新一线城市排名:武汉第3,郑州第9,宁波第14
搜狐财经· 2025-06-05 21:51
新一线城市排名 - 成都市位居2025年新一线城市榜首 [1] - 杭州市排名第二,武汉市位列第三 [1] - 苏州市和南京市分别排名第四和第五 [1] - 郑州市排名第九,宁波市排名第十四 [3] 武汉市发展亮点 - 武汉市依托光谷科创大走廊,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5] - 国家级实验室与高科技企业集群持续扩容 [5] - 武汉作为"超米字型"高铁中心,天河国际机场提升全球通达性 [5] - 百万大学生资源与"学子留汉"工程推动青年人口净流入量全国领先 [5] 郑州市核心竞争力 - 郑州市依托"米字形"高铁网与航空港实验区,国际物流通道持续拓展 [7] - 跨境电商、冷链物流等新业态领跑全国 [7] - 智能终端、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崛起,如"苹果链"到"比亚迪链" [7] - 郑开同城化、洛阳副中心建设推动中原城市群一体化发展 [11] 宁波市经济驱动因素 - 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全球第一,国际航运服务能力持续增强 [11] - 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数量全国领先,覆盖高端装备和新材料领域 [13] - 浙江自贸区宁波片区推动新材料、工业互联网等科创平台加速产业迭代 [13] 新一线城市发展趋势 - 科创主导型城市包括杭州(数字生态)、南京(软件与集成电路)、合肥(量子与新能源) [15] - 交通枢纽型城市包括郑州、长沙(空铁联运)、东莞(粤港澳供应链枢纽) [15] - 制造强市包括苏州(高端制造)、佛山(智能家居)、宁波(单项冠军) [15] - 消费服务型城市包括成都(休闲经济)、天津(港口商贸) [15] 人口与创新活力 - 新一线城市成为高学历青年"逃离北上广"首选地 [15] - 武汉"学子留汉"、长沙"低成本宜居"、杭州"数字经济就业"、郑州"青年创业新政"等策略优化人口结构 [15] 区域经济影响 - 武汉引领长江中游、郑州辐射中原、宁波带动浙东 [13] - 长沙(工程机械之都)、合肥(科创黑马)、西安(西北龙头)以差异化路径驱动区域协调发展 [13]
观楼|昆明未进入新一线城市榜单,巫家坝“第四纵”终于来了
新浪财经· 2025-06-03 17:48
昆明楼市成交数据 - 上周昆明楼市供应面积2 27万㎡环比下跌70%供应房源172套[1] - 成交面积5 88万㎡环比下跌1%成交均价12631元/㎡环比下跌4%[1] - 旭辉广场·铂宸府以0 42亿元销售额成交22套均价14674元/㎡位居双榜第一[3] 楼盘销售结构 - 高端改善型楼盘邦泰·观云/璟和/龙湖锦粼天曜分别销售0 38亿/0 35亿/0 3亿均价超18000元/㎡保持价格坚挺[3] - 刚需楼盘邦泰·悦九章·彩云/卓越滇池晴翠/金地都会风华成交24/16/13套均价9384-11123元/㎡[3] 基础设施进展 - 西北新城拟建30班小学占地26 5亩总投资1 49亿6月启动招标将利好能建未来城项目[5][7] - 巫家坝官渡398路全长2579米占规划道路70%建成后将成"第四纵"改善区域交通[7][9] - 飞虎大道南段慢行系统预计6月底开通春城路下穿工程已复工[10] 土地与资产动态 - 招商翰林大观商业地块7月2日司法拍卖起拍价6701万元规划建5栋商业建筑[10][11] - 大理实力希尔顿酒店流拍评估价10 93亿元起拍价9 84亿元为375间客房国际品牌酒店[11]
新一线城市榜单,临沂紧追烟台重回二线城市的信号
齐鲁晚报· 2025-05-31 15:59
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分析 榜单核心观点 - 2025年《新一线城市魅力排行榜》显示临沂排名跃升8位至二线城市,紧跟烟台,菏泽排名大幅上升20位,反映特色产业城市在消费型社会转型中的竞争力提升 [1] - 榜单评价体系突破传统GDP导向,侧重商业消费活力、生活便利性等指标,揭示城市从"工业强市"向"全能型城市"转型的趋势 [1][3] - 临沂与烟台GDP差距达4227亿元,但社消零售总额仅差320亿元,凸显消费驱动型城市的潜力 [6] 评价体系特点 - 一级维度包括商业资源集聚度、城市枢纽性、城市人活跃度、新经济竞争力、未来可塑性五大板块 [4] - 引入直播电商规模(临沂快手用户860万/抖音用户600万)、夜间经济数据(抖音团购核销量)、线上商业多样性等新经济指标 [4][8] - "城市人活跃度"涵盖音乐节、演唱会、春节票房等文娱消费场景 [5] 典型城市表现 - **临沂**: - 2024年社消零售总额3433.8亿元(山东第4),第三产业占比51.2%,直播电商网络零售额756.6亿元(+11.6% YoY) [6][7][8] - 拥有500余名百万粉丝主播,7名千万粉丝主播,商家注册量全国领先 [8] - **东营**: - 人均GDP山东第一(2024年人均可支配收入54231元),但社消零售总额全省第15,反映石化产业城市转型压力 [6] 行业趋势 - 消费对GDP贡献率2023年达82.5%,2024年为44.5%,服务消费成为经济增长主引擎 [8] - 城市竞争延伸至"悦己消费"领域(如上海推二次元经济、青岛演唱会经济),通过IP运营吸引年轻人口 [9] - 第三产业就业创造效应显著,临沂服务业增加值突破3000亿元(占GDP52.4%)带动人口聚集 [7][8]
15个新一线城市名单出炉,郑州位居第九
搜狐财经· 2025-05-30 08:14
2025新一线城市魅力排行榜 - 核心观点:第一财经旗下新一线城市研究所发布《2025新一线城市魅力排行榜》,通过五大维度综合评价城市发展,郑州位列新一线城市第九位,全国第十三位 [1][2] - 一线城市排名保持稳定:上海、北京、深圳、广州 [1] - 15座新一线城市依次为:成都、杭州、重庆、武汉、苏州、西安、南京、长沙、郑州、天津、合肥、青岛、东莞、宁波与佛山 [1] - 郑州排名变化:2017年首次进入榜单位列第十二位,2022年最好成绩第七位,2023-2024年第十位,2025年第九位 [2] - 郑州经济数据:4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1%,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1.3%,新能源汽车产业增长12.4%,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增长13.9% [2] 城市等级划分 - 二线城市30个:包括洛阳、济南、无锡、沈阳、昆明等 [4] - 三线城市70个:包括南阳、新乡、周口、商丘、信阳、安阳、驻马店等 [1][4] - 四线城市90个 [5] - 五线城市128个 [6][7] 评价维度 - 五大一级评价维度:商业资源集聚度、城市枢纽性、城市人活跃度、新经济竞争力、未来可塑性 [1] - 郑州优势维度:商业资源集聚度和城市枢纽性均居全国第十二位,领先于总体排名 [1]
位居新一线城市第九,从五个维度重新发现郑州
搜狐财经· 2025-05-30 01:35
新一线城市郑州排名分析 - 郑州在《2025新一线城市魅力排行榜》中位列第9位,较上一年前进1位,连续八年位居前十 [2] - 新一线城市评估标准包含五大维度:商业资源集聚度、城市枢纽性、城市人活跃度、新经济竞争力、未来可塑性 [4] 商业资源集聚度 - 2024年郑州新增各类品牌首店269家,同比增长67%,其中中国品牌首店217家、国际品牌首店52家 [7] - 郑州拥有10个大型商圈、22个省级品牌消费集聚区、215个2000㎡以上商超、14个10万㎡以上商业综合体 [7] - 香奈儿、路易威登、爱马仕等头部重奢品牌聚集,山姆会员店、胖东来郑州首店等加速建设 [7] 城市枢纽性 - 郑州建成全国首个"米"字形高铁网,5小时高铁直达123个城市 [10] - 郑州机场累计开通客运航线218条、货运航线57条,2024年旅客吞吐量2851.1万人次、货邮吞吐量82.51万吨 [10] - 中欧班列(郑州)开行量稳居全国第一方阵,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452公里(全国前十) [10] - 2024年郑州接待国内外游客突破1.7亿人次 [11] 城市人活跃度 - 2024年郑州大型演艺票房收入突破10亿元,旅游收入2039.8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884.6亿元 [15] - 夜经济规模突破2000亿元,重点打造21条特色商业街区 [15] 新经济竞争力 - 郑州微短剧制作数量全国第二,蜜雪冰城现制饮品门店规模全球第一 [18] - 电子信息产业规模突破8000亿元,年产汽车突破100万辆 [20] - 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66.8%,高技术制造业占比40.1% [20] 未来可塑性 - 中原科技城全国排名第15位,建成5616家研发平台,获评7000家以上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 [21] - 郑州常住人口1308.6万人(平均年龄34.7岁),在校大学生总数超146万人(全国第二) [23] - 近三年累计吸引留郑大学生超70万人,人才总量突破300万人 [23]
佛山,重回新一线!
搜狐财经· 2025-05-29 14:47
城市排名与指标体系 - 佛山时隔两年再次上榜新一线城市,排名第15位,与成都、杭州、重庆等14座城市并列 [1][3] - 榜单采用五大一级维度评估:商业资源集聚度、城市枢纽性、城市人活跃度、新经济竞争力、未来可塑性 [1][3] - 佛山在五大维度中表现均衡:商业资源集聚度得分45.66(第19名)、城市枢纽性得分31.91(第19名)、城市人活跃度得分45.4(第15名)、新经济竞争力得分53.2(第16名)、未来可塑性得分45.98(第19名) [4] 人口与经济数据 - 2024年末佛山常住人口达969.89万人,新增超8万人,户籍人口527.74万人创历史新高 [5] - 同期人口增量优于部分万亿级城市(如南通增长0.15万人、泉州增长3.1万人) [5] - 人才资源总量245万人(博士超7000人、领军人才超400人),入选全国人才友好型城市 [7] -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8862元(增长2.1%),金融机构存款余额29917.94亿元(接近3万亿) [7] 文旅与城市发展战略 - 佛山提出文旅融合发展策略,实施"串珠成链"工程,构建"四山两江"文旅精品区,打造城市IP [8][10] - 2024年接待游客6042.81万人次(增长8.2%),过夜游客2014.70万人次(增长0.7%),外国人34.82万人次(增长96.0%) [10] - 2025年五一假期A级景区接待游客278.18万人次(增长37.82%),星级饭店接待超3万人次(增长35.05%) [10] - 2025年目标接待游客突破6500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700亿元 [10]
前4月广东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5.6%;香港通过跨国企业最低税条例草案丨大湾区财经早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28 22:34
广东民营企业进出口 - 前4个月广东省民营企业进出口1.89万亿元,同比增长5.6%,占同期广东省进出口总值的63.9% [1] - 民营企业进出口已连续3个月同比增长 [1] - 民营企业是外贸稳增长的主力军,对稳定广东外贸基本盘发挥了作用 [1] 香港跨国企业最低税条例 - 香港特区立法会通过《2024年税务(修订)(跨国企业集团的最低税)条例草案》 [2] - 对在香港有效税率不足15%的受涵盖跨国企业集团实体征收补足税,将有效税率提升至15% [2] - 新机制预计从2027至2028年度起每年为香港特区政府带来约150亿港元额外收入 [2] - 反映出香港坚定支持国际合作以打击跨境逃税,并保障香港的税收收入 [3] 深圳高考房市场 - 深圳"高考房"预订量较2023年同期增长超过1.8倍,进入全国前十 [4] - 部分星级酒店提供高考附加服务,如免费接送、提前入住、延迟退房等 [4] - 反映社会对高考的高度关注,推动酒店推出特色服务满足考生及家长需求 [4] 佛山城市发展 - 佛山时隔两年再次上榜新一线城市,与成都、杭州、重庆等15座城市跻身新一线城市行列 [5] - 彰显佛山在城市综合实力、产业发展、经济活力等方面的显著提升 [5] - 体现佛山在区域发展格局中的重要地位与强劲竞争力 [5] 深交所行情 - 5月28日深证成指收报10003.27点,下跌0.26% [6] - 深市领涨股票:水羊股份(16.91元,+20.01%)、欢乐家(20.87元,+20.01%)、二康生化(34.38元,+20.00%) [7] - 深市领跌股票:安车检测(18.45元,-12.97%)、海辰药业(28.55元,-12.15%)、值得买(32.89元,-10.50%) [7]
又是第一,为什么总是成都?
搜狐财经· 2025-05-28 20:58
2025新一线城市魅力排行榜核心观点 - 成都以综合得分100分蝉联新一线城市榜首,在资源聚集度、城市枢纽性、城市人活跃度、未来可塑性等维度全面领先 [1] - 新一线城市前五名依次为成都、杭州、重庆、武汉、苏州,合肥上升四位成为进步最大城市,无锡下滑四位 [10] - 榜单覆盖全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分为一线城市4个、新一线城市15个、二线城市30个、三线城市70个、四线城市90个和五线城市128个 [11][12][13][14][15][17] 商业资源聚集度 - 成都和重庆因区位优势显著领先,成都与上海的品牌引入时间差仅1.5个月,杭州南京等城市在半年以内 [3] - 佛山宁波东莞因临近一线城市导致商业资源聚集度相对落后 [3] 城市枢纽性 - 成都西安杭州组成第一梯队,成都国际航空枢纽2024年旅客吞吐量8700万人次(全国第3/全球前20) [4] - 成都作为双经济带交汇点,2024年中欧班列开行量超5700列(全国最多),地铁运营里程达729公里 [4] 城市人活跃度 - 成都消费/社交/夜间活跃度全面领先,春节档机票租车全国第1,酒店电影票房分列第2-3名 [5] - 百度指数显示成都长期保持新一线城市最高关注度 [5] 未来可塑性 - 成都拥有65所高校(在校生280万人)、16个国家实验室/大科学装置,2024年研发投入强度3.2% [7] - 专利授权量突破20万件,三甲医院68家(西部第一),每千人执业医师4.2人(超全国均值30%) [7] 新经济竞争力 - 成都得分80.46(全国第7/新一线第3),落后苏州杭州但已形成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医药健康三大产业集群 [8] - 聚集京东方(全球最大柔性屏基地)、一汽大众、华为鲲鹏(西部最大服务器基地)等龙头企业 [8]
怎么看新一线城市榜单?
虎嗅APP· 2025-05-28 18:05
2025年新一线城市魅力排行榜分析 榜单排名概况 - 2025年新一线城市前四名仍为上海、北京、深圳、广州[1] - 新一线城市第5-19名依次为:成都、杭州、重庆、武汉、苏州、西安、南京、长沙、郑州、天津、合肥、青岛、东莞、宁波和佛山[1] - 佛山由去年第20名上升至第15名,无锡下滑至第21名[1] 榜单争议与特点 - 榜单排名与GDP排名存在差异,不单纯反映经济总量或人均GDP[2] - 榜单更侧重反映城市中心城区而非全市范围的情况[3] - 商业消费发达、生活便利、新移民多的城市排名更高[4] - 工业主导型、老龄化程度高的城市排名相对较低[4] 城市分类与表现 - 新一线城市中平均排名高于GDP排名的9个城市:成都、杭州、武汉、西安、长沙、郑州、合肥、东莞、佛山[5] - 平均排名低于GDP排名的9个城市:重庆、苏州、南京、天津、青岛、宁波、无锡、福州、济南[6] - "偏高城市"多为强省会或新移民多的城市,"偏低城市"包括直辖市、工业城市和弱省会[7] 数据对比分析 - 2015-2024年"偏高城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82.6%,高于"偏低城市"的78.5%[9] - "偏高城市"GDP增幅100.8%,高于"偏低城市"的94.7%[9] - "偏高城市"常住人口增幅25.1%,显著高于"偏低城市"的6.8%[9][10] - "偏高城市"房价涨幅76.2%,高于"偏低城市"的56.6%[10] - "偏高城市"本外币存款余额增幅130.7%,高于"偏低城市"的106.6%[11] 榜单价值与启示 - 榜单可作为城市吸引力的先行指标,反映人口和资金的流动趋势[11] - 第三产业发达的城市在人口集聚和经济发展方面表现更优[11] - 榜单对工作、定居、置业和投资决策具有参考价值[12]
怎么看新一线城市榜单?
虎嗅· 2025-05-28 13:10
2025年新一线城市排行榜核心分析 榜单排名结构 - 2025年一线城市仍为上海、北京、深圳、广州,新一线城市前五名依次为成都、杭州、重庆、武汉、苏州 [1] - 佛山从去年第20名上升至新一线第15名,无锡跌至二线城市第21名 [4] - 成都连续十余年稳居新一线榜首,中心城区人口达1493万(2020年数据),仅次于四大一线城市 [8] 榜单方法论与争议 - 评价体系聚焦中心城区规模、商业消费活力、生活便利性及新移民吸引力,与GDP导向存在差异 [8][9][10][11] - 争议点包括:成都长期榜首被质疑"买榜"(注:第一财经为上海媒体),部分城市GDP排名与榜单不符(如西安、东莞、佛山GDP未进全国前19但入选新一线) [5][12] - 工业主导型城市(如苏州、青岛)及弱省会(如济南)在榜单中排名普遍低于GDP位次 [14][16] 经济数据对比(2015-2024) - **消费与GDP**:偏高城市社零总额增幅82.6%(偏低城市78.5%),GDP增幅100.8%(偏低城市94.7%) [19][20] - **人口与资金**:偏高城市常住人口增长25.1%(偏低城市6.8%),本外币存款余额增幅130.7%(偏低城市106.6%),2024年资金总量反超偏低城市 [21][23] - **房价表现**:偏高城市房价涨幅76.2%(偏低城市56.6%),反映更强的资产吸引力 [23] 榜单价值逻辑 - 第三产业发达城市(如成都、杭州)通过更高就业容量推动人口集聚,形成消费-人口-资金的正向循环 [25][26] - 榜单可作为城市发展先行指标,中心城区强、商业繁荣的城市在长期数据中表现更优 [24][29] - 弱省会及工业型城市需平衡GDP与城市功能建设以提升榜单竞争力 [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