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乡村全面振兴
icon
搜索文档
国家发改委:今年7350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基本下达完毕
快讯· 2025-07-24 19:09
中央预算内投资 - 今年7350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已基本下达完毕 [1] - 重点支持现代化产业体系 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 区域协调发展和对外开放 绿色发展 社会民生等领域项目建设 [1] - 中央预算内投资的投向领域更加优化 加大对社会民生等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 [1] - 进一步提高对地方的投资支持比例 减轻地方出资负担 [1] 投资执行与监管 - 督促加快投资计划执行和项目建设进度 推动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 [1] - 强化定期调度和事中事后监管 确保资金用到实处 更好发挥综合效益 [1]
国家发展改革委:今年7350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基本下达完毕
快讯· 2025-07-24 19:09
2025年中央预算内投资重点领域 - 2025年中央预算内投资已基本下达完毕 [1] - 重点支持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1] - 重点支持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建设 [1] - 重点支持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 [1] - 重点支持区域协调发展和对外开放 [1] - 重点支持绿色发展领域 [1] - 重点支持社会民生领域 [1] - 重点支持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1] - 重点支持灾后应急恢复领域项目建设 [1]
两部门:探索将景区经营权、门票收益权等纳入抵质押物清单范围
快讯· 2025-07-24 16:46
两部门:探索将景区经营权、门票收益权等纳入抵质押物清单范围 智通财经7月24日电,中国人民银行、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加强金融服务农村改革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的意见》,促进新时代文明乡风培育。增强"农文旅"深度融合金融服务供给,探索将景区经营权、门票 收益权等纳入抵质押物清单范围。挖掘和盘活农村地区历史文化资源,加大乡村戏台、民俗体验馆、非 遗传习场所、村艺工坊等公共文化设施金融支持,推进传统村落特色保护区建设。推动"整村授 信"、"无感授信"与"积分制"治理模式有机结合,拓展乡村美德信用积分在金融领域场景应用,盘活村 民信用资产。 ...
人民银行等两部门:加强种业振兴金融服务 建立差异化的授信评估体系
快讯· 2025-07-24 16:45
金十数据7月24日讯,中国人民银行、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加强金融服务农村改革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的意见》,其中提到,加强种业振兴金融服务,聚焦"南繁硅谷"等重大科研平台和核心种源技术攻关等 项目,加大长周期、低成本的研发贷款投入。积极推广科研育种材料、植物新品种权、育种制种设施设 备抵质押融资,提升种业企业融资便利度。针对农机装备、智慧农业、远洋渔业等领域科技创新企业, 建立差异化的授信评估体系,适当提升信用贷款额度。用好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等政策,加大老 旧农机设备报废更新信贷投入。扩大并购贷款规模,支持农业科技领军企业市场化兼并重组。 人民银行等两部门:加强种业振兴金融服务 建立差异化的授信评估体系 ...
探索独具特色的融合新路
经济日报· 2025-07-23 06:09
城乡融合发展策略 - 重庆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 推进山区库区强县富民 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城乡融合发展新路 [1] - 形成中心城区引领 区域中心城市带动 区县城支撑的协同发展格局 推动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 [1] - 提升区县城产业和人口集聚能力 增强小城镇服务"三农"功能 发挥乡村要素市场和消费市场作用 [1] 乡村特色产业发展 - 依托本土资源发展火锅食材 粮油加工 生态畜牧等特色产业 打造"三峡柑橘""巫山脆李""涪陵榨菜"等品牌 [2] - 发展观光采摘等生态旅游 推进生态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 通过产业链壮大夯实城乡融合基础 [2] - 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推动乡村特色产业延链增效 联农带农 [2] 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 - 构建"2小时重庆"交通圈 统筹建设农村水电路气讯"五网"基础设施 [2] - 打造"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 实现区县城 乡镇 农村功能衔接互补 [2] - 促进公共服务资源向农村覆盖 边远地区延伸 提升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2] 体制机制改革 - 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改革 健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 [3] - 提升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 实施"四进三回"行动 完善乡村人才体制机制 [3] -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 推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农村 [3] 长期发展规划 - "十五五"时期将持续统筹推进"五个振兴" 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和资源要素配置 [3] - 做优做强县域特色产业 提升公共基础设施便捷水平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3]
《农村公路条例》 :对不符合最低技术等级要求的现有农村公路,应当进行升级改造
财联社· 2025-07-22 22:30
农村公路条例核心内容 - 《农村公路条例》将于2025年9月15日起施行,旨在推动农村公路高质量发展,适应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需求 [1][3] - 条例共28条,涵盖发展导向、责任主体、路网质量、管理养护、安全保障、融合发展六大核心领域 [1][2] 发展导向与责任主体 - 农村公路发展坚持政府主导、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建设、管理、养护、运营并重,目标形成全域覆盖、普惠共享、安全便捷的交通网络 [1][5] - 县级政府承担主体责任,国务院交通运输部门及省级政府负责指导监督 [1][5] 路网建设与质量提升 - 农村公路建设以提升路网质量为重点,需与国道、省道衔接协调,促进城乡交通一体化 [1][7] - 新建公路需符合技术等级要求,现有不达标公路需升级改造 [8] - 偏远地区优先推进路网延伸,提高通达水平 [7] 管理养护与安全保障 - 建立管理养护责任制,鼓励专业单位参与养护,推广以工代赈方式 [2][15][19] - 加强超限运输治理,规范重型车辆通行管理 [12][13] - 重点排查急弯陡坡、临水临崖等路段隐患,设置安全警示标志 [16] 融合发展与资金保障 - 推进农村公路与产业园区、旅游景区一体化建设,促进客运、物流、邮政快递融合发展 [2][10][17] - 资金以财政投入为主,鼓励社会资本、金融机构参与,支持综合开发运营资源筹集资金 [6] 技术规范与应急管理 - 公路技术等级需结合地形、交通流量等因素确定,建立配套技术指标体系 [9] - 加强应急保障能力建设,制定应急预案,及时抢通自然灾害中断路段 [16][23]
7月19日周六《新闻联播》要闻19条
快讯· 2025-07-19 20:30
宏观经济与政策 - 上半年全国完成水利建设投资超5000亿元 [7] - 商务部贸易对接活动达成意向成交金额约480亿元 [8] - 今年上半年粤港澳大湾区内地9市进出口同比增长4.3% [10] 行业动态 - 我国进一步规范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秩序 [9] - 县域旅游火热 带动文旅新消费 [5] 能源与基建 - 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开工 [3]
农民身边有了金融助理员(财经眼)
人民日报· 2025-07-18 06:02
金融助理员机制在宁德市的实践 机制背景与实施 - 宁德市创新建立金融助理员机制,累计选派5批次485名金融助理员,实现全市乡镇(街道)全覆盖 [5] - 金融助理员机制旨在推动金融产品服务供给与乡村发展需求有效对接,提升普惠金融服务的精准性 [5] - 福建特色农业发达,但基层金融服务曾是乡村全面振兴的短板 [4] 金融助理员的工作内容 - 金融助理员深入基层,宣讲金融产品和服务,推动再贷款工具、创保贷、科技贷、乡村振兴贷等政策落地 [11] - 金融助理员开展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防范电信诈骗和非法集资等活动 [11] - 金融助理员为"三农"发展谋划金点子,助力乡村产业发展 [11] 具体案例与成效 - 厦门银行宁德分行为盛世大翔公司提供720万元贷款,并主动调降利率,支持企业年营收增速20%以上 [6] - 福安农信联社向王建华茶厂授信270万元,帮助企业节省4万元利息,支持其年产值1000多万元的业务 [8][9] - 福安农信联社在穆云畲族乡授信5500多万元,500多户农户和企业受益,推出"福果贷""福股贷"等特色金融产品 [10] 机制优化与未来方向 - 宁德市健全金融助理员选派、管理、激励机制,开发管理小程序,制定《金融助理员服务规范》 [13] - 下一步将加大对金融助理员的培训力度,增强选拔的精准性和适配性,推动金融惠企政策宣传 [13] - 金融助理员机制打通了金融惠企利民的"最后一公里",锻炼了干部队伍,促进了作风转变 [12][13]
浙江传化集团有限公司——发挥自身优势促进乡村发展(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人民日报· 2025-07-18 05:49
项目背景 - 谢径安·传化农创村由萧山区政府和传化集团共建,由谢家村、径游村、安山村组成 [1] - 3个村过去是薄弱村,人均收入只有全区的一半 [1] - 传化集团于2021年5月进驻,拥有20余年农业发展经验 [1] 发展模式 - 采用"政企村农"多主体协同发展模式,政府提供政策保障,企业发挥市场运作优势 [3] - 前端抓科技、后端抓流通、中间带动农民参与 [2] - 与10多家科研机构合作选育优良番茄品种并推广 [2] 项目进展 - 2023年6月集中动工,2024年1月正式运营 [2] - 已建成农创中心、植物科学中心、数字种苗工厂、创梦农场等设施 [2] - 数字种苗工厂2024年出产优质种苗5000万株,带动种植面积超万亩 [2] 经济成效 - 吸引39家企业入驻,新增年产值超1亿元 [3] - 直接带动村民增收超1500万元,3个村子经营性收入达465万元 [3] - 公益服务村民超1.6万人次 [3] - 村民朱春一家通过慈善大棚计划,两个棚一年收入达3万元 [2] 未来规划 - 计划3-5年内引入200家企业,培育大量村民创业项目 [3] - 目标带动2000人就业,实现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翻一番 [3]
多维度落笔 勾勒乡村全面振兴立体图景
金融时报· 2025-07-14 09:44
乡村振兴金融支持 - 金融机构通过资金支持、产业培育、医疗教育帮扶等多维度深度参与乡村振兴 [1] - 进出口银行通过"老校长下乡"项目投入100万元捐赠资金转化为智力杠杆,组建8人专家团每学期8次驻校指导 [3] - 农业银行在贵州黄平县投入1170万元捐赠资金和3500万元信贷资金升级医疗设施,设立750万元防返贫基金救助2000户家庭 [4] - 邮储银行在甘肃武山县帮助改建25座智能冬暖棚,带动80余座产业大棚建设,发放675.3万元贷款支持69户经营者 [6][7] 教育帮扶模式创新 - 重庆云阳县江口小学71%为留守儿童,面临教师流动性大问题,进出口银行通过专家旁听147节随堂课提升教学效率 [2][3] - 凤鸣小学借助"老校长下乡"项目强化3500名学生规模的"凤文化"特色建设,专家开展微讲座实现靶向帮扶 [2][3] - 通过沈维安等专家协调机制解决校方与专家团队执行落地难题,形成"量体裁衣"式帮扶模式 [3] 医疗资源下沉实践 - 农业银行联合北京世纪坛医院开展3场医疗下乡活动,服务200余人次,为50名疑难患者制定专项方案 [4] - 通过远程教学查房20次、专题授课7场培训527人次医务人员,填补县域心血管介入治疗技术空白 [5] - 北京专家驻点帮扶使黄平县实现"小病就近看、大病不出县",降低因病致贫风险 [5] 农业产业升级案例 - 甘肃武山县黑池殿村改造后单个大棚年产西红柿6000-7000斤,年收入达3-5万元,价格稳定在6元/斤 [6] - 邮储银行支持建设的智能大棚使采光通风性能提升,带动七彩番茄、食用菌等新品种种植 [6][7] - 580亩油菜花海与明代龙王庙形成农文旅融合产业链,信贷支持渗透至蔬菜水果中药材等特色产业 [7] 金融赋能长效机制 - 金融机构从单纯资金注入转向激活乡村内生动力,形成产业教育医疗立体化支持体系 [8] - 通过智力帮扶(专家驻校)、技术帮扶(医疗培训)、设施帮扶(大棚改造)构建可持续模式 [3][5][6] - 信贷产品如"乡村振兴产业贷款"精准对接产业链环节,实现金融活水定向滴灌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