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人才培养
icon
搜索文档
“本土智造+人才培养” 直观医疗积极布局中国健康科技市场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7-04 22:09
公司布局与投资 - 直观医疗与复星医药合资成立直观复星,加速布局中国市场 [1] - 2021年直观复星创新中心在上海浦东落成,成为国内首个国际标准手术机器人综合培训基地 [1] - 2024年6月直观复星上海总部基地启用,总投资超7亿元,建筑面积超4.5万平方米,是亚太地区最大的研发、生产和培训一体化基地 [1] 本土化与研发 - 上海总部基地涵盖产品研发、测试、质量控制、供应链管理及本地服务等多个环节,助力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加速国产化 [1] - 公司通过"本土智造+人才培育"双轮驱动模式推动技术临床转化 [2] 人才培养与培训体系 - 2022年达芬奇培训课程体系获得英国皇家外科学院(RCS)权威认证,直观复星成为中国首家提供此类认证课程的公司 [2] - 创新中心构建覆盖泌尿外科、胸外科、妇科等多个专科的沉浸式教学体系,每年投入1亿元用于课程和设备升级 [2] - 截至2025年第一季度,已为2500多支医疗团队、6300多位外科医护人才提供专业培训 [2] 行业合作与临床发展 - 创新中心联合全国20多家三甲医院共建"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培训教学中心",打造"医教融合"培训体系 [2] - 公司通过"医院—企业—监管"三方协同模式推动机器人手术技术规范化发展 [2]
上海市胸科医院:以群众健康为中心 提升医疗服务品质与效率
人民网· 2025-07-04 16:11
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 - 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以群众健康为中心,提升医疗服务品质和效率 [1] - 上海市胸科医院重点发展"心脏—肿瘤"双核心模式,整合多学科构建"防筛诊治康"全流程疾病管理体系 [1] - 医院重视疾病预防关口前移,通过肺癌早筛及心血管疾病筛查识别高风险人群 [1] - 采用MDT机制解决跨学科难题,资源向关键临床研究倾斜,并与高校、企业合作搭建成果转化生态圈 [1] 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 - 医院秉持"引育留用"理念,引进关键人才并实施系统化内部培养 [2] - 为不同年龄段人才设定五年周期发展目标,实施分阶段"英才计划" [2] - 重点培养三类复合型人才:临床诊疗与科研兼备者、临床与管理并重者、具备战略眼光的学科带头人 [2] - 注重青年人才系统性培养和文化价值认同,保障医院可持续发展 [2] 心血管诊疗创新实践 - 心内科构建特色亚专科,形成覆盖心血管疾病全病种、全病程的诊疗体系 [2] - 冠心病亚专科为国内首家国际认证胸痛中心,专注精准诊疗 [2] - 房颤亚专科射频消融手术技术国内领先,心脏起搏亚专科开创心衰起搏治疗新模式 [2] - 结构性心脏病亚专科具备全瓣膜介入能力,心脏危重症亚专科收治患者数量居上海市前列 [2] 患者就医体验优化 - 优化门诊、住院、出院全流程,筑牢急救防线并与基层共建标准化响应体系 [2] - 推行日间病房信息化管理,患者24小时内完成检查、治疗及出院,缩短等待时间并降低费用 [2] - 出院环节实施精准转诊,与社区医生联合制定居家康复计划形成健康管理闭环 [2] - 计划增加优质健康科普产品供给助力构建全民健康防线 [2]
2025名校之约|云南大学:扩招450人,新增3个双学士学位项目和云南大学云南马来亚学院
央视网· 2025-06-27 18:57
云南大学概况 - 云南大学始建于1922年 是国家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和"双一流"建设高校 拥有4351亩校园面积和两个校区 下设29个学院和7个研究机构 [1] - 学校设有85个本科专业覆盖12个学科门类 拥有2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和4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 在校本科生近18000人 硕士生17000人 博士生2200人 [1] - 教职员工3700余人 其中专任教师2300人 高级职称1300余人 博士学位1700余人 拥有国家级人才87人和省部级人才897人 [2] 科研实力与成果 - 主持国家"973计划""863计划"等重大项目 在阳宗海砷污染治理 多年生稻技术等领域取得原创性突破 胡凤益团队成果入选《科学》2022年度十大科学突破 [2] - 13个学科进入全球ESI前1% 包括化学 植物与动物学 环境生态学等 形成以民族学 生态学 统计学为优势的学科体系 [5] - 科研成果直接服务国家战略 如"中缅油气管道与中国能源安全""南方丝绸之路经济大走廊"等上升为国家重大决策 [3] 人才培养模式 - 实施三阶段培养模式:通识基础教育(1-2学期) 专业教育(3-6学期) 拓展教育(7-8学期) 支持跨专业选课 [3] - 提供多次转专业机会 实行"转出无限制 转入达条件"政策 第2/4/5学期均可申请转专业 支持主修+辅修模式 [4] - 开设5个双学士学位项目 包括"大气科学+AI""金融学+计算机"等 2025年新增3个AI交叉专业 实行小班化导师制 [7] 拔尖人才培养 - 生物科学入选教育部"拔尖计划2.0"基地 全国仅33个 设置7个专业方向均由院士或杰青领衔 [5] - 拥有4个国家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基地(历史学 数理基础科学等)和4个省级拔尖项目(生态学 统计学等) [6] - 与中科院合办7个"菁英班" 前三年在校学习 第四年进入研究所 已成为国内外知名高校重要研究生生源 [8] 国际合作与交流 - 与27国100多所高校合作 开展"1+2+1"中美人才培养等项目 10个非通用语专业与对象国高校联合培养 [9][10] - 2025年新设云南马来亚学院(QS60) 开设人工智能等3个专业 计划招生300人 颁发双学位证书 [9] - 牵头组建南亚东南亚大学联盟 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构建开放办学新格局 [10] 招生与就业情况 - 2025年招生计划增至5550人 新增450个名额 覆盖全国所有省份 按"成绩优先"原则录取 [12] - 近三年毕业生去向落实率超90% 2024届就业满意度91.78% 用人单位满意度99.7% [13] - 国内升学本科生中92.05%进入"双一流"高校 彰显人才培养质量 [13] 创新创业教育 - 构建"教育-参与-培育-孵化"四阶体系 开设创新创业必修课 75%本科生参与大创项目 [11] - 2024年获国家级学科竞赛奖400余项 省级奖1000余项 显著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11] - 每年分两批次开放大创项目申报 新生第一学期即可参与 促进科教融合 [11]
专访丨国际乳联呼吁深化欧中乳业合作——访国际乳品联合会总干事劳伦斯·赖肯
新华网· 2025-06-26 09:02
全球乳业合作与创新 - 国际乳联总干事劳伦斯·赖肯呼吁深化欧中乳业合作 强调双方应取长补短 共同推动全球乳业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1] - 全球乳业正经历快速变革 中国作为人口大国对乳品需求持续上升 老龄化背景下保障人口健康和全面发展成为行业重要课题 [1] - 欧洲在发酵乳品、酸奶和奶酪制作方面经验丰富 中国在自动化牧场、机器人应用及智能制造领域优势显著 双方合作可实现互利共赢 [1] 中国乳业发展现状 - 中国企业通过技术手段高效配送食品 并将乳品创新应用于饮品、奶茶等多样化消费场景 显著提升乳品消费普及度 [2] - 内蒙古乳品生产企业已广泛应用机器人、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于生产全流程 国际乳联考察团对此印象深刻 [2] 未来合作方向 - 国际乳联与中国计划重点深化绿色乳业、营养健康和人才培养三大领域合作 [2] - 需特别关注培养新一代乳业科技人才 以保障行业持续活力 [2] 国际乳联背景 - 国际乳联成立于1903年 拥有40个成员国 其成员国牛奶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三分之二 在乳业标准制定与政策建议方面具广泛影响力 [1]
80%的出海难题,其实是管理者的能力问题
吴晓波频道· 2025-06-26 01:28
中国企业出海人才瓶颈 - 海外人才缺口率高达48%,相当于每招两人就有一个岗位空缺 [2] - 超6万家中国企业在海外落地业务,全年招聘需求超450万人,市场规模达84亿元,领英海外岗位年增长率达30% [3] - 46.1%日本中小企业将"确保人才"列为首要经营课题,35%将"培养人才"放在第二位 [4] 组织重构与管理挑战 - 总部决策僵化导致海外沟通受阻,例如广东某公司因拒绝第三方咨询与美国地方政府沟通失败,某3000亿级企业国际化战略禁用外脑 [12] - 海外成功关键取决于本地管理者而非总部基因,越南某家电公司案例显示总部指令直接复制无效 [13] - 外派"大水手"型管理者极度匮乏,需重构组织能力适应海外市场 [14] 属地化人才培养策略 - 东南亚在华留学生是优质后备干部,如印尼、泰国学生在中国学习商科 [16] - 浙江大学泰国MBA课程、华商联盟"千家万企"计划提供支撑 [17] - 泰国正大管理学院、印尼雅达理工学院联合办学模式获当地支持 [28] 跨国团队搭建方法论 - 成功模式需三位一体:总部派驻核心VP(需内部选拔有威望者)、本地招聘负责人、CEO直接支持 [31][32][33][34] - 核心VP需具备资源调动能力和韧性,前两年开拓期可能无显著成果 [32] - 本地负责人需主动行业挖猎而非被动招聘,职位吸引力决定人才级别 [33] 工具与合规解决方案 - 飞书通过翻译功能解决语言障碍,中国消费品出海TOP10中7家使用,新能源汽车TOP10中9家采用 [23][25] - 飞书投入十几亿人民币建设GDPR合规体系,解决数据收集争议案例 [24] - 工具化思维优先于语言能力招聘,扩大人才池 [23] 行业实践与效率提升 - 华坚集团在非洲将当地生产力提升至中国80%水平,利润率超10% [42] - 埃塞俄比亚案例显示中国员工成本是本地40倍,需强化管理培训提升效益 [41] - 海外问题80%-90%源于管理者能力短板,需系统性投资而非简单外派 [18] 系统性人才培养计划 - "千家万企"计划目标培养1000名企业家,服务1万家企业,含五大模块课程 [45][47][49][50][51][52][53] - 课程体系覆盖战略班(2天集训)、领航者班(4个月全链条)、主题训战班(合规/供应链等)、海外考察、线上课 [49][50][51][52][53] - 与马来西亚拉曼理工大学等海外院校合作属地化培养 [54] 全球化阶段特征 - 出海3.0阶段从"世界工厂"转向品牌输出,面临更复杂组织挑战 [20] - 华为、海尔等头部企业已培养全球化人才,但整体仍稀缺 [9] - 人才决定出海成败,需从战略、执行、文化、培训全链路建设 [43][44]
大唐印尼金光公司首获“亚洲最佳雇主企业”贡献大奖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6-24 11:23
人民网雅加达6月23日电 (记者曹师韵)6月20日,大唐印尼金光公司首次荣获亚太权威人力资源机构 评选的"亚洲最佳雇主企业"贡献大奖。这是该公司继2024年印尼"人力资源管理卓越贡献奖"后,再获国际 级殊荣。 同时,公司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推进"小微经济扶持""生态大棚""STEAM教育计划"等多项民生项目, 覆盖教育、环保、医疗等领域,造福数百名当地居民。在推动文化融合方面,公司以中印尼建交75周年为 契机,开展"友谊之桥"系列文化交流活动,如节庆互动、联合观影、职工运动会和安全漫画比赛等,构建 共建共享的企业文化氛围,并通过轮岗交流、赴华培训等方式增强属地员工的归属感与发展空间,展现中 资企业深度融入当地、合作共赢的良好形象。 大唐印尼金光公司校企合作访学活动。大唐金光公司供图 大唐印尼金光公司始终将人才视为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创新构建"校企合作+成长体系+评优激励+情 感关怀"四位一体机制,累计培养本土技术人才超420人,带动就业超1500人次。公司深化与印尼国家电力 公司理工学院、哈鲁奥莱奥大学等高校合作,定制化推进工程师和技术工人培训,成功培养84名工程师与 40名技术骨干,为印尼能源行业输送高素质人 ...
浙江理工大学发布本科招生计划
杭州日报· 2025-06-23 10:05
学校发展策略 - 校长提出"45度蓄势待发"理念,倡导平衡发展而非极端内卷或躺平 [2] - 学校近年实现高质量发展,包括第五轮学科评估突破、获国家级科研教学奖项、入选省"双一流196工程" [2] - 形成"三校区一中心"新格局,发展为多学科协调的省重点高校 [3] 学科建设与科研实力 - 纺织学科与工程学科位居全国头部,自主培养中国工程院院士 [3] - 以纺织为核心延伸至机械、材料、服装、设计等领域,专业特色鲜明 [3] - 累计获18项国家科技大奖,为千余家企业解决数千项技术难题 [3] - ESI全球排名中化学、材料科学、工程学位居前2‰,植物学与动物学等进入前1% [7] 招生与培养计划 - 2025年招生4800人(同比增100人),浙江省内普高计划增230余人,艺术类省内增120人 [6] - 启新卓越实验班扩招至60人(同比增40人),含4个创新班,由院士及国家级人才团队领衔 [6] - 提供6次转专业机会,文理科可互转,艺术类及中外合作专业除外 [8] 就业与升学表现 - 近3年本科毕业生去向落实率超96%,就业企业包括海康威视、美的集团等知名公司 [9] - 深造率约37%,国内升学中近半数进入"双一流"高校及中科院等机构 [9] 创新创业教育 - 培养大量创新型企业家,如宇树科技创始人曾获学校"新苗计划"资助 [4] - 建立"三创"培养体系,竞赛、科研等成果可兑换学分,全专业覆盖省级竞赛 [4]
长飞光纤:在长飞,还有所大学!
长江日报· 2025-06-20 10:04
科技创新与人才战略 - 公司强调科技创新依赖持续投入和人才培养,每年将营业收入的5%投入研发且不设上限[1] - 累计申请专利3300余件,已授权专利1900余项[1] - 设立长飞大学作为人才培养平台,构建内生能力成长体系,重点培养卓越工程师[1] 人才储备与成果 - 公司拥有国家级领军人才超10人,技术拔尖人才超50人[3] - 武汉科教资源为公司提供强大支持,牵头组建的产业创新联合实验室汇聚400余位顶尖人才[3] - 实验室取得多项技术突破:多模光纤解决800G短距传输瓶颈、万瓦级激光传输技术开拓工业新场景、超细径传像光纤推动医疗高清成像[3] 行业地位与成就 - 公司在下一代新型光纤领域国内领先并进入全球第一方阵,唯一自主掌握三种主流光纤预制棒技术且产业化水平全球最高[3] - 2016年起连续9年蝉联光纤预制棒、光纤、光缆市场份额全球第一[3] - 技术成果助力中国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网络基础设施[3]
吉利李书福不光投资宇树科技,还与王兴兴来了一场跨界对话
搜狐财经· 2025-06-20 09:50
公司动态 - 宇树科技完成C轮融资,投前估值超过100亿元,由中国移动旗下基金、腾讯、锦秋、阿里、蚂蚁和吉利资本共同领投,老股东跟投 [2] - 吉利资本投资宇树科技,代表李书福对90后创业者王兴兴的认可和看好 [2] - 宇树科技注册资本从288.9031万元变更为36401.7906万元 [3] - 宇树科技投资人变更,包括苏州光越创业投资合伙企业等新投资人加入 [3] - 宇树科技营业期限从2036-08-25变更为长期 [3] 行业观点 - 王兴兴认为AI和机器人是下一个能改变整个生产力结构的新事物,类似电和蒸汽机 [3] - 李书福认为AI代表革命性新时代的到来,将重塑人类产业、发展和生活秩序 [4] - 王兴兴表示AI发展让学习方向、产品选择和未来发展路线变得更加重要 [3] - 王兴兴希望未来能让机器人解放生产力 [4] - 吉利是全球率先完成全域AI智能化布局的车企 [4] 人才培养 - 王兴兴将人才分为三类:顶尖人才、优秀人才和能按要求完成任务的人才 [4][5] - 王兴兴强调人才要"认真答题,不要偏题" [5] - 吉利拥有自主办学经验,为行业培养了大量人才 [5] - 李书福表示几乎所有造车新势力都从吉利挖人 [5] - 吉利的人才理念是"人人是人才、人人是老师、人人是学生、人人可成才" [5] - 李书福强调员工职业精神和相互学习的重要性 [5] 公司发展 - 宇树科技人形机器人在春晚走红后迎来高光时刻,跻身"杭州六小龙"行列 [3] - 宇树科技成为具身智能行业研究、学习、合作的典范 [3] - 宇树科技参加高规格民营企业座谈会 [3]
方向比努力更重要!李书福对话王兴兴:AI时代需要怎样的人才?
证券时报网· 2025-06-19 20:46
两代浙商对话与宇树科技融资 - 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与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首次同框,围绕"AI时代的人才培养"展开对话 [1] - 宇树科技完成C轮融资交割,由移动旗下基金、腾讯、锦秋、阿里、蚂蚁、吉利资本共同领投,老股东跟投 [1] 创业历程与行业选择 - 王兴兴创业核心驱动力为兴趣与梦想,受宁波创业氛围影响,2016年创立宇树科技 [2] - 2013-2015年研读期间独立开发全球首款外转子无刷电机驱动四足机器人XDog,获上海机器人设计比赛二等奖及8万元奖金 [2] - XDog测试视频获国内外媒体报道后,王兴兴获天使轮融资并成立公司 [2] 人才培养理念 - 王兴兴强调学生需结合兴趣与社会需求规划职业方向,保持开放学习心态 [3] - 李书福提出"方向比努力更重要",吉利推行"千人千面"培养模式,反对标准化教育 [4] - 吉利投入大量资源探索创新性人才培养路径,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 [4] AI与机器人行业展望 - 王兴兴认为AI与机器人将重构生产力结构,公司目标是通过技术进步解放人力 [5] - 李书福指出AI将重塑产业和社会秩序,人类需调整教育模式应对智能时代挑战 [6] 企业人才分类标准 - 王兴兴将人才分为三类:顶尖人才(独立管理项目)、优秀人才(执行框架)、基础人才(按要求执行) [7] - 吉利倡导"人人是人才"理念,强调职业精神与团队协作对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性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