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农业数字化
icon
搜索文档
“鱼塘AI”里的母爱密码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5 22:55
公司业务发展历程 - 2004年搭建中国鱼类鱼苗信息网、中国水产连线、南方水产信息网等多个水产行业网站 推广地区种苗和成鱼[1] - 开发全雄黄颡鱼、翡翠草鱼、珍珠草鱼、金草鱼等多个水产新品种 通过线上销售独家鱼苗实现年收入数十万元[2] - 约十年前启动农业从业者数据采集计划 与全国2000多个重点涉农企业和地方企事业单位合作建立水产信息管理系统[2] - 2016年建立中国水产连线APP 将系统从PC端向移动端转移 近十年采集超700万个农业从业者数据[3] - 2020年推出当当鱼水产数据交互应用平台 集成养殖托管、实时行情、产品预售、电商指导等功能[4] - 研发当当鱼智能机器人设备 实现手机端科学养殖、自动管理、精准投喂和智能监控[4] 技术应用与创新 - 智能系统根据预先录入的水深、面积、存鱼量、水质等池塘信息进行智能决策 实现投料、用药、增氧、水泵等设备自动化全托管[4] - 将养殖经验转化为智能决策规则 并与传感器实时采集数据相结合提升系统智能化水平[4] - 智能系统已推广至超6000名养殖户 平均每户增产约20% 每年共减少养殖成本约100万元[5] 产能与市场规模 - 鱼塘每年产出6000万尾鱼苗 30至40万斤成鱼[4] - 线上批发市场模式解决鱼苗销路问题 并通过平台额外创收[1] - 农业大数据采集涵盖水产、猪、牛、水稻、玉米、蔬菜及鸡鸭、羊、葡萄、茶叶、菌菇、花卉等多个领域[3] 行业数字化进程 - 从PC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到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的数字技术演进全面应用于养殖业[1] - 线上交易逐步拓展至全产业链服务 智慧养鱼领域持续深入探索[4] - 技术打通水产养殖产销管全链条 实现技术降本和数字增收的可行路径[5]
让传统农业展现智慧新图景
人民日报· 2025-09-02 06:09
农业智能化发展 - 广东农业生产向数字化、智能化、集约化转型 实现"不靠天吃饭"模式 [1] - 智能灌溉系统较传统人工灌溉效率提升超5倍 大幅提升作物成活率 [1] - LED夜间补光技术使火龙果每年多结4批果 亩产增加4000斤 [1] 电力赋能农业案例 - 汕尾海丰县500亩咖啡种植采用智能灌溉系统 精准控制水肥应对气候敏感性 [1] - 湛江遂溪县4000亩火龙果基地使用59万盏LED补光灯 年产果9万吨 年产值超4.8亿元 [1] - 清远阳山县构建清远鸡全产业链 孵化机恒温控制 冷链车间24小时恒温系统 [2] 电力基础设施投入 - 湛江遂溪供电局计划投入专项资金5684万元 实施44个大修项目 [2] - 通过后台大数据监测用电负荷 组建农业客户用电服务群提供"线上+线下"服务 [2] - 广东畜牧业6月用电量同比增长17.33% 电力支撑饲料加工 冷链物流等环节 [2] 经济效益与就业带动 - 杨柑镇火龙果种植面积达3万亩 带动近5000人就业创业 [1] - 清远鸡产业链涵盖种禽繁育 生态养殖 屠宰加工 冷链物流等多环节 [2]
破局与重构:2025年中国农产品产供销一体化平台模式创新与数商云实践样本
搜狐财经· 2025-08-29 22:33
农业产业链现状与挑战 - 传统农业产业链存在信息断层、流通低效和金融缺位三大核心矛盾 生产端与消费端需求脱节导致农产品滞销与短缺并存 例如2023年某省生姜种植盲目扩大致价格暴跌60% [2] - 农产品流通环节平均损耗率达25% 生鲜产品损耗率更高 多级分销体系推高物流成本 [2] - 中小农户融资成本较工业领域高出5-8个百分点 传统金融难以覆盖其需求 [2] 政策与市场驱动因素 - 中央财政2024年安排专项资金超200亿元用于农业数字化转型 其中供应链协同平台建设占比达40% [3] - 政策目标到2025年新增认证绿色及有机农产品20%以上 冷链物流设施总量突破2000万立方米 [3]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2020年增长48% 中产阶层规模突破4亿人 推动特色农产品需求结构升级 63%消费者将安全溯源、营养价值和文化属性列为核心选购指标 [5] 市场规模与增长趋势 - 中国特色农产品市场规模预计2025年突破1.8万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达12.3% [5] - 有机认证农产品市场规模从2020年1200亿元增至2025年3800亿元 功能性农产品销量年均增长31% [5] - 线上渠道销售额占比达47% 抖音和快手平台农产品直播日均场次超12万场 单场最高销售额突破800万元 [5] 数字化平台创新实践 - 数商云F2B2C平台覆盖10万+合作农户、5000亩种植基地及全国销售网络 通过技术中台+业务中台+数据中台三位一体架构实现全链路闭环 [4] - 智能供应链管理通过物联网和GIS技术优化物流路线 降低运输成本15% 动态定价引擎整合20+变量实现每小时自动调价 某化肥企业毛利率提升4.2个百分点 [8] - 需求预测模型整合历史销售数据及社交媒体舆情等变量 某水果合作社提前3个月预测荔枝需求指导种植计划 减少滞销风险 [8] 农业大数据与智能化应用 - 种植计划优化根据市场趋势动态调整作物结构 宁夏枸杞产业带深加工产品比例从40%提升至65% 库存周转率提高2倍 [8] - 病虫害预警通过机器学习分析环境数据 某蔬菜基地农药使用量降低30% 单产提高15% [8] - 数字孪生技术通过虚拟供应链建模实现产能预测和库存优化 某企业库存周转率提升25% 缺货率下降18% [8] 供应链金融创新 - 订单融资基于平台交易数据为农户提供最高80%预付款融资 利率较传统贷款低2个百分点 某生猪产业集团供应链透明度提升 死亡率降低5% [8] - 仓单质押通过电子仓单实现动态质押融资 资金周转率提升3倍 [8] - 大数据风控整合多维度数据构建企业信用评分体系 某银行中小企业贷款不良率从3.2%降至1.1% [8] 区块链溯源与品牌价值 - 全流程追溯基于Hyperledger Fabric记录200+数据节点 消费者扫码可查看种植环境及物流轨迹等信息 溯源查询率提升至85% [8] - 某有机蔬菜品牌应用区块链溯源后产品溢价率提升30% 复购率增长50% [8] - 内置全球62国化学品管理数据库 帮助企业将出口东南亚清关时效从72小时压缩至8小时 [8] 技术演进与全球化布局 - 智能装备如无人机植保和自动驾驶收割机提升劳动生产率50%以上 某农田通过自动驾驶拖拉机实现24小时作业 人力成本降低60% [8] - VR技术应用增强消费体验 某电商平台利用VR展示养殖过程带动牛肉销量增长40% [8] - 跨境供应链通过区块链实现进口农产品溯源与通关便利化 2025年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农产品出口额同比增长23% [8] 生态协同与标准建设 - 中央财政2025年计划建设30个国家级产地冷链集配中心 完善跨区域农产品流通信息平台 [8] - 数商云云启快速部署方案已帮助5000+中小企业实现电商业务从0到1突破 [8] - 中国有望主导全球30%特色农产品贸易规则制定 某地理标志水果质量分级标准成为区域贸易重要参考 [8]
4.7亿美金敲钟!中国最大农业B2B平台上市,8000万农民终于不用“蹲地等收购”了
搜狐财经· 2025-08-22 23:04
公司业务模式 - 从信息撮合平台转型为供应链服务平台 提供从质检 分拣到冷链物流的全链路服务 收入结构以供应链服务为主 占比超60% 信息撮合收入仅占15% [4][5] - 平台连接3000万种植户和800万采购商 覆盖8大品类 2000多种农产品 年交易GMV突破3000亿元 [3] - 通过数字化工具提升效率 包括AI行情指数指导种植决策 SaaS系统绑定采购商 以及物联网设备监测种植环境 [4][11] 运营成效 - 显著降低农产品损耗率 从传统30%降至8% 同时采购成本降低15% 农民收入提升20% [4] - 重构农业利益分配链 农民收入占比从10%提高至30%-40% 中间环节压缩至10% 采购商节省15%成本 [5] - 具体案例显示农民收益提升:山东菜农通过行情指数每斤多卖0.2元 一季多赚3万元 广西芒果园损耗率从10%降至2% 云南花农每单利润翻3倍 [10] 资本表现 - 以4.7亿美元市值登陆纳斯达克 但首日破发31.7% 收盘价2.8美元 市值缩水至3.2亿美元 [2][12] - 2024年财务表现不佳 营收1.61亿元同比降14% 净亏损3494万元 虽亏损收窄但未盈利 [12] - 收入依赖会员费(占59%)和增值服务(占33%) 但付费商户占比从2023年14%降至2024年11.4% [13] 战略布局 - 试点订单农业模式 根据采购商需求反向指导种植 实现标准化生产 [11] - 推进国际化 已接入100多个国家采购商 计划整合东南亚和非洲供应链 契合一带一路政策 [11][14] - 拓展线下网点"沃来采" 但面临人力与管理成本激增挑战 需长期投入实现盈亏平衡 [13] 行业地位 - 解决农产品流通核心痛点 包括农民卖货难和采购商找货难 覆盖8000万农民群体 [2][3] - 对比新茶饮行业 更注重供应链能力建设 而非流量扩张 凸显农业供应链价值 [7][9] - 政策支持明显 广东"12221"市场体系验证其模式 如徐闻菠萝价格3年翻10倍 [14]
马斯克信徒、前百度员工,折腾14年终于整出一个IPO!
搜狐财经· 2025-08-20 20:30
上市概况 - 中国最大农业B2B平台一亩田于美国当地时间8月19日登陆纳斯达克,股票代码YMT,成为中国农业全产业链互联网企业首次亮相全球资本市场[1][3] - 公司发行501万股美国存托股(ADS),发行价4.10美元/股,上市首日开盘价5.88美元,较发行价上涨43.41%,盘中最高触及6.05美元,但收盘报2.80美元,单日下跌31.71%,总市值3.20亿美元(约22.98亿元人民币)[3][4] - 若承销商不行使购买额外67.83万股ADS的权利,此次IPO募资总额约为2054.1万美元,资金将主要用于扩展线下"沃来采"农产品经纪服务网络及推进国际化战略[5]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收1.61亿元人民币(约2210.1万美元),其中数字农业商务服务收入1.53亿元,占比94.6%[5] - 2024年毛利1.31亿元,毛利率81%,较2023年提升7.3个百分点;运营亏损3402.7万元,同比收窄65.9%;净亏损3494.1万元,同比收窄66.9%[6] - 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3428.2万元,毛利2712.7万元,净亏损290.4万元,同比下降78.4%,显示盈利能力持续改善[7] 业务模式与行业地位 - 公司深耕农业市场14年,以数字平台为核心覆盖生产端、流通端和交易撮合的全产业链生态,服务超5600万用户[3][30] - 主要服务全国超600万农产品经纪人,通过"沃来采"连锁经纪模式建设标准化网点,为采购商提供统一服务[31][32] - 中国农业采购与交易市场规模2023年达2.2万亿元,预计2028年增至3.0万亿元;若公司占据2%市场份额,潜在交易额将达600亿元[8][9] 战略布局 - 国际化方面在香港设立运营中心,覆盖海外种植、国际贸易和对外投资,采购商已覆盖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33][35] - 生产端以"沃众田"数字基地为基础,计划在"一带一路"国家进行高标准种植;流通端通过信息化提升市场透明度,实现交易撮合与平台服务收费双模式[9][34] 创始人与股权结构 - 创始人邓锦宏持股17.77%,投票权74.91%,保持对公司战略控制;其曾任职百度,2011年创立一亩田,此前有连续创业经历[11][12][13] - 公司上市前完成六轮融资,累计融资数亿元人民币,投资机构包括红杉中国、云锋基金、华创资本等,红杉中国参与四轮投资[22] 历史挑战与转型 - 2015年因"刷单门"事件陷入危机,公司通过裁员超1500名地推人员、回归信息撮合模式及开发新APP完成业务调整,18个月后重回增长轨道[23][24][26][28] - 创始人邓锦宏在危机中通过建立合伙人制度及决策委员会推动转型,并强调长期主义与社会价值[25][35]
首家中国农产全链互联网股来了!一亩田剑指全球农业数字化
美股研究社· 2025-08-20 20:28
公司上市与行业地位 - 公司于美东时间8月19日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 股票代码YMT 成为全球资本市场中首家中国农业全产业链互联网企业 具有稀有属性 [1] - 公司深耕农业14年 被称为"农业版链家" 踩准"大国小农"数字化未来红利期 [1] - 截至2024年底 平台覆盖5600万农业生意人 是中国大陆最大的农业B2B平台 [5] 商业模式与服务体系 - 以2011年上线的APP数字平台为起点 聚焦农产品B2B交易撮合 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5] - 形成五大服务板块:豆牛智慧代卖 沃众田数字规模化种植基地 沃来逍代办帮销 AI精准营销 覆盖生产-流通-销售全链条数字化服务 [5] - 2024年推出沃来采农产品连锁经纪服务 实现从平台向服务商转型的关键突破 [5] - 通过连锁经纪服务网点 标准化流程和统一售后保障 解决经纪人行业组织化低 规范缺失痛点 [6] - 整合中国超600万农业经纪人 将分散的小B转化为平台可控服务节点 提升流通链条效率 [6] 财务表现与收入结构 - 2024年公司营收1.61亿元 毛利率高达81% 较2023年提升7.3个百分点 [10] - 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3428万元 毛利2713万元 [10] - 收入主要来自服务撮合 2024年数字农业商务服务贡献94.7%收入 其余来自其他数字农业解决方案 [10] - 平台无需承担库存 物流等重资产成本 主要支出为AI精准营销系统技术研发和线下服务网络建设 [11] 市场空间与增长潜力 - 2023年中国初级农产品流通总价值达9万亿元 按5%佣金计算存在4500亿元佣金市场空间 [7] - 2024年中国农业B2B数字服务市场规模达11.601亿元 较2020年增长41.9% [12] - 预计到2029年市场规模达62.763亿元人民币 期间复合年增长率为37.6% [12] - 2023年中国B2B平台交易比例仅约14.7%(1327亿元GMV)远低于美国的45% 线上化率提升空间巨大 [15] - 公司已成立香港国际化运营中心 将海外种植 国际贸易 对外投资作为三大方向 [12] - 平台活跃采购商分布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 包括美国 日本 韩国 中东等 [13] 竞争壁垒与核心优势 - 具备数据+用户+服务壁垒 拥有覆盖全产业链的数据体系及数千个品类做货标准数据库 [5][15] - 农业数字化需深入产地解决实际需求 具备重服务 长周期特征 公司14年积累的5600万用户和线下网络能力难以复制 [15][16] - 红杉中国持股15.9% 拥有4.7%投票权 是公司重要非自然人股东 [17] - 数字种植基地建设需3-5年实现规模效应 沃来采连锁化运营需逐个产区渗透 具备培育周期 [16] 战略规划与全球化布局 - 以沃来采业务为基础 整合全球供应链资源 在东南亚 非洲 南美等主产区组织优质农产品供应链 [13] - 撒哈拉以南非洲数字农业渗透率不足5% 与中国形成鲜明互补 公司有望将国内经验复制到海外 [15] - 公司致力于推动中国农业数字化进程 同时全力开拓国际业务 成为全球农业资源数字枢纽 [15][17]
一亩田在美上市,创始人邓锦宏:中国最好的创业机会在乡村
贝壳财经· 2025-08-20 15:56
公司上市及股价表现 - 一亩田集团于8月19日在美国纳斯达克交易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为YMT [1] - 股票开盘价为5 88美元/股,截至8月20日早上收盘价为2 8美元/股 [1] 公司背景及业务模式 - 公司成立于2011年,总部位于北京,成立14年 [1] - 以数字平台切入农产品流通领域,聚焦解决农民"卖货"问题 [1] - 为农产品经纪人及城市批发商提供交易撮合服务 [1] 募资用途及发展战略 - 募资主要用于拓展线下"沃来采"农产品经纪服务网络 [1] - 资金将用于农产品经纪服务流程和制度的梳理与设计 [1] - 公司计划全力推进国际化相关业务 [1] 创始人表态 - 创始人邓锦宏认为中国最好的创业机会在乡村 [1] - 公司将以上市为新起点,深化农产品经纪人服务 [1] - 推动中国农业数字化进程并开拓国际业务 [1] - 公司使命是"让全球每一亩田更有价值" [1]
一亩田登陆纳斯达克 发行价每股4.1美元
北京商报· 2025-08-19 23:15
公司上市与募资情况 - 一亩田集团于北京时间8月19日晚在美国纳斯达克交易所挂牌上市 成为全球资本市场中首家中国农业全产业链互联网企业 [1] - 公司IPO发行452.2万股ADS 发行价为每股4.1美元 承销商有48.8万股超额配售权 若全额行使总募资额约2200万美元 [1] 业务模式与发展战略 - 公司成立14年 以数字平台切入农产品流通领域 为农产品经纪人及批发商提供交易撮合服务 [1] - 2024年推出"沃来采"农产品连锁经纪服务 已在部分农产品主产区建设数十个网点 采用"农业链家"模式提供标准化服务和统一售后保障 [1] - 募资主要用于拓展线下"沃来采"服务网络 梳理农产品经纪服务流程制度 推进国际化业务 [1] 国际化布局 - 已在香港成立国际化运营中心 聚焦海外种植 国际贸易 对外投资三大方向 [2] - 平台采购商分布在中国 美国 日本 韩国 中东等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 [2] - 未来将深入参与全球农产品贸易和生产环节 通过创新技术推动全球农业发展 [2]
北京刚刚杀出一个IPO,国内最大
创业邦· 2025-08-19 22:21
公司上市与融资 - 一亩田于北京时间8月19日晚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成为中国首个登陆资本市场的农业全产业链互联网企业 [2] - 此次上市共发售501万ADS,发行价格为每ADS 4.1美元,募资2054万美元,发行市值4.7亿美元 [2] - 公司融资历程包括:2013年A轮1500万美元(红杉中国)、2014年B轮2000万美元(红杉中国、光信资本、云锋基金)、2016年C轮未披露金额、2019年C+轮数亿人民币、2022年C++轮未披露 [14] 商业模式与业务发展 - 基础业务为一亩田App数字平台,对接农产品卖方与买方,提供信息撮合、精准营销、在线交易等服务,收取广告费和服务费 [4] - 2018年推出豆牛代卖平台,整合线下批发档口 [18] - 2021年进入预制菜赛道,成立中国预制菜产业联盟 [18] - 2023年启动"沃众田"数字规模化种植基地项目和"沃来逍"农产品经纪人培育项目 [18] - 2024年上线"沃来采"原产地代采服务,已建立超100人产地经纪人队伍,服务采购商超10000家 [18] 财务与运营数据 - 过去两年收入分别为1.88亿、1.61亿元人民币,净亏损分别为1.06亿、0.349亿元人民币,亏损收窄近66% [4] - 截至2025年3月31日,覆盖中国大陆340多个城市和2,800多个县,占中国大陆一级和二级农产品批发市场的超65% [5] - 2024年年底,一亩田App的采供B端用户累计超过5600万,平台上商家展示约2100万个SKU [20] - 年度付费商户占比从2023年的14.0%略微下降到2024年的11.4% [26] 国际化战略 - 已服务来自泰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130多个国家的数万名采购商 [24] - 国际化三大方向:海外种植、国际贸易、对外投资 [24] - "沃众田"万亩数字基地的马铃薯销往日本,"沃来采"业务为韩国、日本等采购商提供供应链服务 [24] - 两周前在香港成立国际业务运营中心,拉开全球化发展序幕 [26] 创始人背景与公司历史 - 创始人邓锦宏2011年从百度辞职创立一亩田,当时26岁 [9] - 创业初期尝试六个方向,最终农产品交易信息的"去哪儿"模式成功 [9] - 2014年公司快速扩张至3000多人,后因刷单问题缩减至200人,重新聚焦信息撮合业务 [12] - 截至2025年5月,创始人邓锦宏持股17.77%,拥有74.91%投票权;红杉中国持股15.05%,拥有4.59%投票权 [26] 行业地位与市场机会 - 以营收和月活跃商家数量计算,一亩田是中国最大的农业B2B平台 [5] - 中国初级农产品流通总价值2024年达到5.5万亿元人民币 [26] - 目前美国资本市场上,一亩田是唯一一个覆盖中国农业全产业链的农业互联网企业 [27]
今年盐城夏粮产量居全省第一
新华日报· 2025-08-19 07:30
粮食稳产丰收 - 盐城今年夏粮总产达259.96万吨,居全省第一,连续10年保持在140亿斤以上[1] - 虽遇罕见旱情,但通过"数字+设施+机械"智慧种植体系实现稳产丰收[2] - 建成自动气象观测站,应用无人植保、智能灌溉、物联网监控等先进设施提升生产效率[2] 高标准农田建设 - 2024年全市净增耕地面积10.2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超50万亩[3] - 永久基本农田上高标准农田建成率达83.64%[3] - 推动"良田+良种+良机+良法"现代化生产方式,确保耕地资源永续利用[3] 种子研发与推广 - 小麦繁种面积达66.3万亩,产量3.4亿公斤,总产值8亿多元[4] - 大丰区、射阳县、东台市为小麦繁种面积前三地区[4] - 扬麦25、农麦77、扬麦34三个品种繁种面积突破3万亩[4] - 盐麦9号、盐麦10号等新品种通过国审和省审,展现育种实力[4] 智慧农业应用 - 大田种植应用节水灌溉、四情监测、智能农机等技术[7] - 设施园艺推广环境智能调控、水肥一体化技术[7] - 射阳县国家数字种植业创新应用基地面积达1.26万亩[7] - 建湖县采用智能大棚、精准灌溉、无人化农场提高产量和品质[7] 农业数字化建设 - 打造"1+9+N"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矩阵,开发20多个特色化场景[8] - 重点突破农业传感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关键技术[8] - 推进"6+N"全产业链建设,提升"盐之有味"品牌影响力[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