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农业数字化
icon
搜索文档
首家中国农产全链互联网股来了!一亩田剑指全球农业数字化
美股研究社· 2025-08-20 20:28
公司上市与行业地位 - 公司于美东时间8月19日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 股票代码YMT 成为全球资本市场中首家中国农业全产业链互联网企业 具有稀有属性 [1] - 公司深耕农业14年 被称为"农业版链家" 踩准"大国小农"数字化未来红利期 [1] - 截至2024年底 平台覆盖5600万农业生意人 是中国大陆最大的农业B2B平台 [5] 商业模式与服务体系 - 以2011年上线的APP数字平台为起点 聚焦农产品B2B交易撮合 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5] - 形成五大服务板块:豆牛智慧代卖 沃众田数字规模化种植基地 沃来逍代办帮销 AI精准营销 覆盖生产-流通-销售全链条数字化服务 [5] - 2024年推出沃来采农产品连锁经纪服务 实现从平台向服务商转型的关键突破 [5] - 通过连锁经纪服务网点 标准化流程和统一售后保障 解决经纪人行业组织化低 规范缺失痛点 [6] - 整合中国超600万农业经纪人 将分散的小B转化为平台可控服务节点 提升流通链条效率 [6] 财务表现与收入结构 - 2024年公司营收1.61亿元 毛利率高达81% 较2023年提升7.3个百分点 [10] - 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3428万元 毛利2713万元 [10] - 收入主要来自服务撮合 2024年数字农业商务服务贡献94.7%收入 其余来自其他数字农业解决方案 [10] - 平台无需承担库存 物流等重资产成本 主要支出为AI精准营销系统技术研发和线下服务网络建设 [11] 市场空间与增长潜力 - 2023年中国初级农产品流通总价值达9万亿元 按5%佣金计算存在4500亿元佣金市场空间 [7] - 2024年中国农业B2B数字服务市场规模达11.601亿元 较2020年增长41.9% [12] - 预计到2029年市场规模达62.763亿元人民币 期间复合年增长率为37.6% [12] - 2023年中国B2B平台交易比例仅约14.7%(1327亿元GMV)远低于美国的45% 线上化率提升空间巨大 [15] - 公司已成立香港国际化运营中心 将海外种植 国际贸易 对外投资作为三大方向 [12] - 平台活跃采购商分布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 包括美国 日本 韩国 中东等 [13] 竞争壁垒与核心优势 - 具备数据+用户+服务壁垒 拥有覆盖全产业链的数据体系及数千个品类做货标准数据库 [5][15] - 农业数字化需深入产地解决实际需求 具备重服务 长周期特征 公司14年积累的5600万用户和线下网络能力难以复制 [15][16] - 红杉中国持股15.9% 拥有4.7%投票权 是公司重要非自然人股东 [17] - 数字种植基地建设需3-5年实现规模效应 沃来采连锁化运营需逐个产区渗透 具备培育周期 [16] 战略规划与全球化布局 - 以沃来采业务为基础 整合全球供应链资源 在东南亚 非洲 南美等主产区组织优质农产品供应链 [13] - 撒哈拉以南非洲数字农业渗透率不足5% 与中国形成鲜明互补 公司有望将国内经验复制到海外 [15] - 公司致力于推动中国农业数字化进程 同时全力开拓国际业务 成为全球农业资源数字枢纽 [15][17]
一亩田在美上市,创始人邓锦宏:中国最好的创业机会在乡村
贝壳财经· 2025-08-20 15:56
公司上市及股价表现 - 一亩田集团于8月19日在美国纳斯达克交易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为YMT [1] - 股票开盘价为5 88美元/股,截至8月20日早上收盘价为2 8美元/股 [1] 公司背景及业务模式 - 公司成立于2011年,总部位于北京,成立14年 [1] - 以数字平台切入农产品流通领域,聚焦解决农民"卖货"问题 [1] - 为农产品经纪人及城市批发商提供交易撮合服务 [1] 募资用途及发展战略 - 募资主要用于拓展线下"沃来采"农产品经纪服务网络 [1] - 资金将用于农产品经纪服务流程和制度的梳理与设计 [1] - 公司计划全力推进国际化相关业务 [1] 创始人表态 - 创始人邓锦宏认为中国最好的创业机会在乡村 [1] - 公司将以上市为新起点,深化农产品经纪人服务 [1] - 推动中国农业数字化进程并开拓国际业务 [1] - 公司使命是"让全球每一亩田更有价值" [1]
一亩田登陆纳斯达克 发行价每股4.1美元
北京商报· 2025-08-19 23:15
公司上市与募资情况 - 一亩田集团于北京时间8月19日晚在美国纳斯达克交易所挂牌上市 成为全球资本市场中首家中国农业全产业链互联网企业 [1] - 公司IPO发行452.2万股ADS 发行价为每股4.1美元 承销商有48.8万股超额配售权 若全额行使总募资额约2200万美元 [1] 业务模式与发展战略 - 公司成立14年 以数字平台切入农产品流通领域 为农产品经纪人及批发商提供交易撮合服务 [1] - 2024年推出"沃来采"农产品连锁经纪服务 已在部分农产品主产区建设数十个网点 采用"农业链家"模式提供标准化服务和统一售后保障 [1] - 募资主要用于拓展线下"沃来采"服务网络 梳理农产品经纪服务流程制度 推进国际化业务 [1] 国际化布局 - 已在香港成立国际化运营中心 聚焦海外种植 国际贸易 对外投资三大方向 [2] - 平台采购商分布在中国 美国 日本 韩国 中东等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 [2] - 未来将深入参与全球农产品贸易和生产环节 通过创新技术推动全球农业发展 [2]
北京刚刚杀出一个IPO,国内最大
创业邦· 2025-08-19 22:21
公司上市与融资 - 一亩田于北京时间8月19日晚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成为中国首个登陆资本市场的农业全产业链互联网企业 [2] - 此次上市共发售501万ADS,发行价格为每ADS 4.1美元,募资2054万美元,发行市值4.7亿美元 [2] - 公司融资历程包括:2013年A轮1500万美元(红杉中国)、2014年B轮2000万美元(红杉中国、光信资本、云锋基金)、2016年C轮未披露金额、2019年C+轮数亿人民币、2022年C++轮未披露 [14] 商业模式与业务发展 - 基础业务为一亩田App数字平台,对接农产品卖方与买方,提供信息撮合、精准营销、在线交易等服务,收取广告费和服务费 [4] - 2018年推出豆牛代卖平台,整合线下批发档口 [18] - 2021年进入预制菜赛道,成立中国预制菜产业联盟 [18] - 2023年启动"沃众田"数字规模化种植基地项目和"沃来逍"农产品经纪人培育项目 [18] - 2024年上线"沃来采"原产地代采服务,已建立超100人产地经纪人队伍,服务采购商超10000家 [18] 财务与运营数据 - 过去两年收入分别为1.88亿、1.61亿元人民币,净亏损分别为1.06亿、0.349亿元人民币,亏损收窄近66% [4] - 截至2025年3月31日,覆盖中国大陆340多个城市和2,800多个县,占中国大陆一级和二级农产品批发市场的超65% [5] - 2024年年底,一亩田App的采供B端用户累计超过5600万,平台上商家展示约2100万个SKU [20] - 年度付费商户占比从2023年的14.0%略微下降到2024年的11.4% [26] 国际化战略 - 已服务来自泰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130多个国家的数万名采购商 [24] - 国际化三大方向:海外种植、国际贸易、对外投资 [24] - "沃众田"万亩数字基地的马铃薯销往日本,"沃来采"业务为韩国、日本等采购商提供供应链服务 [24] - 两周前在香港成立国际业务运营中心,拉开全球化发展序幕 [26] 创始人背景与公司历史 - 创始人邓锦宏2011年从百度辞职创立一亩田,当时26岁 [9] - 创业初期尝试六个方向,最终农产品交易信息的"去哪儿"模式成功 [9] - 2014年公司快速扩张至3000多人,后因刷单问题缩减至200人,重新聚焦信息撮合业务 [12] - 截至2025年5月,创始人邓锦宏持股17.77%,拥有74.91%投票权;红杉中国持股15.05%,拥有4.59%投票权 [26] 行业地位与市场机会 - 以营收和月活跃商家数量计算,一亩田是中国最大的农业B2B平台 [5] - 中国初级农产品流通总价值2024年达到5.5万亿元人民币 [26] - 目前美国资本市场上,一亩田是唯一一个覆盖中国农业全产业链的农业互联网企业 [27]
今年盐城夏粮产量居全省第一
新华日报· 2025-08-19 07:30
粮食稳产丰收 - 盐城今年夏粮总产达259.96万吨,居全省第一,连续10年保持在140亿斤以上[1] - 虽遇罕见旱情,但通过"数字+设施+机械"智慧种植体系实现稳产丰收[2] - 建成自动气象观测站,应用无人植保、智能灌溉、物联网监控等先进设施提升生产效率[2] 高标准农田建设 - 2024年全市净增耕地面积10.2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超50万亩[3] - 永久基本农田上高标准农田建成率达83.64%[3] - 推动"良田+良种+良机+良法"现代化生产方式,确保耕地资源永续利用[3] 种子研发与推广 - 小麦繁种面积达66.3万亩,产量3.4亿公斤,总产值8亿多元[4] - 大丰区、射阳县、东台市为小麦繁种面积前三地区[4] - 扬麦25、农麦77、扬麦34三个品种繁种面积突破3万亩[4] - 盐麦9号、盐麦10号等新品种通过国审和省审,展现育种实力[4] 智慧农业应用 - 大田种植应用节水灌溉、四情监测、智能农机等技术[7] - 设施园艺推广环境智能调控、水肥一体化技术[7] - 射阳县国家数字种植业创新应用基地面积达1.26万亩[7] - 建湖县采用智能大棚、精准灌溉、无人化农场提高产量和品质[7] 农业数字化建设 - 打造"1+9+N"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矩阵,开发20多个特色化场景[8] - 重点突破农业传感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关键技术[8] - 推进"6+N"全产业链建设,提升"盐之有味"品牌影响力[8]
罕见旱情下全省夏粮产量仍保持总体稳定科技加持 江苏农业抗灾有道
新华日报· 2025-07-12 07:22
夏粮生产数据 - 江苏全省夏粮播种面积3746.4万亩,较上年增加8.2万亩,持平略增 [1] - 总产量1421.3万吨、单位面积产量379.4公斤/亩,分别较历史最高的上年下降0.6%和0.9% [1] - 秋粮播种面积4480多万亩、同比增近7万亩,水稻适期播栽比例超过97% [8] 灾害应对措施 - 全省出现大范围历史罕见旱情,多地夏粮生长受影响 [1] - 农业农村部门组织专家和农技人员强化因地因苗分类指导,实施喷浇灌等科学抗旱补水作业 [2] - 省水利厅累计引江水204亿立方米,三大调水系统累计翻水120亿立方米 [3] - 灌区通过实时监测作物需水情况,亩均灌溉用水量下降10%,保障16万亩农田需求 [4] 农业技术应用 - 数字孪生平台实现精准配水,根据作物需水曲线智能制定调水计划 [4] - "无人化农场"实现稻麦耕种管收等关键环节无人化自主作业,提高农机作业效率50%以上,节约水、肥、药10%—15% [4] - 全省小麦机收投入12万台收割机,日最多作业收割机4.2万台 [5] - 免费办理农机跨区作业证3.4万张、超限运输车辆通行证153张,减免高速通行费600余万元 [5] 高标准农田建设 - 去年投入89亿元建成298万亩高标准农田,全省永久基本农田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4401万亩,占比达82% [7] - 省财政安排5.85亿元实施耕地有机质提升三年行动,按每亩每年750元标准推广秸秆深翻还田等措施 [7] - 安排3.9亿元支持开展盐碱耕地改良,加强补充耕地质量验收 [7] 秋粮生产管理 - 组织开展"抓田管提单产抗灾夺秋粮丰收百日攻坚行动",接续推进秋粮生产管理 [8] - 秋粮占全省全年粮食产量的六成以上,是夺取全年粮食和农业丰收的关键 [8]
看,夏收里的科技范儿(四海听音)
人民日报· 2025-06-12 06:08
农业科技应用 - 冬小麦收获期自南向北推进 气象卫星 传感设备和智慧农机显著提升夏收效率 [1] - 安徽建成65个高标准农田气象监测站与85个自动土壤水分站形成"空天地"监测网络 [1] - 河南邓州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通过"大数据预警+大模型监测"提前预判天气变化 优化收割调度 [1] 智能农机发展 - 山东滕州应用"5G+无人驾驶"技术农机 提升生产效率并降低劳动强度 [1] - 湖北荆门新型粮食烘干设备一周内完成350吨小麦烘干作业 解决农户晒粮难题 [1] - 各类先进农机为"三夏"生产提供智能 高效 精准的服务支持 [1] 数字化服务转型 - 农户通过手机可预约收割 烘干 仓储等全流程服务 实现种植科学化和田管智能化 [2] - 夏收模式从传统"抢收"转向"智收" 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提升作业从容度 [2] - 科技应用助力粮食稳产增收 强化国家粮仓保障能力 [2]
广西首个水稻智慧农场扩至500亩
广西日报· 2025-06-11 10:39
智慧农场发展 - 广西首个水稻智慧农场核心示范区面积从170亩扩大到500亩 [1] - 采用无人驾驶技术完成机插秧470多亩、水直播10亩、旱直播10亩 [1] - 农场由广西联合华南农业大学罗锡文院士团队创建,应用数字化感知、智能化决策等关键技术 [1] 技术应用与效益 - 搭建智能农机管控平台,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智能化 [1] - 通过互联网+物联网系统实时监测农田,每亩降低成本约200元 [1] - 检测设备实时监控作物长势和病虫害,动态优化种植管理方案 [1] 产量与模式创新 - 农场去年亩产干谷超1000公斤,试验田块单季产量超过贵港市平均亩产10% [2] - 实施"订单农业"合作模式,探索"合作社+村集体+农户"利益联结新模式 [2] 行业影响 - 益农水稻智慧农场成为广西农业数字化建设的缩影 [3]
在北京西瓜大棚拍短视频,巴西农村发展部长记录中国经验
新京报· 2025-05-15 13:42
中巴农业合作进展 - 巴西农村发展与家庭农业部部长保罗·特谢拉考察中国农业大学及北京农民专业合作社,重点关注中国小农户现代化经验 [1] - 特谢拉表示中国抗击饥饿与贫困的经验值得巴西借鉴,中国做法可为巴西500万小农户提供参考 [1] - 特谢拉拍摄短视频记录中国合作社经验,计划通过社交媒体向巴西农民推广 [1][5] 科技小院合作成果 - 中国农业大学与巴西合作建设两家科技小院,打造多主体创新平台促进巴西家庭农业发展 [2] - 科技小院模式有效提升巴西农业产量并帮助农民增收,特谢拉称其"为巴西农民带来新希望" [2] - 双方计划新增农业机械、畜牧学等领域合作办学,共建家庭农业机械化人工智能化联合实验室 [2] 农机合作需求 - 巴西小农户机械化水平较低且地域分布不均,南部多东北部少 [3] - 巴西政府已制定关税等激励政策引进中国农机,现有许多巴西农户使用中国农机产品 [3] - 特谢拉希望更多中国小型农机进入巴西,并学习中国农业生产数字化经验 [3] 合作社运营模式 - 北京顺义农机服务合作社有365个成员,提供全程机械化服务 [4] - 昌平合作社采用全自动立体种植模式,配备巡检机器人、水肥一体灌溉设备等 [4] - 合作社联合运营模式可覆盖1400家农户,形成生产、销售、文旅、工业化等分工合作 [6] 未来合作方向 - 特谢拉希望在中巴农业合作框架下加强合作社经验交流 [6] - 两国农产品贸易额有望进一步增长,中国是巴西农产品最大进口国 [3] - 合作不仅惠及巴西农业,对拉美国家也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3]
拼多多“千亿扶持”加码农业科创 第五届“多多农研科技大赛”开启全球招募
观察者网· 2025-05-08 14:52
赛事概况 - 第五届"多多农研科技大赛"于5月8日启动 面向全球招募15支团队 由拼多多联合多家科研机构主办 聚焦现代设施农业与植物工厂领域[1] - 比赛要求团队设计建设50平方米植物工厂 进行6个月国产草莓种植挑战 评选标准包括产量 品质 成本 能耗等维度[1] - 初赛阶段团队需提交工厂设计方案 搭建费用上限50万元 决赛四强将分享超100万元奖金[4] 技术目标与行业背景 - 植物工厂通过高精度环境控制实现农作物周年生产 是国家农业高新技术实力的体现 草莓工厂可突破季节限制实现全年供应[3] - 中国人工光植物工厂数量超200座居全球前列 但草莓工厂存在建设成本高 产量品质未达预期等商业化难题[3] - 本届赛事旨在探索"技术可落地 模式可复制 效益可持续"的国产化方案 推动植物工厂产业化应用[3] 赛事创新与评审重点 - 决赛团队需在空地自主设计工厂 自由选择品种与栽培模式 重点考核远程管理的产量 品质及绿色生产[5] - 评审关注草莓品质稳定性 丰产性及投入产出比 往届AI组产量达传统种植2倍[4][5] - 赛事鼓励科研院校与企业共同参与 为草莓工厂国产化技术提供解决方案[5] 往届成果转化 - 上届冠军中国农业大学团队将生菜生产效率提升至0.33千克/平方米/天 耗电量降至12.25千瓦时/公斤 相关技术正申请专利[6] - 产业派队伍叶菜侠队商业化推广比赛成果 种出单株460克"菜王"并获得客户认可[6] - 墨泉队通过赛事优化LED光源设计 新技术已应用于西藏海拔4200米的集装箱农场项目[7] 战略支持与行业影响 - 拼多多"千亿扶持"计划未来三年投入超1000亿元资源 农业科创是重点方向 专项支持农研大赛等创新项目[2][8] - 赛事推动科研机构与企业合作 加速技术应用转化 上海市农科院期望通过比赛发掘合作伙伴共同推动农业现代化[8] - 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可赛事为植物工厂创新方案提供展示平台 成果验证农业领域更广泛应用的可行性[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