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农业现代化
icon
搜索文档
十五五规划建议发布: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质量效益
新浪财经· 2025-10-28 17:00
农业发展战略 - 坚持产量产能、生产生态、增产增收一起抓,统筹发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目标是将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 [1] - 坚持农林牧渔并举,发展现代设施农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同时发展林下经济,壮大林草产业 [1] 粮食与农产品供给保障 - 加力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以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 [1] - 严守耕地红线,严格占补平衡管理,统筹农用地布局优化 [1] 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 - 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黑土地保护和盐碱地综合利用,以提升耕地质量 [1] - 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推进高端智能、丘陵山区适用农机装备研发应用,促进良田良种良机良法集成增效 [1] 农业经营体系改革 - 稳定土地承包关系,稳步推进二轮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试点 [1] - 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质量,完善便捷高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1]
我国智慧灌溉行业加速发展
中国经济网· 2025-10-28 12:46
近年来,我国智慧灌溉行业加速发展,在技术研发、设备推广、应用规模上均实现突破。据统计,2024 年我国节水灌溉工程面积达6.38亿亩,较"十三五"末提高12.5%,滴灌、微喷灌面积突破1亿亩,耕地灌 溉亩均用水量降至342立方米,较"十三五"末降低4%。2024年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80,智慧 灌溉技术在主要粮食产区和经济作物种植区的普及率明显提升。智慧灌溉通过精准感知、科学决策、智 能执行实现农业用水精细化管控,显著增强了农业生产抗旱防涝减灾能力,为国家农业高质量发展及推 动农业绿色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撑。 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刘现武表示,我国农业正从"拼资源、拼投入"的传统模式,加速向"靠科技、靠 创新"的现代化路径转型,面对极端天气多发频发、水资源刚性约束趋紧的挑战,用更少的水种出更多 更好的粮,已成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答题"。要强化智能农机领域关键核心技术 攻关,形成国际领先水平的原创成果,加速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建设智慧灌溉技术熟化基地,搭建复合 人才培养平台,推动国家农业节水增效、粮食稳产高产。 记者从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获悉,10月26至27日,以"发展智慧灌溉 ...
获1500万省级资金加持,清远鸡深加工项目激活百亿产业新动能
南方农村报· 2025-10-28 10:08
获1500万省级资 金加持,清远鸡 深加工项目激活 百亿产业新动能 _南方+_南方 plus 近日,广东省农 业农村厅公示 2024-2025年省 级现代农业产 业"补改投"试点 项目名单,清远 市申报的《清远 鸡肉制品加工及 其点心建设项 目》成功入选, 获得1500万元省 级财政资金支 持。这一项目的 落地,标志着清 远鸡产业在延伸 产业链、提升附 加值上迈出关键 步伐,为清远特 色农业高质量发 展注入新活力。 据清远市农业农 村局相关负责人 介绍,项目将聚 焦鸡肉制品精深 加工与点心研发 两大核心,计划 建设自动化生产 线及配套研发中 心,开发预制 菜、调理食品等 多元化产 品。"这不仅能 填补清远鸡高端 加工领域的空 白,更能串 联'养殖—加工 —销售'全产业 链,推动产业 从'卖活鸡'向'卖 产品''卖品牌'转 型。"该负责人 表示。 | | | 2024-2025年省级现代农业产业"补改投"试点项目公示名单 | | | --- | --- | --- | --- | | 序号 | 地市 | 项目名称 | 省级财政资金支持额度 (万元) | | 1 | 韶关市 | 韶关市2024年度食用菌"补改投" ...
中经评论:全面提升农业产能质量效益
经济日报· 2025-10-28 08:08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质量效益。这是今后农业发展的重要着力 点。 农业农村现代化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成色,是需要优先补上的最大短板。全会公报专门对"三农"工 作进行部署,其中,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质量效益这一论断,统筹考虑产能、质量、效益,很有新 意和指向性。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农业强国,出发点在农产品稳产保供,落脚点在农民稳定增收,贯穿 其中的恰恰是产能、质量、效益三大关键词。如果说农业是鼎,产能、质量、效益就是三足,稳产保供 和农民增收就是两耳。 我国农业正加快向现代化迈进,成绩有目共睹:粮食安全有充分保障,棉油糖产能持续提升,果菜 茶肉蛋奶渔供给充足。全国累计建成超10亿亩高标准农田,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3.2%,农作物的良 种覆盖率超96%。但是,农业还不够强。不少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偏弱,产业链条短、产销衔接弱。部分 产品受进口冲击较大,对国内市场和农民增收造成影响。资源环境约束趋紧,防灾减灾能力不强,产业 韧性需要提升。科技支撑不足,部分品种单产与先进水平有较大差距。因此,未来5年农业需要加快补 短板、提产能、强质效。 持续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需要注意的是,此处是"生产能力 ...
国企担当与创新实践双向赋能——云天化股份探索农业现代化新路径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10-27 17:51
公司运营与供应链 - 依托覆盖全国的物流网络与高效供应链,在春耕、秋播等关键时节确保农资供应稳定 [2] - 2025年上半年主要化肥产品产量约498万吨,国内冬春季累计投放磷铵产品超230万吨 [2] - 供应链韧性源于“矿化一体”的全产业链布局,形成从磷矿开采到化肥生产再到终端配送的闭环运营体系 [2] - 面对化肥市场价格波动,公司制定稳产保供措施,通过深挖内部效能消化原材料价格上涨压力,降低终端成本 [2] 科技创新与研发投入 - 2023年公司投入研发经费达5.5亿元,2024年维持5.8亿元 [3] - 拥有遍布全国的38个科技小院和200个基层服务站,构建“研—产—销”闭环的技术网络 [3] - 技术方案注重精准适配与动态优化,如在东北黑土区聚焦土壤肥力提升,西北旱区强化水肥协同,西南丘陵区着力降低施肥成本 [3] - 通过数字化工具如“农分享”平台实现农户需求、田间数据与后台系统的实时联动,提供一站式服务 [3] 市场服务与数字化转型 - 从传统农资供应商向农业综合服务商战略转型,构建覆盖“种植前端—消费终端”的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6] - 通过电子签系统等数字化工具重构服务流程,提升便捷性 [4] - 在云南红河案例中,使用公司产品和服务后三七亩产提升60余斤,每亩增收约7000元 [3] 合作模式与市场拓展 - 采用区域品牌授权模式,通过划定销售区域并设立严格的串货处罚机制来规范市场 [5] - 构建“产业链+供应链”双链驱动的绿色运营模式,形成内外联动、协同高效的产业生态 [6] - 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已覆盖70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过跨境农业合作等方式推动中国农业技术出海 [6]
新疆棉田迎丰收 科技助力亩产提升
央视网· 2025-10-27 11:55
央视网消息:在新疆,图木舒克市的棉田迎来丰收。通过推广全程机械化和"干播湿出"等关键技术,当地棉花综合机械化水 平大幅提高。 在图木舒克市永安镇的棉花种植基地,大型采棉机在棉海中匀速穿梭,高效作业。所过之处,雪白的棉絮被吸入机器,采 收、压缩、打包等一系列工序可同步完成。据了解,每台采棉机日均作业面积超过了200亩。 近年来,图木舒克市持续推动农业现代化转型,棉花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已超过93%。当地还大面积推广"干播湿出"等先进 种植技术。所谓"干播湿出",是指在播种时不进行冬春灌,直接整地后铺设滴灌带和地膜进行播种,待地温达到合适条件后再滴 水出苗。这种科学种植模式有效节约了水资源,助力棉花单产稳步提升。 目前,当地已调配260多台采棉机投入作业,预计可收获籽棉46.5万吨。 ...
富邦科技:2025年前三季度营收10.16亿元 同比增长9.19%
证券日报网· 2025-10-26 20:13
财务业绩 - 2025年1月至9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16亿元,同比增长9.19% [1] - 报告期内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064.94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7648.04万元 [1] - 公司主营业务保持稳定发展,盈利能力持续改善,各项财务指标均呈现健康态势 [1] 战略与业务发展 - 公司积极把握国家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政策机遇,围绕《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和《全国智慧农业行动计划(2024-2028年)》的战略导向持续推进业务结构优化和技术创新 [1] - 公司围绕农化助剂与特种肥料业务持续推进“精准化、绿色化、高效化、营养化”的战略转型,不断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品综合性能 [1] - 相关产品在节肥增效、营养均衡、土壤调理与修复等方面的功能持续增强,市场竞争力得到进一步巩固 [1] 现代农业业务 - 公司持续深化“水肥药+生物技术+数字技术”的融合模式,已与北大荒集团八五三农场、鹤城农投等国内领先农业种植平台建立合作,推进技术示范和应用 [2] - 通过专业培训与田间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公司有效推进农业技术的落地转化,助力合作方实现降本增产 [2] 研发创新 - 公司前三季度累计投入研发费用3785.07万元,重点投向新型绿色农化助剂、禾本科固氮菌肥、根结线虫防治、数字农业等核心技术领域 [2] - 持续的研发投入为公司产品创新和技术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为公司长期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 绿色制造与可持续发展 - 公司成功入选“湖北省绿色制造名单(绿色工厂)”,表明公司在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 [2] - 公司在绿色工厂建设过程中重点推进清洁生产工艺升级与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建设,通过生产工艺优化提升原材料利用效率并降低污染物排放强度,通过构建资源循环利用机制实现副产物的资源化利用 [2] - 相关举措在提升环境管理绩效的同时通过资源效率的优化实现了生产成本的合理控制 [2] 零碳农业实践 - 公司以番茄公社为载体系统构建了集“零碳能源供给、低碳农业生产、生态循环发展、认证体系建设”于一体的零碳农业园区发展模式 [3] - 通过整合公司在生物肥料、数字农业等领域的技术积累,园区完成了系统的碳排放基线盘查与减排方案设计 [3] - 2025年7月番茄公社获得湖北碳排放交易中心颁发的“零碳农业园区”和“碳中和园区证书”,标志着公司在农业碳中和技术应用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3] 未来展望 - 公司未来将继续秉持“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战略目标,围绕农业绿色发展的关键技术节点,通过持续技术创新和产业协同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 [3] - 公司相信在国家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发展的政策指引下,这一战略将为企业带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3]
富邦科技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稳健增长——科技创新驱动绿色转型,构筑可持续发展新格局
全景网· 2025-10-26 16:26
整体经营业绩 - 2025年1-9月实现营业收入10.16亿元,同比增长9.19% [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8,064.94万元,扣非净利润为7,648.04万元 [2] - 主营业务保持稳定发展,盈利能力持续改善 [2] 主营业务与研发创新 - 持续推进农化助剂与特种肥料业务的“精准化、绿色化、高效化、营养化”战略转型 [3] - 深化“水肥药+生物技术+数字技术”融合模式,与北大荒集团八五三农场、鹤城农投等建立合作 [6] - 前三季度研发投入3,785.07万元,重点投向绿色农化助剂、禾本科固氮菌肥、根结线虫防治、数字农业等领域 [6] 绿色制造与低碳发展 - 2025年7月成功入选“湖北省绿色制造名单(绿色工厂)” [7] - 通过清洁生产工艺升级与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建设,提升原材料利用效率并降低排放 [7] - 番茄公社获得“零碳农业园区”和“碳中和园区证书”,构建了零碳能源供给、低碳农业生产等一体化模式 [10] 战略展望 - 未来战略聚焦“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围绕农业绿色发展关键技术节点提升核心竞争力 [11] - 公司认为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发展的政策将为企业带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11]
农科盛宴蓄势待发
陕西日报· 2025-10-25 06:19
展会概况与主题 - 第32届杨凌农高会以“新质生产力·农业新未来”为主题,聚焦农业领域创新发展与未来趋势[1] - 展会场馆搭建、展区划分、设施布置等工作已全部完成,后勤保障方案均已落实[1] - 所有展区、活动对参展参会人员开放[4] 展馆与展品亮点 - 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展D馆面积达1万平方米,集中展示部委、外省、国家农高区、高校科研院所及龙头企业的新技术、新成果与新模式[1] - 特色现代农业展C馆以“科技赋能,产业发展”为主题,展示安康20余类富硒特色农产品并设有品鉴互动区[2] - B馆聚焦育种技术、明星品种等核心成果,F馆汇聚全国200余家种业、农资企业及合作社的最新研发成果[3] - 田间展展示智慧菌舱、现代化羊奶粉生产车间等农业现代化发展图景[4] 参展商与国际化 - 阿富汗参展商第三次参会,今年带来1000多件皮包、珠宝、皮草等产品,展位面积更大[2] - 苏州极目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积极布展,期望借助展会人气创造更多业务机遇[2][3] - 国际合作交流范围扩大,上合组织27个国家全部参展参会,共有100余家企业参与[4] 技术展示与产业推动 - 中国农科院及各省农科院带来一批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和新模式,众多农业“黑科技”集中亮相[4] - C馆全面呈现陕西各地在发展特色产业、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等方面取得的新成效[2] - 展会为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生动勾勒农业现代化发展图景[3][4]
辽宁沈阳:“小菌菇”催生食品产业新动能
新华网· 2025-10-24 09:12
"过去东北市场上难觅新鲜金耳,如今通过数字化设备,市民在家门口就能品尝到这类珍稀菌菇。"该公司总 经理刘冠良介绍,通过模拟原产地气候条件,企业已实现金耳的全年化、标准化生产,年产能达30万斤,产品进 驻沈阳10余家大型超市和生鲜市场。 新华网沈阳10月23日电(赵健彤)数字化云仓中,金耳如金色花瓣般徐徐舒展;恒温实验室里,蛹虫草在精 密控温中茁壮生长;生产线旁,人工培育的冬虫夏草正破茧成"珍"……一朵朵形态各异的食用菌,为沈阳食品产 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近年来,沈阳市将食用菌产业作为推动农业现代化与食品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围绕"一朵菌子"做文章,通 过政策引导与科技赋能,推动传统种植业向智能化、品牌化转型。 科技赋能,"小菌菇"长出"大产业" 清晨,沈阳好菇好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数字化云仓内雾气氤氲,一朵朵金耳如金色绣球般从菌棒中探出头 来。墙上的智能屏幕上,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参数实时跳动,展现出适宜菌菇生长的环境轨迹。 沈阳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沈阳将继续支持辽宁省农科院、沈阳农业大学等单位建设种质资源库, 强化人才引进与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香菇、蛹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