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探索

搜索文档
美国《大西洋月刊》:未来宇航员可能是探险家
环球时报· 2025-06-20 06:38
宇航员选拔标准的变化 - 未来火星任务需要宇航员在极端环境中保持超强心理素质,与当前国际空间站任务要求不同[1][4] - NASA传统宇航员选拔以飞行员、工程师为主,85%现役宇航员拥有高级学位[4] - 深海探险家约瑟夫·迪图里这类非传统候选人可能更适合火星任务[2][3] 火星任务挑战 - 火星单程航行需200天,远超当前空间站4小时、月球几天的航程[2] - 任务包含山区探险、基地建设等复杂操作,对团队协作和心理韧性要求极高[4][5] - 孤立环境会放大团队压力,NASA正研究6个月以上长期太空任务的影响[4][5] 非传统候选人的优势 - 职业探险家具备危机处理能力,但NASA历史上仅考虑过热气球驾驶员等特殊职业[4] - 迪图里2023年完成18.58平方米海底小屋100天独居实验,创吉尼斯纪录[2] - 冒险精神可能弥补传统宇航员在长期任务中的适应性缺陷[3][5] NASA训练方式演变 - 1960年代阿波罗宇航员接受丛林生存训练[5] - 现役宇航员定期参与国家户外训练队项目[5] - 人类研究项目已开始调整选拔标准以适应火星任务需求[4][5]
两度飞天!费俊龙亮相国新办讲述航天员“感觉良好”背后底气
南方都市报· 2025-06-17 21:27
航天员费俊龙的经历与分享 - 费俊龙是中国首批航天员,曾执行神舟六号和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行任务,见证中国空间站建成 [2] - 2022年11月执行神舟十五号任务时,参与中国航天史上首次"太空会师" [2] - 费俊龙在太空任务中担任指令长角色,与聂海胜、邓清明、张陆等航天员合作 [2] 航天员的工作状态与训练 - 航天员在太空日程安排紧凑,需密切关注操作动作、流程和设备安装调试监测 [4] - 地面训练极为严格,每个动作流程可能经过上千次训练,出舱流程需几十至几百次反复验证 [5] - 通过高强度训练形成肌肉记忆,达到无需视觉辅助即可完成操作的程度 [5] 中国航天事业发展 - 目前地球轨道运行着两个空间站:中国空间站和国际空间站 [5] - 中国空间站已建成并投入运营,费俊龙公开邀请国际友人到"天宫"空间站做客 [5] - 航天员对载人航天设备充满信心,认为火箭、飞船和空间站设计精良 [4]
Voyager纽交所上市大涨,Starlab母公司市值达31亿美元
搜狐财经· 2025-06-12 13:26
上市概况 - 公司Voyager Technologies(股票代码VOYG)成功登陆纽约证券交易所,发行价31美元,高于此前公布的26至29美元区间 [1] - 公司通过IPO发行1230万股股票,募集资金3.81亿美元 [1] - 上市前Janus Henderson Investors和Wellington Management两大投资机构已表示有意购买总计6000万美元股票 [3] - 上市首日开盘价69.75美元,较发行价飙升125%,收盘价56.48美元,较发行价上涨82.19%,市值达到31亿美元 [3] 业务板块 - 公司业务涵盖国防与国家安全、太空解决方案以及Starlab空间站三大板块 [3] - 国防与国家安全领域提供通信技术、制导导航与控制、信号情报及国防系统等服务 [3] - 太空解决方案专注于空间基础设施、先进空间技术、科学系统及任务服务 [3] - Starlab空间站项目计划打造接替国际空间站的商业空间站 [3] 合作伙伴与重点项目 - 核心合作伙伴包括Palantir、NASA、洛克希德·马丁、美国空军以及Sierra Space等 [5] - Starlab空间站项目已获得NASA合作和2.175亿美元研发拨款,预计2030年投入使用 [5] 财务表现 - 2023年和2024年营收分别为1.36亿美元和1.44亿美元 [7] - 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14.2% [7] 行业展望 - CEO迪伦·泰勒对航天领域未来充满信心,认为行业呈现合作与竞争并存态势 [9] - 特别提到SpaceX等关键参与者正在推动太空探索进程 [9]
一根纤维展开“地外工厂”蓝图 展品瞄准星辰大海 258项创新成果亮相上交会高校展区
解放日报· 2025-06-12 09:59
高校科技创新成果展示 - 东华大学研发"面向四足控制的混合现实增强脑机接口系统",通过MR头显和脑电设备实现实时控制四足机器人 [2] - 东华大学展示"月壤原位制备玄武岩纤维模块化装备",利用模拟月壤在1400℃至1500℃高温下制备出直径10-20微米(头发丝1/5-1/6粗细)的超细纤维,并开发出适应月球环境的自动成纤装备 [2] 太空与深海技术突破 - 中国矿业大学(徐州)推出太空采矿机器人,结合节肢昆虫和折纸技术实现移动-锚固-采样一体化设计,适用于小行星探测 [3] - 东南大学发布国内首辆分布式电驱动飞行汽车"东大·鲲鹏1号",具备全轮转向驱动和四轴八桨垂直起降系统,最大起飞重量500公斤,地面时速60公里,飞行续航≥20分钟,飞行高度≥300米 [3] - 上海海洋大学开发智能软体仿生鱼"文鳐""金鳞",核心部件国产化,搭载高精度传感器实现鱼群监测与互动,兼具观赏与作业功能 [3] 长三角高校参展规模 - 第十一届上交会长三角高校展区汇聚39所高校(含23所"双一流"),展示258项创新成果,新增南京邮电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和宁波大学等参展单位 [2][4]
美媒:美政府大幅削减NASA预算引担忧,41项科研项目或被终止
环球时报· 2025-06-10 06:36
NASA预算削减影响 - 美国政府拟大幅削减NASA科学项目预算近一半,被BBC称为"美国太空计划面临的最大危机" [1] - 新预算案将导致41项正在推进或计划中的科学任务被终止,约占NASA总项目的1/3 [1] - 地球科学项目经费将减少53%,天体物理学经费削减2/3 [1][3] 受影响的具体项目 - 金星探测项目"韦里塔斯"(VERITAS)和"达芬奇+"(DAVINCI+)发射计划前途未卜 [3] - "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卫星维持预算从6900万美元直接削减至零 [3] - "火星大气与挥发物演化任务"(MAVEN)卫星运营经费被取消,可能导致其失控坠毁 [3] 行业专家观点 - 太空科学家警告可能失去40项行星探索及地球气候监测任务,许多涉及国际合作 [2] - 预算削减将终止已支付开发成本的数十项在轨任务,仅节省相对较小的运营费用 [2] - 分析师指出NASA发展重点将转向载人登月及火星任务,其他科研项目被边缘化 [3] 预算调整背景 - 白宫认为NASA当前每年70亿美元的科学任务支出"不可持续" [1] - 批评者指责NASA存在机构臃肿、任务超支和资金浪费问题 [1] - 新预算案反映美国政府将太空探索重心转向与中国竞争载人登月及火星任务 [3]
从小黑屋出来了!!——A股一周走势研判及事件提醒
Datayes· 2025-06-08 21:56
中美经贸关系 - 中美经贸磋商机制首次会议将于6月8日至13日在英国举行[3] - 中国向通用汽车、福特汽车及Stellantis三家美国车企授予稀土临时出口许可[3] - 中国航司重新接收波音737MAX飞机 首架已从西雅图飞抵中国[3] 宏观经济与A股市场 - 摩根士丹利预测二季度实际GDP增速4.8% 但名义GDP增速或跌破4%[4] - 申万宏源指出A股摆脱震荡需满足三大条件:增量资金持续流入、基本面周期性改善、牛市预期形成 当前仍处过渡期[4] - 中信证券预计指数牛市关键入局点在三季度末至四季度[5] - 当周A股主力资金净买入426.97亿元 创3个月新高 电子行业获185.94亿元净流入居首[24][25] 科技产业动态 - 6月科技领域密集事件:任天堂Switch 2发售、苹果WWDC发布iOS 19、AMD公布新一代Instinct GPU、华为HarmonyOS 5.1升级[6] - 谷歌计划6月推出轻量级AI模型Gemini 2.5 Flash[6] - 阿斯麦CEO证实中国已启动国产光刻设备研发[7] - 光刻机核心组件国产化进展:奥普光电供应光学元件 启尔机电参与减震器[8] 新能源汽车与材料 - 宁德时代在《自然·纳米技术》发表锂金属电池研究成果 提出新型电解液设计原则加速固态电池商业化[11] - 制冷剂价格进入上行通道 65%WO3钨精矿价格创历史新高至17.3万元/吨 年初涨幅达21.8%[12] - 氯化钾印度年度合同价同比上涨23%至349美元/吨 中国长协谈判在即[12] 半导体与存储市场 - DDR4产品价格显著上涨 8G 2666Mbps涨幅超50% eMMC普遍涨价5-10%[13] - NAND Wafer中256Gb TLC型号涨幅达25% 受停产预期驱动[13] 其他行业热点 - 美国放宽无人机限制政策 鼓励政府机构采购本土产品[9] - 中国连续7个月增持黄金储备 5月末达7383万盎司[16] - 三峡水运新通道项目启动招标 静态总投资766亿元 工期100个月[16] - 沃飞长空获CCAR-135部运行合格证 成国内首家具备载客资质的eVTOL主机厂[16] 公司动态 - 吉利宣布停止新建汽车工厂 李书福称全球汽车产能严重过剩[7] - 中央汇金控股券商增至8家 引发市场合并预期[17] - 京东稳定币进入沙盒测试第二阶段 德意志银行探索代币化存款[17] - 亚马逊测试人形机器人送货服务 涉及宇树科技产品[18]
敏感时刻,马斯克父亲在莫斯科表态:儿子与特朗普的“口水仗”是个错误
环球网· 2025-06-08 14:32
埃罗尔·马斯克莫斯科行程 - 埃罗尔·马斯克于6月7日抵达莫斯科 将出席9日至10日举行的"未来2050国际论坛" [1] - 埃罗尔·马斯克将在论坛上就太空 火星探索及未来科技等议题发表演讲 [1] - 同场嘉宾包括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等 [1] 埃罗尔对埃隆与特朗普争执的评论 - 埃罗尔认为埃隆与特朗普的公开争吵是个错误 称"这只是一件明天就会结束的小事情" [3] - 埃罗尔解释双方承受了五个月高压状态 需要喘口气 在清除反对势力 努力恢复国家秩序等事务中极度疲惫 [3] - 埃罗尔明确表态"特朗普必将获胜 他是当选总统 所以认为埃隆犯了一个错误" [3] - 埃罗尔将这场纷争比作"雄性争夺支配地位"而发生的冲突 建议马斯克承认特朗普会"赢下这一轮" [3] - 特朗普7日表示 若马斯克资助反对共和党预算案的民主党候选人 将面临"非常严重的后果" [3] - 特朗普称已无意愿修复自己与马斯克的关系 "我认为这段关系已经结束了" [3]
从心理学博士到阿里云创始人,如今王坚又有了大动作
创业邦· 2025-06-08 11:25
人工智能发展历程 - 人工智能概念起源于1956年美国达特茅斯会议,首次提出"人工智能"术语 [12] - 阿兰·图灵在1950年提出"数字计算机"概念,为人工智能奠定理论基础 [10][12] - 赫伯特·西蒙在1960年代预测AI将成为未来10年最重要的发展方向 [13] 王坚的职业轨迹 - 2008年加入阿里担任首席架构师,2009年主导云计算项目,2013年阿里云正式上线 [5][14] - 阿里云目前规模位列亚洲第一、全球第四,是全球前五名中唯一非美国公司 [14] - 201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23年担任之江实验室主任 [5][18] 太空计算网络 - 之江实验室正在构建计算卫星和三体计算星座,实现卫星间激光互联(200Gbps带宽) [21] - 已发射12颗卫星集群,实现3000公里距离的太空计算网络互联 [6][21] - 目标是在太空构建分散式算力网络,支持深空探测和实时地球观测 [21][23] 人工智能现状与未来 - ChatGPT 3.5发布推动行业爆发,Deepseek、宇树科技等新兴公司崛起 [27] - 大模型能力远超预期,应用创新关键在于发现模型潜力而非纠结AGI概念 [29] - AI发展速度将超出预期,未来5-10年将持续突破 [26][29] 技术创新规律 - 颠覆性技术早期必然不被理解,如半导体30年后才成为核心产业 [16] - 创新常来自不被看好的小团队,而非大公司 [29] - 技术颠覆随时可能发生,需保持开放态度 [30]
电子信息制造业:数字时代的核心引擎与创新载体 市场、创新与竞争交织的产业图景
环球网· 2025-06-03 15:49
市场需求 - 消费电子领域需求持续升级,智能手机处理器性能、摄像头像素(多摄趋势)及屏幕分辨率(2K/4K)显著提升 [2] - 汽车电子需求旺盛,车载娱乐系统功能丰富化,ADAS依赖高精度传感器(如特斯拉Autopilot)及高性能芯片 [3] - 工业互联网推动工业机器人控制芯片及传感器(如化工温度/压力监测)需求增长 [3] - 新兴科技领域如量子计算(低温量子芯片)和航天电子(耐高温抗辐射元器件)提出特殊需求 [3] 技术创新 - 芯片制程突破:14nm至7nm提升能效,5nm/3nm量产满足AI/大数据高计算需求 [4] - 存储技术革新:3D NAND实现高密度存储,PCM/MRAM等新型存储技术研发中 [4] - 人工智能算法应用拓展,如智能手机场景识别优化、工业互联网故障预测 [5] - 操作系统持续优化(安卓12界面/隐私升级,iOS强化性能与数据安全) [5] - 硬件与软件协同创新,如物联网(传感器+软件)、智能汽车(自动驾驶硬件+算法)、云计算(服务器+虚拟化软件) [6] 产业竞争 - 行业巨头竞争:英特尔(PC/服务器芯片)、苹果(A系列芯片+生态)、三星/小米(差异化策略)主导市场 [7] - 区域产业布局:中国(华为/中兴通信设备、中芯国际芯片)、韩国(三星/LG显示技术)、日本(信越化学硅片/村田元器件)技术领先 [8] - 知识产权竞争:5G标准制定(华为/中兴参与)及核心专利成为企业竞争优势 [9] 行业定位 - 电子信息制造业是数字经济时代核心支柱,涵盖芯片、5G、量子计算等前沿技术,推动全球产业升级 [1][9]
记者手记:航天观礼,放飞少年科学梦
新华社· 2025-05-30 15:29
航天教育实践 - 北京市丰台区教委创新人才发展中心组织4所学校60余名学生现场观看天问二号发射 [1] - 江苏省常州市博爱小学30名师生参与航天主题实践教育活动 [2] - 现场观礼活动旨在激发青少年对太空和科学研究的热情 [2] 航天人才培养 - 天问二号任务设计周期为10年 带队老师期望未来有学生能投身航天事业 [3] - 航天员王亚平"天宫课堂"实验对小学生产生深远影响 激发航天梦想 [2] - 建设科技强国需要培养下一代科技人才 为青少年创造科技实践机会 [3] 航天科技发展 - 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天问二号探测器 [3] - 现场观礼学生表示实际发射场景比电视转播更壮观 [3] - 航天科技展示活动增强青少年对国家航天成就的自豪感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