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星舰(Starship)
icon
搜索文档
SpaceX进度太慢,NASA要换登月队友了
36氪· 2025-10-21 08:19
需要说明的是,阿尔忒弥斯2号任务是将宇航员送入绕月轨道,绕月一圈后返回地球。阿尔忒弥斯3号任 务的目标是登上月球南极。 当地时间周一(10月20日),美国交通部长肖恩·达菲表示,鉴于埃隆·马斯克麾下的太空探索技术公司 (SpaceX)正落后于"阿尔忒弥斯"登月计划的时间表,他将重新开放相关合同,让其他公司也有机会参 与。 达菲目前担任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代理局长,他周一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不会只等 一家公司的进度。我们要推动项目前进,赢下第二次太空竞赛,重返月球,建立营地和基地。" SpaceX是NASA"阿尔忒弥斯"载人登月计划的多家承包商之一,该计划旨在在月球上建立人类首个长期 驻留点,并为未来的载人火星任务做准备。 参与"阿尔忒弥斯"计划的还包括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索斯的蓝色起源、波音、洛克希德·马丁和诺斯罗 普·格鲁曼等公司。 SpaceX于2021年赢得了NASA的月球登陆项目合同,将利用星舰(Starship)执行阿尔忒弥斯3号任务。 按照NASA的最初计划,阿尔忒弥斯3号任务应该在2024年进行。然而,NASA去年宣布,阿尔忒弥斯2 号任务推迟至2026年4月,阿尔忒弥斯3号任务 ...
马斯克星舰成功完成第11次试飞,“中国星舰”正奔向星辰大海
经济观察网· 2025-10-15 18:54
经观新科技 北京时间10月14日,马斯克旗下SpaceX公司的新一代重型运载火箭"星舰"(Starship)发射升空,圆满完成星舰第11次综合飞行测试。 再如正在港交所申请IPO的国星宇航,公司业务主要为"造卫星、管卫星和用卫星"。2024年,公司星基解决方案营收超过总营收的70%,一家国内大型数字 创意产业为了应用元宇宙技术,购买了国新宇航一体化的卫星数字孪生系统,该系统将帮助该客户快速构建元宇宙三维场景。 尽管商业模式清晰,但上述两家中国商业航天公司到目前尚未盈利。据公开信息,蓝箭航天2023年、2024年净亏损分别为11.77亿元和10.15亿元。国星宇航 2022—2024年亏损净额分别为9090.7万元、1.39亿元、1.77亿元及1.92亿元。 如何投资"中国星舰" Space X估值已超2000亿美元,2024年融资260亿美元,尚未在美股上市。目前,国内新兴商业航天公司也尚无在A股、港股上市的企业,这也意味着普通投 资者无法购买其股票。 截至2025年10月初,蓝箭航天的IPO进程处于上市辅导阶段,尚未进入正式申报或路演环节。该公司拟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辅导机构为中国国际金融股份 有限公司,这 ...
马斯克身价5000亿美元,女儿却交不起学费:一场首富家庭的“精神流放”
搜狐财经· 2025-10-02 18:32
当埃隆·马斯克(Elon Musk)的星舰(Starship)划破天际,承载着他征服火星的宏伟梦想时,他的女儿薇薇安·威尔逊(Vivian Wilson)正走在洛杉矶漆黑 的街道上,为了节省打车费而步行数公里回家。 导语 父母离婚后,泽维尔随母亲生活。那个名为"父亲"的角色,在他的成长岁月中,更像一个遥远而模糊的符号。马斯克忙于构建他的商业帝国,从PayPal到 SpaceX再到特斯拉,他的每一个决策都可能撼动世界,却鲜有时间分给这个内向敏感的孩子。 薇薇安回忆中的父亲,是一个"冷漠、易怒、自恋且缺乏爱心"的形象。 他不仅在情感上长期缺席,偶尔的相处也充满了评判与嘲讽。据称,马斯克曾不止一次取笑泽维尔"娘娘腔"、"像个gay",这些话语如利刃般,割裂了本 就脆弱的父子情,也加剧了泽维尔内心的混乱与痛苦。在一个渴望父爱却遍寻不得的环境里,疏离与反感开始悄然滋长。 第二章:身份的觉醒——"我是谁"的呐喊与家庭的风暴 这位世界首富的资产已突破5000亿美元,一个足以买下小国的数字,而他的亲生女儿,却在为下一年的学费发愁,与人合租,甚至连品尝几只新鲜生蚝都 成了一种奢侈的自我款待。 这并非危言耸 nghe, 也不是虚 ...
马斯克:明年重新定义“星舰”
36氪· 2025-09-24 11:18
埃隆·马斯克表示,SpaceX计划于明年推出全新"星舰"火箭,实现完全可重复使用,能将超过100吨有效载荷送入轨道,是当前版本35吨的三 倍。 埃隆·马斯克预告,其创建的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准备在明年推出一款更大的火箭版本,该版本将实现"完全可重复使用"。 马斯克在一场播客大会通过视频演讲时说道,这款新的"星舰"(Starship)将能够把超过100吨的有效载荷送入轨道。与之相比,当前星舰"Version 2"的有 效载荷能力约为35吨。 上周,SpaceX公司总裁兼首席运营官Gwynne Shotwell也在巴黎举行的太空会议上透露,该公司正在与芯片公司展开合作,开发手机直连星链技术。 马斯克补充道:"除非出现非常重大的挫折,否则SpaceX明年将展示完全可重复使用的能力,同时回收助推器和飞船,并能够把超过100吨的有效载荷送 入轨道。" 在活动中,马斯克还提及了利用星链卫星为用户手机等设备提供服务的计划。本月早些时候,SpaceX宣布将以约170亿美元的价格从回声星(EchoStar) 手中收购无线频谱。 马斯克表示,公司目前正把重心转向这款更大的火箭,"我们只剩下一枚Version 2设计的 ...
马斯克:目前最花精力的是打造“擎天柱”,两年后还要推星链手机
36氪· 2025-09-15 12:41
擎天柱机器人进展 - 擎天柱第三版设计正在敲定 将具备接近人类手部灵活性 配备自主导航AI大脑 并实现大规模量产[3] - 项目占用马斯克最多精力 需解决现实世界AI问题 机电一体化及供应链生产挑战 所有执行器无法从现有供应链获取[3] - 年产量达100万台时生产成本预计2万-2.5万美元 首批机器人AI芯片成本占物料清单5000-6000美元[4] - 机器人硬件设计是主要难点 手部设计占据工程难度大部分[5] - 选择人形设计为实现向后兼容 适配人类现有环境[5] 特斯拉芯片技术 - 采用双芯片策略:Dojo用于模型训练 AI系列芯片用于推理[6] - AI5芯片较AI4性能提升40倍 基础算力提升8倍 内存容量提升9倍 内存带宽提升5倍[7] - AI4芯片使全自动驾驶安全性达人类2-3倍 未来数月将推送重大软件升级 模型参数数量提升一个数量级[7] 星链通信计划 - 投入170亿美元购买频谱 实现卫星直连手机 需手机硬件改造支持新频谱[8] - 支持新频谱的首批手机预计两年后上市 同时研发适配卫星[8] - 目标提供全球覆盖高带宽网络 用户可拥有星链账户实现家庭移动场景全覆盖[10] - 不排除收购运营商获取频谱的可能性[11] 星舰发射计划 - 预计明年实现飞船完全可重复使用 能将超过100吨载荷送入轨道[13] - 第三代星舰搭载猛禽3号发动机 设计改动大但可实现完全复用[13] - 主要技术障碍是热盾研发 需承受极端高温且不需每次飞行后维修[15] Grok模型发展 - 使用合成数据重构知识 通过推理计算分析信息真实性并修正内容[16] - 算力投入与智能提升存在对数关系:10倍算力投入使智能水平提升一倍[18] - 预计2030年AI整体能力超过全人类总和[18] 太空探索规划 - 建立月球研究基地有助于了解宇宙本质 后续将前往火星建立自给城市[23] - 关键目标是实现火星自我维持 使人类成为多行星物种[24] - 若每两年窗口期实现运送物资指数增长 30年内可能建成自给火星城[25]
马斯克旗下SpaceX获许可,佛罗里达州发射次数或超此前两倍!要为商业客户、美国国防部发射任务,还要发射星链卫星
格隆汇· 2025-09-04 09:27
监管批准与发射能力提升 - 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完成环境评估 批准SpaceX将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太空军基地的猎鹰9号火箭年度发射次数从50次增加到最多120次[2] - 评估报告结论为"经缓解后无重大影响" 认定调整不会对人类环境质量产生重大影响[2] - 同时批准新建着陆区 每年最多容纳34次助推器着陆 将提升助推器回收效率[2] 发射业务发展现状 - 猎鹰9号火箭发射频次大幅提升 从2022年每年60次增至2024年132次[3] - 公司发射任务清单饱满 包括商业客户 美国国防部发射任务及星链互联网卫星发射[4] - 新增发射能力将缓解任务瓶颈 专用着陆区启用可能缩短助推器周转时间[4] 环境保护措施 - 保护措施包括新建设施需获取额外环境许可 使用不干扰海龟的夜间照明设备[2] - 施工前需对佛罗里达灌丛鸦和东部靛蓝蛇种群数量进行调查以确保野生动物保护[2] - 评估认定工业废水流入附近水域可能性极低 特别关注发射台注水降温系统排放问题[3] 未来扩张计划 - 此次许可是SpaceX多场地提升发射频率大计划的一部分[4] - 公司计划从加州范登堡太空军基地每年进行多达100次猎鹰系列火箭发射[4] - 监管机构正在评估增加星舰火箭发射次数的提案 该火箭专为月球和火星任务设计[5]
SpaceX星舰第十次试飞成功,首次完成卫星模型部署
金十数据· 2025-08-27 11:51
星舰第十次试飞成功 - 星舰在第十次试飞中成功飞入太空并顺利返回地球 助推器在墨西哥湾模拟软着陆 上级飞船飞至印度洋 [2][3] - 上级飞船释放八枚新一代星链互联网卫星的假模型 成功测试类似糖果机的释放装置 [3] - 飞船隔热盾在重返大气层时更有效地保持结构完整 尽管尾翼部分被烧穿且尾部结构发生爆炸 仍保持完美控制并按预期溅落 [4][5] - 助推器的33台发动机中有一台提前关闭 但其他发动机进行补偿 任务得以继续 [4] - 任务结束时飞船先转为垂直姿态模拟着陆 随后倒入印度洋并发生爆炸 这在SpaceX飞行规划的预期之中 [5] 星舰技术特点与行业影响 - 星舰是迄今建造的最大最强大的火箭 高度接近122米 由上级飞船和装有33台发动机的超级重型助推器组成 [3][5] - 该火箭设计为完全可重复使用 两个级段都会返回发射场并由巨型机械臂接住 [5] - 若实现完全可重复使用愿景 星舰或将彻底改变航天产业 使更大更重的有效载荷以更低成本发射入轨 [5] - SpaceX奉行打破再修复的开发理念 与NASA和传统航天公司试飞前力求预见所有工程问题的做法不同 这带来更多失败但能更快更高效 [5] 项目进度与时间表 - 星舰项目比原计划落后约六个月 如果能在六周左右再进行一次试飞 就能开始追赶进度 [7] - 公司希望在明年展示两艘星舰在轨推进剂转移的能力 这是飞往更远目的地如月球和火星的关键技术 [7] - 马斯克曾称SpaceX将在2026年发射首批无人星舰前往火星 近期仍称这是目标但信心有所下降 [7] - NASA的阿耳忒弥斯三号任务计划在2027年底使用星舰作为登月舱 但随着研发进度延迟 该任务几乎肯定要推迟到2028年或更晚 [7] 竞争格局与行业动态 - NASA的登月计划不断延后 中国则在稳步推进 目标是在2030年前让中国航天员登月 本月中国已成功测试一款月球着陆器 [8] - 即便有此次成功试飞 中国在NASA之前抵达月球的几率超过五成 [8] - 项目进度取决于SpaceX发射星舰的频率 如果大约能做到六周一次 就能让项目回到进度表上 但若间隔拖到两三个月 将严重拖慢阿耳忒弥斯三号的进展 [8]
地面系统出现问题,“星舰”取消第十次试飞
观察者网· 2025-08-25 08:51
发射计划与故障 - 星舰第十次试飞任务在发射前30分钟因地面系统故障暂停 [1] - 原定发射前的开发进展直播已被取消 [2] - 类似地面系统故障可能在几天内解决 [2] 星舰系统与技术路线 - 星舰为完全可复用重型运载火箭系统 由超重型运载火箭和星舰飞船组成 [2] - 系统设计运载能力超百吨载荷 [2] - 计划取代猎鹰9号 猎鹰重型火箭及龙飞船执行近地轨道和地球同步轨道任务 [2] 测试进展与行业观点 - 2023年星舰已出现数次事故 包括飞行途中解体及点火测试爆炸 [4] - 部分业内人士质疑技术路线可行性 [4] - 另有观点认为事故频发与激进测试和改进同步进行的开发路径相关 [4] 战略定位 - 星舰是公司月球和火星航天计划的核心载具 [2]
马斯克:8月份将再次举行星舰(Starship)发射活动。
快讯· 2025-07-29 05:18
星舰发射计划 - 马斯克宣布8月份将再次举行星舰发射活动 [1]
30万亿美元帝国!马斯克描绘特斯拉“终局”:核心是人形机器人、是AI,而非汽车
华尔街见闻· 2025-07-28 13:43
特斯拉的长期愿景 - 公司首席执行官马斯克提出特斯拉的终极估值可能达到25万亿至30万亿美元,这一数字是当前市值的20到30倍,核心驱动力为人形机器人和自动驾驶技术而非传统汽车业务[1][5] - 擎天柱机器人(Optimus)被定位为公司有史以来最重要的产品,潜在市场需求高达200亿至500亿台,若实现年产10亿台且单台成本降至3000美元,年收入可达30万亿美元[11][34] - 自动驾驶业务(Robotaxi)将采用混合运营模式,部分车辆由公司直接拥有,部分由车主共享加入,类似于Uber与Airbnb的结合体[16][31] 技术协同与核心能力 - 人形机器人将复用公司现有自动驾驶AI计算机和电池技术,体现算力、能源与制造领域的协同效应[8][64] - AI技术被形容为"超音速海啸",旗下xAI公司正推进120亿美元债务融资用于采购芯片和建设数据中心以支持Grok等AI模型的训练[14][46] - 能源业务成为关键增长点,2024年储能部署预计达31.4 GWh,营收约101亿美元,同比增长67%,毛利率超过26%[15] 生态系统布局 - 星际飞船(Starship)项目致力于实现完全可重复使用的轨道运输系统,目标是将每次发射成本降至低于猎鹰1号火箭的水平,最终实现多行星文明[22][23] - Neuralink短期目标为解决瘫痪、失明等医疗问题,长期愿景是实现人机共生与"概念性心灵感应",可能提供某种形式的永生[49][50][53] - X平台正发展为"万能应用",将整合支付功能(X Money)和完全加密的通信系统(X Chat),同时通过Grok实现信息真实性验证[67][72] 市场影响与产业变革 - 人形机器人初期将应用于高价值场景,如24小时医疗护理和危险环境作业,其变革性被认为将超越全自动驾驶技术[36][37] - 自动驾驶出租车将推出专用双座车型Cyber cab,与现有Model 3/Y形成产品矩阵满足不同乘员需求[17][29] - AI与机器人技术可能将经济规模扩大10倍以上,消除物质匮乏的同时带来"人类如何寻找生命意义"的哲学挑战[4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