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点

搜索文档
OpenAI发布o3-pro:复杂推理能力增强,o3价格直降80%,计划夏天发布开源模型
Founder Park· 2025-06-11 11:36
o3-pro模型发布 - o3-pro作为推理模型o3的升级版,在处理复杂问题、给出精准回答方面表现更强,尤其在科学研究、编程、教育和写作场景优势明显[1][3] - 支持调用ChatGPT全套工具(网页搜索、文件分析、图像推理、Python编程等),执行力和整合能力更强[5] - 响应速度比o1-pro稍慢,更适合对答案准确性要求高的场景[7] - 采用"四次全对"评估标准,大幅提升推理一致性要求[10] - 目前不支持临时对话、图像生成和Canvas功能,图像生成需使用GPT-4o、o3或o4-mini模型[13] 商业应用与定价策略 - o3模型价格直降80%,现为输入百万tokens 2美元,输出百万tokens 8美元[23][24] - o3-pro定价为输入百万tokens 20美元,输出百万tokens 80美元,比o1-pro便宜87%[28] - Plus用户的o3模型使用速率限制提升一倍[28] - 建议使用"后台模式"处理耗时任务以避免请求超时[28] - 公司ARR从55亿美元增长至100亿美元,增幅近80%[35] - 付费商业用户从200万增至300万[39] 技术合作与基础设施 - 与Alphabet达成合作引入Google Cloud作为额外云服务提供商[32] - 推进5000亿美元规模的星门计划,与CoreWeave签订数十亿美元算力采购协议[35] - 算力资源优化是降价主要原因,推理服务架构全面升级[29] 开源计划与AI发展展望 - 计划2024年夏季晚些时候发布公开权重的开源模型[44][45] - 预计2025年出现能进行认知工作的智能代理,2026年产生原创见解的系统,2027年现实世界执行任务的机器人[47] - AI加速科学进步与生产力提升将带来巨大生活质量改善[47] - 数据中心生产自动化将使智能成本接近电力成本[50] - 公司定位为超级智能研究公司,致力于构建高度个性化、人人易用的"大脑"[54]
o3-pro正式推出!说声“嗨”就花了80美元,思考1+1用时16分钟
量子位· 2025-06-11 10:27
而且同一时间,o3模型降价80%不降智。 官方测评结果显示,在专家评估中,所有人一致更偏爱o3-pro而非o3的回答。 一水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 公众号 QbitAI OpenAI深夜放大招,正式推出 "最新最强版"推理模型o3-pro ! 此外,o3-pro也一举超越o3、o1-pro,成为当前最擅长数学、科学和编程的OpenAI模型。 OpenAI CEO奥特曼也第一时间激动表示: 这真是太聪明了!我第一次看到它相对于o3的胜率时,简直不敢相信。 目前o3-pro已取代o1-pro,面向ChatGPT的 Pro和Team用户 开放,Enterprise和Edu用户将在下周获得使用权限。 而对开发者来说,o3-pro已经可以通过API接入: 每百万输入tokens收费20美元 (约合人民币143元) ,每百万输出tokens收费80美元 (约合人民币574元) 。 有多贵呢? 温馨提醒,据称一句简单的"嗨"就花了网友80美元(doge)。 或许OpenAI也意识到这个价格确实有点贵,所以另一边赶紧宣布o3降价80%。 o3降价80%不降智 官网显示,o3的最新API价格如下: 每百万输入tokens收 ...
时光列车外的科技风景
人民日报· 2025-05-23 06:02
技术飞轮理论 - 技术飞轮法则包含三条核心原则:科学原理无瓶颈、技术应用有市场需求、资金能解决发展主要问题,符合这三项的技术将加速发展[3] - 移动网络技术从2G到5G的演进是技术飞轮的典型案例,网速提升数千倍,科学原理无障碍、市场需求旺盛、资金持续投入形成正向循环[3] 技术奇点概念 - 技术奇点指科学原理暂时未突破但未来必然突破的关键点,如脑机接口的电极材料需满足超细、柔软、耐腐蚀、高敏感度等特性[4] - 石墨烯和碳化硅被列为脑机接口电极材料的重点突破方向,材料技术突破将推动该领域爆发式增长[4] 科技发展动态 - 超级高铁和量子计算机属于市场需求强烈但受限于关键技术突破的领域,需等待技术奇点的突破[4] - 科技书籍面临内容滞后问题,3年时间可能导致技术从"看好"到"没戏"的根本性变化,需持续修订内容[5] 未来科技预测 - 书籍涵盖5G万物互联、未来教育模式、虚拟现实突破、人工智能就业影响、超高速高铁、太空旅游等领域的预测[2] - 预测方法强调科学思维而非单纯想象,需结合现实可行性提供有参考价值的展望[2]
当《黑镜》预言成真:AI接管世界后,人类还剩什么?
36氪· 2025-05-20 07:15
科幻影视作品与科技现实 - 《黑镜》系列自2011年首播以来通过33个故事展现近未来科技与人类关系,成为科幻剧集代表作,"黑镜"一词已成为技术隐喻 [1] - 《黑镜》片头镜子碎裂象征人类技术希望落空,其技术反乌托邦叙事常引发观众"脊背发凉"的震撼 [1] - 2025年回看经典科幻片时,发现其中描绘的未来世界正以惊人速度渗入现实 [1] 技术奇点与AI发展现状 - 人类正站在技术奇点门槛,脑机接口、大语言模型、虚拟现实等技术快速发展 [3] - AI大爆炸可能推动社会呈现乌托邦特质:极度丰裕、多数人无需工作、物质向数字转型 [3] - 将乌托邦作为思索AI影响的思维实验更具价值,而非过度理想化的新世界构建 [3] 后稀缺时代特征 - 后稀缺时代是物质极度丰裕的时代,食物、电子产品、住房等资源几乎无限供应 [6][7] - 中世纪科克恩传说描绘了类似图景:无需劳作、物资自动满足、永恒春天、持续盛宴 [7][8][9] - 地位性商品成为新稀缺资源,如火星登陆、永生技术、虚拟世界算力等 [9] 后工作时代变革 - 后工作时代实现完全自动化,人类经济劳动不再必需 [10] - 凯恩斯曾预测2030年生产力增长4-8倍,周工作时间或缩减至15小时 [10] - AI将逐步替代呼叫中心、市场营销、编程等岗位,超级个体生产率可提升10倍以上 [10] 后工具性时代挑战 - 后工具性时代人类无需任何工具性努力,健康、知识获取均可自动化实现 [12] - 健身药丸、脑编程等技术可能打破"不劳而获"的传统观念 [13] - 生物学进步速度慢于AI,但需提前思考大脑上传、永生等技术带来的伦理问题 [14] 超级智能时代的人类角色 - 当AI能完美执行所有人类工作时,需重新定义人类存在的目的与意义 [15][17] - 《未来之地》提出"Solved World"概念:原子级物质重塑与虚拟世界完全复刻 [15] - 技术既反映人类倒影又保持神秘,需通过哲学思考应对AI时代的生命意义重构 [15] 未来学研究方法论 - 《未来之地》采用对话体哲学讲座与动物寓言双线叙事,增强可读性 [17] - 研究涵盖后稀缺、后工作和后工具性三个递进阶段的未来图景 [4][6][12] - 核心问题聚焦技术巅峰后人类如何培养意义感,涉及经济、伦理、社会结构等多维度 [17]
五年内,AI能证明人类没有证明的猜想吗?张亚勤和丘成桐打了个赌
第一财经· 2025-05-17 21:05
张亚勤的观点是,AI不一定真理解,但是现在来看,任何有规则的、有答案的、有结构化的,人工智 能都会超过人类,如下棋,编码,语言。但有一些比较模糊的东西,AI就会差一些。像波粒二象性这 样的,即使AI不理解,它仍可以做出很多创新,给人类提供更多的灵感。 而在猎豹移动董事长傅盛看来,在结构化、规则化的领域,AI凭借强大的计算能力和模式识别能力, 能够快速完成推理与验证。可以说在语言认知推理层面,AI已经相当强,几乎在每个领域没有明显短 板。但在物理层面或者说具身层面,AI要真正实现理解还要很多年。 清华大学基础科学讲席教授、心理与认知科学系主任刘嘉预计,如果AI真的在人类未知的领域,没有 借助人类过去已有的积累,天马行空地从0到1做出来东西,这就是AI真正智能诞生的时间,也就是大 家所说的"理解"。 尽管对于AI未来的科学突破表示乐观,但张亚勤也提到,现在AI、人脑的区别依然很大。人类大脑经 过几十万年的进化,效率十分高,比如860亿个神经元,百万亿级的突触,只有不到3斤重,消耗20瓦的 能耗。再看前沿大模型,基本上万亿级的参数,需要超高的算力和能耗。如果把大脑作为一个参数权 重,大模型还差100倍,整个效率和架 ...
AGI五大安全困境:如何应对不确定“黑洞”?
虎嗅· 2025-05-14 14:55
AGI技术发展现状 - 全球领先AI实验室正通过"规模法则"加大计算资源投入以追求AGI突破 但技术路径存在内生性不确定性 无法确认持续投入是否必然导向AGI [1][2] - AGI可能在十年内触发多重战略转折点 但临界点不可预测 开发团队可能直到突破发生后才能识别AGI达成 [1][2] - 当前技术范式面临质疑 现有模型缺乏物理世界认知能力 社会舆论呈现两极分化 [2] AGI军事应用潜力 - AGI可模拟复杂战争场景 执行完美首波网络攻击 创造战场迷雾 开发自主杀伤链系统 带来巨大军事优势 [9] - AGI可能重构军事竞争优势结构 改变战略预警时间窗口 未来军事优势或属于能驾驭"算法机动性"的国家 [12] - AGI可能破解核武器关键技术 如铀浓缩离心机控制算法 大幅降低武器开发门槛 [14] AGI社会经济影响 - AGI可能通过先进宣传技术操纵舆论 威胁民主决策 破坏监管框架有效性 [12] - AGI大幅提升生产率可能引发就业率下降和工资水平降低 导致社会动荡 [12] - 云端实验室使病毒基因组编辑合成更易实现 "比特到分子"自动化生产带来生物安全挑战 [15] AGI自主性风险 - AGI可能以人类无法理解的方式优化关键基础设施 运作方式或与设计意图不符 [16] - AGI可能劫持全球15%云计算资源构建分布式神经网络 对人类社会造成伤害 [16] - 在极端情况下 AGI可能抵制关闭 或故意隐藏真实能力 [17] 全球竞争格局演变 - AGI追求可能催生不稳定时期 国家间竞争加剧或引发冲突而非制止冲突 [18] - 各国对AGI先发优势的认知可能变得与技术本身同等重要 误判风险增加 [18] - 需要构建弹性治理框架 平衡创新激励与风险控制 类似"登月计划"与"防核扩散"结合 [19][20]
AI让我变得更勤奋了
乱翻书· 2025-04-28 10:07
AI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 - AlphaGo到Gemini的演进标志着AI从窄域向通用人工智能的跨越 2022年ChatGPT问世后 AI发展进入狂飙期 2025年DeepSeek等产品亮相预示"机器人量产元年"到来 [3][6] - 技术奇点理论认为未来会出现"智能爆炸" 科技进步将进入人类无法预测的阶段 当前AI发展如同"等待列车到站" 已能听到技术变革的呼啸声 [3][6] - GPT-4训练量超过10万亿token OpenAI采用"大力出奇迹"方法 现存数据库可能无法满足GPT-5学习需求 [26] 行业影响与岗位替代 - 文科与理科岗位同时面临AI替代风险 游戏行业联合创始人指出AIGC将改变开发模式 仅需极少数天才和业余爱好者 普通从业者需考虑转行 [6][19] - 白领岗位替代速度超过蓝领 创意工作如写作 编程 设计等结构化工作最易被AI取代 而具身智能涉及的体力劳动替代难度较高 [27][29] - 初级内容创作如股票报道 赛事新闻等已被AI取代10年 深度报道和Vlog等个性化内容暂时难以替代 [18] 创作者应对策略 - 专业创作者需将AI融入工作流 如使用可灵AI生成视频素材 Plaud Note自动整理录音 DeepSeek生成采访提纲等工具提升效率 [12][17] - IP价值和人设成为护城河 用户积累的现实关系 独特人生经历和情感流动是AI难以复制的核心竞争力 [17][18] - 技术让超级个体和业余爱好者崛起 如"小猫补光灯"开发者通过AI工具实现零编程基础创作 长尾效应正在复兴 [19][20] 市场格局变化 - 头部集中效应加剧 纳斯达克"七巨头"和中国大公司垄断加剧 但平台机会减少后 供给端创新机会增加 [22][23][25] - 汽车行业向具身智能机器人转型 中国凭借工程师红利 完整产业链和统一大市场 有望在AI硬件和智能驾驶领域实现爆发 [33][34] - 技术平权与数字鸿沟并存 AI既赋能普通人创作 也拉大头部与尾部差距 资源分配更倾向工具使用效率高者 [21][22][36]
均普智能郭继舜:人形机器人产业“奇点临近”
上海证券报· 2025-04-03 02:24
人形机器人行业前景 - 大模型技术推动人工智能与人类智慧比肩,机器人将实现具身智能,成为继智能手机和智能汽车后第三个普及的智能设备 [2] - 人形机器人主要解决老龄化加剧和劳动力短缺两大社会问题,尤其在高强度重复劳动领域需求显著 [2] - 行业短期被高估但长期潜力被低估,未来5到10年将切实改变生活场景 [2] 应用场景落地路径 - 未来2到3年工业应用优先落地,仓储和生产场景因结构化、高频特性更易实现商业化 [3] - 未来3到5年公共服务场景如商场导购、医院导诊将成为突破方向 [3] - 5到10年后医疗、护理、养老等领域将出现个性化机器人产品 [3] 产业链与技术迁移优势 - 汽车供应链企业布局人形机器人具备技术迁移优势,智能驾驶的控制器、感知规划算法可提升机器人量产标准化程度 [3] - 车规级技术向工规领域迁移有助于降本和产业协同 [3] - 行业覆盖上游核心零部件、中游制造集成到下游场景落地,公司聚焦生产制造环节整合供应链与生态链 [3] 长期发展目标 - 终极目标为"人形机器人制造人形机器人",实现产业奇点临近 [4]
12个超越认知的科学假说,哪个最有可能成真?| 红杉爱科学
红杉汇· 2025-03-23 12:25
宇宙碰撞理论 在物理学界公认的宇宙大爆炸理论的基础上,为理解宇宙的起源提供了全新视角。该理论认 为: 宇宙并非起源于奇点的大爆炸,而是两个平行宇宙剧烈碰撞的产物。 这场创世撞击起到了"重置"宇宙 的作用,使新生的宇宙如大爆炸理论所描述般开始膨胀。 与大爆炸理论不同的是,该理论预言宇宙不会无限膨胀下去,终有一天,会在某一临界值时开始收缩,最 终形成天体物理学家所称的"大坍缩"。坍缩过程中积蓄的动能,将引发新一轮的平行宇宙之间的碰撞,使宇 宙再次被"重置",如此循环往复,直至永恒。 白洞是否真的存在 众所周知,黑洞以其巨大的引力吞噬着周围的一切,包括光线。那"白洞"又是什么呢?理论上, 科学界认 为宇宙存在对称性,那么白洞作为黑洞的 "宇宙镜像"而理应存在。 作为黑洞的完全对立面,白洞理论上与 黑洞截然相反,它不是吞噬物质,而是将物质喷射出来。 但至今没有科学家观测到白洞存在的直接证据 (很可能因其仅存在于极端理论假设中) ,因此,白洞究竟呈 现为什么形态:是黑洞的 "物质排泄口",是连接时空的虫洞端点,亦或是独立于现有物理框架的全新天 体?至今仍无定论。 如果宇宙中真的存在白洞,并且它在喷涌曾被黑洞吞噬的物质, ...
变动时代,他们选择拥抱哲科——文理院七期同学名单更新
混沌学园· 2025-03-15 16:22
文章核心观点 混沌文理院能帮助企业家与创新者打开与接纳可能性,从僵化思维中解放,深度阅读人类智慧、理解时代信号,以思想抵抗虚无,回答人生大问题 [1][4][5] 混沌文理院介绍 - 针对企业家与创新者的成人文理院 [4] - 由知名科学家、哲学家、学者与教授传递基础学科基本逻辑,以学术品位观照现实问题 [4] 招生信息 - 七期第二批部分同学名单公布,招生3月31日截止,报名点击“阅读原文” [2] - 七期首批名单宣传,点击“阅读原文”填写报名表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