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信托
搜索文档
宗馥莉辞去董事长,三位同父异母弟妹21亿美元信托还有戏吗?
搜狐财经· 2025-10-11 17:46
核心管理层变动 - 宗馥莉于9月12日辞去娃哈哈集团法定代表人、董事及董事长等所有职务,相关程序已通过集团股东会和董事会 [2] - 在其辞职前,多家与娃哈哈相关的饮料企业在2025年9月发生工商信息变更,公司名称均移除“娃哈哈”字样,变更为“宏胜”相关名称,例如南阳娃哈哈昌盛饮料有限公司变更为南阳宏胜恒枫饮料有限公司 [2] 新品牌筹备进展 - 宗馥莉主导的宏胜饮料集团在2025年2月至5月期间申请了多个“娃小宗”及类似商标,如“娃小哈”、“宗小哈” [2] - 娃哈哈集团官方公众号(现名“哈哈号角”)在5月12日曾曝光一款名为“娃小宗”的无糖茶饮料,口味为“凝香乌龙” [2] - “娃小宗”微博账号于10月11日完成平台认证,截至当日16时32分,粉丝数已达7056,并持续上涨 [2] 家族信托法律纠纷 - 2024年12月,宗庆后的三位子女宗继昌、宗婕莉和宗继盛在香港发起诉讼,主张平等的继承权或信托受益权,要求“拿回信托资金” [3] - 案件涉及宗庆后委托宗馥莉设立的三个境外信托(信托A、B、C),总金额为21亿美元,受益人为宗继昌、宗婕莉、宗继盛及其子女,不包括其配偶 [3][4] - 原告申请临时禁制令,防止宗馥莉处置JianHao Ventures Ltd账户资产,涉案账户截至2024年5月已有约110万美元转出 [3] - 法律观点认为,宗馥莉辞职不影响案件的法律认定,但可能影响执行,其新品牌“娃小宗”的成功与否可能影响其履行21亿美元信托出资义务的意愿 [4]
许家印家族信托“失灵”,23亿美元财产有望被追回
观察者网· 2025-10-11 17:40
香港法院对许家印资产的司法裁决 - 香港高等法院委任中国恒大清盘人为许家印资产的接管人,并允许其接管许家印100%实际控股的境外公司及7个相关银行账户[1] - 法院授权清盘人接管许家印名下资产,并将其通过离岸家族信托持有的财产一并纳入接管范围[1] - 法院认定许家印家族信托的核心缺陷在于“控制权未真正转移”,其行为构成“欺诈性资产转移”[5][6] 恒大地产历史财务造假问题 - 恒大地产在2019年通过提前确认收入虚增收入2139.89亿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50.14%,虚增利润407.22亿元,占当期利润总额的63.31%[3] - 2019年超过六成的利润和近半的收入为虚假[4] - 依托虚假的高利润业绩,许家印家族在2019年作为持股约70%的最大股东获得了约142亿元的分红[4] 许家印家族信托的设立与架构 - 许家印与其前妻丁玉梅于2019年前后在美国设立规模高达23亿美元的单一家庭信托基金,指定两个儿子为受益人[4] - 信托资金主要来源是许家印夫妇多年来从恒大获取的股息分红和套现所得[4] - 信托架构设计将本金留给长孙,两个儿子仅能领取生活费,意图实现隔代传承和资产保护[4] 清盘人对相关方的资产追缴行动 - 清盘人在香港高等法院对许家印、丁玉梅、前行政总裁夏海钧等人提起诉讼,旨在追回2017年至2020年底期间的约60亿美元误报股息及酬金[7] - 香港和伦敦法院对丁玉梅发出全球资产冻结禁令以追回约60亿美元资金[7] - 丁玉梅被查出于2022年9月斥资4980万英镑购入伦敦泰晤士城33间公寓,并通过5间英属维京群岛公司持有[8] - 清盘人质疑前行政总裁夏海钧隐瞒至少6500万美元资产,并指出其在资产冻结令生效后买卖物业并与妻子离婚[8] 家族信托的法律风险与合规要点 - 信托架构的合法合规性依赖于严格遵守独立性原则,设立人应避免过度控制信托资产[5][6] - 法院裁决的法律基石是“欺诈性转移”原则,即任何旨在损害、延迟或欺骗债权人的资产转移行为均属无效[6] - 信托被“击穿”的关键在于其缺乏独立性,仍由设立人实际控制,被视为规避法律责任的工具[6]
一场跨越12国的财富追猎:许家印“巨额信托崩盘”只是前菜
搜狐财经· 2025-10-11 09:25
文章核心观点 - 香港高等法院判决授权清盘人全面接管许家印名下所有资产,包括全额冻结其设立于美国特拉华州、总额23亿美元的离岸信托,此案被视为“信托击穿第一案”,确立了“信托若沦为欺诈债权人的工具,隔离功能将彻底失效”的原则 [1] - 裁决揭示了一场横跨四大洲12国、涉及虚假业绩掩护下长达十余年的复杂财富转移计划,许家印家族被指在企业濒临资不抵债时转移资产超过500亿元 [1][3][4] - 案件对财富管理行业产生深远影响,预示着信托行业将回归“合法稳健”的本质,跨境避债行为将面临更严密的法律围剿 [13][14][15] 资产转移与信托架构 - 许家印以“鑫鑫BVI”离岸公司为核心枢纽,仅在2017年就转移了60亿美元 [4] - 2009至2022年间,许家印作为实控人主导企业向其夫妇分配逾500亿元股息,并通过红筹架构将资金层层转移至美国离岸信托,总额达2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65亿元) [4] - 家族信托设计精密但保留全部核心权力,调查显示许家印作为委托人保留了投资决策、更换受益人、资产处置等权力,并在2020年恒大商票逾期百亿规模时仍指令受托人购入伦敦豪宅 [4] - 信托被击穿的关键在于三大致命误区:信托目的不合法、控制权越界、将信托异化为“危机后补防工具” [5] 家族成员资产与法律处境 - 许家印与前妻丁玉梅于2022年9月办理“技术性离婚”,一次性分割资产约427亿元人民币,被香港法院视为缺乏真实情感破裂基础的资产转移步骤 [7] - 丁玉梅名下海外资产包括:通过5家BVI公司斥资近5000万英镑(约合人民币4.6亿元)购买的伦敦泰晤士城33套公寓、加拿大温哥华3处价值约2.8亿加元的豪宅、香港尖沙咀祥景楼、瑞士银行存款5.7亿美元、列支敦士登秘密信托持有的120亿港元,以及恒大5.99%股权和非洲锂矿15%股份 [7] - 丁玉梅申请将每月生活费从2万英镑提升至10万英镑的请求被驳回,法庭证据显示其伦敦酒窖藏酒价值超过2000万英镑,私人瑜伽教练时薪达500英镑 [7] - 两名未成年子女的设立时间与2022年“技术性离婚”重叠,其名下疑似持有列支敦士登信托资产,正接受瑞士法院穿透式调查,若查出设立于2021年恒大暴雷后,可能被认定为欺诈性转移 [8] - 长子许智健作为23亿美元信托核心受益人,每年可领取3%收益(近7000万美元),其名下还有温哥华三家米其林餐厅、价值3000万加元的豪宅及1.2亿加元股票 [9] - 次子许腾鹤未被纳入家族信托,曾担任恒大财富总经理,于2023年7月因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被深圳警方带走调查 [9] 全球资产追索行动 - 清盘人团队由安迈咨询主导,超过50人,包括律师、会计师、估值师等专业人员,小时费率从2000港元到8000港元不等 [10] - 追索行动已取得成效:英国伦敦高等法院冻结了丁玉梅名下商业地产及豪宅;香港方面,许家印的“发迹楼”被拍卖,其A319私人飞机以相比全新时折价70%的价格挂牌出售 [12] - 深圳前海法院2023年建立的跨境破产协助机制成为关键突破口,允许对主要经营地在内地的港企突破注册地原则,曾在“光耀集团”清算案中直接认可香港清盘人的资产调查权 [12] 行业影响与法律启示 - 判决意味着无论信托架构多复杂、设立在哪个离岸中心,只要存在欺诈债权人意图,法院都有权穿透法律形式追索底层资产,推动跨境司法协作深化 [13] - 案件曝光后,多家信托机构紧急调整业务流程,加强资金来源审查、控制权条款设计、设立时机评估,试图“突击设托”转移资产的需求已无人敢接 [14] - 信托行业核心诉求正从“如何通过信托隐藏资产”转变为“如何设立合法稳健的信托”,其资产隔离功能的重要前提是信托财产来源合法、目的合法且运作不违法 [15]
许家印家族资产全球接管:一场跨越司法管辖区的财富清算风暴
搜狐财经· 2025-10-11 02:10
资产接管规模与范围 - 香港高等法院裁定清盘人接管许家印及其关联方价值不超过77亿美元的全球资产[1] - 接管令覆盖的资产遍布四大洲,包括英国伦敦海德公园一号公寓(价值约1.2亿英镑)、加拿大温哥华格雷岬区豪宅(市值约800万加元)以及非洲津巴布韦的锂矿股权[6] - 资产网络涉及33家注册于英属维京群岛、开曼群岛的离岸公司,其中12家由许家印直接控制,8家通过代理人持有,13家与前妻关联[6] 香港核心资产处置 - 许家印在香港的“发迹屋”(现市值约496万港元)成为首个被强制拍卖的物业[3] - 山顶布力径10号三栋豪宅总市值曾达25亿港元,其中B屋在2024年5月以4.7亿港元折价出售,较市值缩水4.1亿港元[4] - C屋和E屋虽在2021年抵押给欧力士亚洲资本,但最终未能逃脱被接管的命运[4] 资金流动与账户冻结 - 7个被冻结的银行账户分布于中国银行(香港)、汇丰银行、星展银行及工商银行体系[5] - 这些账户在2024-2025年间累计流出资金超15亿美元,部分资金通过加密货币、艺术品拍卖等方式转移[5] - 账户包括3个以许家印个人名义开设,2个通过其前妻实控的境外公司持有,2个涉及其儿子名下的英属维京群岛公司[6] 法律机制与司法先例 - 判决创造司法先例,突破传统《公司条例》限制,依据《公司条例》第327条及“欺诈性交易”原则,将清盘人权限延伸至创始人个人资产[7] - 采用“双重接管机制”,委任资产接管人的同时设立独立监督律师,赋予其否决资产处置方案、要求定期审计的权力[7] - 颁布覆盖23个国家和地区的全球禁制令,要求各国司法机构协助执行[7] 财务造假证据 - 关键证据显示公司在2019-2020年通过虚增收入5641亿元、虚增利润920亿元粉饰财报[7] - 以虚假财报为基础发行208亿元债券,构成欺诈发行[7] - 实际控制人授意财务造假,并在暴雷前通过家族分红提取500亿元现金[7] 家族信托争议 - 许家印夫妇于2019年前后在美国设立涉及资金约163.8亿元人民币的单一家庭信托基金,指定两名儿子为受益人[6] - 信托资金来源主要来自公司上市以来(2009-2022年)的股息分红,其中许家印个人分得红利逾500亿元[8] - 信托契约显示许家印保留资产投资决策权,且设立时机与公司债务危机爆发前两年高度重合,存在避债动机疑点[8][9] 跨境执行挑战与行业影响 - 实际执行面临法律差异、政治因素及通过加密货币等新型方式转移的资金难以追踪等障碍[10] - 案件正在重塑商业规则,包括确立实际控制人责任前置化原则,以及宣告“有限责任非责任终结”[10] - 推动国际社会建立跨境破产协作机制,新加坡、迪拜等司法管辖区已开始研究“接管人+监督律师”模式[10] 清盘回收现状 - 截至2025年10月,公司清盘人仅回笼资金1.67亿美元[9] - 回笼资金与公司2万亿元人民币的债务总额形成巨大差距[9]
许家印家族信托“防火墙”被击穿,23亿美元藏不住了!
搜狐财经· 2025-10-11 00:15
家族信托架构与资产转移 - 许家印夫妇于2019年在美国搭建了价值23亿美元的家族信托架构[2] - 信托资金来源于两人2009年至2022年间从恒大分得的500多亿元人民币红利[2] - 信托通过离岸公司层层转移资金注入 并指定两个儿子为受益人[2] - 信托设计精细 长子许智健只能领取收益而无法动用本金 本金将留给孙辈以确保财富长期传承[2] - 次子许滕鹤并未获得同等的信托安排[2] 法院判决的法律依据 - 香港高等法院判决击穿该家族信托 授权清盘人接管许家印通过离岸家族信托持有的财产[1] - 判决依据是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因许家印保留了投资决策和更换受益人等核心控制权 使受托人沦为傀儡[2] - 另一关键依据是反欺诈原则 法院认定许家印在明知公司危机四伏的情况下于2019年危机爆发前突击转移资产 属于欺诈性资产转移[2] - 债权人保护优先原则也被强调 在大规模债务危机中法律更倾向于维护普通债权人的权益[3] 全球资产追索行动 - 判决生效后 清盘人团队启动了全球资产追索行动[3] - 通过国际司法协助 已冻结许家印及其关联方在12个国家和地区的77亿美元资产[3] - 被冻结的资产包括伦敦市中心的33套豪宅 纽约曼哈顿的写字楼以及多艘豪华游艇[3] - 清盘人已正式向美国特拉华州法院提交申请 要求依据欺诈性转移条款撤销23亿美元的家族信托 案件已进入证据交换阶段[5] 对信托法律效力的挑战 - 香港法院的裁决对信托的有效性形成巨大压力[5] - 根据美国信托法 一旦合法设立信托 信托财产法律所有权应转移至受托人名下 原则上独立于委托人债务[5] - 该信托在美国最终是否会被攻破 取决于美国法院对香港清盘人所提交证据的认可程度[5]
香港高院判决:许家印550亿元资产被冻结、接管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10 20:39
每日经济新闻消息,近期,香港特别行政区高等法院初审法院(以下简称香港高等法院)判决中国恒大集 团的清盘人为许家印家族相关资产的接管人。此前,香港高等法院已针对许家印名下资产作出全球禁制 令,明确禁止其处置全球范围内价值上限为7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50亿元)的资产。 | HUI KA YAN (許家印) | 1st Defendant | | --- | --- | | XIA HAIJUN (夏海釣) | 2nd Defendant | | PAN DARONG (潘大榮) | 3rd Defendant | | XIN XIN (BVI) LIMITED | 4th Defendant | | DING YUMEI (丁玉梅) | 5th Defendant | | YAOHUA LIMITED | 6th Defendant | | EVEN HONOUR HOLDINGS LIMITED | 7th Defendant | | HE KUN (何坤) | 8th Defendant | 家族33家境外公司、私人飞机、豪车等 被清盘人接管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香港高等法院获取的起诉书显示,中国恒大的清 ...
许家印的23亿美元,藏不住了
商业洞察· 2025-10-10 17:29
许家印家族信托被击穿事件 - 2025年9月,香港高等法院判决授权清盘人接管许家印名下资产,并将其通过离岸家族信托持有的财产一并纳入接管范围,击穿了其海外资产“安全屋”[3] - 法院判决依据“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和“欺诈性资产转移原则”,认定信托缺乏独立性[6] - 判决生效后,清盘人启动全球资产追索行动,冻结了许家印及其关联方在12个国家和地区的77亿美元资产[11] 家族信托架构与设计细节 - 2019年,许家印夫妇在美国搭建起23亿美元的家族信托架构,资金主要来自2009年至2022年间从恒大分得的500多亿元人民币红利[5] - 信托指定两个儿子为受益人,长子许智健只能领取收益而不能动用本金,本金留给孙辈;次子许滕鹤未获得同等信托安排[5] - 法官指出,许家印名义上把资产转入信托,但保留了投资决策、更换受益人等核心控制权,受托人沦为“傀儡”[5] 信托被击穿的法律原则 -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不管信托架构多复杂,只要委托人能实际控制资产,就不算真正的独立信托[6] - 反欺诈原则:债务人不能一边欠着巨额债务,一边用信托为家人保留财富[6] - 债权人保护优先:在大规模债务危机中,法律更倾向于维护普通债权人权益[6] 离岸信托的安全性与合规前提 - 实现“资产隔离”的必要前提包括:信托的资金来源必须清洁;委托人彻底放弃控制权;受托人必须具备独立受监管资质;受益权透明、分配机制合理;信托设立时未处于已知或可预见的债务风险中[8] - 许家印家族信托资金主要源自恒大巨额分红,且恒大当时已负债累累,存在潜在债务风险;许家印疑似保留投资决策权与更换受益人权;信托受益人安排不均,反映出高度的家族意志控制倾向[9] 全球资产追索与后续法律行动 - 清盘人向美国特拉华州法院提交申请,要求依据“欺诈性转移”条款撤销那笔23亿美元家族信托,目前该案已进入证据交换阶段[13] - 美国与香港之间虽无双边破产协助条约,但可通过Comity原则承认判决;若受托人为美国注册的机构,法院可直接命令其配合披露与冻结[13] - 许家印的前妻丁玉梅名下资产被冻结,法院裁定其每月仅能领取2万英镑生活费;丁玉梅因认为信托资产分割不公,已向香港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次子许滕鹤返还其“应得份额”[14][15]
香港高等法院:许家印160多亿元家族信托被接管!
搜狐财经· 2025-10-10 14:37
法院判决核心 - 香港高等法院作出涉及550亿人民币的破纪录判决,撕破了离岸信托的遮羞布 [1] - 法院认定相关操作属于教科书级的恶意避债行为 [4] - 判决强调了香港作为金融中心需要立规矩,未来追债范围可能扩大至NFT和比特币等资产 [6] 许家印家族信托操作 - 许家印于2019年设立的2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64亿元)家族信托,其投资决策由他本人说了算,受益人也可随意更换 [1] - 操作手法涉及通过BVI公司进行套娃式转账,资金最终流入其子女的美国信托账户 [4] - 该信托在恒大债务爆雷前仍在进行疯狂分红以转移资产 [4] 离岸信托的合规要点 - 法律界认为合规的离岸信托需满足三条铁律:在未欠债时设立、彻底放权给受托人、不损害债权人利益 [4] - 在CRS全球税务透明系统下,传统的海外藏富套路已难以遁形 [6] - 此次判决向市场表明,复杂的信托操作在司法审查面前如同皇帝的新衣 [6]
许家印的23亿美元,藏不住了
凤凰网财经· 2025-10-09 21:48
文章核心观点 - 香港高等法院于2025年9月判决击穿许家印的离岸家族信托 将其通过信托持有的财产纳入清盘人接管范围 引发全球资产追索风暴 [1] - 法院判决依据为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和欺诈性资产转移原则 核心观点是信托的核心价值在于合法合规的财富规划 而非逃避债务的避风港 [3][5] - 许家印案例表明 全球监管日益收紧 离岸不等于法外 任何试图转移资产、金蝉脱壳的伎俩最终将导致资产冻结和信誉破产 [10] 许家印家族信托"防线"被击穿 - 2019年恒大危机全面爆发前 许家印夫妇在美国搭建了23亿美元的家族信托架构 资金主要来自2009年至2022年间从恒大分得的500多亿元人民币红利 [2] - 信托指定两个儿子为受益人 但安排不均 长子许智健只能领取收益而无法动用本金 次子许滕鹤则未获信托安排 [2] - 法官指出许家印虽名义上转移资产至信托 但保留了投资决策、更换受益人等核心控制权 且信托设立于明知公司危机四伏之时 属于欺诈性资产转移 [2] 法院判决的法理依据 -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不管信托架构多复杂 只要委托人能实际控制资产 就不算真正的独立信托 [3] - 反欺诈原则 债务人不能一边欠着巨额债务 一边用信托为家人保留财富 [3] - 债权人保护优先原则 在大规模债务危机中 法律更倾向于维护普通债权人权益 [3] 离岸家族信托的安全性与合规前提 - 信托的安全性取决于结构独立性与设立目的的合法性 而非天然是避风港 [5] - 实现资产隔离的必要前提包括 信托资金来源必须清洁 委托人彻底放弃控制权 受托人具备独立受监管资质 受益权透明 且设立时未处于已知债务风险中 [5] - 许家印信托资金源自恒大巨额分红 而恒大当时已负债累累 且委托人疑似保留控制权 受益人安排不均 共同构成结构性缺陷 [6] 判决的全球影响与后续法律行动 - 判决生效后 清盘人团队通过国际司法协助冻结了许家印及其关联方在12个国家和地区的77亿美元资产 包括伦敦33套豪宅、纽约曼哈顿写字楼及多艘游艇 [7] - 清盘人已向美国特拉华州法院提交申请 要求依据欺诈性转移条款撤销23亿美元家族信托 该案已进入证据交换阶段 [9] - 美国法院可能通过Comity原则承认香港判决 若受托人为美国注册机构 法院可直接命令其配合披露与冻结 [9] 家族内斗与案例警示 - 许家印前妻丁玉梅名下资产被冻结 法院裁定其每月仅能领取2万英镑生活费 丁玉梅已向香港法院提起诉讼 要求次子许滕鹤返还其应得份额 引发家族内斗 [10] - 该案例给企业家的警示是 靠钻法律空子的小聪明保不住财富 只有合法经营、诚实守信才是真正的避风港 [10]
每日钉一下(家族信托,最早是怎么诞生的呢?)
银行螺丝钉· 2025-10-05 21:26
基金投顾行业 - 基金投顾是基金投资顾问 旨在解决基金行业存在的"基金赚钱 基民不赚钱"的问题 [2][3] - 基金投顾通过"投"和"顾"两方面帮助投资者获得好收益 [4] 家族信托起源 - 家族信托主要服务于高净值人群的财富目标 前两位是保证财富安全和财富传承 其次才是创造更多财富 [10] - 家族信托在财富管理和传承方面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可帮助打破"富不过三代"的魔咒 [11] - 信托雏形可追溯到古罗马帝国时期 当时法律限制妇女和部分子女的继承权 人们通过委托第三方管理财产来实现传承 [13][14][15] - 信托制度在11-13世纪的英国得到发展 教徒为规避土地捐赠限制 将土地转让给第三人管理 收益捐赠教会 [16][17] - 信托制度诞生之初并非出于投资需求 而是通过独特设计实现财产传承和保护 最初即以家族信托为主要形式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