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庞氏骗局
icon
搜索文档
高息“收割”投资者后,鑫慷嘉“人去楼空”,“博傻游戏”何时了
北京商报· 2025-07-08 22:49
公司概况 - 鑫慷嘉盗用迪拜黄金与商品交易所(DGCX)名义开展业务,谎称是其中国分站,但未取得授权和相关资质 [5] - 运营主体贵州鑫慷嘉大数据服务有限公司成立于2024年4月,2025年5月18日已申请注销,2025年6月25日被列入异常经营名录 [8] 业务模式 - 以虚拟货币投资为幌子,承诺每日1%的高收益率,设置一个月锁定期限制资金取出 [3][8] - 采用多层级"拉人头"分利模式,设置9级推荐奖励体系,最高级别"司令员"推荐一人可获150枚USDT奖励 [6][7] - 要求投资者以USDT入金,最低门槛15200元人民币(约14700枚USDT),团队长从中抽取近500元差价 [7] 运营数据 - 平台宣称拥有200万名投资者,涉案总金额达130亿元人民币 [1] - 单个投资者损失从3万元至5.5万元不等,部分投资者在平台无法兑付后仍继续入金 [2][3] - 2025年6月25日出现兑付危机后,要求投资者额外缴纳持仓金额10%作为"税款"才能提现,且提现手续费高达50% [4] 事件进展 - 2025年6月26日平台系统瘫痪,创始人黄鑫在群聊中宣称已逃往国外 [1][4] - 2024年10月至2025年6月期间,四川、广东、江西、湖南等多地监管部门已发布风险提示 [5] - 湖南桃江县公安局2025年7月7日明确认定平台涉嫌集资诈骗 [5] 行业特征 - 利用"数字人民币""稳定币"等新兴概念进行包装,主要针对50-60岁中老年群体 [7][10] - 通过伪造境外合规背景、虚拟交易场景(黄金/原油/外汇)建立信任 [9][10] - 资金转移采用USDT等稳定币规避人民币监管,快速向境外转移资产 [9]
“迪拜黄金交易所”暴雷前48小时:18亿稳定币被转移
DGCX鑫慷嘉骗局 - 平台在崩盘前48小时内将价值18亿USDT(约129亿元人民币)转移至开曼群岛空壳公司[1][28][30] - 宣称是迪拜黄金交易所分站,但母公司DMCC否认关联[4][6][7] - 会员数量达200万,主要针对三四线城市个体户、宝妈及中老年人[8][24][33] - 通过虚构原油期货投资、层级传销及虚假豪车奖励吸引投资者[16][25] - 头部人员抽佣50%,提现手续费从5%升至10%,资金通过混币器洗白[35] 公司背景与操作手法 - 2021年由黄鑫、邵馨慷等注册贵州鑫慷嘉,2024年法人变更为实缴0元的刘海亮[10][11] - 利用20万元油品设备交易作为背书,数据迁移至美国IP地址平台[13][14] - 崩盘前一周每日仍有1.2亿元资金流入[21] 历史类似案例 - 张誉发通过MBI平台诈骗超1000亿元,3万会员受骗,2024年被引渡至中国[41][42][52] - 林强的"和合系"暴雷,涉及52.56亿元未兑付,境外卷款989亿元后被捕[57][62][64] 行业风险事件 - 贵州中天金融负债1516亿元,资不抵债但持有两张金融牌照[67][69][70] - 广州网约车平台暴雷致司机无法提现,家政平台因资金链断裂停运[76][78][79] - 健身馆、美容店等通过会员储值卡模式跑路,涉案金额数千至数万元[80] 行业共性特征 - 诈骗平台多伪装成国际机构或高收益项目,利用信息差吸引投资者[39][49][50] - 资金转移至境外空壳公司或通过虚拟货币洗钱是常见手法[28][35][64]
鑫慷嘉130亿涉诈资金经混币器快速跨境转移!又一个“庞氏内核+传销架构+虚拟货币洗钱”的金融骗局跑路了!
搜狐财经· 2025-07-06 12:04
案件概况 - 涉案金额达数百亿元,涉及200万投资者,18亿USDT(约130亿元)通过混币器转移至开曼群岛空壳公司[1][15] - 平台于2025年6月26日关闭提现通道,警方已冻结1.2亿元账户资金并逮捕37名核心团队长,但主犯已转移资产至境外[1][16] 运作模式 - 前身为2023年5月上线的"中国石油"APP,后迁移至DGCX交易所,虚假宣称与DGCX(迪拜黄金和商品交易所)合作[1][4] - 以原油期货投资为幌子,承诺日收益1%-2%(年化超300%),实际行情数据人为操控[2][8] - 采用USDT结算,需邀请码注册,最低入门费1000 USDT,资金直接进入平台私人钱包[9] 传销架构 - 全国划分为四大"战区",采用"司令员-师-团-营"军事化层级[10] - 拉人头提成10%-50%,拉50人可晋升"旅长"获赠特斯拉,拉500人送保时捷[10] - 薪酬体系包含直推奖励(如直推1000 USDT获100 USDT日薪)和团队佣金(如团长旬结700 USDT)[12] 受害者特征 - 主要分布在三四线城市,以中老年人和个体经营者为主[15][22] - 尽管2024年10月至2025年6月多地发布风险预警,平台新增用户仍暴涨217%,崩盘前单日入金达1.2亿元[16] 资金转移手法 - 使用混币器Tornado Cash转移资金,通过虚拟货币结算规避传统资金冻结手段[20] - 赃款洗白涉及兑币/跨链、去中心化交易所等链上操作[20] 行业新趋势 - 庞氏内核+传销裂变:结合高收益承诺与多层级分销[19] - 封闭式熟人传播:通过亲友关系链增强隐蔽性[21] - 下沉市场渗透:针对县域中老年群体信息不对称弱点[22] 案件侦办难点 - 线索发现滞后:暴雷前缺乏举报,犯罪团伙提前跑路[23] - 资金追踪复杂:虚拟货币跨链转移和混币技术增加溯源难度[23][26]
海南和杭州惊现过亿骗局-优哩哩,包装跨境电商的USDT资金盘
搜狐财经· 2025-07-02 22:54
优哩哩平台运营模式分析 - 平台以跨境电商为表象 实际运营模式存在重大隐患 涉案金额可能达上亿元规模 [2] - 采用注册送虚拟TK币的营销手段 声称赠送1万美金 但实际无法直接兑换现金 需通过拉人头或投资开店才能变现 [4] - 推出全托管店铺投资项目 承诺14天10%收益 但缺乏公开销售数据与第三方监管 疑似庞氏骗局结构 [4] 平台宣传问题 - 宣称登陆央视广告 实际购买凌晨非黄金时段 广告投放渠道存在虚假宣传嫌疑 [6] - 供应链宣传对标京东全球云仓 实际发货地集中在义乌小商品市场 价格显著高于市场水平 [6] - 海外仓设施未公示具体地址 存在虚构业务规模的可能性 [6] 金融合规风险 - 平台发行的TK币宣称稳赚不赔且可上市 但运营主体未取得金融牌照 美国证监会无备案记录 [8] - 资金运作模式类似USDT资金盘 利用高回报话术吸引投资者 缺乏合法监管机制 [8]
从永坤黄金到住范儿,揭秘爆雷新套路
吴晓波频道· 2025-06-27 00:47
核心观点 - 多家企业集中爆雷,涉及黄金、投资、家装、养老等多个行业,金额从几百万到数百亿不等 [6] - 爆雷企业存在共通的商业模式或欺诈套路,如承诺高收益、资金挪用与错配、虚假宣传等 [43] - 这些企业所在的产业存在共性:野蛮生长,快速迭代,做局自毁,但又生生不息 [1][45] 爆雷企业案例 - 永坤黄金:打着"年化9%保本保收益"的旗号,涉案金额高达40亿元,涉案人数多达1万人 [1] - 乾道投资:备案产品是假的,销售机构是空壳,资金全部被挪用 [7] - 江海汇集团:突然爆雷,董事长夫妇远走美国,留下约280亿元的"合同诈骗"款项 [10] - 金钥匙集团:董事长宣称13.4亿募集款项已耗尽,高调跑路 [10] - 青海省旅游投资集团:及其下属十几家子公司集体宣告破产 [12] - 山屿海集团:打着"旅居养老"的旗号,变相集资收割老年人 [12] - 住范儿:曾是家装行业明星公司,如今资金链断裂、项目烂尾 [13] - 广州一家居卖场:以"政府补贴"为诱饵,896万元预付款至今无着落 [18] 行业共性分析 - 市场准入门槛较低,市场主体良莠不齐 [44] - 业务运营粗犷,资金运作不规范 [44] - 服务质量难控,客户权益易受损 [44] - 监管难度较大,存在职责不清、协调不畅等问题 [45] 欺诈套路 - 承诺高收益以吸引资金:如永坤黄金承诺5%-9%的年化收益,金钥匙集团推出年化12%的"稳盈计划" [43] - 资金挪用与错配:住范儿挪用客户"囤货款"填补团购业务窟窿,金钥匙集团将募资投入高风险领域 [43] - 虚假宣传营造实力假象:永坤黄金宣称"国资控股""上市",金钥匙集团伪造国企身份 [43] 家装行业问题 - "互联网+家装"模式埋下更大隐患:线上吹得再响,线下交付跟不上 [22] - 预付款比例高达40%-95%,远超传统装修模式的首付比例 [27] - 获客成本可能高达20%-30%,远高于行业健康值 [28] 金融投资行业问题 - 无资质公司横行,缺乏合法资质、没有实质资产 [30] - 缺乏实物交割的"黄金理财",本质上是一套资金游戏 [32] - 黄金积存业务仅限银行业存款类金融机构开办,永坤黄金违规开展业务 [34]
出门12名女秘书陪伴,非法敛财100亿,昔日河北首富锒铛入狱记
搜狐财经· 2025-06-24 14:55
杨卓舒商业历程 - 1952年生于黑龙江肇东 童年因家庭背景被孤立 五年级后受老师引导开始发奋学习 [5] - 早年练就一手好字 文章风格犀利 在河北日报社从小记者起步 发表超500万字文章 20年后升任主编 [7] - 1993年41岁时辞职下海 借10万元启动资金 抵押二手轿车取得石家庄栾城县30亩土地开发权 [9][11] - 首创"低价+免费服务"模式:卓达别墅定价1588元/平米(低于市价400元) 提供20多项免费物业服务 首月回款4600万元 [13][15] - 2001年以21亿身家登上《福布斯》中国富豪榜 成为河北首富 [17] 卓达集团扩张与风险 - 2008年启动山东威海3.2万亩"香水海"项目(号称投资600亿) 规划石家庄3600亩"亚洲最大"服装产业园 多数项目进展缓慢 [19] - 2015年资金链紧张时将地产项目包装成理财产品 承诺"投资四年换房"或年化30%收益 吸引40万投资者(70%为石家庄老年人) [23] - 被曝伪造俄罗斯/刚果2万亿订单合同 公司回应称"1000亿不算钱" 实际采用资金池模式运作 [25][29] - 2019年资金链彻底断裂 需每日支付500万利息 累计涉案金额超100亿 最终与儿子投案自首 [1][27] 商业模式分析 - 早期成功源于精准把握购房者痛点:低价策略+免费增值服务组合拳 [15] - 扩张期转向高风险模式:依赖高杠杆获取土地 用新项目融资填补旧项目缺口 [19][23] - 最终演变为庞氏骗局:用后续投资者本金支付前期承诺收益 年化30%回报率远超行业正常水平 [23][29] - 公司治理缺陷明显:创始人独裁管理 排斥异见 重要决策缺乏风控机制 [21]
宁波酒商10亿茅台期货暴雷,老板找不到了
搜狐财经· 2025-06-17 15:55
事件概述 - 宁波酒商通过"茅台期货"模式实施庞氏骗局 涉及金额达10亿人民币 最终资金链断裂导致暴雷跑路 [1] - 主要犯罪嫌疑人X老板失联 公司账户资金清零 仓库货物被转移 警方已以"合同诈骗"立案侦查 [1][14] - 未兑付资金规模达9.8亿人民币 受害酒商组建维权联盟 单个投资者损失金额从数百万至上千万不等 [13] 商业模式演变 - 2010-2020年:以贵州酱酒品牌省级代理身份开展传统酒类贸易 年销售额达7000万人民币 [5][6][8] - 2020年转型:利用茅台酒价格暴涨契机(散瓶价从2000元涨至2800元) 推出1600元/瓶的"茅台期货"预售模式(较市价低30%-43%) [6] - 运营手法:通过非官方认证的"茅台品藏馆"(宣称收藏价值过亿)进行信用背书 采用"高买低卖"维持资金流 月均兑付压力超3000万人民币 [6][9][11] 暴雷直接诱因 - 2024年遭遇双重打击:被贵州茅台公司起诉商标侵权 同时茅台散瓶价格从2700元暴跌至1980元(跌幅27%) [11] - 价格倒挂导致资金链断裂:无法维持"新债还旧债"模式 累计形成数亿元兑付缺口 [11] - 2025年5月全面崩盘:所有门店关闭 资金转移境外 犯罪嫌疑人提前办理港澳通行证 [13][14] 行业监管漏洞 - 非正规代理资质:未满足茅台省级代理3000万保证金+3500万年流水+实体渠道的准入要求 [6] - 法律规避手段:通过空壳公司操作 部分受害者仅按民事纠纷报案 延缓案件曝光时间 [3] - 供应链真实性存疑:15年从业历史形成信任基础 但实际未建立稳定茅台供货渠道 [6][13] 市场影响 - 价格波动加剧:事件发生在茅台散瓶价格从历史高点2800元回落至1980元的周期内 [6][11] - 行业信任危机:暴雷涉及酒商群体资金规模达9.8亿 形成区域性连锁反应 [13] - 监管响应:警方冻结关联账户显示资金已分批转移境外 案件侦办中 [14]
老板跑路,卷走天价黄金
36氪· 2025-06-14 16:52
公司概况 - 浙江永坤控股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注册资本1.02亿元,实缴资本4210万元,法定代表人为汪国海,关联企业14家[4][5] - 公司定位为"互联网+黄金+金融"贵金属综合性投资服务商,旗下拥有永坤供应链、永坤黄金等五大品牌[4] - 经营范围涵盖黄金制品销售、投资管理、财务咨询等,在全国开设50余家"永坤黄金"实体店铺[5][6] 业务模式 - 线上商城模式:投资者通过永坤商城买卖黄金,承诺保本且金价下跌可全额退款,同时赠送积分兑换实物礼品[19][20][22] - 线下托管模式:投资者签订黄金销售、租赁及回购协议,承诺年收益率5%-9%,声称实物黄金存放于银行金库[25][26][31] - 采用分级收益率设计,投资金额越高年利率越高,300万元以上可获9%年收益[33] 运营数据 - 山东郓城县70余名投资者涉案金额合计约2.5亿元[31] - 保险单据显示承保黄金价值41亿元,声称存放于中国银行浙江省分行金库[39][41] - 典型投资者案例:何友家庭累计投入464万元,其中164万元为银行贷款[14][61] 风险事件 - 2025年5月21日起出现兑付困难,杭州市公安局上城区分局以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立案侦查[11][12] - 中国银行浙江省分行否认代保管永坤黄金,保险经纪公司对41亿元黄金库存信息真实性存疑[63][65] - 公司不具备黄金资产管理资质,业务模式涉嫌违反中国人民银行相关规定[27][28] 市场影响 - 受害者群体覆盖浙江拆迁户、生意人、央企员工及中老年人,部分家庭投入全部积蓄[9][29] - 利用保险公司承保背书增强可信度,但保单仅覆盖火灾、爆炸等有限情形,不包含欺诈风险[39][43][47] - 业务员通过熟人推荐发展客户,赠送礼品并展示企业荣誉获取信任[7][8][16]
百亿骗局!上线9个月的奥拉丁Orgin如何卷走数十亿资金
搜狐财经· 2025-06-13 09:33
项目概况 - 奥拉丁Orgin项目于2024年初推出,宣称建立全球首个隐私匿名支付生态和Web3综合金融生态系统[1] - 项目在9个月内吸引全球超50万会员参与,吸金规模超过百亿元[3] - 2025年3月代币LGNS价格从24美元暴跌至16美元,提现通道被关闭[7] 项目包装与设计 - 项目自称为"DeFi 3.0协议的升级版",基于算法非稳定币LGNS构建金融生态系统[7] - 白皮书描绘三阶段蓝图:1.0阶段吸引用户质押、2.0阶段扩展匿名公链和支付系统、3.0阶段构建Web3元宇宙和AI金融基础设施[7] - 设计六大合约系统:国库合约、销售合约、债券合约、质押合约、交易涡轮机制、FOMO POT奖池[7] - 提出"经济飞轮理论"作为项目经济模型,实际为庞氏结构[7][8] 收益机制分析 静态收益 - 质押LGNS每8小时结算一次收益,宣称日化收益1.2%,折算月化44%[10] - 质押100枚LGNS(单价24美元),复利一年后可增至2758枚[10] - 收益完全由国库增发代币支撑,无真实商业利润[10] 动态收益 - 建立"蛛网体系"推广机制,15代分润:直推奖励3%-15%,团队奖励4%-25%[12][13] - 会员等级分为传道士、武士、骑士、信使、尊者五级,最高可获25%团队收益[13] 其他机制 - 交易涡轮机制:提取奖励需1:1购买等量LGNS并持有24小时[14] - FOMO POT奖池:卖币收取5%手续费,其中2%进入抽奖池,设置时时奖、周榜奖、月榜奖[15] 控盘与收割手段 - 宣称每个LGNS有1美元国库资产支撑,实际通过后台操控币价[17][18] - 设计流动性债券和储备债券,锁定用户资金5天延缓代币抛压[19] - 2025年初主动抛售LGNS制造恐慌,从24美元暴跌至16美元[19] 项目对比 - 与Olympus Dao对比:Origin未披露团队背景,Olympus由分布式伪匿名团队构建[24] - Origin有15代传销体系动态收益,Olympus无此设计[24] - Origin新增FOMO POT奖池等创新机制,Olympus无类似功能[24] 骗局特征 - 不合理高收益承诺:日化1.2%(月化44%)远超正常金融产品[21] - 多层级传销体系:15代推广体系触及法律红线[22] - 合约不透明:未公开审计,团队背景模糊[23] - 虚假国际化包装:无实质落地应用[23]
买黄金的人,要小心了!
大胡子说房· 2025-06-12 19:53
黄金价格走势 - 最新黄金价格反弹至3345元/盎司 [1] - 近期价格回调但属于短期现象而非趋势反转 [29] - 未来上涨空间可观 主要因全球经济衰退及美元信用崩塌 [28][31] 永坤黄金事件分析 - 浙江永坤黄金涉嫌庞氏骗局 投资人无法提现且老板跑路 [3][4][6] - 涉及资金超100亿人民币 主要受害者为浙江本地老板 [14] - 采用黄金托管模式 实际未投资黄金 导致现金流断裂 [11][12][13] 低利率周期投资逻辑 - 银行利率降至1%左右 高收益资产稀缺且不稳定 [16][21] - 资产缩水风险加大 财富宜守不宜攻 [17][23] - 建议优先保本 避免追求高息理财 [24][25][26] 黄金投资价值判断 - 永坤事件不影响黄金本身价值 黄金仍具配置价值 [27][28] - 技术面支撑位在3000-3100美元/盎司 跌破后可能快速反弹 [33][35] - 全球经济衰退周期或持续5-10年 强化黄金避险属性 [31][32] 市场行为警示 - 非专业投资者易追涨杀跌 难以捕捉高收益机会 [19][20] - 当前环境下稳定5%收益已属罕见 高息承诺多伴随风险 [1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