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泡沫
搜索文档
投资就是投资,不要给自己“加戏”
虎嗅APP· 2025-10-29 21:37
以下文章来源于思想钢印 ,作者思想钢印 思想钢印 . 雪球2020年度十大影响力用户,私募基金经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思想钢印 (ID:sxgy9999) ,作者:思想钢印,原文标题:《三类逆向投 资者,你是哪一种?》头图来自:AI生成 投资泡沫未必不理性 在现实生活中,面对标着你无法理解的天价商品时,你会摇摇头离去,但在投资的世界里,你更可能 投身其中。 这就是金融世界里,最常见也是最令人费解的现象——金融泡沫。 传统的投资理论总是把泡沫归咎于投资者的非理性,但泡沫才是人类"有限理性"的必然结果。 比如"害怕错过"心理 (FOMO) :泡沫没有明确的标准,取决于基本面的后续发展;即便是泡沫, 其最终的泡沫程度和破裂的时间更是无从判断。这就导致,即便是一个专业投资者,用各种估值方法 都无法理解股价的乐观从何而来,他也不敢轻言泡沫。 比如从众心理:个体希望得到社会认同、避免被孤立,倾向于随大流,相信多数人的选择更安全,尤 其在不确定的环境中,更容易模仿市场主流的行为。 社会心理学家Asch (1951) 的从众实验显示:即便知道大多数人是错的,仍有超过1/3的被试者会 选择随大流。 还有,"投身泡沫"有时是 ...
对话耶鲁经济学家罗奇:美国AI泡沫风险或远超互联网泡沫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3 21:29
文章核心观点 - 人工智能具备真正变革潜力 可能重塑经济活动 就业结构及机器主导的智力资本增长 [1][2] - 当前美国股市在AI驱动下的估值上涨显现出明显的泡沫风险 市场与现实之间存在脱节 [1][2] - 当前估值飙升高度集中于美股"七巨头"及更广泛的AI相关板块 其在标普500市值的占比已达到30%至35% 而2000年互联网泡沫高峰时期科技股占比仅约6% 此次押注规模更大 [1][2] 市场估值与集中度 - 在美国主要股指上涨中 估值的飙升高度集中于"七巨头"及更广泛的AI相关板块 [1] - "七巨头"目前约占标普500市值的30%至35% 这一比例远高于2000年互联网泡沫时期科技股约6%的占比 [1][2] - 互联网泡沫破裂后 标普500在接下来一年内下跌了49% 当前情势不容掉以轻心 [2] 泡沫特征分析 - 资产价格出现陡峭 近乎垂直的猛涨是典型泡沫特征 [1][3] - 在宽泛市场指数中 估值失衡地集中于少数"热门"股票 [1][3] - 投资者行为越来越偏向基于价格继续上涨的预期进行投机 而非基于公司基本面逻辑 [1][3] - 泡沫往往因估值过高成为投资者无法承受的负担而在"自重"下破裂 [3] 对央行政策的潜在影响 - 如果美联储的利率行动与市场预期不符 可能引发高估值美国股市的大幅调整 [4] - 若市场在短期内大幅下跌 美联储可能会被迫发出信号表明其准备支持市场 如同其在1987年股灾及其他金融危机中的做法 [4]
Gold Has Worst Day Since 2013. Is It Time To Buy Or Sell?
Forbes· 2025-10-22 05:05
04 April 2025, Bavaria, Munich: Gold bars of various sizes lie in a safe on a table at the precious metal dealer Pro Aurum. Photo: Sven Hoppe/dpa (Photo by Sven Hoppe/picture alliance via Getty Images)dpa/picture alliance via Getty ImagesThe price of gold fell over 5% today, its worst day in more than a decade. Even so, it is still above $4,100 per ounce. With the price of the commodity near an all-time high, is this the right time to invest? After all, we’re supposed to buy low and sell high, right? Here’s ...
从体育到AI,美国市场“深陷赌瘾”,而特朗普则“推波助澜”
华尔街见闻· 2025-10-17 08:22
近日,《华尔街日报》刊登了资深金融记者叶伟杰(Ye Weijie)的深度分析,他认为,当下的美国正陷 入一场前所未有的投机狂潮,而这股浪潮已经远远超出了传统的金融市场。 叶伟杰指出,这场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繁荣,看起来与历史上的数次泡沫有相似之处,比如80年代的杠 杆收购和90年代的互联网泡沫。但这一次,情况似乎有些不同。他认为,一种全民性的"赌博心态"正在 渗透到美国经济、政治乃至文化心理的方方面面。 文章的核心论点非常明确:这场投机狂潮的广度和深度都史无前例。更令人担忧的是,本应扮演"刹 车"角色的华盛顿,如今却在"猛踩油门"。叶伟杰直言,美联储的降息预期、特朗普政府对金融监管的 放松,甚至特朗普家族的直接参与,都成了这股投机热潮的催化剂。 这种现象不禁让人思考,这究竟是市场演进中的"新常态",还是一个巨大泡沫破裂前的最后狂欢?叶伟 杰显然倾向于后者,他警告说,当所有人都沉浸在投机游戏中时,最终的结局可能会比以往任何一次泡 沫破灭都更加痛苦。 全民"开赌":一场无处不在的投机狂潮 叶伟杰首先描绘了一幅令人不安的画面:投机活动已经不再局限于股票、债券和房地产这些传统领域。 他发现,这股热潮已经蔓延到了社会的各 ...
为了10000亿美元,OpenAI做了一份五年商业规划
36氪· 2025-10-16 08:23
这些雄心勃勃的计划能否实现,将直接决定OpenAI能否兑现其巨额投资承诺。 10月15日消息,为打造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系统,OpenAI刚刚公布了为期五年的商业战略规划,应对未来可能 超过1万亿美元的巨额开支。 万亿美元支出压力巨大,被迫寻找新钱袋 据知情人士透露,OpenAI正在布局多个创收领域,包括为政府机构和企业客户提供定制化AI解决方案、通过开 发购物工具开辟收入来源,以及加快推进视频生成模型Sora及AI智能体的商业化进程。 这些雄心勃勃的计划能否实现,将直接决定OpenAI能否兑现其巨额投资承诺。根据《金融时报》测算,仅在过 去一个月,OpenAI首席执行官萨姆·奥特曼就从甲骨文、英伟达、AMD和博通等合作伙伴处获得了超过26吉瓦 的算力储备,预计未来十年相关投入将突破1万亿美元。 在知识产权变现方面,OpenAI计划多管齐下,比如开发新一代AI基础设施、进军在线广告市场,并与苹果前首 席设计官乔纳森·艾维合作推出消费级硬件产品,其中包括一款备受期待的AI个人助理设备。 尽管这种模式受到质疑,但OpenAI高管强调,这是实现基础设施目标的关键。他们向市场发出的信号是:"我们 有能力偿还债务"。 担 ...
股市开始泡沫了!
搜狐财经· 2025-10-09 22:04
OpenAI与AMD的协议 - OpenAI向AMD采购芯片,订单金额约为600-900亿美元[2] - 该订单规模巨大,相当于AMD年营收(不到300亿美元)的2-3倍,足以支撑其3年运营[3] - 根据协议,当AMD股价上涨到特定水平后,OpenAI可以以每股0.01美元的价格获得AMD公司10%的股权[4] - OpenAI通过此股权获得的股票价值预计约为600-900亿美元,与其采购金额基本相当[5] - 协议公布后,AMD股价在3天内从160美元飙升至235美元,涨幅高达46%[6] 协议模式与影响 - 该模式可类比为:一家公司向茅台采购3000亿元白酒,同时获得以象征性价格购买其15%股权的权利,而15%股权的价值也约为3000亿元[7][8] - OpenAI已与英伟达、甲骨文等多家大型科技公司签署类似协议,均带动了这些公司股价的显著上涨[10] - 通过此类协议,OpenAI实质上可能无需净支出现金,但能通过推动合作伙伴股价上涨来获取巨额股权收益[6][9] - 此类操作引发了对商业模式实质和金融工程复杂性的关注[9] OpenAI的财务状况与承诺 - OpenAI公司估值在一年内从1500亿美元急剧上升至5000亿美元[11] - 公司当前年收入约为100亿美元,且利润或现金流为负值[11] - 公司对外承诺的总订单金额已达到1.5万亿美元,远超其现有收入规模[11] - 1.5万亿美元这一数字超过了苹果、微软、亚马逊、META和谷歌这五大科技巨头过去五年自由现金流的总和(约1.4万亿美元)[11] AI行业估值与历史比较 - AMD当前的市盈率(PE)为135倍,显示估值高企[13] - 当前AI行业的泡沫规模可与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相提并论,AMD的各项估值指标已接近2000年泡沫顶峰时期的水平[13][17] - 在2000年互联网泡沫中,AMD股价从47美元的高点暴跌至3美元,跌幅达95%,直到2020年才重新回到47美元[14][16] - 尽管存在泡沫,但当前美股科技板块的整体泡沫程度可能尚未达到2000年的顶峰,或仅相当于1998年的水平[18] - 历史表明,即使是对最终成功改变世界的技术(如互联网),在泡沫顶峰时期投资也可能导致漫长的回本周期[17]
贝佐斯:AI是“好泡沫”,即便股价像2000年亚马逊那样暴跌,对社会也是好事
华尔街见闻· 2025-10-04 20:42
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佐斯(Jeff Bezos)认为,当前人工智能(AI)领域的投资热潮是一场"好的泡沫"。 他认为, 即便这场泡沫最终会像2000年互联网泡沫那样破裂,导致股价暴跌,其为社会带来的长期利益也将是巨大的。 同场活动上,高盛首席执行官大卫·所罗门(David Solomon)则从华尔街的视角表达了更为审慎的观点,警告称大量投入AI领域的资本可能无法获得回报。 贝佐斯:AI是"工业泡沫",社会将从发明中受益 贝佐斯的核心观点是,当前的AI热潮应被视为一场"工业泡沫",而非纯粹的"金融泡沫"。 他解释说,类似2008年银行业危机那样的金融泡沫对社会"只有坏处",但工业泡沫即便破裂,也能留下宝贵的遗产。 以历史为鉴,贝佐斯举了两个例子:一是互联网泡沫时期对光纤电缆的大规模投资,这些基础设施在泡沫破灭后依然存在,并为后来的互联网发展奠定了基 础;二是在上世纪90年代的生物技术热潮中,尽管许多公司失败了,但最终诞生了诸多"能拯救生命的药物"。 谈及互联网泡沫与当前人工智能热潮之间的相似之处时,贝佐斯回忆道,当时,亚马逊的股价在"很短时间内"从113美元暴跌至6美元,当时员工们感到紧张, 投资者们也忧心忡忡 ...
贝佐斯:AI是“好泡沫”,即便股价像2000年亚马逊那样暴跌,对社会也是好事
华尔街见闻· 2025-10-04 09:30
杰夫·贝佐斯对AI投资热潮的观点 - 将当前AI投资热潮定义为“好的泡沫”或“工业泡沫”,认为其即便破裂也将为社会带来巨大长期利益 [1][2] - 区分“工业泡沫”与“金融泡沫”,指出工业泡沫如互联网泡沫和生物技术热潮在破裂后留下了光纤电缆基础设施和拯救生命的药物等宝贵遗产 [2] - 以亚马逊在互联网泡沫期间的经验为例,股价在很短时间内从113美元暴跌至6美元,但公司实际业务状况保持强劲,表明股价与业务曾脱节 [2] - 承认当前狂热中投资者难以区分项目好坏,导致几乎所有AI项目都能获得融资,但强调AI技术本身是真实的,并将改变每一个行业 [2] - 补充说明AI是真实存在的,但不确定实现全部潜力需要多长时间 [2] 大卫·所罗门对AI投资热潮的观点 - 从华尔街视角发出更为审慎的声音,警告大量投入AI领域的资本可能最终无法获得回报 [1][3] - 认可AI提升生产力的巨大潜力,预测全球的工作业务都将被AI改变,并形容其前景非常令人兴奋 [3] - 未明确将当前市场状况定义为“泡沫”,并以1998年市场状况类比,指出当时市场在人们质疑后仍持续上涨了三年 [3] - 认为当前处于AI发展的开端而非结尾,并预测未来12到24个月内股市可能出现回调,但鉴于已经历的走势,这种情况不足为奇 [3]
股市泡沫与清王朝的覆灭:对当前科技投资的警示
水皮More· 2025-09-30 17:19
清末上海金融格局 - 上海开埠后迅速崛起为远东金融中心,形成外资银行与本土钱庄并存的“双轨金融体系”[2] - 1900年上海外资银行资本总额达1.2亿两白银,1910年外资银行增至27家,资本总额占全国外资银行资本的63%[2] - 上海拥有200余家钱庄,为当地工商业提供70%的流动资金,钱庄常从外资银行获得低息贷款后以较高利率贷出,赚取利差[3] - 众业公所作为外资控制的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以洋行、公用事业和橡胶种植公司为主,但缺乏有效监管,内幕交易和市场操纵行为普遍[3] 监管环境与制度缺陷 - 1904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大清商律》允许设立股份有限公司,但未涉及证券发行与交易规范,1908年《银行通行则例》仅提出资本要求,未建立风险防控机制[4] - 上海货币体系混乱,银两、银元、铜钱并行,钱庄自行发行的庄票无需准备金即可流通,为杠杆炒作提供便利[4] - 清廷财政困境放大金融风险,《辛丑条约》后清廷需支付4.5亿两赔款,财政收入的30%用于偿债,为弥补亏空甚至默许金融投机[4] - 1909年度支部批准上海钱庄将官银存款用于“合法投资”,直接刺激钱庄参与股票投机[5] 橡胶产业与科技革命 - 20世纪初汽车工业发展推动橡胶需求激增,1908年福特T型车销量突破1万辆,1910年全球汽车产量达13.8万辆[6] - 1908-1910年间美国橡胶进口值从5700万美元飙升至7000万美元,英国从84万英镑增至141万英镑,伦敦橡胶价格从每磅2先令涨至12先令5便士,涨幅达625%[6] - 1909-1910年间伦敦、阿姆斯特丹等地成立的橡胶公司中,42家选择在上海设立总部或募股机构,但南洋实际橡胶种植面积仅80万亩,年产胶量约3万吨,而上海股市估值高达30万吨,虚增10倍[7] 市场操纵与泡沫形成 - 英商麦边创设兰格志拓植公司,通过伪造产权文件、虚构管理团队和实施“庞氏分红”等手段炒作股价,该公司1909年实际盈利仅5万两,却派发红利达40万两[8] - 兰格志股价从1908年的60两/股涨至1910年3月的1675两,涨幅2625%,市净率高达20倍,而同期英国橡胶公司市净率仅3-5倍[8] - 1910年3月Kota Bahroe公司新股申购吸引16倍超额认购,面值1英镑的橡胶股票被炒至27-33两白银,溢价达数倍至十倍以上[9] - 截至1910年春上海上市橡胶公司达40余家,资本总额超过2500万两,但42家公司中仅3家具备产胶能力,37家无实际种植园[9][10] 金融机构的推波助澜 - 上海街头橡胶股票经纪行从1909年初的12家增至1910年3月的58家,每家日均交易量从数百两飙升至数万两[11] - 外资银行通过“股票押款”业务放大投机杠杆,抵押贷款折扣高达80%,投资者仅需支付20%保证金即可购股,汇丰、麦加利等银行向上海钱庄的拆款规模从200万两增至1000万两,其中70%流向股市[11] - 上海48家主要钱庄中41家开展股票质押贷款业务,利率达月息3%,远高于工商业贷款的1.5%,四明银行等华资银行将200万两官银存款投入橡胶股票,占其资本金的60%[12] - 买办群体构建跨地域投机网络,江浙地区乡镇钱庄资金的30%通过买办阶层流入橡胶股票市场[12] 全民投机狂热 - 1910年上海橡胶股票投资总额达6000万两,其中华商投入4500万两,投机者涵盖社会各阶层,包括道台官员、商人、公馆太太甚至尼姑庵[13][15] - 1910年3-5月上海县署因炒股纠纷引发的诉讼案件达137起,较上年同期增长5倍[13] - 川汉铁路公司总收支施典章将350万两铁路公款投入橡胶股票,造成300万两亏空,为保路运动埋下伏笔[14] 钱庄的深度参与 - 上海钱庄资本规模与投机规模极不相称,最大源丰润钱庄资本金仅100万两却投入80万两炒股,最小森源钱庄资本金2万两通过拆借将投机规模扩大至20万两[16] - 陈逸卿等投机核心圈构建复杂资金链条,联合发行600万两庄票抵押给外资银行获取贷款,形成“股市—钱庄—外资银行”的融资杠杆闭环[16] - 投机狂热中钱庄准备金率从行业惯例的20%降至5%以下,1910年6月源丰润钱庄备付金仅余3万两,却面临50万两的提现需求[16] 泡沫破裂与危机爆发 - 1910年5月起全球橡胶市场出现逆转,伦敦橡胶现货价格从12先令5便士降至10先令,南洋橡胶库存达1.2万吨较上年增长80%,而需求增长仅20%[17] - 1910年6月22日伦敦橡胶期货价格暴跌50%至5先令,次日再跌至3先令,伦敦股市橡胶股平均下跌70%,3家宣布破产[18] - 1910年6月24日上海众业公所暂停橡皮股票交易,复牌后兰格志股价从1675两跌至105两,科达志从800两跌至50两[18] - 外资投机者套现约1500万两几乎全身而退,麦边在6月初抛售剩余股票携款200万两离沪[18][19] 金融体系崩溃 - 1910年7月10日汇丰等9家外资银行同时宣布“停做押款、追收旧欠”,正元钱庄需在3日内归还200万两[20] - 1910年7月21日正元、兆康、谦余三家核心钱庄同时倒闭,欠外资银行贷款500万两,欠同业款项300万两,牵连5家小钱庄破产[20] - 1910年10月8日“钱庄之王”源丰润宣布破产,亏欠公私款项达2000万两,其在天津、北京、广州的分号停业,牵连当地30余家金融机构破产[22] - 1911年3月义善源钱庄倒闭,负债高达1400万两,导致6家银号、12家商铺破产,上海钱庄总数降至17家,仅为高峰期的35%[23][24] 对实体经济的冲击 - 1910年至1911年间上海近50家钱庄倒闭,市场银拆利率飙升至月息15%,较正常水平上涨10倍[25] - 上海及江浙地区商业活动停滞,物价普遍下跌30%-50%,丝织业停工率达70%,棉纺业达60%,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连续6年的上升势头被打断[25] 财政危机与政治后果 - 橡皮风潮导致清廷直接损失达4500万两,包括官银存款损失1200万两、铁路公款损失350万两、关税收入减少800万两、商税减少2150万两[26] - 为填补财政窟窿,1911年5月邮传部尚书盛宣怀提出“铁路干线国有化”政策,向四国银行团借款600万英镑(约4800万两白银)[27] - 清廷仅同意向川汉铁路股东补偿1100万两对应的“国家铁路股票”,拒绝弥补300万两的橡胶投资股市亏损,直接引发保路运动[28] -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1912年2月12日清王朝覆灭,孙中山评价保路运动为“武昌革命之先声”[30]
“闻到了2007年的味道”,大佬发警告
36氪· 2025-09-29 08:43
市场泡沫迹象重现 - 大规模杠杆收购交易再度活跃,华尔街银行准备安排超过200亿美元的并购债务融资,Electronic Arts Inc潜在500亿美元收购案刷新纪录 [2] - 汽车贷款违约率攀升,次级汽车放贷机构Tricolor Holdings申请破产,部分资产支持证券持有人利息支付被追回,与2007年次级抵押贷款违约潮早期阶段相似 [3] - 美国投资级企业债券市场从2015年初不足4万亿美元增长至约7.6万亿美元,私人信贷市场快速扩张至超过1.7万亿美元 [3] - 甲骨文发售180亿美元投资级债券,为今年第二大交易,凸显企业为AI投资大举借债趋势 [3] 企业债券市场风险 - 美国投资级企业债券风险溢价触及27年来最低水平,反映市场对风险定价过于乐观 [1][5] - 摩根大通CEO表示不会购买信贷产品,DoubleLine Capital减少垃圾债券敞口,因估值未能反映风险 [5] - 市场观察人士指出,在极高估值水平下,不需要太多因素即可引发市场恐慌 [5] 经济放缓早期信号 - 美国8月失业率升至2021年以来最高水平,就业增长明显放缓 [1][7] - 美国9月消费者信心指数降至四个月低点 [1][7] - 经济指标恶化为债券市场担忧提供现实基础,泡沫化金融市场需适应经济周期性放缓 [6][7] 当前市场与2007年的关键区别 - 银行监管更加严格,拥有更大的股本缓冲 [5] - 消费者借贷规模相对较小 [5] - 杠杆收购公司在交易中使用更多股权资金 [5] - 私人信贷是否会造成广泛金融损失尚不明确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