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风险

搜索文档
寒武纪: 股票交易风险提示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8-30 01:46
股价表现与估值水平 - 公司股价在2025年8月28日收盘价较2025年7月28日收盘价上涨133.86% [1] - 公司股价涨幅显著高于科创综指、科创50、上证综指等相关指数涨幅 [1][2] - 公司最新滚动市盈率为5117.75倍,市净率为113.98倍,显著高于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行业水平的88.97倍市盈率和5.95倍市净率 [2] 经营业绩预测 - 公司预计2025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500,000万元至700,000万元 [1] - 上述经营预测系管理层初步预测,不构成实质承诺 [1] 产品与供应链状况 - 公司明确表示未有新产品发布计划,近期网上传播的新产品信息均为不实信息 [2] - 公司采用Fabless模式经营,因被列入"实体清单"可能对供应链稳定性造成风险 [2] 市场交易与信息披露 - 公司未发现其他可能对股价产生较大影响的重大事件和敏感信息 [3] - 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控股股东近期不存在买卖公司股票的行为 [3]
刚刚!寒武纪,跳水!
券商中国· 2025-08-29 09:49
寒武纪股价波动及业绩表现 - 8月29日早盘股价下跌6.8%至1480元/股 市值缩水至6192亿元 [1][3][4] - 前一日(8月28日)股价大涨超15% 登顶A股成为新股王 收盘价达1587.91元/股 [1][4] - 公司提示股价脱离基本面风险 7月28日至8月28日累计涨幅达133.86% [4] 寒武纪财务数据及估值 - 2025年上半年营收28.81亿元 同比增长4347.82% 净利润10.38亿元(上年同期亏损5.3亿元) [5] - 第二季度营收17.69亿元 同比增长4425.01% 净利润6.83亿元(上年同期亏损3.03亿元) [5] - 滚动市盈率达5117.75倍 市净率113.98倍 显著高于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平均水平(市盈率88.97倍/市净率5.95倍) [4] 寒武纪经营预期及市场传闻 - 预计2025年全年营业收入50亿元至70亿元 [1][4] - 明确表示未有新产品发布计划 驳斥市场不实信息 [4] 东芯股份停牌核查 - 因股价多次异常波动 自8月29日起停牌核查(预计不超过3个交易日) [2][6][7] - 7月29日至8月28日累计涨幅达207.85% 平均换手率11.77% [7] - 滚动市盈率为负值 显著高于行业市盈率53.35倍 [8] 行业对比及市场表现 - 寒武纪股价涨幅超越科创综指、科创50及上证综指等主要指数 [4] - 中芯国际A股8月29日同步下跌4.38% [1]
多家银行宣布下调存款利率;追觅科技官宣造车,对标布加迪威龙;寒武纪发公告,郑重提醒风险;吴京出品新电影撤档丨每经早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9 07:13
银行业存款利率调整 - 多家中小银行宣布下调人民币存款利率 降幅达10到20个基点 其中江苏银行和南京银行调整3年期定期存款利率[1] - 六大行活期存款利率为0.05% 三年期和五年期存款利率分别为1.25%和1.3%[12] 科技与制造业动态 - 追觅科技宣布进入汽车制造领域 首款超豪华纯电产品对标布加迪威龙 计划2027年亮相 已组建近千人造车团队[2][29][30] - 寒武纪发布风险提示公告 预计2025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50亿元至70亿元 澄清无新产品发布计划[2][15] - 中芯国际上半年营收44.56亿美元同比增长22% 毛利润9.56亿美元同比大增89.3% 毛利率从13.8%提升至21.4%[17] - 中国科学家在植入式脑机接口技术取得突破 实现全球首次临床试验 空间分辨率达15微米[12] 资本市场表现 - 美股三大指数集体收涨 纳指涨0.53% 标普500涨0.32% 道指涨0.16%均创收盘新高[4] - 大型科技股多数上涨 谷歌涨超2% 亚马逊涨逾1% 特斯拉跌超1% 英伟达小幅下跌[4] - 中概股涨跌不一 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涨0.14% 老虎证券涨近11% 金山云和爱奇艺涨超6%[4] - 离岸人民币兑美元大涨314点 报7.1209 为2024年11月6日以来首次突破7.12元[5] 大宗商品市场 - COMEX黄金期货涨0.82%报3476.9美元/盎司 COMEX白银期货涨1.27%报39.71美元/盎司[6] - 国际油价小幅收涨 美油主力合约涨0.27%报64.32美元/桶 布伦特原油主力合约涨0.31%报67.65美元/桶[7] 企业并购与投资 - 海尔集团旗下卡泰驰控股以18亿美元收购汽车之家43%股份 成为控股股东 平安产险保留5.1%股份[24] - 北新建材意向收购境外建筑材料公司100%股权 国联民生拟与国联人寿设立12.2亿元基金投资新质生产力领域[36] 民营企业500强数据 - 2025中国民营企业500强营收总额达43.05万亿元 入围门槛增至270.23亿元[10] - 京东集团、阿里巴巴和恒力集团位居前三 户均营收861.02亿元较上年增长2.72%[10] - 净利润合计1.80万亿元 户均净利润36.05亿元增长6.48% 营收超千亿元企业共105家[10] 汽车行业动态 - 比亚迪7月欧洲新车注册量同比猛增225.3% 市场份额达1.2% 超越特斯拉成为欧洲电动车市场重要参与者[22] - 上汽集团上半年归母净利润60.18亿元同比下降9.21%[37] 金融与汇率政策 - 中国人民银行与新西兰储备银行续签250亿元人民币双边本币互换协议 有效期五年[10] - 埃及中央银行将基准利率下调200个基点 调整后隔夜存贷款利率分别为22%和23%[8] 上市公司业绩 - 中信建投上半年归母净利润45.09亿元同比增长57.77%[36] - 中国太保上半年归母净利润278.85亿元同比增长11.0%[36] - 兴业银行上半年归母净利润431.41亿元同比增长0.21%[36] - 伊利股份上半年归母净利润72亿元同比下降4.39%[36] 影视娱乐行业 - 电影《再见 坏蛋》官宣撤档 上映6天票房仅26.7万元 吴京担任出品人并客串出演[2][12] - 关晓彤提起肖像权纠纷诉讼 要求被告公司赔偿经济损失200万元和精神损害抚慰金10万元[26]
8月超百只绩优基金“拒钱门外”,如此限购为哪般?
第一财经· 2025-08-27 19:15
基金限购现象普遍化 - 超过150只基金在8月暂停大额申购或暂停申购 其中非债产品中超三成年内收益超30% 14只近一年回报翻倍 [1][2] - 永赢科技智选A三个月上涨126.34%后暂停100万元以上申购 华泰柏瑞中证2000指数增强A近一年回报108.65%后单日限购10万元 [1][2] - 中欧数字经济A一月内三次收紧限购 从100万元降至5万元 广发上证科创板成长ETF联接A设置单日限购额度100元 [3] 小盘策略基金限购尤为突出 - 38只小盘股基金中55%处于限购状态 其中4只完全暂停申购 万德微盘股指数去年以来上涨121.85% [4] - 小微盘策略基金规模多低于10亿元 20亿元被视为舒适管理区间 超过30亿元可能影响策略有效性 [5][6] - 微盘股流动性较弱 单日调仓超成交额10%会显著提升买入成本 稀释现有持有人收益 [5] 限购核心动因分析 - 防止规模增速脱离策略承载能力 拦截冲动型大额资金 避免重蹈2020年末新能源等赛道基金船大难掉头的覆辙 [1][7] - 基金行业从规模驱动向质量驱动转型 强调合理约束管理规模 符合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要求 [7] - 保护持有人利益为核心考量 但不代表不看好市场 中国权益资产大周期繁荣仍在上半场 [8] 市场资金结构变化 - 8月下旬市场从基金+游资主导转向多元化增量资金流入 外资回流和散户借基入市成为新特征 [9] - 第三方平台数据显示限购产品关注度激增 某小盘风格产品单周浏览人数超1万 [3] 投资者应对策略 - 不必强求限购基金 可寻找同类型或类似策略的未限购优质产品 [8] - 风险承受能力强者选择规模适中产品并控制仓位 风险偏好较低者建议观望或少量配置并分散风险 [8]
如果情况不变,2025年9月以后,国内多数家庭,将面临“四大难题”
搜狐财经· 2025-08-22 10:19
宏观经济表现 - 2025年上半年GDP同比增长5.3% [1] - 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40元 同比增长5.3% [1] -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下降0.1% [1] 房地产市场趋势 - 全国房价平均跌幅超过30% 房产占家庭总资产77% [4] - 房地产销售额和销售面积明显下滑 [2] - 房价下跌原因包括老龄化加剧需求萎缩 房价收入比达40倍 居民收入下降支撑力不足 [4] 投资市场环境 - 2024年A股股民人均亏损14万元 2025年一季度人均亏损12.3万元 [6] - 公募基金亏损幅度达20-30% 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下降且出现亏损 [6] - 银行间货币市场收益率下滑 债券市场风险上升 [6] 就业市场状况 - 2025年应届大学毕业生达1222万人 [8] - 实体经济不景气导致企业裁员降薪 招聘市场需求萎缩 [8] - 社保新规实施后企业倾向聘用退休人员及兼职以节省用工成本 [8] 人口结构变化 - 2025年上半年出生人口约400万 全年或跌破900万 [11] - 2024年上半年结婚登记343万对 同比减少49.8万对 [11] - 结婚成本高企 生育成本上升 年轻人婚育意愿下降 [11]
信用卡资金流入股市很难被严禁 投资者要有风险意识
搜狐财经· 2025-08-20 06:39
银行加强信用卡资金流向监管 - 8月以来已有十多家银行发布公告重申信用卡资金严禁流入股市等投资领域 [1] - 陕西农信明确信用卡资金不得用于股票、基金、期货、虚拟币等投资理财领域 [1] - 民生银行从9月18日起将信用卡预借现金转账业务纳入资金受控金额管理 禁止用于购房、投资等违规领域 [1] 信用卡资金不宜用于投资的原因 - 信用卡资金具有短期性 必须在规定期限内归还 而投资是长期行为 [2] - 投资存在风险 可能导致本金亏损 影响个人信用并增加投资损失 [2] - 信用卡资金本质是银行的钱 持卡人只是短期借用 不能长期占用 [2] 银行监管的实际局限性 - 银行只能监管本行信用卡资金在本行账户的周转情况 [2] - 资金取出或转账到其他银行账户后 银行难以追踪实际用途 [2] - 持卡人拥有多个银行账户和信用卡 资金在账户间转移使监管困难 [2] 信用卡资金炒股的风险特征 - 本质是借钱炒股 可能放大收益但更可能放大风险 [5] - 不能及时还款会影响信用卡使用 甚至导致账户冻结和信用受损 [5] - 风险意识强的投资者不会使用信用卡资金炒股 通常会选择合规的券商融资平台 [5] 信用卡炒股的主要人群特征 - 主要是风险意识淡薄、赌性较强的投资者 [5] - 这类行为会进一步增加投资风险 [5] - 银行规定难以完全阻止 关键取决于持卡人的风险意识和自觉性 [3]
理财产品收益可观,为啥还是有很多人愿意存定期?内行人士揭示真相
搜狐财经· 2025-08-19 23:17
银行理财市场规模与增长 - 截至2025年一季度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规模达29.14万亿元 同比增长9.41% [1] - 银行理财产品投资者数量超过1.26亿人 [1] - 理财产品收益率通常在2-3%之间 显著高于一年期定期存款1.35%的利率 [1] 投资者选择定期存款的核心原因 - 定期存款安全性极高 银行破产情况下50万元以内存款本息享受全额赔付 风险接近零 [6] - 银行理财产品均为非保本型 即使最低风险等级产品仍存在亏损可能性 [6] - 保守型投资者对资金安全的重视程度远超收益追求 [6] 流动性比较与资金配置策略 - 定期存款支持提前支取 仅损失部分利息 流动性优于理财产品 [6] - 银行理财产品设有封闭期 封闭期内无法赎回资金 [6] - 建议投资者将资金分为两部分:应急资金配置定期存款 闲置资金配置理财产品 [7] 投资者结构特征与金融知识差异 - 中老年群体成为存款主力军 具备收入稳定和低开支特征但金融知识相对欠缺 [9] - 年轻群体因收入有限和开支较大导致储蓄能力不足 [9] - 部分投资者因不了解理财产品投资方向而选择熟悉的定期存款 [9] 产品门槛对投资选择的限制 - 定期存款起存门槛仅50元 银行理财产品起购门槛通常为5万元 [11] - 普通家庭因资金规模限制被迫选择定期存款进行初始积累 [11] 当前投资环境对决策的影响 - 2024年A股股民平均亏损14万元 公募基金平均亏损达20-30% [13] - 银行理财产品打破刚性兑付后所有风险由投资者承担 2025年部分产品出现亏损 [13] - 在市场风险上升环境下 定期存款成为规避风险的安全选择 [13]
投资就像看落日
证券时报网· 2025-08-16 15:54
投资与看落日的相似性 - 投资和看落日都需要主动行动 不行动则无任何结果 [10][14] - 两者均面临不可预测的风险 如天气突变或市场突发状况 [6][9] - 选择合适时机至关重要 如避免台风天或高估值标的 [11][13] 投资时机选择 - 高估值标的(如100倍市盈率)投资风险极高 收益概率低 [13] - 杠杆过高行业(如2020年房地产)存在重大安全风险 [13] - 需基于商业规律和金融规律判断时机 适时部署部分仓位 [14] 市场环境与投资案例 - 香港市场2022-2023年大熊市导致优质公司估值降至3-5倍市盈率 [9] - 极端估值环境下即使优质公司也会使投资者承受压力 [9] - 房地产行业曾同时出现高估值和高杠杆 形成高风险组合 [13] 投资哲学与实践 - 投资需接受可能失败 但长期实践可提升经验与业绩 [14] - 不投资仅能获得银行低回报 相当于主动放弃机会 [10][14] - 不适合投资者应选择低风险方式 如银行存款 [14]
寒武纪再辟谣!公司在某厂商预定大量载板订单等相关信息为不实信息
证券时报· 2025-08-15 07:35
公司公告 - 公司发布股价异动公告 再次辟谣市场传闻 称关于在某厂商预定大量载板订单 收入预测 新产品情况 送样及潜在客户 供应链等信息均为不实信息 [2] - 公司近期股价异动 8月12日盘中大涨 收盘"20cm"涨停 8月13日小幅上涨1.31% 8月14日盘中一度涨超14% 最高达985元/股 [2] - 公司股价一个月累计涨幅超过大部分同行业公司及科创综指 科创50 上证综指等相关指数 截至8月14日收盘价为949.00元/股 [3] 财务指标 - 公司最新滚动市盈率为3058.57 市净率为68.12倍 显著高于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行业水平的75.15和5.07倍 [3] 经营状况 - 公司自查并确认不存在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事项 目前经营正常 未发生重大变化 [3]
养老金风险转移(PRT)市场对我国二、三支柱发展的启示|财富与资管
清华金融评论· 2025-08-13 16:55
欧美国家养老金风险转移(PRT)发展历程 - PRT是企业将DB养老金计划的支付责任转移给保险公司的金融安排,旨在降低企业面临的寿命风险、投资风险和利率风险 [4] - 多重因素驱动PRT发展:人口老龄化增加DB计划成本不确定性、会计准则要求按市值计量负债、保险公司更强的资产负债匹配能力、监管机构推动 [5] - 通用汽车1983年团体年金交易是美国PRT市场早期标志性案例,涉及7.5万名退休职工 [10] - 英国1999年British Airways与Prudential完成首单代表性PRT交易,金额约5亿英镑 [13] - 2012年通用汽车将250亿美元养老金责任转移至Prudential,创历史最大规模PRT交易 [14] - 2022年AT&T与Athene达成310亿美元Buy-out交易,推动美国PRT年交易额突破900亿美元 [16] PRT主要模式比较 - Buy-in:企业购买保险合同但负债仍保留在资产负债表,转移现金流和投资风险 [22] - Buy-out:企业将养老金责任完全转移给保险公司,负债从资产负债表移除 [22] - Longevity swap:通过衍生合约转移长寿风险,预期寿命每增加一年可使10亿英镑负债增加3000-5000万英镑 [23] - 共保+长寿风险转移:再保险方按比例承接长寿风险,日本邮政保险与RGA合作为典型案例 [23] 保险公司在PRT中的作用 - 通过Buy-out和Buy-in接管企业养老金责任,利用精算能力和长期投资策略管理给付责任 [26] - 形成"企业→保险公司→再保险公司"三级风险分散结构,RGA、Swiss Re等再保险公司发挥核心缓冲作用 [28] - 推动保险公司从一般寿险定价能力升级为系统性长寿风险管理者,需具备更精准的精算建模和负债驱动投资能力 [28] 中国养老金风险管理现状 - 第二支柱以DC制度为主,企业不承担养老金负债风险,导致保险公司缺乏长寿风险管理能力积累 [30] - 第三支柱产品以保证领取类为主,削弱了长寿风险对冲效果,不利于建立真正意义上的风险管理体系 [31] - 缺乏专门针对养老金责任和长寿风险的监管模块,精算建模和再保险机制发展滞后 [30] 建设中国特色PRT机制建议 - 以第三支柱为核心构建责任转移机制,引导个人养老金账户转化为终身年金产品 [36] - 构建"养老金再保险平台",吸引国内外再保险公司参与形成风险共担机制 [37] - 利用上海再保险登记交易中心建立统一登记簿和长寿风险再保险沙盒 [38] - 探索"账户转换+终身年金"式路径,适用于缺乏DB制度基础的发展中国家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