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强国建设

搜索文档
高博会“改版升级” 同期举办建设教育强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论坛
中国青年报· 2025-05-24 15:04
高等教育博览会与改革发展论坛 - 第63届高等教育博览会暨建设教育强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论坛在吉林长春开幕,主题为"融合•创新•引领:服务高等教育强国建设",旨在发挥高等教育在教育强国建设中的龙头作用 [1][2] - 活动实现三个"全面跃升":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教育思想碰撞与改革实践交流、政府工作部署与高校办学活力激发 [2] 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融合 - 高博会汇聚高水平大学、重点科研院所和龙头企业,展示高校科技创新成果及产学共融实践 [2] - 展出了卫星数字孪生系统、水下作业机器人等高精尖成果,推动教育链、科技链、产业链、人才链衔接 [4] 教育改革与人才发展 - 论坛围绕教育强国建设七大板块展开,包括立德树人工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教师队伍建设、科技自立自强等 [2] - 举办"千校万企毕业生供需对接会",吸引400余家优质企业提供1万余个就业岗位 [4] 政策与战略支持 - 教育部相关司局和直属单位提供权威政策导向,与教育强国建设战略任务同频共振 [2] - 开展"名师大家东北行"活动,支持区域教育发展 [4]
实践与思考丨聚焦教育强国建设深化政治监督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5-05-08 08:03
教育强国建设 -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1] - 高校肩负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任务,必须把握高等教育政治属性,突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政治担当 [2] - 建设教育强国最终目标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升教育公共服务普惠性、可及性、便捷性,让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6] 高校政治监督重点 - 紧扣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强化监督,督促学校各级党组织执行"第一议题"制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党中央决策部署 [3] - 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监督,将政治监督延伸到思政课教学、课程思政建设、师德师风建设、"三全育人"改革等方面 [4] - 紧扣意识形态安全防线强化监督,督促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推动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管理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 [5] 师德师风与廉政建设 - 严肃纠治师德师风问题,强化师德师风监督管理,建立信息互通、会商研判、协作配合、线索移交等工作机制 [7] - 严查高校领域谋私贪腐问题,紧盯招生考试、基建后勤、招标采购、资产管理等重点领域,坚决查处"靠教育吃教育"等违纪违法行为 [8] - 中山大学集中整治医药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推动附属医院政治生态和内部治理明显改善 [8] 高校体制机制改革 - 高校纪检监察机构要准确把握党中央关于加快"双一流"建设进程,深入落实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的部署要求 [10] - 健全政治监督机制,把改革落实情况纳入监督检查和校内巡视巡察内容,确保改革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10] - 中山大学纪委系统梳理学校相关学科领域政策布局和办学方向,督促院系党组织积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 [11]
“人工智能 + 教育”研训东莞启幕,共探大湾区教育新路径
南方都市报· 2025-04-28 16:51
人工智能+教育行业发展趋势 - 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成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力 通过专家报告 案例分享 课堂观摩等形式探讨创新应用与实践路径 [2] - 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展示出在写作教学辅助 个性化学习路径规划等多元应用场景的实际案例 [4] - 活动设有四个平行分论坛 聚焦数字强师 Prompt优化策略 AI创客实践等前沿主题展开深入研讨 [6] 技术赋能教育创新实践 - 人工智能技术可打破教育资源时空限制 实现优质资源共享 为不同地区学生提供公平教育机会 [2] - 智能互动白板 在线教学平台等工具能丰富课堂互动形式 提高学生参与度与学习积极性 [4] - AI技术被用于捕捉学生学习轨迹实现个性化辅导 生成多元评价维度记录成长 提升课堂效率 [7] 大湾区教育数字化转型案例 - 东莞松山湖作为大湾区创新前沿 历经24年发展从省级产业园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 国家科学城 汇聚顶尖科研力量 [7] - 松山湖实验中学自2017年构建初中进阶式AI课程体系 生成式AI兴起后积极探索课堂教学与评价赋能 [7] - 园区推动校企深度融合 构建"专业引领+跨域协同"人才矩阵 助力AI技术从实验室走进校园生活场景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