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强国建设
搜索文档
增加体育课、防控近视、整治校园餐…“十四五”教育有这些变化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3 15:11
教育公共服务进展 - 义务教育全国2895个县域实现基本均衡 [3] - 学前教育毛入学率从2012年的64.5%提升至92% 提高了27.5个百分点 [3] - 2024年学前一年免费教育惠及1200多万儿童 [3] -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2012年的30%达到60.8% 提高一倍多 进入普及化阶段 [3] - 优质高校本科生招生扩容及重点高校专项招生计划累计录取农村和脱贫地区考生123.5万人 [3] 学生身心健康促进 - 实施学生体质强健计划 推动课间活动由10分钟延长至15分钟 落实每天综合体育活动2小时要求 [4] - 联合多部门实施近视防控光明行动 抓牢幼儿园和小学关键阶段及电子产品使用关键因素 [4] - 开展中小学校园餐专项整治 坚决守住食品安全 [4] - 实施学生心理健康专项行动计划 健全学校工作体系和部门协作机制 [5] 县中振兴行动计划 - 国务院审议通过县中振兴行动计划 从五个方面提升县中办学水平 [6][7] - 扩充资源持续扩大普通高中学位供给 提升农村学生接受高中教育机会 [7] - 中央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县中建设 探索市县结合管理体制 强化教师待遇保障 [7] - 坚决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 严禁跨区域抢挖生源 保证学生运动和休息时间 [7] - 发展综合高中加强职普融通 推动高中阶段学校特色多样发展 [7] 特殊教育保障提升 - 通过随班就读、特教学校就读和送教上门等方式解决残疾儿童上学问题 [8] - 截至2024年底全国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7% [9] - 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学生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标准提升至7000元 [10] - 成立全国首个孤独症儿童特殊教育资源中心 将孤独症儿童纳入特殊教育 [10] 学生资助体系完善 - 2021年至2024年全国累计资助学生6.3亿人次 年资助约1.5亿人次 [11] - 学生资助金额累计超1.2万亿元 其中各级财政累计投入8482亿元 占总金额70% [11] - 财政年均投入金额较十三五期间增长32% [11] - 形成以政府资助为主、学校和社会资助为辅的中国特色学生资助体系 [11]
2895个、60.8%……数说我国“十四五”教育强国建设阔步前行
央视网· 2025-09-23 14:48
教育体系发展水平 - 中国基础教育已达到世界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1][4] - 建成全球规模最大且高质量的教育体系 [4] - 全国2895个县域全部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 [4] 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成就 -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2012年的30%提升至60.8%,进入普及化阶段 [3] - “十四五”期间高等教育累计向社会输送5500万人才 [3] - 职业教育为现代产业体系供给了70%以上的新增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3] 科研创新与服务经济贡献 - 近五年高校获得75%以上国家自然科学奖和技术发明奖、55%以上科技进步奖 [3] - 在生命科学、量子科技、人工智能、物质科学和空间科学等领域取得一批原创性成果 [3] - 哲学社会科学和文化艺术持续发展并取得显著成效 [3] 基础教育普惠成果 - 本年度学前一年免费教育惠及1200多万儿童 [4]
1.5亿人次、60.8%……数说我国“十四五”教育强国建设阔步前行
央视网· 2025-09-23 14:18
教育体系规模与质量 - 中国已建成世界规模最大且高质量的教育体系 [4] - 基础教育水平达到世界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1][4] - 全国2895个县域全部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 [4] 高等教育发展 -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2012年30%提升至60.8% 进入普及化阶段 [3] - "十四五"期间高等教育累计向社会输送5500万人才 [3] - 高校获得75%以上国家自然科学奖和技术发明奖 55%以上科技进步奖 [3] 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 职业教育供给现代产业70%以上新增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3] - 在生命科学 量子科技 人工智能 物质科学和空间科学等领域取得一批原创性成果 [3] - 今年学前一年免费教育惠及1200多万儿童 [4]
人才培养如何跟上社会需要
人民日报· 2025-09-15 11:25
今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对完善人才培养与经济 社会发展需要适配机制作出部署。7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突出就业优先政策导向, 促进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 加强动态监测,提升人才培养前瞻性。人才有一个供需关系的变化,教育要想在前头、赶在前头。一方 面,开展分级分类人才供需适配分析,编制省市、高校人才供需适配分析报告和行业类重点学科专业人 才供需适配分析报告,从规模结构、人才流动、人才需求等维度,科学研判人才发展趋势及供需状况。 如何正确处理培养人才和满足社会需要的关系,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努力 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各得其所? 建平台、汇数据,提升人才供需适配精准性。教育部启动建设国家人才供需对接大数据平台,广泛汇集 部委、行业、产业、社会机构等各类数据资源,探索开展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产业人才供需分 析,推动构建人才供需"数据—模型—服务—治理"适配模式,着力实现人才培养数量规模适配、结构布 局适配、能力素养适配。 截至目前,该平台汇集供需两端各类数据资源40.7亿条,初步形成国家层面统 ...
培育大国良师 建设教育强国
人民日报· 2025-09-15 06:03
党中央对教师队伍建设的战略导向 - 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国特岗教师代表回信并提出殷切希望 体现对教师队伍的关怀和教育工作的重视 [1] - 党中央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强国最重要的基础工作 强调培养"四有"好老师(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2] - 总书记提出"扶贫必扶智"重要指示 并通过"国培计划""优师计划"等举措加强中西部教师培养 [2][3] 师范院校的核心使命与实施路径 - 师范院校被定位为教师教育主力军 承担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和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任务 [3] - 北京师范大学实施"强师工程" 构建教师全生命周期发展支持系统 包括招生、培养、输送和职后支持 [4] - 通过"志远计划"为52个国家级贫困县定向培养师范生 并通过"优师计划"为832个脱贫县及中西部边境县培养教师 [4] 中西部教育振兴的具体举措与成效 - 创新教师输送模式 6年自筹经费支持2277名学生到中西部任教 2023年首批364名"优师计划"毕业生赴基层从教 [4][5] - 开展教师能力提升计划 覆盖中西部百个项目县和千所项目校 通过"强师在线"公益平台惠及超60万名教师 [5] - 基础教育质量监测覆盖570个脱贫县 为区域教师队伍建设提供数据支撑 [5] 政策协同与体系化建设 - 推动"特岗计划"与"优师计划"、公费师范生政策有机衔接 构建覆盖城乡的教师培养输送体系 [6] - 完善特岗教师职后支持体系 包括培训、教学指导和数字化资源平台 并探索"4+2"教师教育培养模式 [6] - 建立中西部县域"强师工程服务站" 构建乡镇教师成长支持网络 免费开放公益平台实现"培养一人、带动一校、辐射一区" [7] 国际影响力拓展 - "特岗计划"作为中国特色的教育扶贫方案 为全球发展中国家教育公平提供借鉴 [7] - 北京师范大学牵头成立全球教师发展学院 推动中西部教育实践经验的世界性价值阐释 [7]
人才培养如何跟上社会需要(政策问答·回应关切)
人民日报· 2025-09-15 06:03
国家人才供需对接政策措施 -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部署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适配机制 [1] -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突出就业优先政策导向 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 [1] - 教育部启动建设国家人才供需对接大数据平台 汇集部委行业产业等各类数据资源40.7亿条 形成国家层面统一数据基座 [1] 学科专业优化调整措施 - 印发《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行动方案(2025—2027年)》部署急需学科专业超常布局等六大行动 [2] - 开展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机制改革试点 天津广东探索重大攻关任务驱动的学科专业建设新模式 [2] - 复旦大学等高校探索"'博士+硕士'双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新模式 [2] 人才供需监测与就业服务 - 开展分级分类人才供需适配分析 编制省市高校行业类人才供需适配分析报告 [2] - 强化就业状况与招生计划人才培养联动 加强就业质量监测评价反馈 [3] - 构建供需双方双向调节机制 提供个性化智能化就业指导服务 健全就业实习见习制度 [3] 未来工作方向 - 坚持总体适配动态平衡良性互动原则完善人才培养适配机制 [3] - 深入实施人才培养供需适配机制综合改革试点 加快平台开发应用 [3] - 支撑以科技发展和国家战略需求为牵引的学科专业优化调整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3]
山西财政多举措助力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
中国发展网· 2025-09-12 16:12
中国发展网讯 记者郭建军报道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强教必先强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建设教育强国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近年来,山西省各级财政部门深入学习贯 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坚持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投入的重 点,持续提升教师待遇保障水平,加强教师培养培训和素质提升,推动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明显成 效。 持续加强教师待遇保障,让广大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持续抓好"保障义务教育教师收入的长效机 制"和"工资收入随当地公务员待遇调整联动机制"的全面落实,确保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工资待遇不低于 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积极优化教师资源配置,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和特岗教师工资性补助等政 策,每年惠及1.6万名乡村教师、7600多名特岗教师;支持"三区"人才计划教师和银铃讲学计划,向脱 贫地区、革命老区输送更多的优秀师资。改革完善省属高校基本支出生均财政拨款制度,赋予高校更多 的经费自主权,支持高校落实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进一步激发高校教师创新创造活力。 持续加大师范专业支持力度,增强教师后备队伍培育质量。进一步提高师范专业生均拨款标准,对 ...
全国政协副主席蒋作君,出任华侨大学董事会董事长
搜狐财经· 2025-09-12 15:11
据悉,华侨大学第九届董事会由海内外66名各界人士、社会贤达组成。会上举行了董事长、副董事长及董事聘书颁发仪式。 蒋作君 陈旭表示,华侨大学要以第九届董事会第一次会议为新起点,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把牢政治方向,加强党 的全面领导;聚焦思想引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内涵发展,提升办学质量和水平;牢记使命任务,服务统战工作大局;积极发挥优 势,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发展。 赵龙代表福建省委省政府向新一届校董表示祝贺,对华侨大学的发展成绩和为福建作出的重要贡献给予肯定。他表示,希望华侨大学深入学习贯 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牢记殷殷嘱托,坚持以侨立校、为侨服务,不断提升办学质量和水平,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省委 省政府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把华侨大学的事当作自己的事,全力创造良好办学条件和发展环境,更好支持华侨大 学加快发展、特色发展、高质量发展。 据学校官网介绍,华侨大学是中央统战部(国务院侨务办公室)直属高校。学校是国家华文教育基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语言 文字推广基地,国家语言服务领域特色服务出口基地,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
笔谈 | 找准高校政治监督着力点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5-09-11 08:33
政治监督定位与方向 - 高校纪检监察机构需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 精准化 常态化 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1] - 监督方向聚焦为党育人 为国育才职责使命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1] - 将推动教育强国建设战略部署和高校高质量发展作为监督主要任务[1] 监督重点领域 - 重点监督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教育强国建设 重大改革措施落实情况[2] - 督促高校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能力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服务国家发展战略[2] - 加强对高校一把手和领导班子成员的监督 通过责任清单 警示教育 约谈提醒等方式[2] 监督实施机制 - 推动党委主体责任与纪委监督责任同频共振 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3] - 建立党委与纪委定期会商制度 协同防范化解高校廉洁风险[3] - 构建纪巡审联动机制 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建立监督信息平台[3]
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 谱写教育强国建设华章 各地各校开展庆祝第41个教师节活动
镇江日报· 2025-09-11 07:37
9月10日,在第41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我市各地各校举行"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谱写教育强国建 设华章"为主题的教师节庆祝活动,通过荣誉颁发、感恩行礼和文艺表演等环节,表达对教师的崇高敬 意和深切祝福,营造尊师重教浓厚氛围,为教育强国建设注入"市域力量"。 "忠于人民教育事业,履行教师神圣职责,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新教师入职 宣誓仪式在各地各校举行。市外国语学校、市三中举行"薪火相传守初心,师徒携手共成长"拜师结对仪 式,涵盖各学科师徒与班主任师徒结对见证教育传承。 南徐中学学生为老师们带来诗朗诵《铸魂·强师·华章》,稚嫩的嗓音里满含对教师的敬爱。随后播 放的"班级专属祝福视频"中,各班学生用朴实的话语、创意的画面,送上节日问候,一张张笑脸、一声 声祝福,让在场教师倍感温暖。 各地各校还举行了表彰活动。市外国语学校颁发了"我最喜爱的导师奖""优秀F/M班主任""初心如磐 首席导师""优秀学科组"等奖项。省扬中专表扬了最美教育人、最美后勤人,让甘于奉献的教职工名声 响起来。镇江经开区平昌小学为教师举办 "定格师者芳华"艺术照拍摄活动,用镜头捕捉老师们平日里 不常见的风采。镜头前,老师们或身着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