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大众文艺
icon
搜索文档
做好新大众文艺的“放大器”
人民日报· 2025-05-13 06:21
短视频与直播行业 - 短视频和直播领域展现出全民化创作特征,数字技术降低创作门槛,新媒介形态激发创作热情 [1] - 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技术普及为文艺创作提供便捷工具,如"即梦"等工具大幅降低生产成本 [1] - 用户通过原创、二创、评论、弹幕等形式创造海量内容,内核仍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 传统文化传播数据 - 抖音"非遗贺新春"话题播放量超27亿次,非遗视频总播放量达1679亿次 [1] - 2023年5月至2024年5月,1379万网友在抖音分享非遗体验,包括非遗传承人、专业创作者及年轻用户 [1] - 非遗传播主体涵盖汪氏皮影党飞华等传承人、李子柒等专业创作者及大量90后、00后年轻人 [1] 文旅产业带动效应 - 新大众文艺焕新传统文化表达方式,形成文化热点并带动文旅发展 [1] - 潮汕英歌舞推动当地春节团购订单量同比增长795% [1] - 新大众文艺激活泛文旅产业链条,为地方文旅产业提供强劲助力 [1] 新大众文艺形式 - 短视频和直播间成为新大众文艺展示平台,手机屏作为"微舞台",留言充当文艺评论 [2] - 新大众文艺在短视频和直播中持续迸发活力与光彩 [2]
要尊重,也要引导
人民日报· 2025-05-09 06:42
新大众文艺的发展现状 - 新大众文艺是人民大众的创造、时代发展的必然、科技赋能的成果,蕴含蓬勃的创新活力,体现新时代文艺发展的群众路线 [1] - 尊重新大众文艺本质上是尊重人民大众的文化创造力与选择权,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1] - 新大众文艺发展过程中存在碎片化、同质化、低俗化等问题,部分受众被信息茧房包裹,长期接触低质作品导致审美退化 [1] 新大众文艺的发展方向 - 需要树立新大众文艺标杆,褒奖优秀作品,表彰在内容创新、技术应用、社会影响等方面成绩突出的创作者 [1] - 加强文艺评论,提高审美、引领风尚,推动主流价值与大众表达融合 [1] - 优化新大众文艺供给侧,创作短而精、小而美、简而深、俗而新的作品,使受众享受更多精品佳作 [1] - 强调阅读经典、观看经典的重要性,经典作品是民族智慧的结晶,可培育人文素养和审美鉴赏力,为新大众文艺创作提供滋养 [1] 新大众文艺的发展原则 - 尊重不是纵容,要坚守价值底线,引导也是促进,可常葆创新活力 [2] - 争取质量与流量兼备,深度与热度俱佳,社会效益优先、经济效益并举 [2] - 担负社会责任,传递文化价值,在包容多元中凝聚共识,构建既有精神高度又有生活温度和参与广度的文艺新格局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