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文科
icon
搜索文档
“数”说高校专业调整,“未来风口”专业是哪些?
央视新闻· 2025-05-11 12:01
专业调整趋势 - 2024年全国高校新增、撤销、调整专业点3424个,29种新专业亮相,首次设立"战略急需专业"超常设置机制[1] - 近五年"双一流"高校新增专业1068个,其中工学类501个占比47%,理学131个,管理学86个[4][5] - 新增专业中"智能""智慧"相关达203个,近十年全国高校新增"智能""智慧"专业2146个,近五年占比70%[9][11][13] 热门新增领域 - 人工智能专业五年内41所"双一流"高校新增,位列榜首,与国产大模型、人型机器人等技术发展直接相关[7] - "储能科学与工程"快速落地天津大学等高校,聚焦新能源和储能材料,服务"双碳"目标[8] - "运动训练"新增25个,复旦大学等25所高校响应"健康中国"战略,同步新增"冰雪运动""足球运动"等细分方向[16][17] 战略新兴专业 - 2024年新设29种专业包括"碳中和科学与工程""海洋科学与技术"等国家战略领域[20] - "低空技术与工程"被列入战略急需专业,北航等6所高校首批招生,呼应政府工作报告"低空经济"部署[24] - "智能分子工程""时空信息工程"瞄准尖端科技,"婴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等聚焦民生需求[21][22] 学科交叉与文科革新 - "智能+"向非工科拓展,中国传媒大学设"智能影像艺术",北师大设"人工智能教育"[12] - 新文科建设加速,华中科大设"计算金融",人大等38所高校新增"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25][26] 专业撤销动态 - 全国高校撤销专业数量连年攀升,山东大学停招27个专业,四川大学撤销电子科学与技术等31个专业[30][33][34] - 撤销原因包括师资不足、就业表现差、招生率低及产业更迭导致的专业滞后[36][38]
山东58所高校新增152个专业点
齐鲁晚报· 2025-05-08 05:07
2024年全国高校本科专业调整概况 - 全国高校新增专业点1839个 调整学位授予门类或修业年限专业点157个 停招专业点2220个 撤销专业点1428个 [2] - 新增专业点中工学占比最高达940个 理工农医类专业共新增1195个 占全部新增专业点的65% [2] - 人工智能专业新增91个专业点 占全部新增专业点的5% 涉及6所"双一流"高校和85所非"双一流"高校 [2] - 数字经济专业新增76个专业点 涉及北京科技大学等知名高校 [2] - 智能建造等5个专业新增数量均超过30个 [3] - 教育部同步更新本科专业目录 增列29种新专业 低空技术与工程成为增设高校最多的新专业 [3] 山东省高校专业调整特点 - 山东58所高校新增152个专业点 其中8所高校新增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 [4][5] - 山东新增专业中数字经济涉及7所高校 人工智能等三个专业各涉及5所高校 [5] - 山东已有43所高校设置人工智能专业 数量位列全国第一 [5] - 山东新增专业中34个专业名称带"智能"或"智慧"字样 [5] - 山东两所高校将风景园林和城乡规划专业修业年限从五年调整为四年 [6] 全国高校学制调整趋势 - 全国49所高校将部分五年制专业调整为四年制 主要集中在风景园林和城乡规划专业 [6] - 部分高校将建筑学从五年制调整为四年制 包括东北大学等知名院校 [6] - 教育部明确支持高校调整专业修业年限 作为专业改造的重要内容 [6] - 学制调整原因包括稳定学生就读意愿 但需平衡人才培养质量保障 [7]
数字时代,新文科如何“智”取未来
科技日报· 2025-05-07 09:31
数字时代文科教育转型 - 文科教育面临AI冲击导致数字素养不足、价值认知危机等挑战 [1] - 教育部等三部门印发文件推动语言学科与人工智能交叉融合 [1] - 高校探索文科与智能科技双向重构而非单向技术融合 [2] 高校实践案例 - 北京外国语大学开发多语智慧学习平台和虚拟仿真外语教学系统 [2] -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研发"箴研大模型"采用混合智能模式 [3] - 南京大学开设计算机与金融工程交叉实验班等新文科班级 [4] - 山东财经大学发布国内首个文科教育大模型"AI才" [4] - 华中科技大学实施"新工科+新文科"融合发展战略 [4] 文科人才价值重塑 - 文科生承担AI知识筛选与标注角色类似"采药人" [5] - 社科院大学"知识工厂"平台连接文科生与AI企业 [6] - 文科人才独特知识结构可优化技术应用并融入人文关怀 [6] 数字技能培养方向 - 需掌握数据分析、AI工具逻辑、多媒介叙事等跨界技能 [7] - 课程重构需嵌入认知科学、人工智能等跨学科内容 [7] - 研究方法需结合文本挖掘、大数据分析等技术 [7] - 建立语言学与自然语言处理等跨学科合作平台 [7] 文科教育未来定位 - AI将淘汰机械性文科劳动但强化个性化人文创意 [6] - 文科精神对人类价值的追问不会因技术革命消亡 [8] - 文科教育将培养兼具技术能力与人文深度的复合型人才 [7][8]
上海交大“万人大院”重组,今年我国本科专业有这些调整
第一财经· 2025-04-29 20:24
高校本科专业目录调整 - 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包含93个专业类、845种专业,其中新增29种新专业,包括智能分子工程、医疗器械与装备工程、时空信息工程等 [1][2] - 新增专业覆盖四大方向:服务国家战略(如区域国别学、碳中和科学与工程)、科技前沿(如智能分子工程)、市场需求(如国际邮轮管理)、人工智能赋能(如人工智能教育) [7] - 复旦大学新增"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和"金融科技"本科专业,前者依托全国首个一级学科,后者采用全英语教学,计划2025年招生 [7] - 大连理工大学获批全国首个智能分子工程专业及临床医学等共五个新专业 [8] - 六所高校(北航、北理工等)为适应低空经济发展,超常增设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 [8] 高校院系结构性改革 - 北京大学将"信息与工程科学部"拆分为工学部(段慧玲院士负责)和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部(梅宏院士负责),聚焦集成电路、智能技术等前沿领域 [2][4] - 上海交大将万人大院"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拆分为电气工程学院等四个独立学院,与人工智能学院共同支撑AI驱动的科技革命 [2][3] - 拆分后上海交大四个新学院拥有170多位国家级青年人才,旨在提升承担国家项目能力和培养战略科学家 [4] - 复旦大学新设六个工科创新学院,全部由顶尖科学家担任院长,采用跨学科本研融通培养模式 [4] - 院系调整旨在打破传统学科壁垒,通过专业化学院实现跨学科组合(如集成电路需光学、材料学协同) [5] 学科专业优化动因 - 改革核心是响应"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需求,虽短期难见效但关乎国家科技创新体系长远发展 [3] - 传统学科管理体系难以适应跨学科特性(如人工智能需计算机+多学科背景),需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重构 [5] - 教育部强调以"新工科/医科/农科/文科"建设引领专业交叉融合,要求高等教育服从高质量发展大逻辑 [8] - 专业设置突出快速响应机制,强化国家战略(如集成电路)、市场需求(IT/互联网行业占招聘25%)、科技前沿(AI)三重牵引 [6][7][8] 对考生报考的影响 - 2025年高考生将首当其冲受影响,拆分后专业报考竞争格局变化(如上海交大计算机学院报考集中度提升) [6] - IT/互联网/游戏行业占据24届毕业生需求首位(20%-25%),电子/通信/半导体次之,金融行业占7.6% [6] - 本科高薪专业前十均为新兴技术领域:信息安全(7756元/月)、微电子科学与工程(7151元/月)、软件工程(7061元/月)等 [7] - 考生需更精准选择细分专业,需平衡个人兴趣与就业前景(如AI相关专业热度持续攀升) [6][7]
多家高校开启新文科探索,AI浪潮下的坚守与融合
新京报· 2025-04-12 22:10
高校学科专业正在加快优化调整 复旦大学即将开启的改革措施社会反响强烈。日前,迎来建校120周年的复旦大学将2025年度的关键词 确定为"改革·破局",提出要打造"新工科"和"新文科",其中学校新的招生比例,文理医工和交叉门类各 占20%。 日前,复旦大学宣布进行"大手术"式改革,以及国内各高校的专业设置调整优化引发社会关注。文科发 展相关话题的关注度不断升温,社交媒体上关于文科生就业前景及学科价值的讨论持续发酵,引发了一 场对学科调整的重新审视。 高校纷纷进行专业调整背后的逻辑是什么?未来文科专业的转型路径和文科生的核心竞争力是什 么?……事实上,我国早已提出"新文科"且已有高校开启新文科探索,相关专家表示,未来文科专业的 孩子仍然具备多元化的出路,但是高校的传统文科需要变革、改进。 复旦大学这一重大调整也被视为高校发展的风向标。一时间,这一消息被坊间解读为"复旦将降低文科 招生比例"。复旦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金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对该问题回应称,今年复旦本科生 招生计划,文科确实有所减少。他进一步指出,人文社科背景的培养项目容量约占复旦本科2025级的 30%,但内涵和模式有很大的转型升级。传统文科的招生 ...
本科扩招、文科缩减,顶尖大学的真相是什么?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3-13 22:03
优质本科扩容进展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扎实推进优质本科扩容,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表示将在去年扩招1.6万人基础上今年力争再增加2万人[1] - 清华大学率先宣布扩招150人,北京大学随后宣布匹配这个规模,中国人民大学、四川大学等多所985高校接连宣布扩招,中国农业大学将扩招500人[1] - 此次扩招着眼于当前和未来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聚焦人工智能、新工科相关学科领域[7] 名校扩招具体措施 - 清华大学2025年拟增加约150名本科生招生名额,深入推进人工智能相关专业人才培养[5] - 北京大学将增加150个本科招生名额,新增招生计划主要依托元培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等进行培养[5] - 上海交通大学扩招150人,重点扩大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学科领域招生规模[5] - 西安交通大学将扩招200人,连续第10年扩招,扩招学科领域为人工智能、信息技术等[5] - 中国农业大学扩招500人,主要聚焦粮食安全、生物智造、人工智能等学科领域[6] 文科专业调整趋势 - 复旦大学校长金力表示该校文科招生比例会从原来的30-40%降到20%[2] - 哈佛本科生学院2024年取消不少于30门课程,其中大部分属于文科专业[9] - 浙江大学2024年有142个专业,其中文科专业56个(占39.44%),但当年停招20个文科专业[10]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23-2024学年撤销6个专业,其中包括英语、考古学、传播学3个文科专业[10] 文科专业现状 - 北京大学2024年在用本科专业120个,其中文科专业63个(占52.51%)[11] - 清华大学有91个本科专业,其中文科类专业39个(占42.9%)[11] - 复旦大学攻读人文学科学位的学生占18.2%,社会科学学位占24.5%,合计42.7%[11] - 哈尔滨工业大学2023年有104个本科专业,其中文科专业22个(占比超20%)[12] - 上海交通大学有85个本科专业,其中文科专业22个(占25.9%)[12] 文科专业发展方向 - 文科专业需要与时俱进创新升级,重要方向是文理融合[19] - 清华大学设置政治学经济学和哲学、智能工程与创意设计等跨学科交叉专业[18] - 复旦大学推出"本科学程项目",包括"神经语言学"、"数据智能与商业决策"等跨学科交叉融合学程[18] - 上海交通大学在新文科建设中聚焦文理交叉,构建STEAM课程体系[18] - 南京大学推出4个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包括德语法学双学士学位项目[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