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升级

搜索文档
涛涛车业(301345):电动高尔夫持续放量,规模效应凸显
信达证券· 2025-07-01 19:57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无评级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涛涛车业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显示归母净利润和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25Q2业绩增速较25Q1加快 [1] - 电动高尔夫球车持续放量驱动增长,特种车等稳健增长,规模效应凸显有望提升净利率 [2] - 海外供应链布局稳步推进,越南工厂产能提升,美国本土制造有规划 [2] - 公司积极布局人形机器人赛道,首台样机已落地,与K - Scale合作有多方面进展 [3] - 预计2025 - 2027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8/8.6/10.8亿元,PE分别为19.9X/15.7X/12.5X [4] 各部分总结 业绩情况 - 2025年半年度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3.10 - 3.60亿元(同比增长70.3% - 97.8%),扣非归母净利润3.07 - 3.57亿元(同比增长72.0% - 100.0%),25Q2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2.49亿元(同比+90%),扣非归母净利润2.46亿元(同比+92%) [1] 产品业务 - 25H1增长主要由电动高尔夫球车驱动,该产品或小幅提价,特种车等稳健增长,电动平衡车、滑板车等表现稍弱 [2] - 全资子公司与K - Scale签署合作协议,在生产、渠道、技术研发方面合作,首台人形机器人样机已下线 [3] 供应链布局 - 越南工厂产能将提升,6月电动高尔夫球车产量达新高,7月有望继续提升,为美国市场销售打基础 [2] - 美国本土制造商申请推进,3月落实存放重型设备场地,未来有望实现本土制造目标 [2] 盈利预测 - 预计2025 - 2027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8/8.6/10.8亿元,PE分别为19.9X/15.7X/12.5X [4] 财务指标 |指标|2023A|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 | |营业总收入(百万元)|2,144|2,977|3,800|4,714|5,737| |增长率YoY %|21.4%|38.8%|27.6%|24.1%|21.7%|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百万元)|280|431|676|859|1,079| |增长率YoY%|36.1%|53.8%|56.7%|27.1%|25.6%| |毛利率%|37.6%|35.0%|35.1%|33.9%|33.4%| |净资产收益率ROE%|9.5%|13.6%|19.6%|22.1%|24.4%| |EPS(摊薄)(元)|2.58|3.97|6.22|7.91|9.93| |市盈率P/E(倍)|48.03|31.23|19.93|15.68|12.48| |市净率P/B(倍)|4.58|4.23|3.90|3.47|3.05| [5] 资产负债表 |会计年度|2023A|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 | |流动资产|3,333|3,560|3,789|4,412|5,265| |货币资金|1,938|1,530|1,236|1,229|1,391| |应收账款|588|698|841|1,042|1,266| |存货|715|1,206|1,566|1,971|2,412| |非流动资产|455|979|1,215|1,281|1,252| |资产总计|3,787|4,539|5,004|5,694|6,517| |流动负债|745|1,264|1,486|1,752|2,042| |负债合计|86|93|63|60|58| |归属母公司股东权益|2,942|3,181|3,455|3,881|4,417| |负债和股东权益|3,787|4,539|5,004|5,694|6,517| [6] 利润表 |会计年度|2023A|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 | |营业总收入|2,144|2,977|3,800|4,714|5,737| |营业成本|1,338|1,935|2,467|3,117|3,823| |销售费用|315|313|319|330|344| |管理费用|93|130|144|156|172| |研发费用|88|125|141|160|184| |财务费用|-46|-55|-68|-75|-81| |营业利润|341|515|799|1,015|1,274| |利润总额|337|513|795|1,011|1,270| |所得税|56|82|119|152|190| |净利润|280|431|676|859|1,079|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280|431|676|859|1,079| [6] 现金流量表 |会计年度|2023A|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 | |经营活动现金流|177|212|488|631|825| |投资活动现金流|-72|-523|-344|-189|-104| |筹资活动现金流|1,544|-264|-439|-449|-559| |现金流净增加额|1,657|-556|-294|-7|162| [6]
「前瞻分析」2025年中国包装行业企业细分市场规模及企业竞争分析
搜狐财经· 2025-07-01 18:05
行业发展历程 - 行业经历了高速发展阶段,已建立起相当的生产规模,成为制造业重要组成部分 [1] - 十二五以前为初步成长期,政策集中在基础制度完善;2010-2020年转向绿色包装,限制过度包装;2021年后进入快速发展期,推进可持续包装战略和数字化转型 [1] 市场份额 - 2024年塑料包装和纸包装合计占比53.69%,其中塑料包装营收5620亿元(27.19%),纸包装营收5476亿元(26.50%) [3] - 其他细分领域:金属包装1508亿元,玻璃包装651亿元,木包装207亿元,包装印刷5624亿元,包装机械1581亿元 [3] 上市公司业务布局 - 山东药玻、双星新材、力合科创等业务覆盖北美、欧洲、日本、东南亚 [5] - 玻璃包装龙头为山东药玻、正川股份;纸包装以大胜达、万顺新材为主;金属包装以嘉美包装、昇兴股份为代表 [5] 上市公司业绩数据 - 永吉股份:包装业务占比84.27%,烟标产量18718.97万套,销量18001.67万套 [6] - 森林包装:原纸业务占比65.91%,瓦楞纸板产量23403.30万平方米,销量12741.42万平方米 [6] - 紫江企业:饮料包装占比43.81%,PET瓶产量38.42亿只,销量38.50亿只 [6] - 山东药玻:模制瓶系列产量375907吨,销量374530吨;棕色瓶系列产量349415吨,销量285807吨 [7] - 正川股份:硼硅玻璃管制瓶产量300384.54万支,销量291746.60万支 [7] 产业链及营收表现 - 上游原材料企业:金发科技营收605.14亿元(通用塑料),太阳纸业营收407.27亿元(包装用纸) [11] - 中游包装制造:山鹰国际营收292.29亿元(纸包装),奥瑞金营收136.73亿元(金属包装) [10] - 玻璃包装企业:山东药玻营收51.25亿元,正川股份营收8.01亿元 [11]
科学仪器行业资讯周报(2025年6月23-29日)
仪器信息网· 2025-06-30 16:35
政策与行业规范 - 四川省科技厅等四部门发布《四川省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管理办法》,要求单台(套)价值50万元及以上的科学仪器纳入省级共享平台,并通过绩效考核机制推动资源高效利用,政策将于2025年7月18日实施 [2] 厂商动态与新品发布 - 苏州博众仪器科技发布国产首台商用200千伏场发射透射电子显微镜(TEM)BZ-F200,点分辨率达0.25纳米,性能对标国际主流产品 [4] - 上海仪电・科学仪器参展CPHIChina2025,展示符合GMP规范的滴定仪、水分仪、光谱色谱仪等检测设备 [5][6] - 卓茂科技发布高速CT型X射线全自动检测设备AXI9000,解决传统2D检测无法切层的痛点 [7] - 莱伯泰科表示其质谱仪系列产品核心性能指标已具备市场竞争力,计划通过并购整合产业链资源加速进口替代 [8] - 惠州华高仪器发布DM&S SMS-1000闪点测试仪,采用多点无损测试技术,误差率较传统方法降低超50% [9] 实验室与科研合作 - 皖仪科技与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能源研究院共建"核聚变关键真空测量设备研发联合实验室",重点攻关氚兼容检漏仪、富氘环境检漏技术 [11][15] - 湖南省药品检验检测研究院通过CNAS地址变更评审,检验检测能力进一步提升 [12] - 郴江实验室审议通过实验室章程并部署建设任务,聚焦"1221"现代产业体系 [13] - 黑龙江省绥化生态环境监测中心与黑龙江大学化学化工与材料学院共建"生态环境监测人才实训基地",计划3年内培养复合型技术人才200名 [14] 专利与技术突破 - 湖南水口山有色金属集团获得"一种高银灰分钯粉中银铂钯的测定方法"专利,检测误差小于0.3%,化学试剂消耗量减少90% [17] - 江苏鲁汶仪器申请"一种离子源结构及加工设备"专利,通过集成栅网组件设计降低设备体积和工艺成本 [17] - 中芯联源(北京)科技申请"物理气相沉积辅助激光冲击强化钛合金的方法"专利,通过多层镀膜工艺提升钛合金表面性能 [17] - 湖北方圆科学仪器申请"液体闪烁谱仪样品抓取装置及抓取方法"专利,优化样品瓶抓取稳定性 [18] - 苏州弗士达取得"一种分光辐射亮色度计"专利,实现测试区可视化检测 [18] - 苏州东胜兴业获得"用于PCR分析仪的温度控制装置及PCR分析仪"专利,通过双层隔热设计提升反应效率 [18] - 河北欧润取得"一种用于镀件前处理多点进样系统"专利,通过分布式采样单元实时监测槽液状态 [19] - 山东耐克特申请"一种具有自动校准功能的双镜头激光粒度仪"专利,提升测量颗粒大小的准确性 [19] - 费勉仪器取得"一种用于精密电镜分析仪器的等离子清洗装置"专利 [19] - 苏州利星晨取得"一种拼接式试验台"专利,解决玻璃检测时的脱落问题 [19] - 国检海南取得"一种混凝土压力试验装置"专利,提高对混凝土块的固定强度 [20] - 武汉联影生命科学仪器申请"横向弛豫时间常数定量成像方法、装置和磁共振成像系统"专利,可得到不受受激回波信号影响的T2定量图像 [20] - 上海恒平取得"一种用于水分仪的检测工作台"专利,升温速度快,检测精度高 [20] - 西凡仪器取得"X射线管焦点自动定位装置"专利 [20] - 国家知识产权局升级人工智能在专利审查中的应用,通过智能语义检索、图像识别等技术提升审查效率 [22] 标准与检测技术 - 《依拉环素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规范(2025)》发布,填补国内氟环素类抗菌药物敏感性检测标准的空白 [24] - 宁夏计量质量检验检测研究院牵头制定T/NXZX 039-2025《谷氨酰胺转胺酶酶活性快速检测微孔板法》等7项标准,覆盖食品检测、微生物技术等领域 [25] - ASTM C1607-12(2025)-25《陶瓷器皿微波再加热适用性测试方法》发布,规范陶瓷制品在微波环境下的安全性检测流程 [26] 仪器行业会展及活动 - "蓉匠杯"川调行业检验检测职业技能竞赛启动,加速四川省调味品产业技术升级与人才培育 [28] - DXOMARK发布第六版智能手机影像测试基准,新增50组人像测试场景,强化HDR、变焦及视频拍摄评估标准 [29] - 卓立汉光亮相德国慕尼黑光博会,展示自主研发的光谱分析仪器、精密光机械与运动控制产品 [30] - 2025中国(北京)国际光学仪器展览会进行报到布展工作,同期将召开"中国国际光学仪器技术及应用高端发展论坛"等多场技术论坛 [31] - 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举办实验室开放体验活动,通过食品成分分析、血糖检测等科普实验提升青少年合理膳食意识 [32]
东风汽车:新能源赛道上创新突围
中国证券报· 2025-06-26 05:08
品牌矩阵与产品布局 - 公司持续完善乘商并举的品牌矩阵 在自主乘用车领域布局完成猛士 岚图 奕派 风神 纳米等品牌 覆盖豪华 高端 主流各细分市场 [1] - 今年以来全速推新产品 包括全球首款搭载华为乾崑智驾系统的豪华智能越野SUV M817 岚图新车FREE+即将预售 全新岚图梦想家登顶新能源MPV销量榜 风神L8搭载马赫电混PHREV和天元智舱将于年中投放 [2] - 今年1-5月累计交付90 5万辆 其中自主品牌销售53 6万辆 中重卡终端市占率国内第一 累计出口9 4万辆同比增长4 9% 自主品牌和新能源车出口分别增长30%和331% [2] 新能源战略与产能建设 - 岚图智慧工厂实现数字化生产 工业机器人协同作业 生产线平均每118秒下线一辆新车 [1] - 2023年投放13款自主新能源乘用车和12款新能源商用车基础车型 2024年计划上市7款全新自主新能源乘用车和3款新能源商用车基础车型 [2] - 构建从核心零部件到整车制造的产业新生态 布局电池 电驱 电控全产业链 开展车电分离模式下的电池运营及平台管理 建设动力电池回收项目 [3] 技术创新与生态合作 - 在新能源领域拥有马赫动力 东风氢舟技术 智能化领域研制首颗全国产车规级MCU芯片DF30 发布天元智能技术品牌 构建一核双基双元技术体系 [3] - 与80家伙伴签约21项战略合作 覆盖物流 钢铁 能源等领域 牵头成立湖北省车规级芯片创新联合体 与超300家伙伴共建12个产业创新联盟 推动产业链效能提升30%以上 [4] - 深度融入湖北发展大局 在武汉 襄阳 十堰等城市建设产业集群 发挥主体支撑和融通带动作用 [4] 发展目标与行业定位 - 全力冲击新能源车100万辆目标 推进产品矩阵智能化升级 将有序推出搭载天元智能技术的多款新品 [3] - 选择卷价值而非卷价格的竞争策略 通过技术与服务的领先性提供长期价值 引领行业走向高质量 可持续发展路径 [4]
机器人产业ETF(159551)涨超2.6%,机构表示人形机器人远期空间超15万亿元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24 11:48
机器人产业ETF表现 - 机器人产业ETF(159551)涨超2 6% [1] - 该ETF跟踪机器人指数 由中证指数公司编制 覆盖工业自动化 智能制造等相关行业 [1] 人形机器人产业前景 - 人形机器人远期市场空间超15万亿元 [1] - 2025年~2026年将成为国内外量产元年 [1] - 特斯拉短期调整硬件方案但产业趋势不改 [1] - 科技公司和车企全面入局推动技术迭代 [1] 工控行业展望 - 2025年呈现弱复苏态势 [1] - 锂电 风电等需求恢复 [1] - 企业积极布局机器人第二增长曲线 [1] 风电行业发展 - 2025年国内海风装机预计翻倍至10GW+ [1] - 欧洲海风进入景气周期 [1] - 陆风装机同比增长25% [1] - 零部件涨价推动风机毛利率修复 [1] 储能行业趋势 - 全球装机未来三年CAGR达30%~40% [1] - 欧美及新兴市场需求爆发 [1] - 国内政策调整催生高质量增长 [1] 自动化设备领域 - 短期关注制造业资本开支复苏 [1] - 中长期受益于能源转型与智能化升级 [1]
东风汽车加速智能化升级 全力冲击新能源100万辆目标
新浪科技· 2025-06-23 10:10
公司业绩与战略规划 - 1-5月累计交付整车90 5万辆 其中自主品牌销售53 6万辆 东风中重卡终端市占率国内第一 [1] - 累计出口9 4万辆 同比增长4 9% 自主品牌和新能源汽车出口分别增长30%和331% [1] - 提出"三个跃迁、一个向新"五年目标 包括新能源跃迁、智能化跃迁、国际化跃迁 [1] - 计划推出搭载"天元智能"技术的多款新品 全力冲击新能源100万辆目标 [1] 产品与技术布局 - 推出全球首款搭载华为乾崑智驾系统的豪华智能越野SUV猛士M817 [2] - 岚图FREE+首搭HUAWEI ADS 4和鸿蒙座舱HarmonySpace 5 将于6月24日开启预售 [2] - 形成覆盖节能/混动/纯电的"马赫"动力品牌 商用车"龙擎"动力品牌和"东风氢舟"氢动力品牌 [2] - 马赫超级混动专用发动机热效率多次刷新行业纪录 风神L7车型实现超2000公里综合续航 [2] - 氢能领域发明专利数量行业第一 开发国内首款全功率燃料电池乘用车 [3] 产业链与生态建设 - 完成对电池/电驱/电控等核心部件的全产业链布局 纯电驱动总成销量进入行业前十 [4] - IGBT实现国产化替代 打破国外垄断 [4] - 建成全球领先的兆瓦级品牌超快充桩 开展"车电分离"模式下的电池运营 [5] - 布局动力电池回收业务 加快建设回收项目 [5] 智能化与品牌建设 - 形成端云一体/智能线控底盘/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核心技术平台 [5] - 率先发布"具身智能"技术 打造"天元智能"技术品牌 [5] - 在央企品牌建设对标排名中跃升至第7位 连续四年位居汽车行业榜首 [5]
《海南省智能工厂梯度培育工作方案(2025—2027年)》印发
海南日报· 2025-06-15 07:56
海南省智能工厂梯度培育工作方案 政策背景与目标 - 海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等六部门印发《海南省智能工厂梯度培育工作方案(2025—2027年)》,旨在构建智能工厂梯度培育体系 [1][2] - 目标到2027年建设基础级智能工厂100家以上,认定先进级智能工厂20家以上,推荐卓越级智能工厂5个以上,并培育全球影响力的领航级智能工厂 [2] 培育体系层级 - 基础级智能工厂:鼓励企业开展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评估,部署智能制造装备和系统,实现核心数据采集、生产工序自动化和信息化管理 [2] - 先进级智能工厂:在基础级上强化生产、管理等环节的集成互通和协同管控,形成区域或行业领先水平 [3] - 卓越级智能工厂:通过数字化网络化优化,实现设计生产经营数据贯通、制造装备智能管控和在线优化,提升至供应链全环节综合优化 [3] - 领航级智能工厂:推动人工智能与制造深度融合,创新研发范式和组织架构,探索未来制造模式 [3] 实施路径 - 推广基础级智能工厂:引导企业制定建设计划,围绕典型场景改造升级 [2] - 建设先进级智能工厂:支持基础级工厂向先进级升级,形成特色转型路径 [3] - 打造卓越级智能工厂:强化先进级工厂的数字化能力,向更高层级跃升 [3] - 培育领航级智能工厂:鼓励卓越级工厂探索创新模式,带动产业变革 [3]
2025年世界钢铁统计数据报告-世界钢铁协会
搜狐财经· 2025-06-14 10:19
全球粗钢产量 - 2024年全球粗钢产量达18 85亿吨 基本持平 呈现总量趋稳 区域分化格局 [1] - 中国产量10 05亿吨 占全球53 3% 印度以1 49亿吨位居第二 同比增长6% [1] - 高炉-转炉流程占比70 4% 电炉工艺占比29 1% 中国电炉流程占比10 2% 低于国际平均水平 [1] 钢铁消费 - 2024年全球钢铁表观消费量17 42亿吨 人均消费量214 7千克 中国以人均601 1千克领先 [2] - 亚洲占全球消费72 4% 欧洲和北美分别仅占7 5%和7 7% [2] - 建筑及基础设施占比52% 汽车制造业 机械设备 金属制品分别占比10% 12% 16% [2] 原料与贸易 - 中国铁矿石进口量11 8亿吨 对外依存度超80% 澳大利亚和巴西占全球出口量72% [3] - 全球废钢贸易量达95 8百万吨 每吨废钢循环利用可减少1 5吨二氧化碳排放 [3] - 直接还原铁产量从2020年1 06亿吨增至2024年1 44亿吨 [3] 可持续发展 - 2023年每吨粗钢二氧化碳排放强度1 92吨 能耗强度21 27吉焦/吨 材料效率98 15% [4] - 行业将98 82%收入分配给社会 新工艺和产品投资占收入7 25% [4] - 误工工伤率降至0 70 正式员工年均培训达8 9天 [4] 贸易格局 - 2024年钢材贸易量4 49亿吨 中国出口1 17亿吨 欧盟和美国净进口分别为1500万吨和1860万吨 [5] - 钢铁间接贸易规模2019年达3 59亿吨 中国 德国 日本是主要间接出口国 [5] - 区域贸易协定如美墨加协定 RCEP提升区域内钢铁流通效率 [5] 未来展望 - 低碳转型聚焦氢冶金 CCS等技术 欧盟计划2030年实现碳中和 [6] - 智能化升级通过工业互联网 AI优化生产流程 [6] - 预计2030年印度钢铁消费将突破2亿吨 成为全球第二大市场 [6] 行业数据 - 中国宝武钢铁集团以130 09百万吨产量位居全球第一 [23] - 2024年全球连铸钢产量占比达97 5% [26] - 1950-2024年全球粗钢产量从189百万吨增至1885百万吨 [18]
全国首个5G-A高铁专网服务,推动网络个性化、智能化升级
南方都市报· 2025-06-13 11:00
5G-A高铁专网加速服务推出 - 广东移动携手华为推出全国首个5G-A高铁专网加速服务 为旅客提供更流畅的极速网络体验 [1] - 5G-A相比5G在容量、速率、时延、定位、可靠性等方面实现大幅提升 带来更快更优质的通信体验 [3] - 服务提供游戏、直播等5类26个常用APP的精准识别、质差判断及动态加速服务 [3] 广深港高铁线路概况 - 广深港高铁广深段日均开行列车超130列 年客流量约2000万 累计发送旅客超2亿人次 [3] - 该线路是国内"最繁忙"的高铁线路之一 为区域经济一体化和人员流动提供重要支撑 [3] 技术实现方案 - 在5G核心网引入基于网络数据分析功能的5G-A智能控制面 打造AI内生架构 [4] - 采用灵活频谱接入技术优化资源利用率 提高网络稳定性 [4] - 基于核心网内生智能能力 对重点用户和重点业务场景进行精细化实时保障 [4] 服务效果与用户体验 - 在300公里时速列车中可实现下行最高3Gbps的极速网络体验 [4] - 实测显示游戏时延更小 视频通话不卡顿 体验更流畅 [4] 服务推广计划 - 广东移动客户可通过中国移动APP办理"高铁加速包"服务 [4] - 未来将在地铁、演唱会、场馆等多场景进行5G-A规模部署 [4]
电子信息制造业加快数实融合
经济日报· 2025-06-11 06:09
行业概况 - 电子信息制造业是数字经济的核心产业之一,规模总量大、产业链条长、涉及领域广,在推动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培育新质生产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1] - 2024年前4个月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3%,增速比同期工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分别高4.9和1.5个百分点 [1] - 行业营业收入连续12年居41个工业大类首位,智能手机、个人计算机等产品销量多年全球第一 [1] - 2024年前4个月行业实现营业收入5.12万亿元(同比+10.1%),利润总额1597亿元(同比+11.6%),营业收入利润率3.1%(较一季度提升0.4个百分点) [1] 数字化转型现状 - 截至2024年底电子信息制造业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二级及以上智能工厂普及率达60%,高于全国制造业平均值12个百分点 [3] - 行业数字化水平领先,产品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等环节数字化率较高,广泛使用EDA、自动化生产线、智能工厂等系统 [3] - 企业转型意识从"要我转"转向"我要转",典型案例如浪潮智能生产通过"大模型+小模型"融合应用,帮助福建东亚机械实现质量改进效率提升50%、综合质量成本下降10% [2][3] 转型挑战 - 面临产业链供应链失稳、产品同质竞争加剧、市场增长受限等系统性挑战 [4] - AI应用处于单点感知智能阶段,全局决策智能刚起步;供应链协同存在梗阻,需建设产业大脑强化全链条赋能 [4][5] - 高端数字化软硬件存在瓶颈,现有EDA和自动化设备难以满足微型化、精密化产品需求 [5] - 业务部门协作不足制约转型进程,信息化系统缺乏现代数字化解决方案所需的灵活性和集成能力 [5] 政策目标与实施路径 - 《实施方案》提出到2027年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超85%,形成100+典型场景解决方案和100+专业化服务商资源池 [5][6] - 实施"点线面"一体化推进策略:"点"上打造智能工厂标杆并复制经验,"线"上构建智慧安全供应链体系,"面"上推动产业集群基础设施规模化应用 [7] - 重点任务包括推进核心数智技术攻关、电子信息技术赋能其他行业等18项,发布15个典型场景覆盖制造业转型和跨行业赋能 [6] 转型价值 - 数字化转型可提升资源效率30%、降低运营成本20%、加速产品上市周期40%,增强供应链韧性 [3] - 通过北斗导航、先进计算等技术赋能工业、交通等领域,实现精准定位、万物智联等创新功能 [2] - 将推动行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迈进,培育智能芯片、空间计算等新业态,创造更广阔市场空间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