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本土化研发
icon
搜索文档
费列罗杭州工厂建厂10周年 打造中国“质造”新标杆
中国经济网· 2025-07-25 17:17
公司里程碑与成就 - 费列罗杭州工厂迎来建厂10周年里程碑,严格遵循全球食品安全与质量管控标准,产品远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 [1] - 自2015年投产以来,工厂不断优化生产工艺,持续改善质量控制体系及管理措施,推动本土化研发与本地产业集群协同发展 [1] - 杭州工厂已成为集团先进的质量典范工厂,产品不仅满足国内市场需求,还出口至澳大利亚、墨西哥等20多个海外市场,出口量不断上升 [1] 战略定位与未来规划 - 杭州工厂体现了集团对中国市场的长期承诺,展示了费列罗对品质与创新的坚守 [1] - 未来将继续秉持"以匠心求品质"的理念,发挥杭州"研发+质造"的区位优势,加速强化"中国需求,本土质造,全球共享"的供应链网络 [1] - 杭州工厂极大缩短了产品在中国市场的供应链周期,致力于让中国消费者体验到更加新鲜的产品 [1] 运营与技术创新 - 工厂在食品安全与质量、数字化运营、智能制造和可持续发展等领域不断提升 [2] - 将继续以国际标准和高度匠心守护食品安全,与研发中心密切联动,持续为消费者创造更多美味与惊喜 [2]
走过剧烈变化的5年,中国吸引外资正发生质变
第一财经· 2025-06-25 13:01
外资规模与增速 - "十四五"期间中国累计实际利用外资目标为7000亿美元 2021~2024年已累计约6000亿美元(超43000亿元)[3] - 2021年全国实际使用外资11493.6亿元(+14.9%) 2022年12326.8亿元(+6.3%) 2023年11339.1亿元(-8.0%) 2024年8262.5亿元(-27.1%)[5] - 2025年1~4月实际使用外资3207.8亿元(-10.9%) 降幅较2024年收窄16.2个百分点[5] 外资结构变化 - 高技术产业吸收外资占比目标为2025年达30%[3] - 2024年高技术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占比11.7% 医疗仪器设备(+98.7%)、专业技术服务(+40.8%)、计算机设备(+21.9%)增长显著[9] - 2025年1~4月电子商务服务、航空航天器、化学药品制造业外资增幅均超50%[9] 外资企业动态 - 2023年新设外资企业53766家(+39.7%) 2024年59080家(+9.9%) 2025年1~4月18832家(+12.1%)[6] - 罗氏制药上海增资20.4亿元建生产基地 德国福沃克苏州增资5亿元提升新能源车零部件产能[10] - 西门子医疗深圳磁共振研发基地投资超10亿元 安赛乐米塔尔湖南建汽车用钢研发中心[10] 行业转型与研发 - 外资从全球制造基地转向产研一体化创新热土 加码本土化研发投资[9] - 施耐德电气重点布局光伏、储能、充电领域 推出"全域保护"技术及直流三元件解决方案[10] - SAP与阿里巴巴战略合作加速云转型 帮助中企打造数字化韧性[14] 服务业开放 - 2025年加快推进155项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 涵盖电信、金融、商贸文旅、交通运输等领域[13] - 云计算、生物技术、独资医院等领域加快开放试点[13] - 2024年出台增值电信业务和医疗领域扩大开放试点政策[13]
丰田首次将车型开发权交由中国团队主导 “本土化研发”成行业趋势
中国经营报· 2025-06-15 22:39
丰田中国研发体系变革 - 丰田将中国市场车型开发决策权从日本总部移交至中国本地研发团队,构建以丰田中国研发中心(REC)为核心的本土工程师主导的研发体系 [2][3] - 全新一代汉兰达和赛那车型的研发主责将由中国工程师负责,未来中国专属版车型将搭载增程动力系统 [2][3] - 公司建立"中国ONE R&D"研发体系,赋予中国工程师更大主导权,目标是让"最了解中国市场的人开发最适合中国的车" [3] 战略转型规划 - 广汽丰田2024-2026年为转型蓄势期,2027-2030年进入战略反攻阶段,目标到2030年新能源车型销量占比达80% [2] - 公司正全力提速战略转型,全面构筑面向未来的智电核心竞争力 [2] - 广汽丰田推进"中国自研2.0",持续增强本地研发主导权和技术自主权 [7] 技术合作与生态建设 - 广汽丰田将在合资车企中率先构建AI汽车生态体系,推动智能化战略从"辅助"走向"共创" [6] - 旗舰车型铂智7已部署AI生态雏形,搭载鸿蒙智能座舱系统和华为DriveONE电驱动系统 [6] - 公司与华为、小米等科技企业合作共建AI智能体生态系统,提升智能座舱和驾驶辅助能力 [6] - 在车载生态融合方面与小米深度合作,实现车内设备互联和硬件拓展 [6] 行业趋势与竞争格局 - 跨国车企加速"本土化研发",合资品牌在华战略思路正从"技术输出"转向"技术共生" [3][4] - 丰田举措或成为其他合资品牌效仿范本,更多合资车企可能加快下放本地研发决策权 [4] - 行业从"总部研发+本地生产"垂直架构转向"区域研发中心+全球协同网络"扁平化体系 [10] - 车企竞争从"产品力"比拼转向包含服务生态、智能体验、系统整合的"生态力"竞争 [10] 其他合资车企动态 - 大众汽车与小鹏汽车合作开发专为中国市场的电子电气架构CEA [5] - 东风日产与华为、Momenta等中国高科技公司全面合作,提升智能驾驶竞争力 [5] - 日产汽车未来两年在中国追加100亿元投资用于电动化研发,研发周期压缩至24个月 [8] - 长安马自达自主研发技术成功装车并出口欧洲,研发周期仅18个月 [9]
保时捷中国研发中心下半年正式运营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04 09:48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保时捷工作人员处了解到,保时捷中国研发中心的首期工程将于今年下半 年投入使用,届时可容纳逾300名工程师。该中心将聚焦面向中国市场本土的产品与技术解决方案,主 要负责智能网联汽车功能开发验证、电动汽车及高压技术研发和测试、原型车及功能测试验证等众多领 域的研发业务。 官方信息显示,保时捷中国研发中心将通过整合保时捷在中国的相关核心实体,同时创新性纳入本 土采购与质量保障职能,构建完整研发链路体系。保时捷方面认为,此次整合实现了"本土研发、本土 采购及本土质量控制"三位一体的重大升级。"通过深度整合研发力量,保时捷中国研发中心将促进跨部 门协作,加速决策流程。"上述保时捷工作人员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研发中心成立后的首个技术落地成果,首款专为中国市场定制的信息娱乐解决 方案,计划于2026年搭载至保时捷车型。 每经记者|黄辛旭 每经实习编辑|余婷婷 日前,上海市嘉定区江桥镇人民政府与保时捷工程技术研发(上海)有限公司战略合作签约 仪式正式举行。根据合作协议,嘉定区江桥镇政府将依托政策支持、人才吸引及产业资源协同等 举措,助力保时捷建设并运营其位于嘉定的中国研发中心,开展新能源汽车与智能 ...
从8款升级到10款,日产汽车新能源矩阵变化背后
新浪财经· 2025-04-28 17:17
中国新能源市场战略升级 - 中国新能源市场渗透率突破50%临界点,促使日产汽车将原定2026年底前投放8款新能源车计划升级为10款,其中日产品牌占比由5款增至9款 [1] - 公司完成从技术输入到标准输出的战略跃迁,深耕中国市场50余年 [1] 产品创新与技术突破 - 纯电轿车N7搭载AI零压云毯座椅、全域智能防晕车技术等五大行业首创科技,被消费者定义为"中国主流家庭"纯电轿车新标杆 [3] - N7超安全电池通过行业首个四针刺多电芯无热蔓延测试,规格远超国标,日产纯电车型累计210亿里程电池0重大事故 [6] - 插混皮卡Frontier Pro PHEV具备410匹马力、800牛·米扭矩、135公里纯电续航及3.5吨拖重能力,开创户外生活方式新场景 [6] 研发体系与本土化转型 - 研发周期缩短至24个月内,中国团队主导开发N7和Frontier Pro PHEV,实现"中国研发、中国生产、全球销售"逆向输出 [6][9] - 东风日产计划投入100亿元人民币用于新能源研发,技术中心扩招至4000人 [12] - N7从概念车到上市仅用1年,盲订订单超5000台,起售价11.99万元公布1小时后大定超1万台 [12] 供应链与决策机制优化 - 深度整合本土供应链体系,授权本地团队主导开发,建立智能座舱、智驾系统等点对点研发机制 [14] - 本地化流程实现设计-验证-测试-量产快速闭环,决策更贴近中国用户反馈 [14] 长期战略与合作基础 - 中国市场战略地位从"重要市场"升级为"创新引擎",本土化研发体系支撑全球产品矩阵 [9] - 与东风集团合作超20年,构建完整产业链能力及战略韧性,强调"倾听用户、股东、伙伴声音" [15][17] - 电驱化转型坚持长期主义,通过"在中国、为中国、向全球"闭环战略探索可持续路径 [20]
李晖揭秘中国首席工程师主导力,丰田在华事业全维度进化
中国经济网· 2025-04-28 14:54
丰田在华战略升级 - 公司以"立全球、更中国"为主题,展示中国式继承与进化2.0的全新举措,聚焦"新体制、新产品、新期待"三大维度 [1] - 公司在中国市场深耕60年,服务超过2000万用户,将中国市场视为全球战略核心 [3] - 公司通过管理/研发/产品/生产/销售/服务/合作等全产业链的本土化升级,加速推进中国各领域事业发展 [3] 本土化研发创新 - 公司推出"中国首席工程师(RCE)制度",由本土工程师主导研发,缩短开发周期,快速响应市场需求 [3][4] - RCE制度可灵活调配分散资源及设备应用于车辆开发,后续车型开发将更快速应用该机制 [4] - 本土化研发无需通过日本反馈确认,在中国即可判定决策,如铂智3X、bZ5两款产品更快推向市场 [4] 电动化转型进程 - 公司电动化进程分为三个阶段:1.0时代从bZ4X开始,2.0时代推出铂智3X、bZ5、铂智7等全新BEV车型 [5] - 2.0时代公司更开放与中国伙伴合作开发,应用RCE制度,基于"安心安全、品质可靠"理念打造产品 [5] - 3.0时代目标是通过本土化研发实现技术储备与升级,反哺全球电动化转型 [5] 产品与技术展示 - 公司在本届车展展示多款由中国工程师主导研发的BEV产品,体现ONE R&D与RCE体制创新成果 [5] - 广汽集团、广汽丰田、IEM by TOYOTA共同研发的BEV旗舰车型铂智7全球首发 [5] - 公司焕新升级bZ品牌世界观,旨在强化BEV产品实力,推动本土化经营理念 [5]
2025上海车展:“含华量”提升,跨国车企反击
北京商报· 2025-04-27 15:32
跨国车企本土化战略转型 - 跨国车企在2025上海车展释放"本土团队主导研发、与本土供应链深度融合"信号,从"在中国,为中国"转向提升"含华量"以适应中国速度 [3] - 丰田设立ONE R&D(研发整合)体制与RCE(中国首席工程师)体制,将产品研发决定权从总部移交至中国团队 [4] - 丰田纯电动车型铂智3X全系标配14.6英寸悬浮式中控屏和8.8英寸液晶仪表,搭载高通骁龙8155芯片,在15万-20万元市场站稳脚跟 [4] - 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团队研发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专为中国复杂路况量身打造 [4] - 梅赛德斯—奔驰中国研发团队主导开发全场景智能辅助驾驶系统,采用端到端大模型针对国内区域路况优化 [6] 研发体系重构与技术创新 - 丰田副社长表示中国从技术应用试验场转变为创新引擎,未来技术将反向输出全球市场 [4] - 梅赛德斯—奔驰中国研发网络成为德国以外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研发网络 [6] - 日产将产品研发周期缩短至24个月内,确保产品持续超越客户期待 [13] - 跨国车企通过本地研发快速捕捉中国市场变化,提升产品定义精准度 [14] 本土供应链深度合作 - 本田与Momenta合作研发基于端到端大模型的量产辅助驾驶解决方案 [7] - 丰田铂智7成为首款搭载鸿蒙座舱的D级轿车,上汽奥迪A5L Sportback成为首款搭载华为乾崑智驾技术的燃油车 [9] - 上汽大众与宁德时代、QQ音乐、火山引擎等中国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9] - 跨国车企考察地平线、宁德时代等本土供应商展台进行技术交流 [11] 市场竞争格局变化 - 2025年一季度自主品牌乘用车销量436.9万辆,同比增长28.8%,市场份额达68.1% [12] - 2024年上半年L2级智能辅助驾驶新车渗透率达55.7% [12] - 中国消费者对智能座舱、多场景出行与个性化配置需求重新定义全球汽车技术创新方向 [12] - 自主品牌凭借灵活市场响应、快速技术迭代分食传统合资品牌市场份额 [12] 本土化战略价值 - 本土化研发加快车企决策速度,适应中国市场快速变化 [13] - 本土化提升有助于控制成本,减轻跨国车企压力 [14] - 联手本土供应链加速智能化技术迭代与成本控制,缩短与自主品牌差距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