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服务业
icon
搜索文档
申万宏源赵伟:支撑经济运行的主要宏观指标结构上或迎来“强弱转换”
新浪财经· 2025-06-11 10:38
资本市场夏季策略会概况 - 申万宏源2025资本市场夏季策略会在北京举办 参会者包括近500家上市公司高管与2200余名投资者 会议期间将进行700余场线下交流 [1] - 申万宏源证券执委会成员、研究董事长周海晨致开幕辞 研究总经理王胜主持主论坛 公司各事业部及相关业务条线负责人参会交流 [1] 经济转型新阶段特征 - 2022年以来经济转型进入新阶段 以地产为代表的传统链条对经济贡献趋势性下行 产业呈现"冰火两重天"分化现象 [3] - 传统政策框架有效性下降 政策"革新"全面启动 传统宏观调控手段传导机制异化 [3] - 新动能占比已初具规模 近两年涌现悦己消费、体验消费等新消费形式 [3] 2025年经济与政策展望 - 2025年节假日居民出行意愿指标显示短周期信心筑底 长期偏好向服务转型阶段临近 [3] - 转型新阶段政策框架2024年底现雏形 着力点从"投资驱动"转向"以人为本" [3] - 下半年资本市场可关注"反内卷"和"服务业"方向 "反内卷"或成为新阶段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3] - 服务业支持力度或成经济破局切入点 政策或聚焦服务业对内对外开放 通过增加优质供给消纳就业压力 [3] 2025年下半年宏观指标预测 - 下半年主要宏观指标或现"强弱转换" 制造业因"抢出口"周期结束和"反内卷"政策加码面临下行压力 [4] - 服务业投资和消费上半年已现积极改善 下半年政策加码有望对冲制造业压力 [4]
申万宏源,最新研判!
券商中国· 2025-06-11 09:26
宏观观点 - 2025年下半年关注"反内卷"和"服务业"关键词 宏观指标结构或迎来"强弱转换" 制造业面临下行压力 服务业投资和消费已现改善 [2] - 中国经济转型进入新阶段 传统链条贡献下降 产业分化明显 PPI承压 CPI更弱 产能过剩转向中下游 外贸内卷加剧 [4] - 产业蜕变已成趋势 高技术产业占比达16.3% 新消费形式涌现 居民短周期信心筑底 长期偏好向服务转型 [5] - "反内卷"政策站位高、覆盖面广、协同性强 服务业是破局关键 存在严重供给不足 政策或聚焦开放和支持力度 [6][7] A股策略 - A股具备牛市潜力 居民资产荒加剧 2025年是存款再配置高峰 公司治理和股东回报改善抬升回报中枢 企业"反内卷"提升盈利 [8] - 2026年供需格局改善 赚钱效应累积 2025年四季度基本面改善与居民增配权益同步 市场中枢有望抬升 [9] - 潜在牛市或演绎为首个"中国版慢牛" 基本面改善持续时间长 行业格局优化和海外突破是收益来源 监管调控增量资金能力增强 [9] 行业配置 - 国内AI、具身智能、国防军工具备结构牛潜力 科技震荡市中关注高性价比主题机会 [10] - 一二级市场联动拐点已现 创投强势方向包括软件、硬件、AI数据中心、自动驾驶、机器人 [10] - 新消费细分龙头如珠宝首饰、IP潮玩、新零食饮品、美妆个护维持高景气 医药和贵金属逻辑类似 [10][11] - 港股或领涨市场 成为金融外循环关键环节 互联网板块是AI龙头方向 国企高股息是保险举牌重点 [11]
申万宏源2025资本市场夏季策略会: 服务业修复适度对冲制造业压力 乐观预期充分酝酿“中国版慢牛”
证券时报· 2025-06-11 03:16
宏观经济转型 - 中国经济转型进入新阶段 政策框架全面优化启动 总量政策空间打开 结构性政策针对性增强 新阶段"供给侧改革"呼之欲出 [1] - 产业蜕变已成"星火燎原"之势 高技术产业在工业中占比达16.3% 新动能初具规模 [1] - 居民信心筑底现象显现 节假日出行意愿等指标显示短周期信心筑底 长期偏好向服务转型阶段临近 [1] 服务业发展 - "反内卷"或成为转型新阶段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站位更高 涉及面更广 协同性更强 [2] - 服务业可消纳结构性就业压力 存在严重供给不足 加大支持力度或是经济破局重要切入点 [2] - 服务业已是最大就业吸纳方向 政策或聚焦服务业对外对内开放 增加优质供给 释放需求潜力 [2] 宏观指标结构变化 - 2025年下半年宏观指标或迎来强弱转换 制造业面临下行压力 服务业投资和消费出现积极改善 [2] - "抢出口"与设备自然更新周期结束 "反内卷"政策加码 前期强劲的制造业下半年承压 [2] - 政策有望进一步加码 服务业修复或适度对冲制造业压力 [2] A股市场展望 - A股具备演绎牛市级别行情潜力 居民"资产荒"愈演愈烈 2025年是存款到期再配置高峰期 [3] - A股公司治理和股东回报改善将抬升回报中枢 中国企业通过"反内卷"抬升盈利 供给出清周期来临 [3] - 2025年二季度至三季度A股或处于震荡区间 2026年将好于2025年 牛市主要区间在2026~2027年 [3] 市场择时与配置 - 2025年四季度中期基本面改善和居民增配权益同步出现 市场中枢有望抬升 进入"发令枪响"最后阶段 [3] - 本轮潜在牛市或演绎成首个"中国版慢牛" 基本面改善弹性不足但持续时间更长 行业格局优化和海外突破成重要收益来源 [4] - 监管调控增量资金正循环能力增强 公募高质量发展避免规模过度扩张 中央汇金和保险资金平抑市场波动 [4] 行业配置方向 - 国内人工智能 具身智能 国防军工具备成为"结构牛"核心产业趋势潜力 [4] - 一二级市场联动拐点已现 一级创投融资强势方向包括软件和信息 硬件技术 AI相关数据中心 无人驾驶 机器人 [4] - 新消费中珠宝首饰 IP潮玩 新零食饮品 美妆个护等细分龙头维持高举高打 医药和贵金属等稀缺景气方向演绎逻辑类似 [4]
聚焦申万宏源2025年夏季策略会:把脉经济趋势 掘金多市场投资机遇
证券日报· 2025-06-10 15:43
会议概况 - 申万宏源2025资本市场夏季策略会在北京举办 主题为"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设置1场主论坛及12个分论坛 涵盖资产配置 人工智能 金融创新等市场关注焦点 [1] - 近500家上市公司高管与2200余名投资者参会 进行700余场线下交流 探讨宏观经济趋势和投资方向 [1] 宏观经济 - 中国经济加速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政策更注重高水平开放 双循环互促 自主创新驱动 供需再平衡等 [2] - 高技术产业在工业中占比达16.3% 新动能初具规模 悦己消费 体验消费等新消费形式涌现 [2] - 2025年下半年需关注"反内卷"和"服务业"等关键词 居民短周期信心已现筑底迹象 [2] A股市场 - A股具备牛市级别行情潜力 2025年是存款到期再配置高峰期 居民资产配置可能向权益市场迁移 [3] - A股投融资功能建设改善 公司治理和股东回报提升回报中枢 并购重组与创投拐点共振 [3] - 中国企业已在高价值量领域取得突破 "反内卷"将抬升企业盈利 供给出清周期正在到来 [3] - 国内AI 具身智能 国防军工可能成为结构牛核心产业趋势 科技领域重点关注高性价比主题机会 [3] - 一级创投融资保持强势的方向包括软件和信息 硬件技术 AI相关的数据中心 自动驾驶 机器人 [3] 港股市场 - 港股可能成为领涨市场 是中国金融外循环的关键环节 A股代表性资产登陆港股成趋势 [4] - 港股互联网是国内AI产业趋势的龙头方向 国企高股息是保险举牌重点 [4] - 内外资共振定价"中国战略机遇期阶段" 港股是两类资金的交集 [4] 债券市场 - 债券市场可能出现定价锚回归 从政策利率看资金 资金定价债券 [4] - 6月份至8月份可能是债券市场的顺风期 [4]
5月PMI修复,内外需的线索
华西证券· 2025-05-31 20:59
制造业PMI情况 - 5月制造业PMI为49.5%,预期49.5%,前值49.0%,逆势反弹0.5个百分点,生产和新订单分别反弹0.9、0.6个百分点[1] - 5月制造业新出口订单反弹2.8个百分点至47.5%,大于整体订单修复幅度,整体订单反弹0.6个百分点,约为4月下滑幅度的23.1%[2] - 5月制造业采购量反弹1.3个百分点至47.6%,4月下滑5.5个百分点,恢复23.6%,低于一季度平均值51.0%[2] 库存与价格情况 - 5月制造业产成品库存下行0.8个百分点至46.5%,为最近22个月低点,原材料购进价格和出厂价格均环比下滑0.1个百分点[3] 行业情况 - 5月装备制造业PMI从49.6%反弹至51.2%,高技术制造业小幅放缓至50.9%,消费品行业反弹0.8个百分点至50.2%[3] - 5月建筑业PMI下行0.9个百分点至51.0%,服务业PMI小幅加快0.1个百分点至50.2%,新订单均改善[4] 整体经济与市场情况 - 5月综合PMI产出指数反弹0.2个百分点至50.4%,低于一季度平均值50.9%,6月若维持在50.5%附近,二季度GDP环比或放缓[5] - 债市资金利率转为上行概率不高,若6月资金维持宽松,存在利率下行抢跑可能性[6] - 权益市场或延续板块轮动状态,出口、消费、科技、红利各板块行情各有特点,适合维持轮动思维[8] 风险提示 - 国内财政、货币政策超预期,美国关税等政策超预期[9]
4月中国经济数据解读(上)丨多项指标显示4月中国经济向新向好
搜狐财经· 2025-05-20 10:13
4月经济总体表现 - 4月中国经济在复杂环境中展现显著韧性,顶住压力实现稳定增长,延续向新向好发展态势[1]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7%,服务业生产指数增长5.9%,较一季度均提升0.1个百分点[3] - 出口增长7.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保持6.4%的稳定增速[3] 工业生产与制造业 -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41个大类行业中36个行业实现同比增长,增长面超过八成[6] - 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表现突出,分别增长9.8%和10.0%[6] - 3D打印设备、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幅均超20%,新兴产业成为核心增长极[6] 服务业发展 - 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6.0%,延续平稳回升、扩容提质的积极态势[9] -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同比增长10.4%,金融业生产指数增长6.1%[9][10] - 1-4月服务业生产指数累计同比增长5.9%,较一季度提高0.1个百分点[9] 消费市场表现 - 4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174亿元,同比增长5.1%,环比增长0.24%[12] - 清明假期国内出游人次同比增长6.3%,出游总花费增长6.7%,显示服务消费需求旺盛[10] - 1-4月交通出行、通讯信息、旅游咨询租赁服务类零售额均保持两位数增长[12] 投资状况 - 1-4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0%,设备购置投资增长18.2%,对全部投资增长贡献率达64.5%[14] - 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同比增长5.8%,制造业投资增长8.8%[14] - 扣除房地产投资后,整体投资和民间投资增速分别为8.0%和5.8%[14] 对外贸易 - 4月货物进出口总额38391亿元,同比增长5.6%,其中出口22645亿元增长9.3%,进口15745亿元增长0.8%[17] - 1-4月民营企业进出口占比提升至56.9%,机电产品出口占比达60.1%[17] 就业市场 - 1-4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2%,与上年同期持平[19] - 就业市场延续稳中向好态势,但需关注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和产业升级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19]
市场预期通胀将迎来修正,房租与服务业成关键变量。若数据超预期反弹,避险资产会否逆转颓势?点击查看详细解读!
快讯· 2025-05-13 20:20
核心观点 - 即将公布的CPI数据是预判黄金走势的关键 [1] - 市场预期通胀数据将迎来修正 [1] - 若通胀数据超预期反弹 可能逆转避险资产的颓势 [1] 影响通胀的关键变量 - 房租与服务业价格成为影响通胀的关键变量 [1]
理顺传导机制 打通价格循环堵点
上海证券报· 2025-05-09 02:46
价格传导机制与全国统一大市场 - 价格作为市场运行核心信号,其传导效率直接影响全国统一大市场配置效率,当前产业链上下游价格传导出现失灵现象[1][2] - 我国97.5%商品和服务价格已由市场形成,但2023年3月起CPI持续在1%低位徘徊,对经济增长和企业活力造成压力[2] - 传统货币供给、大宗商品价格等因素对当前低物价解释力不足,数字经济和服务业转型成为新影响因素[3] 价格循环三大堵点 数字经济要素定价失衡 - 数字化转型使制造业营业总成本率下降13个百分点,社会物流费用占GDP比率从2012年18%降至2024年14.1%[6] - 审计行业费用降幅超50%,机票酒店价格同比下降30%,但技术、数据等创新要素成本未在财务核算中显化[6][8] - 头部企业通过数字化降价挤压中小企业利润,销售端数字化快于生产端导致成本传导受阻[7] 社会服务业价格机制滞后 - 社会服务在CPI权重达25%,医疗教育等领域因普惠属性定价偏低,市场化供给不足[9][10] - 高质量教育医疗需求快速增长,但事业单位主导供给导致价格未能反映真实供需[9] 线上销售价格乱象 - 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比从10%升至27%,平台低价竞争导致售价与成本倒挂[11] - 直播电商"虚假比价"成维权热点,商家通过返利补贴规避低价倾销监管[12] 畅通价格循环四大举措 数字经济提质增效 - 推动中小企业通过产业链协同转型建立联合体,解决"不会转不敢转"问题[15] - 加速数据资产入表,完善技术要素估值定价制度,使成本与收入匹配[16] 服务业价格市场化 - 放宽外商独资医院定价权限,健全服务业负面清单实现"非禁即入"[17] - 水电气改革以居民端保本微利、非居民端合理盈利为原则[18] 线上销售监管强化 - 制定直播电商低价倾销审查标准,试点"沙盒监管"容错机制[19][20] - 规范平台流量分配算法,减少对过度低价商品的流量倾斜[20] 价格监管体系升级 - 建立大数据价格监测机制,对接平台数据实现智能预警[22] - 重点整治"全网最低价"话术,将不正当定价纳入企业信用记录[22]
摩根士丹利基金市场洞察:五一假期超预期出行数据预示居民消费仍存在巨大潜力
新浪基金· 2025-05-06 15:46
市场表现 - 4月份市场整体回落,主要跌幅发生在4月7日,其他交易日表现平稳 [1] - 科创50、上证50、上证指数等跌幅相对较小,创业板指、中证500等跌幅较大,价值风格表现优于成长风格 [1] - 六大风格中,大盘价值下跌1.45%,中盘成长下跌5.83%,大盘成长和小盘成长下跌均超过4% [1] - 市场成交额显著下降,日均不足1.24万亿元,连续两个月下降,较2月份高峰的1.84万亿元明显回落 [1] - 行业表现分化,农业、零售、电力、银行等领涨,新能源、通信、机械、计算机等领跌 [1] - 周度看,TMT活跃度回升,金融周期则显著回落 [1] - 海外市场基本与A股走势类似,呈现出先抑后扬的态势 [1] 一季度财报与宏观经济 - A股2025年一季度财报披露完毕,整体表现好于预期 [2] - 全A上市公司营收同比下滑0.37%,归母净利润实现近1.49万亿元,同比增长3.47%,较去年四季度大幅改善 [2] - 全A非金融归母净利润实现7797亿元,同比增长4.17%,而去年四个季度净利润均为负增长 [2] - 4月份制造业PMI回落至49%,低于预期,企业生产指数、在手订单、价格指数等均有显著下滑 [2] - 受外需和关税影响,宏观基本面短期承压,一季度业绩改善较难线性外推至二季度 [2] 消费与出行数据 - 五一假期出行规模表现较好,铁路探亲、旅游等出行需求旺盛 [2] - 4月30日至5月2日,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连续3天同比增长超10%,5月1日当天出行人次刷新历史纪录 [2] - 超预期的出行数据预示着居民消费仍存在巨大潜力 [2] - 随着服务消费政策的逐步实施,新消费、服务业等将成为拉动国内经济的重要引擎 [2] 市场展望与投资机会 - A股市场后续机会预计显著好于4月份 [3] - 一季报落地后,投资者对业绩的担忧大为缓解,风险偏好有望提升 [3] - 科技成长、高端制造、新消费等领域尤为值得重视 [3] - 一旦行业发生积极变化,投资者将会积极参与,从而提高市场活跃度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