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释放消费潜力
icon
搜索文档
贴息“红包”撬动消费潜能(深度观察)
人民日报· 2025-11-17 05:54
政策实施与金融机构响应 - 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于今年9月起正式实施,旨在降低居民消费信贷成本,释放消费潜力 [1] - 政策经办机构包括6家国有大行、12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及5家消费贷款发放机构,如蚂蚁消费金融公司 [5] - 建设银行总行为政策落地量身定制专属业务系统,涵盖业务规则制定、会计核算及系统开发等环节 [3] - 农业银行于9月1日如期上线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服务,客户可通过手机银行在线签署协议及查询贴息金额 [9] - 交通银行在手机银行设置消费贷款财政贴息专区,客户可线上签署补充协议并上传凭证完成申报 [16] 政策实施成效与数据 - 截至10月末,建设银行已签署贴息协议客户近100万户,系统识别符合贴息条件的消费交易笔数超180万笔 [3] - 建设银行数据显示,政策带动家用汽车、家居家装消费较为明显 [3] - 农业银行浙江分行为消费贷款中的1.2亿元资金进行贴息,惠及超1万名客户 [10] - 交通银行四川省分行发放个人消费贷款3.2亿多元,贴息金额5万多元,其中家用汽车消费贷款占比95%以上 [16] - 京东商城数据显示,自9月1日政策上线至11月11日,覆盖品类交易额同比增长近40% [14] 消费者体验与红利 - 政策贴息比例为1%,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可多笔叠加,客户在农行所有消费贷款合计最高贴息金额为3000元 [8] - 消费者可通过系统自动识别或人工认定享受贴息,还款时贴息资金自动抵扣,无需额外操作 [2][9][16] - 蚂蚁消费金融公司运营的花呗与淘宝天猫商城深度融合,用户付款时可“无感”享受财政贴息 [5] - 京东白条用户购买带“国家贴息”标识商品时,息费自动扣减,无需额外操作 [14] - 政策实施后,消费者反映利息支出显著降低,如东莞市民蔡春雷一年省下1000多元利息支出 [1] 线上消费与平台联动 - “双11”期间,蚂蚁消费金融公司与电商平台及品牌商家合作,在国家贴息基础上叠加利息补贴,实现分期免息 [6] - 淘宝天猫商城支持花呗分期免息的高期次商品覆盖率提升60% [6] - 朗姿集团在淘宝天猫商城的分期免息覆盖商品比例从不足5%提升至50%以上,免息期数从3期提升至最高12期 [7] - 京东白条“国家贴息”可与平台多重优惠叠加使用,包括分期免息及“国家补贴”等福利 [14] - 线上分期付款消费者成为“双11”购物主力之一,分期免息支付占比大幅上升 [6][7] 重点消费领域拉动效应 - 政策聚焦日常消费、刚需消费及发展型、享受型消费,如家居家装、家用汽车等 [8] - 消费者通过贴息政策节省利息支出,如浙江温州消费者李瑞蓉预计累计省下1000元利息,用于提升生活品质 [9] - 北京消费者谢女士购买彩电和手机,享受“国补+贴息+白条免息”叠加优惠,节省近800元 [13] - 成都市民周女士购车时享受1个百分点财政贴息,每年省下500元利息,缓解购车资金压力 [15] - 政策与消费品以旧换新等形成“组合拳”,产生“1+1>2”效应,促进消费领域良性循环 [1]
国家统计局:要释放消费潜力 规范市场竞争
凤凰网· 2025-11-14 11:23
政策方向 - 下阶段将继续扩大国内需求 [1] - 政策着力于释放消费潜力并增加有效投资 [1] - 推动重点行业产能治理以促进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合理回升 [1] - 强化创新驱动并规范市场竞争 [1]
精品、精致、精彩、精美点亮消费新场景 创新举措“组合拳”撬动经济新引擎
央视网· 2025-11-07 11:42
活动概览 - 商务部在5个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和全国100多个重点城市联动开展2025年精品消费月活动 [1] - 活动聚焦精品购物、精致美食、精彩旅游、精美展演四大领域,旨在打造消费新场景,扩大优质商品和服务供给,持续释放消费潜力 [1] 精品购物领域 - 各地推出"精品消费月·购物好去处清单",涵盖重点商圈、离境退税商店等购物消费目的地和新场景 [4] - 上海举办迎进博消费嘉年华,重庆举办成渝双城消费节,推出"进博首发新潮流"、"精品惠购新场景"等系列活动 [4] 精彩旅游领域 - 各地结合本地历史文化、民俗风情、自然生态,推出应季应景的特色旅游产品和活动 [8] - 天津串联热门秋日观景地,推出"津秋有约"系列旅游线路 [8] 精致美食领域 - 组织各地介绍本地必尝风味美食,推荐餐饮门店、美食街区等 [9] - 广州举办国际美食节活动,并与第十五届全运会联动,邀请世界宾客品尝全球美食 [9] 精美展演领域 - 组织各地发布"精品消费月 精美展演片单",集中推出精品文艺演出、高规格体育赛事、高品质文博展览等 [10] - 北京组织开展"大戏看北京"2025展演季,推出一大批首演首秀剧目 [10]
商务部:打造消费新场景 扩大优质商品和服务供给
央视新闻· 2025-11-07 10:15
活动概览 - 商务部在5个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和全国100多个重点城市联动开展2025精品消费月活动 [1] - 活动聚焦精品购物、精致美食、精彩旅游、精美展演四大领域,旨在打造消费新场景并释放消费潜力 [1] 精品购物领域 - 各地推出“精品消费月·购物好去处清单”,涵盖重点商圈和离境退税商店等消费目的地 [1] - 上海举办迎进博消费嘉年华,重庆举办成渝双城消费节,推出“进博首发新潮流”等活动 [1] 精致美食领域 - 活动组织各地介绍本地风味美食,推荐餐饮门店和美食街区 [1] - 广州举办国际美食节,并与第十五届全运会联动,邀请宾客品尝全球美食 [1] 精彩旅游领域 - 各地结合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和自然生态,推出应季特色旅游产品和活动 [1] - 天津串联热门秋日观景地,推出“津秋有约”系列旅游线路 [1] 精美展演领域 - 各地发布“精品消费月·精美展演片单”,集中推出文艺演出、体育赛事和文博展览 [1] - 北京组织开展“大戏看北京”2025展演季,推出一大批首演首秀剧目 [1]
消费驱动增长成效显著,仍需优化结构释放内需潜力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2 06:11
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 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持续稳定在50%以上,2024年约为55%,是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 [1] - 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保持在55%-60%之间,显著高于投资和净出口,成为第一拉动力 [2] - 202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8.8万亿元,比上年增长3.5%,2025年上半年同比增长5.0% [2] 消费结构转型升级 - 服务零售额增速亮眼,2024年增长6.2%,显著高于商品消费,2025年上半年增长5.3% [2] - 居民消费正从实物型向服务型转变,2024年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达46.1% [2][3] -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2024年增加值增长10.9%,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长10.4% [3] 新兴消费类别增长 - 2025年1-4月文化办公用品类零售额同比增长24.4%,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24.9% [3] - 2025年1-3月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同比增长19.3%,通讯器材类增长26.9% [3] - 2024年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38.7%,智能化与绿色化消费兴起 [3] 收入与消费基础 - 2024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5.1%,农村居民收入增速6.6%持续快于城镇居民 [3][6] - 中小微企业贡献全国80%以上城镇就业,是居民收入的重要来源 [6] - 需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6] 消费环境与权益保障 - 消费者对交易过程的透明度、公平性与安全性要求提高 [4] - 2025年1-4月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7.7%,数字化消费场景普及但权益保护机制需完善 [4][5] - 需完善消费纠纷解决机制,加大食品安全、个人信息保护等重点领域的侵权惩罚力度 [7] 政策支持方向 - 需延续家电、汽车、家居等重点领域的以旧换新等补贴政策 [8] - 2024年全国公共预算支出中教育、社会保障支出占比居前,需强化基层医疗、养老供给 [7] - 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为25%,数字消费潜力巨大 [8] 服务消费发展空间 - 服务消费是下一阶段消费增长的主要空间,需放宽市场准入鼓励社会资本进入短板领域 [9] - 应通过落实建设一刻钟便民生活圈,配齐社区服务网点满足居民就近消费需求 [9] - 可在节假日发放专项消费券,刺激文旅、家政等服务消费 [9]
多项指标将破纪录,各方期待消费热潮,中国迎接“超级黄金周”
环球时报· 2025-09-29 07:02
出行总量与预测 - 国庆中秋8天假期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预计将达到23.6亿人次,日均约2.95亿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3.2% [2] - 全国铁路旅客发送人数预计超过2.19亿人次,创历史新高 [1] - 假期首个交通高峰预计出现在10月1日,单日客流量可能超3.4亿人次,再创历史峰值 [1] - 全民航市场旅客运输量预计达1920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3.6%,创历史同期最高水平 [1] 国内旅游与消费 - 多个在线旅游平台数据显示,许多城市旅游预订量同比增长超过50% [3] - 预计国内一些热门城市的旅游热度将突破去年高位 [2] - 全国将举办各类文化活动超过1.2万场,包括300多场大型灯光秀和500多场非遗展示活动 [2] - 各地推出新消费场景和活动,并发放数千万元文旅消费券,推动消费转型扩容升级 [7] 出境旅游趋势 - 出境游方面,预计赴日本、韩国、东南亚国家旅游人数将大幅增加 [2] - 日本、泰国等周边目的地仍为出境游主流,乌兹别克斯坦、格鲁吉亚、哈萨克斯坦等“一带一路”国家成为自驾游新热点,双节期间租车订单量分别增长3倍、2倍和10倍 [5] - 赴肯尼亚和坦桑尼亚观看动物大迁徙的旅游订单同比增长130% [6] - 韩国对中国团队游客试行免签政策于9月29日生效,预计将带动免税店、酒店和购物行业增长 [4] 入境旅游与购物 - 预计假期日均出入境旅客将突破200万人次 [1][4] - 今年1月至8月共计1589万人次免签入境,同比增长52.1% [6] - 入境游客增幅最高的国家包括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西班牙、沙特等 [6] - 免签政策、购物退税及制造业能力提升,极大地激发了国际游客的“中国购”热情 [6] 经济影响与行业意义 - 上半年内需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8.8%,其中消费支出贡献率为52%,是经济增长的主动力 [7] - 此次“超级黄金周”被视为拉动国内消费的试金石,文旅消费热潮预计为中国经济带来及时提振 [6][7] - 刺激消费的重点已从实体商品转向文化旅游等服务消费,这些服务消费能更好地带动就业和收入增长 [7]
专家: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 国有资本可发挥更多作用
中国新闻网· 2025-08-25 10:56
政策方向 -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通过保障改善民生扩大消费需求 重点聚焦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和提升养老金水平 [1] - 国有资本在释放消费潜力方面被赋予重要作用 通过结构调整将收益转向支持消费 [1][2] 国有资本运作 - 国务院2017年实施方案推动国有资本划转社保基金 截至2024年底划转股权账面价值达2.1万亿元 [1] - 2024年度收取划转企业分红264.22亿元 累计分红总额达1116亿元 [1] - 若划转10万亿元非金融国有资本权益 按市场估值对应约20万亿元资产规模 [1] 经济效益 - 社保基金年均投资收益率达7.36% 新增资产年收益潜力约1.5万亿元 [1] - 收益用于低收入群体收入提升 对全社会消费带动作用显著 [1] - 国有资本收益转化消费支持 符合经济结构转型方向 [1][2] 市场影响 - 养老基金作为长期资本进入股票市场 对市场稳定发展和财富效应产生积极作用 [2] - 形成扩消费、强社保、稳股市的联动效应 [2] - 政策体现国有资本服务国家高质量发展大局的战略职能 [2]
今日视点:“金”举措精准滴灌 助力释放消费潜力
证券日报· 2025-08-08 15:20
政策核心内容 - 中国人民银行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从六个方面提出19项重点举措 [1] - 政策聚焦商品消费、服务消费和新型消费三大重点领域,通过信贷、债券、股权融资等组合拳提供全方位金融支持 [1] - 在支持服务消费方面,提出围绕文化旅游、体育、娱乐、教育培训、居住服务等领域创新融资模式,适当延长贷款期限,开展应收账款、知识产权等质押融资业务 [1] 行业背景与现状 - 消费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带动生产和投资,连接供给和需求 [1] - 2024年5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326亿元,同比增长6.4%,比4月份加快1.3个百分点,为2024年以来月度最高水平 [2] - 5月份消费超预期增长得益于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叠加“618”网购促销活动提前,激发了居民消费热情 [2] 政策预期影响 - 金融举措持续精准发力,将有效激发消费潜力释放,形成“金融赋能消费、消费拉动增长”的良性循环 [2] - 多部门共同发力及政策显效,将为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基础性作用提供有力支撑 [3] - 金融机构需勇挑大梁,通过完善金融服务体系,聚焦消费重点领域和环节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2] 金融机构行动方向 - 金融机构需积极落实政策要求,从消费供给和需求两端强化金融服务,满足各类主体多样化融资需求 [2] - 金融机构应推动扩大高质量消费供给,让金融活水源源不断流向消费领域 [2]
市委财经委员会召开会议
南京日报· 2025-07-27 09:21
经济形势分析 - 全市上半年经济运行呈现稳中有进、质态向好的态势,稳的基础更加扎实,进的势头持续巩固,新的动能不断累积 [1] - 下半年是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关键期,也是实现"十四五"规划圆满收官的决胜期 [1] 政策与规划 - 加速承接国家一揽子政策红利,超前谋划"政策工具箱"和"项目储备包" [1] - 加强形势分析研判和经济运行调度,聚焦重点领域精准发力 [1] 产业发展 - 强化工业、服务业支撑,促进产业链供需对接,持续稳住生产性服务业 [2] - 推动各制造业重点板块和主城区板块紧盯目标、扛起责任、多做贡献 [2] - 更大力度推进产业强市建设,充分发挥产业攻坚办和产业专班作用 [2] - 在平台建设、成果转化、企业培育、项目推进上下功夫,千方百计招大引强,培育壮大产业集群 [2] 消费与内需 - 释放消费潜力,提升传统消费、拓展新型消费、丰富消费场景、优化消费环境 [2] - 深化文商旅体展融合,大力发展票根经济、夜间经济,全方位激发内需活力 [2] 投资与基建 - 扩大有效投资,高质量开展城市更新,加快北站枢纽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进度 [2] - 加力支持民间投资,加快探索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2] 外资外贸 - 稳定外资外贸,强化开放平台支撑,做大做强跨境电商 [2] - 支持外贸企业稳订单、拓市场,推动外资企业保存量、拓增量 [2] 区域发展 - 江北新区、江宁区、玄武区、溧水区先后作交流发言 [3]
盛松成:想方设法缓解消费不足,充分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基础性作用
第一财经· 2025-07-03 19:42
消费作为经济增长重要引擎 - 释放消费潜力是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大力提振消费" 政治局会议强调"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1] - 2024年中国消费率56.6% 显著低于发达国家70%-80%水平 人均GDP1.3万美元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 [2] - 1-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0% 5月同比增长6.4% 消费品"以旧换新"和消费券政策取得成效 [3] 收入分配改革与消费活力 - 中国居民可支配收入与GDP之比60.8% 低于欧美国家70%-85% 再分配后收入占比持续低于初次分配 [4] - 建议降低年收入10-35万元个税税率5个百分点 每年减少税收不超过1000亿元 为中低收入群体带来增量现金流 [4] - 居民储蓄比例较高 可通过个人养老金账户税收优惠促进存款转移 提高养老金替代率和当期消费倾向 [5] 服务业开放与消费升级 - 中国在旅行、医疗等领域存在巨额服务逆差 中高收入群体海外高端服务需求旺盛 [6] - 可借鉴制造业开放经验 2001-2019年外资准入负面清单缩减80% 带动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年均提升2.1% [7] - 鼓励外资进入医疗、教育等领域试点 通过"以资引资"模式增强外企长期投资意愿 同时支持本土中小企业参与竞争 [7] 消费与投资协同关系 - 一季度产能利用率74.1% 低于2006-2019年平均77% 提振消费可引导高质效投资 [8] - 高技术投资增速高于整体固定资产投资 高技术服务业投资保持两位数增长 [8] - 消费能带动生产、就业和投资 只有无效投资没有无效消费 [8] 地方政府促消费机制 - 建议将消费指标纳入地方政府考核 优化增值税分配机制 [9] - 现行增值税"五五分享"和"属地征收"原则 削弱了地方政府对消费活动的关注 [9] - 建议建立消费地补偿机制 适当调高地方增值税比例 增强地方政府促消费积极性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