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水肥一体化
icon
搜索文档
麦收时节丨金色的青春
央广网· 2025-05-31 09:39
夏粮收获进度 - 全国已收获夏粮小麦面积1.29亿亩 收获进度超过30% [1] - 湖北 四川及华南地区麦收已结束 安徽完成80% 河南完成60% 陕西完成20% 江苏完成15% [1] 科技小院试验田成果 - 乐陵市科技小院试验田预估亩产达1200斤 显著高于传统种植方式 [1] - 锌肥应用延长作物灌浆时间 提升产量 [1] 农业技术推广成效 - 科技小院11年引进农业技术50余项 举办农技培训超290场 [2] - 技术覆盖面积约20万亩 直接惠及农民约3万人次 [2] - 测土配方与水肥一体化技术使部分地块产量从800斤/亩提升至1100-1200斤/亩 [2] 科研与生产结合模式 - 科技小院通过田间指导将农业技术落实到小农户 [2] - 青岛农业大学研究生驻点研究 课题包括锌肥对作物生长影响等 [1]
北大荒:科技春耕向新提速 力促粮食连获丰收
中国证券报· 2025-05-20 04:33
农业生产技术升级 - 北大荒集团利用地表水替代地下水灌溉,种植户叶量表示地表水灌溉使亩产从1220斤增至1270斤,每亩增收100多元[2] - 循环立体育秧设备可节省80%土地,育秧周期缩短5至7天,60小时内完成传统7天工作量,提高秧苗成活率[3] - 插秧机采用北斗导航系统实现无人驾驶,自动转弯,保证插秧质量[4] - 玉米种植采用大棚育秧后移栽技术,争抢积温促进早熟,提高产量[4] - 水肥一体化技术使玉米亩产增加70公斤,2023年推广450亩,2024年计划推广1800亩[6] 黑土地保护措施 - 规模化格田改造将5个小池子改为1个大池子,增加3%种植面积并提高粮食产量[5] - 大豆根瘤菌技术实现生物固氮养地,减少氮肥依赖,改善土壤结构,提高种子发芽率和抗病性[5] - 智能监测系统实时监控水肥一体化技术,精准控制玉米根系区域土壤状态,肥料利用率提升[6] 粮食收储与销售 - 宝泉岭收储有限公司拥有6座5万吨仓容粮仓,日处理1000吨水稻烘干塔,目前储存25万吨玉米和5万吨水稻[6] - 粮食收储企业发挥政策兜底作用,保障种植户以可观价格及时销售[6] - 江滨农场粮食贸易中心建立全流程追溯体系,对接实力下游企业确保销售效益[7]
河南商城:产业“破题” 绘就振兴“答卷”
中国经济网· 2025-05-16 15:13
油茶产业发展现状 - 商城县油茶种植面积达45.18万亩,过去五年新增造林22.68万亩,改造低产林16.15万亩,形成全域发展格局 [1] - 2023年夏季持续高温导致部分基地减产15%以上,凸显传统种植模式受极端天气制约 [1] - 全县已建成6个万亩以上基地和460个百亩以上基地,茶油年产量3100吨,年产值达7.8亿元 [3] 技术创新应用 - "水肥一体化"技术试点显示节水40%、化肥用量减少30%,新梢生长量同比增加25% [2] - 梅山基地安装1635个灌溉喷头及1.6万米管网,灌溉成本从每亩150元降至仅需电费 [1] - 生物菌肥技术配合无人机施肥降低60%人工成本,每亩劳动力从6人减少至2人 [2] 产业链升级措施 - 县林科所建立国际联合实验室,5年投入科研资金200余万元,引进177个油茶种质资源 [3] - 配套建设200亩采穗圃,培养20名乡土专家,培训茶农3000余人次 [3] - 整合多部门资金完善基地基础设施,包括灌溉管网、生产道路和电力设施 [3] 未来发展规划 - 2024年计划将"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至3万亩,同步建设3万亩林下种养殖基地 [4] - 推动产业从单一茶油销售向"生态+技术+文旅"多元转型 [4] - 当前试点区域预计每亩青皮果产量达1500斤,按1.4元/斤计算可实现数十万元收入 [1]
嘉吉:探索风险管理与绿色农业可持续发展综合模式
期货日报· 2025-04-30 20:56
项目背景与目标 - 嘉吉于2021年向世界粮食计划署捐赠100万美元发起松原农业风险综合管理试点项目,旨在减少中国玉米农户面临的风险[1] - 项目响应中央一号文件"保险+期货"服务乡村产业发展的政策导向,聚焦提升农业生产力与农民收入[1] - 目标包括提高粮食系统韧性、推动可持续发展和保障粮食安全[1] 项目实施成果 - "保险+期货"模式累计为农户带来超150万元赔付,户均赔付达物化成本保险5.5倍[2] - 2024年项目赔付总额103.63万元,覆盖13347亩,户均理赔3714元[2] - 水肥一体化技术覆盖2100公顷土地,惠及千余农户[2] - 技术使玉米单产提升7.96%-10.8%,节水30.7%,化肥使用减少20%以上[2] 技术创新与应用 - "保险+期货"模式有效解决传统农业保险覆盖面窄、保障程度低的问题[2] - 水肥一体化通过滴灌实现水肥高效利用,推动资源节约型农业转型[2] - 形成"技术输入-品质提升-订单回收"的可持续闭环模式[3] 行业影响 - 项目示范了农业风险管理体系创新,为玉米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实践样本[1] - 技术推广直接提升农户收益,同时促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型升级[2] - 培训增强农户风险管理能力,提升整体产业水平[3]
云图控股:一季度磷复肥销量创新高 盈利能力显著修复
快讯· 2025-04-29 09:56
公司业绩表现 - 一季度磷复肥销量创新高 [1] - 盈利能力显著修复 [1] 复合肥行业趋势 - 环保监管趋严和化肥控量增效推动行业集中度提升 [1] - 上游单质肥原料价格频繁波动加速中小企业退出市场 [1] 磷酸一铵市场前景 - 国家水肥一体化政策和新能源汽车发展驱动需求增长 [1] - 工业级磷酸一铵领域市场前景广阔 [1]
新华视点|科技赋春耕 农事焕生机
新华社· 2025-04-22 15:06
在辽宁盘锦,长财农机专业合作社积极采取良种良法相配套、农机农技相结合的方式,提高粮食单产和品质。 0:00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耕时节催农人。在全国各地,数字化、智能化新技术更加广泛应用在农业领域,助力农事焕发新生机。 在盘山县太平凯地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的工厂化育苗基地,自动化、智能化的操作模式,不仅大幅节省了人力成本,更使育秧效率和秧苗质 量得到大幅度提升。 湖南省永州市新田县积极开发丘陵旱地、荒坡地、保水性差的低产水田等耕地资源,增加大豆种植面积,让土地增效,农户增收。 近年来,襄汾县大力推广水肥一体化新型灌溉技术,滴灌、喷灌、微喷带等设施星罗棋布,实现了水肥的精准管理和高效利用。 在产粮大县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凤凰山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韩凤香正带领社员们进行储备农资、检修农机、平整土地等工作。依托 新引进的智慧农业系统,社员们只需一块屏幕就可远程监测作物生长,种出良田。 近年来,新田县因地制宜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出台惠农补贴政策,提供技术跟踪服务,大力推广地方特色品种"新田大豆"的种植。 入春以来,受持续少雨天气影响,陕西多地出现不同程度旱情。当地农业、水利、电力等部门积极应对,采取多项措施做好抗旱保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