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职业教育
icon
搜索文档
“本升专”,揭露了未来饭碗真相
36氪· 2025-07-21 07:46
职业教育趋势 -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面向本科毕业生招生的规模从2022年的30人增长至2025年的135人,增幅达350% [1][6] - 该校动车组检修技术、高速铁路综合维修技术、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三个专业明确标注"只招本科生",每个专业招收45人 [2][3] - 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近两年累计招收本科及以上学历学生超150人,青岛市技师学院"大学生技师班"已开办15届,生源包括985/211高校毕业生 [9] 市场需求变化 - 高职院校就业率持续高于普通高校平均值,头部职业院校与大型国企采用订单式培养模式 [14] - 技术岗位供需失衡,平均1.5个技术岗位对应1名求职者,复合型技能人才供不应求 [15][16] - 护理专业年学费5520元,动车组检修技术专业年学费4830元,显示市场对铁路、医疗等领域技术人才的定价标准 [3] 教育结构转型 - 传统"白领优于蓝领"观念被打破,职业教育成为部分本科生主动选择的第二学历路径 [5][14] - 学生选择动机包括兴趣觉醒(如转行烹饪/心理咨询)和行业趋势预判(如智慧健康养老专业) [12] - 教育体系正从学历导向转向能力导向,强调培养"理论+实操"的复合型人才 [17][21] 学历价值重构 - 学历价值取决于社会稀缺性而非绝对数量,当前本科学历供给过剩导致边际效用递减 [19] - 部分传统热门专业(如仅适合考公的专业)市场需求疲软,而职业技术类专业呈现刚性需求 [19] - 技能竞赛获奖案例显示,职业路径可实现与传统学历路径同等的价值回报 [21]
浙江604分考生读职校,有职校就业率超97%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8 16:06
高分考生选择职校现象 - 浙江省高考考生贺显贻以604分成绩报考武昌职业学院定向培养军士 放弃本科院校选择 强调适合自身发展才是最优选择 [1] - 类似案例频现 如浙江考生陈雨萱602分录取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大学 因98%就业率及中铁局等企业去向吸引 [1][4] - 2024年顺德职业技术大学1275名新生中1181人超本科线 本科率达92.63% 深圳职业技术大学物理类最低录取线559分 超本科线117分 超部分211高校 [4] 职校生源质量提升驱动因素 - 定向培养军士项目受青睐 武昌职业学院2015年以来输送8000余名部队技术骨干 学制3年直接对接部队岗位 [3] - 就业表现为核心吸引力 优质职校就业率普遍超90% 如顺德职业技术学院2024届落实率93.88% 无锡职业技术大学达97.38% [9] - 技能人才需求旺盛 制造业/新兴产业70%新增从业人员来自职校 宁波职业技术大学毕业生对口率88% 其中39%服务制造业 15.51%进入中国500强 [9] 职校三大就业优势 - 高就业落实率 无锡职业技术大学2024届毕业生97.38%落实去向 单位就业占78.78% 自由职业仅0.37% [9] - 区域经济协同效应显著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90.49%毕业生留浙 长江经济带就业比例95.35% 青岛职院岗位供需比达9:1 [10] - 朝阳行业吸纳力强 如智慧健康养老专业毕业生进入岗位数同比增长29%的养老服务业 [9] 职教高考制度变革 - 多元化招生占比提升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2024年仅24%生源来自普通高考 高职提前招生与单考单招占76% 侧重技能素养考核 [13] - 中职生升学通道拓宽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中职生占比从2012年18%升至2022年35% 青岛职院与21所中职合作 五年制高职招生1.5万人 [13][14] - 制度设计更趋公平 职教高考采用"文化+技能"模式 未来将推动职业本科/应用型本科参与 并向普高生平等开放 [14]
还没毕业就被岗位“预定”,高就业率让职业教育越来越香
齐鲁晚报网· 2025-07-18 14:52
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 职业教育院校就业率持续提升 吸引更多家长和考生选择 职业院校毕业生可通过多种路径实现成功 包括考研 创业 成为骨干教师等 [1] - 山东省中考招生中 有11 16万名学生超过普通高中线却选择中职 高考招生中 有12 37万名学生达到本科线却选择高职 4 6万名普通高中在校生转入中职学校 显示职业教育吸引力增强 [8]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 "3+4"中本贯通培养模式允许学生在中职学校学习3年后通过转段考试升入本科院校 临沂市农业学校作为首批试点开设畜禽生产技术专业班 [2] - 临沂农校"3+4"专业录取分数从首届两三百分提高到接近当地重点高中录取分 反映该模式认可度提升 [3] - 高职院校采用融合式人才培养模式 支持学生跨学科发展 如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可涉足动物医学领域 [4] 职业教育成果案例 - 史庚鑫通过"3+4"模式从临沂农校升入临沂大学动物医学专业 其班级48人转段成功 其中9人后续考取硕士研究生 [3] - 陈彦桦在高职院校创立"一鹿生花"创业项目 获多项省级和国家级创新创业大赛奖项 其生物科技公司年产值突破2000万元 [4][5] - 闵祥龙在校期间获国家级技能大赛奖项 毕业后通过人才引进计划成为在编教师 刘鑫凭借无人机竞赛成绩考取在编教师职位 [6][7] - 曹云航通过省级技能比赛一等奖免试升入本科 毕业后返回母校任教 成为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师 [7][8] 职业院校教学特色 - 职业教育注重动手能力 课堂常设在一线 采用"以赛促学 以赛促教"培养模式 [1][6] - "3+4"班引入大学专业课程 如畜禽生产技术专业提前学习解剖生理 动物生理学等知识 提升学生实操能力 [3] - 学校支持学生创新创业 提供平台和资源 如帮助陈彦桦跨学科发展梅花鹿养殖项目 [4]
港股收评:三大指数齐跌!“反内卷”板块多数走低,生物医药股逆市上涨
格隆汇· 2025-07-16 16:40
港股市场整体表现 - 恒生指数收盘下跌0.29%至24,577.76点,国企指数和恒生科技指数分别下跌0.18%和0.24%,盘中均创4月以来新高 [1][2] - 市场呈现高开低走行情,三大指数尾盘转跌 [1] - 南向资金净买入16.03亿港元,其中港股通(沪)净买入20.09亿港元,港股通(深)净卖出4.06亿港元 [21] 行业板块表现 下跌板块 - 大型科技股多数下跌:美团跌1.66%,网易跌1%,小米、京东、腾讯走低,金蝶国际跌超7% [2][4] - 大金融股(银行、保险、券商)和中字头股表现低迷 [2] - 内房股普遍下跌:美的置业跌超5%,远洋集团、旭辉控股、建发国际等跌超3% [5][6] - 煤炭股大跌:安域亚洲、蒙古能源跌超6%,易大宗跌超4% [6] 上涨板块 - 教育股集体上涨:中国东方教育、中汇集团涨超3%,宇华教育涨2% [9][10] - 加密货币概念股走高:蓝港互动涨超25%,博雅互动涨超9% [11][12] - 旅游概念股活跃:同程旅行涨超5%,粤运交通涨近4% [7][8] - 影视股涨幅居前:中国星集团涨超17%,比高集团涨超8% [8] - 半导体芯片股多数上涨,因英伟达等将恢复对华芯片销售 [2] 个股异动 - 威雅利复牌后一度飙涨918.4%,收盘涨幅收窄至288.34%,市值13亿港元 [13][14] - 中国三三传媒收涨超72%,月内累计升幅达378%,拟申请香港稳定币牌照 [17][18] 市场展望 - 华泰证券预计市场波动率可能走高,板块轮动重要性上升 [23] - 建议关注食品饮料、家庭个护、金融等具性价比行业,以及服务消费、科技硬件等景气改善领域 [23]
国家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提升培训 职教板块受关注(附概念股)
智通财经· 2025-07-16 08:29
政策规划 - 国务院提出2025-2027年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行动,目标覆盖制造业和服务业紧缺技能人才,计划补贴性培训3000万人次以上[1] - 上海将出台教育强市三年计划,重点包括健全现代职教体系、深化产教融合、强化职教治理能力[1] - 广州提出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教体系,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1]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新增职普融通、免费学前教育等政策,教育部计划推进双一流高校本科扩容和职教提升[1] 行业动态 - 职业教育行业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多地推动职教体系改革与产业需求对接[1][2][3] - 职教机构积极调整专业设置,如华南职业教育整合二级学院并新增口腔医学技术等前沿专业[2] - 民办职教在华中地区增长显著,河南省计划2025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60%,民办机构承担主要增量[3] 公司表现 - 中国东方教育覆盖烹饪、IT、汽车服务等多领域职业培训,全国布局[2] - 华南职业教育运营两所院校,提供40+专业,包括工业互联网、智慧物流等新兴方向[2] - 中国春来在校生10.4万人,为华中最大民办高教机构,受益于河南制造业转型政策[3] - 中汇集团高等职教收入占比84.9%,2024财年在校生达9.6万(同比净增1万)[3] - 粉笔AI刷题系统班上线两月销售额破1400万,付费学员4万,预计全年收入超亿元[3] - 东软睿新教育资源输出业务收入2.2亿元(同比+14.9%),合作院校133家,覆盖2.3万学生[4]
中职断崖式减少?职业本科目标150所?从统计公报解析职教趋势
搜狐财经· 2025-07-15 13:20
教育统计公报发布时间 - 2024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于6月11日公布,是最近四年来发布最早的一次 [1] - 2023年公报于2024年10月24日发布,2022年公报于2023年7月5日发布,2021年公报于2022年9月14日发布 [1] - 今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公报发布时间比过去几年更早 [1] 职业教育政策背景 - "十四五"期间职业教育领域发生重大变化,包括首轮"双高计划"建设完成并开始第二期建设 [3] - 开展了持续3年的"提质培优行动计划",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 [3] - 召开了全国职业教育大会,两办印发《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 [3] - 2024年召开全国教育大会,推出《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 [3] 中职学校数量变化 - 中职学校数量未发生断崖式下降,2021年统计口径变化导致数据差异 [4][5] - 2021年中职学校7294所,2022年7201所,2023年7085所,2024年6862所,四年减少432所 [6] - 2023到2024年中职减少223所,数量下降幅度骤然扩大 [6] 中职招生规模变化 - 2021年中职招生488.99万人,2022年484.78万人,2023年454.04万人,2024年418.33万人,四年减少70.66万人,降幅14.58% [8] - 2024年比2023年招生减少35.71万人,下降加速态势明显 [8] 中职教师资源配置 - 中职专任教师数量2021年69.54万人,2022年71.83万人,2023年73.48万人,2024年72.94万人 [10] - 生师比从2021年18.86:1下降至2024年16.85:1,教学资源配置明显改善 [10] 职业本科发展情况 - 职业本科院校数量2021年32所,2022年32所,2023年33所,2024年跃升至51所 [16] - 到2024年6月职业本科院校达87所,比上年增加36所 [16] - 职业本科招生2021年5.65万人,2024年15.07万人,增幅166.7% [18] - 按照2025年目标,职业本科招生规模需达到55万人左右,比2024年增加40万人 [18][19] - 预计需要150所左右职业本科院校,还需新增约60所以上 [21][22] 高职专科发展情况 - 高职专科学校数量2021年1486所,2024年1562所,四年净增76所,增幅4.8% [22] - 2023年至今已备案135所专科教育高等学校,其中新建校比例达九成 [23] - 高职专科招生2021年507.38万人,2022年538.98万人,2023年555.07万人,2024年567.94万人 [25] - 招生增长幅度逐年下降:2022年增长31.6万人,2023年16.09万人,2024年12.87万人 [25] - 高职专科专任教师从2021年57.02万人增至2024年71.7万人,增幅25.8% [27] - 生师比从2021年19.85:1下降至2024年18.49:1 [27] 民办职业教育情况 - 民办中职学校数量2021年1978所,2023年峰值2128所,2024年回落至2100所 [31] - 民办中职在校生数2021年267.63万人,2022年276.24万人,2024年244.18万人,呈加速下降态势 [31] - 民办职业本科数量2021-2024年仅增加1所 [34] - 民办高职专科院校数量从2021年350余所增至2024年390所,增速不及公办院校 [34]
教育早餐荟 | 北京将新建2所左右职业本科大学;法院决定对ST东时启动预重整程序
北京商报· 2025-07-11 09:33
教育行业动态 - 教育部发布录取通知书辨真假小贴士,提醒考生通过官方渠道查询录取结果,未报考学校发来的通知书均为伪造 [1] - 北京市计划到2027年新建2所职业本科大学和4所新型高职院校,建设国家级和省级高水平学校和专业群 [1] - 武汉大学成立集成电路学院,旨在为集成电路领域提供科技和人才支撑 [2] 公司动态 - ST东时收到法院决定启动预重整程序,指定清算组担任临时管理人 [3] - 科大讯飞联合中国移动推出全球首个基于大模型的电话同传服务,实现中英双语即时互译 [3]
从在线教育“连接”到AI教育“重构”,探讨AI教育商业模式的演进方向
2025-07-11 09:05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教育行业(涵盖 K12 教育、职业教育、AI 教育、在线教育) - **公司**:好未来、新东方、高途、网易有道、天立国际控股、都成教育、粉笔、小猿搜题、作业帮、豆神教育、高途集团、卓越教育集团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K12 教育 - **核心观点**:K12 赛道具有长波后劲潜力,是强刚需赛道 [2] - **论据**:2011 - 2017 年婴儿潮使高中生高考人数逐渐增加,预计持续到 2035 年左右,孕育了好未来、新东方、高途等市值超 2000 亿人民币的公司 [2] AI 教育 - **核心观点**:AI 技术在教育领域应用前景广阔,能重塑商业模式 [1][4] - **论据**:解决 K12 行业供需错配,提供个性化教案,具备高性价比;以极低边际成本替代人力,扩大个性化教育资源供给;作为双减后合规学科类资源供给路径有重要意义 [4][10] - **核心观点**:市场对 AI 产品接受度较高,但商业模式在探索阶段 [1][8] - **论据**:资本市场反响热烈,网易有道、好未来等新模式可能更易被消费者接受,市场期待带来显著业绩增长 [8] - **核心观点**:AI 教育要驱动行业总体供给效率提升,实现教学练评闭环 [3][23] - **论据**:与在线教育不同,要实施更深刻变革;高中及成人刷题班技术难度低,具备放量潜力 [3][11][23] 职业教育 - **核心观点**:职业教育发展趋势明显,具有长期投资价值 [1][3][5] - **论据**:就业压力大,国家政策促进就业,企业需要实际技能人才;高职和民办高教转向培养应用型人才;高考和考研人数下降反映市场对实际技能的需求 [3][5][9] 平台型和品牌连锁消费公司 - **核心观点**:教育板块中的平台型公司及品牌连锁消费公司具有阿尔法收益潜力,值得长期关注和投资 [1][6][7] - **论据**:凭借供应链支撑和私域运营能力表现出色,好未来、新东方、高途等平台型公司证明了长期价值;品牌连锁消费公司私域运营能力能满足消费者需求,实现稳定增长 [6][7]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在线教育发展历程启示**:全链条服务对 AI 教育是关键,通过高质量数据飞轮效应保持竞争优势;直播课赛道易复制扩展,能提高用户粘性和付费意愿 [12] - **国内 AI 教育进展**:2025 年初 DeepSeek 2 万大模型技术突破后,国内 AI 教育产品持续落地,加速进入可持续商业模式探索阶段 [13] - **在线教育产品问题**:内容生产方面教学效果难保障,完课率低,知识碎片化;交付阶段录播课堂完课率低,拍摄工具只能解决即时问题,无法覆盖学习闭环 [14][16] - **AI 教育产品特点**:较早的 AI 答疑工具侧重及时答疑,缺乏个性化预习规划及巩固练习环节,收费能力弱于课程产品,但在数据积累和引流方面作用明显 [17] - **不同年龄段学生需求应对**:高年龄段注重备考效率和性价比,高中及成人刷题班有放量潜力;低年龄段需提高互动性和注意力,AI 双师模式可提高性价比与互动性 [18][23] - **智能学习平板**:需求旺盛,市场规模庞大,但商业模式有待优化,行业竞争、硬件成本和营销费用影响利润率 [21] - **教育工具**:如指点笔定位为工具,高途集团等内部使用实现降本增效,未来主要在企业内部实现价值 [22]
三年内,北京将新建约2所职业本科大学和4所新型高职
新京报· 2025-07-10 17:29
职业教育体系构建 - 到2027年新建2所职业本科大学和4所新型高职,建设国家级和省级高水平学校和专业群,建设市域产教联合体和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在海外建设职业大学 [1] - 构建以中职学校为特色、高职专科为基础、职业本科为引领、应用型大学为拓展的北京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1] - 保留"少而精"特色中职学校,支持办好技能要求高、始读年龄小的特色中职专业,直升部分优质中职举办新型高职,整合区属中职学校、职工大学、社区学院资源成立高职学校 [1] 职业教育资源整合与改革 - 整合中职和高职专科院校适教资源,规划筹建职教本科学校,支持应用型本科高校举办职业本科专业 [2] - 推进职技融通改革发展,统筹职业院校和技工院校办学资源,将职业学校在校生逐步纳入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体系 [2] - 实施职普融通改革,鼓励中职学校试点综合高中班,支持高水平高校与职业院校探索高职专科、职业本科、专业硕士贯通培养 [2] 职业教育专业布局与国际化 - 加快发展高精尖产业、现代服务业、高品质民生领域的紧缺急需专业,兼顾国际化都市"高端、特色、小众"职业人才需求 [2] - 到2027年建设7所国家"双高"学校和10个高水平专业群,15所北京市"双高"学校和50个高水平专业群,300门精品课程、600本新形态教材,100个教师创新团队 [2] - 实施职业学校"出海计划",到2027年建设5个"丝路学堂海外分校"和10个"丝路工匠海外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在海外成立1—2所职业大学,形成50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职业教育标准 [3]
进军职业教育新高地 智邦教育集团和光智邦影视传媒基地暨智邦迈威国际留学中心揭幕仪式圆满举行
搜狐财经· 2025-07-02 01:19
智邦教育集团揭幕仪式 - 智邦教育集团与湖南和光传媒合作成立和光智邦影视传媒基地及智邦迈威国际留学中心,揭幕仪式于6月13日在金鹰科技园举行 [2] - 长沙市委宣传部、人社局等政府部门领导及多家企业代表出席仪式,共同见证这一历史性时刻 [2] 公司发展历程与成就 - 公司成立于2004年,已在全国与100多家专本科院校建立校企合作关系 [3] - 专注于培养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所需的智能领域高端技术人才 [3] - 与ABB、库卡、中兴、华为等全球知名企业签订人才订单培养协议 [3] - 学生就业率达99.16%,首次就业平均薪资8738元/月,在湖南同类IT学校中领先 [3] 新项目介绍 - 和光智邦影视传媒基地将整合优质资源,构建"理论+实践+实战"三位一体的传媒教育平台 [5] - 智邦迈威国际留学中心将提供从留学规划到境外服务的全链条个性化留学服务 [5] - 湖南和光传媒将提供影视制作实战经验与项目资源,学生可参与真实影视项目创作 [7] 政府与企业支持 - 湘江新区人社局表示将提供政策扶持、就业指导等全方位服务支持公司发展 [8] - 长沙市委宣传部肯定公司为职业教育标杆企业,为区域经济发展输送大量高素质技术人才 [10] - 多家企业代表现场签约,期待与新成立基地及中心开展深入合作 [10] 未来发展展望 - 公司通过新项目进一步丰富教育生态,为学生搭建多元化职业发展桥梁 [11][15] - 布局影视传媒与国际留学领域,顺应教育多元化发展趋势,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