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装备高质量发展
搜索文档
推进能源装备高质量发展
人民日报· 2025-09-23 04:59
政策核心目标 - 到2030年实现能源关键装备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1] - 推动能源装备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并取得显著成效[1] - 为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提供有力支撑[1] 重点发展任务 - 加快能源勘探开发装备转型升级[1] - 提升能量转换装备的质效水平[1] - 推动能源存储装备实现规模化应用[1] - 加强能源输送装备的技术攻关[1] - 推进能源装备的数字化与智能化升级[1] - 促进能源装备向绿色高端方向发展[1] 产业生态优化措施 - 强化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1] - 加强产业平台建设与全面质量管理[1] - 鼓励首台(套)装备的应用[1] - 建立完善高层次标准体系[1] - 深化国际开放合作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1]
9月22日重要资讯一览
证券时报网· 2025-09-22 21:53
金融业“十四五”发展总结与展望 -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表示新闻发布会主题为回顾总结“十四五”时期金融业发展情况,不涉及短期政策调整,关于“十五五”及下一步金融改革内容将待中央统一部署[2] - 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表示目前银行业保险业总资产超过500万亿元,五年来平均增长近9%,全球最大信贷市场和第二大保险市场地位更加稳固[2] - 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表示“十四五”期间A股市场韧性和抗风险能力明显增强,上证综指年化波动率15.9%,较“十三五”下降2.8个百分点,去年9·26中央政治局会议以来一揽子政策促进资本市场稳定发展,中国资产吸引力明显增强[2] -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局局长朱鹤新表示“十四五”以来中国外汇储备始终稳定在3万亿美元以上,近两年在3.2万亿美元以上,保障了资产安全流动和保值增值[3] 资本市场深化改革部署 -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委员会通报指出将落实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部署,深化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改革,完善发行上市制度机制,培育壮大耐心资本,加快多层次债券市场发展,扩大高水平制度型开放[3] - 上海证券交易所委员会通报指出将一体推进防风险、强监管、促高质量发展,更大力度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持续稳定和活跃资本市场,坚持从严监管、科学监管[4] - 深圳证券交易所委员会通报指出将以创业板改革为牵引提升制度包容性,推动优质科技创新企业上市,落实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指导意见,大力发展权益类基金,保持IPO、再融资常态化,推动多层次债券、REITs市场高质量发展[5] 能源与工业政策 - 国家能源局等四部门发布指导意见提出到2030年我国能源关键装备产业链供应链实现自主可控,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技术和产业体系全球领先[6] -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联合印发《钢铁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明确未来两年钢铁行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目标设定在4%左右,实施产能产量精准调控,严禁新增产能[6] - 市场监管总局修订发布《城市公共汽电车客运服务规范》和《汽车租赁服务规范》国家标准,两项标准将于11月1日实施[6] 运动健康与工业园区发展 - 国家体育总局印发指导意见提出到2030年基本建成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全民共享的运动促进健康服务体系,运动促进健康事业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7] -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指引》,指出将推进5G、千兆光网等园区网络基础设施部署,推动工业互联网进园区,鼓励有条件的园区打造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技术设施[7] 上市公司动态 - 禾元生物启动发行,成为科创成长层首家新发行企业[10] - 天普股份发布公告称收购方中昊芯英无资产注入计划[10] - 杭电股份表示其光通信业务亏损,铜箔业务尚处起步阶段[10] - 鼎信通讯公告所获平头哥公司的授权技术与AI智能推理算力芯片没有关联[10] - 天成自控获得知名新能源汽车企业乘用车座椅总成项目定点[10] - 友讯达预中标约1.07亿元国家电网采购项目[10] - 奥美医疗公告“注入AI芯片及人形智能机器人优质资产”传闻不属实[10] - 天赐材料全资子公司与瑞浦兰钧签订不少于80万吨电解液供应合作协议[11] - 长川科技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预增131.39%—145.38%[11] - 佰维存储拟发行H股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11] - 中京电子拟定增募资不超7亿元,实控人参与认购[11] - 贵研铂业拟定增募资不超12.91亿元,用于产业转型升级等项目[11] 食品饮料ETF数据 - 食品饮料ETF(代码:515170)跟踪中证细分食品饮料产业主题指数,近五日涨跌为-3.15%,市盈率为20.49倍[11] - 该ETF最新份额为85.9亿份,增加了1.3亿份,主力资金净流出3199.8万元[11]
四部门发文“力挺”能源装备高质量发展 从六方面部署13项重点任务
证券日报网· 2025-09-22 21:11
政策核心目标 - 推进能源装备高质量发展,是加快推进制造强国和新型工业化的必然要求[1] - 到2030年,能源关键装备产业链供应链实现自主可控,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取得显著成效[1] - 技术和产业体系全球领先,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有力支撑新型能源体系建设[1] 重点任务部署 - 加快能源勘探开发装备转型升级,聚焦煤炭安全高效清洁开发和万米深地、千米深水、非常规和老油气田高效开发[1] - 提升能量转换装备质效水平,聚焦化石能源发电装备、可再生能源发电和综合利用装备、核能装备[2] - 推动能源存储装备规模化应用,聚焦构建安全高效、多能互补的能源存储技术体系,包括储能装备、氢能制储输用装备[2] - 加强能源输送装备技术攻关,聚焦电力、煤炭、石油及天然气输送领域[2] - 推进能源装备数字化智能化升级,聚焦覆盖开采、转换、存储、输送全过程的能源装备升级[2] - 促进能源装备绿色高端发展,包括能源装备绿色发展和装备再制造与回收利用[3] 支持与保障措施 - 加强国有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考核,将创新投入在经营业绩考核中视同利润予以加回[1] - 用好再贷款、财政贴息政策,扩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投放[3] - 利用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能源重点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3] - 从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加强产业平台建设等7个方面提出优化产业创新生态环境的措施[3]
四部门:探索建立储能电池回收体系
中证网· 2025-09-22 19:08
发展目标 - 到2030年实现能源关键装备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 [1] - 2030年能源装备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1] - 2030年技术和产业体系达到全球领先水平并持续提升国际影响力 [1] 重点任务领域 - 保障高效智能能源勘探开发、低碳高效能量转换、低成本高可靠能源存储、高效稳定能源输送等战略任务 [1] - 有力支撑新型能源体系建设 [1] 装备再制造与回收利用 - 突破关键装备精准检测和复杂零部件、精密件原位修复等关键技术 [1] - 推动高价值关键部件延寿 [1] - 加快建立光伏、风电设备退役废弃产品回收标准规范 [1] - 构建覆盖绿色设计、规范回收、高值利用、无害处置等环节的回收利用体系 [1] - 鼓励开展再制造业务 [1] - 拓展新能源装备梯级利用场景并推动构建梯次利用和多样化利用体系 [1] - 提升电池拆解回收技术水平并探索建立储能电池回收体系 [1] 智能化与技术创新 - 重点突破能源装备智能感知与决策融合技术 [2] - 融合视觉、振动、光谱等非侵入式传感技术搭建能源装备全景感知网络 [2] - 推进精准预测装备作业工况与健康状况实现装备全生命周期科学管理 [2] - 研制具备边缘计算能力的智能终端 [2] - 推进终端场景协作机器人、人形机器人研发 [2] - 结合具身智能等技术提升装备复杂环境下的自主作业能力 [2]
国家能源局等部门关于推进能源装备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国家能源局· 2025-09-22 16:37
文章核心观点 - 政策旨在推进能源装备高质量发展,以科技创新为根本动力,聚焦能源安全与能源转型两大中心任务,通过补短板、拉长板、锻新板的基本路径,推动能源装备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为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提供装备保障 [4] - 设定2030年目标,实现能源关键装备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技术和产业体系全球领先,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有效保障能源勘探开发、能量转换、能源存储、能源输送等战略任务 [4] 加快能源勘探开发装备转型升级 - 煤炭开采装备领域将突破高硬度高耐磨岩体截割材料、高功率密度防爆传动系统等关键技术,研制深井井筒机械破岩智能建造、超大型轮斗挖掘、硬岩高效掘进等关键装备,以及年产千万吨、千米以深井工矿、1.3米及以下薄煤层、特大型露天矿等煤炭开采成套装备 [5] - 油气勘探开发装备聚焦深地深水油气规模建产、非常规油气加快增产和老油田大幅提高采收率,研发深地深水全波场地震勘探、随钻高精度测井、全尺寸套管钻井与万米深地智能钻井、千米深水防喷器和隔水管、万马力特高压智能压裂等关键装备 [5] 提升能量转换装备质效水平 - 化石能源发电装备将突破低成本、高灵活、高可靠、清洁降碳的新一代煤电技术,提升煤电机组涉网性能、宽负荷能效和智能化水平,并加大自主化燃气轮机攻关力度,突破高效宽工况压气机和透平设计与制造技术,构建覆盖中小型到H/J级高参数机组的谱系化燃气轮机装备体系 [6] - 可再生能源发电装备突破高性能长寿命海上风电叶片、高功率齿轮箱、超高混塔塔架等关键装备,提升复杂场景下风电机组运行可靠性,并突破高效晶硅—钙钛矿叠层及异质结等光伏组件技术,研制高效光伏系统、高压组串式逆变器等关键装备 [7] - 核能装备加快突破压水堆机组关键装备,开展小型堆、四代堆等先进核电技术新装备研发与验证,提升材料长期服役性能,推动构建覆盖多堆型的装备研制体系 [8] 推动能源存储装备规模化应用 - 储能装备将研制长寿命、宽温域、低衰减锂电池、钠电池、固态电池关键装备,构建低成本长时钒基、铁基、有机等液流电池装备体系,并突破大容量、低成本物理储能技术,研制高水头抽水蓄能机组及大容量变速机组,研发大功率、高参数压缩机及膨胀机等关键装备 [9] - 氢能装备加快突破高可靠、长寿命、高效率电解水制氢装备,开发大口径抗氢脆高钢级管道材料、高性能碳纤维材料,研制高压管束集装箱、高压大排量氢气压缩机等储运装备,并突破富氢竖炉、掺氢/纯氢燃气轮机和大功率、高稳定性燃料电池等关键装备 [10] 加强能源输送装备技术攻关 - 输变电材料和装备将加快研制高可靠大容量低损耗直流换流变压器、基于高参数功率器件的换流阀、特高压直流控制系统等关键装备,提升远距离、大功率电力输送效率,并加快研制一、二次深度融合智能开关和固态断路器、智能融合终端等先进装备,推动新型配电系统多元化接入和数智化升级 [11] - 化石能源输送装备突破深海油气输送钢管、柔性管及连接关键技术,研制天然气水/烃露点原位在线分析、热值/硫化物原位在线分析、离心式天然气管道压缩等关键装备,并突破粗颗粒—中/高浓度煤浆管道固液两相介质运输技术,研制超长运距超大运量管道输煤绿色运输装备,推动千公里千万吨级管控一体化输煤管网工程应用 [12] 推进能源装备数字化智能化升级 - 能源装备智慧调控将基于云原生技术和开源鸿蒙等底层核心技术,研发自主可控嵌入式操作系统、一体化智能调控优化系统、数字孪生系统以及垂直领域专用大模型等产品和系统解决方案,提升能源云边数据、多端互联、任务协同等智能化能力 [14] - 终端能源装备智能化应用重点突破能源装备智能感知与决策融合技术,融合视觉、振动、光谱等非侵入式传感技术,搭建能源装备全景感知网络,并研制具备边缘计算能力的智能终端,推进终端场景协作机器人、人形机器人研发,提升装备复杂环境下的自主作业能力 [14] 促进能源装备绿色高端发展 - 能源装备绿色发展突破组件关键元素替代、经济型绿色循环材料、智能润滑摩擦优化等关键技术,研发二氧化碳高效低能耗捕集、驱油、咸水层封存等技术装备,研制低品质及残值能源高效回收、工业副产物和有害物绿色转化应用等关键工艺 [15] - 装备再制造与回收利用突破关键装备精准检测和复杂零部件、精密件原位修复等关键技术,加快建立光伏、风电设备退役废弃产品回收标准规范,构建覆盖绿色设计、规范回收、高值利用等环节的回收利用体系,并提升电池拆解回收技术水平,探索建立储能电池回收体系 [15] 优化产业创新生态环境 - 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发挥企业出题人、答题人、阅卷人作用,扩大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范围,提高加计扣除比例,加强国有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考核,支持民营企业牵头承担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任务 [16] - 加强产业平台建设,支持建设各级各类能源装备相关创新平台及试验验证和中试平台,培育高水平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产品检验检测机构,加快构建龙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的创新联合体 [16] - 鼓励首台(套)应用,充分发挥保险补偿、采购、税收、金融等支持政策,完善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目录,建立国有企业采购首台(套)能源装备绿色通道机制,用户单位采购已投保首台(套)装备不再收取质量保证金 [17] -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点研发计划等对能源关键装备攻关支持力度,优化创新产品招投标政策,用好再贷款、财政贴息政策,扩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投放,利用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能源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 [19]
四部门重磅发布!涉及锂电/钠电/固态电池/液流电池/BMS/飞轮/超级电容/构网储能等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 2025-09-22 16:17
核心观点 - 到2030年能源关键装备产业链供应链实现自主可控 高端化 智能化 绿色化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技术和产业体系全球领先 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2][6] - 重点发展高效智能能源勘探开发 低碳高效能量转换 低成本高可靠能源存储 高效稳定能源输送四大战略任务装备[6] - 通过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推动能源装备高质量发展 支撑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和"双碳"目标实现[5][6] 能源勘探开发装备 - 煤炭开采装备突破高硬度岩体截割材料 高功率密度防爆传动系统等技术 研制深井井筒机械破岩智能建造 超大型轮斗挖掘 年产千万吨成套装备[7] - 油气装备研发深地深水全波场地震勘探 随钻高精度测井 万米深地智能钻井 千米深水防喷器等关键装备[7] 能量转换装备 - 煤电突破低成本高灵活高可靠清洁降碳技术 提升宽负荷能效和智能化水平 燃气轮机突破高效宽工况压气机技术 构建H/J级高参数机组谱系[8] - 风电突破高性能海上叶片 高功率齿轮箱 超高混塔塔架 低成本漂浮式基础等装备 光伏突破高效晶硅-钙钛矿叠层组件 高压组串式逆变器[9] - 光热发电突破30万千瓦级成套技术装备 水电研制千米水头段大容量冲击式机组 海洋能研制兆瓦级潮流能发电装置[10] - 核能加快突破压水堆关键装备 开展小型堆四代堆新装备研发 提升高温强辐射环境材料服役性能[10] 能源存储装备 - 电池储能研制长寿命宽温域低衰减锂电池钠电池固态电池 构建低成本长时钒基铁基有机液流电池体系[11] - 物理储能突破大容量低成本技术 研制高水头抽水蓄能机组及大容量变速机组 研发大功率高参数压缩机膨胀机[11] - 短时高频储能研制高效率飞轮储能 高比能长寿命超级电容器 推动构网型储能技术研发[11] - 氢能突破高效率电解水制氢装备 开发高压管束集装箱 高压大排量氢气压缩机 低能耗氢液化膨胀机等储运装备[12] - 氢能应用突破富氢竖炉 掺氢/纯氢燃气轮机 大功率高稳定性燃料电池等关键装备[12] 能源输送装备 - 输变电装备研制高可靠大容量低损耗直流换流变压器 基于高参数功率器件的换流阀 特高压直流控制保护系统[14] - 配电系统研制一二次深度融合智能开关和固态断路器 智能融合终端 构网型和柔性直流等先进装备[14] - 化石能源输送突破深海油气输送钢管柔性管技术 研制离心式天然气管道压缩等装备[15] - 煤炭输送突破粗颗粒煤浆管道运输技术 研制千公里千万吨级输煤管网装备[15] 数字化智能化升级 - 能源装备智慧调控研发自主可控嵌入式操作系统 一体化智能调控优化系统 数字孪生系统及垂直领域大模型[16] - 终端装备突破智能感知与决策融合技术 搭建全景感知网络 研制具备边缘计算能力的智能终端[17] 绿色高端发展 - 绿色发展突破组件关键元素替代 经济型绿色循环材料 多能协同分级互联调控等技术[18] - 再制造与回收突破关键装备精准检测和复杂零部件原位修复技术 构建光伏风电设备回收标准规范[18] 产业创新生态 - 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扩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范围 提高扣除比例 国有企业创新投入视同利润加回[19] - 加强产业平台建设支持创新平台及试验验证中试平台 培育首台套检验检测机构[19] - 鼓励首台套应用完善推广目录 建立国有企业采购绿色通道 投保后免收质量保证金[20] - 加大政策支持国家科技项目加大攻关支持 用好再贷款财政贴息政策 扩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22]
重磅!四部门发布重要指导意见
中国能源报· 2025-09-22 15:45
总体目标与要求 - 到2030年实现能源关键装备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 高端化 智能化 绿色化发展成效显著 技术和产业体系全球领先 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 [1][3] - 聚焦能源安全与能源转型两大中心任务 以科技创新为根本动力 以补短板 拉长板 锻新板为基本路径 推动能源装备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产业升级 [3] 能源勘探开发装备 - 煤炭开采装备突破高硬度高耐磨岩体截割材料 高功率密度防爆传动系统等关键技术 研制深井井筒机械破岩智能建造 超大型轮斗挖掘 硬岩高效掘进等关键装备 提升年产千万吨 千米以深井工矿 1.3米及以下薄煤层等成套装备自主化 成套化 智能化水平 [4] - 油气勘探开发装备研发深地深水全波场地震勘探 随钻高精度测井 万米深地智能钻井 千米深水防喷器和隔水管 万马力特高压智能压裂等关键装备 推动深地深水油气规模建产和非常规油气加快增产 [4] 能量转换装备 - 化石能源发电装备突破低成本 高灵活 高可靠 清洁降碳的新一代煤电技术 提升煤电机组涉网性能和智能化水平 加大自主化燃气轮机攻关 突破高效宽工况压气机和透平设计与制造技术 构建覆盖中小型到H/J级高参数机组的谱系化燃气轮机装备体系 [6] - 可再生能源发电装备突破高性能长寿命海上风电叶片 高功率齿轮箱 超高混塔塔架 高可靠低成本漂浮式基础等关键装备 提升沙戈荒 深远海等复杂场景下风电机组运行可靠性 突破高效晶硅—钙钛矿叠层及异质结光伏组件技术 研制高效光伏系统 高压组串式逆变器等关键装备 [7] - 核能装备加快突破压水堆机组关键装备 提升试验验证和产品检测能力 开展小型堆 四代堆等先进核电技术新装备研发与验证 加强辐照考验能力建设 推动构建覆盖多堆型的装备研制体系 [8] 能源存储装备 - 储能装备研制长寿命 宽温域 低衰减锂电池 钠电池 固态电池关键装备 构建低成本长时钒基 铁基 有机等液流电池装备体系 突破大容量 低成本物理储能技术 研制高水头抽水蓄能机组及大容量变速机组 研发大功率 高参数压缩机及膨胀机等关键装备 [9] - 氢能装备加快突破高可靠 长寿命 高效率电解水制氢装备 开发规模化离网制氢技术 研制高压管束集装箱 高压大排量氢气压缩机 低能耗氢液化膨胀机等储运装备 突破富氢竖炉 掺氢/纯氢燃气轮机和大功率 高稳定性燃料电池等关键装备 [10] 能源输送装备 - 输变电材料和装备加快研制高可靠大容量低损耗直流换流变压器 基于高参数功率器件的换流阀 特高压直流控制保护系统等关键装备 提升远距离 大功率电力输送效率和稳定水平 研制一 二次深度融合智能开关和固态断路器 智能融合终端等先进装备 [11] - 化石能源输送装备突破深海油气输送钢管 柔性管及连接关键技术 研制天然气水/烃露点原位在线分析 热值/硫化物原位在线分析 离心式天然气管道压缩等关键装备 突破粗颗粒—中/高浓度煤浆管道固液两相介质运输技术 推动千公里千万吨级输煤管网工程应用 [12] 数字化智能化升级 - 能源装备智慧调控研发自主可控嵌入式操作系统 一体化智能调控优化系统 数字孪生系统以及垂直领域专用大模型等产品和系统解决方案 研发新一代能源通信总线协议 通信网关 交换机等设备和标准 [13] - 终端能源装备智能化应用突破能源装备智能感知与决策融合技术 融合视觉 振动 光谱等非侵入式传感技术 搭建能源装备全景感知网络 研制具备边缘计算能力的智能终端 推进终端场景协作机器人 人形机器人研发 [13] 绿色高端发展 - 能源装备绿色发展突破组件关键元素替代 经济型绿色循环材料 智能润滑摩擦优化等关键技术 研发二氧化碳高效低能耗捕集 驱油 咸水层封存 矿化封存等技术装备 研制低品质及残值能源高效回收 工业副产物绿色转化应用等关键工艺 [15] - 装备再制造与回收利用突破关键装备精准检测和复杂零部件原位修复等关键技术 推动高价值关键部件延寿 建立光伏 风电设备退役废弃产品回收标准规范 构建覆盖绿色设计 规范回收 高值利用的回收利用体系 提升电池拆解回收技术水平 [15] 产业创新生态环境 - 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发挥企业出题人 答题人 阅卷人作用 支持企业主导构建创新平台 扩大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范围 提高加计扣除比例 加强国有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考核 支持民营企业牵头承担关键技术攻关任务 [16] - 加强产业平台建设支持建设各级各类能源装备相关创新平台及试验验证和中试平台 培育高水平首台(套)产品检验检测机构 加快构建龙头企业牵头 高校院所支撑的创新联合体 [16] - 鼓励首台(套)应用完善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目录 建立国有企业采购首台(套)能源装备绿色通道机制 用户单位采购已投保质量保障类保险的首台(套)装备不再收取质量保证金 [17] - 深化国际开放合作支持能源企业积极参与国际技术研究合作 鼓励企业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产业优势互补合作 拓展产业链国际布局 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18] -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对能源关键装备攻关支持 优化创新产品招投标政策 用好再贷款 财政贴息政策 扩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投放 利用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能源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