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装备高质量发展

搜索文档
国家能源局等4部门发文推进能源装备高质量发展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9-23 09:24
能源装备是构建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载体。《指导意见》部署了6个部分共13项能源装备高质量发 展重点任务,包括加快能源勘探开发装备转型升级,提升能量转换装备质效水平,推动能源存储装备规 模化应用,加强能源输送装备技术攻关,推进能源装备数字化智能化升级,促进能源装备绿色高端发 展。 《指导意见》从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加强产业平台建设、加强全面质量管理、鼓励首台(套)应 用、建立完善高层次标准体系、深化国际开放合作、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等7个方面,提出了优化产业创 新生态环境的措施。(记者 廖睿灵) 近日,国家能源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国资委、市场监管总局等4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 能源装备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提出到2030年,我国能源关键装备产业 链供应链实现自主可控,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有力支撑新型能源体系建设。 ...
能源早新闻丨世界最大,顺利交付!
中国能源报· 2025-09-23 06:33
新闻聚焦 ◐ 《关于推进能源装备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发布。 9月22日,国家能源局、工信部、国务院国资委、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 布的《关于推进能源装备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到20 30年,我国能源关键装备产业链供应链实现自主可控,高端化、智 能化、绿色化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技术和产业体系全球领先,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有效保障高效智能能源勘探开发、低碳高效 能量转换、低成本高可靠能源存储、高效稳定能源输送等战略任务,有力支撑新型能源体系建设。 【更多详情】 国内新闻 End 欢迎分享给你的朋友! 出品 | 中国能源报(c ne ne rgy) 编辑丨闫志强 ◐ 世界最大卷扬式垂直升船机主提升机顺利交付。 据科技日报报道,9月22日,由我国自主研发制造的世界最大卷扬式垂直升 船机——百色升船机主提升机在中国能建葛洲坝机船公司顺利交付,标志着全球卷扬式垂直升船机领域迎来"中国智造"新巅峰。 百色升船机提升总重量107 00吨,提升高度88.8米,是目前全球在建最大升船机,建成后是仅次于三峡升船机的世界第二大升船 机,也是全球最大的卷扬式垂直升船机。 ◐ 江苏:"新三样"产品出口达1214.5亿元。 据微讯江苏微 ...
推进能源装备高质量发展
人民日报· 2025-09-23 04:59
能源装备是构建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载体。《指导意见》部署了6个部分共13项能源装备高质量发展重 点任务,包括加快能源勘探开发装备转型升级,提升能量转换装备质效水平,推动能源存储装备规模化 应用,加强能源输送装备技术攻关,推进能源装备数字化智能化升级,促进能源装备绿色高端发展。 《指导意见》从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加强产业平台建设、加强全面质量管理、鼓励首台(套)应用、建立 完善高层次标准体系、深化国际开放合作、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等7个方面,提出了优化产业创新生态环 境的措施。 本报北京9月22日电(记者廖睿灵)近日,国家能源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国资委、市场监管总局 等4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能源装备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提出到2030 年,我国能源关键装备产业链供应链实现自主可控,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有力 支撑新型能源体系建设。 ...
9月22日重要资讯一览
证券时报网· 2025-09-22 21:53
(原标题:9月22日重要资讯一览)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表示,今天的新闻发布会的主题是介绍十四五时期金融业的发展情况,主要是从中长期的视角回顾和总结"十四五",不 涉及短期政策的调整,关于"十五五"以及下一步金融改革的内容,将在中央统一部署后给做进一步沟通。 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表示,目前银行业保险业总资产超过500万亿元,五年来平均增长近9%,全球最大信贷市场和第二大保险市场地位更加 稳固。 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表示,"十四五"期间,A股市场韧性和抗风险能力明显增强,上证综指年化波动率15.9%,较"十三五"下降2.8个百分点。吴清 还表示,去年9·26中央政治局会议以来,财政、金融、产业等一揽子大力度、超预期政策扩围增效,有利地促进资本市场稳定发展,科技创新与 产业创新加快融合发展,一批现象级的科技企业和创新产品相继出圈,资本市场"1+N"政策体系加快落地见效。在各方面因素共同作用下,中国 资产吸引力明显增强。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局局长朱鹤新表示,"十四五"以来,我国外汇储备始终稳定在3万亿美元以上,近两年在3.2万亿美元以上,我们 持续做好外汇储备经营管理,保障资产安全流动和保值增值。外汇储 ...
四部门发文“力挺”能源装备高质量发展 从六方面部署13项重点任务
证券日报网· 2025-09-22 21:11
9月22日,国家能源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国资委、市场监管总局对外发布的《关于推进能源装 备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加强国有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考核,将国有企业建设国家级研发平台等 创新投入,在其经营业绩考核中视同利润予以加回。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制造业发展,先后做出制造强国、新型工业化等系列决策部署。作为 构建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载体,推进能源装备高质量发展,是加快推进制造强国和新型工业化的必然要 求。 《指导意见》提出,到2030年,我国能源关键装备产业链供应链实现自主可控,高端化、智能化、绿色 化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技术和产业体系全球领先,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有效保障高效智能能源勘探开 发、低碳高效能量转换、低成本高可靠能源存储、高效稳定能源输送等战略任务,有力支撑新型能源体 系建设。 从内容上看,《指导意见》部署了6个部分共13项能源装备高质量发展重点任务。 一是加快能源勘探开发装备转型升级。聚焦煤炭安全高效清洁开发和万米深地、千米深水、非常规和老 油气田高效开发目标,提出了煤炭开采装备、油气勘探开发装备重点任务。 二是提升能量转换装备质效水平。聚焦提升传统能量转换装备及可再生能源装备质效 ...
四部门:探索建立储能电池回收体系
中证网· 2025-09-22 19:08
据国家能源局网站消息,国家能源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国资委、市场监管总局等四部门日前印 发《关于推进能源装备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出,到2030年,我国能源关键装备产业链供应 链实现自主可控,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技术和产业体系全球领先,国际影响力 持续提升,有效保障高效智能能源勘探开发、低碳高效能量转换、低成本高可靠能源存储、高效稳定能 源输送等战略任务,有力支撑新型能源体系建设。 《指导意见》提出,在装备再制造与回收利用方面,突破关键装备精准检测和复杂零部件、精密件原位 修复等关键技术,推动高价值关键部件延寿。加快建立光伏、风电设备退役废弃产品回收标准规范,构 建覆盖绿色设计、规范回收、高值利用、无害处置等环节的回收利用体系,鼓励开展再制造业务。拓展 新能源装备梯级利用场景,推动构建新能源装备梯次利用和多样化利用体系。提升电池拆解回收技术水 平,探索建立储能电池回收体系。 《指导意见》提出,重点突破能源装备智能感知与决策融合技术,融合视觉、振动、光谱等非侵入式传 感技术,搭建能源装备全景感知网络,推进精准预测装备作业工况与健康状况精准预测,实现装备全生 命周期科学管理。研制具 ...
国家能源局等部门关于推进能源装备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国家能源局· 2025-09-22 16:37
国家能源局等部门关于推进能源装备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国能发科技〔2025〕7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能源、工业和信息化、国资、市场监管主管部门,有关中央企 业,有关行业协会: 能源装备是构建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载体。推进能源装备高质量发展,是全面贯彻"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 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支撑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必然要求。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 策部署,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体系,推进能源装备高质量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 发展理念,统筹发展和安全,聚焦能源安全与能源转型两大中心任务,以科技创新为根本动力,以能源装备高质量发展为 主攻方向,以补短板、拉长板、锻新板为基本路径,坚持创新驱动、分类施策、应用导向、融合发展的原则,充分发挥新 型举国体制优势和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推动能源装备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快形成新 质生产力,为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体系提供坚强的装备 ...
四部门重磅发布!涉及锂电/钠电/固态电池/液流电池/BMS/飞轮/超级电容/构网储能等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 2025-09-22 16:17
推动建立高安全、高可靠电池储能装备体系,研制长寿命、宽温域、低衰减 锂电池、钠 电池、固态电池 关键装备,构建低成本 长时钒基、铁基、有机等液流电池 装 备 体 系 。 突破 电池管理系统 安全监测、隐患预警和主动防护技术,提升储能电池本征安全性能。 突破大容量、低成本 物理储能技术 ,研制高水头 抽水蓄能机组及大容量变速机组 , 研 发大功率、高参数 压缩机及膨胀机 等关键装备和低成本、高效率、长寿命 储热关键技术 装备 。 研制高效率 飞轮储能 、高比能长寿命 超级电容器 等短时高频储能装备并推动开展工程 验证。推动 构网型储能技术 研发,研制多场景、多工况自适应构网型储能系统及装备。 以下为原文 文 | 国家能源局 9月2 2日,国家能源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国资委、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的《关 于推进能源装备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到2 0 3 0年,我国能源关键装备产业链供 应链实现自主可控,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技术和产业体系全球领 先,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有效保障高效智能能源勘探开发、低碳高效能量转换、低成本 高可靠能源存储、高效稳定能源输送等战略任务,有力支撑新型能源体 ...
重磅!四部门发布重要指导意见
中国能源报· 2025-09-22 15:45
总体目标与要求 - 到2030年实现能源关键装备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 高端化 智能化 绿色化发展成效显著 技术和产业体系全球领先 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 [1][3] - 聚焦能源安全与能源转型两大中心任务 以科技创新为根本动力 以补短板 拉长板 锻新板为基本路径 推动能源装备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产业升级 [3] 能源勘探开发装备 - 煤炭开采装备突破高硬度高耐磨岩体截割材料 高功率密度防爆传动系统等关键技术 研制深井井筒机械破岩智能建造 超大型轮斗挖掘 硬岩高效掘进等关键装备 提升年产千万吨 千米以深井工矿 1.3米及以下薄煤层等成套装备自主化 成套化 智能化水平 [4] - 油气勘探开发装备研发深地深水全波场地震勘探 随钻高精度测井 万米深地智能钻井 千米深水防喷器和隔水管 万马力特高压智能压裂等关键装备 推动深地深水油气规模建产和非常规油气加快增产 [4] 能量转换装备 - 化石能源发电装备突破低成本 高灵活 高可靠 清洁降碳的新一代煤电技术 提升煤电机组涉网性能和智能化水平 加大自主化燃气轮机攻关 突破高效宽工况压气机和透平设计与制造技术 构建覆盖中小型到H/J级高参数机组的谱系化燃气轮机装备体系 [6] - 可再生能源发电装备突破高性能长寿命海上风电叶片 高功率齿轮箱 超高混塔塔架 高可靠低成本漂浮式基础等关键装备 提升沙戈荒 深远海等复杂场景下风电机组运行可靠性 突破高效晶硅—钙钛矿叠层及异质结光伏组件技术 研制高效光伏系统 高压组串式逆变器等关键装备 [7] - 核能装备加快突破压水堆机组关键装备 提升试验验证和产品检测能力 开展小型堆 四代堆等先进核电技术新装备研发与验证 加强辐照考验能力建设 推动构建覆盖多堆型的装备研制体系 [8] 能源存储装备 - 储能装备研制长寿命 宽温域 低衰减锂电池 钠电池 固态电池关键装备 构建低成本长时钒基 铁基 有机等液流电池装备体系 突破大容量 低成本物理储能技术 研制高水头抽水蓄能机组及大容量变速机组 研发大功率 高参数压缩机及膨胀机等关键装备 [9] - 氢能装备加快突破高可靠 长寿命 高效率电解水制氢装备 开发规模化离网制氢技术 研制高压管束集装箱 高压大排量氢气压缩机 低能耗氢液化膨胀机等储运装备 突破富氢竖炉 掺氢/纯氢燃气轮机和大功率 高稳定性燃料电池等关键装备 [10] 能源输送装备 - 输变电材料和装备加快研制高可靠大容量低损耗直流换流变压器 基于高参数功率器件的换流阀 特高压直流控制保护系统等关键装备 提升远距离 大功率电力输送效率和稳定水平 研制一 二次深度融合智能开关和固态断路器 智能融合终端等先进装备 [11] - 化石能源输送装备突破深海油气输送钢管 柔性管及连接关键技术 研制天然气水/烃露点原位在线分析 热值/硫化物原位在线分析 离心式天然气管道压缩等关键装备 突破粗颗粒—中/高浓度煤浆管道固液两相介质运输技术 推动千公里千万吨级输煤管网工程应用 [12] 数字化智能化升级 - 能源装备智慧调控研发自主可控嵌入式操作系统 一体化智能调控优化系统 数字孪生系统以及垂直领域专用大模型等产品和系统解决方案 研发新一代能源通信总线协议 通信网关 交换机等设备和标准 [13] - 终端能源装备智能化应用突破能源装备智能感知与决策融合技术 融合视觉 振动 光谱等非侵入式传感技术 搭建能源装备全景感知网络 研制具备边缘计算能力的智能终端 推进终端场景协作机器人 人形机器人研发 [13] 绿色高端发展 - 能源装备绿色发展突破组件关键元素替代 经济型绿色循环材料 智能润滑摩擦优化等关键技术 研发二氧化碳高效低能耗捕集 驱油 咸水层封存 矿化封存等技术装备 研制低品质及残值能源高效回收 工业副产物绿色转化应用等关键工艺 [15] - 装备再制造与回收利用突破关键装备精准检测和复杂零部件原位修复等关键技术 推动高价值关键部件延寿 建立光伏 风电设备退役废弃产品回收标准规范 构建覆盖绿色设计 规范回收 高值利用的回收利用体系 提升电池拆解回收技术水平 [15] 产业创新生态环境 - 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发挥企业出题人 答题人 阅卷人作用 支持企业主导构建创新平台 扩大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范围 提高加计扣除比例 加强国有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考核 支持民营企业牵头承担关键技术攻关任务 [16] - 加强产业平台建设支持建设各级各类能源装备相关创新平台及试验验证和中试平台 培育高水平首台(套)产品检验检测机构 加快构建龙头企业牵头 高校院所支撑的创新联合体 [16] - 鼓励首台(套)应用完善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目录 建立国有企业采购首台(套)能源装备绿色通道机制 用户单位采购已投保质量保障类保险的首台(套)装备不再收取质量保证金 [17] - 深化国际开放合作支持能源企业积极参与国际技术研究合作 鼓励企业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产业优势互补合作 拓展产业链国际布局 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18] -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对能源关键装备攻关支持 优化创新产品招投标政策 用好再贷款 财政贴息政策 扩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投放 利用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能源领域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