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自给自足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为何率先反制?他对美国媒体讲出原因
搜狐财经· 2025-05-10 02:38
中国应对美国关税政策的策略 - 中国为应对潜在外部冲击做了大量准备,包括科技自给自足和提振内需,因此面对美国关税讹诈更有信心和底气 [3] - 美国政府对中国的缺乏尊重和无礼对待导致中方对美方忍无可忍,例如不顾合作机制以芬太尼为由加关税 [3] - 中方反制措施相对谨慎,既要展现决心也要保护营商环境和吸引外资 [3] 白宫决策过程分析 - 白宫决策过程混乱,缺乏清晰战略和政策,更多是心血来潮展示力量 [4] - 白宫做法不是基于理性,内部人员只能围绕混乱决策现编理由 [4] 美国关税政策的影响 - 美国对中国的讹诈不会有效,因为全球140个国家和地区与中国的贸易大于美国 [7] -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直接投资来源且持续增长,与多国经贸关系比美国更深入 [7] - 美国关税政策加速中国企业出海和国际化,推动向跨国公司转型 [7] 中国经济政策特点 - 中国有更长远的战略规划,如科技自给自足,且被高效贯彻 [7] - 中国政府政策延续性强,能引导发展方向并确保长期目标实现 [7]
美国副总统万斯:我们关心的是欧洲能否自给自足。
快讯· 2025-05-07 22:00
美国副总统万斯:我们关心的是欧洲能否自给自足。 ...
美国关税战只会加快中国科技界自给自足的步伐
财富FORTUNE· 2025-05-07 21:35
特朗普关税政策对中国科技行业的影响 - 特朗普政府威胁对半导体、药品等领域实施新制裁,试图重塑全球贸易体系 [1] - 中国科技行业已从2018年首轮关税战中积累经验,正通过本土芯片工厂、可再生能源产能提升、"东数西算"工程等构建技术供应链 [1] - 中国避开与美国在AI基础设施领域直接竞争,转而聚焦机器人、智能电动汽车等实体应用领域 [1] 中国芯片与AI技术的自给自足进展 - 中国芯片产业虽落后于尖端水平,但自给能力较五年前显著提升 [2] - 深度求索开源AI模型降低了大语言模型应用门槛,减少对海外技术依赖 [2] - 华为AI系统可能替代英伟达H20芯片,其最新产品在某些配置上甚至超越英伟达 [2] 供应链转移与市场策略调整 - 2018年以来企业将制造转移至越南、孟加拉国等国,但超80%的iPhone仍在中国生产 [3] - 美国科技巨头因政策不可预测性被迫重构供应链,中国企业采取观望策略,暂停在美业务并聚焦非美市场 [3] - 部分中国企业优先深耕国内市场,调整扩张战略或转向友好地区研发销售 [3] 人工智能与跨行业协作 - 中国AI初创公司服务整个科技行业,高管重新评估AI计划将影响下游生态系统 [4] - AI、云计算和半导体发展依赖跨国协作,战略自主与开放环境需平衡 [4] 未来科技竞争格局 - 美国技术限制倒逼中国加速自给自足,未来芯片禁令对中国AI生态系统影响可能减弱 [5] - 中美在气候科技、医疗健康、AI安全等领域仍有合作空间 [5]
瑞银胡一帆:期待中国更积极政策支持,关注高收益防御性国企
快讯· 2025-04-28 11:47
政府政策支持方向 - 预计政府将加大对自给自足、国内科技创新和"内循环"的支持力度以促进经济增长 [1] 股票投资建议 - 投资者可关注金融、能源、电信和公用事业领域的高收益防御性国企 [1] - 科技板块更看好拥有稳健现金流的在线游戏和旅游平台 [1] 中长期投资布局 - 继续看好具备技术和定价优势的领军电动车制造商 [1]
美国搞芯片关税,毫无益处?
半导体芯闻· 2025-04-23 18:02
半导体关税政策分析 - 美国政府计划对进口芯片征收关税 年进口额约300亿美元 主要来自东南亚地区 [2] - 征收关税难以促使制造业回流 因美国缺乏劳动密集型封装和组装能力 可能导致更多制造环节外迁 [2] - 组件关税方案被考虑 将根据设备中外国产芯片价值征税 例如iPhone组件关税已有先例 [2] 供应链影响评估 - 中国台湾和韩国仍是高质量芯片主要产地 短期内无替代方案 新建晶圆厂需数年时间 [2] - 若实施全面组件关税 效果等同于对电子产品大规模增税 [2] - 台积电计划在亚利桑那州生产30%的尖端2nm芯片 反映企业多元化布局趋势 [4] 政策目标矛盾性 - 半导体自给自足目标存在逻辑矛盾 关键制造设备依赖日本/荷兰单一供应商 本土化将推高成本 [4] - 美国科技企业依赖全球芯片供应链 AI发展需要大量算力支持 自给自足经济代价过高 [4] - 对中国大陆芯片征收组件关税执行难度较低 因其在美供应链占比不足3% [2][4] 行业动态补充 - 台积电受政策影响加速在美投资 但晶圆厂建设周期长 激进关税或加剧经济衰退风险 [4] - 全球芯片制造设备集中度凸显 关键设备关税将削弱美国芯片公司竞争力 [4]
美国搞芯片关税,毫无益处?
半导体芯闻· 2025-04-23 18:02
如果您希望可以时常见面,欢迎标星收藏哦~ 来源:内容 来自网络 。 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近日宣称,政府将"审视半导体和整个电子供应链"。考虑到他多次承诺要 对进口芯片征收关税,我们可以预见一些措施即将出台。但问题是,这些措施会是什么类型?目的 又是什么? 根据贸易数据,美国每年进口约300亿美元的芯片,主要来自东南亚。但征收关税是否会促使企业 以本土制造的芯片取代进口芯片?答案是否定的。美国几乎不具备早在20世纪60年代起就外包到 亚洲的那类劳动密集型封装和组装能力。 因此,如果美国真的对半导体征收关税,企业可能反而会为了抵消成本上升而将更多制造环节转移 到海外。原本是进口芯片并在本土组装到电器或汽车上的供应商,可能会选择将整个制造流程搬到 海外。虽然这些成品最终仍需缴纳关税,但至少制造成本更低。 实际上,大多数芯片已经是作为其他设备的一部分进入美国的。为了捕捉这类贸易,美国政府正在 考虑一项更为激进的措施:对半导体征收所谓的"组件关税"。这意味着要计算设备中所含外国芯片 的价值,并据此征税。 更何况,特朗普式的"威胁+交易"组合拳,已经让芯片企业加快了多元化布局的节奏。台积电如今 表示,在所有新厂建成后, ...
半导体供应链的地缘政治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3-09 11:26
文章核心观点 半导体是国际技术和经济竞争的核心,其制造和交付对全球经济稳定和国家安全至关重要,各国为减少供应链依赖、获取战略优势采取多种措施,未来半导体地缘政治受技术发展、经济策略和外交联盟影响,行业仍是创新和经济实力重要推动力 [3][12] 主要参与者 - 美国:长期是半导体创新先驱,但依赖台积电和三星先进芯片制造技术,推出《芯片与科学法案》促进本土制造,与多国发展技术伙伴关系限制中国获取关键技术 [7] - 中国大陆:在“中国制造 2025”计划下积极投资半导体自给自足,晶圆代工厂有进步,但因美国出口禁令在尖端芯片制造落后,大量补贴行业并投入研发,寻找替代供应渠道建立生态系统 [7] - 中国台湾:台积电控制全球芯片供应,是中美科技战战略焦点,地缘政治紧张引发供应链稳定性担忧 [7] - 欧盟:颁布《欧洲芯片法案》发展半导体行业,减少对亚洲供应依赖,目标到 2030 年将全球半导体产量份额提高到 20%,专注先进芯片研究、设计和制造技能 [8] - 南亚(印度):将自己打造成替代芯片生产强国,启动半导体计划吸引大公司投资,政府提供 100 亿美元生产激励措施,与全球公司合作建厂,战略地位和数字经济使其成为供应链多元化诱人目的地 [8] 经济和安全风险 - 供应链脆弱性:COVID - 19 疫情凸显全球半导体供应网络缺陷,导致部分领域短缺,需提高供应链弹性和多样性 [9] - 中美贸易战:美国制裁中国半导体企业,限制其获取关键技术,促使中国加大自给自足力度,美国继续收紧出口禁令 [9] - 投资挑战:即使有政府补贴,因价格和技术壁垒,半导体制造外包仍具挑战性,建立新晶圆厂需大量投资、尖端技能和稳定监管框架 [9] 未来趋势 - 技术需求:人工智能、物联网和 5G 技术全球部署推动创新半导体需求增加,加剧半导体领导地位竞争 [10] - 供应网络重组:西方国家“技术脱钩”努力导致全球半导体供应网络重组,印度、越南和南亚其他地区形成新中心 [10] - 四方联盟合作:美国、印度、日本和澳大利亚考虑开展半导体合作,投资研究、人才培养和基础设施挑战中国半导体实力 [11] - 可持续性:半导体制造能源密集型,公司投资可持续制造实践 [11] - 政府措施:各国政府采取补贴、税收优惠和研究资金等措施提高半导体产量,国际合作和标准化工作对行业未来至关重要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