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航天
icon
搜索文档
省政府新闻办举行“万千气象看四川·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西昌专场 以三大核心优势发展商业航天产业
四川日报· 2025-07-09 08:24
西昌市商业航天产业发展规划 - 西昌市定位为"四川攀西中心城、凉山极核引领区、中国康养旅居地",聚焦建设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西昌[1] - 商业航天产业具备近(离卫星发射中心近)、多(资源富集)、长(500亿级钒钛稀土产业集群)三大核心优势[1] - 卫星基地工厂已完成70%建设,预计年底实现首颗卫星下线[1] - "西昌卫星遥感云服务平台"已投入试运营[1] - 星河动力"星箭一体交付中心"、地卫二和中科宇航火箭卫星项目加速推进[1] 航天全产业链生态圈建设 - 规划构建"航天特材—星箭制造—发射服务—空天信息—航天文旅"全产业链[2] - 重点引进卫星、火箭及组件制造企业,发展卫星应用服务等核心产业[2] - 推进清华大学暗物质实验室、天府邛海实验室等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2] - 打造火箭制造到发射服务"一小时交通配套圈"[2] - 培育航天科普、文创及太空生物制药、育种等新业态[2] - 目标2026年航天港初具规模,具备制造、总装测试和发射能力[2] 钒钛新材料产业发展 - 钒钛新材料产业被列为"3+1"现代工业体系首位产业[2] - 重钢西昌矿业1000万吨/年钒钛磁铁矿采选扩建项目顺利实施[2] - 500万吨/年极贫矿综合回收利用项目推进中[2] - 当前铁精矿年产量200万吨,钛精矿年产量50万吨[2] - 成功引进北京华腾宇航级钛合金、宁波创润高纯钛等项目[3] - 实施"工业经济倍增行动",梯次打造千亿级工业产业集群[3]
科创板第五套标准扩容,商业航天企业迎来上市新通道!
搜狐财经· 2025-07-09 07:59
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扩容 - 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的扩容为商业航天产业开启全新资本化通道,精准回应行业发展需求,有效缓解企业长期面临的融资困境 [1] - 新政策为具备核心技术但尚未盈利的企业提供明确上市路径,突破传统上市标准难以匹配研发投入大、盈利周期长特点的限制 [1] 政策红利与市场反应 - 第五套标准适用范围扩大后,企业无需再受盈利指标束缚,可凭技术实力和市场前景获得资本市场认可,此前多数企业仅能依靠年收入2亿元且市值不低于15亿元的第二套标准 [3] - 天仪研究院等头部企业积极评估新标准适用性并加快上市准备,一级市场投资热情被重新点燃,原有股东追加投资、新机构主动寻求合作 [3] - 北京、上海等地出台专项支持政策,上交所召开商业航天企业座谈会,传达资本市场对产业的明确支持态度 [3] 商业航天产业发展现状 - 行业正处于从技术验证向商业化运营转换的关键时期,2024年"千帆星座"和"国网星座"发射首批组网卫星,计划形成超1万颗卫星的巨型星座,带动高频次火箭发射和批量化卫星生产需求 [3] - 火箭技术领域突破显著,多款可回收商业火箭将在2024年完成首飞,深蓝航天已完成火箭回收主要技术攻关,星云一号火箭预计年底首飞入轨 [4] - 卫星制造端发展强劲,微纳星空已成功发射24颗卫星,通过批量化生产将部分卫星制造成本降至数百万元规模 [4] 资本市场支持力度 - 微纳星空完成10亿元C1轮融资,深蓝航天获得近5亿元新一轮投资,反映资本市场对产业前景的坚定信心 [4] - 随着上市通道进一步畅通,预计更多优质企业将获得资本市场直接支持,推动产业链协同发展 [4]
NASA依赖加深,SpaceX载人“龙”飞船难被替代
环球时报· 2025-07-09 06:46
在载人航天领域,NASA多年来更是一直依靠SpaceX。自从航天飞机在2011年退役后,美国在很长时间 内失去了将宇航员送入太空的能力,不得不依靠俄罗斯载人飞船。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载人"龙"飞船服 役后才算结束。原本NASA本着"两条腿走路"的原则,同步推进SpaceX的载人"龙"飞船和波音公司 的"星际客机"载人飞船,但后者不但研制进度严重推迟,一直到去年才进行首次载人试飞国际空间站测 试,而且任务期间暴露重大缺陷,最终NASA决定放弃该飞船载人重返地球任务。尽管波音公司今年年 初表示不会放弃"星际客机"飞船,将在完成修改后尝试新的太空任务,但何时能够重返太空依然没有定 论。因此在未来一段时间内,NASA想要靠本国力量将宇航员送往近地轨道,就只能依靠SpaceX的载 人"龙"飞船。 更大的麻烦来自美国"阿尔忒弥斯"载人登月计划。根据当前NASA公布的计划,除了搭载宇航员的"猎 户座"载人飞船由SLS重型火箭发射升空外,SpaceX的"星舰"超重型火箭将扮演关键角色:"猎户座"载 人飞船抵达环月轨道后,宇航员需要换乘月球着陆器抵达月面,而后者就是基于"星舰"飞船改装而来。 此外,在距离地球上空数百公里的近地轨 ...
四川西昌全力打造西部商业航天港 千亿元级产业集群初具雏形
中国新闻网· 2025-07-09 05:11
商业航天产业定位与发展战略 - 西昌将商业航天作为未来产业"一号工程"推进,构建"航天特材—星箭制造—发射服务—空天信息—航天文旅"全产业链生态圈 [1] - 四川省《商业航天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5—2030年)》明确西昌为"西部商业航天港"和"商业航天聚集区",以成都都市圈和凉山州为"双核引领" [3] - 规划到2030年形成千颗星年发射能力和千亿元商业航天产业集群 [4] 西昌商业航天核心优势 - 地理优势:距离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近,发射经验丰富且对外开放程度高 [3] - 资源优势:拥有钒钛、稀土、金红石(储量亚洲第一)等航天关键矿产 [3] - 产业链优势:具备宇航级金属新材料基础,产业链条完备 [3] 当前产业建设进展 - 航天高端智造产业园全面启动,规划面积5200亩,已完成整体规划 [3] - 深圳魔方卫星工厂建设进度达70%,预计年底实现首颗卫星下线 [3] - 陆海空间"西昌卫星遥感云服务平台"投入试运营,星河动力"星箭一体交付中心"等项目加速推进 [3] 未来产业布局方向 - 重点引进卫星、火箭及组件制造、卫星应用服务等核心产业领军企业 [4] - 推进清华大学暗物质实验室、天府邛海实验室等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打造火箭制造到发射"一小时交通配套圈" [4] - 培育航天文旅、太空生物制药、太空育种等新业态,推进深空与低空经济融合发展 [4] 阶段性发展目标 - 2026年目标:商业航天港初具规模,形成航天制造、总装测试能力和初步发射能力 [4] - 2030年目标:实现千颗星年发射能力,产业集群规模达千亿元 [4]
低空经济聚力打造“天空之城”
人民日报· 2025-07-09 03:29
低空经济与无人机载人飞行发展现状 - EH216-S无人驾驶航空器由合肥合翼航空有限公司运营 具备无人驾驶、智能导航、精准起降等功能 可应用于载人交通、旅游观光、物流运输等场景 [1] - 低空经济与商业航天是驱动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 预计2025年中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达1.5万亿元 商业航天市场规模突破2.5万亿元 [1] - 合翼航空运营的EH216-S是全球首个且唯一"三证齐全"的无人驾驶载人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 已获得型号合格证、标准适航证和生产许可证 [2] 无人机载人飞行商业化进展 - 合翼航空获得中国民航局颁发的全国首批载人类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营合格证 可在批准区域内进行商业运营 [2] - 未来将管理运营多种飞行器 成为多元化低空运营管理平台 覆盖空中交通接驳、低空文旅观光、物流配送等场景 [3] - 国家标准《民用无人机可靠性飞行试验要求与方法》实施后 产品平均故障间隔时间提升25% 城市复杂场景失控率下降50% [3] 低空经济应用场景与产业聚集 - 合肥已开通无人机医疗物资配送、轨道巡检、外卖配送等200余条航线 [4] - 合肥市汇聚低空经济企业300余家 实现无人机研发、测试、生产、运营全链条布局 [4] - 未来将拓展低空经济应用场景 常态化开展接驳观光、物流配送等飞行任务 [4]
科创板新政护航商业航天产业
上海证券报· 2025-07-09 01:53
科创板新政对商业航天的影响 - 科创板第五套标准新政为商业航天企业提供新的上市选择机会 有望加快上市进程 [5] - 新政精准化解商业航天企业的盈利痛点 商业航天科创企业开始积极评估适用性 [5] - 上市退出预期明确 一级市场投资热情被调动 原有股东追加投资 新机构接洽增多 [5] - 商业航天首次作为"新增长引擎"写入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 多地出台专项支持政策 [8] - 上交所召开商业航天产业企业座谈会 明确传达资本市场对商业航天企业的支持态度 [8] 商业航天企业现状与融资情况 - 天仪研究院2024年营收超2亿元 估值超过40亿元 融资金额近10亿元 尚未实现盈利 [7] - 商业火箭公司主要依靠地方资本融资 上市将拓宽直接融资和退出渠道 激发社会资本积极性 [9] - 深蓝航天已完成多轮融资 正在接洽B5轮融资 资金用于全链条产业基地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 [11] - 微纳星空中标8亿元"环天卫星星座建设"项目 计划完成10颗遥感微小卫星星座研制与发射组网 [14] - 头部火箭公司均已完成股改 星际荣耀最早进入辅导备案 火箭公司预计年内加快上市进程 [8] 商业航天技术进展与商业化前景 - SpaceX已发射超7500颗"星链"卫星 覆盖全球超500万用户 2023年起开始盈利 2025年预计营收155亿美元 [10] - 我国"千帆星座"和"国网星座"计划形成超1万颗卫星组成的巨型星座 批量组网建设序幕拉开 [13] - 深蓝航天预计2024年底前完成星云一号首飞入轨任务 2025年全面开启商业化运营 [13] - 天仪研究院形成垂直一体化模式 涵盖卫星制造、运营管理、数据处理和应用 需持续投入提升性能降低成本 [11] - 商业航天企业关键在降本 许多企业已沉淀成熟技术 需关注真正实现成本突破的公司 [14] 行业挑战与风险 - 商业航天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长周期 我国当前仍处在投入阶段 [11] - 火箭公司部分发射任务除技术验证外 也为给投资人交代 需防止压力下动作变形 [11][12] - 商业航天企业专业壁垒高 人才稀缺 尤其是核心技术团队 资金短缺影响股权激励 [12] - 天兵科技、中科宇航、星际荣耀均发生过发射失利事件 产业需对失败宽容和更强安全监管 [12]
双湾联动,双向奔赴,无锡携手粤港澳大湾区发力科技创新
南方都市报· 2025-07-08 23:41
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创新合作 - 无锡探索建设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创新合作试验区进入第四年 形成"双湾联动 双向奔赴"良好态势 [1] - 无锡推动成立无锡(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合作中心 无锡深港协同创新中心 无锡香港科创中心等平台 [3] - 加快无锡经开区作为科创产业融合发展区核心区建设 太湖湾信息园一期启动区建成 黄金湾科技园开园 [3] - 深圳市大数据研究院无锡创新中心 华南理工大学无锡未来技术学院建成投运 [3] 机器人产业创新 - 锡港沪机器人灵巧智能研究院由中科院丁汉院士领衔 汇聚华中科大 香港科大 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顶尖团队 [6] - 研究院已构建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应用的完整创新链条 开发双足机器人 19关节灵巧手 五指灵巧手等产品 [6][8] 商业航天产业集群 - 无锡商业航天产业链完整 涵盖火箭 卫星研制到数据应用 2024年规上企业43家 营收125 1亿元 [10] - 深蓝航天为国内首批液体可回收火箭研制企业 已完成火箭回收关键技术攻关 进入工程验证阶段 [10][12] - "星云一号"火箭计划2024年底首飞入轨 2026年发射改进型 2025年全面商业化 [12] - 大运力可回收火箭"星云二号"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18吨 计划2027年首飞 [13] - 无锡产业集群优势显著 2024年"465"现代产业集群营收1 81万亿元 4个地标和6个优势产业超千亿元 [10] - 未来产业总规模1007亿元 氢能储能 人工智能 第三代半导体 商业航天4个领域超百亿元 [10]
2025空天信息大会在合肥开幕 业界“论剑”低空经济和商业航天
中国新闻网· 2025-07-08 20:47
空天信息产业发展 - 空天信息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蓬勃发展,深度融入社会生产生活各方面[1] - 行业已形成高起点、大格局、全链条布局的研究方向,契合商业航天发展、卫星互联网建设加速、低空经济落地实践等趋势[1] - 空天经济正形成以商业航天为引领、空天信息技术为纽带、多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型产业生态,成为推动中国产业升级的战略性增长极和数字经济领域增长最快的新兴赛道之一[1] - 面对全球产业重构窗口期,行业亟需建立多元化资本支撑体系,实现科技、产业与资本的高水平循环[1] 中科星图战略布局 - 公司致力打造天基和空基能力,向商业航天全产业链拓展,布局低空经济全产业链,赋能千行百业[2] - 加速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赋能城市治理、应急救灾等领域,打造全球合作网络推动中国方案国际化[2] - 商业航天和低空经济是公司"一体两翼"战略格局的核心,已在两方面取得显著产业链布局成效[3] - 公司举办大会推出空天信息系列创新产品,并举行太空计算、商业航天、低空生态等战略签约[3] 技术应用与行业趋势 - 卫星互联网构建通信"天网"破解应急覆盖难题,卫星+遥感+云+AI构建"天地人"一体化应急网[2] - 无人机系统体系化应用是低空经济发展必然趋势,需推动有人/无人系统深度融合和异构协同[2] - 建立统一空地智联管理平台和低空智联网将助力未来城市低空通航[2] - 亚太空间合作组织通过遥感技术与数据共享帮助成员国预防应对自然灾害,愿为商业航天搭建国际化平台[3] 大会活动与行业聚焦 - 大会吸引逾2000名业界代表参会,设置1场主论坛+4场分论坛+2场闭门会[1][3] - 论坛内容涵盖卫星互联网、低空飞行安全、空天信息云服务、低空气象应用、空天大模型等前沿领域[3] - 主论坛推出低空经济与商业航天主题报告,并举行中科星图数字地球全球总部封顶礼[3]
产业观察商业航天跟踪8期:试验二十八号B星成功发射,指数与成交量连续两周上涨
国泰海通证券· 2025-07-08 19:21
产业发展动态 - 7月3日我国成功发射试验二十八号B星01星,用于空间环境探测及技术试验,是长征系列第583次飞行[2][9] - 星河动力近期将实施“谷神星一号(遥十五)”发射任务,火箭全长约20米,起飞推力可达60吨[11] - 四川推进“星箭发用”一体化,争取商业航天发射场在川布局,支持凉山建设西部商业航天港[13] - 7月4日俄罗斯发射“进步92”号货运飞船,向国际空间站运送约三吨物资,将在轨驻留约六个月[14] - 7月1日SpaceX发射欧洲第三代静轨气象卫星探测1号,提升气象预报精度[18] 行业融资进展 - 和伍系统获毅达资本B轮融资,主营基于模型的系统软件[22] - 易加三维科创板IPO申请获受理,拟募集资金12.05亿元[24] 资本市场表现 - 7月第1周商业航天指数收盘最高14290.25,最低13852.47,上涨0.84%,成交量66.82亿股,上涨3.05%[4][29] - 涨幅前列公司为晨曦航空、*ST立航、*ST铖昌,涨幅分别为24.21%、11.44%、8.64%;跌幅前列为龙溪股份、盟升电子、创远信科,跌幅分别为9.11%、6.90%、5.29%[4][29] 行业会议预告 - 2025年有多场商业航天行业会议,如7月兰州深空探测技术学术年会、10月悉尼国际宇航大会等[43]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太宝藏了吧!
中国新闻网· 2025-07-08 15:29
航空航天教育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是"国防七子"之一,培养航空航天领域高级人才,70余年来已培养20余万名毕业生,其中包括25位两院院士[3][4][10] - 学校在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力学、控制科学与工程等学科具有"双一流"建设优势,并拥有全国唯一的直升机专业[15] - 本科生创新实践参与率达100%,学生曾自制火箭并成功发射,体现浓厚创新氛围[12][13] 科研与技术成果 - 创造了中国航空领域多项第一,包括首架无人驾驶大型靶机、无人直升机等[6][7] - 深度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如C919大飞机、嫦娥探月、天问一号火星探测等项目[9][10] - "十三五"以来科技经费达219.22亿元,2025年预算92.43亿元,科研投入规模位居全国高校前列[46][49] 学科建设 - 构建"工为主、理工结合、多学科协调发展"体系,2025年将新增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覆盖无人机、城市空中交通等前沿方向[20][23] - 开设"应用物理学+电子信息"等双学位项目,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服务国家能源转型需求[25] -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学科全国排名第3,工程学等6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44] 产业服务能力 - 形成直升机、无人机、发动机"三机名片",参与我国几乎所有航空重要型号的研发[46] - 独立承担"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应急信标装置研制,是国内唯一承担火星探测器载荷高校[48] - 牵头成立低空经济创新发展研究院,服务民航局全国流量管理体系建设[51][52] 教育资源 - 拥有3万平方米"飞机公园"教学实践基地,陈列19台航空航天器实体[28][30] - 设立长空创新班等特色项目,提供100%专业任选、国际化交流等培养路径[76] - 师资包括15位两院院士和112位国家级青年人才,实施双导师制培养[7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