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动收入
搜索文档
蚂蚁财富联合小红书发布《避险青年调研报告》
证券日报· 2025-07-29 17:55
青年理财趋势 - 三成受访者认为存款达到10万元-50万元时有基础安全感 其中近六成年龄段集中在95后 [1] - 57%受访者将"被动收入覆盖开支"视为稳定的重要标准 [1] - 被动收入重要性超越"铁饭碗"工作 57%受访者将理财收入覆盖生活开支视为安全感首要条件 高于选择铁饭碗工作的48% [1] 资产配置偏好变化 - 理财习惯从单一储蓄转向多元分散配置 偏好债基、银行理财、黄金等稳健产品 [1] - 债基成为配置底仓 六成受访者未来稳健投资选择稳健债基 近四成选择黄金 [1] - 银行存款配置比例降低10% 目前五成受访者持有银行存款 [1] 债基配置特征 - 持有债基的受访者中四成为95后 [1] - 一半受访者计划将稳健债基配置比例保持在20%-50%区间 [1]
自主创业是赚大钱的唯一方式吗
搜狐财经· 2025-07-23 14:08
创业神话与现实 - 创业成功案例仅占极少数 数据显示新创企业三年存活率不足50% [1] - 创业需押注全部资源 包括时间、资金和家庭稳定 属于高风险行为 [1] - 马云、马斯克等传奇案例存在"幸存者偏差" 不具普遍参考性 [1] 职场深耕路径 - 顶级投行分析师年薪可达百万起步 资深律师医生收入随资历翻倍 [2] - 大企业高管通过股票期权和分红实现稳定财富增长 [2] - 专业领域顶尖人才如AI程序员或销售精英可通过技术迭代和人脉变现持续增值 [2] 被动收入模式 - 巴菲特通过股票投资成为世界富豪 证明非创业路径可行性 [2] - 普通人可通过房产出租、指数基金定投等被动收入方式积累财富 [2] - 复利效应下每月几千元投资数十年后可形成可观资产规模 [2] 斜杠经济生态 - 程序员接私单、教师开网课等"能力复用"模式创造多元收入 [4] - 设计师通过主业+潮牌设计副业实现收入超越传统职场路径 [4] - 自媒体人结合内容创作与带货形成复合盈利模式 [4] 新兴赛道机遇 - 虚拟主播通过粉丝打赏实现月入十万级收益 [5] - NFT艺术家销售数字作品获百万级收入 [5] - 游戏主播和网红探店等新兴职业打破传统收入结构 [5][6] 财富路径匹配 - 成功关键取决于个人性格、能力与路径的契合度 [7] - 商业嗅觉敏锐者适合创业 风险厌恶者更适合职场或投资 [7] - 数字经济、区块链等新兴领域要求快速学习能力与趋势敏感度 [6][7] 财富本质认知 - 财富自由实现路径呈现多元化特征 不存在唯一标准模式 [7][8] - 持续自我提升是价值变现的核心 市场终将为独特价值买单 [8] - 传统制造业、房地产的财富效应正被数字经济重构 [5][6]
一生必知的10大财务法则,让钱主动来找你!
天天基金网· 2025-06-01 07:36
财富管理策略 - 设定每月工资到账后自动转10%-20%到储蓄/投资账户,剩余资金用于生活开支 [2] - 开立独立账户存放应急金,选择货币基金或短期存款,确保流动性 [4] - 列出所有负债并按利率排序,优先偿还利率最高的债务 [5] 投资与资产积累 - 学习指数基金定投、房产收租等被动收入模式,逐步积累资产 [7] - 25岁起每月定投2000元,按年化8%计算,60岁可积累约700万元 [9] - 按年龄分配股票比例(如「100-年龄」=股票比例),剩余配置债券/现金 [12] 消费与风险控制 - 记账分析消费习惯,削减每月30%的非必要开支 [11] - 配置消费型重疾险、医疗险和定期寿险,保费控制在年收入5%-10% [13] 长期目标 - 通过复利积累和被动收入覆盖生活开支,实现财富自由 [16]
月薪5千和月薪2万没有本质区别
虎嗅APP· 2025-05-22 19:41
核心观点 - 月薪5000与月薪1万、2万在本质上没有区别,都是依靠出卖劳动力的打工人,随时可能因裁员或领导排挤失去收入 [8][9] - 单纯依靠月薪无法改变命运,关键在于收入方式和生活方式的选择 [12] - 劳动力在当前时代贬值得厉害,普通体力劳动时薪在20元到45元之间,技术劳动时薪也有限 [15][17] - 参与互联网的网络效应可以显著提高收入,如顶尖剪辑手年收入可达100万 [19][23] - 改变生活方式,控制支出并积累储蓄,可以为未来提供更多选择和安全感 [30][32][36] 收入方式 - 普通劳动收入难以提升,因为其服务模式是"点对点",单位时薪低 [23] - 参与互联网的网络效应可以大幅提高收入,如剪辑手通过服务大V实现年入100万 [19][23] - 彻底告别出卖时间的方式,如做自媒体、直播、写书等,让产品可无限复制以降低单位成本 [25] - 这条路难度大,需做好长期低收入或零收入的准备 [26] 生活方式 - 月薪提高但生活水平同步提高,本质上与低月薪无区别,依然面临裁员风险 [27][29] - 控制支出并积累储蓄,可以为未来提供更多选择和安全感 [30][32] - "收入提高了,自然应该改善生活"的观念有害,应明确打工目标,是改善生活还是积累资本 [33] - 月薪1万和2万在控制基础开支后,可积累可观结余,为未来改变命运提供可能 [35][36] - 升职加薪是路径而非目的,目的是未来不再依赖升职加薪获得安全感 [37][38]
当我问DeepSeek:35岁在上海有多少存款才能躺平?普通人也能实现!
天天基金网· 2025-03-01 09:49
35岁躺平存款目标 - 上海最低躺平存款需300万(年化4%收益覆盖12万支出)[4] - 中等舒适需500-800万(覆盖20-30万/年支出)[4] - 通胀调整按3%计算,30年周期需预留额外50%-100%资金[4] 生活成本估算 - 上海基础生活成本:7000-12,000元/月(年支出8.4万-15万)[4] - 住房成本:郊区租房3000-4000元/月,市区5000-8000元/月[4] - 搬离上海可降成本30%-50%(如苏州、无锡)[4] 被动收入创造 - 低风险投资(国债、大额存单)年化3%-4%,100万存款年收益3-4万[4] - 技能变现(线上授课、自媒体)月均增收2000-5000元[4] - 租金收入:房产出租月入3000-8000元[4] 10年存款300万策略 - 当前存款50万需增值至400万(通胀调整后),年化收益率需14%[9] - 强制储蓄:月存4000元(年存4.8万),10年累计储蓄72万[9] - 投资组合前5年配置70%权益类(沪深300指数基金、美股ETF)[8] 投资阶段配置 - 前5年高增长策略:70%权益类(指数基金、成长股),20%行业主题基金[8] - 后5年稳健策略:降低波动,目标年化8%-10%,增配债券和分红类资产[13] - 每年再平衡,高估值资产收益率>20%时卖出20%[10] 增效手段 - 副业增收:编程、设计、自媒体月均增收2000-5000元,10年累计24万-60万[14] - 税务优化:利用专项扣除年省税2000-5000元,持有基金满1年免征红利税[14] - 考证增值:考取CPA、CFA等证书提升薪资涨幅至8%[14] 风险控制 - 应急资金:保持6个月生活费(约2.4万)在货币基金[14] - 保险覆盖:百万医疗险(年保费300-500元)+定期寿险(保额100万)[14] - 黑天鹅对冲:每年提取投资本金2%购买黄金ETF(约1万/年)[14] 执行建议 - 立即启动定投(如每月2000元指数基金)[15] - 季度复盘资产比例,偏离目标5%以上时再平衡[16] - 5年转折点评估资产是否达150万,未达标则增加副业或跳槽[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