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诈骗
icon
搜索文档
新加坡被骗子“围猎”
虎嗅APP· 2025-06-17 18:55
新加坡诈骗现状 - 新加坡每10人中有6人遭遇过诈骗,近一半诈骗案件来自Meta平台(Facebook、WhatsApp、Instagram)[5] - 2024年新加坡报告51,501起诈骗案件,涉案金额超过11亿美元,创历史新高[5] - 2025年1-4月新加坡已报告超过13,000起诈骗案件,受害者损失超过3.137亿美元[6] - 2023年新加坡人人均损失4,031美元,是全球损失金额最高的国家[5] 高净值人群受骗案例 - 新加坡演员Mike被菲律宾女子诈骗投资4万新币(3万美元)加密货币[8] - 中国企业主赴新加坡签合约被骗,至少10人受骗,总金额逾250万新元[9] - 金融总监被Deepfake技术假冒CEO诈骗49.9万新元[9] - 财经理财顾问被"反诈骗中心"冒充者骗走120万新元[9] - 黄玉志通过虚假镍金属交易项目诈骗近300名高净值受害者,涉及金额15亿新元[10] - 中国富豪钟仁海指控四名前雇员窃取7,400万新元(约4亿人民币)[10] 机构受骗案例 - 淡马锡因投资FTX和eFishery失败,决定三年内将对早期公司投资削减88%[12] - FTX投资导致淡马锡损失百万元,占其2023财年投资组合0.1%[13][14] - eFishery被曝伪造销售和利润数据[14] - 2023财年淡马锡净亏损73亿美元[14] 诈骗手法分析 - 诈骗类型包括网络钓鱼、投资骗局、冒充诈骗、电子商务诈骗等16种[16] - 冒充专业顾问(律所代表、家族办公室顾问、审计专家等)[16] - 包装"合规身份",伪造公司注册信息、银行合作证明[17] - 建立长期信任闭环,通过社交圈、慈善活动塑造形象[17] - 利用AI生成视频、语音模仿、ChatGPT等新技术工具[17] 家族办公室风险 - 截至2024年底新加坡共有超过2,000个家族办公室落户[20] - 信息闭环、关系导向导致风险评估依赖信任而非专业调查[20] - 过度信任"新加坡标签"(金管局备案项目等)[21] - 追求"高保密+高回报"的心理容易被利用[21] - "子女代管"误区导致缺乏直接参与和警觉[21] 新加坡成为诈骗目标的原因 - 金融中心资金进出便利,资本流动高度自由[23] - 税制宽松,金融隐私保护强(信托、家族办公室制度成熟)[23] - 投资移民制度曾较宽松,获取"合法身份"容易[23] - 社会稳定、执法制度信任度高,容易营造"高净值人士"外表[23] - 国际资金大量涌入导致审查压力大,难以一一审查[23] - 对"表面合规"接受度高,不深究实质性问题[24] - 跨国执法协作难度大,诈骗行为与资金停留地分离[24]
新加坡被骗子“围猎”
虎嗅· 2025-06-17 14:07
新加坡诈骗现状与规模 - 新加坡诈骗案件数量激增 2023年报告51501起案件 涉案金额超过11亿美元 年度损失首次突破10亿美元大关[8][10] - 2023年新加坡人均诈骗损失达4031美元 为全球最高 警方仅追回约1.82亿美元 超过三分之二受害者未报案[10] - 2025年1-4月已报告超过13000起诈骗案件 受害者损失超过3.137亿美元[11] 高净值人群诈骗案例 - 新加坡演员Mike通过约会网站被诱骗投资近4万新币加密货币[13] - 中国企业主被诱骗至新加坡签假合约 至少10人受骗 总金额逾250万新元[14] - 金融总监遭Deepfake技术假冒CEO诈骗 转账约49.9万新元[15] - 财经理财顾问被冒充反诈骗中心骗走120万新元[16] - 黄玉志Envy系列公司镍金属交易骗局涉及近300名高净值受害者 总金额15亿新元[16] - 家族办公室熊猫企业掌控人钟仁海指控前雇员挪用7400万新元[17][18] 机构受骗案例 - 淡马锡发出警告称有骗局冒用其子公司太白投资名义推广理财产品[19][20] - 淡马锡投资FTX导致损失 占2023财年投资组合0.1% 当年净亏损73亿美元[23][24][25] - 淡马锡投资印尼农业科技公司eFishery失败 该公司被曝伪造销售和利润数据[26] 诈骗手法特征 - 诈骗类型包括网络钓鱼 投资骗局 冒充诈骗 电子商务诈骗等27种[27] - 冒充专业顾问手段包括伪造律所代表 家族办公室顾问 金管局工作人员身份[29] - 利用新加坡国际信任形象伪造公司注册信息 租用滨海湾金融中心办公场所[30] - 通过长期接触建立信任链 参加社交圈活动塑造圈内人形象[31] - 使用AI生成视频 语音模仿 ChatGPT生成投资报告等新技术工具[32] 家族办公室行业漏洞 - 截至2024年底新加坡有超过2000个家族办公室落户[35] - 家族办公室运行依赖关系网络 风险评估常由信任代替专业尽调[36] - 过度信任新加坡注册公司和金管局备案项目标签[37] - 追求高保密性和高回报需求容易被骗子利用[38] - 财务事务交给年轻一代或助手处理导致放松警觉[39] 新加坡金融环境特点 - 资本流动高度自由 拥有开放外汇政策和银行体系[41] - 税率低 金融隐私保护强 信托和家族办公室制度成熟[41] - 投资移民制度曾较为宽松 可通过投资获取居留身份[42] - 金融机构面对海量资金流动 反洗钱合规压力大[44] - 对表面合规接受度高 形式合规往往不深究实质问题[45]
最高法发布典型案例 涉医疗领域“量身定做”串通投标行为
经济观察报· 2025-05-23 16:52
案件概述 - 湖南省新宁县某医院原院长李某琼因受贿、串通投标、诈骗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三年并处罚金62万元 [1][2] - 案件涉及医疗设备采购中的串通投标行为 合同标的额823万元 [1] - 李某琼总受贿金额891万元 其中35万元与核磁共振设备采购相关 [1][2] - 诈骗金额844万元 [2] 串通投标手法 - 李某琼与投标人周某斌共谋 通过设定特殊设备参数排斥其他投标者 [1][3] - 安排招投标代理公司制定量身定制的招投标公告 [1] - 周某斌控制三家公司参与围标 最终其实际控制的上海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中标 [1] 司法认定 - 法院认定串通投标行为与受贿行为系两个独立犯罪行为 [3] - 数罪并罚体现对医疗领域串通投标行为的全面法律评价 [2][3] - 追缴违法所得505万元 不足部分继续追缴 [2] 行业影响 - 案例反映医疗领域腐败与招投标乱象交织问题突出 [3] - 量身定制招标参数行为严重破坏市场公平竞争秩序 [3] - 司法机关通过典型案例强化对医疗采购领域的监管力度 [3]
每日解盘:市场震荡分化,热点快速轮动,现货黄金再创历史新高 -4月22日
搜狐财经· 2025-04-22 17:59
市场表现 - 2025年4月22日沪指上涨0.25%收报3299.76点 深证成指下跌0.36%收报9870.01点 创业板指下跌0.82%收报1928.43点[2] - 两市成交额10898亿元 较前一交易日增加487亿元[2] - 中证红利、红利指数、富时中国A50领涨 创成长、创业板50、创业板指领跌[2] 行业涨跌 - 商贸零售上涨1.0% 5日累计涨2.1% 今年以来下跌2.4%[3] - 建筑材料上涨1.0% 5日累计涨1.6% 今年以来上涨1.4%[3] - 交通运输上涨0.9% 5日累计涨1.1% 今年以来下跌4.2%[3] - 传媒下跌1.1% 通信下跌1.0% 计算机下跌0.9%[2][3] 概念板块 - 供销社板块上涨3.9% 今年以来累计上涨3.7%[4] - 跨境支付(CIPS)上涨3.6% 5日累计涨5.5% 今年以来上涨7.5%[4] - 草甘膦板块上涨3.6% 30日累计涨7.0% 今年以来上涨6.0%[4] - 人形机器人下跌1.6% 英伟达概念下跌1.5% 算力租赁下跌1.3%[4] 热点行业分析 - 商贸零售行业获开源证券推荐 关注消费复苏主线下的高景气赛道[5] - 投资主线包括传统零售龙头、黄金珠宝品牌、国货美妆及医美产品厂商[5] 大宗商品与政策动态 - 现货黄金突破3500美元/盎司 日内涨超2.2% 本月累计涨超12% 年内涨幅逾30%[6] - 上交所召开私募座谈会 机构认为中国资产具备显著估值修复潜力[6] - 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研究值为2.13% 较当前利率低37个基点 业内预计9月可能下调[6] 企业合作与行业事件 - 上海市与丰田汽车签署战略协议 雷克萨斯纯电动汽车研发生产公司落地金山[7] - 京东外卖因系统故障致歉 对超时20分钟订单全部免单[7] - 美团声明未要求骑手"二选一" 强调多平台接单自由[7] - 美国对东南亚四国光伏产品征收反倾销税 柬埔寨某企业税率达3403.96%[7] 国际动态 - 特朗普呼吁美联储降利率 称能源食品成本下降使通胀几乎消失[7] - 特朗普计划会见沃尔玛等零售巨头讨论关税影响[7] - 泽连斯基透露乌方将于4月23日与英法美代表会谈推动无条件停火[7]
利用“亲属卡”洗钱!30人被抓,涉资超300万
证券时报· 2025-03-29 17:55
新型洗钱犯罪模式 - 上海警方捣毁利用社交软件"亲属卡"功能转移涉诈资金的犯罪团伙,抓获30名犯罪嫌疑人,涉案金额超300万元[1] - 犯罪团伙通过虚假招聘信息诱骗社会闲散人员参与洗钱,提供每单3%-5%的高额返点利诱[3] - 诈骗分子伪装成"投资顾问",以"资质验证""风控审核"等话术诱导被害人转账并绑定"亲属卡"[3] 犯罪团伙运作架构 - 团伙呈现三级管理架构:核心层对接境外犯罪集团,中间层负责群组管理及任务分派,执行层实施高频资金流转[4] - 3名首要分子已被批准逮捕,其他犯罪嫌疑人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4] - 犯罪团伙自2024年3月起开始运作,利用"亲属卡"支付特性绕过平台风控监测[3][4] 诈骗高危场景 - 投资理财类诈骗:伪装"资深投资顾问",以"高额回报"为诱饵,诱导绑定亲属卡转移资金至境外账户[6] - 刷单类诈骗:以"点赞返利"等虚假兼职广告诱骗受害人,要求绑定亲属卡实施刷单操作[6] - 冒充公检法诈骗:虚构"涉案洗钱"等罪名,要求绑定亲属卡作为"资金验证工具"[6] - 交友类诈骗:通过长期感情经营建立信任后,以"突发急病"等理由要求开通亲属卡功能[7] - "误操作"诈骗:利用公众认知盲区,以"误赠亲属卡"为借口要求绑定同等额度亲属卡进行"资金退还"[7] 行业影响与应对 - 警方建议相关平台对"亲属卡"功能采取强化交易场景验证、增设风险提示等优化措施[4] - 社交软件支付功能的安全性和风控能力面临挑战,需提升对异常资金流转的识别能力[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