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贸易便利化
icon
搜索文档
多向赋能,中国外贸竞争力稳增
全球贸易环境与中国外贸表现 - 5月全球制造业PMI新出口订单指数连续2个月低于荣枯线,贸易保护主义和不确定性对全球贸易增长产生负面影响 [1] - 前5个月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7.94万亿元,同比增长2.5%,展现较强韧性和国际竞争力 [1] - 中国对美进出口下降,但对东盟、非洲、"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进出口额同比分别增长9.1%、12.4%、4.2% [3] 中国扩大对外开放与多元化战略 - 中国对53个非洲建交国实施100%税目产品零关税,并为非洲最不发达国家对华出口提供便利 [2] - 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全面完成,通过区域合作应对国际贸易不确定性 [2] - 外贸企业积极布局多元化市场,如南美洲和非洲等新兴市场,以规避风险 [3] 产品结构优化与市场竞争力 - 前5个月中国机电产品出口额同比增长9.3%,其中集成电路出口同比增长18.9% [4] - 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同比增长7.4%,光伏、锂电池等绿色技术产品逐步替代传统低附加值商品 [4] - 中国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2.68%,超过欧盟国家平均水平,技术密集型产品成为外贸增长新引擎 [5] 政策支持与贸易便利化 - 中国进出口银行扩大外贸信贷投放,优化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 [6] - 海关总署扩大AEO认证企业范围,优化出口退税流程,提高通关效率 [6] - 在海南全岛和15个城市(地区)设立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推出通关、税收、支付等便利化措施 [6] 外贸发展前景 - 中国超大规模市场潜力不断释放,稳经济、稳外贸政策接续发力,基本面稳中向好 [7] - 中国外贸有信心面对各种风险挑战,长期向好的趋势未变 [7]
上海前5月出口增长11.5%,哪些成为“新引擎”?
第一财经· 2025-06-25 20:09
上海外贸进出口表现 - 2025年前5个月上海外贸进出口总额达1 8万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 8% 增速较前4个月提升0 8个百分点 其中出口7873 8亿元 增长11 5% 进口9946亿元 下降4 8% 但降幅较前4个月收窄2 5个百分点 [1] - 5月单月进出口增长4 5% 连续4个月保持正增长 出口增长3 5% 进口增长5 3% 显示持续复苏态势 [1] - 出口增长主要受益于企业抓住时机加快出口 同时积极开拓多元化市场并灵活调整策略 [1] 区域市场结构变化 - 前5个月对美国进出口下降6 5% 其中出口下降15 5% 进口增长5 0% 5月单月对美进出口下降17 4% 出口降幅达29 7% [3] - 非美地区表现强劲 前5个月对"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7346 3亿元 增长11 4% 占外贸总值超40% 对东欧和非洲进出口增速超20% [3] - 欧盟 东盟及"一带一路"国家增长有效弥补对美出口缺口 市场多元化策略成效显著 [3] 民营企业与高附加值产品表现 - 前5个月民营企业进出口6717亿元 增长22 2% 增速高出整体20 4个百分点 贡献全市外贸增量的7个百分点 5月单月民企进出口1477 1亿元创历史新高 增长27 3% [4] - 机电产品出口占全市出口总值超60% 前5个月出口5038 5亿元 增长2 3% 其中集成电路出口744亿元 增长4 5% 笔记本电脑出口218 7亿元 增长1 6% [4] - 高附加值产品如大型装备 电动车 智能机床等在高关税环境下仍具竞争力 劳密产品出口777亿元 增长8 2% [4][5] 进口结构改善与新质生产力驱动 - 民生消费品进口回暖 前5个月肉类 乳品进口分别增长8 9%和24 3% [5] - 工业生产相关进口显著增长 橡胶 航空器零部件 工业机器人进口分别增长59 6% 29 9%和23 1% 反映新质生产力加速形成 [5] - 政策环境持续优化 贸易便利化提升物流与通关效率 增强外贸竞争力 [3]
上海前5月出口增长11.5%,哪些成为“新引擎”?
第一财经· 2025-06-25 18:53
外贸整体表现 - 上海前5个月外贸进出口1.8万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8% 增速较前4个月提升0.8个百分点 其中出口7873.8亿元增长11.5% 进口9946亿元下降4.8% 降幅较前4个月收窄2.5个百分点 [1] - 5月单月进出口增长4.5% 连续4个月正增长 其中出口增长3.5% 进口增长5.3% [1] - 出口增长驱动因素包括外贸企业加快出口节奏 以及开拓多元化市场和策略调整 [1] 区域市场结构 - 前5个月对美进出口下降6.5% 其中出口下降15.5% 进口增加5% 5月单月对美进出口下降17.4% 出口下降29.7% 进口下降1.6% [2] - 对非美地区出口显著增长 前5个月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7346.3亿元增长11.4% 占外贸总值超40% 对东欧非洲进出口增速超20% [2] - 欧盟东盟及"一带一路"国家增长有效弥补对美出口缺口 [2] 民营企业表现 - 前5个月民企进出口6717亿元增长22.2% 增速高出整体20.4个百分点 占比37.7% 拉动外贸增长7个百分点 [3] - 5月民企进出口1477.1亿元创单月新高 增长27.3% 成为进出口增量主要贡献主体 [3] - 民企在高新技术领域表现突出 决策灵活性和创新能力显著 [3] 产品结构特征 - 前5个月机电产品出口5038.5亿元增长2.3% 占比超60% 5月单月出口1050.7亿元连续3个月破千亿 [3] - 集成电路出口744亿元增长4.5% 笔记本电脑出口218.7亿元增长1.6% 劳密产品出口777亿元增长8.2% [3] - 高附加值产品如大型装备电动车智能机床手术机器人保持关税冲击下的竞争力 [4] 进口与产业趋势 - 民生消费品进口增长显著 前5个月肉类增长8.9% 干鲜瓜果增长2.4% 乳品增长24.3% [4] - 工业生产相关进口加速 橡胶增长59.6% 航空器零部件增长29.9% 音视频设备零件增长18.2% 工业机器人增长23.1% [5] - 新质生产力形成带动原材料及设备进口需求 [5]
(经济观察)中国与中亚国家经贸合作步入快车道
中国新闻网· 2025-06-15 12:13
中国—中亚经贸合作 - 中国与中亚五国进出口总额从2013年的3120 4亿元人民币增长至2024年的6741 5亿元人民币,增幅达116%,年均增速7 3%,高出中国整体进出口增速2 3个百分点 [1] - 中国累计对中亚国家投资超过300亿美元,双方经贸合作潜力巨大 [1] - 中吉乌铁路项目正式启动,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合作项目,推动地区贸易一体化 [2] 合作领域与互补性 - 中国与中亚在消费品供需上具有天然互补性:中国需要中亚特色农产品,中亚需要中国制成品 [1] - 中国拥有完整供应链产业链,可满足中亚对资金和技术的需求,双方在新能源等领域合作深化,新能源汽车成为重要合作方向 [2] - "一带一路"基础设施改善和政策互惠强化了资源配置效率,促进区域消费市场对接 [1] 峰会预期与战略方向 - 第二届峰会将推动贸易便利化进程,聚焦产业链供应链整合,从商品贸易向更深层次合作迈进 [3] - 峰会旨在夯实互信基础,深化战略对接,为区域一体化制定长远规划,应对国际环境不确定性 [2][3] - 首届峰会提出的战略项目有望在本届峰会进一步落实,精准对接中亚发展需求 [3]
北京“两区”80余项成果向全国复制推广
北京商报· 2025-06-13 00:38
北京"两区"建设五周年核心成果 - 金融业增加值达8154.2亿元(2024年),同比增长7.6%,高于全国2个百分点,创五年新高 [1] - 2025年一季度金融业增长8%,占GDP比重17.9%,拉动经济增长1.4个百分点 [1][5] - 累计落地招商引资项目2.3万个,涉及金额4.5万亿元,外资项目超2600个(外资额700亿美元) [1][8] 金融领域突破 - 跨境金融创新:全国首推QDLP试点,优化QFLP试点,落地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等政策,惠及107家跨国公司 [6] - 涉外收支规模2.4万亿美元(2024年),占全国16.9%,年均增速13.8% [6] - 跨境人民币收支占比从2020年49.7%提升至2024年65% [6] - 落地全国首家外商独资券商(渣打证券)、期货公司(摩根士丹利期货)等约200家外资金融机构 [3] 贸易与数据开放 - 外贸规模从2020年2.32万亿元增至2024年3.61万亿元 [3] - 全国首个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区落地,累计推出70余项全国突破性政策 [3] - 跨境电商结算服务覆盖近40万家企业,7家支付机构开展外汇支付业务 [7] 综合保税区发展 - 综保区数量从1个增至4个,天竺综保区绩效全国第2,大兴机场综保区实现跨省监管 [4] - 货物区港运输时间从1小时缩短至10分钟 [4] 招商引资与全球布局 - 2024年"两区"项目贡献全市固定资产投资12.5%、实际利用外资63.8% [8] - 落地10亿元以上内资项目近700个(金额超3万亿元),5000万美元以上外资项目近250个(外资额630亿美元) [8] - 境外招商网络覆盖伦敦、伯尔尼等5个城市,合作伙伴达25家 [9]
五年来开放水平全面提升 北京“两区”建设制度型开放走向纵深
证券时报网· 2025-06-12 22:09
北京"两区"建设五年成效 - 北京自贸试验区实际使用外资规模占全市比重从设立之初不到10%提升至超20% [2] - 五年来北京实际使用外资661.8亿美元,占全国的8.4%,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占全市比重超九成 [2] - 2022年至2024年北京进出口连续三年站上3.6万亿台阶,服务贸易规模保持全国前三,2021年以来年均增速达9.4% [2] - 累计落地投资额10亿元以上内资大项目近700个,涉及金额超3万亿元 [2] - 落地5000万美元以上外资大项目近250个,涉及外资超630亿美元 [2] 金融领域开放成果 - 金融领域开放试点措施占比近40% [3] - 北京金融业2024年实现增加值8154.2亿元,同比增长7.6%,高于全国2个百分点 [3] - 2024年一季度金融业增长8%,占GDP比重17.9%,拉动全市经济增长1.4个百分点 [3] - 近200家中外资金融机构落地展业 [3] - 北京地区涉外收支规模从2020年到2024年增长67.4%,达到2.4万亿美元,占全国16.9% [3] - 跨境人民币收支占比从2020年的49.7%提升至2024年的65% [3] 贸易便利化措施 - 北京地区试点银行办理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业务超14万笔,规模超1600亿美元 [4] - 京津冀晋蒙"五地共建"跨境人民币便利化互认业务已联合发布互认优质企业近3000家 [5] - 北京地区银行便利化业务金额累计超2.2万亿元人民币 [5] - 北京地区对RCEP国家进出口累计突破2万亿元 [5] 未来发展规划 - 将实施"五大行动":制度型开放引领行动、园区开放能级提升行动、重点领域改革开放深化行动、区域协同开放行动和国际化发展环境提升行动 [6] - 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3.0方案报批工作,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行动 [6] - 推动四个综合保税区培育新业态新模式 [6] - 提升科技、数字经济、金融、生物医药等优势领域开放水平 [6] - 深化中关村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推动数字金融发展 [7] - 深化北交所改革,加强民营小微、乡村振兴等领域普惠金融服务 [7]
上海4月出口创新高:对非美地区激增,机电增幅再扩大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5-30 14:55
据上海海关统计,今年前4个月,上海市外贸进出口1.4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其中,出口表现 亮眼,出口值达6290.2亿元,增长13.8%,增速比一季度加快1.2个百分点。 在美国滥施关税政策的影响下,4月份的上海外贸显现出韧性,不仅单月进出口规模创下历史同期新高 (3993.5亿元),而且其同比和环比增速均超过10%,其中出口增长17.2%,进口增长8.1%。 对非美地区出口显著增长 受美国滥施关税政策的影响,第一财经梳理上海海关数据发现,2025年4月,上海对美出口下降 18.4%。另一方面,上海对非美地区却集体呈现大幅增长。 其中,对亚洲地区增长26.8%,对东盟增长29.6%;对欧洲地区增长13.4%,对欧盟增长16.0%;对拉美 地区增长22.1%;对大洋洲增长10.2%;对非洲地区更是大幅激增96.5%。另外,对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 系协定(RCEP)增长18.0%,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增长27.5%。. 具体到国别,上海对德国、荷兰、意大利分别增长41.4%、78.0%、44.7%,对俄罗斯增长80.6%,对加 拿大增长14.2%,对澳大利亚增长11.3%,80.6176对沙特增长75.3% ...
英欧周一将达成关系重置协议 聚焦农产品贸易便利化与防务协作
快讯· 2025-05-19 14:36
金十数据5月19日讯,据外媒报道,英国有望在周一达成脱欧以来与欧盟最重大的关系重置协议,寻求 在贸易和防务领域加强合作,以推动经济增长并提升欧洲大陆的安全水平。本月早些时候,英国与印度 达成了全面贸易协议,并从美国获得了部分关税减免。欧盟也加快了与印度等国签署贸易协议的步伐, 并深化了与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和新加坡等国的伙伴关系。在讨论的议题中,英国希望大幅减少拖 累英国和欧盟食品及农产品出口的边境检查和文书工作,同时让英国旅客在欧盟机场使用更快的电子通 关门将受到欢迎。作为回报,英国预计将同意一项有限的青年流动计划,法国还希望就捕鱼权达成一项 长期协议,这是英国脱欧过程中最敏感的问题之一。 英欧周一将达成关系重置协议 聚焦农产品贸易便利化与防务协作 ...
海口发布5项制度集成创新案例
搜狐财经· 2025-05-16 17:59
海南自贸港制度创新案例 核心观点 - 海南省海口市发布5项制度集成创新案例 涵盖贸易便利化 金融创新 营商环境优化等领域 [1] - 电子提单系统显著提升散货离岸贸易效率 国际结算时间从3-7天缩短至1天 [1] - 离岸贸易是国际贸易高级形态 对海南自贸港链接国内外市场具有战略意义 [2] 贸易便利化创新 - 电子提单采用区块链技术实现货物所有权追溯 降低数据篡改风险 [1] - 数字化加密技术使电子提单流转过程透明化 银行风控成本降低50%以上 [1] - 系统已处理46单散货离岸贸易 货量超750万吨 覆盖光伏 水泥等品类 [2] 金融创新模式 - "跨境资本+产业集聚"模式促进自贸港金融创新发展 [1] - 散货船占全球船舶总运力40%以上 电子提单系统具有规模化应用潜力 [2] 其他制度创新 - 实施外籍人员信用评级制度优化国际人才管理 [1] - 建立中小微企业快速退出机制完善市场主体救治体系 [1] - 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形成"海口实践"样本 [1] 后续推进计划 - 海口将扩大创新生态建设 推动更多市场主体参与制度创新 [2] - 计划加大创新成果推广应用 提升政策惠及面 [2]
大连市金融新举措带来实实在在便利
搜狐财经· 2025-05-09 09:30
贸易便利化政策优化 - 合理放宽准入门槛,重点帮扶民营企业,将大量优质民营中小企业纳入优质企业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 [1] -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在全市292家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比达到66% [1] - 民营企业享受到优化单证审核、特殊退汇免登记等便利化措施 [1] 跨境投融资便利化 - 优化外汇账户和资本项目资金使用管理,支持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开展资本项目数字化服务 [1] - 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开展跨国公司集中运营业务 [1] -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在辖内5家开办资金集中运营的跨国公司中,民营企业占4家 [1] - 跨国资金集中运营外债规模0.5亿美元、境外放款规模1.4亿美元,惠及境内外成员企业46家 [1] - 今年一季度,办理资本项目数字化业务178笔,其中民营企业业务量占比达96% [1] 银行外汇展业改革 - 2024年5月启动改革以来,简化业务办理环节,为优质守法市场主体提供更为高效、便利的外汇服务 [2] - 多家试点银行凭指令为56家民营企业办理了2776笔跨境业务,金额1.8亿美元 [2] - 企业业务办理时间减少50%以上 [2] 外贸企业名录许可改革 - 自2024年6月1日起,将原由外汇局核准的"贸易外汇收支企业名录"调整为银行直接办理 [2] - 放宽银行办理货物贸易特殊退汇的权限 [2] - 兴业银行大连分行等28家银行办理名录登记企业1150家 [2] - 办理特殊退汇便利化业务50余笔,经常项下行政许可业务笔数下降96% [2] - 企业办理外汇业务的"脚底成本"大幅降低,并实现企业名录登记、外币开户及跨境资金收付当日当场办理 [2] 汇率风险管理服务 - 推出线上"金融为民小课堂"40余期 [2] - 鼓励银行创新避险产品组合,为企业量身定制避险方案 [2] - 今年一季度,辖内银行共为企业减免外汇衍生品保证金1.25亿元,套保成本直降626万元 [2] 跨境金融服务平台应用 - 跨境金融服务平台在大连已推广应收账款融资、信保保单融资、银企融资对接三个应用场景 [3] - 今年一季度,33家企业通过该平台实现融资306笔、金额3351万美元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