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银行股行情
icon
搜索文档
5家银行业绩快报预喜 4家归母净利润增长超13%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1 12:49
青岛银行2025年半年度业绩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76.62亿元,同比增长7.50% [1] - 归母净利润30.65亿元,同比增长16.05% [1] - 资产总额7430.28亿元,同比增长7.69% [1] - 负债总额6959.44亿元,同比增长7.89% [1] - 不良贷款率1.12%,较上年末下降0.02个百分点 [1] - 拨备覆盖率252.80%,较上年末提高11.48个百分点 [1] 杭州银行2025年半年度业绩 - 归母净利润116.62亿元,同比增长16.67% [3] - 总资产2.24万亿元,同比增长5.83% [3] - 贷款总额10094.1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67% [3] - 存款总额13382.8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17% [3] - 不良贷款率0.76%,拨备覆盖率520.89% [4] -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9.74%,资本充足率14.64%,分别较上年末提升0.89和0.84个百分点 [3] 宁波银行2025年半年度业绩 - 营业收入371.6亿元,同比增长7.91% [4] - 净利润147.72亿元,同比增长8.23% [4] - 总资产34703.3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1.04% [4] - 客户存款总额20764.1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3.07% [4] - 贷款和垫款总额16732.1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3.36% [4] - 不良贷款率0.76%,拨备覆盖率374.16%,环比提升3.62个百分点 [4] 齐鲁银行2025年半年度业绩 - 营业收入67.82亿元,同比增长5.76% [5] - 利息净收入49.98亿元,同比增长13.57% [5] -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8.17亿元,同比增长13.64% [5] - 归母净利润27.34亿元,同比增长16.48% [5] - 不良贷款率1.09%,较上年末下降0.10个百分点 [5] - 拨备覆盖率343.24%,较上年末提高20.86个百分点 [5] 常熟银行2025年半年度业绩 - 营业收入60.62亿元,同比增长10.10% [6] - 归母净利润19.69亿元,同比增长13.55% [6] - 年内多次吸收合并村镇银行,扩大展业区域 [6] - 拟吸收合并盐城滨海兴福村镇银行等三家村镇银行,改设为支行 [6] 银行中期分红动态 - 长沙银行拟以2025年半年度归母净利润为限进行中期分红 [7] - 苏农银行表示力争通过中期分红提升投资者获得感 [7] - 常熟银行首次计划实施中期分红方案 [7] - 杭州银行股东大会授权董事会制定中期分红方案 [7] - 沪农商行拟安排制定并实施2025年中期分红方案 [8] 行业分析师观点 - 长江证券认为更高频次的分红回报带来高流动性价值和确定性现金流 [8] - 浙商证券预测上市银行营业收入同比下降0.9%,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0.5% [8] - 华创证券表示银行盈利和分红的稳健性在低利率环境下凸显 [9]
银行股起舞:是谁导演这场戏
中国证券报· 2025-07-14 04:52
银行股市场表现 - 中证银行指数近一年涨幅超过35%,超越同期纳斯达克指数表现 [1] - 申万银行指数2025年以来涨幅达18.38%,在31个一级行业中居首,对沪深300指数超额收益逾14个百分点 [1] - 剔除银行板块贡献后,上证指数实际点位将从3500点回落至3356点 [1] - 青岛银行今年以来涨幅超过38%,领跑A股银行板块,浦发银行、兴业银行等多只银行股涨幅超30% [2] - 工商银行股价连续创历史新高,有投资者清仓亏损42%的新能源基金后全仓工商银行,两个月收益达19.7% [2][3] 投资者行为与情绪 - 私募机构从坚守TMT板块转向追涨银行股,有产品今年以来回报率落后业绩基准超5个百分点 [3] - 上海某价值风格私募将银行股配置比例直接翻倍,称"这不是投资,是求生" [3] - 某私募自2024年下半年起以"分红再投资"策略定投四大行,代表产品累计回报率超过40%,银行股贡献超三分之一收益 [3] - 散户投资者出现"打不赢就加入"心态,在股吧热议"银伟达"等银行股投资逻辑 [2] 基本面驱动因素 - 当前约半数上市银行股息率超过3%,显著高于1年期定存利率和10年期国债收益率 [4] - 预计下半年LPR可能再降10至20个基点,存款准备金率或下调25至50个基点,10年期国债收益率可能跌破1.50% [4] - 地产与城投债务风险通过专项债置换逐步化解,国有大行不良贷款率预计已触及本轮经济周期底部水平 [4] - 监管政策引导上市公司强化股东回报,增强了市场资金对银行股的偏爱 [4] 资金面推动力量 -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险资对银行股持股数量超过278亿股,持股市值超2600亿元,在各行业中居首 [5] - 2024年全年与沪深300指数相关的基金净流入超5000亿元,银行板块在其中占据约15.7%权重 [5] - 2025年一季度被动基金规模历史性超越主动基金,持续扩容为银行股带来活水 [5] -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主动权益基金持仓银行股占比3.75%,仍有加仓空间 [6] 市场结构与历史对比 - 当前银行股持仓结构呈现长期资金与机构共同主导的非典型抱团,险资FVOCI账户筹码锁定效应如同"混凝土基座" [6] - 银行板块市净率仍徘徊在一倍以下,多数银行股市盈率不足10倍 [7] - 险资通过FVOCI账户持有银行股的平均周期或超过5年,而前一轮抱团白酒股的机构持仓周期约为11个月 [7] - 有私募认为后续银行股"只输时间不会输钱",但短期龙头股股价波动难料 [8]
银行见顶还是中场休息?
格隆汇APP· 2025-07-13 16:54
银行板块近期表现 - 银行板块周五全天下跌1.9%,振幅达2.7%,呈现冲高回落走势 [1] - 2025年上半年申万一级银行板块累计上涨近17%,部分个股涨幅达38% [3] - 市场对银行板块是否见顶存在疑虑,但分析显示行情可能尚未结束 [4] 高股息优势分析 - 五大行加权平均股息率4.07%,较10年期国债收益率(1.65%)利差达2.42%,处于近十年49.10%分位水平 [5] - 优质城商行股息率更高:江苏银行4.7%、南京银行4.7%、上海银行4.8% [5] - 央行2025年第二次例会暗示继续降息,将进一步凸显银行股股息优势 [5] - 保险资金负债成本下降(普通型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2.13%),增加对高股息银行股配置需求 [5] 资金流向情况 - 2025年南向资金净流入港股7162亿元,其中银行板块吸金超1500亿元 [6] - 主动型公募基金对A股银行股配置比例连续五个季度上升,2025Q1达3.75%,但仍低于沪深300指数14.6%的权重 [6] - 公募基金监管新规要求缩小业绩偏离度,可能推动更多资金配置银行股 [6] 银行业绩支撑因素 - 上市银行OCI账户浮盈平均占利润17.8%,部分银行超50%,AC账户债券占总资产17.9% [8] - 南京银行、上海银行已加大债券处置力度以增厚业绩 [8] - 2025Q1上市银行不良率1.23%,拨备覆盖率238%,风险抵御能力强 [8] - 净息差同比降幅收窄,青岛银行、渝农商行等出现环比提升迹象 [8] - 2025年5月存贷款利率同步下调,长期限存款利率降幅更大,显示政策稳息差意图 [8] 行业前景展望 - 短期波动属正常市场分歧,银行股行情有望延续 [9] - 高股息、增量资金、业绩支撑和政策支持构成多重利好 [9] - 优质银行股在不确定性中仍能提供确定性回报 [9]
银行股涨势如虹!公募潜在配置空间巨大?基金青睐的银行股名单揭晓!
私募排排网· 2025-07-11 17:01
银行板块行情分析 核心观点 - 银行板块年内涨幅超过20%,显著领先于沪深300和上证指数等主流指数 [2] - 四大行(工、农、中、建)股价创历史新高,青岛银行以38.02%涨幅领跑 [7][8] - 驱动因素包括基本面改善(资产质量、盈利稳定)和资金面支撑(险资增持、公募低配修复) [2][3][4] 基本面驱动 - 银行资产质量明显改善,净利息收入和手续费收入修复,上市银行营收增速有望持续提升 [2] - 行业静态PB仅0.67倍,估值处于历史低位,安全边际充分 [4] 资金面驱动 - 险资因资产荒大举增持银行股,预计年增量资金超3500亿元,银行因高股息率(部分超4%)成为配置重点 [3] - 公募基金银行持仓比例从3.72%提升至4%,潜在增量资金空间或达2000亿元 [4][9] 银行股表现排名 涨幅与估值 - 涨幅TOP20银行股平均收益28.54%,8只涨幅超30%,青岛银行(38.02%)、兴业银行(36.23%)居前 [7][8] - 上榜银行股市净率均值0.70,普遍"破净",兴业银行PB 0.68、北京银行PB 0.56 [8] 股息率与基金持仓 - 兴业银行、厦门银行等股息率超4%,北京银行达4.52% [8] - 成都银行基金持股比例最高(8.94%),招商银行(865家基金持股)、兴业银行(396家)最受青睐 [10] 银行业绩表现 营收与净利润 - 杭州银行净利润同比增17.30%居首,常熟银行营收和净利润均实现双位数增长(营收10.04%、净利13.41%) [12] - 部分大行如工商银行连续三年营收下滑,但年内股价仍涨19.24% [11][10] 其他市场动态 - 银行主题ETF收益约20%,显著跑赢大盘 [9] - 国家队(中央汇金、社保基金)重仓农行、工行,年内涨幅超50%的银行股达8只 [13]
银行“杀疯了”!这些主题基金大赚特赚!基金、牛股名单火线揭晓!
私募排排网· 2025-07-11 11:18
银行板块行情分析 - 银行板块年内涨幅超过20%,显著跑赢沪深300和上证指数等主流指数 [3] - 板块连续三个月拉出大阳线,工商银行、农业银行等权重股领涨 [3] - 板块静态PB仅为0.67倍,处于历史低分位水平,安全边际充分 [6] 银行股上涨驱动因素 - **基本面改善**:资产质量显著提升,净利息收入和手续费收入持续修复,上市银行营收增速有望改善 [4] - **资金面推动**:保险资金因10年期国债利率跌破2%面临资产荒,年增量入市资金超3500亿元,银行股因高股息特性成为配置重点 [4] - **公募基金增持**:主动型基金银行持仓比例从3.72%提升至4.00%,低配修复带来增量资金 [5] 银行股涨幅及估值表现 - TOP20银行股平均收益27.62%,6只涨幅超30%,厦门银行以38.85%领涨 [9] - 股息率分化明显,重庆银行、长沙银行、民生银行股息率超6%,部分银行不足3% [10] - 市净率均值0.72,民生银行最低(0.41),招商银行最高(1.12) [11] 银行主题基金表现 - TOP20银行主题基金上榜门槛19.08%,7只收益超20% [13] - 刘重杰管理的两只港股银行主题基金分别以26.63%、23.30%收益居前,港股银行股权重占比40% [13] - 银行ETF易方达、天弘、南方等ETF收益均超20% [14]
银行继续飙涨,四大行批量突破,百亿银行ETF(512800)连续创新高,年内涨超18%登顶行业涨幅王!
新浪基金· 2025-07-10 13:35
银行板块市场表现 - 7月10日银行板块集体上涨,民生银行领涨7.21%,工商银行涨3.44%,招商银行、宁波银行等8只银行股涨幅超2% [1] - 银行ETF(512800)场内价格上涨1.56%,成交额达5.7亿元,连续刷新上市新高 [2] - 中证银行指数年初至今累计上涨18.24%,涨幅居全行业第一,超额跑赢沪深300指数16.8个百分点 [4][5] 银行ETF产品数据 - 银行ETF(512800)规模超128亿元,近1年日均成交额5亿元,为全市场规模最大、流动性最佳的银行业ETF [4] - 该ETF跟踪中证银行指数,覆盖A股42家上市银行,是高效跟踪银行板块行情的工具 [6] 历史指数表现与机构观点 - 中证银行指数近5年表现分化:2024年上涨34.71%,2023年下跌7.27%,2022年下跌8.78% [5] - 浙商证券认为当前银行股行情处于长周期起点,底层逻辑是低利率环境和人民币资产重估 [5]
郑州银行:今年上半年唯一下跌的银行股
凤凰网财经· 2025-07-09 21:28
银行股市场表现 - 郑州银行7月8日收盘上涨0.46%至2.18元,连续三日上涨,年内涨幅3.81%,但在42只A股上市银行中仍垫底 [1] - 上半年银行股整体强势,浦发银行以38.29%涨幅领跑,兴业银行、青岛银行、浙商银行、厦门银行涨幅均超30%,37只银行股涨幅超10% [2] - 郑州银行上半年曾以-1.9%跌幅成为唯一收跌银行股,7月4日才转正 [2] - 近期上涨可能与港股联动有关,港股创9个月新高,且被弘康人寿增持3900万股至6.68%持股比例 [5][7] 分红情况 - 郑州银行2024年分红率9.69%,每10股派0.20元,总额1.82亿元,是唯一分红率低于10%的A股银行 [8] - 分红率垫底主要因息差收窄、风险处置需求及资本补充受限 [9] - 这是公司近五年来首次分红,2019年分红率为18.03% [9] 财务与资产质量 - 2024年营收128.77亿元同比下降5.78%,净利润18.76亿元同比增1.39%,利息净收入103.65亿元同比下降11.71% [10][11] - 不良贷款率1.79%,同比下降0.08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182.99%,资本充足率12.06% [11] - 一季度营收34.75亿元同比增2.22%,净利润10.16亿元同比增4.98%,但资本充足率指标均小幅下滑 [11] - 不良率高于行业平均1.5%,在A股银行中仅次于兰州银行 [12] - 房地产业不良贷款率从6.48%增至9.55%,批发零售业2.43%,租赁和商务服务业1.06% [12][13] - 中长期贷款不良率从2.05%增至2.4% [14] 高管变动与公司治理 - 1月24日新任行长李红上任,一季度6位高管辞任包括副行长傅春乔、行长助理李红等 [15][16] - 公司回应称人才流动属市场化调整,旨在优化治理架构 [17] - 2025年合规改善,罚单数量为零,而2024年6家分支机构被罚超280万元 [18]
浦发等9只银行股再创新高 年内板块涨幅达到17.7%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4 18:36
银行板块表现强劲 - 7月4日工商银行、浦发银行等9只个股刷新历史新高,银行板块总市值达15.7万亿 [1][2] - 中证银行指数当日上涨1.86%,年内涨幅达17.7%,板块内42只个股全部收红,37只涨幅超10% [1][2] - 浦发银行年内涨幅41.69%,为板块唯一涨幅超40%的个股,另有4家银行涨幅超30% [2] 上涨驱动因素 - 低利率环境下银行股高股息率(如招行股息率5.7%)吸引保险等长期资金配置 [4][6][7] - 行业基本面稳健:资产质量改善、负债成本降低,PB仅0.68倍存在估值修复需求 [3][4] - 公募基金考核新规或促使主动基金增配银行股(当前持仓3.81% vs 沪深300权重13.67%) [5] 分红与业绩预期 - 上市银行2024年分红总额达4273.83亿元,39家银行分红额同比增186亿元 [6][7] - 六大行分红超4200亿元,工商银行以1097.73亿元居首,分红比例30% [7] - 预计上半年上市银行营收同比降幅收窄至0.9%,净利润降幅收窄至0.5% [8] 分析师观点 - 万联证券指出银行指数跑赢沪深300指数13.6个百分点,息差和债市波动影响减弱后业绩将修复 [3] - 浙商证券认为当前是银行股长周期行情起点,低利率环境和人民币资产重估为核心逻辑 [8]
对话银行:高股息的中流砥柱:银行的高歌能到几时?
2025-06-19 17:46
纪要涉及的行业或者公司 行业:银行业 公司:招商银行、国有大行、江浙地区城农商行(常熟、宁波、杭州等)、成都银行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银行股行情持续性及上涨因素 - **资金面**:沪深 300ETF 流入与银行指数正相关,公募基金改革或使欠配银行股的基金增加配置,险资在港股增配银行股[2] - **基本面**:银行高股息率吸引投资者,稳定收益预期并增强持有意愿,经济复苏和政策支持使银行资产质量改善、盈利能力提升[2] - **超预期因素**:地方融资平台、房地产和零售信贷风险逐步控制,区域性银行改革和新业务方向(小微金融、新零售)带来增长潜力[2] 研究团队提供独特视角策略 - 深入研究国内外同行业竞争格局,横向比较国内外银行经营模式和绩效[4] - 系统性梳理行业资产质量形成周期,结合当前经济环境进行趋势预测[4] - 针对细分领域(地方融资平台、房地产及零售信贷等)深入研究,揭示潜在风险及机会[4] - 关注区域性银行改革及新业务方向,挖掘新增长点[4] - 个股研究采用基于对比的方法,比较国内外同行业公司[4] 银行股行情分析 - 对比 A 股和 H 股五大行股息率与中国 10 年期国债利率,历史数据显示银行行情顶部与两者交汇相关,未来 10 年期国债利率可能创新低,银行股息率或将向国债利率收敛,行情不依赖利率变化[1][5] - 银行股票价格和估值中速抬升归因于资产负债表韧性,包括规模稳健扩张(资产规模增速约 8%,信贷端增速约 8%)和资产质量压力小于预期,多项指标改善显示实际情况好于预期[1][5] 招商银行优势 招商银行财务数据表现卓越,各项指标勾稽关系印证其资产质量和财务稳健性[1][6] 资金配置情况 - 被动型公募基金对银行板块定价权显著提升,主动型公募基金自 2021 年 6 月达到顶部后持续降仓位,而被动型公募基金持续买入[1][2][9] - 险资增持四大行因国债利率下行,为实现收益率目标选择购买商业银行股票,配置时主要考虑股息收益和业绩稳定性[2][16][17] 银行板块内部差异及配置建议 - 银行板块分为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各有独特发展路径和市场定位[21] - 更看好国有大行和城商行,股份制银行中看好招商银行,城商行有一定成长性但增速较慢(利润增速 5%左右,部分达 10%),大行成长性偏弱,更适合从分红和股息率角度解释,中小城商行从成长性维度解释,港股性价比高于 A 股,A股倾向均衡化配置[23] 港股和 A 股红利表现差异原因 今年港股整体红利表现优于 A 股,原因是港股增量资金强劲,南向资金成为推升力量,港保险资金因 AH 两地估值和股息率显著拉开而南下,年初 A 股大行估值约 0.7 倍、股息率约 4.5%,H 股股息率 6.5% - 7%、估值 0.4 - 0.45 倍[24][25] 补充资本金对国有大行影响 补充资本金短期影响摊薄 ROE、EPS 及投资者收益,但定增价格通常高于当前市价,弥补摊薄效应,更偏中性,注资是为中长期可持续发展,缓解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缺口,对短期风险及息差压力影响有限[26] 房地产价格下跌对银行按揭贷款业务影响 房价下跌对银行按揭贷款资产质量影响非线性,东亚地区居民储蓄习惯强、抗风险能力高,按揭不良率表现相对较好,核心问题是居民收入水平,只要居民部门未出现系统性问题,银行零售资产质量压力可控[27][28]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新公共基金考核方式落地后,可能促使主动型投资者重新评估并增加对银行业的关注[10] - 可以通过财报期披露的数据刻画主动和被动型基金对银行板块的净流入情况,过去两到三年宽基 ETF 对银行板块净流入体量大(每半年 100 - 200 亿元),红利 ETF 每半年净流入十几亿元,银行指数基金和银行 ETF 自 2021 年以来持续净流出[13] - 5 月份公募新规公布后,普遍性调仓未发生,部分资金开始交易预期,关注区域性成长性股票,机构追求阿尔法与跟踪基准之间的矛盾会约束投资行为[15] - 其他红利类板块受宏观经济、大宗商品价格等因素影响,利润表波动大,机构投资者持仓属性差别大,股票价格波动性相对较大,银行因私募、游资和散户参与度低,股价波动性相对较小[18] - 除非发生系统性变化,否则利率中枢上行难以扭转银行行情逻辑,即便未来进入经济复苏周期并伴随国家利率系统性上调,大概率行情仍将延续,只是逻辑会切换到经济复苏[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