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南银转债
icon
搜索文档
南京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
上海证券报· 2025-10-28 07:36
公司治理与报告批准 - 公司第十届董事会第十四次会议于2025年10月27日审议并通过了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董事会会议应到董事10人,实到10人 [1] - 公司第三季度财务报表未经审计,由董事长、行长及财务负责人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 [2] - 公司监事会第十一次会议于同日审议通过第三季度报告,应到监事9人,实到9人 [50] 股东结构变动 - 法国巴黎银行(含QFII)在2025年前三季度合计增持公司股份123,635,625股,占报告期末总股本的1.00%,期末持股比例达17.14% [5] - 江苏交通控股有限公司前三季度合计增持股份608,746,244股,占报告期末总股本的4.92%,期末持股比例达14.21% [5] - 南京紫金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紫金信托合计增持股份160,508,574股,占1.30%,期末持股比例达13.51% [6] - 南京高科股份有限公司前三季度增持股份148,303,153股,占1.20%,期末持股比例达9.99% [6] - 持股1%以上股东(不含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前三季度合计增持股份1,034,444,310股,占报告期末总股本的8.37% [7] 主要财务业绩 - 2025年三季度末公司资产总额29,623.0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709.08亿元,增幅14.31%;负债总额27,468.1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473.73亿元,增幅14.48% [10] - 存款总额16,405.5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443.83亿元,增幅9.65%;贷款总额14,114.8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550.83亿元,增幅12.34% [11] - 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19.4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8.7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80.0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8.06% [12] - 利息净收入252.0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8.52%,在营业收入中占比60.09%;非利息净收入167.42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1.63%,占比39.91% [12] - 成本收入比为23.27%,较上年末下降4.81个百分点 [12] 资产质量与风险管控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不良贷款率为0.83%,与年初持平;拨备覆盖率为313.22%,保持了较好的风险抵补水平 [13] - 公司持续优化客户策略,严把风险入口关,提高新增授信质量,并加快存量风险处置 [13] 公司金融业务发展 - 对公贷款余额10,731.3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369.31亿元,增幅14.63% [14] - 绿色金融、科技金融、普惠金融、涉农贷款余额分别较上年末增长33.03%、17.47%、16.16%、7.80% [14] - 实体用信客户数较上年末增长34.90%,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长31.56% [14] - 服务小微实体客户20万户,"鑫e小微"标准化产品体系触客近24万户,"鑫转贷"业务规模突破300亿元 [14] - 投资银行累计承销债务融资工具超2,200亿元,江苏省内市场份额保持第一;供应链金融业务量超2,427亿元 [14] - 国际业务客户数达12,838户,较年初增长28.38% [14] 零售金融业务表现 - 零售价值客户、财富客户、私人银行客户分别较上年末增长18.31%、16.31%、15.43%;手机银行App用户数较上年末增长19.39% [15] - 零售金融资产规模达9,686.9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417.52亿元,增幅17.14%;个人存款余额5,651.7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86.77亿元,增幅18.61% [15] - 个人存款付息率较上年末下降26BP;个人贷款余额达3,383.4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81.52亿元,增幅5.67% [15] - 母公司个人贷款不良率1.33%,较上季度末下降10个百分点;零售板块实现营收117.02亿元,同比增速22.10%,其中代销中收同比增速47.42% [15] - 零售板块实现利润16.22亿元,营收创利显著增长 [15] 金融市场与资产管理业务 - 公司资产托管业务规模达3.97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6.42% [17] - 南银理财产品规模实现较好增长,荣获"金贝奖"2025卓越银行理财公司等称号;鑫元基金公募资产管理规模达2,287.67亿元,同比增长18.77% [17] 重要事项与利润分配 - "南银转债"于2025年7月17日提前全部赎回并摘牌,累计共有19,996,127,000元转换为公司A股普通股,转股数为2,356,550,272股,占转股前公司已发行A股普通股股份总额的23.55% [18] - 如皋长江支行于2025年9月28日开业 [18] - 2025年中期利润分配方案为向全体普通股股东每10股派送现金股利人民币3.062元(含税),共计派发现金股利人民币37.857亿元,占合并报表中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的30.00% [56] - 拟于2025年12月23日对南银优1优先股股东派发现金股息,每股发放现金股息人民币4.86元(含税),合计人民币2.3814亿元(含税) [27]
“巨无霸”谢幕!银行转债仅余6只,市场将重构?
国际金融报· 2025-10-27 23:49
浦发转债转股完成与摘牌 - 浦发转债于10月27日迎来最后一个转股日,并于10月28日从上交所摘牌,成为可转债历史上首个500亿元的“巨无霸”项目 [2] - 截至10月27日收盘,浦发转债转股比例高达99.67%,未转股比例仅为0.33%,远超市场预期 [2] - 浦发转债发行总额为500亿元,截至10月24日未转股余额为1.64亿元,转股工作基本完成 [4] 推动转股的关键因素 - 中国移动通过可转债转股形式多次增持浦发银行普通股,转股价格为12.51元/股,转股后其持股比例增加至18.18% [4] - 东方资产及其一致行动人通过二级市场购入及可转债转股增持股份,截至9月29日持有普通股10.73亿股(持股比例3.44%)及可转债860万张 [5] - 信达投资通过信丰1号资管计划累计增持1.18亿张浦发转债,占发行总量的23.57% [5] - 浦发银行管理层通过业绩改善、释放转股信号及优化股价条件,清晰安排转股节奏,推动转股落地以补充核心一级资本 [5] 银行可转债市场现状 - 浦发转债摘牌后,市场上仅剩6只银行可转债,分别为紫银转债、上银转债、兴业转债、重银转债、常银转债和青农转债 [7] - 除兴业转债转股比例近20%外,其余5只可转债的未转股比例均在99.89%以上,转股情况冷热不均 [7][8] - 2023年是银行可转债密集摘牌年,年初至今已有成银转债、苏行转债、中信转债、杭银转债、南银转债等多只完成转股或强制赎回而退市 [7] 市场冷热不均原因与后市展望 - 银行转债转股情况差异的根本原因是正股表现,表现强势的银行股其转债更容易触发强赎实现转股 [8][9] - 银行可转债市场规模短期内可能持续收缩,因大量转债已退市且暂无大型金融转债发行计划补充,同时若正股股价无法提升,低转股率问题将延续 [9] - 银行转债大规模退出将引发转债市场重构,作为“固收+”基金偏爱的底仓资产,其退出将迫使资金流向公用事业、消费类、优质国企或绩优科技成长型转债以填补低波资产缺口 [9]
浙江民泰商业银行注册资本变更为52.97亿元
金融界· 2025-10-23 11:10
浙江民泰商业银行注册资本变更 - 2025年10月22日获监管批准增加注册资本约2亿元 注册资本由约50.97亿元变更为约52.97亿元 [1] - 2025年内第二次增加注册资本 3月31日曾获准增加注册资本约4.9亿元 注册资本由约46.07亿元变更为约50.97亿元 [1] - 截至2024年末公司资产总额达2868.95亿元 全年实现营业收入63.12亿元 净利润10.09亿元 不良贷款率为0.91% [1] 南京银行注册资本变更计划 - 2025年10月9日董事会审议通过变更注册资本议案 拟将注册资本由约100.07亿元变更为约123.64亿元 [2] - 变更背景为发行的“南银转债”触发强赎条件并于2025年7月17日提前全部赎回 导致总股本增加至约123.64亿股 [2] - 关于注册资本变更的议案尚需提交股东大会审议 后续进展有待进一步披露 [2]
“白衣骑士”频登场、多数仍陷转股难 银行可转债背后“冰火两重天”
北京商报· 2025-10-16 22:47
银行可转债市场分化格局 - 10月银行可转债市场呈现显著“冷热不均”态势,全市场超半数存续银行可转债转股率近乎0%,而浦发银行500亿元转债在到期前实现超七成转股率 [1] - 市场分化体现为优质银行依托机构增持和基本面支撑实现主动转股突围,而中小银行则受困于正股“破净”及投资者信心不足导致被动承压 [1] - 分析认为未来银行可转债转股率将呈现“强者恒强、弱者愈弱”格局,不同类型银行的转股能力与资本补充路径将显著差异 [1][8] 浦发银行高转股率案例 - 截至10月15日,“浦发转债”累计转股金额达382.51亿元,累计转股股数30.28亿股,转股比例占发行总量的76.5016% [2]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将所持5631.454万张浦发转债全部转为普通股,合计4.5亿股,持股比例从17.00%升至18.18% [2] - 东方资产及其一致行动人通过二级市场购入及可转债转股增持,截至9月29日持股数量增至10.73亿股,持股比例为3.44%,另持有可转债860万张 [2] - 信达投资通过“3天闪电操作”在6月27日完成转股,合计转股股数约9.12亿股,推动浦发银行普通股总股本增至302.64亿股 [3] - 机构增持被视为在银行股估值低位“低价”入股优质股份行的机会,既能获得稳定股息,也可分享未来估值修复红利 [3] 成功触发强赎退出的银行案例 - 年内已有5家银行的可转债通过强赎实现退出,累计涉及发行总额达560亿元 [4] - 齐鲁银行转债因正股连续15个交易日收盘价不低于转股价的130%而触发强赎,于8月8日最后交易并摘牌 [4] - 南京银行“南银转债”于7月18日摘牌,杭州银行“杭银转债”以99.96%的转股率完成强赎 [4][5] - 成都银行“成银转债”和苏州银行“苏行转债”分别于2月和3月摘牌,转股率分别高达99.94%和99.93% [5] - 中信银行400亿元“中信转债”虽未触发强赎,但控股股东中信金控在到期前将所持263.88亿元转债全部转股,大幅减轻兑付压力 [5] 转股率低迷的银行现状与原因 - 目前全市场存续的7只银行可转债中,除浦发转债、兴业转债外,其余5只转股率均接近0% [5] - 上海银行200亿元可转债截至2025年9月30日累计仅2217.40万元完成转股,占发行总量比例仅为0.1109% [5] - 转股率低迷核心原因包括正股价格长期低于转股价导致转股即面临账面亏损,以及转股价不得低于每股净资产的规定使多数“破净”银行股失去转股价下修空间 [6] - 机构投资者偏好将银行可转债作为稳健型资产配置而非博取转股收益,银行自身经营基本面不佳也削弱投资者转股意愿 [6] - 转股率长期偏低直接制约银行通过可转债补充核心一级资本的能力,影响信贷投放和风险缓冲空间,对资本充足率接近监管底线的银行压力尤甚 [6] 提升转股能力与资本补充路径建议 - 转股困难的银行需从三方面着力:改善经营基本面以增强正股吸引力和市场信心;结合自身定位优化区域布局培育新增长点;在政策允许范围内适时推动转股价下修并加强投资者沟通 [7] - 在可转债市场分化加剧背景下,单一依赖可转债补充资本的路径已显局限,需探索多元化资本补充方式 [8] - 国有大行与优质股份行可能通过股价修复或引入战略投资者实现高转股率,而大多数中小银行因区域经济承压及估值修复乏力,转股率可能持续低迷 [8] - 对于经营状况较弱、未达可转债发行标准的银行,可通过发行永续债或补充二级资本等方式增强资本实力和抗风险能力 [9]
浦发银行500亿元转债进入转股倒计时 三大“白衣骑士”接踵而至
华夏时报· 2025-10-16 08:23
浦发银行可转债转股进展 - 中国移动于10月13日将持有的5631万张浦发转债转为4.5亿股普通股,持股比例由17.00%增加至18.18% [2] - 此前,信达资产和东方资产亦通过转股或增持成为重要股东,东方资产持有浦发银行3.44%股权,成为第五大股东 [2] - 截至公告时,浦发转债未转股余额约为186亿元,占500亿元发行总量的37%,转债溢价率约为8% [2] 浦发转债到期压力与资本充足率 - 浦发银行500亿元可转债将于10月28日到期摘牌,若剩余186亿元转债未能转股,公司需以现金兑付,将直接消耗银行资本 [4] - 截至2025年6月末,浦发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8.51%,接近8%的监管红线,转债成功转股可补充核心一级资本 [5] - 实现全部转股需正股价格上涨,转股盈亏平衡股价为13.82元,强赎触发价需达到转股价的130%,目前正股需再上涨约30% [6] 可转债市场整体动态 - 2025年以来已有121只可转债摘牌,总规模达2142亿元,创历史新高,包括多只大型银行转债如中信转债(400亿元) [9] - 2025年新发可转债33只,合计规模为497.5亿元,远低于摘牌规模,市场总规模可能降至6000亿元以下并持续一段时间 [10][11] - 9月以来可转债发行审核提速,但新发主体以科创板及科技行业公司为主,缺乏银行类大体量品种的补充 [10][11] 股价表现与转股条件 - 10月13日浦发银行股价大涨5.66%至12.51元/股,该价格为其转债转股的下修价,10月14日继续上涨至12.77元 [4] - 转债当前价格为110.445元,面值需跌至102.6元左右才能提高投资者转股意愿,两周内实现全部转股概率不高 [6] - 东方资产举牌后,浦发银行股价不确定性下降,主要股东转股预计将缓解潜在卖压 [7] 行业政策与未来发行展望 - 监管层鼓励银行通过永续债、二级资本债及可转债等多渠道补充资本,以支持信贷投放和经济增长 [12] - 未来可转债发行节奏预计保持常态化,但由科创及高端制造企业主导,难以再现大型金融转债主导的情况 [11] - 市场利率处于低位、流动性充裕,为银行重启发债融资提供窗口,四季度或明年初部分银行可能重启融资计划 [12]
鑫闻界丨中国移动增持了这家银行
齐鲁晚报· 2025-10-15 11:09
银行板块市场表现 - 10月14日A股银行板块发力,银行ETF(512800)场内价格上涨2.41% [1] - 自去年9月以来A股银行板块快速上扬 [2] 主要股东增持行动 - 中国移动于10月13日将其持有的5631万张浦发银行可转债转为公司普通股4.5亿股,持股比例由17.00%增加至18.18% [1] - 截至6月末,中国移动合计持有9085.323万张浦发转债,转股后手中仍有部分可转债尚未完成转股 [1] - 东方资产及其一致行动人通过二级市场购入普通股及可转债转股的形式增持浦发银行股份,截至9月29日持有10.73亿股普通股及860万张可转债 [1] - 信达资产于6月27日将其持有的近1.18亿张浦发转债转为普通股9.12亿股,成为该行主要股东 [1] 银行可转债转股动态 - 成都银行、苏州银行等多家银行可转债因触发强赎条款而完成摘牌,包括成银转债、苏行转债、南银转债、杭银转债、齐鲁转债 [2] - 中信转债于今年3月到期兑付摘牌 [2] - 浦发转债将于10月28日在上交所摘牌 [2]
因“南银转债”全部提前赎回,南京银行注册资本拟变更为约123.64亿元
北京商报· 2025-10-09 22:21
南京银行表示,根据总股本变化的实际情况,该行注册资本拟由约100.07亿元变更为约123.64亿元。据 悉,上述议案需提交南京银行股东大会审议。 北京商报讯(记者 宋亦桐)10月9日,南京银行(601009)发布公告,该行第十届董事会第十三次会议 于10月9日召开,会议审议并表决通过了《关于南京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变更注册资本的议案》,因该行 发行的"南银转债"触发强赎条件,于2025年7月17日提前全部赎回,该行总股本增加至约123.64亿股。 ...
知名QFII加仓!南京银行获得大股东法国巴黎银行增持
中国基金报· 2025-09-28 18:20
股东增持情况 - 法国巴黎银行(QFII)于2025年9月22日至26日通过集中竞价增持108,093,950股 持股比例从3.40%升至4.27% 合计持股比例由16.14%增加至17.02% [3][4] - 紫金信托于7月18日至9月10日增持56,779,800股 持股比例提升0.46个百分点至13.02% [6][7] - 南京高科于7月24日至8月4日增持7,507,700股 持股比例从8.94%增至9.00% [7] 可转债赎回影响 - 公司7月提前赎回"南银转债"导致总股本增至12,363,567,245股 [7] - 可转债转股造成主要股东持股比例普遍稀释:法国巴黎银行系持股从16.38%降至16.14% 江苏交通控股系持股从14.21%降至14.01% 紫金投资系持股从12.74%降至12.56% 南京高科持股从9.05%降至8.94% [7] 股价变动 - 南京银行股价在9月22日回调至10.46元/股 随后于9月26日反弹至11.26元/股 [4] 增持背景分析 - 股东增持主要出于维持股权占比考量 因可转债转股导致持股比例被稀释 [7] - 所有增持均通过集中竞价交易完成 资金均来源于股东自有资金 [3][4][6][7]
知名QFII,加仓!
中国基金报· 2025-09-28 18:16
核心观点 - 南京银行获得法国巴黎银行等多家主要股东增持 持股比例显著提升[2][3][9] - 股东增持主要源于可转债转股导致持股比例稀释后的股权维护需求[11][12] 股东增持详情 - 法国巴黎银行(QFII)于2025年9月22日至26日通过集中竞价增持108,093,950股 持股比例从3.40%提升至4.27%[4][5] - 法国巴黎银行及QFII合计持股比例从16.14%增加至17.02% 增持资金为自有资金[4][5] - 紫金信托于7月18日至9月10日增持56,779,800股 持股比例从12.56%提升至13.02%[7][8] - 南京高科于7月24日至8月4日增持7,507,700股 持股比例从8.94%增至9.00%[10] 市场表现与背景 - 南京银行股价在9月22日回调至10.46元/股 随后反弹至9月26日的11.26元/股[6] - 公司于7月提前赎回"南银转债" 总股本增至12,363,567,245股 导致主要股东持股比例被稀释[12] - 可转债转股后 法国巴黎银行合计持股从16.38%降至16.14% 江苏交通控股从14.21%降至14.01% 紫金投资集团从12.74%降至12.56% 南京高科从9.05%降至8.94%[13]
知名QFII,加仓!
中国基金报· 2025-09-28 18:11
法国巴黎银行增持南京银行 - 法国巴黎银行(QFII)于2025年9月22日至9月26日期间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增持南京银行股份108,093,950股,占公司总股本0.87% [2] - 增持后法国巴黎银行及法国巴黎银行(QFII)合计持股比例由16.14%增加至17.02% [2] - 法国巴黎银行(QFII)持股数由419,851,157股增至527,945,107股,持股比例由3.40%升至4.27% [3] 其他主要股东增持情况 - 紫金信托于7月18日至9月10日期间增持南京银行股份56,779,800股(约5677.98万股),占总股本0.46% [5] - 紫金集团及紫金信托合计持股比例由12.56%提升至13.02% [5] - 南京高科于7月24日至8月4日期间通过二级市场增持7,507,700股(约750.77万股),持股比例由8.94%增至9.00% [5] 可转债赎回及股权稀释影响 - 南京银行7月提前赎回"南银转债"导致总股本增至12,363,567,245股 [5] - 可转债转股后主要股东持股比例均被稀释:法国巴黎银行及法国巴黎银行(QFII)合计持股由16.38%降至16.14% [5] - 江苏交通控股及江苏云杉资本合计持股由14.21%降至14.01%,紫金投资集团及紫金信托合计持股由12.74%降至12.56%,南京高科持股由9.05%降至8.94% [5] 股价变动情况 - 南京银行股价于9月22日回调至10.46元/股,截至9月26日反弹至11.26元/股 [3] - 股东增持行为发生在股价回调期间,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完成 [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