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搜索文档
从“泡面盖”到生产工具:Kindle退场两年 国产电纸书重塑市场生态
华夏时报· 2025-06-28 19:37
市场表现与增长趋势 - 2024年中国电子纸平板销量暴涨近50%,突破183万台 [1] - 电纸书已成为手机、电脑之后的第三大主流终端,高速发展期有望年出货量过1亿台,普及期年出货量或破10亿台,跃迁至千亿美金市场 [2] - 国产电纸书品牌在618大促中表现突出,汉王科技包揽京东电纸书品牌热销榜总销量、6英寸及10.3英寸主流尺寸销量三项冠军 [4] 产品功能与技术升级 - 电纸书从单一阅读功能升级为集阅读、办公、娱乐于一体的生产力工具,具备笔记、批注、语音转写等功能 [1][3] - 显示技术革新,彩色墨水屏新品增多,吸引更多消费者 [3] - 国产厂商采用安卓系统构建开放生态,整合京东读书、微信读书等平台,并接入DeepSeek等大模型应用 [2] 行业驱动因素 - 数字化阅读和无纸化办公普及,环保理念深入推动电子纸应用扩展 [3] - 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提出支持电子纸在新型智能终端、文化、旅游等领域扩大应用 [3] - AI技术加持提升生产力,交互方式回归本能,关键核心技术处于迭代进阶时期 [4][5] 竞争格局与市场策略 - 电纸书面临AI耳机、AI眼镜等智能办公终端的竞争,但其大屏幕、类纸显示、强CPU处理能力适合深度办公场景 [5] - 与平板电脑竞争需加强AI融合,优化屏幕显示和手写体验,凭借护眼、高刷新率等特性脱颖而出 [5] - 厂商建议提升屏幕刷新速度、彩色显示效果,统一标准以增强生态兼容性,并进一步智能化 [5] 厂商动态与生态建设 - 汉王科技、科大讯飞、掌阅、文石等品牌推动电纸书向办公和教育领域拓展 [4] - 国产厂商破除封闭系统壁垒,构建聚合型开放系统平台,整合网文阅读资源 [2] - 科大讯飞的语音技术和小猿的K12内容在办公和教育领域取得显著成绩 [4]
作为全职妈妈,我是如何一年读超过100本书的?
36氪· 2025-06-28 07:05
根据提供的新闻内容,没有涉及具体的公司或行业分析,主要内容是关于个人阅读习惯的改变和策略。因此,无法按照要求输出关于公司和行业的内容。以下是基于新闻内容的非公司/行业相关总结: 阅读习惯改变 - 个人通过战略性的生活方式改变,一年内阅读超过100本书并听了大量有声书 [4] - 改变包括利用BookTok社区、使用Kindle设备以及调整日常作息 [5] - 采用三本书并行阅读策略:Kindle电子书、纸质书和有声书 [6][8] 时间管理策略 - 减少无意识看电视时间,只在真正想观看时投入时间 [7] - 利用清晨孩子醒来前的安静时间进行阅读 [7] - 在通勤和家务时间通过有声书继续"阅读" [8] 阅读效果追踪 - 使用笔记应用程序记录阅读书目并标注个人感受 [9] - 通过设定界限优先保证阅读时间 [9] - 阅读带来睡眠改善、压力减轻和工作生活平衡等积极影响 [4]
杭州图书馆百场“阅读+”体验暑期开席
杭州日报· 2025-06-27 11:16
活动内容与形式 - 杭州图书馆推出"悦读一夏"暑期系列阅读推广活动,包含百余场"阅读+"体验,涵盖经典诵读、非遗体验、科技探索、音乐欣赏、数字阅读等主题 [1] - 具体活动包括青少年古筝专场音乐会、智能无人机编程夏令营、小书虫市集、高尔夫运动科普课堂等多元化文化供给 [2] - 活动突破传统阅读推广单一模式,构建以"阅读+"为核心的立体化服务生态,探索公共文化服务普惠化、均等化路径 [1] 基础设施与服务体系 - 杭州已建成文化驿站95个、邻里阅读空间186个、城市书房和杭州书房418个、"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1884个,形成覆盖全域的公共阅读服务体系 [2] - "一键借阅"平台整合14家公共图书馆超百万册图书资源,支持线上线下通借通还和送书到家服务 [3] - 社区及企业图书室、民间文创书店等被纳入邻里阅读空间,拓展服务半径,激活服务体系末端 [3] 创新举措与未来规划 - 杭州图书馆推出"杭城十二Yuè·四季阅行"主题研学计划、悦读快车流动图书馆、浙江省首个"银龄友好"阅读空间等创新服务 [3] - 杭州将启动新一轮公共文化服务政策和现代化标准建设,打造社会文化资源"共享矩阵",建立社会力量参与资源库 [3] - 杭州图书馆计划深化数字化技术赋能智慧服务,完善全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打造本地新型公共阅读空间品牌 [4] 用户数据与影响 - 暑假期间杭州图书馆日均接待量预计超6000人次,周末突破1万人次 [4] - 活动旨在让青少年在书香浸润中度过充实假期,推动阅读成为市民触手可及的生活方式 [4]
将好书带给世界读者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6-26 06:21
展会概况 - 第31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图博会)于6月18日—22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主题为"促进文明传承发展,推动交流互鉴共赢" [4][5] - 展会规模:80个国家和地区的1700多家展商参展,22万种中外精品图书亮相,近30万人次观众入场参观 [4] - 主办方为国家新闻出版署,承办方为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 [4][5] 新书发布与主题图书 - 中国作家馆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为主题,展示抗战题材作品并发布"中国文学地图"大数据成果 [6] - 人民日报出版社与晨光出版社联合出版儿童叙事诗《号角》,中译出版社与中国国家博物馆推出《美的多元:古希腊的艺术与生活》文物图录 [7] - 福建美术出版社出版"人工智能艺术设计新逻辑"丛书,探索AI创作逻辑与人机协同模式 [7] - 浙江文艺出版社推出春秋历史主题随笔集《我在春秋遇见的人和神》,浙江摄影出版社发布鄂温克文化摄影集 [8] - 黑龙江美术出版社出版《中国冰花瓷》,系统展示陶瓷技艺与冰雪文化 [8] - 团结出版社推出《中国古代读书故事》,挖掘古代读书精神以推动全民阅读 [9] 数字出版与融合趋势 - 番茄小说与近400家出版机构合作,上架38万册电子书(同比增长60%),包括44部茅盾文学奖作品 [9] - 数字化阅读趋势显著,近八成成年国民通过手机阅读 [9] - 行业论坛聚焦出版业数字化转型与国际化传播,探讨数字化版权交易平台建设 [9][13] 主宾国马来西亚活动 - 马来西亚作为主宾国设立500平方米特色展区,展示多语种图书并举办"马来西亚50佳国际版权推荐图书"特别展 [10] - 新华出版社与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签约输出《近镜头:温暖的瞬间》马来文版权 [11] - 马华文学作家黎紫书分享创作经验,分析马华文学特点与突破方向 [12] - 马来西亚城市书苑提出AI驱动翻译、数字化版权走廊等创新机遇 [13] 中外版权合作成果 - 展会达成中外版权贸易协议(含意向)2826项 [14] - 长江出版社输出《长江这10年》英文版权,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与施普林格·自然集团合作出版集成电路技术丛书 [15] - 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中国种子——我在哈萨克斯坦种小麦》实现多语种版权输出 [15] -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推动宁肯作品海外传播,英国查思出版公司强调题材独特性是"走出去"关键 [16] - 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托卡尔丘克作品系列丛书(11种已出9种),中译出版社"DK英语"系列销量破百万 [16] - 中意经典著作互译项目启动,首批含史铁生《我与地坛》等4部作品 [17] - "中缅当代文学互译丛书"已出版7种图书,入选"十四五"国家重点规划 [17] 线上延续活动 - 中国出版集团举办为期6个月的全球云展销大会,构建图书全球展销生态圈 [17] - "阳光阅读计划"联合多家出版社展销4000余种产品,打造国际中文学习产品展销季 [17]
海峡出版发行集团:双品牌赋能 书香八闽“阅”新篇
新华网· 2025-06-25 18:54
实体书店转型升级 - 公司通过书展、名家互动、阅读交流等活动推动实体书店转型,2025海峡读者嘉年华在福建全省新华书店和大梦书屋举行[2] - 厦门市新华书店永同昌门店将三分之一面积改造为"新华·思享空间",包含自习室、教室、茶室等复合功能区域[5] - 漳州新华书店与科学实验室合作推出"新华科普体验馆",科学实验课程每周吸引大量儿童参与[6] - 截至2025年3月,公司旗下104家新华书店升级改造完成率超80%,拥有10家大梦书屋直营店和近40家"大梦悦读空间"[8] 主题书店创新 - 公司打造"一店一主题"的闽韵主题书店,如泉州新华·城市记忆主题书店结合非遗文化,推出"∠45°刺桐幻幕"国潮快闪活动[9][11] - 全国首家"福"文化主题书店"福书轩"陈列福图书、福文创,并开展福文化专题展览和讲座[13] - 福州马尾"新华·阅海"海洋文化主题书店提供上万种海洋文化出版物及主题讲座,成为文化地标[14][15] 数字阅读发展 - "新华·云书馆"数智阅读平台已在福建50多家单位落地,支持扫码阅读和智能听书功能[18] - 福州安泰图书城推出全国首个新华书店元宇宙空间,通过VR技术还原出版物中的场景[20] 校园书店建设 - 新华书店厦大翔安校园店结合校歌打造阅读长廊,提供差异化选品和文创体验[23] - 公司实施"一校一品"策略,在福州大学、福建医科大学等高校开设特色主题校园书店[25] - 截至报道时,公司已开设近70家校园书店,经营总面积超1万平方米[27]
练好这3种能力,你做什么都牛逼
36氪· 2025-06-25 18:33
核心能力分析 阅读理解能力 - 快速学习新知识并转化为工作效率提升是核心竞争力[3][4] - 高效运用新技术(如AI作图)需先理解其功能边界而非急于否定[8][9][11] - 持续关注生产效率提升可保持行业竞争优势[13][14] 销售能力 - 广义销售涵盖职场中的自我推销、方案汇报及观点输出[16] - 成功销售依赖共情能力与痛点精准匹配[17][21] - 跨行业销售案例显示销售技巧比专业知识更重要[18][19] 领导关系管理 - 上下级利益共同体关系是职场晋升关键[23][24] - 领导需求包含技术层面与政治层面双重维度[24] - 内推资源比海投简历更高效[25] 行业应用启示 技术迭代应对 - 新兴技术(如AI)的早期采纳者通过功能测试建立应用优势[9][11] - 动态学习能力可适应技术变迁(如BI/CI替代AI)[13] 人才价值定位 - 效率提升是公司支付溢价的核心依据[6] - 销售能力突破行业限制的关键在于人性洞察[17][20] 组织行为观察 - 领导决策受内部政治博弈影响大于业绩表现[24] - 历史管理典籍(如《资治通鉴》)对现代职场策略具有参考价值[24]
2025年武汉市“新时代乡村阅读季”启幕
长江日报· 2025-06-25 09:44
活动概况 - 2025年武汉市"新时代乡村阅读季"活动以"弘扬三大精神,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在黄陂区王家河街道启动,这是该市连续第四年开展此项全国性农民阅读文化活动[1] - 启动仪式包含主题宣讲《弘扬大别山精神——革命歌谣里的黄陂记忆》,通过红歌解析展现精神时代价值[1] 文化成果 - 黄陂区近年全民阅读成效显著:甘露山文创城阅读空间、心湖书屋等获评市级"最美阅读空间","木兰读书节"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1] - 25名农家书屋管理员获评武汉市"金牌管理员",占全市总数25%[1] - 2024年度成果包括:向23所农家书屋和7所乡村中小学捐赠5100余册书籍及价值7万元物资,开展数十场阅读推广活动[1] 活动内容 - 现场开展书香市集、科普助农、非遗展示等惠民活动,武汉出版集团向村民赠送价值3万元的蔬菜种子、书刊及非遗手工艺品[1] - 2025年计划在全市9个新城区开展30场特色活动,聚焦趣味阅读、养生阅读、科普阅读三大主题[2] - 采用"阅读+农技""阅读+文旅""阅读+教育"等创新模式,打造多元化阅读场景[2] 组织架构 - 活动由市农业农村局、市文旅局、市妇联等市直机关协同推进,构建覆盖全域的乡村文化服务体系[2] - 通过知识传播、技能提升和价值观引领,推动"农耕文明"与"书香社会"融合发展[2]
汇聚“凡人微光”,助力全民阅读,“新华书院”达人联盟在京成立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6-24 10:09
活动现场,中国出版集团党组成员、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臧永清表示,"新华书院"达人 联盟的成立,体现了新华书店总店落实中国出版集团发展内容电商部署的自觉,是深化全民阅读工作、 创新阅读推广模式的又一重要实践。新华书店总店执行董事、党委书记任江哲谈到,"新华书院"达人联 盟是"新华全民阅读空间"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具体推进,将致力于打造达人培育和阅读服务的新平 台。 "自媒体平台已经成为普通人自我成长的宝贵舞台,达人联盟将从文化赋能、系统培训、平台拓展、产 业链协同四大维度为达人提供深度支持,努力让普通人在全民阅读的平台上闪闪发光。"新华互联电子 商务有限责任公司武汉分公司(筹建中)负责人马俊介绍了"新华书院"达人联盟的筹建背景、发展规划 与未来愿景。 "新华全民阅读空间"是新华书店总店建立的综合性阅读服务平台项目。作为"新华全民阅读空间"的重要 组成部分,"新华书院"达人联盟旨在深度挖掘、精心培育、有效孵化并广泛推广一批具有较好文化素养 和较大影响力的全民阅读推广人,为他们提供实现个人价值的平台,发挥联盟的链接作用,促进作者、 出版者、读者、阅读推广人交流合作,推动优秀图书广泛传播。 转自:北京日报 ...
大脑的认知骗局:人类如何"驯化"神经回路学会阅读?
36氪· 2025-06-24 07:09
神译局是36氪旗下编译团队,关注科技、商业、职场、生活等领域,重点介绍国外的新技术、新观点、新风向。 编者按:阅读并非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而是大脑后天习得的认知魔法。本文从文字演化史切入,揭示人类如何"劫持"大脑模式识别系统,将符号转化为跨 越时空的思想载体。文章来自编译。 这幅楔形文字石碑创作于公元前486-465年波斯薛西斯一世统治时期,上面包含了埃兰语、古波斯语和巴比伦语三种文字。 我们总是把读写能力视为理所当然。 无论是使用智能手机还是观看带字幕的电影,多数人从童年便开始阅读。尽管读写能力需要系统学习,但截至2022年全球约87%人口已被认定为具备读写能 力(数据来源)。 但这个看似普遍的能力,实际上并不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的自然产物——至少不是直接演化而来的。 相反,人脑发明了一种通过符号传递信息的方式,令知识可跨越空间的阻隔乃至于穿透时间的屏障。 那么,我们的大脑是怎么做的呢? 举个例子:单词之间要隔开在现代人眼中理所当然,但在古代文本(从古典拉丁语到吠陀梵语)其实并不常见。这种被称为"连续书写"的惯例,要求读者必 须出声朗读才能确定词语分界。 直到公元7-8世纪,某些爱尔兰和盎格鲁-撒克逊的圣 经 ...
“阅读力”也是“发展力”(现场评论)
人民日报· 2025-06-24 06:10
书博会的一个创新之举颇有意味——举办"好书共读 好文共享——'中国好书'短视频展演活动",鼓励人 们以创意方式分享好书。当今时代,阅读早已不限于纸质书,载体延伸到电子设备,场景从书房拓展到 多种多样的场合,内容也因海量信息而更加丰富多元。电子书、有声书、互动式阅读等层出不穷,形态 的创新突破与多元融合,使得阅读更有趣味。唯有以创新拥抱时代,才能点燃阅读热情、开拓阅读空 间,更好建设书香中国。 阅读"始于书却不止于书",这在书博会上得到清晰的呈现。140多场活动涵盖新书发布、非遗展演、舞 台剧演出等,将阅读场景与消费场景深度融合,形成了集出版物展销、信息交流、行业研讨、非遗展示 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平台。数据显示,书博会吸引超过450万人(次)线上线下逛展,累计交易额约 2.34亿元。既是人文的盛会,也是发展的平台,书博会以书为媒,撬动的是产业动能,释放的是消费活 力。 从更广视角看,阅读不仅是个人成长的阶梯,也能为城市发展、区域振兴提供精神动力。"发展力"需 要"阅读力","阅读力"也是"发展力"。 书页翻动处,激荡时代的声响;文化交融中,生发精神的力量。书香里潜藏着社会进步的巨大动力 书页翻动处,激荡时代的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