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搜索文档
下阶段金融工作“路线图”来了,明确六大工作重点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7 15:37
货币政策方向 - 落实落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为巩固拓展经济回升向好势头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1] - 中国人民银行于10月27日开展90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连续三个月维持较高规模的流动性投放 [2] - 10月央行综合运用政策工具向银行体系注入中期流动性,加量规模连续三个月处于6000亿元的较高水平,预计后期操作模式有望延续 [3] 金融监管与风险防控 - 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金融监管,不断增强监管质效 [1][3] - 商业银行资产质量抬升,不良贷款率降至1.49%,拨备覆盖率提升至211.97%,风险抵御能力增强 [7] - 银行机构数量持续优化,2024年末银行法人机构较上年减少195家,城商行合并重组及农商行转型联合银行模式成为趋势 [7]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 突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重点方向,着力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1][4] - 2024年11月至2025年9月,A股98家企业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融资918亿元,其中86%为民营企业,92%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 [4] - 截至2025年9月末,科技、绿色、普惠、养老、数字经济产业贷款同比分别增长11.8%、22.9%、11.2%、58.2%、12.9%,均明显高于全部贷款增速 [4] 银行具体举措与战略重点 - 多家大型银行强调将坚守“防风险、强监管、促高质量发展”的工作主线,并突出做好“五篇大文章” [3][4][5] - 建设银行提出体系化推进金融“五篇大文章”,全力支持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5] - 农业银行明确坚持把金融服务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优先增加县域农村金融供给,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 [5] 金融开放与国际竞争 - 推进金融高水平双向开放,维护国家金融安全 [1][6] - 中国银行提出加快提升全球布局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升级完善全球服务体系,助力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9] - 工商银行表示将发挥好金砖国家工商理事会等国际平台作用,建设银行强调要深化本外币一体化经营,增强参与国际竞争能力 [9]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持续提升经济金融适配性
证券日报网· 2025-10-25 08:46
会议核心精神与学习部署 - 会议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强调其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上的重要会议 对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深远影响 [1] - 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是确保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决定性进展的纲领性文件 [1] - 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金融系统的重大政治任务 需高标准全方位推进 确保入脑入心落地落实 [3] 金融监管工作重点方向 - 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加快推进金融强国建设 [2] - 履行防风险首位主责 健全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体制机制 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2] - 扛牢强监管严监管政治责任 持续强化“五大监管” 增强监管的前瞻性、精准性、有效性和协同性 [2] 金融服务与发展规划 - 围绕“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统筹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 持续提升经济金融适配性 [2] - 对照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清单 加快进度确保今年和“十四五”工作圆满收官 精心谋划明年和“十五五”时期工作 [3] - 推动金融业稳健运行 更好服务高质量发展 [3]
金融监管总局:要履行好防风险首位主责 不断健全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的体制机制
第一财经· 2025-10-24 20:19
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消息,10月24日,金融监管总局党委书记、局长李云泽主持召开党委(扩大) 会议,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结合金融监管工作实际,研究部署贯彻落实措施。会议强 调,要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加快推进金融强国 建设,为确保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决定性进展贡献更多金融力量。要履行好防风险首位主责, 不断健全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的体制机制,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 风险的底线。要扛牢强监管严监管政治责任,持续强化"五大监管",不断增强金融监管的前瞻性、精准 性、有效性和协同性。要紧紧围绕全会提出的"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统筹做好金融"五 篇大文章",持续提升经济金融适配性。要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反腐,打造山清 水秀的金融政治生态,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贯彻落实。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
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 护航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金融时报》记者专访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局负责人
金融时报· 2025-10-21 10:01
文章核心观点 - "十四五"以来中国金融体系总体稳健,金融机构整体健康,金融市场运行平稳,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取得重要成果 [1] - 中国人民银行通过精准处置高风险集团、清理整顿影子银行、推进长效机制建设等措施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 [1][2][3] - 下一步将持续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4] 金融稳定保障体系建设举措与成效 - 精准有效处置重点高风险集团等重大金融风险,全面清理整顿影子银行风险和非法金融活动,金融业脱实向虚、盲目扩张态势得到根本扭转 [2] - 金融稳定立法成效显著,《金融稳定法(草案)》已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并公开征求意见,设立中国人民银行宏观审慎和金融稳定委员会 [3] - 存款保险制度平稳运行,截至2025年6月末全国共有3554家投保机构,50万元偿付限额能为99%以上存款人提供全额保障 [3] - 金融稳定保障基金已设立并有一定资金积累,定位于中央掌握的应对重大金融风险的后备资金 [3] 风险早期识别与处置机制 - 中国人民银行会同相关部门前移风险防控关口,持续完善金融风险监测预警评估体系,落实"早识别、早预警、早暴露、早处置"要求 [4] - 综合运用央行评级、压力测试等工具完善风险识别指标,通过对异常指标的分析发现风险苗头 [5] - 推动健全硬约束早期纠正工作机制,设置清晰整改时限和要求,促进早期纠正与风险处置有效衔接 [6] - 支持地方政府采取在线修复、兼并重组和市场退出等方式化解存量风险,高风险中小银行数量已较2019年峰值明显压降 [6] 未来工作方向与风险平衡 -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稳妥有序推进房地产、地方政府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重点领域风险化解 [7] - 从宏观层面把握经济增长、经济结构调整和金融风险防范间的动态平衡,以高质量发展应对风险挑战 [7] - 在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下稳妥化解风险,充分发挥存款保险基金防范挤兑、差别费率、早期纠正、风险处置等核心功能 [7] - 探索拓展中央银行宏观审慎与金融稳定功能,逐步将主要金融活动、金融市场、金融基础设施等纳入宏观审慎管理 [8]
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 护航高质量发展新征程——《金融时报》访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局负责人
金融时报· 2025-10-18 09:12
金融稳定保障体系建设举措与成效 - 精准有效处置重点高风险集团等重大金融风险,全面清理整顿影子银行风险和非法金融活动,金融业脱实向虚、盲目扩张态势得到根本扭转 [2] - 金融稳定立法成效显著,《金融稳定法(草案)》已进入立法程序,并设立中国宏观审慎和金融稳定委员会 [3] - 存款保险制度平稳运行,截至2025年6月末覆盖3554家投保机构,50万元偿付限额为99%以上存款人提供全额保障,并采用风险差别费率机制 [3] - 金融稳定保障基金已设立并有一定资金积累,定位于应对重大金融风险的后备资金 [3] - 通过早期纠正措施累计推动数百家机构风险得到初步化解,高风险中小银行数量较2019年峰值明显压降 [3][5] “四早”风险防控机制的实践与进展 - 前移风险防控关口,综合运用央行评级、压力测试等工具完善风险识别指标,通过对异常指标分析发现风险苗头 [4] - 推动健全硬约束早期纠正工作机制,为高风险机构设置清晰整改时限和要求,促进早期纠正与风险处置有效衔接 [5] - 有序推动存量高风险机构数量压降,支持地方政府采取在线修复、兼并重组和市场退出等方式化解风险 [5] - 加强与相关部门协同,监测不同类型金融机构和跨市场风险,防范各类金融风险叠加共振 [5] 统筹发展与安全的下一步考量 - 从宏观视角把握经济增长、经济结构调整和金融风险防范间的动态平衡,加大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 [7] - 在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下化解风险,健全风险处置责任机制,充分发挥存款保险基金核心功能 [7] - 探索拓展中央银行宏观审慎与金融稳定功能,将主要金融活动、市场、基础设施纳入宏观审慎管理 [8] - 强化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和评估能力建设,完善系统性风险评估和认定机制 [8]
坚决打好攻坚战持久战
人民日报· 2025-10-16 06:22
农业与粮食安全 - 2025年9月中下旬持续连阴雨席卷多省给秋粮收获带来困难[2] - 安徽山东河北河南等地通过抢收抢烘全力以赴抗灾夺秋粮丰收[3] - 农业是稳定经济社会的压舱石关系发展大局[4] 科技创新与自立自强 -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2025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中国首次跻身全球创新指数前十[13] - 复旦大学团队研发出全球首颗二维—硅基混合架构闪存芯片在下一代存储核心技术领域掌握主动权[16] - 完善党中央对科技工作统一领导体制健全新型举国体制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14] 对外贸易与开放合作 - 2025年前三季度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33.61万亿元同比增长4%[17] - 面对美国单方面掀起的所谓对等关税风暴中国迅速反击多箭齐发在多领域打出反制组合拳[12] -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筑起中国经济韧性的强大依托[21] 金融风险防控与底线思维 -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取得重要成果高风险机构数量较峰值大幅压降清退违法违规股东3600多个[22] - 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白名单项目贷款超7万亿元[22] - 从去杠杆治乱象到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控立足当下着眼长远筑牢金融安全堤坝[23] 基础设施建设与区域发展 - 贵州花江峡谷大桥于2025年9月28日正式通车新的世界第一高桥让山地王国变身高速平原[25] - 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进入桥梁建设冲刺期通一座桥兴一片业富一方百姓的美好愿景成为现实[25] - 以千年大计推进雄安新区建设推动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发展这座未来之城[30] 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 - 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8] - 在万里风沙带上实现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传奇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打一场三北工程攻坚战[28] - 塔克拉玛干沙漠戴上绿围脖科尔沁沙地重现草原风光黄河几字弯铺展金沙蓝海绿洲画卷[29] 长期发展战略与制度构建 -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成为激活全局的棋眼与关键突破口推动大市场向强市场稳步转变[32] - 出台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盘活内需大棋局让国内市场的基本盘更稳固[24] -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夯实国家发展和安全保障的基础支撑[24]
学思践悟习近平同志在闽金融论述与实践启示
金融时报· 2025-10-09 11:16
文章核心观点 - 文章系统阐述了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间关于金融工作的前瞻性、开创性理论与实践探索,这些探索是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理论源头和先期探索 [1][6] - 这些论述与实践对当前推进金融强国建设、深化金融改革、服务实体经济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1][6] - 福建省人民银行系统将持续深入学习领会相关启示,奋力谱写福建金融现代化新篇章 [14] 历史、文化和时代背景 - 福建拥有悠久的资金融通历史,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唐代开启铸币先河,明清时期典当、钱庄、票号等成为金融业早期雏形 [2] - 福建具有独特的“三侨”资源,侨批、侨汇为近代银行业发展提供经验,侨汇资金为新中国成立后的福建经济发展注入动能 [2] - 福建红色金融历史积淀深厚,20世纪20至30年代,闽西苏区开创了中国革命金融事业的先河,创办了首家红色银行、首批红色信用合作社等 [3] - 改革开放初期,福建成为最早实施对外开放的省份之一,成立了全国首家中外合资银行(厦门国际银行)、首批证券公司之一(华福证券)和首批股份制银行之一(兴业银行) [4] 金融论述与实践的深刻启示 - 坚持党对金融工作的全面领导,强调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强对金融工作的领导,与新时代加强党中央对金融工作集中统一领导的要求一以贯之 [7] - 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宗旨,提出建立股份制的福州市城市合作银行为个体工商户和小集体企业服务 [8] - 截至2024年末,福建省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为8.43万亿元,各项贷款余额为8.63万亿元,分别是2002年末的18.8倍和26倍 [8] - 2024年末,全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绿色贷款、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分别同比增长27.52%、7.57%、23.19%、10.84%,均明显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 [8] - 坚持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亲自推动处置宁德地区“标会”乱象、福州金融“三乱”等一系列金融风险,福建省连续6年保持无高风险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9] - 坚持推进区域金融改革开放,指出解决金融深层次问题根本出路在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推动成立全国首家中外合资银行,支持两岸金融合作 [10] - 坚持科学运用金融规律,强调要像尊重自然规律一样尊重金融规律,构建福建“金融安全区”,从市场化法治化角度推进信用福建建设 [12] - 坚持着眼长远统筹谋划金融工作,牵头制定厦门、福州金融发展战略规划,前瞻性提出实行“存款保险制度”、建设“自由港型经济特区”等理念 [13] 未来实践方向 - 支持保障国家发展战略,紧盯福建四大支持产业和“四大经济”,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 [15] - 坚持金融为民,总结推广国家级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经验,优化农村生产要素流转,创新“接地气”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16] - 推进金融改革创新,全面落实金融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的措施,深化福建自贸试验区建设,稳步扩大金融制度型开放 [17] - 统筹发展与安全,加强宏观审慎管理,稳妥化解房地产市场、地方政府债务等重点领域风险隐患,以科技赋能监管 [18] - 培育弘扬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结合福建地域文化特点,让“五要五不”要求内化为干部职工的行为准则,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19]
“同题共答”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经济日报· 2025-09-26 06:09
金融体系现状与风险处置 - 金融体系总体稳健,金融机构整体健康,金融市场运行平稳[1] - 要有序处置金融领域一批突出风险点,有效防范化解外部风险对金融市场的外溢和冲击[1] - 高风险机构数量和高风险资产规模较峰值大幅压降,在金融体系中占比较小,相当部分省份已实现高风险中小机构动态清零[2] 风险防范与监管框架 -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金融风险与经济问题相互交织传导[1] - 强化金融监管是防范金融风险的第一道防线,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5年来发布各类规章制度171件,基本建立全生命周期制度体系[2] - 要坚持同题共答,齐抓共管,中央与地方密切配合,健全权责统一、激励约束相容的风险处置责任机制[1] 公司治理与风险内控 - 完善公司治理机制是化解重点领域风险、整治金融乱象的关键抓手,公司治理机制不完善是金融机构出险主因[3] - 公司治理旨在防范因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引发的代理问题,包括大股东操纵和内部人员控制[3] - 需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将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有机融合,完善董事会结构以保持董事独立性和专业性[3] 金融工作领导与改革 - 加强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是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的根本保证[2] - 党中央对金融工作领导体制、金融监管体制等进行了一系列重塑性改革,设立中央金融委员会和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2] - 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进一步增强,重盈利轻党建等不良政绩观与价值观得到纠正[2]
省政协就推进地方政府平台公司产业转型升级重点提案进行督办调研
新华日报· 2025-09-25 05:55
调研活动概述 - 江苏省政协于9月24日对“地方政府平台公司产业转型升级”重点提案进行专题督办调研 [1] - 调研活动包括实地考察省文投集团和南京扬子国投集团并召开督办会议 [1] - 提案相关单位如省财政厅、省委金融办、省发展改革委、省国资委、省数据局等介绍了提案办理情况 [1] 平台公司转型方向 - 会议围绕分类推动融资平台改革转型、加快压降融资平台债务规模、强化融资平台投资项目管理等方面深入研讨 [1] - 目标是坚持在发展中化债、在化债中发展以有力有序有效助推地方融资平台出清 [1] - 南京扬子国投集团在会上介绍了企业改革转型的具体情况 [1] 政策指导精神 - 调研强调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工作的重要论述 [1] -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被视为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需按照中央部署及省委要求执行 [1] - 旨在为巩固拓展经济回升向好势头、扛好经济大省挑大梁责任作出贡献 [1]
万联证券徐飞:“十五五”资本市场发展将更成熟稳健 为投资者带来更多回报
中证网· 2025-09-24 14:59
金融业发展成就与回顾 - 发布会总结了"十四五"期间金融业在体制机制改革、服务实体经济、支持科技发展、防范化解风险等方面取得重要成就 [1] - 金融监管总局系统机构改革圆满收官,中国特色的资本市场法治体系进一步健全 [1] - 金融业围绕科技产业发展推出一系列里程碑式政策,覆盖科技创新全生命周期的金融生态体系正加速形成 [1] 金融风险防控与化解 - "十四五"期间对城投、房地产、中小金融机构等高风险领域的金融风险进行了有效化解并取得积极成果 [2] - 对金融风险的有效处置为"十五五"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2] 宏观调控与政策支持 - "十四五"期间政策坚持自主性并兼顾内外均衡,根据宏观经济实际运行情况决定货币政策措施 [2] - 政策保证了流动性充裕,为"十五五"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流动性支持 [2] 资本市场未来展望 - 预计"十五五"期间资本市场发展将更加成熟稳健,能充分发挥投融资端功能 [1] - "十四五"期间金融体制机制的深化改革为"十五五"加快构建现代金融体系及推动科技强国、金融强国建设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