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集资

搜索文档
推动非法集资案件办理提质增效
中国证券报· 2025-08-08 15:21
非法集资犯罪形势与模式 - 当前非法集资犯罪形势严峻复杂,线上线下并行,传统手段与新型手段交织,主要模式包括民间投融资、私募基金、养老、文旅等旗号,新型案件涉及区块链、虚拟币、新能源、影视投资等市场热点 [1] - 非法集资犯罪高发领域包括民间投融资中介、养老、涉农、影视投资、虚拟货币等,需同步打击关联非法金融活动以遏制高发势头 [2] 检察机关打击非法集资的举措 - 全国检察机关持续保持严惩态势,挂牌督办重大案件,加强案件诉讼和追赃挽损工作 [2] - 运用"三个善于"方法论介入侦查、引导取证,严格把握入刑标准,对涉案人员分层处理,贯彻宽严相济政策 [2] - 对重大跨区域案件执行"三统两分"原则,主办地统筹处置,分办地协同查处 [2] - 最高检与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建立会商机制,多地检察院与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协作,加强信息沟通和线索移送 [3] 追赃挽损机制与手段 - 将追赃挽损贯穿办案全过程,综合运用民事、刑事手段,最大限度减少群众损失 [4] - 全面审查证据并深挖财产线索,核实集资参与人提供的线索,同步追查洗钱案件 [5] - 通过强制追缴、责令退赔与认罪认罚从宽结合,督促犯罪嫌疑人退赃退赔,根据退赔时间依法从轻或减轻处罚 [5] - 对境外转移资金利用国际司法协助条约追逃追赃,对易贬值物品及时拍卖,对经营项目委托专业机构评估处置 [5] 技术赋能办案实践 - 检察机关探索技术赋能办案,如江苏常州钟楼区检察院研发涉众型经济犯罪一体化办案软件,实现数据共享和智能辅助 [7] - 北京检察机关利用大数据模型对高风险企业"精准画像",助力金融风险早识别早处置 [7] - 浙江杭州、北京海淀区等地检察机关运用数据分析穿透资金流向和异常账户特征,提升证据审查能力 [7] - 未来将进一步发挥数据技术作用,解决犯罪数额认定、资金流向查处、资产处置等难点问题 [8] 风险防范与宣传教育 - 检察机关通过发布宣传作品、典型案例、专题讲座等方式开展常态化法治教育,揭示非法金融活动新形式及风险 [3] - 结合防范非法金融活动宣传月等重要节点,提升全民识别防范金融风险能力 [3]
大连涉107亿余元非法集资案宣判
证券时报· 2025-08-01 18:11
案件判决 - 辽宁省大连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宣判一起涉107亿余元的非法集资案 被告人金成因犯集资诈骗罪、洗钱罪被判处无期徒刑 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1] - 被告人李晶因犯集资诈骗罪、洗钱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六年 并处罚金 [1] - 被告人曹靖宇因犯集资诈骗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三年六个月 并处罚金 [1] 案件详情 - 被告人金成、李晶和曹靖宇在未经国家金融监管部门批准的情况下开展非法集资 自2016年4月15日至2023年10月8日 以实际控制的多家公司非法吸收10万余名集资参与人资金107亿余元 造成8万余名集资参与人损失73亿余元 [1] - 为掩饰、隐瞒集资诈骗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来源和性质 被告人金成、李晶分别指使他人将非法集资款项通过提现或转账等方式 向其他公司或个人账户转入 由他人为金成、李晶代持股权、债权、房产、股票等 [1] 案件影响 - 法院认为金成等人实施的非法集资行为严重扰乱了国家的金融管理制度 造成全国多地数万名集资参与人财产损失 [1] - 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被告人家属、集资参与人等旁听了宣判 [2] 资产追缴 - 金成等人归案后 公安机关开展涉案资金、股票、保险、房产、车辆等资产追缴工作 相关资产将在判决生效后依法返还集资参与人 [2]
非法集资107亿余元!刚刚,宣判!
券商中国· 2025-08-01 16:14
非法集资案件判决 - 辽宁省大连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宣判一起涉107亿余元的非法集资案,被告人金成被判处无期徒刑,没收个人全部财产,被告人李晶和曹靖宇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六年和十三年六个月 [1] - 金成等人在未经国家金融监管部门批准的情况下,通过实际控制的多家公司非法吸收10万余名集资参与人资金107亿余元,造成8万余名集资参与人损失73亿余元 [1] - 被告人通过提现或转账等方式将非法集资款项转入其他公司或个人账户,由他人代持股权、债权、房产、股票等资产 [1] 案件影响与后续处理 - 该非法集资行为严重扰乱了国家金融管理制度,造成全国多地数万名集资参与人财产损失 [1] - 公安机关已开展涉案资金、股票、保险、房产、车辆等资产追缴工作,相关资产将在判决生效后依法返还集资参与人 [2] - 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被告人家属、集资参与人等旁听了宣判 [2]
【Fintech 周报】存款利率3个月期击穿1%;黄金公司上半年业绩爆表;万达出售快钱金融30%股权
搜狐财经· 2025-07-28 15:51
监管动态 - 平安银行广州分行召开反"内卷式"竞争宣导会议 要求全行2000多名员工签署承诺书 但相关消息发布后很快被删除 [1] - 广东银行同业公会建立整治"内卷式"竞争的"1+3+N"制度体系 包括监管部门负面清单、自律公约及业务领域自律举措 [1] - 北京市海淀区发布风险提示 指出稳定币等新概念可能被用于非法集资活动 强调未经许可不得吸收公众资金 [1] - 上海地方金融管理局公示965家"失联、空壳"地方金融组织 包括771家融资租赁公司和168家商业保理公司 要求其主动退出行业 [2] - 广发银行因涉嫌引导价格被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调查 其350亿元二级资本债券项目中部分机构中标服务费仅700元 [2] - 人民银行总行将支付宝和财付通纳入直接反洗钱监管名单 两家公司在第三方支付市场占有率分别为20.70%和18.31% [8] 行业数据与趋势 - 2025年6月银行定期存款利率持续下降 3个月期平均利率为0.949%(较上月跌5.5BP) 中长期利率全面进入"1时代" [2] - 公募基金二季度银行股持仓总市值达2053.69亿元 较一季度环比上涨27% 股份行最受青睐 [5] - 印尼央行数据显示2025年第二季度新增贷款加权净余额为85.22% 高于第一季度的55.07%但低于去年同期的89.11% [9] - 墨西哥要求大众金融公司对共同风险组自然人信贷额度不超过净资本10% 法人实体不超过15% [9][10] 银行业绩与资本运作 - 8家黄金采矿公司上半年净利润全部大涨 3家增速超100% 5家超50% [4] - 中信金融资产增持光大银行0.92%股份 耗资约22.25亿元 持股比例升至8% [4] - 宁波银行上半年营业收入371.60亿元(同比增长7.91%) 净利润147.72亿元(同比增长8.23%) [4] - 杭州银行上半年营收200.93亿元(同比增长3.89%) 净利润116.62亿元(同比增长16.67%) [4] - 常熟银行上半年营收60.62亿元(同比增长10.10%) 净利润19.69亿元(同比增长13.55%) [4] - 中国人保管理总资产突破4万亿元 较年初增长11.3% [8] 机构业务动态 - 常熟银行拟吸收合并江苏省内三家村镇银行 将其改设为支行 [6] - 京东消金与京东科技信息开展业务合作 遵循市场化定价原则 [7] - 平安消金获准开办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 [7] - 汇丰人寿注册资本由23.14亿元增至26.76亿元 [7] - 万达拟以2.4亿元出售快钱金融30%股权给中国儒意旗下公司 [8]
多地警示虚拟币非法集资风险!
第一财经· 2025-07-20 19:22
新型网络诈骗共性特征 - 夸大宣传与虚假承诺:常见话术包括"稳赚不赔""高额固定收益""保本付息"等,收益率畸高(日化1%-2%,年化超300%)[1] - 拉人头机制:通过层级奖励鼓励用户推广项目,形成传销式裂变[1][12] - 资金盘模式:法学界定义为"传销式集资诈骗",结合传销手段与集资诈骗特征[1][12] 虚拟货币类骗局手法 - 虚构背景与代币:打着去中心化旗号,伪造技术背景,发行无价值代币进行"质押生息",延伸"挖矿工具"概念[7] - 伪造合规形象:如"OURBIT平台"宣称新加坡注册、持有美英牌照,虚构9种虚拟货币交易假象,操控数据诈骗投资者[7] - 法律风险明确:我国规定虚拟货币交易不受保护,参与者可能面临资金损失及洗钱、诈骗等连带法律责任[3][7] 其他网络骗局类型 - 投资理财类:冒充正规机构设立资金盘或套牌APP,虚构股票、基金等产品,如"鑫慷嘉"伪造与中石油战略协议,通过多级分销瓜分资金[10] - 消费返利类:以"零元购物""消费全返"为噱头,如"海顺易购"分会员等级,通过拉人头获6%-4%奖励[11] - 虚构项目类:伪造政府背书或名人站台,如"EDA项目"假借跨境电商名义实施庞氏骗局[11] 资金盘运作模式 - 收益结构:分静态收益(固定返利)和动态收益(拉人头提成),后者推动快速裂变[13] - 参与者分层:操盘手(诈骗核心)、聪明人(投机套利)、老实人(受骗主体)[13] - 高回报陷阱:日化1%-2%的回报率与可信度负相关,爆雷前以"合法合规"话术维持运作[13][14] 监管动态与风险警示 - 多地联动警示:广东、湖南等7省份密集发布虚拟币非法集资风险提示,强调虚拟货币业务属非法金融活动[2][3][7] - 跨境化特征:新型诈骗呈现链条化、隐蔽性,如"鑫慷嘉"利用USDT跨境转移资金[10]
多地警示以“虚拟币”为名的非法集资风险
快讯· 2025-07-20 18:27
虚拟币非法集资风险警示 - 多地金融监管部门密集警示以"虚拟币"为名的非法集资风险 包括广东 云南 湖南 辽宁 黑龙江 浙江 福建等地 [1] - 监管关注焦点集中在新型网络诈骗风险 特别是号称"日息2%"的高收益骗局 [1] - 近期典型案例为百亿资金盘"鑫慷嘉"崩盘 引发社会对虚拟币相关诈骗的高度关注 [1]
防范披着“稳定币”马甲的骗局
经济日报· 2025-07-11 06:23
稳定币非法集资现象 - 不法机构利用"金融创新""数字资产"等噱头发行虚拟货币吸收资金,诱导公众参与炒作[1] - 骗局形式包括:以稳定币销售为名的杀猪盘、打包无价值数字资产高价出售、忽悠跨境开户投资等[1] - 非法集资行为特征包括未经国务院金融管理部门许可、违反国家金融管理规定、向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1] 非法集资特征分析 - 资质缺失:机构未经批准或备案,无合法吸收存款或发行理财产品的资质[2] - 概念包装:利用"稳定币""去中心化金融"等新概念制造信息不对称[2] - 虚假承诺:宣传"稳赚不赔""高额固定收益"等吸引投资者[2] - 资金池运作:依赖新投资者资金维持运转,存在资金链断裂风险[2] 监管与投资者建议 - 监管部门需加强动态监管、行政执法和行刑衔接,建立防范非法集资的"防火墙"[2] - 投资者应核实机构资质,选择持牌正规金融机构,远离虚拟货币炒作和非法代币发行[3] - 发现非法集资行为应及时向公安部门报案,避免财产损失[3]
事关稳定币!深圳发布风险提示
证券时报· 2025-07-07 15:49
稳定币风险警示 - 近期以稳定币为代表的数字货币受到市场广泛关注 但存在不法机构利用"金融创新""数字资产"等噱头吸收资金 诱导公众参与交易炒作 [3] - 不法机构通过编造"虚拟货币""虚拟资产"等投资项目进行虚假宣传 滋生非法集资 赌博 诈骗 传销 洗钱等违法犯罪活动 [3] - 专责小组强调此类机构未经国家金融管理部门许可 不具备吸收公众存款资质 提醒公众增强理性投资意识 [3] 监管动态 - 香港金管局总裁余伟文指出稳定币应作为支付工具而非投机工具 强调需客观看待其应用场景 [6] - 国际清算银行年度报告指出稳定币未达到货币体系支柱要求 在单一性 弹性和完整性测试中表现不佳 [7][8] - 稳定币匿名性和跨境便利特性带来反洗钱挑战 国际监管合作正逐步建立以管控风险 [7] 行业应用现状 - 除稳定币外 新型支付工具还包括央行数字货币网络 代币化存款 快速支付系统跨境连线等 发展前景由市场决定 [7] - 公链匿名性虽保护隐私 但缺乏KYC标准加剧了非法使用风险 成为洗钱和恐怖主义融资的潜在工具 [8]
深圳:警惕以稳定币等名义实施非法集资
财联社· 2025-07-07 11:56
警惕以稳定币等名义实施非法集资 - 近期以稳定币为代表的数字货币受到市场广泛关注 [1] - 不法机构利用"金融创新""数字资产"等噱头,通过发行虚拟货币等方式吸收资金 [1] - 这些机构诱导公众参与交易炒作,扰乱经济金融秩序 [1] - 此类活动滋生非法集资、赌博、诈骗、传销、洗钱等违法犯罪行为 [1] - 不法机构未经国家金融管理部门许可,不具备公开吸收公众存款资质 [1] - 《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明确规定国家禁止任何形式的非法集资 [1] - 因参与非法集资造成的损失由集资参与人自行承担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