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餐饮出海
icon
搜索文档
特海国际(9658.HK):汇兑亏损下降 同店翻台率增长
格隆汇· 2025-06-03 09:37
财务表现 - 2025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98亿美元,同比增长5.4% [1] - 扣非归母净利润0.12亿美元,同比扭亏为盈,主要受益于汇兑亏损下降 [1] - 公司利润率4.1%,同比下滑2.5pct,主要因员工成本、原材料成本及租赁费用增加 [2] 业务分项 - 海底捞餐厅经营收入同比增长4.5%,占总收入95%以上 [1] - 外卖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7.9%,主要因营销投入加大及配送网络拓展 [1] - 其他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2.7%,受益于第二品牌餐厅及火锅调味品销售增长 [1] 经营数据 - 整体翻台率3.9次/天(同比持平),同店翻台率4.0次/天(同比+0.1次/天) [1] - 客单价24.2美元,同比下降2.8%,因主动调价让利消费者 [1] - 餐厅日均销售额1.78万美元,同比增长1.71%,同店销售额增长0.34% [1] 成本结构 - 原材料及耗材成本占比同比+0.47%,因菜单升级及价格组合优化 [2] - 员工成本占比同比+1.42%,因人数增加及福利提升 [2] - 租金及相关开支占比同比+0.46%,水电开支占比同比-0.14% [2] 门店网络 - 一季度新开4家海底捞门店,关闭3家,期末总数达123家 [2] - 东南亚/东亚/北美洲/其他地区门店数均同比+1家,东南亚为主要分布区 [2] 行业前景 - 国际餐饮市场规模庞大且竞争分散,公司具备本土化适应能力与品牌优势 [3] - 公司单店模型持续优化,新店快速实现盈亏平衡 [3]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达8.97/10.41/11.69亿美元,归母净利润4406/5515/6341万美元 [3]
特海国际(09658):2025年一季度业绩点评:汇兑亏损下降,同店翻台率增长
长江证券· 2025-06-02 17:12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2][9]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一季度,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98亿美元,同比增长5.4%;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12亿美元,受益于汇兑亏损下降,同比扭亏为盈 [2][6] - 在餐饮出海浪潮下,特海国际以独特服务形式、优越品牌力、快速本土化适应能力成为中餐出海品牌中的弄潮儿,在规模庞大且竞争格局分散的国际餐饮市场中具备广阔发展空间 [2][9] - 公司单店模型不断优化,新店快速实现盈亏平衡,看好火锅行业在国际市场的发展空间以及公司未来的发展前景,预计公司2025 - 2027年实现营业收入8.97、10.41、11.69亿美元,实现归母净利润4406.37、5515.09、6340.58万美元 [2][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分业务情况 - 海底捞餐厅经营增长稳健,其他业务保持高增速。2025年一季度,海底捞餐厅经营/外卖业务/其他业务收入同比分别增长4.5%/37.9%/22.7%,海底捞餐厅经营收入依然占整体的95%以上 [9] - 外卖业务增长主要系公司加大投资与营销以及餐厅覆盖范围扩大,配送网络拓展;其他业务增长一方面来源于红石榴计划孵化的第二品牌餐厅,另一方面系火锅调味品以及品牌食品在当地客户、零售商中越来越受欢迎 [9] 经营情况 - 餐厅销售额增长,公司主动调整定价导致客单价下降。2025年一季度,公司翻台率3.9次/天,同比持平,同店翻台率4.0次/天,同比增长0.1次/天 [9] - 各区域顾客日均消费均有所下跌,主要系公司主动调整定价、菜品份量让利消费者,公司整体客单价24.2美元,同比下降2.8% [9] - 餐厅平均每日销售额1.78万美元,同比增长1.71%,同店销售额同比增长0.34% [9] 盈利能力情况 - 公司让利员工及消费者,利润率有所下滑。2025年一季度,公司原材料及耗材成本/员工成本/租金及相关/水电开支占比分别同比+0.47%/+1.42%/+0.46%/-0.14% [9] - 员工成本大幅增长一方面是随着餐厅网络扩张,客流量与翻台率提升下,员工人数增加,另一方面是公司增加了员工福利,提升员工忠诚度与工作满意度 [9] - 原材料成本提升则主要是由于公司主动调整菜单、升级产品以及提供更优惠的价格组合 [9] - 一季度公司利润率4.1%,同比下滑2.5pct,除上述因素外,还因公司随着餐厅增长,外包服务费和日常维护费用增加以及短期租赁费用随员工福利投入增加而上升 [9] 门店情况 - 餐厅网络持续调整。公司一季度新开4家海底捞门店,同时继续调整经营不佳的餐厅,关闭了3家门店,截至一季度末,门店总数达123家 [9] - 与2024年同期相比,东南亚/东亚/北美洲/其他地区门店数同比均增长1家,东南亚仍然是公司餐厅主要分布地区 [9]
我在马来西亚做餐饮,亏了一套房
虎嗅· 2025-05-29 07:48
国内餐饮行业现状 - 国内餐饮行业竞争激烈 呈现"我活不活无所谓 我只要你死"的恶性竞争态势 [1] - 商家陷入价格战 利润被严重压缩 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 [2] - 典型案例显示 袁记云饺8家门店和瑞幸咖啡3家门店(单店投资60-80万)均因激烈竞争而经营失败 [2] 餐饮出海趋势 - 国内餐饮企业纷纷寻求出海发展 马来西亚成为热门目的地 [4] - 瑞幸咖啡已进入马来西亚市场 采用本地公司合作模式 签订数百家门店对赌协议 但目前经营表现一般 [5] - 出海企业面临品牌认知度挑战 需要深入研究当地市场需求 [6] 马来西亚餐饮市场特点 - 市场呈现动态变化特征 前几年的盈利模式可能已失效 [7] - 成功案例显示 某中国商家十年间在马来西亚开设8家火锅店和14家米线店 成为当地头部餐饮企业 [9] - 该商家近期以"白菜价"转让2家门店 显示市场调整期的经营压力 [10] - 马来西亚餐饮市场已从红利期(做的人少)进入竞争期(选择增多导致客群分流) [13] 出海经营策略 - 需要快速把握市场机会 单个项目的盈利周期可能仅3个月至2年 [12] - 成功路径包括:低价策略 品牌优势或转型接地气业态(如美食城) [15] - 建议选择"次红利期"进入 即有人已验证商业模式但竞争尚未白热化的阶段 [20] - 必须实地考察市场 避免用中国思维判断海外市场 [24] 出海挑战 - 马来西亚市场存在诸多隐性风险 需要长期驻在才能充分认知 [22] - 需用代际思维(父辈/爷爷辈视角)理解当地营商环境 [23] - 当前许多中国投资者存在认知偏差 表现出过度乐观和非理性决策 [17][18]
连锁餐饮行业框架(一):规模与格局,逆周期下的连锁化浪潮
东吴证券· 2025-05-28 19:0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增持(维持)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中国餐饮市场规模达5.6万亿元,近5年行业CAGR为3.6%,限额以上餐饮收入5年CAGR为10.1%高于行业,行业连锁化率持续提升,线上化率疫后增长放缓 [4] - 连锁餐饮行业扩张动力可归集为需求端的人口结构及消费习惯、居民收入提升,供给端的餐饮产品创新、服务水平提升、规模化扩张、品牌化发展等六大增长要素,在需求明确走好之前,行业增长仍以供给驱动为主 [4] - 连锁餐饮行业CR10逐年提升,快餐+茶饮标准化程度高、瓜分规模前十,均已在不同交易所上市,行业格局仍为高度分散,全国统一大市场政策导向助力行业龙头进一步规模化扩张 [4] - 细分行业中,快餐标准化程度高、行业天花板高,中式快餐上市进行时;正餐中火锅领军品牌海底捞屹立不倒,进军海外市场,其他中式正餐各站山头,线上平台助力正餐快餐化;茶饮咖啡加盟模式驱动跑马圈地,下沉市场蜜雪冰城主导,中端市场瑞幸暂领先 [4] - 国内市场竞争加剧,出海成为头部企业第二增长曲线,海外逾6000万华人华侨群体支持中国餐饮品牌初始产业化,本土消费者进一步助力品牌扩张,正餐及快餐品牌倾向于以直营模式进行海外扩张,茶饮则以加盟为主,海外业务挑战主要有产品本地化、供应链及物流体系搭建、政策法规和劳工制度差异等 [4] - 推荐关注凭借供应链优势及强品牌稳步加密国内门店网络、推进海外扩张的茶饮龙头蜜雪集团的长期价值,建议关注品牌势能提升、仍在扩店趋势中的百胜中国、达势股份等餐饮品牌在消费回暖情况下带来的盈利预期提升机会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行业概览:数万亿市场中的连锁化浪潮 - 行业涵盖快餐、正餐、休闲等多种业态,2024年市场规模达5.6万亿元,截至当年8月企业存量家数1634万家,2023年正餐、快餐及其他休闲餐饮类型分别占比68.1%、23.5%和8.4%,中式餐饮市场规模超4万亿占据主导地位,上市公司餐饮品牌主要集中在大众到中端餐饮 [10][12][13] - 近5年行业CAGR为3.6%,限额以上餐饮收入5年CAGR为10.1%高于行业,2015 - 2024年连锁餐饮规模年复合增长率达9.7%,推动连锁化率从12%增至20%,餐饮线上化规模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5.0%,带动线上化率从4%跃升至28%,自2022年以来线上化斜率放缓 [4][17][20] - 连锁餐饮市场规模扩张由宏观经济及社会结构变化、行业发展水平及经营主体管理经营能力共同驱动,增长动力可归集为需求端的人口结构及消费习惯、居民收入提升,供给端的餐饮产品创新、服务水平提升、规模化扩张、品牌化发展等六大增长要素 [23] - 连锁餐饮行业CR10从2015年的23.7%逐步上升至2024年的30.3%,行业集中度逐年提升,但格局仍为高度分散,快餐和茶饮标准化程度高,在规模前十企业中占据主导地位,全国统一大市场政策导向助力行业龙头跨区域扩张 [41][42] 细分行业纵览:快餐、正餐、茶咖酒 - 快餐标准化程度高、行业天花板高,肯德基、麦当劳占据双强位置,近两年中式快餐陆续交表准备上市,下沉市场渗透、产品创新为核心增长驱动 [45][51] - 正餐中火锅品类以高标准化和强社交属性率先突围,海底捞屹立不倒并进军海外市场,其他中式正餐各占山头,试图突破区域属性,线上化发展助力正餐快餐化,部分正餐品牌可实现与快餐类似的外卖占比 [52][56][57] - 茶咖酒行业加盟模式驱动跑马圈地,行业老大已达数万家体量,下沉市场蜜雪冰城主导,中端市场瑞幸暂领先,新品浪潮驱动,加盟商网络稳定性为先,茶饮品牌积极海外扩张 [62][63][67] 餐饮出海:强供应链出海打造第二成长曲线 - 国内市场竞争加剧,出海成为头部企业第二增长曲线,海外逾6000万华人华侨群体支持中国餐饮品牌初始产业化,本土消费者进一步助力品牌扩张 [69][72] - 正餐及快餐品牌倾向于以直营模式进行海外扩张,茶饮则以加盟为主,海外业务挑战主要有产品本地化、供应链及物流体系搭建、政策法规和劳工制度差异等 [75][78] 投资建议 - 推荐关注茶饮龙头蜜雪集团的长期价值,建议关注百胜中国、达势股份等餐饮品牌在消费回暖情况下带来的盈利预期提升机会 [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