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城市更新
icon
搜索文档
绿城北外滩项目正式亮相,将打造潮鸣东方姊妹篇
新浪财经· 2025-10-23 12:35
土地拍卖与项目定位 - 公司以总价64.72亿元、溢价率46.3%竞得上海北外滩核心地块,创下上海集中供地以来的溢价率新高 [1] - 该项目定位为“外滩新百年1号作品”,是公司高端产品线“潮鸣”系列的姊妹篇,旨在开启高端人居时代 [1][3] - 项目所在地块是北外滩CBD核心区内近年出让的唯一一块住宅用地,直面约6公顷中央公园,享有稀缺景观资源 [1][3] 项目规划与设计特点 - 项目规划建面约190-207㎡的大平层产品,旨在定义浦西封面人居的新高度 [3] - 采用创新立体景观体系,通过围合式园区规划和层层抬升的建筑,构筑“上升花园” [3] - 建筑立面设计融合经典元素与高贵质感,下部基座以白色石材呼应外滩文脉,上部采用弧形玻璃幕墙 [5] - 社区规划借鉴纽约中央公园理念,南侧紧邻约6公顷中央绿地和约2.5公顷滨江绿带,形成T型生态脉络 [5] 区域发展与公司战略 - 北外滩区域过去五年以超3000亿元投资推动46个重大工程落地,汇聚2100余家金融机构和4700余家港航企业 [3] - 区域内480米高的浦西第一高楼“北外滩中心”正在加速建设,320米的白玉兰广场已建成,地标集群成型 [3] - 公司进入上海市场已26年,拥有多个标志性项目,强调以产品力为核心,不追逐潮流而是以作品回应时代 [2] - 此次项目发布是公司成立30周年之际的重要活动,凸显其与上海城市共同成长的战略 [2][3]
中指研究院:前9月全国已发行城中村改造专项债816亿元
财经网· 2025-10-23 11:36
城市更新投资规模 - “十四五”期间城市更新完成投资约15万亿元 [1] - 2025年1-9月房地产相关新增地方专项债发行约6400亿元,同比增长89% [1] - 涉及城中村改造的专项债发行816亿元,同比增长1.4倍 [1] 专项债资金投向 - 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专项债发行632亿元 [1] - 棚户区改造专项债发行1302亿元 [1] 老旧小区改造成效 - “十四五”期间全国累计改造城镇老旧小区24万多个,惠及4000多万户、1.1亿人 [1] - 加装电梯12.9万部,增设停车位340多万个 [1] - 增设养老托育等社区服务设施6.4万个 [1]
昌平永安古城城市更新一期商业项目正式启动
新京报· 2025-10-23 11:18
项目概况 - 昌平永安古城城市更新一期商业项目于10月22日正式启动 [1] - 项目总建筑面积为2.6万平方米,规划为地上三层和地下两层 [1] - 项目计划于2027年4月建成竣工 [1] 开发模式与资源整合 - 项目采用城市更新改造与土地开发的复合模式 [1] - 整合了北京市皇城粮油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宏达兴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等区属企业的土地资源 [1] - 对片区内的陈旧设施、老旧厂房、低效商业空间及闲置土地进行全面改造升级 [1] 业态规划与功能布局 - 地上空间将引入零售、娱乐、品牌餐饮、美容美体、亲子互动以及健身等多种业态 [1] - 地下空间将设置生活市集和停车场 [1] - 项目旨在打造一个多元业态的邻里商业综合体 [2] 文化保护与历史融合 - 项目聚焦古城文化勾勒、历史地标展现、文物资源活化与城市记忆留存 [1] - 将恢复玉带河、大成殿、城隍庙、文庙等历史遗迹,实现古今交融 [1] - 项目标志着古城更新从风貌修复向功能完善转变 [2] 项目背景与进展 - 昌平区自2023年起围绕“永安坊”启动永安古城城市更新工作 [2] - 目前一期改造工程及三角地公园已亮相,小南门等四个节点已完工 [2] - 项目旨在保护历史积累的同时,为老城注入时代新韵,回应居民对品质生活的期待 [2]
城市更新,如何保留独特底蕴
人民日报· 2025-10-23 11:10
巧用微改造,慎用"大手术",下好"绣花"功夫。摒弃急功近利的大拆大建,通过局部修缮、功能置换, 让古城老街既保留风貌肌理,又焕发灼灼新意。河北正定对文物全面"摸家底",通过实施文物本体保护 工程、古城保护风貌恢复工程等,让悠悠古城添了新风采。 ——人民网网友 社交媒体上,常有人分享为什么爱上一座城市,有的因为当地的一座古建、一条老巷,有的因为"巴 适"的生活方式,还有的因为锅气满满的一餐一饭……恰恰是这些,构成了一座城市的独特底蕴和独有 魅力。从一定意义上说,这相当于它的"身份证"。 中国式现代化涉及方方面面,自然也包括城市的现代化。"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城 市不断更新,是为改善人居环境、提升生活品质,同时也要留住底蕴和个性。 底蕴给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历史文化遗存承载着城市的历史底色。在北京,中轴线如一条贯穿古今的秩序脊 梁,书写着悠久壮美的历史文脉;在江苏苏州,纵横水巷与粉墙黛瓦织就江南风韵的"双面绣"……文明 传承、文化延续,共同的历史记忆让城市有了精神家园,让人们的乡愁有了温柔寄托。 底蕴让城市更具魅力,让人们近悦远来。 城市是人们生活的空间,正如人的个 ...
城市更新或成为“十五五”城市发展重要抓手,各项政策机制有望加快建立
36氪· 2025-10-23 11:05
政策背景与战略定位 - 城市发展进入以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新阶段,城市更新重要性显著提升 [1] - 2025年作为“十四五”收官之年,中央重要会议多次强调城市更新,为“十五五”时期高质量开展行动奠定基础 [4] - 城市更新被定位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和稳投资、促消费的重要支点 [1] 2025年关键政策动态 - 5月1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 [2][4] - 7月15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将城市更新写入城市工作总体要求,部署了包括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在内的七项重点任务 [2][4] - 8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科学制定城市更新专项规划,一体化推进城市体检和更新 [1][4] 投资规模与项目进展 - “十四五”期间城市更新完成投资总额约15万亿元 [9] - 2023年全国实施城市更新项目约6.6万个,完成投资约2.6万亿元;2024年实施项目6万余个,完成投资约2.9万亿元 [9] - 2025年1-9月,全国发行的房地产相关新增地方专项债约6400亿元,同比增长89%,其中涉及城中村改造的专项债发行816亿元,同比增长1.4倍 [12] 重点领域与民生成效 - “十四五”期间全国累计改造城镇老旧小区24万多个,惠及4000多万户、1.1亿人 [10] - “十四五”期间实施城中村改造项目2387个,建设筹集安置住房230多万套;改造城市危旧房17.5万套(间) [10] - 2024年10月,住建部提出新增实施100万套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并鼓励采用货币化或房票安置 [11] 实施机制与地方实践 - 住建部分四批印发《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可复制经验做法清单》,从组织实施、实施机制、用地政策、投融资方式等方面总结推广经验 [12][13][14] - 多地探索“专项债+货币化/房票安置”模式,以及居民自主更新、原拆原建等模式 [11][12] - 政策支持土地混合开发利用和用途合理转换,优化零星用地改造和容积率奖励等政策 [13][16] 未来展望与支持政策 - 《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提出到2030年城市更新行动取得重要进展的目标 [15] - “十五五”时期预计中央预算内投资、超长期特别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等将保持强劲支持力度 [16] - 未来将加快建立健全配套的金融、财税、土地等支持政策,完善多元化投融资方式 [15][16]
高新区(滨江):集约高效“更”出城市幸福感
杭州日报· 2025-10-23 10:42
下午3点,在高新区(滨江)紫红岭和回龙山之间,大型塔吊正在加紧作业,挖掘机机声隆隆,在 原浦沿公交停保基地复合开发利用项目地块上,地下2层的公交场站初露雏形;而在8公里之外的虹软大 厦里,智慧楼宇工程师正紧盯着屏幕前的智慧运维平台,系统根据传感器传回的空气、湿度、光照等信 号,实时调整空调、灯光方案,为员工们提供舒适的研发环境…… 杭州国家人工智能+装备制造行业应用基地项目 这两个相隔不远的场景,共同勾勒出省委城市工作会议"扎实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不断增强城市发 展内生动力,在塑造城市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上取得新突破"要求在高新区(滨江)的生动落地。作为城 市更新"试验田",高新区(滨江)以改革推动空间内涵式集约化绿色发展,为杭州提供更多可复制 的"滨江经验"。 虹软科技大楼 一边是公交场站的功能要保留,一边是零磁谷面临"成长的烦恼",为推进低效用地再开发,高新区 (滨江)与杭州市城投集团、杭州市公交集团将浦沿公交停保基地的地块规划用途调整为工业兼容公交 停车场站用地,并就复合利用再开发的实施对象、实施主体、原公交停保基地搬迁过渡及补偿、新公交 停保基地移交使用及返租等事项进行研究并达成共识。 同时,该项目还突破了 ...
身边的经济故事·我的“十四五”丨老厂房赶上“新潮流”
人民日报· 2025-10-23 09:52
项目背景与转型契机 - 长沙锦纶厂建于上世纪80年代 曾是长沙重要的轻工业生产基地 后于2006年停产[1] - 厂区经公司化改造为长沙博达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负责后续资产管理与产业模式探索[1] - 转机发生在2020年 "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加快推进城市更新 改造提升老旧厂区等存量片区功能[1] 项目定位与改造方案 - 项目被列为长沙城市更新重点和试点工程 定位为"都市新型潮集大市场"[2] - 改造方案包括产业出新 集工作、生活、教育、休闲于一体 新建区与旧改区相结合[3] - 方案强调形象出新 通过引入知名品牌使街区变身潮流中心 以及空间出新 融合工业元素和现代设计打造消费新场景[3] 改造规模与经济效益 - 项目改造物业约6万平方米 招商率达到90%以上[3] - 市场年交易额近10亿元 管理方年收入从379万元增加到4000余万元[3] - 项目每年为区域所在地带来税收近5000万元 并提供就业岗位约4000个[3] 全国城市更新行业概况 - "十四五"时期 全国累计改造城镇老旧小区24万多个 惠及4000多万户、1.1亿居民[5] - 行业在基础设施更新方面成效显著 包括加装电梯12.9万部 增设停车位340多万个 更新改造地下管网84万公里[5] - 中央政策支持力度大 "十四五"时期中央预算内投资累计安排超过4700亿元支持相关基础设施建设[5]
老厂房赶上“新潮流”(身边的经济故事·我的“十四五”)
人民日报· 2025-10-23 06:21
项目背景与转型契机 - 长沙锦纶厂建于上世纪80年代,曾是长沙重要的轻工业生产基地,后于2006年停产,厂房年久失修 [1] - 2020年“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加快推进城市更新,改造提升老旧厂区,长沙锦纶厂被列为长沙城市更新重点和试点工程 [1][2] - 项目定位为“都市新型潮集大市场”,在工业遗产保护与传承、规划创新等方面进行探索,由长沙博达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负责改造 [3] 项目规划与业态创新 - 项目采用新建开发区与旧改区相结合的模式,密度较大的酒店式公寓、商业服务配套与工业厂房改造的低密度空间耦合 [4] - 形象上实现新旧共融,引入美食餐饮、生活配套、休闲娱乐等知名品牌,街区变身潮流中心 [4] - 空间上融合工业元素和现代设计,整合串联小型零碎空间,打造兼具艺术性和实用性的消费新场景 [4] 项目运营与财务表现 - 改造物业约6万平方米,招商率90%以上,市场年交易额近10亿元 [4] - 管理方年收入从379万元增加到4000余万元,同时为区域所在地每年带来税收近5000万元 [4] - 项目提供就业岗位约4000个,日均客流量约3万人,覆盖周边数十个社区 [1][4] 行业政策与宏观数据 - “十四五”时期,全国累计改造城镇老旧小区24万多个,惠及4000多万户、1.1亿居民 [5] - 中央预算内投资累计安排超过4700亿元,支持城市燃气、排水等地下管网改造和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6] - “十四五”时期,70多个城市开展历史建筑保护利用试点,活化利用工业遗产,更新改造一大批老厂区、老商业区 [5]
城市更新,如何保留独特底蕴(读者点题·共同关注)
人民日报· 2025-10-23 06:21
城市现代化的核心目标 - 城市现代化需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旨在改善人居环境、提升生活品质,同时保留城市的独特底蕴和个性[1] - 中国城镇化进程已有9.4亿人生活在城镇,城市发展正从大规模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提质增效为主的阶段[3] 城市底蕴的价值与作用 -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历史文化遗存如北京中轴线、苏州水巷粉墙黛瓦承载着城市的历史底色和共同记忆[2] - 城市底蕴赋予当地人性格底色,能吸引志趣相投的人旅游定居,例如黑龙江的冰雪旅游和江西景德镇的陶瓷文化[3] 城市更新的有效策略 - 采用微改造和绣花功夫,摒弃大拆大建,通过局部修缮、功能置换保留风貌肌理,如河北正定实施文物本体保护工程让古城添新彩[3] - 让历史空间融入现代生活而非封闭,例如福州三坊七巷引入戏剧体验馆等新业态,使古厝焕发新生机成为休闲新空间[4] - 城市更新应尊重居民意见,通过居民点单、政府接单模式解决实际问题,如长沙蒸菜街小区通过谈心会解决停车混乱等难题,提升居民参与感和获得感[4]
让城市有“面子”更有“里子”(编辑手记)
人民日报· 2025-10-23 05:58
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以"绣花功夫"推进城市更新,才能让城市有"面子"更有"里子",便民、利民、 安民,绘就宜居城市新画卷。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城市更新,重在惠民。内蒙古包头探索"政府引导+居民自主"的共建模式,让业主代表全程参与老楼改 造;湖北大冶开展"星空夜话"活动,引导居民点单决定"改什么、怎么改"……以群众需求为出发点,倾 听民意、汇聚民智,共商共建推动城市更新,让居民收获实实在在的幸福感。 城市更新,也蕴藏着发展增量。北京长辛店老镇更新后,融合国潮消费与演艺体验,变身网红打卡地; 四川成都玉林东路将烟火市井与时尚潮流、文化创意深度融合,改造后人流量显著攀升……在保护中开 发、在开发中保护,不少城市在老旧街区改造中注重文化传承,既留住了城市记忆与烟火气,也开辟出 扩内需、促消费的新增长点。 "十四五"时期,我国城市更新行动持续深化,城市面貌显著改善,民生福祉切实增进,为经济发展注入 新动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