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战

搜索文档
【环球财经】肯尼亚媒体:美国关税政策挤压非洲发展空间
新华社· 2025-08-09 16:57
贸易政策影响 - 美国政府全面加征关税政策生效 将导致贸易规模缩减 经济增长放缓 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及地缘政治风险上升 [1] - 美国关税壁垒推高进口商品成本 迫使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加速重组 可能阻断大宗商品 电子产品及纺织品等关键领域贸易通道 [1] - 美国重启贸易战与主要贸易伙伴形成对抗态势 恐将破坏数十年来形成的全球经济一体化格局 [1] 非洲经济脆弱性 - 非洲大陆高度依赖出口贸易 外国投资及多边贸易体系 惩罚性关税将加剧其经济脆弱性 [1] - 在应对债务危机 气候灾害及新冠疫情后复苏等多重挑战之际 贸易战进一步挤压非洲发展空间 [1] - 相较于其他具备财政缓冲能力的大型经济体 非洲国家缺乏抵御贸易冲击的政策工具 [1] 肯尼亚具体影响 - 特朗普政府对肯尼亚输美商品加征关税暂缓期结束 肯尼亚面临严峻关税冲击 [1] - 预计将面临60万个就业岗位流失及逾130亿肯尼亚先令财政收入损失(约合1.01亿美元) [1] 非洲贸易结构现状 - 非洲区域内贸易仅占贸易总量的18% 难以抵消全球贸易体系分裂造成的冲击 [2] - 《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协定》虽稳步推进 但全球贸易战可能使非洲脆弱经济体陷入困境 [2] 战略应对措施 - 各国决策层亟需推进贸易多元化战略 降低对美国市场依赖 [2] - 需强化非洲大陆自贸区框架下区域内贸易 深化与金砖国家等贸易伙伴合作以缓冲美关税政策冲击 [2]
全球瞭望丨肯尼亚媒体:美国关税政策挤压非洲发展空间
新华社· 2025-08-09 16:17
美国关税政策对非洲的影响 - 美国政府全面加征关税政策生效,可能导致贸易规模缩减、经济增长放缓、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及地缘政治风险上升 [1] - 美国重启贸易战并与主要贸易伙伴形成对抗态势,可能破坏全球经济一体化格局 [1] - 美国关税壁垒推高进口商品成本,迫使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加速重组,可能阻断大宗商品、电子产品及纺织品等关键领域贸易通道 [1] 非洲经济脆弱性 - 非洲大陆高度依赖出口贸易、外国投资及多边贸易体系,惩罚性关税将加剧其经济脆弱性 [1] - 非洲面临债务危机、气候灾害及新冠疫情后复苏等多重挑战,贸易战进一步挤压其发展空间 [1] - 非洲国家缺乏抵御贸易冲击的政策工具,相较于其他具备财政缓冲能力的大型经济体更为脆弱 [1] 肯尼亚的具体影响 - 特朗普政府对肯输美商品加征关税暂缓期已结束,肯尼亚面临严峻关税冲击 [1] - 预计肯尼亚将面临60万个就业岗位流失及逾130亿肯尼亚先令财政收入损失 [1] 非洲贸易现状与应对策略 - 《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协定》稳步推进,但区域内贸易仅占非洲贸易总量的18%,难以抵消全球贸易体系分裂造成的冲击 [2] - 全球贸易战可能使非洲脆弱经济体陷入困境,各国决策层亟需采取应对措施 [2] - 推进贸易多元化战略,降低对美市场依赖,强化非洲大陆自贸区框架下区域内贸易,深化与金砖国家等贸易伙伴合作,可有效缓冲美关税政策冲击 [2]
加拿大自比中国,在贸易战中坚决“不跪”,美贸易代表灵魂拷问:中国反击美国,你也要跟?
搜狐财经· 2025-08-08 21:22
据新华社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7月31日签署行政令,从8月1日起将加拿大输美商品关税税率从25%上调至35%。此消息 一经传出,瞬间在国际社会掀起波澜。美加这两大关系紧密的国家,贸易争端再度升级,而加拿大在其中的表现,也引 发了诸多关注与讨论。 从政治和战略安全角度而言,加拿大与美国是长期的盟友关系,在战略、安全等方面高度依赖美国。自一战二战后,两 国结成一体化同盟,加拿大在政治、军事等诸多方面受美国影响和庇护。从北约事务到情报共享,再到经贸供应链,加 拿大都难以摆脱对美国的依赖。在这种情况下,加拿大所谓的强硬,更多像是表面功夫,很难在根本上违背美国的意 志。而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国际事务中拥有完全独立的主权和自主决策能力。在面对美国的贸易 挑衅以及其他方面的不合理施压时,中国能够坚定地捍卫自身利益,不受外部势力的无端干涉。 再从政策制定和延续性来看,加拿大当下对美贸易政策很大程度上是延续前总理特鲁多时期的策略。现任总理卡尼在上 任后,在对美贸易问题上并没有提出具有创新性和独立性的主张。这就导致一旦美国进一步加大压力,卡尼很可能将责 任推给前任特鲁多,进而选择妥协退让。反观中国,在应对美国贸易 ...
美国50%关税对印度影响几何?穆迪:制造业雄心受挫、经济增长放缓
凤凰网· 2025-08-08 18:45
贸易政策影响 - 美国对印度商品在现有25%关税基础上额外征收25%关税 使总税率达到50% [1] - 第一轮25%关税已于8月7日生效 额外25%关税将于行政令公布21天后生效 [2] 经济增长预期 - 穆迪预计印度在截至2026年3月财年的实际GDP增速可能较目前预测的6.3%低约0.3个百分点 [2] - 石油供应中断可能减缓经济增长 转向非俄罗斯石油可能推高油价并加剧通胀 [2] - 更高的进口账单将扩大经常账户赤字 关税竞争力减弱可能阻碍投资流入 [2] 制造业发展 - 印度与其他亚太国家相比存在大得多的关税差距 将严重削弱其发展制造业的雄心 [2] - 高附加值行业如电子制造业可能受到严重影响 甚至逆转近年来在吸引相关投资方面取得的成果 [2] 能源供应风险 - 若印度减少从俄罗斯石油进口以避免惩罚性关税 可能很难获得足够的替代原油供应 [2] 货币政策与投资 - 印度央行在6月降息50个基点后维持关键利率不变 维持"中性"政策立场 [3] - 外部需求前景在持续关税公告和贸易谈判中仍充满不确定性 [3] - 外国证券投资者在7月抛售价值20亿美元的印度股票后 8月迄今又抛售了价值9亿美元的印度股票 [3]
道和环球(00915)发盈警 预期上半年取得不少于90万美元的亏损
智通财经网· 2025-08-08 17:36
业绩预期 - 公司预期2025年上半年取得不少于90万美元亏损 去年同期接近收支平衡 [1] 亏损原因 - 贸易战加剧营商环境挑战性和不确定性 导致销售额较去年同期下跌 [1] - 贸易及供应链管理服务分部录得一次性重组成本约40万美元 [1]
美欧贸易协议使德国汽车工业获“短暂喘息”,15%关税阵痛难解
第一财经· 2025-08-08 15:07
"你不会看到美国汽车行业出现大量的新工厂,因为有太多的车辆在美国无法以负担得起的价格制造"。 当地时间8月7日,德国汽车工业协会(VDA)发布声明称,当前美国对欧洲汽车27.5%的行业关税"仍 然有效",呼吁欧盟与美国之间达成的贸易协议需要立即实施,以为汽车行业带来实质性缓解。 德国汽车工业受到关税冲击 特朗普政府自4月开始实施25%的汽车关税,叠加6月美国将钢铁和铝进口关税从25%提高至50%的政策 影响,整个汽车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 在关税冲击下,多家欧洲汽车巨头近期纷纷下调财务预期。7月,大众汽车公司披露,美国关税已导致 其上半年利润减少约15亿美元,为此不得不将全年销售预期从增长5%下调至与去年持平,运营利润率 预期也从5.5%-6.5%调降至4%-5%。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的季度,大众运营利润同比下降29%至38亿 欧元,这主要归因于关税影响、重组成本增加以及低利润率电动车型销量占比提升。值得注意的是,尽 管大众全球交付量增长1.5%,但其美国市场交付量却下滑近10%,而北美市场占其全球销售额的 18.5%。奥迪也加入了下调预期的行列,指出美国关税和重组成本是主要原因。 梅赛德斯-奔驰也大幅 ...
健盛集团(603558):俏尔婷婷盈利能力改善,上半年高分红
华西证券· 2025-08-08 13:31
投资评级 - 报告对健盛集团(603558)维持"买入"评级 [1] - 目标价未明确给出,当前最新收盘价为9.64元,总市值34.05亿元 [1]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H1收入11.70亿元(同比+0.19%),归母净利1.42亿元(同比-14.46%),扣非净利1.36亿元(同比-15.84%),经营性现金流2.52亿元(同比+146.96%)[2] - 25Q2收入6.1亿元(同比-1.52%),归母净利0.82亿元(同比-2.23%),扣非净利0.75亿元(同比-8.39%)[2] - 25H1毛利率28.18%(同比-0.7PCT),净利率12.1%(同比-2.1PCT)[4] - 25Q2毛利率29.4%(同比+0.9PCT),归母净利率13.4%(同比-0.1PCT)[4] 业务与子公司分析 - 子公司俏尔婷婷(无缝业务)25H1营收0.79亿元,净利0.06亿元(同比+169.46%),净利率7.10%[3] - 健盛越南(棉袜业务)25H1营收3.45亿元,净利0.11亿元(同比-73.22%),净利率3.33%[3] - 美国对越南关税从46%降至20%,利好越南产能长期竞争力 [3] 资本运作与分红 - 每股派发现金红利0.25元,分红率61.27%,年化股息率5.2%[2] - 截至2025年7月31日,公司以均价8.78-9.73元/股回购515.9万股(占总股本1.46%),金额4776万元 [2] - 投资1000万元认购杭州芯聚半导体2.4392%股权,布局半导体领域 [3] 运营效率与预测 - 25H1存货周转天数149天(同比+19天),应收账款周转天数84天(同比+7天)[5] - 下调2025-2027年收入预测至26.56/29.71/32.62亿元,归母净利预测至3.3/3.8/4.4亿元 [7] - 预计2025年PE为10X,股息率2.6%,回购计划有望提振市场信心 [7] 未来增长驱动 - 越南南定省扩产项目计划新增6500万双棉袜/2000吨氨纶橡筋线/18000吨纱线染色产能 [6] - 无缝业务产能利用率改善是中长期利润弹性主要来源,优衣库等客户采购节奏有望优化 [6]
美国开启贸易竞争时代 美经济学家:关税错误比大萧条时期更严重
中国新闻网· 2025-08-08 11:27
1930年,《斯穆特-霍利关税法》开启了一场全球贸易灾难。近百年后,美国再次站在了类似的岔路 口。 8月7日午夜,美国对多个贸易伙伴加征的新一轮关税正式生效。根据总统特朗普签署的行政令,数十个 国家和地区被征收10%-50%不等税率,将美国整体关税水平推至1935年以来的最高点。 "将特朗普的政策与当年类比,对胡佛政府反而不公。"希克斯强调,当今人们对关税危害的认知远胜上 个世纪,因此,特朗普所犯的错误比当年更为严重。 美国桑福德大学经济学教授阿尔特·卡登也认为,特朗普正在犯与大萧条时期同样的错误。但不幸的 是,这些错误在政治上很受欢迎。人们只关注肉眼可见的好处,却忽视了难以察觉的成本。 与关税政策同步推进的,是一套以投资换取豁免的谈判机制。多个国家和地区宣布巨额投资或采购承 诺,以期换得较低税率。韩国称将在美投资3500亿美元,欧盟则声称企业将投入至少6000亿美元,日本 也推出了5500亿美元基金。 希克斯认为,这些所谓的让步多数本就存在,如今只是为安抚特朗普而刻意摆上台面。此前许多声势浩 大的投资承诺最后都化为泡影,因此本轮贸易谈判,并不意味着美国赢得了胜利。 特朗普称这些关税为美国"赚来了数万亿美元" ...
刚被特朗普“罚”就让步?印度被爆还没打算报复、抓紧21天窗口期谈判
华尔街见闻· 2025-08-08 08:05
美印贸易争端最新进展 - 特朗普政府宣布对印度商品加征25%额外关税 以回应印度进口俄罗斯石油 新关税将在21天后生效 叠加本周生效的25%对等关税 印度本月面临总计50%关税压力 [1] - 印度2024年对美出口总额达870亿美元 美国作为最大出口市场 50%关税将冲击纺织品 成衣 汽车零部件 钢铁和宝石等行业 影响印度对越南 孟加拉国和中国的竞争力 [2] 印度应对策略 - 印度政府优先寻求贸易谈判而非报复 正在评估农业和乳制品领域让步方案 包括允许有限进口转基因玉米用于非人类消费 同时实施严格可追溯性要求 [3] - 印度将21天缓冲期视为关键谈判窗口 目标是通过外交渠道达成维护战略自主权的双边协议 现阶段未积极考虑反制措施 [4] 农业领域核心矛盾 - 印度数亿农民构成强大政治游说集团 政府将农业视为"原则上不可讨价还价"领域 明确拒绝进口转基因产品 [6] - 莫迪总理表态绝不妥协农民利益 行业代表承诺承受短期痛苦支持政府立场 [6] 经济影响与行业观点 - 印度对美国55%货物出口将受50%关税直接影响 纺织和服装行业中小企业可能遭受重大打击 [6] - 专家建议印度降低自身关税以融入全球市场 开辟欧盟 非洲和拉丁美洲等新贸易机会 而非采取报复性关税 [7] - 印度在世贸组织保留报复权利 但当前重点仍是通过谈判解决钢铁和汽车零部件等行业的关税争议 [7]
刚被特朗普“罚”就让步?印度被爆还没打算报复、抓紧21天窗口期继续谈判
华尔街见闻· 2025-08-08 06:14
贸易关税措施 - 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行政命令对印度商品加征25%额外关税 以回应印度继续进口俄罗斯石油[1] - 新关税将在特朗普签署命令21天后生效 本周四还有25%对等关税生效 因此印度本月将面临总计50%的关税[1] - 印度外交部指责美国做法"不公平、不合理、不合理" 承诺采取一切必要行动保护国家利益[2] 印度贸易应对策略 - 印度政府目前阶段不打算实施报复措施 而是在权衡如何利用21天窗口期寻求与美方达成贸易协议[1] - 印度官员正在评估可能的贸易让步方案 特别是在农业和乳制品领域[1][3] - 印度将21天缓冲期视为继续与特朗普政府谈判的关键机会 优先通过外交和贸易渠道解决争端[3][4] 农业领域谈判焦点 - 美国一直在推动印度允许进口美国转基因作物 并对美国农产品和乳制品实行免税进口[3] - 印度讨论允许有限进口转基因玉米用于非人类消费 并实施严格可追溯性要求[3] - 印度总理莫迪表示永远不会在农民、畜牧业者和渔民的利益上妥协[6] 经济影响评估 - 美国是印度最大出口市场 2024年印度对美出口总额近870亿美元[2] - 美国50%高关税生效将对印度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尤其冲击纺织品、成衣、汽车零部件、钢铁和宝石等行业[2] - 印度对美国近55%的货物出口将受到影响 一些行业将面临非常艰难的时期[6] 行业竞争态势 - 高关税将使印度在与越南、孟加拉国和中国等竞争对手的较量中处于不利地位[2] - 印度在全球出口中仅占2%的份额 建议降低关税更好地融入全球市场[7] - 较小的纺织和服装企业可能遭受重大打击[6] 战略考量 - 印度目标是达成维护战略自主权的双边协议 同时保持战略自主[1][4] - 相比中国 印度的经济影响力有限 中国的贸易主导地位使其成为美国更难应对的目标[4] - 印度已在世贸组织保留对美国钢铁和汽车零部件等行业更高关税进行报复的权利[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