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性利率
icon
搜索文档
高利率环境下美国劳动力市场保持韧性的原因及后续展望
搜狐财经· 2025-06-03 10:59
新冠疫情后美国劳动力市场持续保持韧性 - 疫情后美国经济快速恢复并重回增长轨道,通胀飙升、劳动力市场过热是本轮经济上行期的最大特点 [2] - 美联储2022年初开始激进加息,两年间通胀显著消退但劳动力市场持续展现强大韧性 [2] - 2022年3月至2025年3月,美国月度新增非农就业均值23.04万人,显著高于疫情前两年17.80万人的均值 [3] - 2025年3月失业率为4.2%,虽高于2023年4月3.4%的极低值,但远低于5.68%的历史均值 [3] 菲利普斯曲线与贝弗里奇曲线的异常变化 - 2022年3月至2024年9月,美国通胀率由7.0%降至2.1%,但失业率仅由3.6%升至4.1%,菲利普斯曲线明显"垂直化" [4] - 同期职位空缺率由7.4%降至4.4%,但失业率仅由3.6%升至4.1%,贝弗里奇曲线明显"陡峭化" [5] - 这两项指标异常表明通胀回落和职位空缺减少均未导致失业率显著上升,凸显劳动力市场韧性 [4][5] 劳动力市场韧性的需求端驱动因素 - 拜登政府"投资美国"三大法案总支出1.2万亿美元,截至2024年末私营部门已宣布投资额突破1万亿美元 [7] - 制造业就业保持增势并稳定在高于疫情前水平,建筑业就业线性增长中非住宅建筑岗位占比超60% [7] - 家庭部门"超额储蓄"达2.1万亿美元,2020-2024年以700-850亿美元/月速度释放,支撑消费韧性 [11] - 2024年美国家庭财富净值创历史新高,金融资产及房地产同比稳定增值,形成"消费→就业→薪资"正反馈循环 [12] - 2022-2024年休闲和酒店业、教育健康服务业、专业商业服务业新增就业占私营部门新增总量的71.39% [13] 劳动力市场韧性的供给端驱动因素 - 2020-2022年疫情导致美国超额死亡997万人,提前退休240万人,2024年劳动力参与率62.5%仍低于疫情前63.3% [14] - 拜登任期内移民净增800万人(其中500万为非法移民),非法移民年均收入38758美元显著低于本土53766美元 [15] - 廉价非法移民填补蓝领职位空缺,缓解薪资上行压力,促进菲利普斯曲线垂直化和贝弗里奇曲线陡峭化 [16] 中性利率与政策限制性评估 - 美联储2024年将中性利率估计值从0.5%逐步上调至1.0%,此前低估中性利率导致高估政策利率限制性 [18] - 企业技术创新、劳动力配置优化和创业热潮提升劳动生产率,推动中性利率水平上升 [18] 短期与中长期展望 - 短期内招聘率从2022年3月4.4%降至2025年1月3.4%,但裁员率维持1.0%低位,职位空缺/失业比从1.03:1回升至1.07:1 [20] - 2025年2月净移民折年数70万人较2024年12月170万人大幅减少,但劳动力市场仍将保持供需平衡 [20] - 特朗普政府关税政策、联邦裁员与减税、"去监管"等政策组合将带来中长期不确定性 [22]
机构:澳洲联储可能会在7月快速转向中性利率
快讯· 2025-05-26 10:07
金十数据5月26日讯,柔道银行首席经济顾问Warren Hogan表示,澳洲联储上周降息并倾向于鸽派指 引,这是一个信号,表明它打算在短期内将货币政策恢复到中性水平,下一步预计会在7月份的下一次 会议上降息25个基点。尽管如此,澳洲联储可能会加快这一进程,削减35个基点,使官方现金利率 (OCR)达到预期的中性利率3.50%。Hogan补充说,如果下个月全球形势仍然存在问题,或者国内数 据弱于预期,可能需要更大幅度的降息。 机构:澳洲联储可能会在7月快速转向中性利率 ...
鲍威尔的抉择:是否重蹈伯恩斯的覆辙?
搜狐财经· 2025-05-22 15:30
美联储货币政策框架评估 - 美联储正在重新评估2020年引入的"平均通胀目标"策略 因未来可能面临更频繁的供应冲击(如关税 疫情 极端天气)导致通胀波动加剧 [1] - 当前联邦基金利率维持在4 5%-4 75%区间 鲍威尔强调经济韧性足以承受高利率 无需急于降息 [2] - 美联储寻求"中性利率"以平衡货币政策 既不刺激也不拖累经济 [2] 美国债务与利率困境 - 美国政府债务规模达36 19万亿美元(2024年底) 远超33 1万亿债务上限 高利率环境加剧利息偿付压力 [3] - 降息呼声与美元贬值风险并存 若美联储购债托市可能引发资产负债表膨胀和通胀反弹 [3] 劳动力市场动态 - 失业率稳定在4 1%但美联储认为就业市场仍过热 需通过高利率降温而不引发失业率飙升 [4] - 工资涨幅已放缓 但劳动力供需尚未达到美联储理想平衡状态 [4] 市场预期与政策不确定性 - 市场对降息时点预期混乱 因通胀(CPI 2 9%)未达2%目标且经济保持韧性(2025Q1 GDP增长2 5%) [5][10][12] - 鲍威尔强调货币政策滞后效应 暗示将维持高利率并采取"会议-by-会议"决策模式 [5] 政治与企业压力 - 特朗普公开施压要求立即降息 企业如福特 美泰因经济不确定性下调业绩预期 [6] - 摩根大通警告中美贸易政策可能引发衰退 高盛预测美国一年内衰退概率达35% [6] 历史对比分析 - 伯恩斯时代(1970-1978)因政治压力降息导致滞胀(CPI峰值12 3%) 与当前2 9%通胀形成对比 [7][11] - 当前经济韧性(2025全年GDP预测2 4%)显著优于伯恩斯时期石油危机后的-0 5%收缩 [9][10] - 鲍威尔强调美联储独立性 避免重蹈伯恩斯为政治短期目标牺牲通胀控制的覆辙 [15]
欧洲央行管委森特诺:为防止通胀率跌破2%,利率可能不得不降到1.5%-2%的中性利率以下。
快讯· 2025-05-21 20:09
欧洲央行管委森特诺:为防止通胀率跌破2%,利率可能不得不降到1.5%-2%的中性利率以下。 ...
【财经分析】澳大利亚央行年内或再降息两次
新华财经· 2025-05-21 08:56
澳大利亚央行降息决策 - 澳大利亚央行宣布年内第二次降息 下调基准利率25个基点 符合市场普遍预期 [1] - 市场共识认为降息是必然举措 主要因经济增长乏力及通胀压力缓和 [2] - 一季度截尾均值通胀率为2.9% 自2021年后首次进入央行2-3%目标区间 [2] 经济数据表现 - 4月失业率稳定在4.1% 一季度工资价格指数环比增长0.9% 超市场预期 [2] - 5月西太平洋银行/墨尔本研究院消费者信心指数小幅上升至92.1点 [2] - 央行下调2024年GDP增幅预期 从2.4%降至2.1% 2025年从2.3%下调至2.2% [4][5] 货币政策立场转变 - 央行货币政策声明显示谨慎态度 关注全球关税及地缘政治不确定性 [3] - 政策立场从"抗通胀"转向"支撑增长" 表态较预期更显鸽派 [3] - 当前基准利率3.85%接近中性利率水平 既不对经济施压也不产生刺激 [4] 通胀预期调整 - 央行大幅下调通胀预期 2024年中整体通胀率从2.4%下调至2.1% [4] - 基础通胀率预期从2.7%下调至2.6% 更接近2.5%的目标中值 [4] - 同时下调家庭消费增幅预期 反映对国内经济紧张判断的改变 [4] 未来降息预期 - 西太平洋银行预测8月和11月各降息一次 年底基准利率降至3.35% [5] - 安保资本预计8月、11月及2025年2月降息 澳新银行预测8月降息后2025年一季度再行动 [5] - 降息节奏取决于国际贸易形势 若海外经济冲击超预期可能进一步降息 [6]
瑞典央行行长特登:目前我们处于接近中性利率的水平,但尚不完全明确。
快讯· 2025-05-16 15:07
瑞典央行行长特登:目前我们处于接近中性利率的水平,但尚不完全明确。 ...
5月16日电,瑞典央行行长特登表示,目前处于接近中性利率的水平,但尚不完全明确。
快讯· 2025-05-16 15:07
智通财经5月16日电,瑞典央行行长特登表示,目前处于接近中性利率的水平,但尚不完全明确。 ...
【海外观潮】 日本央行仍有加息可能
证券时报· 2025-05-13 01:49
通胀数据与趋势 - 3月日本CPI同比上涨3.6% 连续36个月高于央行2%目标 [1] - 3月核心CPI同比上涨3.2% 连续43个月高位运行 [1] - 2024财年核心CPI预计同比上升2.7% 为连续第四年上升 [1] - 东京4月核心CPI同比上涨3.4% 持续44个月远离政策目标 [2] 工资增长与消费支出 - 前3个月企业员工名义现金收入平均增幅达2.53% 创33年最大增幅 [2] - 工会组织今年平均加薪6.09% 创30多年来最大幅度 [2] - 3月家庭支出同比增长2.1% 远超市场预期的0.2% [2] 经济表现与需求驱动 - 去年第四季度GDP连续三个季度增长 年度经济增长2.9% [3] - 今年前三个月出口同比分别增长7.3%、11.4%和3.9% 连续6个月增长 [3] - 第一季度GDP增长0.4% 服务业PMI表现强劲抵消制造业疲软 [3] 货币政策与利率前景 - 央行预计进一步加息 当前利率水平距中性利率仍有距离 [5] - 央行内部估算中性利率区间为1%至2.5%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评估为1%至2% [5] - 2025-2026财年核心CPI预期中值分别下调至2.2%和1.7% [5] - 2025-2026财年实际GDP增速预期中值下调至0.5%和0.7% [5] 汇率与资本流动 - 今年以来日元成为G10货币中表现最佳标的 [4] - 资产管理公司持有日元净多头头寸达四年来最高水平 [4] - 日元贬值推动出口增长但加剧进口商品价格上涨 [4] 外部风险因素 - 美国对汽车及关键零部件加征25%关税措施生效 [4] - 日本对美关税豁免请求被拒 两轮贸易谈判未果 [4] - 特朗普关税政策给日本经济与通胀带来不确定性 [4]
英国央行委员泰勒:需要了解中性利率才能对“限制性”政策有自己的看法。
快讯· 2025-05-13 00:53
英国央行货币政策 - 英国央行委员泰勒强调需先明确中性利率水平 才能对"限制性"货币政策形成判断框架 [1]
英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MPC)成员Taylor:距离(降息至)中性利率还有很远的距离。
快讯· 2025-05-13 00:37
英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MPC)成员Taylor:距离(降息至)中性利率还有很远的距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