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历史
icon
搜索文档
茂陵凭吊:汉朝离我们有多远丨从长安到敦煌(1)
经济观察报· 2025-05-26 08:55
茂陵历史与结构 - 茂陵陵区由茂陵陵园、茂陵邑、陪葬墓区及修陵人墓地组成,分布范围东西约9.5公里,南北约7公里 [2] - 汉武帝陵封土高近50米,呈覆斗状,周围分布外藏坑,西侧为李夫人墓园 [6] - 陵园布局模拟汉武帝生前居所,包含道路系统、内外墙垣及水渠相连的池沼,展现汉帝国鼎盛期国力 [4] 茂陵博物馆与文物 - 博物馆藏有5244件文物,包括霍去病墓前16件西汉大型石雕及陪葬墓出土文物 [7] - 西汉鎏金弩机射程达414-552米,拉力180-300磅,带刻度望山提升命中率 [12] - 鎏金铜马高62厘米,重26千克,为汉代相马法模型,原型或为汉武帝获取的大宛名马 [20][22] - 四神纹玉铺首由蓝田玉雕刻,融合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纹样 [28] 历史人物与文化交流 - 霍去病墓前"马踏匈奴"石雕为禁止出境文物,象征其对匈奴战争的功绩 [29][31] - 法国遗产科学基金会与博物馆自2017年合作开展石刻保护修复项目 [33] - 金日磾作为匈奴王子成为汉武帝托孤大臣,其墓位于茂陵东侧陪葬区 [15][16] 汉代军事与技术 - 弩机为汉军对抗匈奴的核心武器,晁错将其列为汉朝五大军事长技之一 [12] - 霍去病墓石雕采用"循石造像"技法,体现汉代质朴雄浑的艺术风格 [43] 文化传承与公众参与 - 清代毕沅立碑划定茂陵保护范围,设立专人巡护制度 [32] - 当地司机通过音频平台学习汉代历史,展现公众对文化遗产的关注 [55][56]
“随身携带汽油,危急时先烧密码本”(时空对话)
人民日报· 2025-05-26 06:32
图①:焦克明年轻时的照片。 受访者供图 图②:焦克明敬礼。 孙豪杰摄 制图:汪哲平 阳光透过纱帘洒在江西省人民医院的休养病房里,98岁的焦克明颤巍巍地抚过桌子上的纪念章和老照 片,仿佛将时光拉回80多年前的烽火岁月。 "这是我第一次穿上军装照的……"他指着照片,声音陡然清晰。 焦克明1927年出生于河北河间李家安村,这里位于平大、沧保等公路交通干线的交会处,抗日战争时期 是日军深入冀中腹地的重要据点之一。1944年,焦克明投身革命,在冀中军区从事电报传译和机要工 作。 机要员有多重要? "我们是首长的'眼睛',译错一个字,仗就可能打输" 焦克明对童年的回忆,是村子地下四通八达的地道。 "鬼子进村'扫荡',我们就躲进地道里,我家的地道就有4个口,有的在筐下面,有的在柴火下面。"焦 克明回忆道,这些地道可以通到村外的田地里。 1944年,年仅17岁的他参加了八路军,被组织安排到河北的抗日学校工作,担任小学校长。 "我教孩子们首先要保护好自己,对于外面来的这些强盗,成年以后,一定要反抗,要消灭他们。"焦克 明说。1945年,为了适应抗日战争形势的变化,他被分配到冀中军区第九军分区机要科,投入到紧张的 机要译电工作中 ...
文保建筑产权分散、地下管网逾70年未更新,历史文化街区如何“留改拆”
第一财经· 2025-05-25 21:10
在城市核心区,城市更新理论上可以为城市发展带来新增容量;但当城市更新的项目落在了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上,空间拓展则会面临种种钳制,这在"减 量发展"的北京,尤是如此。 康有为故居里的垂花门榫卯已老化失效,近七成四合院存在木柱糟朽、梁架歪闪,九成院落无消防设施,地下管网超70年未更新,街区内文保建筑产权分 散,"一房多证"现象也不少见……25日,当第一财经记者走访北京西城区大吉巷内的城市更新展区,一张张老照片、一段段大事记展现着更新前的老北京居 民的生活图景。 大吉巷位于首都功能核心区,这里保存着大量明清至近代的历史建筑群,包括北京市级文物单位康有为故居以及米市胡同29号院、《每周评论》旧址等文保 建筑。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下称《意见》),提出在城市更新全过程、各环节加强城市文化遗产保 护;落实"老城不能再拆"的要求。 北京是较早对城市更新工作进行地方性立法的城市,2023年《北京市城市更新条例》正式实施;第二年,历时12年的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正式列入世界遗 产名录。近两年来,在北京中轴线申遗的辐射影响下,集中联片带动了周围老城区的整体保护更新,大吉巷就是 ...
【文化中国行】山西晋祠:跨越千年的古建博物馆
央视网· 2025-05-25 20:27
晋祠的历史文化价值 - 晋祠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跨越时代最久远、保存最完整的唐宋祠庙式古典园林 [1] - 最初为纪念西周晋国诸侯唐叔虞而建,历经千百年建设,涵盖我国古典建筑所有样式 [3] - 拥有857年历史的献殿、鱼沼飞梁(最早十字立交桥雏形)和圣母殿构成"古建三宝" [3] 晋祠的艺术珍品 - 圣母殿前檐现存最早木雕盘龙,殿内43尊宋代彩塑中33尊侍女像写实传神,反映宋代宫廷生活 [5] - 唐碑亭内"镇馆之宝"记录唐王朝初创历史 [5] - 包含西周柏树、唐代碑刻、宋代殿堂、明代牌坊等跨越多个朝代的文物 [7] 文物保护与文化传承 - 持续开展文物建筑预防性保护和数字化保护工作 [7] - 晋祠庙会自明清延续,2008年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7] - 年均免费接待青少年超10万人次,设立青少年社会实践教育基地 [7] - 通过系列文化活动提供沉浸式传统文化体验 [7]
【媒体解读】佛山出台促进历史建筑活化利用实施办法 推动历史建筑“活起来”
广州日报· 2025-05-25 15:18
政策背景与原则 - 佛山市出台《佛山市促进历史建筑活化利用实施办法》以完善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管理体系 强化政策指引 [1][2] - 政策遵循"保护优先、多方参与、以用促保、安全利用"四大原则 推动活化利用与保护并行 [2] - 活化利用需符合保护规划 坚持最小干预原则 内部改造需采用可识别、可逆技术 外部附属面积不得超过既有建筑总面积的20% [2] 数字化管理与多元参与机制 - 要求历史建筑活化利用前建立数字化档案 确保可复原性 [3] - 明确权属人或保护责任人为活化主体 享有经营收益权与修缮补助 同时承担保护责任 [4] - 鼓励非国有历史建筑有偿国有化 支持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项目 提供租金减免等优惠政策 [4] 文旅融合与市场激励措施 - 推动历史建筑用于公益类项目可免租金 非公益类项目根据修缮投入情况给予租金减免 [4] - 建设主管部门将建立历史建筑信息平台 免费提供房源信息发布服务 促进社会力量参与 [4] 监管与安全保障要求 - 外部修缮或改变使用性质需向区建设主管部门申请并提交材料 [5] - 消防设施需符合国家标准 无法满足现行标准时需制定防火方案并经专家论证 [6]
爱上这里啦!2025上合组织国家青年文化交流营嘉宾走进库车
人民网· 2025-05-25 14:40
文化交流活动 - 2025上合组织国家青年文化交流营(南疆线)嘉宾参观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市,感受历史遗产保护和文化传承成果 [1] - 嘉宾团参访新开馆的龟兹博物馆,了解龟兹文化发展历程 [1] - 巴基斯坦国际新闻通讯社编辑高度评价新疆历史文化保护工作,建议西方媒体实地了解新疆 [5] 历史文化保护 - 龟兹魏晋古墓遗址博物馆是新疆首次发现的中原汉式砖室墓葬,证明中央政权对新疆的有效治理 [3] - 库车龟兹小巷是保存最完整的晚清和民国初期街巷风貌的文化街区,居民自发参与布局和表演 [6] - 土耳其《自由报》主编与当地维吾尔族小朋友友好交流,赞赏当地文化和居民素质 [8][10] 旅游发展 - 库车龟兹小巷兼具网红景区特征和原住居民生活气息,居民主动服务游客并表演节目 [6] - 吉尔吉斯斯坦留学生表达对库车的喜爱,计划再次深度体验当地文化 [10] - 交流营嘉宾与当地演员共舞互动,体现文化交融 [7][8]
市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主席团举行第三次会议
杭州日报· 2025-05-24 11:48
政府工作报告审议 - 各代表团一致认为2024年以来市政府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 统筹推进各项事业 成绩振奋人心 [1] - 政府工作报告紧密围绕中央和省委 市委决策部署 站位高远 务实严谨 工作目标重点突出 清晰明确 [1] 生态文明之都建设条例草案 - 《杭州市生态文明之都建设条例(草案)》逻辑清晰 框架合理 举措明确 从多个方面提出针对性 前瞻性规范 [2] - 草案对杭州擦亮生态文明之都金名片具有重要意义 [2] 代表团审议建议 - 审议围绕加大科技创新投入 推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提出建议 [2] - 审议涉及推动历史经典产业复兴 城乡融合发展等实际意见 [2]
让国宝回家路更顺畅
人民日报· 2025-05-24 05:56
文物回归实践 - 子弹库帛书第二卷《五行令》和第三卷《攻守占》在79年后回归祖国 这是中国首次通过溯源及流转历史研究主动追索国际公法无法适用的"历史上流失文物"并成功实现回归的实践 [2] - 子弹库帛书是中国最早的帛书 1942年出土于湖南长沙子弹库楚墓 1946年被非法带离中国 北京大学教授李零的研究形成了该文物流失扎实完整的证据链 [2] - 国家文物局于2023年底完成证据链 2024年4月30日向美国史密森尼学会提交要求返还备忘录 最终实现文物回归 [6] 文物流失历史 - 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和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期间 仅圆明园被劫掠文物就达150万件 [3] - 1937年至1945年 日本劫掠中国文物超过360万件 [3] - 20世纪以来 英国 法国 俄国等国学者通过盗窃 盗掘等手段将大量珍贵文物非法转移至欧美各国 [3] 国际公约与双边合作 - 中国加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54年 1970年和国际统一私法协会1995年关于文物返还的公约 [2] - 1997年中国加入《关于被盗或者非法出口文物的公约》时声明保留收回公约生效前被盗或非法出口文物的权利 [4] - 中国与秘鲁 意大利 美国等27个国家签署了防止文物非法进出境的双边协定 [4] 国际社会新进展 - 2017年法国总统马克龙宣布返还国家博物馆系统收藏的殖民时期从撒哈拉以南非洲移走的所有文物 [5] - 德国博物馆协会要求公开殖民背景文物目录并开展来源调查 [5] - 2022年美国史密森尼学会发布《基于道德返还的价值和原则声明》提出按道德标准处理收藏品 [5] 中国近期成果 - 党的十八大以来已有59批次2310件(套)流失海外中国文物艺术品回归祖国 [4] - 2024年6月《青岛建议书》发布 为破解文物追索返还世界难题贡献中国智慧 [5] - 中方在子弹库帛书追索过程中将文物返还与推动中美博物馆长期合作相结合 [6]
走进西安碑林新馆
人民日报· 2025-05-24 05:56
丰碑如林,翰香远溢;佛道造像,庄严清虚;墓虎村牛,威猛驯良——这里,就是被称为翰海奇观、雕 塑宝库的西安碑林。 西安碑林新馆为一座地上一层、地下二层的大型清水混凝土建筑,由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崔恺院士团队 设计规划。主体建筑设计既突出历史文化,又融入现代时尚,注重体现碑林与孔庙、明城墙等文脉的整 体性。新馆展陈面积较原先增加3倍,许多名碑独占一厅。过去,即使唐代颜真卿、柳公权书丹名碑也 只能"睡大通铺",如今,这些名碑都住上了"豪华单间",使其艺术魅力充分彰显。 (作者为西安碑林博物馆研究员) 图为西安碑林新馆一角。 陈根远供图 《 人民日报 》( 2025年05月24日 06 版) (责编:岳弘彬、牛镛) 碑林新馆建成,博物馆拿出许多压箱底的国之重宝。 《马璘残碑》又名《马璘新庙碑》,唐大历十四年(779年)六月书,撰文者为程浩,书额者是唐隶名 家韩择木长子韩秀实。71岁的吏部尚书颜真卿为刚过世的唐代"中兴猛将"扶风郡王马璘的家庙立《马璘 新庙碑》,他举荐自己老部下韩择木的长子、49岁的韩秀实用隶书书写碑额"唐故尚书左仆射知省事扶 风王赠司徒马璘庙碑"20字,以示对晚辈书艺的肯定与提携。是碑著录首见欧阳修《集 ...
幸福河湖海丨以文润城引领城市万象更新
央广网· 2025-05-23 22:15
老机床转型新IP "工业活化石"诉衷肠 从新中国第一辆"飞鸽"自行车到首台国产电视机,再到多项"国之重器"的顺利投产,作为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天津以百余项"中国第一"铸就工业筋骨。 辉煌的工业历史背后,则是无数台有着"工业母机"之称机床的无私奉献。 走进天开东丽园,科研与创业的热潮令人振奋。在这片充满创新活力的土地上,300余台机床正整齐地排列在天津东丽机床博物馆内。这些跨越世纪的"工业 活化石",正向游客们娓娓道来着充斥着机油味的工业记忆,构成一部流动着金属光泽的工业史诗。 推开博物馆大门,各式机床琳琅满目。从工厂仓库到旧货市场,馆长王福喜如同海滩上的淘金者,几十年如一日地搜寻着心中的至宝。20世纪80年代,王福 喜的父亲开了一家机械加工厂,他从小在父亲身边耳濡目染,为这些机器着迷。"机床的轰鸣声和机油味,早已刻在了我的记忆里。"王福喜说道。 央广网天津5月23日消息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天津承万年人文之精华、千年文明之底蕴、六百余年建城之风韵。河海交汇处,工业的钢铁筋骨、洋楼的 万国交响、旧书的沉香绵长,正驱动着时光的齿轮,扭转交织成独特的文化脉络。 在展厅中,一台名为"欧式万能镗洗中心"的机床格外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