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农文旅融合
icon
搜索文档
镇湖黄桃上市 桃王争霸赛举行
苏州日报· 2025-08-11 08:16
当天,镇湖街道与顺丰速运、食行生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张彦苹教授等专 家获颁聘书,为产业注入科技基因。"镇湖黄桃·苏超款"IP文创及饮品发布。 活动现场发布了三条精心设计的农文旅采摘路线,串联起桃园风光与苏绣文化,让"苏州人游苏 州,苏州人吃自己的黄桃"从愿景走向现实。现场,苏州高新区果品联盟正式成立。联盟汇聚翠冠梨、 黄桃等本土名品,推动产业集约化、品牌化发展。 "口感特别甜""像寿桃一样,桃子的形状寓意美好"……昨天(8月10日),苏州高新区镇湖黄桃集 中上市暨"新希望"杯桃王争霸赛隆重举行。12家优质果园的黄桃经过专家团对果型、糖度、风味的严苛 品评及现场嘉宾盲测投票,最终决出"王者"。 据了解,镇湖1500亩桃林绵延成金色产业带,年均产量突破300万斤,带动超千户农民增收致富。 ...
5年来黄河流域水土流失面积减少1.84万平方千米 改造黄土地 披绿又生金
人民日报· 2025-08-11 06:50
黄河流域水土保持成效 - 截至2024年底黄河流域植被面积达54.13万平方千米 水土保持率69.07% [1] - 5年间水土流失面积减少1.84万平方千米 黄土高原实现由黄转绿转变 [1] - 天水市水土保持率从2020年75.80%提升至2024年78.01% [3] 智慧农业技术应用 - 麦积区新民合作社采用虫情测报仪 水肥一体化设备等智慧农业技术 [2] - 通过手机APP实时监测空气温度 土壤湿度 降雨量等环境参数 [2] - 合作社5600亩果园优质果率达90%以上 亩产达7000多斤 [2] 苹果产业经济效益 - 2024年麦积区销售花牛苹果64万吨 产值达25.6亿元 [2] - 合作社吸纳176户成员 形成规模化种植经营模式 [2] - 水土保持与产业振兴协同发展 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1][2] 水土保持科研体系 - 天水试验站建立36个坡面径流小区 3处植被观测点等试验观测体系 [4] - 绥德站70多年来开展600多个专题研究 取得150多项科研成果 [7] - 数字孪生小流域技术扫描150平方千米地形地貌 通过大数据优化治理模式 [6] 乡村旅游发展 - 高西沟村2024年游客接待量突破10万人次 [5] - 村集体收入超80万元 人均可支配收入超2.5万元 [5] - 发展民宿48户 大型农家乐5家 形成农文旅融合产业 [5] 梯田改造工程 - 永和县完成水土流失治理987.4平方千米 保持率从44.7%提升至48.3% [9] - 呼家庄村改造1100亩梯田 单块面积从0.6亩增至1.8亩 [9] - 全县地块平均长度从100米增至400米 宽度从3-4米扩至10米以上 [10] 生态治理规模 - 榆林市860万亩流沙得到固定或半固定 [7] - 陕西省绿色版图向北推进400多公里 [7] - 山西省新建淤地坝270座 治理坡耕地70多万亩 [10] - 山西省新增水土流失治理2329万亩 水土保持率达65.5% [10]
吉林省和龙市光东村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 一粒米串起产业链
人民日报· 2025-08-11 05:57
农业科技与新品种研发 - 延边大学农学院在光东村设立3公顷试验田,培育出适合冷凉区域种植的水稻新品种延大802 [1] - 吉林农业大学团队应用激光辐照水稻育秧技术,显著提升植株抗性 [1] - 当地采用无人机、物联网等新技术实现科技种粮,品牌"吗西达"稻米品质显著提升 [2] 农文旅融合发展 - 光东村开发稻田螃蟹乐园、观景亭、小火车等文旅项目,高峰期单日接待游客500-1000人 [2] - 形成"稻田观光+民俗体验+研学教育"全域旅游格局,吸引年轻人返乡创业 [2] - 2024年农民年人均收入达2.4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较10年前增长10.2倍 [2] 产学研协同机制 - 延边大学科技小院师生常年驻点开展科研,将试验田作为流动课堂 [1] - 高校专家直接指导农户应用激光辅助育苗等新技术,实现技术下沉 [1] - 村支书证实科技赋能使稻穗产量显著提升,9月稻穗沉度可压弯秆子 [1]
“一朵荷花”撬动农文旅融合产业链 解锁特色早市背后的文旅账单
央视网· 2025-08-10 16:25
行业现象 - 苏州白塔西路荷花早市在夏季七八月份成为热门消费场景 吸引本地及外地游客前来购买鲜切荷花[1][3] - 荷花早市从传统本地市场转变为网红打卡点 日均客流量达到近万人次 营业时间延长至下午[8] - 荷花产业链从单纯售卖莲蓬扩展到鲜切花销售 原本无法产生经济价值的荷花现成为增收来源[11][13] 经营模式 - 花农每日凌晨4点开始采荷 通过50公里公交运输耗时2小时将荷花从太湖河畔运送至市区早市[1][5] - 传统荷叶包法使花束单价维持在10余元水平 日销售量约两桶 需全天销售才能售罄[15] - 当地计划在8月下旬联动周边苏南花卉市场及皮市街花鸟市场 打造沉浸式荷文化体验区[17] 经济效益 - 荷花种植面积从原有鱼塘改造而来 金庭镇东蔡村荷花种植户约十几户 种植面积达200-300亩[13] - 周边商业显著受益 白塔东路/临顿路/平江路等区域店铺客流增加 形成手持荷花的消费风景线[17] - 花农通过鲜切花销售获得新增收入来源 原本仅依靠花谢后的莲蓬作为主要收入[11][13]
多元化金融服务促进乡村休闲旅游“开花结果”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8-09 22:44
政策支持与金融方案 - 农业农村部等十部门印发《促进农产品消费实施方案》,提出推进农文旅融合,拓展消费新空间,深化游购一体、办好乡村特色文体活动 [1] - 邮储银行与农业农村部联合制定《金融支持休闲农业综合服务方案》,计划2025-2027年向美丽休闲乡村和休闲农业重点县投放1000亿元贷款 [1] - 农信机构发挥人缘地缘优势,优化金融服务以赋能乡村休闲旅游高质量发展 [1] 地方实践与金融支持案例 - 江苏睢宁鲤鱼山庄通过睢宁农商银行1000万元助农贷款打造生态果园,形成"田园社区+文创农旅"产业模式,年接待游客量显著提升 [2] - 睢宁农商银行截至6月末已投放文旅产业贷款1.9亿元,未来将持续释放农文旅融合潜力 [3] - 石家庄藁城农信社为派尔理想国游乐园定制票务系统,实现多渠道售票与数据实时同步,提升运营效率 [3] 金融科技与支付创新 - 藁城农信社通过金融科技支持乡村旅游项目,票务系统可分析游客行为数据辅助运营决策 [3] - 江苏常熟农商银行在沙家浜风景区构建现钞/移动支付/数字人民币全覆盖体系,并开展支付便利化宣传 [4]
第23届南海(阳江)开渔季启动在即,农文旅盛宴抢“鲜”看→
南方农村报· 2025-08-09 08:03
活动概况 - 第二十三届南海(阳江)开渔季活动将于8月15日至17日在阳江市海陵岛举办[4] - 本次活动将出动3400余艘阳江渔船,是历届开渔季出动渔船最多的一次[5][18] - 活动包含祭海活动、渔家婚嫁习俗、沙滩音乐节等13项配套文化活动[7][22] 活动亮点 - 活动亮点可概括为"南海千帆竞发、疍家风土人情、靓丽滨海旅游"三大关键词[15] - 通过沉浸式呈现传统民俗如祭海活动和渔家婚嫁习俗,实现非遗的"活态展示"[20][21] - 丰富多彩的文化配套活动为开渔季注入时尚活力,从"单一仪式"升级为全民参与的文旅盛宴[24] 产业影响 - 活动采用"以活动促产业、以产业兴旅游"模式,已成为广东省内引爆旅游热点、撬动关联消费和塑造文旅品牌的"顶流"[13] - 将传统渔业生产活动转化为特色旅游产品,有效提升区域旅游的独特吸引力和辨识度[28] - 2024年阳江市海水养殖产量达82.05万吨,增长2.53%;2025年上半年产量达38.5万吨,增长4.46%[50][51] 政策支持 - 广东省实施支持现代化海洋牧场17条措施和一揽子政策,构建保障现代化海洋牧场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32] - 广东省累计建设5个国家级渔港经济区,其中"海陵岛-阳西国家级渔港经济区"在2024年入选国家级试点[35][41] - 2024年广东省海水养殖产量376.83万吨,同比增长5.47%,增速创2011年以来新高[54]
千年禅都何以兴?
南方农村报· 2025-08-07 22:32
文旅产业发展 - 五一假期累计接待游客超40万人次 旅游收入达2.85亿元 [2][3][4][5] - 连续7年入选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 近三年接待游客近1400万人次 旅游收入超120亿元 [42][47][48] - 定位粤港澳大湾区休闲旅游目的地和世界禅意旅游康养圣地 推出禅文化游等四大特色品牌 [3][49][50] 不锈钢制品产业 - 上半年云浮市出口餐厨具14.2亿元 同比增长3.8% 新兴县是主力 [11][12] - 不锈钢制品上下游企业超130家 年产值近100亿元 欧美市场占有率高达45% [12][13] 现代农业与产业集群 - 温氏集团成为粤东西北首家营收超千亿的农业龙头企业 [23][24] - 2024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153.9亿元 形成"一鸡一猪"超百亿产业集群 [40][41] - 打造现代农业等六大百亿产业集群 金属智造产业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近百亿 [30][31][42] 特色加工产业 - 凉果产业带动超1.5万人就业 青梅种植超2万亩 产量超7000吨 [32][37][39] - 培育年产值500万元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80多家 食品加工行业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26.9亿元 占云浮市七成以上 [44] 农文旅融合措施 - 通过节庆赛事连接城乡 举办香荔大会等系列活动提升地理标志产品知名度 [61][62][63] - 划分四大风貌示范片区 旅游年卡打通9个景区和13个消费项目 [75][76][80] - 实施"媒体+"联盟行动 实现促消费等五大目标 打造区域公用品牌 [88][94][96]
2025成都都市圈“农家乐乐万家”厨艺大赛海选火热启动
中国经济网· 2025-08-06 16:46
赛事概况 - 2025成都都市圈“农家乐乐万家”厨艺大赛正式启动海选报名,主题为“农家灶台连万家・圈圈烟火乐开花”[1] - 赛事由四川省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旨在通过美食竞技展现成都都市圈乡村文旅融合发展成果,推动成德眉资四市乡村旅游产业提质升级[1] - 大赛面向成德眉资四市的农家乐、特色民宿、文旅综合体等乡村消费新场景经营主体开放报名[3] 赛制创新与特点 - 大赛首创“黄金搭档”参赛机制,每支队伍需由1名主厨和1名营销讲解员组成,不仅比拼烹饪技艺,还需通过短视频创作、现场解说等方式展示菜品文化内涵和生态理念[3] - 赛制设计既考核专业能力,又注重文化传播,符合当前乡村旅游发展趋势[3] - 大赛分为海选、分赛区决赛和都市圈总决赛三个阶段,晋级团队将获得专业拍摄团队支持,作品通过省级媒体平台进行全域推广[3] 行业价值与影响 - 赛事是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有效抓手,能培育乡村特色产业并促进城乡消费升级,对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具有积极意义[5] - 通过官方赛事认证能提升经营主体市场竞争力,实现品牌价值提升[4] - 依托全媒体传播矩阵可实现千万级曝光,为经营主体带来可观流量导入[4] - 赛事能促进四市乡村旅游资源整合与客源共享,形成良好产业联动效应,并深度挖掘地方特色美食文化,增强乡村文旅吸引力[4] 政策支持与配套措施 - 作为成都都市圈同城化发展的重要活动,大赛获得四市政府部门大力支持[3] - 活动将配套推出“成都都市圈乡村美食地图”,对获奖单位给予政策扶持和宣传推广[3] - 最终优胜者将获得“成都都市圈乡村美食推广大使”称号及相关政策支持[5] 报名安排 - 报名时间为2025年8月5日至30日[5] - 报名材料包括经营资质证明、报名表、承诺书、场所及菜品照片、1分钟展示视频[5] - 报名方式需按属地发送至指定邮箱:成都为13511766505@qq.com,德阳为413669036@qq.com,眉山为315164461@qq.com,资阳为3050747849@qq.com[5]
四川将以做好“吨粮田”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百千万”建设等为重点 做小做实三农重点 干一件成一件
四川日报· 2025-08-06 08:33
吨粮田建设 - 全省2024年建设目标为200万亩"吨粮田",成都、德阳、眉山等地区将进行整县整片建设[4][7] - 成都规划30个"吨粮田"示范区,崇州案例显示稻麦轮作模式实现亩产1015公斤[4][7] - 采用"四良融合"策略:推进49个高标准农田项目、提升机械化率、推广优质种源、集成水稻育秧等技术[8] - 组织1.2万名农技人员和3.4万个社会化服务组织入户指导,建设2000个高产示范区带动单产提升[8] 农产品品牌与销售 - "天府乡村"公益品牌当前用标主体4055家、产品20548个,上半年带动销售95.97亿元(同比+20%)[10] - 2024年目标为用标主体和产品数量同比增3%和5%,全年销售规模超200亿元[4][10] - 村支书直播带货模式成效显著,如安岳县帽石村农产品销售额超900万元(溢价10%)[9] - 计划开展浙江行、年货大集等产销活动,强化线上促销推广[10] 乡村建设与农文旅融合 -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卫生厕所普及率95%、污水治理率77%,20个县获全国先进[11] - "百千万"工程首批投资171.75亿元,覆盖21个先行片区、200个样板村及8484个项目[11] - 规划新建10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和2个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发展非遗村、艺术村等业态[12][13]
(乡村行·看振兴)乌兰察布草原新牧歌:“牛”劲十足 “玉”见未来
中国新闻网· 2025-08-05 17:25
核心观点 - 乌兰察布市通过肉牛养殖和玉米种植等特色产业实现规模化、科学化和融合化发展 推动农牧民增收和乡村振兴 [1] 肉牛养殖产业发展 - 采用科学化养殖方式 京西农牧业通过"中央厨房"系统实现精准投喂 根据犊牛、青年牛、成年母牛等不同类别定制营养方案 [3] - 京西农牧业繁育总场存栏11500头肉牛 育肥场年出栏10000头 直接带动40余名村民就业 人均年收入达1.6万元 [3] - 投资12.5亿元建成万头肉牛基地、冷链屠宰加工中心和科研研究院 形成完整产业链 [5] 农旅融合模式 - 打造"牛村部落"旅游度假区 2024年接待京津冀游客超7万人次 成为短途休闲游热门目的地 [5] - 通过旅游模式带动65个村集体年分红200余万元 新增就业岗位400余个 月薪范围4500-15000元 [5] - 实现从养牛卖牛到观牛赏景的产业升级 提升肉牛产业附加值 [5] 玉米种植产业创新 - 察右中旗乌素图镇推行"甜饲互补"模式 20.8万亩玉米田中甜玉米坚持绿色种植 籽玉米制成青贮饲料 [7][8] - 甜玉米通过订单销售实现增收 籽玉米发酵成多汁含糖的青贮饲料作为牛羊冬季营养餐 [7][8] - 形成种植-加工-养殖产业链闭环 实现"以农促牧、草畜联动" 既保障粮食安全又提高经济效益 [8] 产业联动效益 - 种养联动模式实现"一田双收" 甜玉米卖钱、籽玉米喂畜 每亩地获得两份收益 [7][8] - 产业链延伸带动农牧民"离土不离乡"高质量就业 月固定收入达5000-6000元 [3] - 通过土地流转每年为农户带来稳定地租收益 改变传统靠天吃饭的生产方式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