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文旅融合

搜索文档
定安龙门镇举办荔枝采摘季助农活动暨职工健步走活动
海南日报· 2025-05-25 09:31
活动概况 - 定安县龙门镇举办第三届荔枝采摘季助农活动暨职工健步走活动,主题为"摘荔枝·泡冷泉·品乡咖",包含八大主题活动[8] - 活动由定安县总工会、龙门镇人民政府主办,海南日报有限责任公司承办,联动荔枝、冷泉、乡咖等资源推动农文旅融合[8] - 活动当天吸引游客超4000人次,带动消费约27万元[16] 荔枝产业数据 - 龙门镇荔枝种植面积1.2万余亩,2024年产值9400余万元,预计2025年产值超亿元[10] - 光辉岁月共享农庄当天接待游客3100人次,销售荔枝1.57万斤,销售额15.7万元[9] - 活动促成企业认购签约,达成龙门荔枝交易约80万斤,成交额约800万元[15] 农庄运营细节 - 光辉岁月共享农庄设置入园价每人10元,购买10斤荔枝赠送1斤,免费提供包装箱和邮寄服务[9] - 农庄临时增调20名工作人员,现场共50人服务采摘业务[9] - 活动现场设置潮玩区,提供多种本地水果开展游戏互动[9] 配套文旅资源 - 龙门镇久温塘冷泉常年水温23-25摄氏度,成为夏季特色体验项目[13] - 水塔咖啡大山店是和梅店是定安乡咖产业代表,活动当天接待游客300余人次,销售额4000元[13] - 活动结合琼剧嘉年华收官演出,实现传统戏曲与现代生活跨界融合[13] 营销联动措施 - 助农市集展示定安黑猪肉粽、仙桃荔等特色产品,提供免费试吃[14] - 消费满200元、购买10斤以上荔枝或预约看房者可获赠10元咖啡券[14] - 定安黑猪肉粽摊位开摊即售出五六箱并接到订单[14] 发展规划 - 龙门镇将持续探索活动联动特色资源,推动"农业+文旅+体育"多元发展[12] - 下月将参加定安乡咖文化季,助推特色资源出圈[16]
连续十四年位居中国西瓜产业第一品牌 山东昌乐县立足特色打好西瓜牌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5-24 17:05
品牌建设策略 - 昌乐县依托北纬36°的独特地理条件和火山土壤资源培育西瓜品牌,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2] - 通过建立品牌目录、完善生产标准、加强"三品一标"认证等措施提升产品品质[3] - 推动资源要素集聚,形成品牌、企业、园区共建格局,建有国家级农村创新创业园等产业载体[4] 科技创新应用 - 与科研机构合作成立3处科研平台,引进20余名高端人才[5] - 近5年取得10多个植物新品种保护权,推广膜下滴灌等新技术[5] - 获评国家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示范样板县[5] 产业融合发展 - 创新举办"西瓜节+音乐节"融合活动,整合农业与文化资源[6] - 组织企业参加全国性会展拓宽流通渠道,产品获农交会畅销产品荣誉[6] - 宝都街道西瓜产业产值超十亿元,4家企业入选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4][6] 标准化与认证成果 - 出台《昌乐西瓜拱圆大棚早春栽培技术规程》等多项地方标准[3] - 昌乐西瓜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县域获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县称号[3] - 2处园区被评为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试验示范基地[3]
(乡村行·看振兴)山西襄垣:一粒“米”的新“稻”路
中国新闻网· 2025-05-24 10:28
农业科技与创新 - 幸福田园农业种植基地采用北斗卫星技术定位插竿、牵线、画轮廓,在相应位置种植不同品种水稻以制作"稻田画" [3][6] - 基地引入稻花香2号新品种,每穴插3株至5株苗,预计5月底完成插秧工作 [3] - 机械插秧效率比人工高很多,一天能完成10亩地 [3] 农旅融合发展 - 基地采用"幸福农法6.0"种植方法(零农药、零化肥、零转基因、零激素、零除草剂、零重金属),打造超有机安全健康"富硒"水稻种植基地 [6] - 预计一个月后稻田里将呈现"哪吒"造型巨大画作,观赏期长达5个月,有望成为襄垣县"魅力乡村游"线路上的网红打卡点 [6] - 后期将推行稻蟹、稻鱼、稻鸭共生模式,开发特色农产品、手工艺品以及农事体验活动 [6] 产业规模与布局 - 基地共种植彩色水稻200亩 [6] - 基地紧邻宝峰湖,208国道、太焦铁路纵横而过,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与自然禀赋 [6][8] 区域发展战略 - 襄垣县抢抓农文旅融合发展机遇,深耕特色产业,打造现代农业发展新范式 [8] - 当地将传统农业生产、特色农产品加工与生态旅游、文化体验深度融合 [8] - 积极探索乡村振兴之路,展现美丽、富饶、宜居的乡村新画卷 [8]
抢“鲜”上市 果园忙——广西灵山早荔上市见闻
新华社· 2025-05-23 10:30
荔枝产业概况 - 灵山县是全国重要荔枝主产区 种植面积达42万亩 拥有"三月红""妃子笑""白糖罂""桂味"等多个品种 形成早中晚熟梯次结构 [1] - 凤凰果场种植面积约200亩 今年总产量预计接近20万公斤 当前用工高峰期每天需雇用三十多名周边村民参与采摘 [1] - 当地不断优化品种结构 推广绿色种植 完善冷链设施 推动荔枝产业提质增效 [1] 生产与销售情况 - 早熟"三月红"荔枝已上市 果场每天采摘五六千斤 主要销往北京和上海等地 [1] - 电商渠道助力销售 农户反映"卖果不用愁" 部分果农种植的"桂味"荔枝挂果比往年多 [1] - 京东物流开通绿色通道 引进自动化分拣设备 组建百人客服团队 提供全方位保障服务 [2] - 采用冷链干线 高铁专列 航空直发等多种运输模式 实现省内"次晨达" 重点区域"翌日达" [2] 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 - 推进荔枝产业数字化转型 打造"智慧果园"体系 实现病虫害可视可控 果园施肥精准可调 [2] - 采用水肥一体机 虫情测报灯 孢子仪等设备 大幅提升种植管理效率 [2] - 面对持续干旱 通过人工增雨 物资支援 技术指导等措施保障稳产增收 [2] 产业链延伸与融合发展 - 开发荔枝干 荔枝酒 荔枝醋等系列产品 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3] - 构建以荔枝为核心的农业 加工 物流 文旅一体化发展格局 [3] - 计划6月举办荔枝文化旅游节 推出"沉浸式夜游""体育+旅游"等文旅新业态 [3] - 通过节庆活动打造"魅荔灵山"品牌 激活荔枝产业带动效应 [3]
东源庭院经济:树干长出“黑珍珠”,方寸地生出“致富果”
南方农村报· 2025-05-21 21:02
树干长出"黑珍 珠",方寸地生 出"致富果"_南 方+_南方plus 立夏后日照增 加,天气趋暖, 又到了鲜甜水果 批量成熟的季 节。不同于寻常 果实缀满枝头的 景象,原产于南 美洲被称为"树 葡萄"的"嘉宝 果",果实直接 生长在树干上, 粒粒紫黑发亮、 圆润饱满,一咬 即爆汁,能尝到 山竹的醇厚、芭 乐的清新、释迦 的甘甜和凤梨的 酸爽。 东源庭院经济: 年以来,东源县 曾田镇立足生态 资源优势,大力 推广嘉宝果种 植,以"小而 精"的庭院经济 为突破口,盘活 农村闲置土地、 房前屋后零散地 块等"沉睡资 源",让嘉宝果 树成为群众增收 致富的"摇钱 树"和扮靓庭院 的"风景树",打 造兼具生态效益 与经济效益 的"微型产业 园",绘就乡村 振兴新"丰"景。 庭院见树 "超轻型"种养特 色品种 所谓庭院经济, 是指农民利用自 有院落空间和资 源,发展特色种 植、特色养殖、 特色手工、特色 休闲旅游、生产 生活服务等业 态,在自给自足 的同时,又能对 外输出产品与服 务。 自东源县曾田镇 池田村村民郭常 坤有记忆起,家 里的小院就常种 些小菜,果树自 然生长,鸡 鸭"满山跑",这 在农村十分常 见,不会有人 ...
寻迹工遗|清远英德红旗茶厂:“百亿”世界高香红茶的现代化起点
南方农村报· 2025-05-21 10:05
清远英德红旗茶厂历史与产业价值 - 红旗茶厂是中国红茶工业化生产的重要起点,1957年投产并创造"百亿"产业传奇[20][23][30] - 鼎盛时期拥有上万职工、十多万亩茶园,年出口量4-5万担,累计创汇近5000万美元[34][71] - 自主研发世界领先的茶叶生产设备,如可处理450斤茶青的揉捻机、转子揉切机等[63][64][70] 建筑与技术创新 - 建筑融合中国传统群落与苏联工业风格,设计兼顾生产流程与环保(如砖砌拱顶、相思树稳定气流)[43][44][47] - 开创性采用热风萎凋槽、静电拣梗机等14种自主研发设备,推动中国红茶工业技术革新[56][62][70] - 厂区布局获专家评价为"完整体现1950年代社会经济条件与勤俭建国精神"的工业遗产[39][40][96] 产业带动效应 - 带动英德形成完整产业链:1980年代茶园超10万亩,并建立茶叶局、研究所、机械厂等配套[80][81][82] - 技术外溢效应显著,培养的制茶人才成为当地茶企(如上茗轩)核心技术骨干[87][88][91] - 直接推动英红镇行政建制升级,并塑造"英德红茶"国家地理标志品牌[83][97][120] 新时代转型发展 - 2020年广德产业园投资4700万元实施保护性开发,打造"1+N+家庭农场"产业联合体[108][109] - 2021年获评国家工业遗产,转型农文旅综合体,2024年接待游客28.8万人次[118][145][147] - 联合国内老茶厂筹建中国红茶联盟,定位"世界红茶技艺中心"与茶文化国际窗口[149][153][154] 当前产业规模 - 英德市红茶种植面积达18.16万亩,干茶年产量1.57万吨,综合产值90.45亿元[127] - 产品线扩展至文创(冰箱贴)、茶饮空间及"经典1957"等自有品牌[110][129][133] - 成为中法元首会晤用茶,并入选全国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典型案例[15][17][127]
2025年茂名荔枝嘉年华启幕 邀请全球客人来广东品荔枝游乡村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5-20 16:12
茂名荔枝产业发展现状 - 茂名市荔枝定制近8万单,重量超700万公斤,金额超1.5亿元 [1] - 茂名荔枝产业具有历史最悠久、种植面积最广、产量最大、品种最全、品质最优、产业最全"六个最"特点 [1] - 全市拥有4000多家电商、1万多家微商,荔枝电商渠道收购均价比传统渠道高出10%以上 [2] 政府支持与产业升级 - 广东省启动荔枝"12221"市场营销工作,推动科技创新、加工、冷链物流等产业配套建设 [1] - 茂名市政府财政出资100万元,叠加电商平台、金融机构资金补贴,推出超300万元茂名荔枝电商消费券 [2] - 广东省商务厅联合荔枝主产区举办"荔香四海 产销共赢"系列助力销售活动 [2] 营销创新与渠道拓展 - 茂名创新推出"荔枝盲盒"和节日主题定制,培育发展节庆经济 [1] - 连续第五年启动"十万电商卖荔枝"活动 [1] - 河北首衡、广东省邮政、广州江南市场、顺丰等企业承诺扩大采购规模,依托"田头智慧小站"和冷链专线,实现24小时内送达全国主要城市 [2] 产业协同与跨界合作 - 广东省气象局、省农业农村厅等六方签署合作协议,通过金融、气象、科技手段护航荔枝产业 [2] - 发布"荔乡之旅"精品路线,串联贡园古荔林、柏桥服务区荔枝市集等节点,助力农文旅深度融合 [2]
打造产业富民“绿美生态走廊”丨市委书记抓乡村振兴(2025.5.12-5.18)
南方农村报· 2025-05-20 11:31
本文收录于专辑 0:00 / 1:25 5月12日-18日, 多地市因地制宜 提升乡村风貌。 广州市抓好村 (社区)"两 委"换届,破解 基层治理"小马 拉大车"问题。 汕头市持续开展 农村"三大革 命""六乱""三 线"整治,确保 全域环境风貌实 现大变化。梅州 市围绕"山水田 园长寿"特点, 打造"蕉岭版丽 江"。汕尾市升 级打造凤山妈 祖、小岛渔村等 文旅亮点项目和 消费新场景,促 进农文旅体商融 合发展。东莞市 多措并举提升绿 美品质,持续改 善城乡人居环 境。中山市加快 推进孙文西路步 行街修缮活化利 打造产业富 民"绿美生态走 廊"丨市委书记 抓乡村振兴 (2025.5.12- 5.18)_南方+_ 南方plus 用,推动"老石 岐再青春"。江 门市因地制宜开 展美丽圩镇"七 个一"建设,持 续加强省典型镇 培育建设。湛江 持续做好"荔枝 +"文章,让"小 特产"升级为"大 产业"。茂名市 深挖镇村价值, 打造产业富民、 特色鲜明的"绿 美生态走廊" 。 肇庆市加强文旅 项目招商建设, 抓好整县推进农 文旅融合发展试 点建设。清远市 加快推动发展方 式向绿色低碳转 型,大力推动产 业绿色化改造。 ...
茂名:千年荔乡,百亿向前
南方农村报· 2025-05-17 09:35
茂名荔枝产业概况 - 茂名荔枝种植面积超140万亩,年产占全国1/4,形成"全球每5颗荔枝就有1颗来自茂名"的产业规模[6][7] - 全产业链产值超120亿元,核心产区柏桥村荔农人均年收入超5万元[10][11] - 拥有国家荔枝种质资源圃、中国荔枝博览馆、中国荔枝产业大会会址三大"国字号"平台[7][8] 电商与营销创新 - 2024年广东农产品电商规模达3120亿元(占全国19.5%),茂名荔枝为电商主阵地[24][25] - 茂名每年线上销售荔枝超7万吨,电商渠道收购均价比传统渠道高10%以上[38][42] - 开展"十万电商卖荔枝"活动,累计培训电商新手超20场次覆盖5000人,现有电商4000多家、微商1万多家[40][41] 加工与产业链延伸 - 培育25家荔枝加工龙头企业,开发荔枝汽水、果酒、罐头等高附加值产品超30种[45][46] - 投入1800万元新建两条荔枝冰淇淋生产线,开发7款产品预计5月底投产[47] - 通过广药王老吉带动,形成"农忙收荔枝,农闲卖饮料"的产业模式[44][46] 国际贸易拓展 - 2024年荔枝已出口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总计82吨,计划新增科威特等5个出口国[54][55] - 预计全年出口量增长5%,出口国家和地区增至22个[56][57] 保鲜技术突破 - 建成306个"田头小站"冷藏设施,荔枝采摘后1小时内进入冷库保鲜期延长一周,优果每斤多卖2-3元[68][72][73] - 采用"荔枝专用保鲜移动装备",存储20天后失水率仅0.51%,好果率达99.8%[75] - 研发液氮超低温冷冻技术实现全年销售,冻眠荔枝年产能超500吨[82][84] 农文旅融合发展 - 打造广东首个荔枝文化主题服务区(包茂高速柏桥服务区),计划联动周边景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88][103] - 2025年五一假期茂名接待游客143.27万人次(同比+49.32%),旅游收入6.43亿元[112] - 推出荔枝夜市、民宿等业态,荔枝季日接待游客超2万人次,摊主日均收入近300元[114][115]
探索农文旅融合新范式
经济日报· 2025-05-17 05:56
旅游产业创新 - 湖北省远安县推出四大精品旅游线路和16项特色活动,探索农文旅融合新模式 [1] - "音浪畅饮·FUN肆一虾"啤酒龙虾节将生态资源转化为舌尖经济,吸引大量游客参与 [1] - 丹霞仙谷风景区结合仙侠主题和地质文化,日均客流量超2000人次 [2] - 武陵峡口溶洞四季滑雪场提供跨季节滑雪运动,吸引近千名游客体验 [2] 农业与旅游协同发展 - 观东村龙虾养殖基地通过"虾稻共作"模式,年生产虾稻米10万斤,销售龙虾5万斤,年收入达300万元 [2] - "八籼"虾稻米品牌销往全国,带动200多名村民就业 [2] - 太平顶森林度假酒店和拈花谷民宿度假区等特色住宿项目实现收入增长,带动当地农产品销售 [3] 区域经济带动效应 - 远安县通过文旅活动实现"流量"向"留量"转化,带动农副产品、农家乐、水果采摘等产业发展 [3] - 591机车主题民宿客房提前半月售罄,九龙烟霞生态康养度假区试营业期间综合营业额超万元 [3] - 全域联动下形成"一镇一特色"的文旅矩阵,促进生态高颜值向经济高价值转化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