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

搜索文档
卢森堡国际龙舟节在摩泽尔河畔举行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6-18 17:17
人民网布鲁塞尔6月17日电 (记者牛瑞飞)15日,第三届卢森堡国际龙舟节在摩泽尔河畔雷米希市 举行。作为庆祝端午节的重要文化活动和中卢人文交流年度品牌项目,活动以"同舟共济,共筑未来"为 主题,融合体育竞技、文化交流与金融旅游推广,吸引来自中国、卢森堡及周边国家的众多机构、企业 和市民参与,现场气氛热烈,盛况空前。据统计,本届龙舟节共吸引超过4000人次参与。 活动现场,15支来自中卢各界的队伍在摩泽尔河上展开激烈角逐。经过多轮比赛,中国银行(卢森 堡)分行夺得冠军,卢森堡货运航空公司和卢森堡大学孔子学院分获亚军和季军。河面桨声激荡,岸上 加油声不断,充分展现"同舟共济"的体育精神与跨文化协作的力量。 文化活动区同样热闹非凡。中国音乐学院民乐团带来琵琶、古筝、笛子等传统乐器演奏,悠扬旋律 与鼓点交融,展现中华传统音乐之美。由卢森堡中国文化中心与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主办的"茶和 天下"非遗主题展则以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为核心,呈现茶艺、服饰、文创等内容,吸引大批观众驻足体 验。现场设有滇红、普洱等名茶品鉴与特色茶点试吃区,浓郁中国风令人流连忘返。 活动还设有"金融与行业展示区",多家中资金融与文旅企业参与,围绕绿 ...
从资源大省到产业强省 四川文旅融合加速
搜狐财经· 2025-06-18 09:18
文旅产业规模与增长 - 四川省文旅产业规模和质量稳居西部第一、全国前列,对GDP的贡献率达11.97% [3] - 2022年至2024年,国内游客接待量从6.36亿人次跃升至11.19亿人次,国内游客总花费从7059.94亿元增长至1.76万亿元 [3] - 2024年举办营业性演出3.2万场,观众1250万人次,票房总收入29亿元,其中大型演出218场,拉动综合消费130亿元 [10] 文旅融合与创新 - 四川省拥有非遗、文物等文化资源305.7万余处,旅游资源24.5万余处,已建成5A级景区18家、国家级旅游度假区5个 [4] - 动画电影《哪吒》引发文化冲击波,其制作公司所在地成为影迷打卡点;歌曲《玉盘》焕新经典意象;三星堆文物与现代展陈技术结合 [5] - 成都东郊记忆从废弃厂房转型为文商旅融合示范区,引领城市消费升级 [5] 文旅产品与场景创新 - 光雾山与诺水河推出18℃避暑旅游产品,包括溶洞、漂流等,吸引都市游客 [6] - 冬季旅游活动提供滑雪场、温泉等7类产品,发放1.5亿元文旅消费券,吸引北方游客 [6] - "熊猫专列"创新银发游服务,融入川剧变脸、茶艺表演等巴蜀文化 [9] 科技赋能文旅 - 巴中恩阳区科普大视界飞翔影院采用7D技术,开业以来接待游客超62万人次,创收近千万元 [11] - VR/AR技术让游客与古蜀文明对话,超高清直播实时呈现九寨沟美景,智能导览系统提供个性化讲解 [11] - "成都2099:太空管理局"项目计划2026年试运营,面向青年群体 [11] 区域发展与政策支持 - 成都推出天府艺术公园、科幻馆等新场景;绵阳发展文旅科技融合项目;攀枝花、凉山发展康养业态 [7] - 2025年四川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红色资源保护利用,推进三星堆—金沙遗址申遗,打造文旅消费创新场景 [8] - 四川省委书记表示文旅发展水平稳居全国第一方阵,建设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取得进展 [12]
“中国游”带火“中国购”(新视窗·感受消费新动能新活力) ——旅游流量变消费增量的一线观察
人民日报· 2025-06-18 05:39
免签政策带动入境旅游市场增长 - 中国单方面免签政策覆盖国家增至47个 首次拓展至拉美和加勒比地区 [1] - 上海艺龙酒店4月入境游客订单占比超85% 创历史新高 [1] - 同程旅行数据显示 多次来华游客偏好小众景区 首次游客集中于热门景点 [3] 酒店行业服务升级 - 上海艺龙酒店配备双语导引及翻译机 加快英文内容更新频次 [2] - 酒店餐饮品类总量增长20% 新增西式及东南亚风味餐点 保留上海特色小吃 [2] - 入境游客"人未到快递先到"现象增多 有欧洲游客寄存超100件网购商品 [3] 文旅融合与博物馆创新 - 三星堆博物馆提供7种语言导览服务 完成200多场外语讲解 [4] - 博物馆上线300多款文创产品 覆盖30种品类 盲盒及神鸟冰箱贴热销 [5] - "堆堆堆Museum Life"生活馆开放 融合咖啡、文创、书店功能 强化文化体验 [5] 离境退税与零售消费 - 北京市百货大楼前5月离境退税笔数接近去年全年 同比增长257% [6] - 蒙古国顾客单次购买恐龙品牌家居用品达7.8万元 涵盖19套床品 [7][8] - 退税商品品类扩展至民族特色品牌 如同仁堂、老北京布鞋、懿菲旗袍 [8] - 北京海关1-5月验核离境退税单1.22万张 总金额4.78亿元 同比增91.61% [9] 技术赋能与政策优化 - 同程旅行推出AI智能体"DeepTrip" 支持17种语言行程规划 [3] - 北京首批3家离境退税"即买即退"集中退付点投入运营 覆盖核心商圈 [9] - 百货大楼接入电子地图认证 优化外语接待梯队 强化退税宣传 [9]
甘肃舟曲拉尕山:绘就生态文旅新画卷
中国发展网· 2025-06-17 17:37
秘境旅游的热潮让周边村落实现"绿富同兴"。拉沟村12户村民将藏居改造成太阳能民宿,客房内摆放着 村民手绘的生态保护宣传画;杰迪村开发"山野寻踪"项目,村民以生态向导身份带领游客辨识草药、记 录鸟种,生态手工艺品年均销售额超30万元。数据显示,杰迪村人均年收入从5年前的1.2万元增至1.8万 元,其中30%收入直接来自生态旅游。村民自发成立的"生态护卫队"每日巡逻山林,景区垃圾清运量同 比减少35%,形成"保护-发展-共享"的良性循环。 文化赋能:藏地传统与现代体验的碰撞 在拉尕山,生态秘境亦是文化富矿。景区将藏族"神山圣湖"保护习俗转化为"生态长老"巡查制度,7位 藏族老人每日巡视山林;藏寨墙壁绘制的环保唐卡,让"山是父亲,水是母亲"的生态理念融入文化肌 理。游客可参与"神山守护"活动,跟随牧民制作酥油动物标识牌,或在非遗传承人的指导下体验岩画拓 印。今年"五一"假期推出的"藏药植物研学之旅",吸引陕、川、青等周边省份游客专程前来,其中亲子 家庭占比超60%,沉浸式体验让游客满意度达98%。 景村联动:生态红利激活乡村振兴 中国发展网讯 在甘肃舟曲海拔2100至2800米的群山之间,藏语意为"神仙喜爱之地"的 ...
活动串珠 流量聚光 服务添暖 宜宾探索“文旅+”绘就文旅融合新篇章
四川日报· 2025-06-17 15:30
文旅融合成效 - 2024年宜宾接待游客973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98亿元,展现文旅融合显著成果 [6] - 通过"文旅+活动"、"文旅+流量"、"文旅+服务"三大策略推动产业升级 [6] - 2025年"五一"假期A级景区接待游客150.36万人次(同比+10.81%),门票收入1509.1万元(同比+4.68%) [7] 活动策略实施 - 春节假期举办非遗活动1609场次,吸引游客327.7万人次 [8] - "一县一月"模式串联10个县区特色资源,形成常态化主题活动 [9][10] - 四大商圈"五一"假期消费金额近5亿元,客流量与人均消费双增长 [8] - 培育14届"酒都风情"文艺展演、6届西部民歌展演等长效IP [10] 流量运营突破 - 2024年文旅内容全网曝光量突破15亿次 [12] - 2025年抖音、小红书话题传播量超4.5亿次 [12] - "长江之恋"婚恋活动吸引52对新人参与,曝光量2.8亿次 [12] - 央视累计报道200余次,参与全国性直播活动提升影响力 [13] 区域协同发展 - 渝昆高铁开通后与重庆联动,带动"2小时旅游圈"客流量增长30% [14] - 成立川南渝西文旅联盟、"大竹海"联盟实现资源共享 [14] - 赴长三角、粤港澳举办推介会拓展客源市场 [14] 服务创新举措 - "三免"政策累计发放燃面券60万张,接待品酒游客88万人次,充电订单15.07万笔 [17] - 推出"十万宜宾锦鲤"活动提供门票、住宿、餐饮等优惠 [16] - 2025年新增"夜游三江"等"三游"礼包强化假日经济 [16] - 未来3年每年安排5000万元财政资金用于文旅消费奖补 [17] 未来发展规划 - 推进蜀南竹海创建世界级度假区、兴文石海升5A景区 [18] - 通过《提振文旅消费十六条措施》培育新增长点 [17] - 深化"商旅文体健"多业态融合,打造特色旅游模式 [17]
广元市:执文化之笔 融康旅之势 绘就高质量发展新画卷
四川日报· 2025-06-17 11:44
文旅产业发展概况 - 广元市将文化旅游业作为支柱性产业,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旅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变,加快建设大蜀道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和康养度假胜地 [5] - 2025年"五一"假期接待游客476万余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超23亿元,同比增长19%和22% [6] - 近两年累计投入70亿元实施50余个重点项目,包括剑门关景区提质扩容、大唐家河旅游区建设等 [13] 文化保护与传承 - 出台《关于加强蜀道翠云廊生态保护和文化传承的决定》,将保护纳入全市发展规划,形成"规划引领、法治保障、科研支撑"体系 [7] - "聚力守护翠云廊千年瑰宝 赓续蜀道文脉"案例入选2024年度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十佳案例 [8] - 编制《剑门蜀道保护条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成立广元石窟研究所、蜀道文化研究会 [11] - 剑门蜀道遗址、古驿道纳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昭化古城、剑阁县入选全省首批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双试点" [11] 文旅融合创新 - 推出《剑门长歌》沉浸式崖壁灯光演艺秀,运用AR/VR技术重现古战场 [12] - 设计"重走古蜀道""武则天历史名人文化寻踪""红色精神传承"等主题精品线路 [12] - 推动麻柳刺绣、白花石刻等非遗进景区,开发特色文创产品 [12] - 蜀道翠云廊30公里步游道吸引超70万人次徒步体验,打造"走古道、观文物、品文化"深度模式 [8] 康养旅游发展 - 成功打造110家特色旅游民宿,其中1家获"天府旅游名宿"称号,18家评为市级名宿 [15] - 构建"一心引领、两带联动、三片区协同"康养产业发展布局,融合六大养生模式,连续5年获评"全国康养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20强市" [16] - 2024年暑假曾家山康养度假区接待游客11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9.19亿元,创造超1万个就业岗位 [16] - 建成20余个省级森林康养基地、8家温泉酒店,开发350余种中药产品 [16] 资源整合与品牌建设 - 创新举办女儿节、国际旅行商大会等活动,加强全国文旅互动交流 [13] - 建成3个天府旅游名县、2个特色县,4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4条线路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13] - "蜀道金牛"文物主题游径入选2024年度全国优秀文物主题游径十佳案例 [8]
来雅安,感受大熊猫式“漫生活”
四川日报· 2025-06-17 11:44
雅安文旅产业核心战略 - 雅安以建设世界大熊猫文化旅游重要目的地为核心使命,依托69.42%的全省最高森林覆盖率("天府之肺")及大熊猫国家公园最大市(州)优势,构建"熊猫文化大体验、生态研学、家园度假"产品体系 [6][8][9] - 2025年发布《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规划200个文旅项目,涵盖数字文旅、非遗传承等领域,并成立大熊猫国家公园国际传播基地 [6][9] - 打造44个大熊猫研学基地,推出100+原创课程,开发碧峰峡、1869中国大熊猫生态世界等景区,设计溯源/体验/放归3条国际游线 [8][9] 四大文旅名片布局 - **大熊猫名片**:通过"跟着熊猫春游雅安"活动、卡通茶艺熊猫IP等提升影响力,2025年春季活动采用"沉浸式体验+互动展销"模式吸引游客 [8] - **茶文化名片**:依托蒙顶山(世界茶文化发源地)推进茶马古道申遗,复原唐宋明清饮茶场景,发展茶研学、茶民宿业态,拓展"一黑一绿"茶衍生品市场 [9][10] - **国道318名片**:利用川藏公路起点区位,提升金鸡关等驿站功能,中国·雅安318自驾大本营入选2024全国交旅融合创新项目 [7][10][12] - **贡嘎山名片**:开发牛背山、王岗坪等景区,打造"云端观贡嘎"产品,"五一"假期环牛背山低空航线吸引400+游客 [10][13] 文旅融合新业态 - **交旅融合**:天全服务区(全国五星级)成为自驾打卡地,融入大峨眉"三山旅游环线"建设 [12] - **影视融合**:举办大熊猫与自然电影周,中国·雅安大数据产业园参与《长津湖》《流浪地球2》等特效渲染 [12] - **夜间经济**:情景剧《熊猫归来》提供裸眼4D体验,夜游青衣江项目丰富夜间消费 [13] - **低空经济**:eVTOL飞行器首秀藏茶村,规划12个业态包括无人机培训、XR技术融合观光 [13] - **赛事经济**:环茶马古道自行车赛(5届)入选中国体育旅游精品项目,2025年国青男篮挑战赛等赛事带动流量 [14] 基础设施与服务升级 - 投资近亿元/年升级硬件:碧峰峡空中廊桥提升效率,"最美农村路"串联森林与产业,新建熊猫绿岛街区等文旅地标 [15] - 打造284家旅游民宿(91家投资超500万元),形成九大"熊猫雅集"体验区,推出熊猫家宴等特色餐饮 [16] - 品牌荣誉包括《"金熊猫"旅游服务标准》全国示范案例、强渡大渡河纪念馆思政课国家精品项目等 [16][17]
南充:文旅项目启新章 幸福产业入画来
四川日报· 2025-06-17 11:44
文旅兴市战略 - 南充实施"文旅兴市"战略,将其列为高质量发展路径"五市战略"之一,明确提出加快推进巴蜀特色文化旅游发展示范区建设 [5][6] - 南充拥有文旅资源22.49万项,国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49项,国家级5A级景区2个,4A级景区10个,天府旅游名县3个,旅游收入和游客接待量位居全省前列 [6] - 战略方向包括让传统文化"活"起来,文化旅游"融"起来,南充文旅"热"起来,通过文化保护传承、文艺作品创作、公共文化服务"三管齐下" [6] 文旅产业升级 - 开展"文旅产业升级赋能行动",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实施景区"提档升级"、业态"跨界融合"、产品"迭代更新"等组合拳 [7] - 2023年以来累计实施省级重点文旅项目83个,年均完成投资100亿元以上,连续3年位居全省第2位 [9] - 计划实施六合丝绸文化产业园、三国文化旅游城、升钟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等重大项目 [10] 文旅融合发展 - 凤仪湾·中法农业科技园从江边荒滩发展为集农业科技、湿地观光、休闲度假于一体的农林文旅融合项目,成为网红打卡地 [9] - "黄金江岸"湿地公园以生态保护为基、旅游观光为翼,打造嘉陵江上规模较大的水上运动项目聚集地 [9] - 2025年春节假期全市A级景区接待游客402.66万人次,游客接待量居全省第2位 [9] 文旅+业态创新 - "文旅+科技"如阆中水城码头的水上飞机项目,让传统观光走向多元体验 [11] - "文旅+农业"推动乡村从生产地向消费地升级,西充县莲池镇天兴桥村和顺庆区新复乡日接待游客量峰值达1.4万人次 [11] - 创新推出"四季清晖"二十四节气实景演艺,融入春节文化、嘉陵江文化、丝绸文化等元素 [12] IP打造与商业化 - 抢抓春节申遗成功机遇,将春节IP打造为南充文旅亮眼名片 [14] - 六合丝博园通过复古小火车、沉浸体验和原创舞台剧《东方丝源》焕发丝绸文化新活力 [15] - 仪陇县打造红色旅游走廊,南部县发展升钟湖国际钓鱼大赛,蓬安县举办嘉陵江放牛季,形成差异化城市IP矩阵 [15][16]
广安市:做足做好融合文章 加快建设重庆都市圈北部文旅副中心
四川日报· 2025-06-17 11:44
文旅发展战略 - 广安市构建"两核一区三带"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新格局,重点打造"小平故里行·华蓥山上居·嘉陵江畔游"三大主题 [6] - 2024年接待游客3100万人次(同比+7.01%),旅游收入326.89亿元(同比+34.60%),"五一"假期37家景区接待游客133.49万人次(同比+44.48%) [6] - 近三年投入216亿元实施166个文旅项目,与重庆联合制定《推动文化旅游协同发展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2023年责任清单》 [9] 核心项目进展 - 西溪河峡谷公园建设三大主题景观,其中望江忆故主题结合五一造纸厂烟囱遗址打造网红打卡地 [6] - 华蓥山太阳坪康养旅游度假区和邻水县南部温泉城文旅综合体等重点项目加快推进 [8] - 武胜县沿口古镇成为热门目的地,"嘉陵夜游""十里夜宴"等新消费场景形成 [9][11] 业态创新 - 賨城里商圈融合美食街区、休闲绿道、水上表演等多元业态,夜间经济活跃 [10] - 广安不夜城打造宋韵商街,设置7个舞台和18处美陈景点,日均吸引大量游客 [11] - 协兴老街建川博物馆聚落10个主题展馆开馆后火爆出圈,带动文化消费 [12] 文化IP开发 - 邓小平故里旅游区展厅面积新增186平方米,新增展品61件,2024年接待游客近200万人次 [14] - 武胜县龙舟赛吸引12万现场观众和100万网络观看,拉动消费超2亿元 [15] - 原创话剧《平凡英雄》5天演出14场,观众超3000人次 [14][15] 区域协同 - 与重庆沙坪坝区互为研学旅游目的地,开通川渝首条红色旅游低空航线 [9] - 联合川渝10个区县成立环华蓥山文化旅游发展联盟 [9] - 眉州东坡等知名品牌入驻协兴老街和賨城里商圈 [12]
推动文旅融合惊艳“出圈” 自贡加快打造独具特色的世界文旅名城
四川日报· 2025-06-17 11:37
文化出海与彩灯产业 - 自贡彩灯首次在西西里岛亮相,以海洋生物为主题,吸引5万余人次观灯,其中10多米高的巨型海怪灯组成为网红打卡点[10] - 2024年1至4月,自贡在13个国家41个城市举办42个境外彩灯项目,实现文化出口1569.76万美元[12] - 自贡灯会已在80多个国家和地区展出,占据92%的国际市场份额,累计观灯人数达6亿多人次[12] - 彩灯产业创新合作模式,从策划制作转向合资经营,如成立北京京彩文化公司举办2024年北京中秋国庆彩灯游园会[13] - 自贡彩灯入选"环球灯会"品牌、"感知中国"项目,并纳入中法建交60周年精品人文交流活动[13] 文旅品牌与荣誉 - 自贡灯会参与"春节"申遗,大山铺恐龙化石遗址入选全球第二批100个国际地科联地质遗产地[11] - 自贡入选《2024最具潜力文旅城市报告》"中国最具潜力文旅城市",2024年新获评国省级文旅品牌21个[11] - 自贡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世界地质公园、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以及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和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10] 文旅融合与创新 - 自贡实施"文旅兴市"战略,擦亮"千年盐都""恐龙之乡""中国灯城"等城市名片[11] - 打造"文化+贸易+科技"融合发展的国家级对外文化贸易枢纽,以彩灯、恐龙、盐业文化为核心[13] - 推动"文旅+数字经济",如"夜游釜溪"项目运用声光电影技术,恐龙博物馆推出数字体验项目[16] - 布局低空旅游,开通自贡至重庆梁平、青城山至自贡的低空航线,航空产业园接待研学群体5万余人次[15] 文旅产业链与业绩 - 第31届自贡国际恐龙灯会接待游客208.73万人次,同比增长61.43%,实现综合收入2.36亿元,同比增长43.9%[17] - 自贡灯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创新产业园已开工,恐龙博物馆场馆改造项目将于7月开工[17] - 2030年目标: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突破100亿元,旅游人次突破8300万人[19] 文化遗产活化与修缮 - 自贡桓侯宫修缮完毕并对外开放,计划打造"自贡盐业行帮博物馆"[15] - 实施文物建筑修缮保护三年行动,开展玉川公祠、炎帝宫等12处文物建筑修缮[15] - 利用修缮后的南华宫、观音阁建成自贡抗日献金运动陈列馆和自贡抗战盐运文化陈列馆[15]